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 量 的 组 成

产品的质量主要由以下要素组成: · Performance 性能 :产品的基本功能和能力。     例如,智能手机的处理速度、相机的图像质量或空调的冷却能力...
产品的质量主要由以下要素组成:

· Performance 性能 :产品的基本功能和能力。 

   例如,智能手机的处理速度、相机的图像质量或空调的冷却能力。

Reliability 可靠性 :产品稳定运行而不出现故障的能力。 

能否承受长期使用,是否需要经常维修是评价的关键点。

Durability 耐用性 :产品长期使用的能力。

这包括产品的使用寿命和耐磨性。

Security 安全性:使用产品而不对人体或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的能力。

评估产品是否符合安全标准和有害物质的使用。

Ease Of Use 易用性:产品易于操作和使用的能力。

直观的控制界面和易于理解的说明很重要。

Devise 设计:评估商品的外观、形状和颜色是否符合买家的偏好和审美。

Price 价格:评估产品的价格是否适合买家并且是否值得。


AdobeStock_572744272_S.jpeg

 
工作质量主要包括以下要素:

Accuracy 准确性:准确无误地执行任务的能力。 错误的发生率和返工的频率是评估的重点。

Velocity 速度:快速处理任务的能力,评估处理时间和准时送达率。

Cost 成本:有效管理运营成本的能力,降低人工、材料和设备成本非常重要。

Customer Response 客户响应:能够适当、快速地响应客户查询和投诉。这是与提高客户满意度直接相关的重要因素。

      这些因素的重要性因产品和业务而异。 例如,安全性在机械设备中尤为重要,食品的安全性以及客户服务在餐饮业中尤为重要。 了解每个产品和业务的特点并思考哪些要素应该专注于改进是质量控制的第一步。
  收起阅读 »

研发质量总监(上市公司,南京)

招聘研发质量总监(60-80万,年15-16薪) 地点:南京 内容:主要负责家用健康产品(呼吸机、制氧机、湿化治疗仪、血压计、血糖仪等家用医疗器械产品)研发阶段...
招聘研发质量总监(60-80万,年15-16薪)
地点:南京
内容:主要负责家用健康产品(呼吸机、制氧机、湿化治疗仪、血压计、血糖仪等家用医疗器械产品)研发阶段的质量体系0-1搭建、团队赋能、提升研发合规性
要求:硕士学历,10年以上研发质量管控经验,做过0-1研发质量体系搭建,稳定性高; 收起阅读 »

职业转型:并非要从零开始

    人们在各种情况下都会遇到转折点。尤其是在职业生涯。变化往往伴随着焦虑和困难,转变通常不仅被描述为外部变化,还被描述为个体的心理变化。      职业转型...
    人们在各种情况下都会遇到转折点。尤其是在职业生涯。变化往往伴随着焦虑和困难,转变通常不仅被描述为外部变化,还被描述为个体的心理变化。
     职业转型是指职业生涯中的重大变化或转变,是1个人从一个职业或行业转向另一个职业或行业的过程,例如招聘、解雇、退休、换工作、在组织内被重新分配或晋升。
    另一方面,转行或转职就是其中之一,它指的是改变经验或工作职责的行为。换句话说,职业转型是一个包含职业各种变化的概念。 
    这种转型可能涉及下列几个方面:
职业角色变化:一个人可能会从一个职务(如技术人员)转型为另一个职务(如管理者)。
行业转换:个人可能会改变工作领域,例如从金融行业转到科技行业,或者从教育领域转到医疗行业。
技能重塑:为了适应新职业的要求,个体可能需要学习新的技能或获得新的资格证书。
职业生涯的重新审视:职业转型通常伴随对自身职业生涯的重新评估,个体可能考虑自己的兴趣、价值观和未来目标。
个人生活阶段的影响:生活中的变化(如家庭责任、居住地变化)可能刺激职业转型的需要。
     职业转型可以是主动的(例如因为个人追求新的兴趣和机会)或被动的(例如因裁员或行业萎缩)。无论是哪种情况,职业转型往往需要对自身的定位、市场的需求以及所需技能进行深入分析和准备。
    职业转型的原因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因:
 个人兴趣和热情:随着时间的推移,个人的兴趣和热情可能发生变化,许多人选择转型以追求自己更喜欢的领域。职业发展:某些职业的发展前景可能不佳,而另一些行业则提供更好的成长机会和更高的薪资,促使人们考虑转型。
工作满意度:如果当前的工作环境令人不满意,或是工作内容令人乏味,许多人会选择转型去寻找更符合自己期望的职业。
个人生活变化:个人生活中的重大变化,比如结婚、离婚、家庭责任增加等,可能促使人们重新评估自己的职业选择,进而转型。
经济因素:经济形势变化或行业萎缩可能会导致失业或工作不稳定,促使人们寻找新的职业方向。
技能重塑: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某些技能可能变得过时,个人可能需要通过转型来适应新的市场需求。
追求更高的工作与生活平衡:一些人希望在转型中找到更好的工作与生活平衡,选择那些能够提供灵活的工作时间和地点的职业。
健康因素:身体健康问题也可能促使人们考虑职业转型,尤其是需要体力的工作或高压环境的职业。
社交与网络影响:朋友、同事或行业内的网络可能会影响一个人对职业的看法,有时身边人的转型经历可能会激励个人做出类似的决定。
 
    在进行职业转型前,您必须仔细评估自身的情况、市场需求以及潜在的学习和适应成本是非常重要的。
    职业转型确实存在一定风险,然而其潜在益处却可能极为可观。在进行职业转型时,并非要从零开始,而是能够以过往的成功为基础,继续向上迈进。
    以下是关于职业转型的专业建议:
  •  详细梳理自己的核心优势、专业技能、过往经验、知识储备以及专长领域。这一步骤有助于明确自身的价值所在,为转型提供有力的支撑。
  • 深入研究欲转型行业的动态趋势。了解行业的发展方向、市场需求以及竞争态势,为转型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依据。
  • 仔细分析新行业中成功所需的角色定位、职位描述(JD)、人员标准(PS)以及必备的硬实力与软实力。通过对这些要素的把握,能够更好地明确自身与目标岗位的差距,有针对性地进行提升。
  • 明确自身的技能差距、行业知识短板以及技术权威性的不足,并通过培训和专业指导加以弥补。持续学习和提升是实现职业转型的关键。
  • 积极与目标行业中表现卓越的专业人士进行交流,或者向成功的职业导师、教练寻求建议。他们的经验和见解能够为你的转型之路提供宝贵的参考。
  • 精心修缮个人品牌,包括简历、个人资料等。一个良好的个人品牌能够提升在求职市场中的竞争力。
  • 充分发挥自身的长处、技能、经验、知识和能力,勇敢地申请工作,并认真做好面试准备。在面试中,要突出自己的优势和转型的决心,展现出与目标岗位的匹配度。

  收起阅读 »

初入管理岗位,我该如何做

我从事质量工作将近10年,一直以来都是PQE或CQE,下面基本没有下属需要管理,平时都是与各部门协调沟通处理工作。现在在一家新建的厂里做PQE,由于建厂初期,人...
我从事质量工作将近10年,一直以来都是PQE或CQE,下面基本没有下属需要管理,平时都是与各部门协调沟通处理工作。现在在一家新建的厂里做PQE,由于建厂初期,人员配置这些不完善,目前在管着五个车间产品质量,10几个检验员。我也是第一次管理这么多人,经验非常不足。

记得第一车间投产的时候,招来了4检验员,3女1男。男的检验还好,没怎么担心。那三个女的感觉他们之间有隔阂,一个女的性格开朗,说话直率,大大咧咧,另外两个女的性格内向,和我说话都有点紧张,声音沙哑的那种。前面那几个月内向的两个女孩子,都说另一个女的很凶,说话凶巴巴,还不愿意教她们。我也单独找他们谈话,有时候谈着谈着就哭,我内心也一度奔溃边缘,甚至对低学历女性产生了歧视的感觉,觉得他们内心脆弱,经不起一点小挫折。但经过努力和尝试调解和培养他们的能力。这三个女孩子现在都很棒,之前对产线问题唯唯诺诺的,现在判若两人,都可以独当一面,他们做事我相当放心,我也非常骄傲,也很感谢他们给了我这样一个机会和经历。随这人员的增加,各色各样的人都有,面临的问题也千奇百怪。  

目前五个车间独有了检验员,有的车间只有1个人,有的车间有四五个人这样子。现在有个男的检验员去其他车间借个办公用品,这个车间的女检验员说这个办公用品也不够用,让他自己去申请,不借。结果这个男的就跑来说这个女的那沟通,同一个部门的借个东西都不肯。

后来因为新项目产品问题比较多,这个女的能力比较强,就把她调来了新项目这边,还配了手机用来给产品拍照。就在昨天这个男的就找这个女的借手机去拍照,因为公司的产品都要拍照片留底,做报告的,除了新项目这个产品用手机,其他产品用的是PDA。结果这个女的不借,因为手机买回来的时候就说过,手机不可借去拍其他产品。这个男的就大发雷霆,把手机充电线之类的直接扔垃圾桶了,给出的理由是柜子是他申请的,里面是放他私人物品的,手机而不借给他就不给放在那里。于是我把他叼了一顿,然后自己在那里劈里啪啦把那个女的骂了一顿,还说公司为什么不公平,一顿输出,然后中午就说要离职了。他工作能力还是可以的,脾气不好,我能理解,但他既然要走我也不想挽留他或是找他再谈谈。

我把他要离职的事和领导说了以后,可他又不走了,早上领导还找他谈话了。既然留下来,事情就翻篇了吧。

然后今天晚上给我发消息说,“有个车间已经下班了,有个检验员还在加班,就坐在办公室里吹空,是我们的工资拿的比她多吗,还是高人一等,觉得太不公平,,,,,凭什么我们累死累活,人家吹着空调等下班,现在心里很不平衡”我还在想打电话问问那个被投诉的检验员了解情况,还是明天早会说一下后续检验员忙完自己的工作后去其他车间支援一下。本来每个车间检验员工作强度本来就不一样,偶尔给他们摸一小会鱼,不要太过分,我还是不会太怪他们的。
结果还没等我回过神,这个男的就给我来了一句“算了不说了,我知道你心里有杆称的”

我顿时就无语了,我该如何管理好这样一个团队,能让每个人没有意见,安心做好本职工作。 收起阅读 »

急聘PQE:苏州市吴中区XX装备制造公司

急招PQE(优秀的给主管岗) 工作内容: 1.        负责客户端反馈与装配制造过程中发现的质量问题,及时组织分析处置与有效改善追踪 2.        ...
急招PQE(优秀的给主管岗)
工作内容:
1.        负责客户端反馈与装配制造过程中发现的质量问题,及时组织分析处置与有效改善追踪
2.        根据技术要求和历史信息,参与产品项目做质量控制策划与验证,并形成标准化文件
3.        负责检验人员的产品及过程质量要求培训实施
4.        实施产品年度产品审核及改善跟踪
5.        负责产品和过程质量周期性报告的编写与发布
6.        负责内外部产品质量投诉改进,以及质量改善专项活动的实施
7.        负责产品质量损失成本的认定与追偿
8.        协助实施产品认证

要求:
机械或自动化,大专
5年以上机械制造类(通用和标准化设备优先)质量工作经验,同岗位2年以上。

薪酬:10-15k
欢迎大家给予推荐,谢谢!
 
