管理杂谈 民营企业多元化
民营企业多元化
说明
基于自我认识及在工作中的不断努力,以下所有观点仅代表本人的看法,希望能发挥一点积极意义,如有不足或相反看法,希望不断争鸣。
如何面对民营企业宏观运营的挑战,如何在一个行业拥有持续的竞争能力,如何在一个新的环境发展适合自身的企业环境。这迫使我也认真的思考一下宏观运营环境和企业发展中的管理问题。
长期致力民营企业以生产制造为主的常务管理,对能主导一个企业的发展及对一个行业的认知提出自己的想法,对我而言将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和挑战。我会尽力表达一些我认为重要的观点和想法,具体问题也需要在实践中摸索。
一部分:民营企业及多元化之我见
1、民营企业产生。
民营企业的产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政治改革结果之一。解放前,她的名字是民族资本企业,就是毛泽东主席《论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中提到的有两面性和被团结的那一部分力量,在此文中,民族资本企业具有属于被压迫的阶级,即革命的阶级,具备革命的基础和条件,同时由于与各社会的各种联系及对旧社会的经济依赖,也具有阻碍革命的条件。这一认识决定了解放后民资资本企业的命运:通过公私合营达到逐步消灭的目标。在正统的社会主义国家中民族资本没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中国改革开放后,走上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选择,其中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发展以社会主义国有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发展方式并存的社会经济模式的选择。促进了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的产生。这是新兴的民族企业的萌芽或最初形式。这一历史条件决定了个最初的民营企业来源主要是:一从国营企业分批出来的管理者或技术人员,他们利用自己的优势主动或被动的选择了自主的发展。特别是在国有企业改制而出现大批员工下岗,这些人也从某种程度上也促进了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人力资源支持。二是在改革开放初期出现的一些能满足人民物质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不断壮大的个体户,他们凭据自己的果敢的、义无反顾的精神和较强的商业化意识,利用了发展机会,构筑起一个个除国营企业外不断的发展机会盲点,为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的生活提供了大量的优质产品和服务。这是借助良好的企业发展环境发展的美好时期。也成为了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的辅助力量。这个过程一般伴随着从流通领域向生产领域逐步发展,特别后期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的转移和发展。
随着改革不断的深入,民营企业凭借良好的适应能力及适应经验“野蛮”生长,一方面政府不断的发展并实现中国改革红利,另一方面民营企业在初级发展中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市场、管理、金融经验,在自身建设中不断的吸收和学习与之相关企业的先进经验。再一方面中国教育大发展提供了民营企业所需要的较高素质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等高级工人。同时伴随着改革,民营企业利用自己的先天优势,如管理统一、决策相对自由、可靠的执行能力,消化吸收一些国内先进的管理思想,一些先进的企业实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并借助国内国际上的金融市场,出现民营企业的“百花齐放”的可观现象。尽管在未来可能会出现经济危机,但民营企业越来越来表现出强大的有生力量。在中国市场经济生态的各方面发挥着的重要的系统功能。
民营企业作为私营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国家经济道路选择中表现出了先进生产力的属性,优化民营经济不仅是企业的责任,更有政策的努力。国际上也是如此。
在资本主义国家,私营企业在现代社会中居于重要作用,自由资本及垄断资本产生了以私营为主体的资本主义社会,许多的企业都属于私营经济,比如丰田,福特等,有的还是一个家族企业,比如丰田,是目前最大的家族企业。私营经济发展潜力及未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2、我国民营企业的创业发展
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虽取得了蓬勃发展和巨大成就,但出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在其快速发展中出现了许多的问题,一个企业的发展,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一个企业领导人认识、解决不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些企业发现了商机,把握了机会并产生了企业的不断的发展。而另一些则不幸为中国经济民营企业发展交了不菲的学费甚至惨遭淘汰。通过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实现了企业的比较健康的发展。这也是企业发展良好的环境和作用。
A、资金链风险
民营企业作为以赢利为目的的组织,为了自身发展必须有所选择,即在资本回报率较高的行业或方面有所作为。资金链是企业的血脉,能决定一个企业的生死。企业在获得资本回报的过程即投资时,可能会需要大量的血液才能维持。大量的资本周转如达不到所需的资金投资需求,就会出现“失血”性企业,在达到一个最高点时,企业肌体将不堪承受,于是在短期内如无法补血,将对企业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几年前,有这样一个优秀企业家史玉柱因建巨人大厦,资金消耗太大,不足以弥补而宣布破产,仿佛就是一个瞬间事情,当时史玉柱欠款2个多亿,自称“因欠款最多成为中国最穷的人”。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民营企业往往不是死于没有出路,而是死于企业发展最快速时期,即企业最好的时期。孟子的无意总结的“生于优患,死于安乐”,不幸成了一些民营企业的宿命。不知是企业的悲还是喜。这种现象的最大原因正是源于资金链的问题。只有企业在发展中才会需要更多的“血液”,如没有一个造血功能强大的支持,风险性将大大增加。如果只是守成,巩固自己的领域不会产生重大的资金链依赖。相对发展的风险会降低。
B、市场风险
通常而言,民营企业他们在选择产品时多为市场已经存在或正在发展中的新兴产品。所以通常是以模仿(包含生产模式)、“山寨”一些产品就不足为奇。这产生了特有的一个现象,一个人在干,许多人模仿,于是形成一些区域性的产业集聚区,目前这种现象最能解释为什么有的城市成为“全国皮革城”,有的地区被称为“电缆之乡”等等。这些集区的产生,其主要原因是形成了一个经济上的规模效应,大大的降低了产品开发和技术成本,短期内形成了一个个生产单一产品的组织。比如衡水景县形成的“全国胶管之城”,在全国范围内存在许多这样的区域。这种生产区域在经济上确实起到了经济发展的目标,这无疑是在大规模生产的组织形式和类型。这种类型是我们所需要的。同时优化了产品市场,无形中形成了一个规格巨大、销售和生产型的场所。这对开发中国市场经济起到了明显的积极促进作用。同时对正在发展中的经济市场需求起到了强大的满足作用。这种类似于集贸市场的生产和市场模式取代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这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要的一个过程的出现。它形成了巨大产业链和经济规模带动了经济的巨大发展。同时也对巨大型和世大型超大型民营企业的产生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条件。
