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传说】从60分万岁谈起
在近来的公司管理推进中,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到底应当要求下属精益求精去追求100分,还是“马马虎虎”60分就好了。
很显然,追求完美是如今舆论管理的主流。但是我在实践中逐步觉得,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其实追求100分才是一种病态。
当然,在我的概念里,成功的企业本身就是一种“病态”的存在。所谓的“病态”,只是非常态的一种。从这个角度去阐述,这个病态甚至可以称之为变态。
一个伟大的企业一定是一个变态的企业。它的执着和追求,以及毅力,正是它迈向辉煌和巅峰的根基所在。如果这个公司甘于平凡,毫无特色,那么优胜劣汰之下,势必泯然众人。要成为伟大的企业,首先要有不甘平凡的心。
然而伟大的企业并不意味就是如同绝对真理的永恒存在。因为事物是不断随着历史潮流发生着变化。适合别人的,不一定适合我们自己。
更何况,我们大多数人所服务的企业,即便已经具备某些伟大的潜质。在如今,只不过是一个非常平凡,非常普通,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的企业而已。
芸芸众生之中,有精英,但是有更多的平民。精英的理念或许引领着时代的发展方向,但是在这个所谓的“公知”、“精英”已经逐步成为笑柄的当下,平民的思维或许更符合时下的普世价值。
因此我开始反思这种盲目追求100分的价值观,就如同国内很多人开始反思单纯应试教育那样。如果打个比方的话,用QC的语言可以这么说,试卷其实是对你知识的一种抽检,这次你考100分,并不代表你全盘掌握了所有知识的运用。更何况,现今流行套路,可以有一个对知识的深度基本无甚理解,但是出于对工具的熟练掌握的100分的存在。
这就是“术”与“道”的区别,也是我为何鄙弃工具流质量人的原因。他们和那些读腐了书的书呆一样,搞不清楚表象和真实的界限,始终生活在幻觉中。
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讲,我觉得企业应该多一些真诚,少一些套路。
抑或,他们中的有些人早已明白真相,只是不愿意醒来,或者早已背弃或者从不拥有过理想,只是为了生活随波逐流。
我理解他们,但不认同。我觉得我缺乏和这些人深入探讨质量管理理念的欲望——毕竟我自己还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所以我觉得这些人从书本上看来的质量理念拿来直接用于实践对企业来说一般具备很大的毒性。
和这样的人共事很痛苦,他们会对我们的事业产生极大的危害。所以我对他们的处理,一般只有三种:隔离、改造、干掉。
因此我最近越来越多的和同事讲:“我不要求你们做100分,谁老是有事没事就和我拍胸脯信誓旦旦100分的,我基本就想干掉谁。”
他们咋听之下,先是一惊,然后迷惘。我抓住这个时间点,近一步展开我的陈述:
“你看,你家小孩能保证每次都能考100分吗?我们都是凡人,总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当然了,我们都不喜欢错误——但是,没有错误哪来的反思进步?所以,我们的矛盾点不是错误,而是错误对组织造成的伤害是否可控。”
在我看来,员工因为害怕错误而不愿意承担责任,失却工作上的积极主动性,比错误更可怕得多。
一个班组长所犯的日常小错误在车间主任看来算多大事?
一个车间主任所犯的日常小错误在部门经理看来又算多大事?
一个部门经理犯的日常小错误在我看来又算个屁事?