公司地址:​苏州市尹山桥附近
联系邮箱:yijiayige@aliyun.com 收起阅读 »

过程管理

谈谈过程管理的浅显理解。 我之前有提到过,我加入当前公司后最大的挑战不是行业的限制,而是公司很多方面是我要将其从0做到1,不可避免的和很多老同事有思维和思想上...
谈谈过程管理的浅显理解。

我之前有提到过,我加入当前公司后最大的挑战不是行业的限制,而是公司很多方面是我要将其从0做到1,不可避免的和很多老同事有思维和思想上的冲突。作为生产制造企业,过程管理很重要,所以谈谈这一年中在过程管理方面的小小心得。

过程识别

做过程管理,不是单纯的过程质量管理,因为产品是各个部门配合完成的,采购对原材料供应商的选择,仓库的先进先出和易混物料的管理,生产现场的管理,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入库及出货的管理,这些都是基本的一些生产运营过程。所以首先我们要做的是识别过程,即哪些过程需要有效的管理,并对当前过程管理进行梳理,找出其过程管理的缺失项,从整体的角度去思考该过程管理的漏洞。当我在审视公司各个过程管理时,发现很多过程管理非常的薄弱,甚至可以说没有明确的过程管理方法,大家按自己的经验做事,口口相传的方式在开展工作。


过程要求定义

过程管理模块识别后,需要确定过程要求,即过程中涉及到的上下游相关方及本过程的要求,并且要定义关键的要求。要求不是主观层面的,要能将要求尽可能的量化。比如生产管理中,生产达成率90%就是一个生产过程管理要求。我记得刚加入公司那会儿,需要一些质量相关的历史数据,比如生产过程中导致的一些质量问题的原因的类型像物料问题、设备问题、方法问题等,这些都是没有的。没有类似数据,你连改善的方向都无从下手。能找到的就是OA系统(相当于一个办公系统,人事相关的入职/离职、行政相关的行政服务申请、产品变更管理等的管理系统)记录的一些QDN(Quality deiation notice),但这些QDN也只是记录的一些重大质量事故,且没有没有分类,没有可视化,获取很不方便;并且,过程质量管理中的异常管理流程没有相关的文件支持。所以,过程质量管理对于异常管理是相对薄弱


过程管理设计

在对过程管理相关要求定义后,针对这些要求进行过程管理的设计,并且要对要求定义何时/如何进进行监控和测量,通过输入和输出的先后顺序进行过程链/网的设计,设计好的过程管理方案要试运行,以能达到过程管理的要求,设计的管理方案要文件化,作为公司的知识库流传。一年中我主导设计了大大小小好几个过程管理方案,上面我所提到的过程质量管理的异常管理是其中之一,大部分的管理方案都是质量部门方面的,其他相关职能部门的较少,因为精力有限,没办法深入其他部门。思维/思想能接纳或和我能保持在统一水平线上的,很容易合作,物流部门的负责人算是其一,因为受影响,她自主的对自己部门很多的过程管理建立方案,也会是不是咨询我的建议。


过程管理的实施

对于过程管理的实施,第一步做的就是将设计的过程方案培训和沟通,执行层面的人必须理解你的方法,然后就是运行的监控,在一定阶段要进行审核,包括输出绩效审核,过程因素分析,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动态调整。我缩设计的异常管理真正开始运行是在年初,通过一个季度的试运行在4月初进行了一次优化,到现在大家也习惯了这种异常管理方式,量化的指标没有对比,但是从量化的指标确定了改善的方向,这是为后续进行6sigma或Kaizen项目奠定的基础。

回顾自己做的这些过程管理,其方法不就是过程管理的策划和实施的步骤么,我搜索了相关资料对于过程管理的策划和实施,自己做的大致能匹配,但是别人的方法讲得更细致和全面的, 我也只是领略到了九牛一毛的精髓。 收起阅读 »

与前老板的谈话

离开之前工作了10年的公司一年了,今天和前老板特意约起来聊了很多open topic,他也是我职业生涯中的第二任导师,目前在外企做中国区的老大。 [b]愿景 ...
离开之前工作了10年的公司一年了,今天和前老板特意约起来聊了很多open topic,他也是我职业生涯中的第二任导师,目前在外企做中国区的老大。

愿景 Vision

和老板聊天,谈愿景很重要。通俗的讲就是要把饼画好,不管这个饼最终能不能实现,但是老板谈公司愿景的时候,一定是自己也在向这个饼前进。作为中层管理者,有了这个方向,才能去很好的设计和规划路径,才能让基层的员工向着同一个方向发力。

所以,和老板保持同样的愿景,思维上保持统一,实现愿景的可能性就越大。

大事判断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经济大环境的变化趋势,以及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之间的政治关系。

一个作为客户为欧美的外资企业,中国与欧美的关系,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业务的发展。中国在亚太区的影响力不可同日而语,很多国家的头部企业(主要为欧美)将其供应链不是从中国断开,而是从亚太区断开,作为企业的领导者,要能判断这些政治和经济环境的影响。

个人成长

当你对自己管辖的领域非常熟悉以后,管理进入四平八稳的时候,要开始对自己下一个目标需进行规划。要么周围有比你更优秀的人去向他学些,要么拓宽自己的领域,做别人不愿意或不想做的事情,这样你才能有进步的空间,否则四平八稳的工作会使你安于现状,当企业再发展的时候,你很可能会成为那个被优化的对象。

模块化管理

生产的一个gap,就是一个模块,gap的各个function都有,gap leader就是这个模块的领导者,考核生产效率的时候,模块化管理的效果最佳。管理一个部门是同样的道理,建立部门框架,按JD规划好每个模块的职责,部门负责人要做的就是带领各个模块向着统一的方向前进。

。。。

寥寥草草总结一下从他的思想中的一些收获,一起还谈了很多的topic, 每一次和他的谈话,都能有一些新的思维冲击,都能给自己的思想带来新的启发。 收起阅读 »

原创:做一个优秀的质量人②

上次说做一个优秀的质量人,“积极主动“极其重要。很多人觉得自己当然很积极主动,我以为我很XX,但实际上却恰恰相反。今天我们说说第二个观点。 以终为始 所谓的...
上次说做一个优秀的质量人,“积极主动“极其重要。很多人觉得自己当然很积极主动,我以为我很XX,但实际上却恰恰相反。今天我们说说第二个观点。

以终为始

所谓的”以终为始“,就是指的以结果为导向,目标感。你可能认为自己当然就具备了,这个学校里很早都教育了。


举个例子。

每年写年终总结或工作述职时,有些人在微信群中索要模板,赶快给个模板吧,没有一点头绪。有些人磨磨蹭蹭,交期前一晚上奋笔疾书,草草了事。最终呈现在你面前90%都是在记载流水账。

小A是一客诉工程师,写了自己去年处理了20件客诉,然后是国外和国内的明细,然后列举了几件重要的客诉,再就是下一年的工作计划:及时完成客诉报告,配合制造部进行改善,加强自身学习等等。

小B是一供应商管理工程师,写了自己要求供应商回复了200份异常联络单,比前年的150份多了50份,下一年计划:及时要求供应商回复异常单,及时处理生产反馈的异常,做好供应商导入审核等等。

……

绝大多数都是此类。

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呢?缺乏目标。

20件客诉、200份异常单这些不是目标,而是实际的绩效。没有目标,怎么去比较,怎么去管理?


今年200,去年150,这是变好了,还是变坏了?没有说。

来年计划里也没有目标,只是把自己的工作职责抄写了一遍。

如果目标感很强,那么当自己写年终总结时,就会问自己:


去年处理了200件,那今年的目标呢?去年是150件,今年的目标应当是多少?应该是120件或100吧。越小越好。你的PPT中应该是想表达,你看去年150,我今年处理了200,这是我的功劳吧,我多么的勤奋,多么的辛苦。

没有目标就很容易迷失自己,迷失工作的方向。

站在管理者的角度,这种异常类或客诉应当是越少越好,增加了只能说你管理能力差,你只是把自己定位在了一个救火员的角色,只是一个被动接活的角色。你不懂目标,或者不敢正视目标。因为每月和自己的目标去对比,你会发现自己的工作还有很大的空间,自己发力点方向就不对,你需要自我否定。

当然了,你也许知道,天天盯着目标会很累,需要做很多的工作。因为质量管理工作的本质就是“动员团队解决难题”,所有的质量工作都不是自己完成的,自己也不可能完成,是需要自己去调动、主导相关部门去解决的。在没有问题、或者刚刚萌芽时,就能识别风险,把它消灭掉。这需要耗费很多的精力。相比之下,选择无视目标,流水账的每天上班下班更轻松。


曾经听到有人说:哎呀,一个月都没有收到客户投诉了,今天终于有一个,来活了。尽管是无意地在讲,但是你听了,是恭喜呢?还是寒心呢?

达成目标是一件有一定挑战性的事情。

去年实绩是150件,今年目标是120件。30件的削减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是在上台阶,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需要主动拥抱改变,主动寻求改变。要积极组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坐着等问题发生了,再去处理。按照去年的套路,是没法实现今年目标的。

目标讲求的是突破。

想一想,你现在体重是80公斤,想用6个月减肥到60公斤,你能还像现在那样大口吃肉、大口喝酒、很少运动吗?当然不行。你需要控制自己,需要控制饮食,需要增加运动量,需要做各种锻炼。这是一个打破自己舒适圈的事情,开始会很痛苦,然后慢慢适应,最后是成功的喜悦……

质量管理何尝不是呢?紧盯目标就很痛苦,很煎熬。反之,不管目标,只是干活,有活就干,没活就玩,多爽快。什么改善之类的,什么预防之类的,都是别人的事,自己就是一个处理异常的、处理客诉的。我今年比去年处理的客诉数量增多了,应该多加工资,我付出多了,投入多了。

当然,我们说客诉工程师或者供应商工程师救火是首当其冲的,这是紧急重要的事情,但是我们需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工作节奏,做一些重要不紧急的事情,从而降低紧急重要的事情。也就是从救火逐步转向预防,逐渐增大预防的比例。这都起源于你要有目标感。尽管预防这些活是别人干的,但你要牵头、要组织、要动员,这才是真正的质量管理。

有老板说,哪家公司里会有专门救火的质量工程师,怎么可能有这个岗位呢?

当然,很多质量人会反驳,领导没有给我目标呀,每个月也不审查目标。确实如此,领导不专业!但咱们做质量人对自己要有要求,要知道什么是对的。领导没有要求,自己按照目标设定的原则,进行月报汇报,你是不是就显得更专业了?管理上级,也是一个技能。


质量管理,就是生活管理。反观在工作中缺乏目标感的,在生活中也大致如此。你有策划过自己职业生涯3年或5年的目标吗?