随着本区域的市场竞争,一些具备产业经验的佼佼者开始发展更具技术性和规模性的大型民营企业。这是市场经济的进步。我们渴望这种进步。因为她能带来价格上的优势以让利消费者。但这是有代价的。
一个大型民营企业的产生其背后是中止或摧毁许多小型企业的发展为代价,这是市场竞争的必须结果,即市场的自我调节是通过市场竞争来实现的。兵家“一将功成万骨枯”。 形容一个大型组织的形成也不为过。于是“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一个好士兵”的激励下,为寻求成功,小型组织只有做大做强,方可有一席之地。这种残酷的市场游戏没有所谓的最终胜利,都是暂时的胜利者。而有的组织连暂时的机会都没有。
在这种背景下,企业发展的拳头——产品,成为一个重要的定位。应该看到,区域集聚时产品单一,面临主要是产品的更新或是产品的转型。比如有这样一家企业在全国的胶管之城诞生,如生产目前大陆货产品——工业用胶管,是无法实现赢利的,于是她选择了车用胶管产品或是农业用管,也许市场会更大,她也能利用“胶管之城”的优势。这些民营的产生越多,该产品系列就会不断丰富,从而实现新品的产生。
区域性的生产销售模式使得这些产品具有成本优势,有一部分具有市场即利润优势,有一部分是临时起义骤然形成一个组织,开始创业发展,一部分利用对产品了解等优势发展成一个企业。在发展初期,产品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卖出去。早期市场销售模式跑断腿、说破嘴。重视市场说明民营组织正在成长,这是必然一个阶段。随着市场的成熟和组织的不断壮大,一个些较大型企业仍然依靠这种模式相对是落后。
在集聚性的产品发展方面,产品同一性、同质化仍然是这些民营必须面对的问题,这个问题不会成为企业的生死符,但会阻碍组织的发展速度及质量。
通过不断的技术开发,通过系统的市场调查,提高自身产品的附加值,这是许多民营企业在成长中需要补上的一课。在汽车行业,民营代表奇瑞技术开发模式的转变从“逆向开发”到“正向开发”。这是一个困难的路,这也是一个必须走的路。民营的捷径也许就是务实的努力,踏踏实实的迈好每一步。此外其它的捷径我了解不多。
提高自有技术,培育一个创新的平台,造就一个经典的产品,是我们的希望和追求。我们缺少这些东西的时候,没有人逼我们,需要自己逼自己,这是一个“自我涅盘”的道路。也许会需要一些信仰和偏执。民营在初创时期是市场在逼自己快跑,外部的环境也许让我们健步如飞,因为后面有一个饥饿的老虎在后面追逐。在完成资本原始积累后,这只饥饿的老虎已经饿死了。能不能让自己成为一只饥饿的老虎,这是民营企业的自我修练了。希望不要成为一个骄傲的老虎,自以为自己是森林之王而自我满足,得过且过,这是经济生态不允许的。
企业的自我修练的本领将决定一个企业的未来。因为一个企业的自我修练都会凝聚到企业的产品中去。当然,企业的所有问题也会反映到产品中去。一个好的产品会造就一个好的企业。民营的产品风险正基于此。
C 最高管理者的成熟和管理成熟即文化上的成熟
民营企业是老板的企业,从忠诚上讲,任何打工者在忠诚于企业方面永不比不过老板。这无需解释。只有员工会有“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的意识。为了企业,最高管理者对企业的这种忠诚有时候会有两面性。取决于最高管理者的成熟程度。因为最高管理者的成熟才可能对企业的成长更为有利。最高管理者的成熟才有可能塑造企业管理上的成熟。
定义一个人的成熟不会是一个很困难的事,定义一个最高管理者的成熟分两个层次,一是作为个人的成熟,能够形成自己的稳定的性格、处事风格和积极的心态三个维度。实际上作为个人的成熟在企业管理上主要表现在与他人相处的方式。具有一个前瞻的市场意识,包容他人,正常人的心态,再带一些个人魅力,这就是一个完美的领导人。二是最高管理者能处理好个人与团体的关系。即如何解决领导和组织问题。
民营企业文化是最高管理者的性格等因素的反映,反映了最高管理者的绝对意志,从某种意义上讲,民营企业能够在市场竞争中爆发出强大的组织力和执行力,根源正基于此。这也是民营企业的优势。相对自由的集权式领导方式和风格在初期发展起到的作用是不可比拟的。随着企业的不断壮大,这种管理风格表现了相对的不足。民营企业在每个行业都会有一个节点,即提升管理时的销售额度,据本人个人统计,汽车配件行业、机械制造行业销售额达到3000万时,销售额增加比例将进一步收窄,此时业务的需求要求组织提供一个具备良好分工的组织架构,如分工合理,企业将顺利渡过管理提升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主要是权力的分配,反映在管理上则是有效的组织机构及合理化的业务分工。如果企业意识不到此时的重要性,则企业中的“救火”队员不断增加。以老板为首的救火队伍将不同程度的“积极”工作。身心交瘁,防不胜防。其实根源就是是否能合理化分工,系统化合作,建立一个以程序和规则为主的管理方式,表现出企业对管理的需要。
这个节点类似于人生的18岁,你要以成人的方式与人相处了,你要重视规则,遵守法律,不能自以为是了。企业也是同时的道理,管理的提升的第一步就是重视制度的建筑。
管理成熟指在民营企业在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中处理人治与制度的协调程度。单独依靠最高管理者的个人色彩进行管理,随着企业的壮大,反映出来的弊端会越来越大,当业务足够大的时候,事无巨细皆由一个管理者处理,这将对决策者是一个折磨,对企业也是巨大的风险。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我们虽然对这个问题认识很清楚,但往往认识不到在处理每件小事上所极累的不良习惯。同时,让一个老板从习惯于事必恭亲的风格转移到幕后指挥者,这确实是需要良好的自我管理。每个人改变自己的习惯难度动力尚且不足,更何况是一个具有良好指挥能力并取得一定成绩的最高管理者进行改变。所以有一个无形的台阶等待着超越。有些企业找不到出路备感焦虑,有些企业引入外脑,有些企业寻找空降兵,有些企业提升管理层能力,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会发挥一些效力,但需要从根本上改变,最高管理者的作为能说明一切。但这里也要说明,以上这些方法也许是最高管理者改变自我的一个过程。希望是结果能得偿所愿。这也许是目前许多组织在此时段遇到的同一问题。这个问题解决方法有许多,所以,许多最高管理者进行了适应性的选择。
这是一个慢性的过程,表现了企业在自我管理方面的状况。这种来源于管理的风险给企业一定的时间进步,相对这种此种风险的处理方式将对企业的未来发展影响深远。
D 企业股东的风险
单一的股东结构也许不是唯一的选择,于是在资本不足或经验有优势的民营企业初期往往与多股东的方式进行的创业。合股理由不言而喻,双方利用各自的优势。有的是以血亲关系进行了组股,有的是朋友之间分股,像毛主席说的“我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走到了一起”。所以多股份有其产生的必然性。确实是利用外力形成的一个组织。这是一种好的现象。出现分股的诸多问题主要不在于是不是股份的单一结构,而是股东们对自己的股份的价值认知度。因为一旦股份合二或三为一的时候,股东不仅仅是对自己股份负责的,相应的就应该负担起对方的那份责任和义务。股份是以整体形式产生并存在的。虽然从法律上、财务上有完善的法律、制度设计和保证,但作为股东对自己股份价值的主观认知一旦出现偏差和出现偏差后导致在一些问题处理上的不同见解并引出一系列相关反应,就会产生相应的组织风险。结果很简单,轻则互相挚肘,重则分崩离析。其关键问题是责任感的问题,即出资只有百分比的部分资本与承担全体资本的责任和义务之间的矛盾。这种不对等的结构则是埋在多股份制民营企业的巨大风险。从这个角度上讲,股份制也许最终的出路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彻底的分离。在民营企业早年岁月中实现这个结构是比较困难的,因为这一阶段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除了股东外,也许没有更合适的人选了。这种风险是以隐患的形式存在的。
