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没有绑定微信,更多功能请点击绑定

日本式质量道路的未来

编者按:饭塚悦功博士系东京大学工程学院教授,日本质量管理学会原会长。2006年“戴明奖”获得者, 1996年、1998年、1999年、2002年、2003年、2006年和2009年日经质量管理著作奖得主,2010年获美国质量协会的弗瑞恩德•马卡德(Freund-Marquardt)奖章。就日本经历众多挫折之后如何再次以质量立国,饭塚悦功博士发表有专题演讲。本文系演讲整理所得。




2011年3月11日大地震后,日元汇率一路飙升,“日本制造”产品的市场也跌入前所未有的低谷。与此同时,世界经济发展形势日益艰难,为日本经济的发展前景更添隐忧。

这些都让我们不得不去思考一个问题:长期以来带动日本经济发展的制造业还能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自我反省:日本制造业辉煌时代功不可没的企业管理工具——质量管理,还能继续有效地发挥作用吗?日本曾有的“质量领袖”光环已经完全褪去了吗?企业管理渐渐不再以质量为中心了吗?换而言之,日本还能以质量立国吗?

经济低迷

2011年3月11日的大地震仍持续影响着日本经济和整个日本社会,地震和海啸导致的死伤人数超过2万人,有30万人依然流离失所,住在临时帐篷里。

福岛核电站冷停堆让整个状况雪上加霜。彻底解决需要三十多年的时间,核泄漏所带来的影响更是难以估量。受地震和海啸影响的制造厂,尤其是中小型制造厂,无法立刻恢复生产线的运转。在此期间,他们的客户会流失到其他国家,谁也无法保证,在这些制造厂恢复生产之后,客户会“回头”。

祸不单行,日元升值也极大地阻碍了日本经济的复苏。人口日益老龄化使得工业产品的国内市场大幅缩减,也让日本企业更难从国内市场获利。

大多数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都有类似情况,所以日本企业只能到发展中国家寻找商机。然而,这些新兴发展中国家的制造企业也越来越有竞争力。相比受日元升值所累的日本,这些国家的制造成本更低:泰国低一半,中国低三分之一。日本企业只能靠质量和科技取胜,但发展中国家也正在这些方面快速跟进。

虽然日本制造商的业绩以及对日本经济的贡献不尽如人意,但是他们整体的销售额还不算太糟。日本国内市场的销售额趋于稳定,国际市场的销售额也在提升。同时,日本制造商在外国投资,会促进当地就业,推动当地GDP增长。当然,他们没有推动日本GDP增长。

在国内市场对工业产品的需求日趋减少的情况下,人们把希望寄托在几乎占日本GDP总额70%的服务业,希望服务业能发挥竞争优势,推动内需。然而,服务业通常不具备太强的竞争力,而且也同样受到外国企业的强势冲击。大力发展适应老龄化社会市场需求的非制造业(如环保、能源、医疗、护理等)是日本经济复苏的一条可行之路,但这些产业的发展和成熟也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做到的。

如同欧洲的许多国家一样,日本的财政状况也陷入了危机,累积财政赤字高达GDP总额的两倍。2012年国家预算的50%要靠发行国债来支撑,这种情况是极其罕见的。如果有突发状况引发信贷危机,将会给日本财政带来不堪设想的严重后果。相比欧洲,日本当前的财政状况更为动荡,令人堪忧。

质量时代



日本曾凭借质量保证经历了经济迅猛发展的辉煌时期,现在还能靠质量取胜,复苏经济吗?

日本二战后的经济奇迹得归功于用质量说话,因此,在20实际80年代,日本被誉为“质量领袖”。那么,质量是如何推动经济蓬勃发展的呢?20世纪70年代,日本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当时工业产品的大众化更是巩固了日本经济的发展。

正如当今中国和印度年经济增长率高达10%一样,20世纪70年代的日本经济发展迅猛。当时的制造业凭借全面质量管理指导企业生产出高品质的产品,造就了鼎盛的日本国民经济。

那么,质量为何能在工业产品大众化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呢?企业运用各种工程知识设计并生产出有用的产品。为了获得成功,企业必须熟悉技术细节,理性设计产品及流程,管理生产流程,建立企业管理体系,从而生产出符合顾客需求的产品。