比如职务提升一级,薪资翻一倍。

当你有了这些目标,就知道自己有很多事情干了,工作再也不是撞钟,而是积极主动地寻找业绩增长点,主动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开花结果,下班了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弥补与目标之间的各种差距。

这就是目标的力量,这就是“以终点为始”,掌握了这个技能,你能不优秀吗? 收起阅读 »

老姐姐回来打卡

自2015年最后一更至今,已8年有余。 自2013年改行,从制造业到美容行业,我经历了10年有意思的职业生涯变更。 不知道还有无伙计们还记得我,在此点个卯。 2...
自2015年最后一更至今,已8年有余。
自2013年改行,从制造业到美容行业,我经历了10年有意思的职业生涯变更。
不知道还有无伙计们还记得我,在此点个卯。
2023年对我来说,也是个新的开始,我又转行了,做了连锁美业的创业发展、股权激励咨询顾问。
原本我是在个人朋友圈连载我的美业的故事,突然想起我曾经在这里写过的各种文章,准备翻回来重温一下历史。
虽然我不擅长写作,只会写流水账,但能写下来的经历、当你未来回头看的时候,会特别的快乐,一方面看到自己的成长,一方面看到人生而不易。
建议孩儿们都从走入职场就开始写故事,写个几十年,那是一笔很大的财富啊! 收起阅读 »

原创:做一个优秀的质量人①

作为一个在质量管理行业从业20年+的质量老鸟,也算阅人无数。在我的见识里,普通的质量人很多。他们原本有很多的机会去让自己做得足够专业,成绩足够优秀。但很遗憾,可...
作为一个在质量管理行业从业20年+的质量老鸟,也算阅人无数。在我的见识里,普通的质量人很多。他们原本有很多的机会去让自己做得足够专业,成绩足够优秀。但很遗憾,可能工作十几年,几乎还在原地踏步走。我根据自己 经验谈谈这个问题。

积极主动


积极主动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的第一个,当然也是最重要的。在国人的眼里,积极主动不就是小学里面都学习了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哪里还要别人指出来呢。但事实并非如此。

举一个例子。

某个周五,有个客户投诉需要处理,技术作为窗口,要求你准备测试数据,客户很急,在线等。你周六加班完成了,然后发个邮件出去,就回家了。周日,领导打电话过来问结果,你说已经邮件回复,自己已经完成工作。此刻领导很生气,理由是:这么紧急的事情,既然前一天已经完成,为何不在微信群里面知会大家,并把文件解密后发在微信群里面,也方便技术窗口直接转给客户。周末,大家都是不带电脑回家的,即使带了,也需要回到公司连接系统才可以解密。无奈之下,领导亲自去公司完成解密,才转给了技术。面对领导的质疑,你会说:领导你既然这么关心这个事情,为什么周六不一起加班呢?为什么周六不问呢?为什么技术不一起加班呢?为什么技术不问呢?似乎自己做的很完美,都是别人的错。

对于这个案例,很多质量人会站在这个工程师的角度来看问题,认为做的没有错,发出邮件,工作结束。但是,如果我们能够站在公司的角度、站在以结果为导向的角度,只需要一个很简单的动作,在群里说一声:各位,这个测试已经完成,请大家查收报告。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个动作,都能解决很多问题。

当自己完成一件事情,尤其重要紧急的事情,应当及时主动知会别人,甚至打个电话确认一下,这就是积极主动。

再举一个例子。


我在某上市集团公司做质量总监时,同一集团下属的成品事业部和零件事业部是按照客户与供应商的关系管理的。有次,零件事业部提供的五金件有漏打的状况,成品事业部通过会议,和成品事业部达成约定,后续再流出一个,罚款5万块。也不知什么原因,零件事业部的总经理就签署了这个协议。事后却后悔了,原来当时他以为仅限定于会议上讨论的料号,但实际上,成品事业部扩展到了所有的料号,也就是进行了水平展开。

当年,零件事业部被罚款75万元。作为老总,当然很是不愿意,一个事业部每年利润才有多少,被成品事业部罚款了,年底哪里还有钱来给大家发年终奖。于是就找集团的领导沟通,找了供应链总监,又找了财务总监,都没有结果。后来,转给了我这个质量总监。

我当时纳闷,两个集团总监都解决不了,甚至他给总裁、董事长也汇报过,也是未果,我这个质量总监就能解决?太高估我了吧。


但事情在手上,总要去尝试。我先爬到成品事业部总经理所在的五楼办公室,把情况说了下。这个黄总说:张总,我不处罚他没问题,一分钱都不罚。但是,请你这个质量总监,一碗水要端平,将来不良品流出后,客户罚款你也别往我头上分摊。这可让我为难了,还能说什么,打道回府。我下了五楼,就来到了不远处的零件事业部,我给金总讲了情况。金总说,这样子的话,那就改为罚5000,最好能谈到1000。我呼哧呼哧地又爬到了五楼,把金总的意见反馈给了黄总。黄总说:你还记得上次我们一家供应商因为这个问题把货出到了欧洲,结果自查发现后,召回光运费就花了十几万。如果有这种低级的不良品从我这里流出去,我这个总经理都没得干了。听到这里,我还能说什么呢?又呼哧呼哧地下楼去找金总。他听到这个消息,说:这么严重啊!那就还是按照五万罚吧,我们安装CCD来检查。随后,在我的见证下、黄总、金总、还有我三个人签下了一份大家都认可的正式的协议。

后来,零件事业部的品质经理见到我,问道:张总,你是怎么说服我们金总认罚的。我笑了笑,没说什么。

解决这个事情,并不是我多厉害,只不过我多走了几步路,打破了部门墙,帮助大家更加了解对方而已,事情讲明白了,到了总经理这个层级,大家都是通情达理的。但是,如果没有这些铺垫,这个事情还是会纠结下去。

这也是积极主动。

如果上述两个案例中,换做是你?你会怎么做呢?欢迎留言! 收起阅读 »

据说是一家著名的电子行业的咨询公司的内部资料,申请加精

统计抽样到底在解决什么问题? 81895   母体与样本有哪些重要统计参数呢? [attach]81896[/attach...
统计抽样到底在解决什么问题?

2023-01-03_224421.png

 
母体与样本有哪些重要统计参数呢?

2023-01-03_224434.png

 
要如何设定原假设与备选假设

2023-01-03_224504.png

 
只要是抽样,就会有二类风险
2023-01-03_224528.png

 
还有那些业务范围
2023-01-03_224255.png

  收起阅读 »

Daily work 02/1/2023

2023年的第一个上班日,公司为了春节调班。 事情不多,简单总结一下个人在质量管理方面的几个思考: 1.什么是质量,或者说怎么样才能做好质量。 质量不应该只是产...
2023年的第一个上班日,公司为了春节调班。
事情不多,简单总结一下个人在质量管理方面的几个思考:
1.什么是质量,或者说怎么样才能做好质量。
质量不应该只是产品质量,质量管理应该关系到整个生产运营,因为产品是经过各个单元相互作用后的产物。所以自己在质量管理方面,除了质量部门应该有的质量管理外,会涉足到其他部门的流程管理,保证为产品服务的日常工作有序进行。
常规的质量管理除了控制,觉得最重要的是预防,常见的FEMA个人觉得并不能很好的预防,但也是不可缺少的部分。重要方面应该是:a.供应商质量管理,提高供应商的质量管理水平,对原材料的质量稳定非常重要,我们的产品也会有因为原材料问题导致批量隔离、返工;b.预防性维护,工程部门在设备预防性维护方面的工作必须严谨、按计划贯彻落实,不是质量部门的工作,但是我会非常关注;c.可靠性监控,合理的有效的产品可靠性监控,能及时预防批量问题。
2.如何做到高水平的制程质量管理。
面试过很多PQE,在制程质量管理方面的套路总有些不太满意。制程通产会有救火的现象,PQE最重要的我个人觉得是带领工艺、生产、维护等对问题分析的思路,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下去。常规的问题分析方法是必备技能,但是当对根本原因不能立刻得到改善措施的时候该怎么办?持续改善的套路应该要派上用场了,我不讲QCC,但是最经典的PDCA和Kaizen, L6S应紧随其后;而且,PQE对数据应该要敏感,除了Minitable, 应该要会一些其他数据可视化的工具,比如Power BI, 我对自己的工程师也有个要求,就是要学会Power BI,用它分析出来的数据放在报告里面,也是加分项。
3.体系质量
体系,很多人可能会认为是为了应付审核。如果能真正用好体系做质量管理,公司的管理水平一定不会太差。我曾经面试的时候,很多人有一把的体系认证,我也只问一个问题,就是体系的精髓是什么?我虽然心里有自己答案,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就留给个人去思考。 收起阅读 »

请教~还能在这家公司待吗?

目前在这家公司近6个月,马上实习期完成。正在考虑要不要转正 7月初来这家公司,办公室都是比较老旧了,来了才知道一个部门五六个老总,十几个经理,职员估计50~60...
目前在这家公司近6个月,马上实习期完成。正在考虑要不要转正
7月初来这家公司,办公室都是比较老旧了,来了才知道一个部门五六个老总,十几个经理,职员估计50~60人。来了之后前三天安排由各车间工程师领着去各车间匆匆转了一圈。后面就没有任何安排了,我的上司是品质总监,也是他面试我进来的。前三个月有个同事带着,给一些支线任务做,或者领导安排做一些不紧要的事情。大部分时间都无所事事。后面总监有时直接丢个任务,要求写个报告,为写报告而编报告,要求编圆了,反而不注重问题的真正改善。
开会不叫我,开完会一堆事情丢过来,有些还是别的部门同事告诉我:xx让我跟进...
安排一些不属于品质的事情(让收集开发过程中的数据,制程参数,公司只有开发,工艺,品质,生产)给我做,美其名曰:给其他部门一个好印象。
时不时还PUA我几句:你这水平不行,有个毛的经验。
--现在严重怀疑是不是入错行 收起阅读 »

Daily work 24/11/2022

早会后,生产主管叫住了我和BU Head, 她遇到了问题希望我们帮忙她解决,问题是因为辅料(标签)欠缺几百个,不能满足订单数量,她的问题是需不需要把欠缺的几百个...
早会后,生产主管叫住了我和BU Head, 她遇到了问题希望我们帮忙她解决,问题是因为辅料(标签)欠缺几百个,不能满足订单数量,她的问题是需不需要把欠缺的几百个成品先完成,待辅料到了之后在将标签贴上去还是不完成待辅料到了再去完成? 实际是这一次她完成了订单数量,但是因为辅料少数,当计划与总部去沟通后总部就取消了少数的几百个。当时心里有点懵,这个问题不是应该是找计划吗?(我们公司目前的订单都是出给德国总部,计划对接订单)
之前我记得提到过,一个人不可能事必躬亲,如果你付出超过100%精力做了很多事情,别人就会对你抱有期望,当某一次你完成不了的时候就会变成失望。这也是给自己今后提个醒,该出手时就出手。 但是作为一个品质部门负责人,在我的观念中,质量不光光是产品质量,还关系到整个运营,因为产品是经过一系列活动后做出来的。如果做出了的几百个放在仓库,不是完整的成品,怎么管理,,库存,搬运都是浪费,环境/包装对产品性能有不有影响。 收起阅读 »

面试等待中

九点半到一点半,还没结束。持续等待。
九点半到一点半,还没结束。持续等待。

Daily work 17/11/2022

每月一次的管理层月度会议,我像往常一样,按照自己的框架和逻辑汇报上个月部门工作和各项指标情况。会后BU Head建议其他部门学习我的方式,对自己部门的工作,先有...
每月一次的管理层月度会议,我像往常一样,按照自己的框架和逻辑汇报上个月部门工作和各项指标情况。会后BU Head建议其他部门学习我的方式,对自己部门的工作,先有一个框架,然后对每个框架的一些内容做报告,完成情况,待完成情况等。个人觉得其他部门工作汇报完成后,确实看不出部门工作的内容框架和当前的状态。
结构性思维是我们应该具备的一种思维,特别当你作为一个部门的负责人之后,怎么样使部门高效的运转,首先应该对部门的工作内容有一个框架,对每一块的内容进行管理,关注重点的模块,其他模块看指标。这个能使自己部门的工作有效运行,而且在掌握之中。就像玩游戏一样,先要设定一个游戏规则,然后大家都在游戏规则内玩。。在公司马上会推行我设定的异常管理方案,方案的形成也是一样,我设定了一个框架,每个人/部门按设定的规则执行,能使公司在异常处理这一块高效运转。 收起阅读 »