民营企业在发展达到一定管理规模后,采用相应的股份制,有的选择上市,这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一方面解决企业需要的资金需要,另一方面也解决了民营企业中的股份风险问题。但未上市的企业如何面对这种风险,只能因企而宜。有的选择了分股,形成了单一股份。也许这证明了以下这样的观点:合股的只是形式,形成自己的一股才是终极目的。如果此言不虚,这只能证明民营企业在股比上需要走的路会更长一些。另外由于人的自私性产生的弱点不是我所关注的要点。
作为经济逐渐发达起来的最高管理者,企业的发展对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目标,如何通过改变自我达到变革企业以达到企业不断发展,有力的适应和抵抗来自市场的风险。这是每位管理者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绕不过去的一条大河。
民营企业的发展中每一天都会面对新的机会和挑战,这就意谓着风险不断存在。搞企业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民营企业的需要面对的风险不会仅限于这些。根据系统观点:“一支南美洲的蝴蝶扇动一下翅膀则可能引起北美洲的一场飓风。”细节管理成为一种必须。有人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则各有各的不幸。”套用在民营上讲:“成功的企业都是相似的,失败的企业各有各的失败。”
3、民营企业健康指数
民营企业有许多的评价标准,如许多企业按《ISO9004质量管理体系 卓越管理体系指南》及《卓越管理绩效管理标准》等这个标准适合所有的企业,也是适合民营企业管理的评价。这些标准为国际上先进的管理标准,有很强的参考价值。
为了对民营企业有一个更为直观的指标,特别对针对企业健康状况的标准提出自己的观点:希望通过此,对致力于企业发展的管理者对有所对照。本标准作了一个百分比,以界定指标的权重。
A人均利润:即以年为计算区间,年财务报表的纯利润÷生产人员及管理人员的总数。此指标针对企业的规模程度。具体标准如下:占比40%
大于20万 分值 40
12~19.9万 分值 30-39
8~10万 分值24~29
8万以下 分值 15-20
B 最高管理者直接管理人数。针对最高管理者的管理能力而言。占比20%
4~7人 分值18—20
小于4,大于7人 分值 12—17
大于7人 分值 小于10分
C 集体决策年度所占比例数 集次决策指对公司内超过两个部门,由2名以上管理人员作出的为一次有效次数。占比15%
超过15次 分值 13—15
10-15次分值 10—12
7-10次 分值 5—9
6次以下 0—4
D员工满意度指数:以年度为单位,最好以半年为单位进行测量,实施方案可参考相应的ISO9001标准要求。占比15%
70以上 分值12-15分
50—69 分值9—11分
30—49 分值5—8分
小于30 分值 0—4分
E个人其它收支均值 以年为单位进行统计,指生产、管理员工除工资收入外所获得个人收入和支出情况。公式为罚款(-)或奖励( )总数÷企业生产管理人员。占比4%,注意:罚款加负号,奖励加正号 占比4%
—1%~2% 分值 3—4分
—5%~—2% , 2%~5% 分值 2—3分
小于—5%,不得分。
大于5%,得分2分。
F 人均培训支出 指以年为单位,按本本行业中平均支出为标准,占比4%
低于行业标准 0分
高于行业标准 4分
G 股东比例 这个以公司企业章程为准。占比2%;
单一股 2分
有占70—80%的股东 1分
结论:
通过以上评价出成绩,其中得分在75—85分以上为健康企业。
本测评只作评价而言适合于中小型民企业管理,此指标期望能定量规划企业组织,指出一个结果。因为每一个指标的背后是一系列管理不足或需改进的问题点。一般而言,出现一个问题的原因不只一个,有时甚至于可以有几十个原因。所以其表明在管理过程的系列化的原因。
4、企业多元化选择
民营企业发展包括了许多企业发展的模式,多元化是其中之一。多元化发展同时也是许多民营企业发展的一个方向或趋势,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有效的选择。随着企业竞争不断深化,面对单一企业的风险,许多企业发展出了自己的多元化。在这条道路上,如何有效选择并取得竞争优势这是多元化发展的关键。
A优势和必然性
多元化发展指企业在发展到一定程度时面对市场竞争在综合各种资源的情况下通过相关行业或产业再投资的一种企业战略性选择。这是企业发展战略所决定的。多元化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
一种是企业内部职能独立分化。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随着自己部门的发展和不断成熟,一些必要的企业职能逐渐从企业内部发展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单位,从属于原公司的一个独自核算的单位。一般企业的职能包括市场销售,生产,供应,技术,质量等。比如从事生产的部门成立了公司,脱离了其它部门,成为了一个独立核算的只负责生产的公司。销售也脱离其它职能成为独立的营销公司,技术成为技术公司等。严格意义上,这种内部导致的企业职能的分化并不真正意义上的多元化发展。但这里列明,只是为了说明,单一某种职能公司如果独立并发展出自己的业务核心,特别是企业成长到行业之首之时。这种类似的多元化将发展出一些强大的竞争优势。这种企业从表面上虽然是公司的集合并成立了集团化的公司,本质上仍然是一个由主体核心其它附属的大企业。这种形式的多元化发展的选择往往与企业所在行业相关。一般这样的选择对于企业的迅速壮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种是民营企业在发展自己核心业务时,受到了来自来原料或市场的刺激,由于这种因素影响对企业命脉或生产至关重要,如单独从国外进口或所供市场的不断壮大,于是企业再投资原料的生产及市场的发展。她充分利用了自己的独自优势如资金,市场,供应,技术等。向企业下游(指原材料)发展出前向一体化企业,或发展自己产品的进一步加工即后向一体化企业,这种方式使企业不断扩大自己的经济掌握力,在不断的发展中从掌握原料,加工,销售这一行业链条发展出涉足整个行业的宠然大物。从而形成一个由市场决定的生产和流通体系的贯通,这种发展模式最后的阶段是垄断。通过企业的发展不断的把握一个行业的起伏,这在经济世界中是犹为强大的力量。每个企业都渴望这种力量,但对整体经济发展并不是一个有利的因素,通常会受到法律的限制。还有一种利用自身资金优势,成为一个金融组织,以保证企业发展的资金流。实现生产资本向金融资本的发展。这里有必要提一下我国南方温州发展出的温州模式,在以工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背景下,私营资本通过联合发展出自己的金融组织以此支持整个集体工业的发展。实现“有钱好办事”。这与日本工业发展中出现的工业金融有类似情况,日本企业在发展中在背后都离不开财阀的支持,而财阀的出现又来源于工业的积累。企业通过联合的金融资本实现跨国贸易和国家工业强大。这是一种有效的经济结构。