可是因为隐瞒、害怕犯这些小错误导致的工作延误、不作为和推诿责任,以及逐步蔓延的恐慌情绪,才是蔓延在组织身体内最大的癌症。别的不说,为了识别这些谎言所要做的破案工作,对企业来说就是巨大的浪费。无怪乎,戴明十四条里面有一条就是这么说的:“消除员工的恐惧。”
中国人搞企业最大的内部问题不是员工们太蠢,而是员工太聪明。我们的文化底蕴太过深厚,在我们五千年的文化中历来有嘲笑智商的传统,因此,藏拙的习惯基本每个人都有——从某个层面上来讲,或许这也可以算作是一种礼貌和涵养。但问题在于,虽然伟大的企业一定有自己上层的文化构建,可是利益才是真正的组织柱石所在。
管理扯什么套路都是虚的,管理的实质非常简单,就是利益和荣誉的再分配问题——管理者所要干的,就是把那些张冠李戴的利益和荣誉重新导正,赏罚分明。
我就曾经在一面无视和伤害员工的利益,一面强调文化高大上的团队中工作过,所以我最后选择了离开。
病态的完美主义会给企业带来的第二个毛病就是拖延症。我自己也是患者之一。
但凡事情想太多的人,就难以决策;凡事不想,也容易犯错误。患得患失之间,机会就错过了。
企业从某种层面和人来说也是一样,是具备一定生命力的,因此,时间是企业最最重要的资源。
一个员工上班无所事事,浪费的不仅仅是他自己的时间。他还耗费了公司的资源,更深层次的,他这种无所事事恶化了整个团队的工作氛围,所造成的损害如同潜伏在水面下的冰山,难以估量。
完美主义同样是给自己找借口的最佳理由。嘴上说得冠冕堂皇,其实还是不愿意去做。即便本人不这么想,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中肯定有人会这么想。在一个组织上,不要妄图去控制所有人的思维,改变所有人的想法——当然我承认,有些组织依靠这个短暂或者较长时间的获得了成功,但是如果不改变的话,一定会遭遇最可耻的失败。
更何况,真正的完美存在过吗?
这在一开始就是个没有答案的哲学问题。
完美若要存在,一定是存在固化的环境,或者是前提条件的。
当然我并不是说对自己可以随随便便,完全没有要求,我并不反对你要求自己去拿100分,然而,我更倾向于这么说:我追求的是自我提高与超越,而非分数本身。
追求绝对的完美,这是病,得治。把这个写进广告里,是忽悠,哦对了,广告本来就是大忽悠,谁让你当真了。
呵呵。
很显然,追求完美是如今舆论管理的主流。但是我在实践中逐步觉得,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其实追求100分才是一种病态。
当然,在我的概念里,成功的企业本身就是一种“病态”的存在。所谓的“病态”,只是非常态的一种。从这个角度去阐述,这个病态甚至可以称之为变态。
一个伟大的企业一定是一个变态的企业。它的执着和追求,以及毅力,正是它迈向辉煌和巅峰的根基所在。如果这个公司甘于平凡,毫无特色,那么优胜劣汰之下,势必泯然众人。要成为伟大的企业,首先要有不甘平凡的心。
然而伟大的企业并不意味就是如同绝对真理的永恒存在。因为事物是不断随着历史潮流发生着变化。适合别人的,不一定适合我们自己。
更何况,我们大多数人所服务的企业,即便已经具备某些伟大的潜质。在如今,只不过是一个非常平凡,非常普通,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的企业而已。
芸芸众生之中,有精英,但是有更多的平民。精英的理念或许引领着时代的发展方向,但是在这个所谓的“公知”、“精英”已经逐步成为笑柄的当下,平民的思维或许更符合时下的普世价值。
因此我开始反思这种盲目追求100分的价值观,就如同国内很多人开始反思单纯应试教育那样。如果打个比方的话,用QC的语言可以这么说,试卷其实是对你知识的一种抽检,这次你考100分,并不代表你全盘掌握了所有知识的运用。更何况,现今流行套路,可以有一个对知识的深度基本无甚理解,但是出于对工具的熟练掌握的100分的存在。
这就是“术”与“道”的区别,也是我为何鄙弃工具流质量人的原因。他们和那些读腐了书的书呆一样,搞不清楚表象和真实的界限,始终生活在幻觉中。