一旦企业能以较低成本生产出消费者乐意购买的高质量产品,就能保持长期盈利。这是企业走向成功的方法之一,质量管理则是这种方法的支撑。

换而言之,日本以“质量领袖”获得了成功,这要归功于当时质量是满足顾客需求的重要因素。在工业产品大众化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质量是在市场竞争中胜出的法宝。但是,作为一种企业管理工具,质量也应与时俱进,以变应变。

新质量时代

1990年以后,日本和其他发达国家都进入了成熟经济社会时代。这一时期的日本经济不再持续迅猛增长。成熟经济社会追求的不再是量的变化,而是质的蜕变。随之而来的,是对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另一层面质量的迫切需求。我们已来到“新质量时代”。

这个新时代有很多特征。比如,在成熟经济社会,人们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更为多样和复杂。如何从顾客的角度去追求价值?如何创造顾客价值?如何从“市场导向”转为“顾客导向”,以识别、满足个体顾客的需求,传递价值?这些都是更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另一个要点是加强企业管理基础建设,这需要发展信息技术和物流技术来配合。加强基础建设,能让企业更好地创造顾客价值、新的业务模式和服务模式,提供新产品和新服务。

在成熟经济社会发生质的蜕变的情况下,企业必须了解社会环境的各种变化,企业内部管理也要与时俱进。同时,企业还应很好地预见未来的发展方向,未雨绸缪,及时革新,贴近市场需求。企业所做的这些努力都将帮助企业创造顾客价值,获得可持续发展。

既然企业在成熟经济社会很难再寻求量的发展,就应该创造新的价值来跟上,甚至赶超质变的步伐。为了给创造新价值提供智力资源,企业应具备充足的无形资产,包括技术、知识和人才,并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让员工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在企业里,知识管理是不可或缺的。

实际上,日本在20年前就意识到了新质量时代的到来。然而,日本经济从繁荣走向衰败后,日本一直未能弥补现实状况与理想工业结构和人力资源之间的鸿沟。这是日本竞争优势锐减的原因之一。

未来的质量管理



如前所述,日本制造商对外国GDP增长的推动程度,超过了对日本GDP增长的推动程度。所以,日本的质量管理方式在一些外国制造业仍然有效,我们必须看到其有效性,并将之保持下去。

那么,是什么改变了日本国内的质量管理方式呢?2011年3月11日的大地震给予日本重创,丰田事件接着给了日本工业和质量协会当头一棒。然而,日本人民迈出了新的一步,开始震后的觉醒和反省,坚定地向前发展。同样,质量管理也朝着全新的方向开始发展。

质量管理的一个新举措是“回归基础”和“坚持基础”。日本开始找回最根本的理念,即“企业管理的目标是通过高品质产品和服务创造顾客价值,保证质量等于留住顾客”。

对于质量管理的描述有很多方式,如以顾客为中心、以顾客为导向、以顾客为焦点等。质量管理的深层含义是提供顾客价值。以丰田为例,丰田公司在美国市场召回大量汽车后,坚持回归基础,回归质量,召集各地区质量负责人召开了全球质量会议以提高产品质量。

如果想让质量管理行之有效,就必须从创造顾客价值的众多必要因素中,找出能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致胜的那些因素,并特别关注这些因素。换句话说,质量管理应该发现并加强这些竞争力。对于日本的标准JIS Q 9005:2005“质量管理体系——可持续发展指南” 的研制和宣传,很好地诠释了这种新观念。

在发达国家,质量管理一度被认为是“资本主义”的工具或实现经济成功的途径。但是,在将来,质量管理应该用来提高大众的生活质量,应用在医疗护理、安全保障、教育和环境能源这些领域。

(王芸 译)

本文发表于《上海质量》杂志“质量译丛”。“质量译丛”欢迎6sq翻译小组的朋友荐稿或参与翻译,尤其欢迎精熟德语或日语的高手,联系邮箱:allenying19@tom.com

6 个评论

游客无法查看评论和回复, 请先登录注册

发起人

vesselbooks
vesselbooks

英语

推荐文章

文章状态

  • 发布时间: 2015-01-20 11:54
  • 浏览: 3462
  • 评论: 6
  •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