一种是民营企业在某一领在取得相对优势时出现的资本重新选择再投资行业,以减低单一组织的风险,这种形式简单说是用两种腿走路。这种投资对象往往是一些利润丰厚或者新兴产业,只有这些行业才极具投资价值。一般出于两种考虑,其一是长期从事核心业务已发生重大变化时,此业务不具有再投资的属性,于是企业转型发展不同业务以维持企业发展。其二是核心业务已固定,取得很好的竞争优势。从巩固本身市场地位而进行的再投资。
民营企业必须寻找自己的发展点和定位,经济上自由环境决定企业的发展是全方位的。
B主要关注点及建议
首先,多元化发展的目的就是如何实现利益最大化,这是每一个企业无须考虑的。这里有一个问题是:短期内的利益最大还是长期利益的最大化。长短期的选择真正决定了企业的战略及结果。短期利益指在5—10年内达到的最大规模以实现利益最大化。需要对所投资的行业处于的时期进行准确的判断,掌握机会而实现。长期利益则要对未来经济的发展趋势作出决策,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
再者,多元化发展要重视整体系统化市场结构,如把市场经济比喻成一个森林生态系统,那么在这个系统里,每个行业都是相应依存和联系的。这种联系性形成一个小的环境和生态,一个地区也会形成一个小的生态经济系统,多元化发展要找好这片森林中有利位置,以实现与环境的不断的有益交换。要么创造一个小的生态要么形成一个生态中的一员。这是企业必须定位明确的问题。
还有,多元化发展需要良好的资源整合能力,包括人脉、自然资源、金融、管理等,这些资源需要重新组合。
最后,多元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以类似“作业单元”的形式进行组织计划为宜,在一个大的计划制定相应的目标,然后制定实施步骤,再安排相应的负责人员,最高管理者控制好节点。有序化,条理化的方式以控制总体目标的实现。
建议投资于新兴产业为宜,如比涉及新能源,新农村等,未知领域风险大,才有可能产生大的回报。
二部分:我之浅见:
1、经济发展趋势
目前称之为传统行业的产业大多产生于上个世纪的早中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社会化分工已足够细致,但是这些传统行业正慢慢的受到挑战,新兴产业的兴起,对旧产业是一种摧毁性的打击,建立在社会化分工和通过相对优势获得利润的时代成了最富时代特征的模式,而这种模式也正经受考验。从早期的国际互联网产生,一直到目前网上银行、购物、充值、交流、经商等。网络俨然成为了我们必要的生活。通过电线架建起各种电脑,没人会想到能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
传统行业必须面对互联网的直面挑战,经济发展将由新能源(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能源、地热)的方式产生。新能源将对社会组织及工业发展产生巨大作用。由原来的以竞争、逐利、集权式的经济模式向合作,互利,分散性的社会经济模式演进。网络化和能源的结合将会对新兴工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具体见下面的说明)。
像汽车改变这个世界一样,新能源也将会改变世界。在欧州、中国许多地区已开始了新能源的建设,特别是我国,在新能源上我们有一定的技术优势和发展潜力。从这种程度上讲,有可能会领导下一次经济革命的引擎。
在工业革命的历史上,引领工业变革的主要力量主要是源于能源结构的变更,由此可以认识到人类改变世界从使用自然火为标志的。每一次能源变更会对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企业必须根据此背景下,不断产生适应新兴市场的产业的产品和服务,方为要务。
2、我所了解的新兴的企业经营模式
新能源(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能源、地热)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有可再生,资源广泛,无污染等优点,具有替代化石能源(煤炭、石油)的功能,他们将是二十一世纪的能源主体,一旦这种能源成为主体,那么能源结构将不在单纯依赖某一地方(这些地方盛产石油),这些能源可以覆盖世界每一个角落,人们可以利用这些资源进行自发电,形成一个无污染,可持续的自发的供应系统,同时通过电力网络,协调各地的电力系统,最后形成以地方自发电为系统的支持,由电力网络进行协调的“电力生态”,以推动我们的生活。从此所有企业对环境的掠夺转为与自然环境相适应,这是一种趋势,也是目前专家们对未来提出的一个建议和方法。虽然我们渴望这种梦想的实现,但这个过程也许需要更长的时间。
如果未来果真如此,有些企业会选择一个供应链的一个点,这个点一方面能通过自发电的系统产生来生产产品,成本相对较低,物价将会稳定或降低。(这是投资后的效果)另一方面企业的自发电系统也会将多余电力产生剩余价值,成为一个有效的收入。(目前我国电网已开放收购私营发电的供应)企业的竞争力会提高。那么我们的选择企业直接会采用“网络”式的赢利模式,企业建立一个自发的产品系统,通过服务来提高和满足大家的需要和欲望。随着企业的扩大,企业管理上集权的管理方式会演变成一个点的管理。通过电力共享,从而实现产品和服务的共享。这个模式不会改变传统行业,但对促进行业的转型和发展将会取得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部分:针对某公司司发展的战略选择
X公司是以暖气处为主业的制造型企业,总经理准备开发农业及玻璃钢项目.以下是对期发发展展望.
1、农业拓展发展建议
发展农业项目具备发展新兴工业模式的一种方式。绿色、环保是一个永不枯竭选择,此项目作为新能源的一种投资,所以利用这个项目建立以太阳能发电为主,风能利用为辅的能源结构为宜(应该有一个投资回报的报告)。这些电力通过调查和分析,利用这些电力实现咱们企业的自发电,以降低生产成本。山东的“皇明”很多年以前就已经建立了通过太阳能自发电的办公大楼,在万科深圳总部有一栋建筑自发电占20%,(但万科只是作为景观)。保定长城单车利润较高,是否与自己发电有关不得而知,没有调查过。但一项事实需说明的是在太阳能发电的所需的发电光伏线路板及发电膜等,中国目前有两个地方的企业已做大做强,一个是河北保定,一个是河北邢台。这两个地方的产品90%的产品供应欧洲市场,前几年美国对中国的光伏产业进行行业制裁,以致于产品企业严重亏损,这说明这个行业发展已威胁到外国产业。好像是去年克强总理在河北调研中重点关注了邢台的光伏产业发展。逼迫光伏企业发展国内市场。有报道称,在保定一家农户已开始了自已发电。可以想见未来会出现更多的这样的小的单位自发电,这个行业将会对未来产生多大影响,尚不得而知。
(其实有湖的地方沿岸就应该有小型的风轮发电机,一来美观,二来实用。不过很可惜。)
另建议总经理有机会能到欧洲去考察一下,选择一些新兴的农业国家,比如荷兰等地,对新兴的发展模式有一个体会。未来的眼界应该有世界的的开阔。总体上我认为应该是:立足世界,发展地方,强化优势,精打细算。
2、玻璃钢公司建议
据我所知,化工行业在中国市场前景约还会持续20年左右。玻璃钢行业已经有30年的行业发展,工业产品主要涉及管道管件、贮罐。这不是一个民用产品,而是工业产品,其需要有很强的行业特性。以工程为主的项目居多。在这个行业有许多外国卖家已经普遍。主要说明
一)营销手段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当然任何产品营销也是太重要的。需要的外语能力、技术能力、管理软件。外语能力指大部分化工企业是外资企业,这需要良好的沟通。同时,玻璃钢如出口也需要必要的外贸知识。技术指在行业中的实用专用技术等。管理软件指企业的体系能力。这些也许正是业务人员所具备的东西。
二)玻璃钢行业易投入,生产过程相对简单。但质量保障需要服务的支持。
综合以上,只要有自己足够低的成本能产生有足够的利润,玻璃钢行业也是一个值得投资的行业。可借鉴暖气片的营销经验。
四部分:最后
这不是一个立项意见书,只是一个从事管理者的一点不成熟的想法。
我们有时间,市场有需求,做自己应该做的,我们能做的只有这些。
说明