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讲,我觉得企业应该多一些真诚,少一些套路。
抑或,他们中的有些人早已明白真相,只是不愿意醒来,或者早已背弃或者从不拥有过理想,只是为了生活随波逐流。
我理解他们,但不认同。我觉得我缺乏和这些人深入探讨质量管理理念的欲望——毕竟我自己还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所以我觉得这些人从书本上看来的质量理念拿来直接用于实践对企业来说一般具备很大的毒性。
和这样的人共事很痛苦,他们会对我们的事业产生极大的危害。所以我对他们的处理,一般只有三种:隔离、改造、干掉。
因此我最近越来越多的和同事讲:“我不要求你们做100分,谁老是有事没事就和我拍胸脯信誓旦旦100分的,我基本就想干掉谁。”
他们咋听之下,先是一惊,然后迷惘。我抓住这个时间点,近一步展开我的陈述:
“你看,你家小孩能保证每次都能考100分吗?我们都是凡人,总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当然了,我们都不喜欢错误——但是,没有错误哪来的反思进步?所以,我们的矛盾点不是错误,而是错误对组织造成的伤害是否可控。”
在我看来,员工因为害怕错误而不愿意承担责任,失却工作上的积极主动性,比错误更可怕得多。
一个班组长所犯的日常小错误在车间主任看来算多大事?
一个车间主任所犯的日常小错误在部门经理看来又算多大事?
一个部门经理犯的日常小错误在我看来又算个屁事?
可是因为隐瞒、害怕犯这些小错误导致的工作延误、不作为和推诿责任,以及逐步蔓延的恐慌情绪,才是蔓延在组织身体内最大的癌症。别的不说,为了识别这些谎言所要做的破案工作,对企业来说就是巨大的浪费。无怪乎,戴明十四条里面有一条就是这么说的:“消除员工的恐惧。”
中国人搞企业最大的内部问题不是员工们太蠢,而是员工太聪明。我们的文化底蕴太过深厚,在我们五千年的文化中历来有嘲笑智商的传统,因此,藏拙的习惯基本每个人都有——从某个层面上来讲,或许这也可以算作是一种礼貌和涵养。但问题在于,虽然伟大的企业一定有自己上层的文化构建,可是利益才是真正的组织柱石所在。
管理扯什么套路都是虚的,管理的实质非常简单,就是利益和荣誉的再分配问题——管理者所要干的,就是把那些张冠李戴的利益和荣誉重新导正,赏罚分明。
我就曾经在一面无视和伤害员工的利益,一面强调文化高大上的团队中工作过,所以我最后选择了离开。
病态的完美主义会给企业带来的第二个毛病就是拖延症。我自己也是患者之一。
但凡事情想太多的人,就难以决策;凡事不想,也容易犯错误。患得患失之间,机会就错过了。
企业从某种层面和人来说也是一样,是具备一定生命力的,因此,时间是企业最最重要的资源。
一个员工上班无所事事,浪费的不仅仅是他自己的时间。他还耗费了公司的资源,更深层次的,他这种无所事事恶化了整个团队的工作氛围,所造成的损害如同潜伏在水面下的冰山,难以估量。
完美主义同样是给自己找借口的最佳理由。嘴上说得冠冕堂皇,其实还是不愿意去做。即便本人不这么想,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中肯定有人会这么想。在一个组织上,不要妄图去控制所有人的思维,改变所有人的想法——当然我承认,有些组织依靠这个短暂或者较长时间的获得了成功,但是如果不改变的话,一定会遭遇最可耻的失败。
更何况,真正的完美存在过吗?
这在一开始就是个没有答案的哲学问题。
完美若要存在,一定是存在固化的环境,或者是前提条件的。
当然我并不是说对自己可以随随便便,完全没有要求,我并不反对你要求自己去拿100分,然而,我更倾向于这么说:我追求的是自我提高与超越,而非分数本身。
追求绝对的完美,这是病,得治。把这个写进广告里,是忽悠,哦对了,广告本来就是大忽悠,谁让你当真了。
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