Daily work 11/11/2022

一个上午耗在了工艺工程师身上,起因是制程问题,导致做出了成品产品2000,半成品3000,这个产品本身的成本较高,而且量大,必须要有深入的调查和分析,考虑到要汇...
一个上午耗在了工艺工程师身上,起因是制程问题,导致做出了成品产品2000,半成品3000,这个产品本身的成本较高,而且量大,必须要有深入的调查和分析,考虑到要汇报给德国总部,可能需要客户特采,所以老板也指定我自己亲自跟进这个案子,对外沟通都由我主导。
在初步调查和讨论后也有了方向,工艺部门的头也亲自参与了进来,讨论过后也给了该制程工艺工程师分析的方向问题再现的方法。一天过去了,当我问进展的时候,工艺工程师和工艺的头都说,有结果了,马上会整理好和我讨论。上午开完早会,我找到他们两个要DOE结果, 结果...... 四个字形容-”无话可说“, 确实做了验证,留了几张照片,没有记录当时机器设备的任何参数,就连简单的DOE报告都没整理,一塌糊涂。。。。不得不现场领着一起做,想想不亲自教一次,后续发生问题,还是这个样子。
工艺工程师最主要的要求是什么?我个人认为,除了对产品工艺了解外,最主要的是DOE思维,DOE的设计和实施。我们知道,有时候问题的发生是由多个因素导致的,怎么样找到导致Y的因素X, 最简单又好用的不就是的DOE吗。
曾经我对我的质量工程师讲,有时候问题可能不能彻底解决,甚至只能改善20%,但是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很重要。
到目前为止在我的职业生涯中, 我fire过两个工程师,实在是教了很多次都没有改变,做的事情也不尽如人意。
当然我自己也不怎么样,但是愿意不断的学习和改进。
  收起阅读 »

Daily work 26/10/2022

国庆后一直比较忙,论文要预答辩了,才完成四分之一;期间四个整天的培训,得花时间学习,也明显感觉到记忆力变差了,年纪大了的原因。 今天完成了最后的2023年部门预...
国庆后一直比较忙,论文要预答辩了,才完成四分之一;期间四个整天的培训,得花时间学习,也明显感觉到记忆力变差了,年纪大了的原因。
今天完成了最后的2023年部门预算,提交给了BU Head审批,之前大概有和他聊过,基本上也没什么问题。明年有太多的事情想做了, QE技能的提升,各个层面人员quality mindset的提升,持续改善文化的建立,完成2个六西格玛项目,整个事业部体系的完善,大量raw data的分析和reporting,quality one page的试行等等,确实很多想做。
晚上回忆了自己在公司两个多月以来做成哪些事,哪些还没做成,为什么没有做成,睡觉前刚好在看《麦肯锡法则》,里面讲到了“一次只做一件事”,大致讲的是:你不可能事必躬亲,如果有一次你把所有的事情都设法做了,就会让周围的人对你产生不切实际的期望,假如没能满足这些期望,将很难重新获得信任。
如果我投入120%的精力,确实能将很多想做的事情都做完,因为目前人力资源有限,open的一个QE职位还在招聘中,所以很多事情自己等不下去,都做了,反思回来确实我不可能时时刻刻都保持120%的精力。 收起阅读 »

Daily work 21/9/2022

我本身不是做体系的,但是大概知道各类体系的要求和侧重点,以往的经验也是应审。体系各个方面还是专业做体系的人比我强,我这么认为。 今天我邀请了公司另外一个事业部的...
我本身不是做体系的,但是大概知道各类体系的要求和侧重点,以往的经验也是应审。体系各个方面还是专业做体系的人比我强,我这么认为。
今天我邀请了公司另外一个事业部的体系专员来给我们事业部的各个Function的头,工程师做了一次体系培训,原因是自己刚进公司不久,公司受控管理体系文件的平台不熟悉;其次考虑到这方面应该由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所以组织了这次培训,还特意交代了准备了一些水果供大家享用。
从培训的结果来看, 个人认为效果不大,在体系受控文件管理的平台使用,也许大家有所了解,但是真正体系方面的知识稍微还是欠缺了一些。就从ISO9000系列来说,他的精髓和核心是什么,我觉得没有讲出来。 个人灼见就是文件化和流程管理。怎么样做好文件化,经常大家都会提到1级文件,2级文件,3级文件,4级文件, 至少这方面需要给大家一个概念和框架。目前事业部也是独立没几年,各类体系建立的还不会很完善,也没有单独的招聘一个体系管理人员来专门做这件事情,我负责这个事业部的quality, 一个任务也就是要将QMS做起来。对于这件事情难还是不难并不可怕,我本身认为不难,至少我有框架和思路,可怕的是其他人都是小白。 收起阅读 »

Daily work 16/9/2022

最近很多事情有些打乱了自己的工作节奏,去新公司才一个多月,就已经开始处理很多事情,异常的,客户投诉的,改善的等等。目前手下的QE也不怎么给力,都是在fix问题,...
最近很多事情有些打乱了自己的工作节奏,去新公司才一个多月,就已经开始处理很多事情,异常的,客户投诉的,改善的等等。目前手下的QE也不怎么给力,都是在fix问题,缺少分析的过程,也缺少一些问题处理的套路。收到一个客户投诉,一个组合装的产品由A/B/C三个子产品组合而成,A/B/C三个子产品单独生产。投诉是组合的这个母产品少了一个子产品B, 总部德国给不出是哪个具体订单,没法查到具体是哪一个SO,要求我们SZ分析改善。
想来想去我只能用流程分析了,下午和几个部门的头一起做了分析,在分析当前流程的时候发现这类组合装的产品都是由生产自由发挥,没有定义过流程,生产组合的时候由一个员工完成,看来不出问题才是有问题。组合前,子产品发放给员工的数量不是按母产品订单序需求发放的,会多给,用不完的再退回,一个员工组合完成后就直接装箱入库,从预防和发现问题两个角度上讲都是失控的,所以很快改善方案也出来了,1.优化流程; 2.数量发放按母产品订单需求, 好处是组合完成后若有多余或少了某个子产品都会有问题; 3。组合完成后加一个称重步骤再装箱。 很快也完成了这个8D发给了德国总部。 收起阅读 »

Daily work 09/9/2022

明天教师节, 祝所有老师节日快乐! 昨晚夜班要赶一个货200pcs今天出,生产的时候测试规格设定的和图纸要求不一样,QC发现后要求生产停了下来,待技术员调节,可...
明天教师节, 祝所有老师节日快乐!
昨晚夜班要赶一个货200pcs今天出,生产的时候测试规格设定的和图纸要求不一样,QC发现后要求生产停了下来,待技术员调节,可技术员调不了,需要更改测试后台数据,只能有测试工程师才能改(唉,bottle neck)。大家有个微信群,测试工程师在群里解释的是因为测试线和测试设备本身自带电阻,是测试规格设定和图纸不一样的原因,但是他和NPI的经理都跳出来说以他们的经验,只要热电偶原材料没有问题,设定的测试规格能将不良识别出来。 
在今天的早会上,我特意对此事向测试工程师和NPI经理要求给我证据,风险很小,小到什么程度, 是千分之一?万分之一? 如果测试线,测试设备有影响,用数据告诉我。我们的货出国外,如果有客户反馈你能说“hi guy, low risk according to experiences”吗?两人马上答应很快解决,即使不能按图纸要求设定测试值, 也会有各种数据证明。
下午和其他部门的头讨论了自己主导的一个持续改善项目,老板亲自点名要我亲自主导,这个问题也是公司一直存在的一个顽疾,我想了很多方法,Lean 6 sigma, kaizen…最终还是选择用PDCA, 这个经典又不过时的套路。会前我给他们普及了一下怎么真正用好PDCA, 也通过这个项目再去把之前自己做改善项目的方式方法再实战一遍,每一次实战都有新的收获,在指导工程师的时候也会有更多的见解。 收起阅读 »

Daily work 07/9/2022

最近生产的问题很多, 一个多月在这里的感受是工艺部门专业知识很好,但是分析问题的能力不足;生产的规模较大,但是现场管理和流程的管理欠缺;目前的QE在这个公司也做...
最近生产的问题很多, 一个多月在这里的感受是工艺部门专业知识很好,但是分析问题的能力不足;生产的规模较大,但是现场管理和流程的管理欠缺;目前的QE在这个公司也做了5年,相当于是一起成长起来的,对产品和工艺都很熟, 但是质量工具用的不足。
今天生产经理来找我反馈了几个问题, QE也在场,其中一个他认为是来料问题,但并没有说明when,where,how many,QE很自热的和他争论了起来,因为他清楚特采物料已使用完,该隔离的隔离了, 该退供应商的已退,也许生产经理不清楚, 争论之中我也大概明白了问题是什么。 我只能告诉生产经理, 后续反馈问题的时候,至少说明是什么问题,什么时候发现的,在哪里发现的, 数量是多少,批次信息,至少有这些信息我才能做调查后给一个正式的回复。
事后我也给QE share了一些和生产沟通方面的观点,作为质量人员,和生产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当生产在反馈问题的时候,先听,获取需要的信息,缺少的信息就问, 当面给不出信息的告诉他去查好了再告诉你,调查后给一个正式回复,虽然有时候自己心里清楚是什么原因,但也不要急于去争论,这样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加深矛盾,作为质量管理人员,要以事实为依据。遇到问题也不要急于下结论和给方案,这样会显得过于草率,处理问题最简单的逻辑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尽可能做到让别人无话可说。 收起阅读 »

研发质量管理三板斧

导语:之前写了几篇关于研发质量管理的文章,那都是单独的一个点,不成体系。为完善自身研发质量管理的知识体系,本文做了一次梳理,结果分享如下。 [attach]...
导语:之前写了几篇关于研发质量管理的文章,那都是单独的一个点,不成体系。为完善自身研发质量管理的知识体系,本文做了一次梳理,结果分享如下。


研发质量管理体系1.0版本_.png



1.制定产品研发的流程


流程是协作的基础,是团队作战的地图,没有作战的地图,就像进入了巷战,打赢了是靠运气。

流程是质量人行使监督权的权力来源,让质量人“有法可依”




相关文章链接:
  1. 硬件产品开发流程全景图
  2. 一文读懂EVT\DVT\PVT三大验证阶段
  3. 设计开发阶段质量管理
  4. 立项阶段质量人员如何发挥价值





2.测试与验证

根本目的是确保产品批量符合要求,主要从三方面来确保


发现问题

主要是通过样机测试和试产来发现问题,在测试和试产之前,需要先制定标准(一文读懂如何制定产品质量标准)


解决问题

发现问题后,需要从根本原因上解决问题

(华为质量管理学习一--质量回溯(PPT可下载,含案例)

预防问题

预防为主,主要通过设计评审、风险评估进行预防

一文Get到包装设计评审checklist

一文Get到结构设计评审checklist(含模板,非常实用!)

一文Get到硬件设计评审Checklist(含模板!非常全)

3.里程碑评审

通过里程碑节点评审,评估产品的成熟度,确认是否满足量产上市的条件


相关文章:
  1. 评审-质量人的战略武器
  2. 一文读懂产品质量成熟度评估(含模板)




三板斧.png



最后的话

本文通过三板斧的框架说明研发质量管理的知识架构,并贴附之前的相关文章,便于大家明白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形成知识体系。

研发质量管理的内容还有很多,后续也会按照此体系继续分享


  收起阅读 »

我的职业成长故事及工作案例分享

[i]【前言】前几天,在国外读研的儿子说,他毕业了,要开启他的职业旅程了。高兴之余,我联想到了自己,忽然就有了一种把自己的职业旅程写出来的想法,我也想借此机会,...
【前言】前几天,在国外读研的儿子说,他毕业了,要开启他的职业旅程了。高兴之余,我联想到了自己,忽然就有了一种把自己的职业旅程写出来的想法,我也想借此机会,以故事的形式,向各位质量界同仁分享我这34年工作经历中的典型而有趣的工作案例。
封面.png

我是1984年上的大学,焊接并不是我填报的专业,而是被调剂过去的,在那个录取率极低的年代,能考上大学,特别是可以脱离农村户口,已经是挺满足的事了,也就不那么在乎学的什么专业了。

事实证明,我当时“被拉入”的这条路还是很正确的,因为焊接一直是比较稀缺但应用广泛的专业,更重要的是对于质量管理来说,焊接过程是可以应用到几乎所有的主流质量管理与问题解决工具,这使得我的课程十分充实、有底气!