基于自我认识及在工作中的不断努力,以下所有观点仅代表本人的看法,希望能发挥一点积极意义,如有不足或相反看法,希望不断争鸣。
如何面对民营企业宏观运营的挑战,如何在一个行业拥有持续的竞争能力,如何在一个新的环境发展适合自身的企业环境。这迫使我也认真的思考一下宏观运营环境和企业发展中的管理问题。
长期致力民营企业以生产制造为主的常务管理,对能主导一个企业的发展及对一个行业的认知提出自己的想法,对我而言将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和挑战。我会尽力表达一些我认为重要的观点和想法,具体问题也需要在实践中摸索。
一部分:民营企业及多元化之我见
1、民营企业产生。
民营企业的产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政治改革结果之一。解放前,她的名字是民族资本企业,就是毛泽东主席《论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中提到的有两面性和被团结的那一部分力量,在此文中,民族资本企业具有属于被压迫的阶级,即革命的阶级,具备革命的基础和条件,同时由于与各社会的各种联系及对旧社会的经济依赖,也具有阻碍革命的条件。这一认识决定了解放后民资资本企业的命运:通过公私合营达到逐步消灭的目标。在正统的社会主义国家中民族资本没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中国改革开放后,走上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选择,其中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发展以社会主义国有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发展方式并存的社会经济模式的选择。促进了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的产生。这是新兴的民族企业的萌芽或最初形式。这一历史条件决定了个最初的民营企业来源主要是:一从国营企业分批出来的管理者或技术人员,他们利用自己的优势主动或被动的选择了自主的发展。特别是在国有企业改制而出现大批员工下岗,这些人也从某种程度上也促进了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人力资源支持。二是在改革开放初期出现的一些能满足人民物质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不断壮大的个体户,他们凭据自己的果敢的、义无反顾的精神和较强的商业化意识,利用了发展机会,构筑起一个个除国营企业外不断的发展机会盲点,为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的生活提供了大量的优质产品和服务。这是借助良好的企业发展环境发展的美好时期。也成为了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的辅助力量。这个过程一般伴随着从流通领域向生产领域逐步发展,特别后期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的转移和发展。
随着改革不断的深入,民营企业凭借良好的适应能力及适应经验“野蛮”生长,一方面政府不断的发展并实现中国改革红利,另一方面民营企业在初级发展中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市场、管理、金融经验,在自身建设中不断的吸收和学习与之相关企业的先进经验。再一方面中国教育大发展提供了民营企业所需要的较高素质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等高级工人。同时伴随着改革,民营企业利用自己的先天优势,如管理统一、决策相对自由、可靠的执行能力,消化吸收一些国内先进的管理思想,一些先进的企业实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并借助国内国际上的金融市场,出现民营企业的“百花齐放”的可观现象。尽管在未来可能会出现经济危机,但民营企业越来越来表现出强大的有生力量。在中国市场经济生态的各方面发挥着的重要的系统功能。
民营企业作为私营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国家经济道路选择中表现出了先进生产力的属性,优化民营经济不仅是企业的责任,更有政策的努力。国际上也是如此。
在资本主义国家,私营企业在现代社会中居于重要作用,自由资本及垄断资本产生了以私营为主体的资本主义社会,许多的企业都属于私营经济,比如丰田,福特等,有的还是一个家族企业,比如丰田,是目前最大的家族企业。私营经济发展潜力及未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2、我国民营企业的创业发展
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虽取得了蓬勃发展和巨大成就,但出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在其快速发展中出现了许多的问题,一个企业的发展,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一个企业领导人认识、解决不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些企业发现了商机,把握了机会并产生了企业的不断的发展。而另一些则不幸为中国经济民营企业发展交了不菲的学费甚至惨遭淘汰。通过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实现了企业的比较健康的发展。这也是企业发展良好的环境和作用。
A、资金链风险
民营企业作为以赢利为目的的组织,为了自身发展必须有所选择,即在资本回报率较高的行业或方面有所作为。资金链是企业的血脉,能决定一个企业的生死。企业在获得资本回报的过程即投资时,可能会需要大量的血液才能维持。大量的资本周转如达不到所需的资金投资需求,就会出现“失血”性企业,在达到一个最高点时,企业肌体将不堪承受,于是在短期内如无法补血,将对企业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几年前,有这样一个优秀企业家史玉柱因建巨人大厦,资金消耗太大,不足以弥补而宣布破产,仿佛就是一个瞬间事情,当时史玉柱欠款2个多亿,自称“因欠款最多成为中国最穷的人”。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民营企业往往不是死于没有出路,而是死于企业发展最快速时期,即企业最好的时期。孟子的无意总结的“生于优患,死于安乐”,不幸成了一些民营企业的宿命。不知是企业的悲还是喜。这种现象的最大原因正是源于资金链的问题。只有企业在发展中才会需要更多的“血液”,如没有一个造血功能强大的支持,风险性将大大增加。如果只是守成,巩固自己的领域不会产生重大的资金链依赖。相对发展的风险会降低。
B、市场风险
通常而言,民营企业他们在选择产品时多为市场已经存在或正在发展中的新兴产品。所以通常是以模仿(包含生产模式)、“山寨”一些产品就不足为奇。这产生了特有的一个现象,一个人在干,许多人模仿,于是形成一些区域性的产业集聚区,目前这种现象最能解释为什么有的城市成为“全国皮革城”,有的地区被称为“电缆之乡”等等。这些集区的产生,其主要原因是形成了一个经济上的规模效应,大大的降低了产品开发和技术成本,短期内形成了一个个生产单一产品的组织。比如衡水景县形成的“全国胶管之城”,在全国范围内存在许多这样的区域。这种生产区域在经济上确实起到了经济发展的目标,这无疑是在大规模生产的组织形式和类型。这种类型是我们所需要的。同时优化了产品市场,无形中形成了一个规格巨大、销售和生产型的场所。这对开发中国市场经济起到了明显的积极促进作用。同时对正在发展中的经济市场需求起到了强大的满足作用。这种类似于集贸市场的生产和市场模式取代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这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要的一个过程的出现。它形成了巨大产业链和经济规模带动了经济的巨大发展。同时也对巨大型和世大型超大型民营企业的产生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条件。
