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没有绑定微信,更多功能请点击绑定

质量工作的知行合一

王阳明龙场悟道最大的收获就是知行合一。先知而后行还是先行而后知,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哲学重点讨论的问题,经过宋代大家朱熹鼓吹,先行后知成为标准答案,所谓格物至知,几百年来成为定案。但到了明代,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异军突起,为士人所推崇。
格物致知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没有分析就没有发言权,凡事都应先分析再下结论,然后才能成为自己的知识和理念固化到头脑中。从字面逻辑上讲没有任何问题,但从实际运作角度的确存在很大问题,首先,容易变成许多人不行动的借口,事情不论轻重缓急,一律深入调查研究,结果错过了最佳的实施时间窗口,导致任务失败;其次,变成许多人不承担责任的托词,没有做过,不懂不会,所以就不需要做了,也不需要承担责任了;再次,会成为年轻人不努力向上的心理依托,我想努力进步,可是没有机会,我能怎么办?
王阳明不愧为一代哲学大师,突破了前人几百年的理论,提出知行合一,知行合一既是思想方法,同时也可以作为行动指南,将空谈变为行动,知来自于行的过程,行动了自然有所得,说白了就是谁承担谁参与,谁就成长。
由此谈到质量工作,100年的质量科学发展已经为我们积累了足够坚实的理论基础,也给我们提出了足够多的工具方法,从早期的检验,SPC,到当前最流行的卓越绩效模式等组合工具,我们质量人要做的就是找到适合本公司的工具和方法,在这件事上应该是没有任何借口的,任何调查分析最后都应转变为行动,没有行动或安于现状,结果只能是随波逐流,体现不出质量人应有的岗位价值;同时质量工具和方法的掌握是需要用的,不用就会很快忘却,许多人都培训过SPC,有多少人可以立即将X-R的计算公式写出来,有些人也许说我们公司的产品不适于用SPC这样的工具,其实这正是你的机会,开拓出SPC在你们公司的用法,你同时也可以成长为SPC领域的专家。这不就是符合知行合一原理的最好例子吗?有人认为质量工作是专业化水平很高的工作,高层不理解,因此不支持,所以也只能屈从于最高管理者的质量理念和知识水平,只能被动工作,但从另一方面讲,管理水平低不正意味着我们要极大的改善空间吗?可以将我们掌握的先进理念和方法推广贯彻,提高整体的水平,那不正是我们质量人所追求的成就感吗?在这一点上,质量人需要有担当,需要有自己的策略和方法,就算失败了,也能得到宝贵的经验。还有就是,质量工作是学-用-教-学的循环,光学不用,不可能掌握工具的精髓,光用不教,对工具的理解不会有深度和广度,从实践中得到的支持,加上理论上的丰富和提炼,才能成为真正自己掌握的东西。

1 个评论

游客无法查看评论和回复, 请先登录注册

推荐文章

文章状态

  • 发布时间: 2016-02-06 10:37
  • 浏览: 5074
  • 评论: 1
  • 赞: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