88年毕业后,我就直接到了一家当时业界领先的锅炉压力容器企业中去,这是一家国企,顺理成章地从事着我所学的专业-焊接技术,并一做就是9年! 

在这9年间,我就已经开始接触质量体系了,在90年代中期,ISO9000系列标准刚刚引进中国,我们工厂所属的化工部制定的压力容器产品认证规范中就引入了ISO9000 94版的理念和方法,我当时担任焊接责任工程师,我被里面的东西深深地吸引了。

在改革的大潮中,大多数国有企业的命运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国家断奶、自负盈亏),到了1996年干脆发不下工资了,但到了1997年,去了一位新的厂长,他的务实精神和干劲给了我们很大的希望,当时还是技术科副科长的我深受鼓舞,我花了2晚上赶写了上万字的提升质量水平的建议书,我至今还保留着我的手搞(当时个人计算机还没有广泛使用),如下图。

image001.png


建议书交上去之后, 这位新厂长被深深地震撼了!他从其他人那里,包括质量部门也不可能了解得如此详细和专业!他立即组织全厂的中、高层学习和研读我的这篇文章,并多次在全厂职工大会上高调表扬我的做法,最后决定把我调到检验科(相当于质量部)去做科长。

到了检验科后,我主持制定了一个质量考核细则,基本的理念是质量的奖励与惩罚,奖励占主导,利益驱动;管理方面,把生产、技术、质量的领导都拉进来,一起成立了质量考核小组,专检与互检相结合;检测方面,参照了当时行业中的相关制造与检测规范。

这份带着浓烈的中国企业管理特色的质量考核细则,我也保留了一份,如下图。

image002.png


image003.png


这是在1997年搞的,虽然现在来看不是最先进的,然而这在当时的国企中已经是很超前的了。

这套办法和细则得到了从工厂一把手到高层、中层的大力支持和参与,实行后效果非常不错,我每个月都会通过板报和专栏来公布考核的结果。

以上这个案例说明了什么?

1、一个人在某些方面是天生就喜欢和擅长的。喜欢,这会自然而然地、不自觉地去关注这个方面,而不管实际的工作岗位是什么;喜欢,做这件事的时候就会感觉特别投入,自然就比多数人做得好。
 
因此,我们应当及早地去发现自己的天赋所在,用自己的长处去立足!

2、雪中送炭总要比锦上添花来得好。这位新厂长刚刚上任,一切都不了解,我这篇长文正好给了他极大的帮助。

3、9年的焊接技术工作,给我带来了看问题的深度,也使我后来的质量管理工作倍感踏实、有底气,受益至今。

4、质量管理工作,一定首先是管理,而不是检测和检验!管理就必须是管理层的人来参与。我在这个考核办法中,把厂级高层、中层,以及不同部门的人组织在了一起,成立考核小组,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5、国内企业发展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尤其是在那个年代,责任心和质量意识是比较缺乏的,在这种情况下,物质激励还是比较有效的。

然而,好景总不能长久。由于当时我所在的那个企业被长期的三角债所困,加上那位厂长在我们企业是一个过渡性角色,他是从原先单位的一个副职,到我们那个企业中担任正职,一年之后,他就被调到所属集团公司中的另一个工厂中任职去了。换了一个地痞型的厂长后,工厂的情况又急转直下了,我那时只是一个中层,真的是无能为力了!

我当时已经有了小孩了,生活的压力和职业上的更高追求,让我决定离开这家工作了12年之久的工厂。

进入外企也一直是我的一个追求和梦想,我一直在学习英语,在90年我就已经可以熟练阅读《China Daily》(中国日报)了,如下图,而且承担着工厂对外竞标的翻译工作,尽管我的口语水平当时还不算高。

image004.png


2002年刚过完春节,我就来到了青岛,进入了一家德资企业,这是一家设计研发和生产隔振设备的企业。

进入了这家德资企业后,我负责质量,这家企业很小,当时只有区区50几个人,虽然主要的制造过程也是焊接,但是没有焊接工程师,也没有焊接工艺,我就兼起了焊接工程师的责任(尽管老板也没有明确任命和安排)。

最典型的一项作就是在一开始的头一个月,我承担了一个综合性的工作:给长春一汽车身厂安装隔振系统所需要的钢梁,从设计(总经理只给出一个概念草图)、CAD画图、焊接工艺、外协加工和焊接的监理、客户现场安装的监理,整套下来全由我一人包办!

最后下来,这项“一条龙”任务,除了有一点点很小的瑕疵外,工作圆满完成,而且获益颇多,特别是从外协工厂的焊接同行那里学到了钢结构与压力容器在焊接结构设计方面的不同之处。

在这个案例中提到我可以做设计,会用AUTO CAD,这些技能都不是在第一家企业中学到的,而是在之前给乡镇企业(当时有大量的乡镇企业)的兼职中学到的“技艺”~~~,艺不压身,到时候就派上用场了。现在还清楚地记得,我在家用小霸王学习机练习五笔打字,经常练到深夜,现在我还用五笔打字。也就是说,在我们那个年代,作为新时代人的两大时髦技能-计算机、英文,我已经具备了,这也是进入欧美外企的必备条件。

在这家公司工作的头一年里,就遭遇到了一起比较严重的客户投诉。我们给深圳地铁提供的用于地铁道床减振的隔振设备,被监理方投诉,原因是内部的弹簧挡环跟筒体间存在漏焊,如下图所示。

image005.png


当时作为质量负责人,我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我被派往深圳地铁的建设工地,看到了那些产品,的确如监理所述,这条焊缝是产品上面为数不多的受力焊缝(专业叫法叫做工作焊缝)。然而,图纸上根本没有明确说明对焊接的要求:只写了“需要焊接”四个字,设计人员也没有与我们制造工厂这边进行专门的交代(专业叫法“技术交底”)。这样,责任心稍差些的焊工就在个别地方偷懒了,关键是我作为质量负责人,竟也没有意识到这条焊缝的重要性。

出差回来后,我陷入了深度的思考与自责当中:难道每次都要让焊工和制造工厂这边的工程师自己去判断哪条焊缝重不重要吗?重不重要应当谁最清楚?是不是设计工程师应当先知道?他们知道后是否应当按照一个固定的、大家都认可的程序或流程,与制造工厂这边的人进行交代呢?至少是在图纸上标注一下具体的要求吧?

正所谓行为是心理的投射,思考什么,就自然去关注什么。在当时网络不发达的情况下,我注意到了汽车行业的五大工具,特别是APQP、FMEA、控制计划等,这让我眼前一亮:找到依据了!我的反思在汽车行业中得到了验证,这就是:

image006.png


也就是说,在产品的设计阶段,就应当识别出产品和过程的特殊特性,并在方案出来后进行失效模式与影响后果的分析,这两项工作如果做了,我相信本案例中的焊缝的重要度就能够被识别出来,并输出具体的焊接要求,例如:双面满焊,且焊高为多少多少等,并且在控制计划中规定清楚!

image007.png


等到设计定型后,转到制造工厂这边时,我们就可以进行过程失效模式与影响后果的分析,这时就可以能够识别出在焊接这条焊缝时可能存在的漏焊问题,进而会制定出相应的预防漏焊的措施,或者检查与控制的重点,例如,需要检查这条弹簧档圈是否存在漏焊。

我还看到了另一个与我们这次教训十分匹配的方法,QFD(质量功能展开),如下图所示:

image008.png


我们当时也可以借助这个工具或者方法,来识别出作为这个关键零件特性的焊缝来,并接着制定出相应的工艺措施与质量控制要求来。

更加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制定一个沟通流程,如下图:

image010.png


也就是说,研发部门应当在方案出台后,与制造部门进行沟通,看在哪些方面存在制造上的困难,及时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这叫做DFM(可制造性设计);当设计定型(冻结)后,设计部门应当到制造部门或生产现场,向生产人员及质量人员进行技术交底,说明哪些地方是关键的、关键过程和键特性是哪些,等等。

总之,经过这个严重的客户投诉,我及我的同事们进行了深度的反思,并引入了上述的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制定了相应的沟通流程,以后再也没有发生过类似的问题!

这也确实说明了:挫折可以促使人真正地成长,前提是善于反思与总结。

这家德国公司,毕竟是太小了,当时全球也就不到1000人,我们这边才50几个人,产品也非常简单,这就不太可能在质量管理方面有太多的成长空间,因此,我工作了几年后决定跳槽,我当时已经39岁了,但是从小培养的上进心使我跳槽的愿望特别强烈,于是我开始接受面试,但是总是失败,因为我应聘的公司一般是知名的欧美外企,我就是从面试官和招聘要求那里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从中知道了在质量管理领域还有如此多精妙复杂的东西,我决定系统地学习一下。

当时的学习途径,不像现在一样丰富多彩,一般是到当地的新华书店去买书,但是那里的专业书籍又了了无几。我终于从网上看到了一则消息,是ASQ(美国质量协会)的一套注册质量工程师手册,在那个年头,ASQ好像是还没有正式在中国成立分支机构,注册质量工程师业务才刚刚打算在中国运营,甚至还没有出版正版书籍,我就从北京一个发布这条消息的非正式机构那里,花了300元钱买了一本复印版的(肯定是盗版)注册质量工程师手册,如下图,400多页,非常小的英文字体,我是从头开始,一页不漏地读到了最后一页,并且做了大量的英文笔记!

image011.png


我从里面全面见识到了整个质量管理领域的几乎所有内容,从管理到体系,又到具体的工具。但是毕竟是一本手册,虽面面俱到,但每个部分的内容又很简略,缺乏案例与习题,于是我就沿着手册中的脉络,开始了我的资料收集和学习的旅程,包括买书(纸质和电子)、上网学习,当时网上的学习资料并不丰富,更不是像现在一样有大量的免费或收费的培训讲座,即便如此,我也是得到了不少的学习机会,我家的书柜已经装不下了,我的电脑上至今还保留着20多年前收集到的电子版学习资料,如下图。

image012.png


另外,在那几年里,我还与多家翻译公司合作,进行资料的翻译,包括标书、进出口设备说明书,甚至还有打官司用的材料,我的英语水平又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补充说明一下,我的自学能力,其实是从小养成的,特别是初中时期,我们当时是在比较落后的农村,数学老师只教了我们一个学期就回家了,直到初二(当时是两年制)下学期才有了一位正式的老师,中间是其他班的老师偶尔去代代课,我的平面几何和方程组完全是自学的!在全公社(当时的行政架构)的期末考试中,还得到了满分的成绩!以后养成了自学的习惯,在高中、大学中也是如此,虽然成绩不是最拔尖的,但是我的自学能力确确实实是培养成了。自学能力对于一位质量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上述自虐式的强化学习和“应聘-失败-再应聘-再失败”的过程,极大地开阔了我的眼界,我最终顺利地进入了一家当时是业界前三名的美资办公打印机企业—LEXMARK (利盟国际,是从IBM独立出来的),时间点为2006年9月份。
表面上看,我是离开了工作了18年的机械行业,进入了一家产品非常复杂的IT及硬件企业,但是毕竟还是质量管理,而且足以使用到我学到的质量知识,可以说,这是我的职业生涯中的一次比较大的跃迁。

在此我请各位质量人注意,职业的连续性非常重要,对进入一个新职业要很慎重,尤其上了一定的岁数后,因为这意味着可能会将自己以前的知识和经验积累清零,再从零开始。对于质量管理来说,跨行业不是问题,因为质量管理是相通的。

在这家企业中我感受到了浓浓的外企氛围,经理与同事都是那么棒,工作环境轻松愉快!

image013.png


这家企业是采用ODM和OEM的运营模式,即自己只进行系统设计和部分子系统的设计,部分子系统设计和整机的制造让供应商来承担,我们团队基本上就是在青岛开发区的一家韩资企业中常驻,因此我也对韩国企业的特点(文化、技术、管理等)十分了解。

image014.png


我负责的是LCP(利盟关键部件)的质量管理工作和某个项目的产品整机制造的质量管理,我的大部分精力是放在关键件供应商的质量管理(整机OME供应商和关键零部件供应商)。

我下面列举几个在此公司工作的比较有趣的案例:

LCP(利盟公司关键部件)的供应商是我们公司指定的,但是平时是那家韩国代工厂来采购,有什么问题也是由这家工厂来直接与供应商打交道,这就会存在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供应商不听从这家韩国工厂,因为他们属于“客户指定的供应商”,在心理上天生就对韩国代工厂有一种优越感,就好像他们是客户一样。

一开始的阶段,我几乎每周都会收到韩国代工厂的抱怨,作为“客户”的代表,我认识到了需要组织他们双方制定来一种流程,要给这家韩国工厂一定的授权,当供应商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的时候,以及存在双方争议未决的问题时,代工厂可以及时向我这边汇报,代工厂向我发送供应商的质量月报,我们三方保持及时的沟通和定期的会议。这个流程非常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供应商与代工厂不合作),成效非常显著!