随着本区域的市场竞争,一些具备产业经验的佼佼者开始发展更具技术性和规模性的大型民营企业。这是市场经济的进步。我们渴望这种进步。因为她能带来价格上的优势以让利消费者。但这是有代价的。
一个大型民营企业的产生其背后是中止或摧毁许多小型企业的发展为代价,这是市场竞争的必须结果,即市场的自我调节是通过市场竞争来实现的。兵家“一将功成万骨枯”。 形容一个大型组织的形成也不为过。于是“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一个好士兵”的激励下,为寻求成功,小型组织只有做大做强,方可有一席之地。这种残酷的市场游戏没有所谓的最终胜利,都是暂时的胜利者。而有的组织连暂时的机会都没有。
在这种背景下,企业发展的拳头——产品,成为一个重要的定位。应该看到,区域集聚时产品单一,面临主要是产品的更新或是产品的转型。比如有这样一家企业在全国的胶管之城诞生,如生产目前大陆货产品——工业用胶管,是无法实现赢利的,于是她选择了车用胶管产品或是农业用管,也许市场会更大,她也能利用“胶管之城”的优势。这些民营的产生越多,该产品系列就会不断丰富,从而实现新品的产生。
区域性的生产销售模式使得这些产品具有成本优势,有一部分具有市场即利润优势,有一部分是临时起义骤然形成一个组织,开始创业发展,一部分利用对产品了解等优势发展成一个企业。在发展初期,产品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卖出去。早期市场销售模式跑断腿、说破嘴。重视市场说明民营组织正在成长,这是必然一个阶段。随着市场的成熟和组织的不断壮大,一个些较大型企业仍然依靠这种模式相对是落后。
在集聚性的产品发展方面,产品同一性、同质化仍然是这些民营必须面对的问题,这个问题不会成为企业的生死符,但会阻碍组织的发展速度及质量。
通过不断的技术开发,通过系统的市场调查,提高自身产品的附加值,这是许多民营企业在成长中需要补上的一课。在汽车行业,民营代表奇瑞技术开发模式的转变从“逆向开发”到“正向开发”。这是一个困难的路,这也是一个必须走的路。民营的捷径也许就是务实的努力,踏踏实实的迈好每一步。此外其它的捷径我了解不多。
提高自有技术,培育一个创新的平台,造就一个经典的产品,是我们的希望和追求。我们缺少这些东西的时候,没有人逼我们,需要自己逼自己,这是一个“自我涅盘”的道路。也许会需要一些信仰和偏执。民营在初创时期是市场在逼自己快跑,外部的环境也许让我们健步如飞,因为后面有一个饥饿的老虎在后面追逐。在完成资本原始积累后,这只饥饿的老虎已经饿死了。能不能让自己成为一只饥饿的老虎,这是民营企业的自我修练了。希望不要成为一个骄傲的老虎,自以为自己是森林之王而自我满足,得过且过,这是经济生态不允许的。
企业的自我修练的本领将决定一个企业的未来。因为一个企业的自我修练都会凝聚到企业的产品中去。当然,企业的所有问题也会反映到产品中去。一个好的产品会造就一个好的企业。民营的产品风险正基于此。
C 最高管理者的成熟和管理成熟即文化上的成熟
民营企业是老板的企业,从忠诚上讲,任何打工者在忠诚于企业方面永不比不过老板。这无需解释。只有员工会有“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的意识。为了企业,最高管理者对企业的这种忠诚有时候会有两面性。取决于最高管理者的成熟程度。因为最高管理者的成熟才可能对企业的成长更为有利。最高管理者的成熟才有可能塑造企业管理上的成熟。
定义一个人的成熟不会是一个很困难的事,定义一个最高管理者的成熟分两个层次,一是作为个人的成熟,能够形成自己的稳定的性格、处事风格和积极的心态三个维度。实际上作为个人的成熟在企业管理上主要表现在与他人相处的方式。具有一个前瞻的市场意识,包容他人,正常人的心态,再带一些个人魅力,这就是一个完美的领导人。二是最高管理者能处理好个人与团体的关系。即如何解决领导和组织问题。
民营企业文化是最高管理者的性格等因素的反映,反映了最高管理者的绝对意志,从某种意义上讲,民营企业能够在市场竞争中爆发出强大的组织力和执行力,根源正基于此。这也是民营企业的优势。相对自由的集权式领导方式和风格在初期发展起到的作用是不可比拟的。随着企业的不断壮大,这种管理风格表现了相对的不足。民营企业在每个行业都会有一个节点,即提升管理时的销售额度,据本人个人统计,汽车配件行业、机械制造行业销售额达到3000万时,销售额增加比例将进一步收窄,此时业务的需求要求组织提供一个具备良好分工的组织架构,如分工合理,企业将顺利渡过管理提升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主要是权力的分配,反映在管理上则是有效的组织机构及合理化的业务分工。如果企业意识不到此时的重要性,则企业中的“救火”队员不断增加。以老板为首的救火队伍将不同程度的“积极”工作。身心交瘁,防不胜防。其实根源就是是否能合理化分工,系统化合作,建立一个以程序和规则为主的管理方式,表现出企业对管理的需要。
这个节点类似于人生的18岁,你要以成人的方式与人相处了,你要重视规则,遵守法律,不能自以为是了。企业也是同时的道理,管理的提升的第一步就是重视制度的建筑。
管理成熟指在民营企业在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中处理人治与制度的协调程度。单独依靠最高管理者的个人色彩进行管理,随着企业的壮大,反映出来的弊端会越来越大,当业务足够大的时候,事无巨细皆由一个管理者处理,这将对决策者是一个折磨,对企业也是巨大的风险。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我们虽然对这个问题认识很清楚,但往往认识不到在处理每件小事上所极累的不良习惯。同时,让一个老板从习惯于事必恭亲的风格转移到幕后指挥者,这确实是需要良好的自我管理。每个人改变自己的习惯难度动力尚且不足,更何况是一个具有良好指挥能力并取得一定成绩的最高管理者进行改变。所以有一个无形的台阶等待着超越。有些企业找不到出路备感焦虑,有些企业引入外脑,有些企业寻找空降兵,有些企业提升管理层能力,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会发挥一些效力,但需要从根本上改变,最高管理者的作为能说明一切。但这里也要说明,以上这些方法也许是最高管理者改变自我的一个过程。希望是结果能得偿所愿。这也许是目前许多组织在此时段遇到的同一问题。这个问题解决方法有许多,所以,许多最高管理者进行了适应性的选择。
这是一个慢性的过程,表现了企业在自我管理方面的状况。这种来源于管理的风险给企业一定的时间进步,相对这种此种风险的处理方式将对企业的未来发展影响深远。
D 企业股东的风险
单一的股东结构也许不是唯一的选择,于是在资本不足或经验有优势的民营企业初期往往与多股东的方式进行的创业。合股理由不言而喻,双方利用各自的优势。有的是以血亲关系进行了组股,有的是朋友之间分股,像毛主席说的“我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走到了一起”。所以多股份有其产生的必然性。确实是利用外力形成的一个组织。这是一种好的现象。出现分股的诸多问题主要不在于是不是股份的单一结构,而是股东们对自己的股份的价值认知度。因为一旦股份合二或三为一的时候,股东不仅仅是对自己股份负责的,相应的就应该负担起对方的那份责任和义务。股份是以整体形式产生并存在的。虽然从法律上、财务上有完善的法律、制度设计和保证,但作为股东对自己股份价值的主观认知一旦出现偏差和出现偏差后导致在一些问题处理上的不同见解并引出一系列相关反应,就会产生相应的组织风险。结果很简单,轻则互相挚肘,重则分崩离析。其关键问题是责任感的问题,即出资只有百分比的部分资本与承担全体资本的责任和义务之间的矛盾。这种不对等的结构则是埋在多股份制民营企业的巨大风险。从这个角度上讲,股份制也许最终的出路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彻底的分离。在民营企业早年岁月中实现这个结构是比较困难的,因为这一阶段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除了股东外,也许没有更合适的人选了。这种风险是以隐患的形式存在的。
