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的问题分析解决之道
掐指一算,从事质量和相关工作15年了,看了一下论坛里面的评论,多多少少和现在的质量状态步调一致,我在这个论坛里面潜水也很久了,觉得现在是个时候出来透透气了。
之前的状态很不好,符合2015年薪资调查里面的平均水平,记得以前有句话,要抬头,先埋头。苦过了之后,才知道甜的味道。
我是学机械出身,刚毕业的愿望是做一个设计师。因为种种原因,刚开始的4年从事的不是设计职位,而是和供应商打交道的职位。遇见过一个50多岁的糟老头,国企设计出身,如果不是顺着他的意思来说,绝对无法共事。非常感谢他,让我放弃了从事设计工作的念想。
机械出身背景,让我对问题处理有一些独到的敏感。
在质量系统的工具学习,我比较推崇结合使用如下工具组合来分析和解决问题:8D的逻辑步骤,加上KT的快速分析(是非矩阵),5WHY的根本原因分析,6Sigma的假设检验和能力分析,相关性分析。
其中重中之重是KT的是非矩阵,因为8D的问题定义和原因可能会告诉你超出规格的可能就是原因,可是大部分情况下是,我们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它不在规格内的,因为没有记录。如果从第一天开始,它就不再规格内呢?只有出现变化的时候,它开始不在规格内了,它才是有可能的原因。
如果方向不对,跑得越快,错得就越远。
方向正确,跑得慢也是快。
采用正确的问题解决工具,加上对产品和过程的认知,解决问题会比较容易。不过这点对于擅长逻辑的高层来说,这是有异议的,之前我和总部的质量总监和公司的总经理有过不同的理解:什么样的人是我们需要的质量工程师?100%的质量?100%的技术?还是50%的质量加50%的技术?我的理解是第三,他们的理解是第一。因为我是第三出来的,在实战当中需要有自己的见解而不是被低水平的相关人员误导。100%的质量需要有强大的团队支持,而通常的环境当中这个是非常缺乏的。从草根到中层,我的经验认为我们打铁还要自身硬。
到了部门负责人之后,我的观念发生了变化,我开始倾向100%的质量,因为我已经可以给我的团队争取外部技术支持了,他们在有外部团队支持之后,他们就可以专注做质量,通过质量方法让外部团队做一些技术分析类,而质量团队是驾驭这些质量问题的主导者。
在新的一年,高度概括一下问题解决的心得,在工作中观察了许久,我所接触到了很多人很少直面问题,更多的是在回避问题。在此分享心得,抛砖引玉。
之前的状态很不好,符合2015年薪资调查里面的平均水平,记得以前有句话,要抬头,先埋头。苦过了之后,才知道甜的味道。
我是学机械出身,刚毕业的愿望是做一个设计师。因为种种原因,刚开始的4年从事的不是设计职位,而是和供应商打交道的职位。遇见过一个50多岁的糟老头,国企设计出身,如果不是顺着他的意思来说,绝对无法共事。非常感谢他,让我放弃了从事设计工作的念想。
机械出身背景,让我对问题处理有一些独到的敏感。
在质量系统的工具学习,我比较推崇结合使用如下工具组合来分析和解决问题:8D的逻辑步骤,加上KT的快速分析(是非矩阵),5WHY的根本原因分析,6Sigma的假设检验和能力分析,相关性分析。
其中重中之重是KT的是非矩阵,因为8D的问题定义和原因可能会告诉你超出规格的可能就是原因,可是大部分情况下是,我们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它不在规格内的,因为没有记录。如果从第一天开始,它就不再规格内呢?只有出现变化的时候,它开始不在规格内了,它才是有可能的原因。
如果方向不对,跑得越快,错得就越远。
方向正确,跑得慢也是快。
采用正确的问题解决工具,加上对产品和过程的认知,解决问题会比较容易。不过这点对于擅长逻辑的高层来说,这是有异议的,之前我和总部的质量总监和公司的总经理有过不同的理解:什么样的人是我们需要的质量工程师?100%的质量?100%的技术?还是50%的质量加50%的技术?我的理解是第三,他们的理解是第一。因为我是第三出来的,在实战当中需要有自己的见解而不是被低水平的相关人员误导。100%的质量需要有强大的团队支持,而通常的环境当中这个是非常缺乏的。从草根到中层,我的经验认为我们打铁还要自身硬。
到了部门负责人之后,我的观念发生了变化,我开始倾向100%的质量,因为我已经可以给我的团队争取外部技术支持了,他们在有外部团队支持之后,他们就可以专注做质量,通过质量方法让外部团队做一些技术分析类,而质量团队是驾驭这些质量问题的主导者。
在新的一年,高度概括一下问题解决的心得,在工作中观察了许久,我所接触到了很多人很少直面问题,更多的是在回避问题。在此分享心得,抛砖引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