在我所负责的LCP供应商中几乎没有中国大陆的,基本都是台湾的、美国的、日本的,其中美国和日本的供应商是比较难以管理的,除了合作的积极性不高,主要还是太远了,不方便出差去处理问题,只能通过会议来沟通。一开始,也是经常由于进货质量存在批量问题而导致代工厂停产。

怎么办?

我当时就意识到了,光靠自己单打独斗是根本不行的!是谁给这些(美国、日本)供应商的供货权?是谁给供应商支付货款的?这都不是我们中国这边的人,更不是我们这些负责供应商质量的人给的!

因此,我需要“借力”!

我组织了由美国总部的质量与采购、中国这边的采购和质量参加的电话会议,会议上我们制定了对供应商的相关措施,这样,很难办的国外供应商的问题就彻底地解决了!因为供应商已经接到了来自总部和采购表达的不满意,产生了危机意识。日本的两个供应商还特意分别来我们这边走访,我就与他们制定和优化了一系列质量要求与控制措施。总之,我负责的LCP这块,成效是非常显著的。

在这家公司中,我还接触了六西格玛和精益生产及KAIZEN,分别做了几个项目。其中在做第一个六西格玛项目时还是比较费劲的,费劲主要是因为我选课题选的不好,选了一个NTF(不易重现的故障)噪声问题作为一个六西格玛项目,结果遇到了不少困难,但是最后还是完成了。我在这方面的优势是之前已经自学过了一遍数理统计的知识了。
很可惜,当时我所在的这家公司还没有举办六西格玛黑带认证,我就没有专门走这条路,虽然还是很喜欢的。我还是对数理统计很感兴趣的,后来我又自学了好几本这方面的专著了,也主动去应用这方面的知识,不仅仅限于六西格玛项目。我记得还给代工厂的工程师做过复印和扫描偏斜问题的分差分析,还保留着这些资料,如下图。

image015.png


在这家公司工作期间,我也开始应用五大工具中的FMEA、MSA和SPC,帮助TOOLING团队和代工厂的检验科做了不少MSA,在新产品项目中主导过PFMEA,我还记得专门做过代工厂扫描仪无尘室尘埃颗粒数量控制的SPC,而且还真的发现了失控!这个失控的原因是无尘室有一个地方不密封了,他们找到原因后立即进行了改善,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SPC控制图的作用!

到了2010年的下半年,公司决定更换代工供应商,从青岛移到位于广东中山市的一家日资企业,我就跟随着这个项目走,并起草了与这家日资企业合作的质量保证计划并向家日资企业宣讲,如下图所示。

image016.png


从那以后,我频繁去广东中山出差,还打算在那里长驻,记得最长的一次出差是20多天,一直住在中山的一家喜来登酒店。

image017.png


总之,我在这家公司工作期间,比较全面地应用了之前学习的东西,而且大多数是自己寻找机会去应用的,包括多次给代工厂和供应商进行质量方面的培训,我就是在那时发现了自己在培训讲课方面是很擅长的,但是还是没有打算改行做咨询培训,因为自知还欠火候。

由于办公用的打印机逐渐被无纸化办公模式所取代,办公用打印机开始日薄西山了,公司开始着手转型,因此我不得不要离开这家工作了5年的公司,另谋出路。

上进心使我决定下一个工作不能再停留在当前的层次上了,我进入了山东威海的一家上市企业任质量总监,这家企业也是研发与生产打印机,不过是专用打印机,如下图。

image018.png


可以说,我是作为一名“空降兵”来到这家上市公司的,与我同来的还有一位生产副总,我们俩都是从外企来的。到2011年,这家公司成立已经了10多年了,人员相当稳定,随着国外市场的开拓和国外客户要求的提高,他们自己感觉越来越跟不上业务发展的要求了,因此,高层决定从外企中引进人才。

但没想到,只引进了我们俩人,其他的高层、中层及员工并不打算变动,我们就成了传说中的“空降兵“。

空降兵是非常难做的,我经历了巨大的困难!与我一同入职的那位生产副总,只做了6个月就离开了!这里的难处主要是整个公司的员工在意识、理念、知识、技能上,与我们这些从外面来的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更为难办的是,公司明确跟我讲,不允许更换现有员工的职位,而且我好不容易招聘的较高水平的工程师,也要被总经理安排到研发部去,而且人才招聘的工资预算也远远不足以支持招聘到所期望的水平的人才。

我的一个优点,当然也可能是缺点,就是不愿轻易放弃一件事,因此,在这里的工作注定是不顺利的。可以说,在这里的收获主要是通过教训来获得的,其实通过教训得到的东西往往要比来自成功的经验更加宝贵!

下面向大家分享的教训贵如黄金,对于一直在成熟的500强公司中坐享其成的人来说,他们是很难体会到和得到的!

面对这样的局面,我一开始能做的也就是从质量理念上对各个部门进行培训,认为首先从思想上做工作。当时的一些培训课件也保留至今,如下图。

image019.png


image020.png


我的理念与方法还是受到了公司高层和基层员工的一致认可,但是大家终究还是没有决心真正地改变现有的做法,这是因为我讲的东西和实际情况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如果我的培训是以先从高层到中层,最后再到员工分层培训的方式会更加有效,因为变革是从上到下进行的,高层的思想通了,决心有了,才能去推动,只把精力放在基层是不易凑效的!

另外,如果培训内容按层次展开,应当会更有效,也就是说,从理念和认知上,再转到大的方向和流程上,最后再到详细的工具方法上,如果一开始就搞一些高级的工具,弄得过于细致,大家会觉得太麻烦、太繁琐,最后不得不放弃。

除了员工的意识和能力问题以外,当时该公司的质量问题其实主要是起源于两个方面:研发和供应商。

由于产品大多是定制化的,需要以项目的方式来运作,而且需要市场、销售、研发、生产、采购、质量各部门的全力配合,而且需要一个总体的项目经理,甚或是项目管理委员会,但是该公司的项目经理只是属于研发部,根本没有协调公司不同部门的层次、权限和能力!这才是最大的问题!

这导致了采购、供应商及本公司的生产部门不能协同项目的进展,进而不能按照给客户承诺的工期交货,同时也导致了很多测试根本就没有时间做,产品到了客户那里,问题多多!

在定制化产品开发项目管理上最成功的无疑就是华为公司了,他们从IBM引进的IPD(集成开发流程)就是他们成功的基础和保障。我所去的这家公司其实很早就聘请从华为出来的人培训和导入过IPD(集成研发流程),但是根本就没有任何执行!个中的原因,我不得而知。

如果我当时跟总经理沟通和探讨项目管理的问题,设立能够协调整个公司的项目经理职能或项目管理委员会,我认为很可能会起到作用。

该公司的供应商主要是本地的,而且很多是作坊式的,这是因为在公司开始创业时,规模小,有规模的正规供应商厂家不愿意接单,只能给到这些作坊式小厂,随着公司的发展,这些作坊小厂也没有同步发展,质量非常不理想。而公司的老板又不愿意放弃这些当初与他们同甘共苦的供应商,甚至还有一些供应商与公司里的高层领导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我上任之初,第一件事,就是去一一走访这些小厂,跟他们讲清楚这方面的道理,但是他们的能力实在不济,进展并不明显。

如果我当时与战略采购部门及总经理建议并进行充分的沟通,在继续使用这些小供应商的同时,引进新的正规的供应商,这样可以给原来的小供应商以压力,促使他们进行改进,这样做应当是有效的。

事实上,我与其他部门合作,进行了大量的体系和流程上的改善,其中的内容现在看来,仍然觉得相当的专业和到位,可以说,当时(2012年初)推出的改善的方向、方案和详细内容,绝对达到了一流咨询机构的水平,而且还更加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比咨询机构的老师更加了解产品中的专业内容!如下图所示,
 
image021.png


image022.png


image023.png


image024.png


image025.png

 
总体上来说,大家还是比较配合的,可是对于一个十几年一直非常稳定的公司来说,习惯的力量真是太大了!一下子推出这么多新东西,所有人,从老板到员工,根本就没有时间,没有能力,也没有耐心去研究,更谈不上理解、认可和实施了。

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这些改善只是停留在了主管,充其量中层这个级别,只在这样级别上宣讲和推动,事先没有与总经理充分汇报和讨论,更没有与相关部门的高层主管进行充分的沟通,没有得到资源上的保证,进展比较缓慢。

对于自己所在的质量部门,我亲手制定了大量的高专业度的规范、工作指导之类的东西,从基本的工作方法,到较高级的工具应用,如MSA、SPC等,这本不应该是总监级别所做的工作啊!由于没有人能够胜任,公司的预算也招不到高水平的人才,我不得不自己动手,如下图。

image026.png


image027.png


image028.png


image029.png


即使自己动手制定了大量的规范和工作指导,但限于现有员工的水平,公司又坚决不更换新鲜血液,过分追求和谐的管理,我想,这是任何高人也无能为力的!如果您也是一位所谓的“空降兵”,我会十分干脆地奉劝您赶快离开这样的公司!

这是因为,人是基本不可以通过教育来提升业务能力的,尤其是对不上进的、毫无压力感的成年人来说!

坚持了2年后(2012年11月份),我终于离开了这家上市公司,我向各位有追求的质量界同仁,提出如下建议:

1、如果你是作为一名“空降兵”进入一家企业,那么这样的风险是相当高的!除非是在入职之前,你从企业高层那里确认了他们后续变革的决心,以及针对各个层级逐渐更换新血液的计划,否则,一个人的力量是很难影响和改变全局的!

2、改善和变革,必须是从上到下进行,首先打通高层,由高层来推动,质量部门只是负责体系、流程和方法上的指导,否则是不能得到支持的!

3、推行一样新东西,一定要循序渐进,先从理念开始,再到方向与流程,最后再到工具细节,每一步在得到人们的理解与支持后,再转到下一步,否则,一开始就面面俱到,细致入微,一股脑地上,结果会因繁琐、畏惧,很快发展到抗拒而终止!

以上建议是自己在经历过现实的严拷打后得出的,这比从一家本来就成功的企业中、一路光鲜走来而获得的经验,更加实用、有针对性,更加有价值!!!

我的下一站(2013年),进入了汽车零部件行业,是一家美资企业,主要的产品是火花塞,我任资深质量经理。

在我之前,已经有2位质量经理先后离开了,均工作了不到3个月!与之前经历过的美资企业不同的是,这家美资企业的工作环境不是一般的差,从公司总部到工厂总经理的管理方式,都是原始资本家的那种方式:简单、粗暴、极度缺乏人文关怀!