民营企业在发展达到一定管理规模后,采用相应的股份制,有的选择上市,这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一方面解决企业需要的资金需要,另一方面也解决了民营企业中的股份风险问题。但未上市的企业如何面对这种风险,只能因企而宜。有的选择了分股,形成了单一股份。也许这证明了以下这样的观点:合股的只是形式,形成自己的一股才是终极目的。如果此言不虚,这只能证明民营企业在股比上需要走的路会更长一些。另外由于人的自私性产生的弱点不是我所关注的要点。
作为经济逐渐发达起来的最高管理者,企业的发展对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目标,如何通过改变自我达到变革企业以达到企业不断发展,有力的适应和抵抗来自市场的风险。这是每位管理者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绕不过去的一条大河。
民营企业的发展中每一天都会面对新的机会和挑战,这就意谓着风险不断存在。搞企业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民营企业的需要面对的风险不会仅限于这些。根据系统观点:“一支南美洲的蝴蝶扇动一下翅膀则可能引起北美洲的一场飓风。”细节管理成为一种必须。有人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则各有各的不幸。”套用在民营上讲:“成功的企业都是相似的,失败的企业各有各的失败。”
3、民营企业健康指数
民营企业有许多的评价标准,如许多企业按《ISO9004质量管理体系 卓越管理体系指南》及《卓越管理绩效管理标准》等这个标准适合所有的企业,也是适合民营企业管理的评价。这些标准为国际上先进的管理标准,有很强的参考价值。
为了对民营企业有一个更为直观的指标,特别对针对企业健康状况的标准提出自己的观点:希望通过此,对致力于企业发展的管理者对有所对照。本标准作了一个百分比,以界定指标的权重。
A人均利润:即以年为计算区间,年财务报表的纯利润÷生产人员及管理人员的总数。此指标针对企业的规模程度。具体标准如下:占比40%
大于20万 分值 40
12~19.9万 分值 30-39
8~10万 分值24~29
8万以下 分值 15-20
B 最高管理者直接管理人数。针对最高管理者的管理能力而言。占比20%
4~7人 分值18—20
小于4,大于7人 分值 12—17
大于7人 分值 小于10分
C 集体决策年度所占比例数 集次决策指对公司内超过两个部门,由2名以上管理人员作出的为一次有效次数。占比15%
超过15次 分值 13—15
10-15次分值 10—12
7-10次 分值 5—9
6次以下 0—4
D员工满意度指数:以年度为单位,最好以半年为单位进行测量,实施方案可参考相应的ISO9001标准要求。占比15%
70以上 分值12-15分
50—69 分值9—11分
30—49 分值5—8分
小于30 分值 0—4分
E个人其它收支均值 以年为单位进行统计,指生产、管理员工除工资收入外所获得个人收入和支出情况。公式为罚款(-)或奖励( )总数÷企业生产管理人员。占比4%,注意:罚款加负号,奖励加正号 占比4%
—1%~2% 分值 3—4分
—5%~—2% , 2%~5% 分值 2—3分
小于—5%,不得分。
大于5%,得分2分。
F 人均培训支出 指以年为单位,按本本行业中平均支出为标准,占比4%
低于行业标准 0分
高于行业标准 4分
G 股东比例 这个以公司企业章程为准。占比2%;
单一股 2分
有占70—80%的股东 1分
结论:
通过以上评价出成绩,其中得分在75—85分以上为健康企业。
本测评只作评价而言适合于中小型民企业管理,此指标期望能定量规划企业组织,指出一个结果。因为每一个指标的背后是一系列管理不足或需改进的问题点。一般而言,出现一个问题的原因不只一个,有时甚至于可以有几十个原因。所以其表明在管理过程的系列化的原因。
4、企业多元化选择
民营企业发展包括了许多企业发展的模式,多元化是其中之一。多元化发展同时也是许多民营企业发展的一个方向或趋势,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有效的选择。随着企业竞争不断深化,面对单一企业的风险,许多企业发展出了自己的多元化。在这条道路上,如何有效选择并取得竞争优势这是多元化发展的关键。
A优势和必然性
多元化发展指企业在发展到一定程度时面对市场竞争在综合各种资源的情况下通过相关行业或产业再投资的一种企业战略性选择。这是企业发展战略所决定的。多元化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
一种是企业内部职能独立分化。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随着自己部门的发展和不断成熟,一些必要的企业职能逐渐从企业内部发展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单位,从属于原公司的一个独自核算的单位。一般企业的职能包括市场销售,生产,供应,技术,质量等。比如从事生产的部门成立了公司,脱离了其它部门,成为了一个独立核算的只负责生产的公司。销售也脱离其它职能成为独立的营销公司,技术成为技术公司等。严格意义上,这种内部导致的企业职能的分化并不真正意义上的多元化发展。但这里列明,只是为了说明,单一某种职能公司如果独立并发展出自己的业务核心,特别是企业成长到行业之首之时。这种类似的多元化将发展出一些强大的竞争优势。这种企业从表面上虽然是公司的集合并成立了集团化的公司,本质上仍然是一个由主体核心其它附属的大企业。这种形式的多元化发展的选择往往与企业所在行业相关。一般这样的选择对于企业的迅速壮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种是民营企业在发展自己核心业务时,受到了来自来原料或市场的刺激,由于这种因素影响对企业命脉或生产至关重要,如单独从国外进口或所供市场的不断壮大,于是企业再投资原料的生产及市场的发展。她充分利用了自己的独自优势如资金,市场,供应,技术等。向企业下游(指原材料)发展出前向一体化企业,或发展自己产品的进一步加工即后向一体化企业,这种方式使企业不断扩大自己的经济掌握力,在不断的发展中从掌握原料,加工,销售这一行业链条发展出涉足整个行业的宠然大物。从而形成一个由市场决定的生产和流通体系的贯通,这种发展模式最后的阶段是垄断。通过企业的发展不断的把握一个行业的起伏,这在经济世界中是犹为强大的力量。每个企业都渴望这种力量,但对整体经济发展并不是一个有利的因素,通常会受到法律的限制。还有一种利用自身资金优势,成为一个金融组织,以保证企业发展的资金流。实现生产资本向金融资本的发展。这里有必要提一下我国南方温州发展出的温州模式,在以工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背景下,私营资本通过联合发展出自己的金融组织以此支持整个集体工业的发展。实现“有钱好办事”。这与日本工业发展中出现的工业金融有类似情况,日本企业在发展中在背后都离不开财阀的支持,而财阀的出现又来源于工业的积累。企业通过联合的金融资本实现跨国贸易和国家工业强大。这是一种有效的经济结构。