在我刚入职时,听本部门的同事讲,之前有一次严重的客户投诉,正好是总部的老大来了,当场决定对现场负责最终检验(FQC)的检验员进行罚款和降工资,后来,工厂就时不时地收到类似的客户投诉,而且经常有把不合格的产品放到合格产品的包装箱中的情况,这难道都是失误造成的吗?我看未必!

工作压力不是一般的大!再举个例子,整个工厂的所有设备,都是国外工厂淘汰下来的二手或者三手货,没有一台新买的,最新的是上世纪八十代的,最旧的竟然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活像是一个个古董!这样的设备,可想而知它们的可靠性如何了,设备坏了根本就没有可更换的零部件!都是敲敲打打、糊弄一时而已,因此,一天到晚,因设备而停产的事故频发。

在这种情况下,质量工作肯定是困难重重,然而,工厂总经理却给我制定了一个个常人不可能完成的业绩指标!

比如,必须在3个月内,将通用(GM)韩国这个客户的开箱不良降到300ppm以下,而当前是16000ppm。经过了3个月后,我给他们降到了10000ppm,为什么没有完成呢?这是因为其中投诉最多的一项是火花塞外观的不良,而在不良的项目中,最多的是外观有黑色的划痕,如下图所示,这个根本就不是什么缺陷!它是在生产线上的传输中存在一定的摩擦所致。我们跟客户进行了清楚的解释,最终这件事就这样解决了。

image030.png


也就是说,这个问题反映了在项目前期或者在与客户打交道的开始阶段,就没有就质量要求进行过充分的沟通和确认,这导致了后期大量成本和精力的浪费,包括频繁地退货甚至停产,导致公司从上到下紧张兮兮,如临大敌。

这个案例给我们的教训是,当客户看到所谓的“异常“时,他们并不真正了解”异常“意味着什么,但他们有可能以报怨或投诉的形式向我们提出,只有研发和制造这个零件的我们才具有这方面的专业知识,那么我们就应当以专业的形式主动向客户说明,而不是完全把客户的话当作不可挑战的圣旨!

这家公司是一家老牌的汽车零部件公司,其中我所在的这家中国分公司用到的火花塞的陶瓷体部分是从一家位于美国底特律的集团内部供应商采购的。这家内部供应商的质量相当差,开箱后,会有相当高比例的不良,包括裂纹、尺寸不合格等问题,我们还专门从外面雇佣了一帮人在使用前进行挑选,质量部还要负责管理这部分人的挑选质量、与提供挑选人员的第三方机构打交道,而且还要我们工厂自己来承担挑选的费用。这家集团内部供应商可能因为是美国公司的缘故,又可能是长期被一些怕事的、奴性十足的中国公司的人误导的原因,自我感觉还特别牛,比如他们的质量经理来中国公司,还得特意安排两个中层经理陪同游玩。

我费了好大的劲,说服工厂总经理,请他跟总部要求,让这家内部供应商承担所有的不良损失,包括挑选、报废、补货等发生的费用。最终还是成功了,进货质量从此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这个案例的启发是:要管理集团内部供应商,而且是国外的供应商,说难很难,说容易也容易,就是不良损失成本的归属和责任承担方一定要理清楚,而且请总部出面来协调。

我还帮助公司制定了一个比较先进的质量报告系统,我是先制定了一个EXCEL版的,如下图所示,本来打算后续纳入到公司的MES系统中,但是没有等到那一天我就离开这家公司了。

image031.png


image032.png


时间来到了2014年3月份,我进入了职业生涯中的最后一家公司,这是一家位于上海的美国公司,也是世界上较早生产WIFI智能音响的公司。他们采用的是OEM整机代工的模式,让一家位于上海的台湾公司代工。我担任负责整机制造质量的资深质量经理。

这家公司的老板原来是做互联网的,非常具有创业精神和创新精神,做互联网发家后,进入了制造业,由于钱多,就招聘了非常多来自于知名企业的人。

但是,跟大多数高科技创新企业的初始阶段类似,高层管理者严重缺乏企业管理的意识、知识和经验。令人不解的是,这家公司特别看重一个员工的社交能力和所谓情商,在这些方面的要求相当过分。他们不管一个员工在业务中的实际能力和贡献,几乎只看别人对他的评价。在所谓的360度评价中,哪怕是有一个评价者对这个员工评价不好,那他就等着倒霉吧!美国的全球质量总监会定期与其他部门的领导询问自己部门的某位员工如何如何,就是这样缺乏自信的样子。因此,只有那些八面玲珑、擅长表演和表现的人吃得开,而那些只喜欢集中精力干实事,不怎么喜欢交际的人混不开。

在我刚入职的头半年里,代工厂那边几乎是每周都会有因质量问题导致的停产问题,其中零部件的质量问题占了一半多。该公司专门有一个SQE团队来负责供应商的质量。

真正的改观还是从一次音响装配时壳体破裂问题开始的。有一天,我一到办公室就接到了代工厂那边打来的电话,说是某个型号(在本文中特意隐去了真实的产品型号)的产品在装配壳体时,壳体的螺丝孔部位在打螺丝时产生了破裂,该批次壳体破裂的比例为30%以上!下面是一个示意图:

image033.png


过了一段时间,SQE团队给出了原因和措施,原因是供应商的模具没有及时维护,导致塑胶入口流道存在堵塞,进而导致流道末端处的材料密度过低,强度不足。问题的现象确实也基本都是发生在远离流道入口的同一个位置,纠正措施是对模具进行维修。

然而,作为代工厂这边的质量负责人,我却是对这样的措施极不满意!我本来也的确想借此机会,牵头和组织一个多方团队,来从系统层面进行彻底的改善,我组织的“四方团队“分别是:

我们公司的两个团队——1、CM质量团队(我的团队);2、SQE团队;3、供应商团队(不只是出问题的这一家,还有平时出问题前10名的供应商,他们轮流参与,一家供应商参与半天的时间);4、代工厂IQC团队。

继续以上面这一家供应商问题为例。我在SQE团队和供应商提供的措施基础上问:你们是否可以确保下一次就不会再出现模具流道堵塞的问题了?很明显,维修模具这个措施肯定不彻底,因为他们没有从系统层面去找原因!在我的追问下,供应商终于说出了系统层面上的原因:因为在(出问题的)前一年的下半年,我们公司给他们的订单量增加了很多,生产增加了一个班次,而他们的模具只有一套,由于不能停工,就没有时间对模具进行定期维护。我又问:难道你们没有订单评审吗?供应商说有,只是没有邀请设备部门和质量部门的人参与。这不就是原因所在吗?这两个部门不参与评审,还有谁去关心模具的维护问题呢?

管理或系统上的问题的特点就是,单独拿出来看是很浅显,并不复杂,但是如果不通过系统化的、流程化的方式去识别和解决,在平时工作的过程中是几乎没有人注意到的。例如那家注塑工厂有上百套模具,如果负责模具的人不参与客户订单的评审会议,还有谁会去主动想到要增加一套模具呢?

这就是工作流程的意义所在,它帮助我们充分识别存在的问题。就像是在医院里检查病情一样,医生动不动要求病人做一个全套的检查和化验,其实医生这样要求,也是一种流程上的要求,这样可以帮助医生发现有可能只靠查看表象而想不到的问题和原因。当然,不排除也存在“创收”的目的。

其他供应商也分别参与了这场会议,也存在大量管理方面的问题,我们都一一识别并给出改进的建议,后续我们公司的SQE团队又进行了跟踪,最终供应商的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因零部件问题而导致的停产几乎就不存在了!

由于头两年,公司规模太小,在与这家台资代工厂合作时,处于劣势的地位,从高层到员工,在人家面前显得低声下气的,而且代工厂给我们的产线配备的质量管理人员的水平真的是一言难尽!随着订单量的不断增长,代工厂那边的生产线都增加了好几条了,我认为机会来了,就向代工厂的质量副总提出了配备高水平质量人员的要求,在我的再三要求之下,终于更换了一位比较得力的质量经理和一位质量工程师。

我还亲自动手,制定一个非常完备的过程审核的方案,如下图所示。

image034.png


这个审核方案的特点有两个:门槛和权重。如果有的门槛条款不符合,则整个就不能通过,就让供应商停产改善,当然,这种情况极少,这个方法特别适用于对供应商的供货资质认证审核,以及新产品试生产前的确认审核;其他条款,依据关键程度的不同,赋予的分值权重也会存在很大的差别。这样就不会因为条款太多,而“掩盖”掉不符合的重要条款。

另外,我们还对一个条款实际执行的不同程度,给出不同的分数,如上图所示。

总之,在我去公司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我们对代工供应商分别从体系、工作流程、人员配置上进行了全面的提升,而且与SQE团队合作,促使零部件供应商从体系上进行了改善。代工厂的质量状况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

这家公司的产品属于市场竞争性极强的民用消费品,必须快速地迭代、快速地研发和推出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方可不败。我给大家分享两个比较典型的案例。

研发部门为了追求独一无二的感觉,在其中一款产品的研发时,对音响的音罩小孔的加工,决定将原来采用压铸工艺,改为机械加工,这样看起来会更精致、更有科技感,如下图所示。然而,那么小的孔,现有供应链中甚至整个业界根本就没有能够实现的!

image035.png


设计冻结后,压力转给了中国区的采购们。他们寻找了半年的时间,也没有找到能够满足要求的供应商!这样整个项目因此而搁置了半年之久!

折腾了很长一段时间后,终于有一家供应商可以使用激光打孔的方法来基本实现设计的要求,但产品上市后却反应平平!

这个案例给我们带来什么教训?在新产品开发的早期,也就是说在概念设计阶段,甚至在进行项目可行性评估阶段,就应当同步考虑供应链的实现能力和风险了,在这个阶段决定项目是否继续进行,还是改弦易辙,或者放弃,或者开始寻找和认证新的供应商,而不是等到设计完成和冻结后再去做这件事,如下图所示。

image036.png


产品的控制系统是与另外一家位于珠海的美资企业合作生产,所以在另一个产品项目期间,整个研发团队加上我们上海分公司的人七八十号人,一起到珠海这家供应商那里办公,可见这个项目的研发成本是多么高吧。然而,这个项目的进程是相当的混乱不堪!

这样的项目,需要珠海供应商那边也要成立一个项目团队,但是在项目开始后,供应商的项目团队不固定,人员经常更换,产品的制造要求和出现的试制问题不能很好地传递给下一个人;制造中出了问题,首先公司内部团队吵成一团,如,SQE团队认为是设计问题,需要修改设计,而研发部门的人认为测量系统存在问题,吵来吵去没有定论;双方公司项目团队之间没有固定的职能对接,也没有问题反馈和升级流程,这直接导致了他们明明知道产品有问题,还照常向上海的整机代工厂这边发货,真的弄得我们这边哭笑不得。

整个项目一波三折,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成本,关键是把每个人搞得精疲力竭,严重影响了大家的士气!包括高层和主管工程师在内的员工,在项目结束后就开始出现了辞职。

据说这个新产品项目花费了一个多亿!可想而知,这样的新产品上不上市还有什么意义?

这个项目结束后,公司的高层进行了反思和总结,成立了由公司高层组成的项目协调小组。

实际上,我个人认为这还是远远不够的,最起码,在与战略供应商进行合作时,必须先有一个研讨性质的会议,外企一般把这样的会议叫做Workshop会议,我在LEXMARK那家公司就主导过Workshop质量模块的会议,见前面的图片。在这个会议上,要确立双方合作的团队及各自对应的对接人员、目标期望、工作流程、各自供应商链的合作管理、资源配置、所需要的测试、问题解决流程、争议升级渠道等等,如下图所示。在这些工作做好后,方可开始项目的运作。

image037.png


image038.png


因此,大的项目并不能完全靠项目经理来进行管理,尤其是两家公司合作的项目,这需要双方公司的高层成立高级别的项目管理委员会,这首先需要高层管理者有这方面的管理认知,因为如果高层这边没有这方面的认知,他们的下属会有谁去主动建议呢?

我跟不少公司的高层经理有过交流,有些高层经理人根本就缺乏全局的管理意识,他们的眼睛里只有产品的技术细节。

由于这家公司的文化理念、管理方式存在很大的问题,在2015年底就开始走下坡路了,一个最典型的表现就是总部多位从苹果公司挖过来的研发工程师纷纷辞职。产品也被亚马逊(人家的主业还是一家电商)生产的一款小型智能音响竞争下去了,后来包括中国公司在内的同行厂家,纷纷主导了智能音响的市场。

这家公司的主要问题还在于产品战略和销售战略存在重大问题!

公司在智能音响的功能定位上还是比较明确的:方便人们享受音乐。但是在价格定位上却是太高了!小型的音响在2千块人民币左右,较大型的音响就八九千了。其他同行产品上市之前,这家公司的产品只是在欧洲市场上受欢迎,但是在中国市场上还是同样的价格定位,这样,用同样的产品就始终打不开庞大的中国市场。随着同行竞争者的入场,这家公司就迅速地走下坡路了。总体上来说,价格太高,远高于同行,而功能和音质又没有突出的优势。

价格高的原因,主要就是运营成本太高,光在研发项目上就存在巨大的浪费,平时还做一些毫无意义的所谓可靠性测试:所谓的应力测试的负载只是相当于平时运行负载的80%,我家至今还在使用着好几台当年可靠性测试下来的音响,没有任何问题,这些经历应力测试的产品当然是不能再销售了,我们是免费得到了。

在这家公司工作期间,要邀请外部的咨询师来讲课,是由各部门自己来联系的。我就有幸接触到了奥曼克(OMNEX)上海这家咨询机构。我从他们的那里了解到了咨询培训行业的情况,想到了我自己的工作经历和授课特长,以及以后的职业发展,更主要的是对这一行的天然的喜欢,我有就开始有了转行做咨询培训的打算。

到了2016年4月份,我终于辞职了,也正式结束了我28年(1988-2016)的制造业打工生涯,成为了一名独立咨询师。

经过了28年的风风雨雨,见证了中国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大潮,从当年的就业包分配,到完全需要靠自己的能力去谋生存的过程。

经历了不同性质的企业(国企、外企、国内民营、兼职私企)、不同类型的行业(重工机械、高端电器、汽车零部件),见识到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企业的不同管理风格(中国、美资、台资、日资、韩资等)。做过工艺技术、产品设计、质量管理(战略质量、质量体系、供应商质量、质量工具、全产品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长达6年的英文兼职翻译(笔译)。

我的经历中不只是成功和经验,还有不少挫折和教训,更有不断地坚持、超越和蜕变!

工作过的企业不全是名企,这使自己见识到了更多失败的管理模式,同时也使自己养成了极强的自主创新意识,而不只是在管理成熟的知名企业中坐享其成,做一个流程上的一个小小节点和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

这一切经历,为我现在的咨询和培训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练就了全方位的基本功,使我在面对咨询客户的各种不同情况时,能够快速、深入地洞察到问题的本质和根源。

我为我的并不完全光鲜的职业经历而深感自豪!!!

2016年11月28日,这是一个值得记住的日子,从这一天开始,我的职业正式掀开了一个新的篇章,一份能够带给自己极大快乐的职业。

11月28-30这三天,我在奥曼克上海,上了我的第一堂课——CQI-15焊接系统评估,并获得了4.94分(满分5分)的极高的评价!下图是我跟学员的合影。

image039.png


出道即巅峰,我把28年的工作经历,用十几门课程呈现出来了,涵盖了“焊接技术”、“质量管理”,及“问题解决”三大领域。我的每一门课程,均有着不少于十年的直接工作经历。在这些课程中,只有一门(CQI-15)是讲标准的,其他全部都是基于自己的经验,从零开发的。

在开始这个新职业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我就与咨询机构一起拿下了一家德资集团公司的接近百万的咨询项目——QRQC(快速反应与质量控制),我是该项目唯一被客户总部考察并认可的咨询师。

由于咨询培训的市场机制和供需关系,人们对我的熟悉主要是焊接,人们贴在我身上的标签是“焊接专家”,其实,因为我有着上面的经历,我的质量课程和问题解决课程有着同样的深度和广度,甚至有着比我的焊接课程更多的独到见解!

与课程和咨询相比,我更愿意把我感悟到的和提炼出的精华分享给各位质量界的同仁,共同发展,为我们的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 收起阅读 »

向郭靖学习成为绝顶高手

导语: 之前写过一文《质量高手是怎样的?很厉害的那种》在各大平台上也得到了几百个赞。那到底怎样才能成为质量管理的高手呢?刚好这段时间重温了金庸老爷子...
导语:之前写过一文《质量高手是怎样的?很厉害的那种》在各大平台上也得到了几百个赞。那到底怎样才能成为质量管理的高手呢?刚好这段时间重温了金庸老爷子的《射雕英雄传》,郭靖从资质平平,一步步进化到武林高手,侠之大者。突然发现,可以向靖哥哥的经历一样,成为高手。

今天,想分享的是如何向靖哥哥学习成为一代高手。我相信这对职场的你,特别是新晋的小白会有启发。

Round 1:蒙古大草原 VS 工厂端

草原.png

郭靖出道前是在蒙古大草原这个温柔乡中,不仅仅骑射之术了得,有华筝姑娘常伴左右,还备受大家的喜欢,好一个金刀驸马。在这种环境下,虽然见识有限,也过得很悠然自得的。
 
正如我们刚毕业进入工厂的文化人一样,有一定的文凭,在里面是很容易受到产线大妈,工厂领导的喜欢的,也很有很大机会在里面找到自己的“华筝姑娘”,老婆小孩热炕头地安稳地生活下去。

郭靖在这个时候的武术很简单就是骑射之术,然后就是江南七怪传授的七种武功,耿直boy如果不是得到全真教马道长传授的内功心法,连江南七怪的功夫,郭靖都用不好。
 
  • 骑射之术=3现、4M、5WHY、8D


精通此基本功便可在工厂和制造现场解决问题,得到上司赏识,甚至有华筝姑娘的青睐


 
  • 江南七怪的功夫=QC 七大手法


初级阶段,应该去认真刻苦学习QC 七大手法,毕竟这也是一种上乘的武功,是你以后闯荡江湖必备的。但学这个不能只练习,不思考,不实践,否则很难有长进。
 
  • 全真教内功心法=PDCA


全真教的内功是武林中数一数二的高端货,马道长给郭靖带来了科学的思维模式和习惯,郭靖通过平日练习武功,晚上修炼心法,进而使武功飞跃上了一个台阶。我们初学者,也应该使用PDCA的方法,不断地进行反思,复盘,活用QC 七大手法。
 
Round 2:初闯江湖VS 跳槽

除江湖.png

郭靖后面离开大草原和华筝,去闯荡江湖了,很快他遇到了其一生的伴侣黄蓉,也遭遇到了五光十色的人,经历了大大小小的战斗。没有黄蓉,就没有后面的郭靖。

很多质量人也会跳槽,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努力去找到属于自己的“黄蓉”,哈哈,我说的不仅仅是找个对象

  • 黄蓉=对象,更等于好公司

如果不是黄蓉,洪七公会教郭靖降龙十八掌吗?周伯通会教他七十二路空明拳、左右互搏、九阴真经吗?他能对付得了老毒物欧阳锋,黄老邪吗?SO,找到“黄蓉”,very 关键。

蓉.png

好公司就是一个质量人的“黄蓉“,她会给予我们很多资源,也会提供舞台让我们和”坏人“们战斗,打怪升级。 
  • 宝蛇血=英语技能、软技能


郭靖初闯江湖的时候,阴差阳错被梁翁的毒蛇缠身,然后喝了宝蛇血,进而功力大增。如果我们能有英语等语言能力、软技能的加持,我们的工作和武功也是可以得到大的提升的。另外,要抓住每次被“毒蛇”缠身的机会,从挫折中学习,复盘提升。
 
  • 洪七公=好上司


洪七公武功高强,为人正道。正是因为有了黄蓉,郭靖认识了洪七公,并由洪七公带领着进入顶尖高手的行业。经过洪七公的培训指导,可以与老毒物和黄老邪等高手切磋而不落下风。

在工作中,我们要善于利用公司这个平台,跟优秀的人学习,特别是自己的上司。但不仅限于上司,三人行,必有我师。自己要学会学优势的人学习,发现自己的伯乐。
 
  • 降龙十八掌-FMEA,风险预防


洪七公教郭靖降龙十八掌,郭靖还没全学会,就可以大杀四方,可见此武功之厉害。质量人如何学懂FMEA,懂得风险预防,就正如懂了降龙十八掌一样,可以独挡一面了。
 
Round 3:华山论剑,高手对决
郭靖学得降龙十八掌后,认识了周伯通。周伯通不图名不图利,自带搞笑细胞,又给传授了几个顶级武学。我们也要利用公司这个平台,学供应商,学客户学习,乐于学习各种质量管理的方法和工艺。他们就是我们的“周伯通”
 
  • 七十二路空明拳=质量管理体系知识


学习质量管理的体系知识,把各种过程、工具,融会贯通。懂得预防为主,质量前置。从单点的能力,升华到作战体系。质量管理体系不仅仅是ISO9001,更是每个公司的质量管理的方法,学习行业最佳实践,如“质量阀”,“产品成熟度评估”等。
 
  • 左右互博=技术知识+质量管理知识

 
如同左右手一样,参与实践问题的解决,快速,高效。这个可以抓住机会在公司的内部,供应商端,客户端学习。

周伯通.png

 
  • 九阴真经----IATF五大工具


九阴真经是集武术之精华而成的一门顶尖武学,正如五大工具APQP\PPAP\MSA\SPC\FMEA一样涵盖了所有的质量精华,如何悟透此功,定能打开任督二脉,武功进入化境,返璞归真。

Round 4:江湖险恶,保持初心

初心.png

在江湖中,郭靖遇到了欧阳克,杨康等小人,还得不时与老毒物欧阳锋,黄老邪切磋比拼,也得到了一灯大师的指导。




我们质量人在职场中,也肯定会遇到各种小人,各种门派斗争,也会遇到贵人指点和帮助。这时,我们就要保持初心,永远做一个正直,诚信的人,不要因小失大,特别是面对诱惑的时候。

杨康=不怀好意,抢功的同事

老毒物=能力强+质量意识低+质量作对的大佬,如生产老大,供应商老板


黄老邪=亦正亦邪,出问题就指责质量的大佬,如市场部大佬,采购大佬

一灯大师=能力强的正派,难请得动的大佬,如研发大佬,外面的培训机构
 
Round 5:侠之大者

大侠.png

郭靖成为绝顶高手后,得到了武穆遗书,从而带兵打仗,成为一代将领。我们质量人也是应该朝着这个方向,当武功足够的时候,学习质量管理手册,领导力等,努力向管理层晋级,从冲锋陷阱到统帅三军

三军.png


最后的话

“鲜衣怒马琴酒,江湖快意恩仇”,希望质量人能像郭大侠一样找到自己的"黄蓉“,在小人和刁难中锤炼,一步步成为绝顶高手,然后统帅三军,继续行侠仗义。始终不忘初心,勤奋好学、正直、诚信。

学习如春起之苗,不见其日增,而日有所长,点我关注,一起成长
 
  收起阅读 »

热门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