一种是民营企业在某一领在取得相对优势时出现的资本重新选择再投资行业,以减低单一组织的风险,这种形式简单说是用两种腿走路。这种投资对象往往是一些利润丰厚或者新兴产业,只有这些行业才极具投资价值。一般出于两种考虑,其一是长期从事核心业务已发生重大变化时,此业务不具有再投资的属性,于是企业转型发展不同业务以维持企业发展。其二是核心业务已固定,取得很好的竞争优势。从巩固本身市场地位而进行的再投资。
民营企业必须寻找自己的发展点和定位,经济上自由环境决定企业的发展是全方位的。
B主要关注点及建议
首先,多元化发展的目的就是如何实现利益最大化,这是每一个企业无须考虑的。这里有一个问题是:短期内的利益最大还是长期利益的最大化。长短期的选择真正决定了企业的战略及结果。短期利益指在5—10年内达到的最大规模以实现利益最大化。需要对所投资的行业处于的时期进行准确的判断,掌握机会而实现。长期利益则要对未来经济的发展趋势作出决策,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
再者,多元化发展要重视整体系统化市场结构,如把市场经济比喻成一个森林生态系统,那么在这个系统里,每个行业都是相应依存和联系的。这种联系性形成一个小的环境和生态,一个地区也会形成一个小的生态经济系统,多元化发展要找好这片森林中有利位置,以实现与环境的不断的有益交换。要么创造一个小的生态要么形成一个生态中的一员。这是企业必须定位明确的问题。
还有,多元化发展需要良好的资源整合能力,包括人脉、自然资源、金融、管理等,这些资源需要重新组合。
最后,多元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以类似“作业单元”的形式进行组织计划为宜,在一个大的计划制定相应的目标,然后制定实施步骤,再安排相应的负责人员,最高管理者控制好节点。有序化,条理化的方式以控制总体目标的实现。
建议投资于新兴产业为宜,如比涉及新能源,新农村等,未知领域风险大,才有可能产生大的回报。
二部分:我之浅见:
1、经济发展趋势
目前称之为传统行业的产业大多产生于上个世纪的早中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社会化分工已足够细致,但是这些传统行业正慢慢的受到挑战,新兴产业的兴起,对旧产业是一种摧毁性的打击,建立在社会化分工和通过相对优势获得利润的时代成了最富时代特征的模式,而这种模式也正经受考验。从早期的国际互联网产生,一直到目前网上银行、购物、充值、交流、经商等。网络俨然成为了我们必要的生活。通过电线架建起各种电脑,没人会想到能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
传统行业必须面对互联网的直面挑战,经济发展将由新能源(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能源、地热)的方式产生。新能源将对社会组织及工业发展产生巨大作用。由原来的以竞争、逐利、集权式的经济模式向合作,互利,分散性的社会经济模式演进。网络化和能源的结合将会对新兴工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具体见下面的说明)。
像汽车改变这个世界一样,新能源也将会改变世界。在欧州、中国许多地区已开始了新能源的建设,特别是我国,在新能源上我们有一定的技术优势和发展潜力。从这种程度上讲,有可能会领导下一次经济革命的引擎。
在工业革命的历史上,引领工业变革的主要力量主要是源于能源结构的变更,由此可以认识到人类改变世界从使用自然火为标志的。每一次能源变更会对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企业必须根据此背景下,不断产生适应新兴市场的产业的产品和服务,方为要务。
2、我所了解的新兴的企业经营模式
新能源(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能源、地热)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有可再生,资源广泛,无污染等优点,具有替代化石能源(煤炭、石油)的功能,他们将是二十一世纪的能源主体,一旦这种能源成为主体,那么能源结构将不在单纯依赖某一地方(这些地方盛产石油),这些能源可以覆盖世界每一个角落,人们可以利用这些资源进行自发电,形成一个无污染,可持续的自发的供应系统,同时通过电力网络,协调各地的电力系统,最后形成以地方自发电为系统的支持,由电力网络进行协调的“电力生态”,以推动我们的生活。从此所有企业对环境的掠夺转为与自然环境相适应,这是一种趋势,也是目前专家们对未来提出的一个建议和方法。虽然我们渴望这种梦想的实现,但这个过程也许需要更长的时间。
如果未来果真如此,有些企业会选择一个供应链的一个点,这个点一方面能通过自发电的系统产生来生产产品,成本相对较低,物价将会稳定或降低。(这是投资后的效果)另一方面企业的自发电系统也会将多余电力产生剩余价值,成为一个有效的收入。(目前我国电网已开放收购私营发电的供应)企业的竞争力会提高。那么我们的选择企业直接会采用“网络”式的赢利模式,企业建立一个自发的产品系统,通过服务来提高和满足大家的需要和欲望。随着企业的扩大,企业管理上集权的管理方式会演变成一个点的管理。通过电力共享,从而实现产品和服务的共享。这个模式不会改变传统行业,但对促进行业的转型和发展将会取得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部分:针对某公司司发展的战略选择
X公司是以暖气处为主业的制造型企业,总经理准备开发农业及玻璃钢项目.以下是对期发发展展望.
1、农业拓展发展建议
发展农业项目具备发展新兴工业模式的一种方式。绿色、环保是一个永不枯竭选择,此项目作为新能源的一种投资,所以利用这个项目建立以太阳能发电为主,风能利用为辅的能源结构为宜(应该有一个投资回报的报告)。这些电力通过调查和分析,利用这些电力实现咱们企业的自发电,以降低生产成本。山东的“皇明”很多年以前就已经建立了通过太阳能自发电的办公大楼,在万科深圳总部有一栋建筑自发电占20%,(但万科只是作为景观)。保定长城单车利润较高,是否与自己发电有关不得而知,没有调查过。但一项事实需说明的是在太阳能发电的所需的发电光伏线路板及发电膜等,中国目前有两个地方的企业已做大做强,一个是河北保定,一个是河北邢台。这两个地方的产品90%的产品供应欧洲市场,前几年美国对中国的光伏产业进行行业制裁,以致于产品企业严重亏损,这说明这个行业发展已威胁到外国产业。好像是去年克强总理在河北调研中重点关注了邢台的光伏产业发展。逼迫光伏企业发展国内市场。有报道称,在保定一家农户已开始了自已发电。可以想见未来会出现更多的这样的小的单位自发电,这个行业将会对未来产生多大影响,尚不得而知。
(其实有湖的地方沿岸就应该有小型的风轮发电机,一来美观,二来实用。不过很可惜。)
另建议总经理有机会能到欧洲去考察一下,选择一些新兴的农业国家,比如荷兰等地,对新兴的发展模式有一个体会。未来的眼界应该有世界的的开阔。总体上我认为应该是:立足世界,发展地方,强化优势,精打细算。
2、玻璃钢公司建议
据我所知,化工行业在中国市场前景约还会持续20年左右。玻璃钢行业已经有30年的行业发展,工业产品主要涉及管道管件、贮罐。这不是一个民用产品,而是工业产品,其需要有很强的行业特性。以工程为主的项目居多。在这个行业有许多外国卖家已经普遍。主要说明
一)营销手段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当然任何产品营销也是太重要的。需要的外语能力、技术能力、管理软件。外语能力指大部分化工企业是外资企业,这需要良好的沟通。同时,玻璃钢如出口也需要必要的外贸知识。技术指在行业中的实用专用技术等。管理软件指企业的体系能力。这些也许正是业务人员所具备的东西。
二)玻璃钢行业易投入,生产过程相对简单。但质量保障需要服务的支持。
综合以上,只要有自己足够低的成本能产生有足够的利润,玻璃钢行业也是一个值得投资的行业。可借鉴暖气片的营销经验。
四部分:最后
这不是一个立项意见书,只是一个从事管理者的一点不成熟的想法。
我们有时间,市场有需求,做自己应该做的,我们能做的只有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