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分享-熔化焊接典型缺陷解析

在此向各位爱好焊接技术的朋友分享一组焊接缺陷解析,它们属于熔化焊接中所产生的典型缺陷。本文精炼而详实,相信会给大家带来不少帮助。 [attach...
在此向各位爱好焊接技术的朋友分享一组焊接缺陷解析,它们属于熔化焊接中所产生的典型缺陷。本文精炼而详实,相信会给大家带来不少帮助。

CQI-15特殊过程_焊接系统评估.png


幻灯片1.PNG


幻灯片2.PNG


幻灯片3.PNG


幻灯片4.PNG


幻灯片5.PNG


幻灯片6.PNG


幻灯片7.PNG


幻灯片8.PNG


幻灯片9.PNG


幻灯片10.PNG


幻灯片11.PNG


幻灯片12.PNG

  收起阅读 »

关于热缩管的7个知识点

热缩管在电路设计中并不是重要器件,但在电路中却肩负着保护电路与重要器件的作用。但只有根据合适的尺寸在选择热缩管,才能最大程度上实现对电路的保护。在本篇文章当中,...
热缩管在电路设计中并不是重要器件,但在电路中却肩负着保护电路与重要器件的作用。但只有根据合适的尺寸在选择热缩管,才能最大程度上实现对电路的保护。在本篇文章当中,小编将为大家介绍热缩管的那些基础参数。

以PE热缩管为例。分别对参数进行介绍。

1、内径

我们知道套管的横截面是圆柱管状,内径就是管壁内直径的大小,即内壁之间的距离大小,我们通常用Φ这个字母来表示,因为Φ在工程上都是用来标注直径的,然后后面跟上一个数字,表明内径的值,单位默认不写的话都是MM毫米,比如说Φ6。

2、壁厚

第二个参数壁厚指的是管壁的厚度,内径体现的是管子的大小,这个壁厚指的是什么呢?直观的来讲就是一个东西的厚薄,那么厚薄影响什么东西呢,我们知道热缩管起到的作用是绝缘防护,那么厚薄影响的就是绝缘防护的大小,我们都知道衣服厚了,那么防寒保暖的作用就大,衣服薄了御寒的能力就小,所以热缩管的壁厚影响的就是它的防护能力,所以综合来说,越厚的热缩管其机械防护能力越好。

3、收缩率

热缩管加热会收缩,而只有收缩的东西才会有这个参数,收缩率有的时候也叫做热缩率,热缩比率等等,它指的是热缩管在常温下的直径比如说Φ6,在加热缩完后的直径比如说Φ3,那么我们所说的收缩率就是热缩管在收缩前的内径与收缩后内径的比值,也就是说6/3=2/1,这个2:1就是套管的收缩率,收缩率体现的是热缩套管收缩能力的大小,收缩率越高,热缩套管完全收缩后越细。如果说热缩管收缩前是Φ6,收缩后是Φ2,只有两个毫米的大小,那么它的收缩率就是6:2,也就是3:1。

假如说收缩后是1.5mm,那么收缩率就是4:1,常见的热缩管收缩率有2:1、3:1、4:1;谈到收缩率,紧接着我们还要继续谈到壁厚,就像牛皮筋一样,把它拉长了壁厚会薄,回缩后壁厚就厚,同样的热缩管收缩后,壁厚也会增大,对于热缩管来说,更重要的壁厚是指热缩管收缩之后的壁厚,因为收缩后才是我们热缩管真重工作状态下起到保护作用的这么个状态。我们所说的热缩管收缩率指的是径向收缩率,因为原则上对于热缩管而言,理论上是不允许纵向发生改变的。

4、起缩温度

从表面上来讲就是热缩管开始起收缩反映时的温度。我们拿热缩管开始加热,加热到热缩管开始起某一反应时,刚刚开始有收缩反映时的温度,我们一般的PE热缩套管开始的起缩温度为84℃即开始有收缩反应。

5、终缩温度

指的是终了收缩这时的温度,可以使热缩管达到完全收缩的温度,比如说我们热缩管加热到84℃,它不像牛皮筋,我只要把它撑到多大,一松手,牛皮筋立马完完全全的弹回去,回到原状。而我们的热缩套管不是这个样子,把它加热到84℃它不会像牛皮筋立马变回原来的形状,我们的热缩管收缩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我们把热缩管加热到84℃,它只是刚有收缩反映,不能使热缩管完完全全的收缩完毕,我们必须要继续加热,把它加热到终缩温度,假如是120℃,那么才能使它完全收缩。

6、工作温度

这个温度是贯穿热缩管重要的一个参数,工作温度有时也指额定温度,就是指套管能够正常的、连续的工作的温度,前面两个温度是指加工热缩管能够起收缩反映时温度,我们还是那Φ6热缩管举例。

把热缩管用热风枪慢慢加热,当温度开始达到84℃,热缩管开始起收缩反映,然后慢慢收缩到Φ5、Φ4,当温度达到终缩温度120℃,热缩管完全收缩到Φ3,紧紧地缩在物体上面,然后加工加热这个过程就结束了,然后把套上热缩管的这个零部件安装到空调等上面,进行正常的工作,它的正常工作环境,比如说我们套管的正常工作温度为-55℃到125℃,因为我们知道,很多时候产品会销售到各地去,有的地方环境比较寒冷,有的地方比较炎热,那么它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我们的产品温度的标称就表明其在这个温度下都是可以正常使用的,一旦超过正常使用温度就不一定能够保证寿命,不一定能正常工作,我们这里说的正常温度就是热缩管能够起到绝缘防护的,超过这个温度就不一定能够起到作用。

7、颜色

热缩管颜色就不用多说了,都有常规的可供挑选。

本文对热缩管当中的7种基础知识参数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在挑选热缩管之前,不妨花上几分钟来阅读文本,以便进一步了解热缩管的参数、规格、尺寸等,方便我们根据设计实际情况来进行设计
收起阅读 »

45钢材质活塞杆镀铬后表面开裂还可以使用吗?

近期有一件直径110的活塞杆,在镀铬后,发现表面出现宽度1毫米,长度20毫米,深度2毫米左右的裂缝!从QQ群中咨询过群里的朋友们,朋友们给出了意...
近期有一件直径110的活塞杆,在镀铬后,发现表面出现宽度1毫米,长度20毫米,深度2毫米左右的裂缝!从QQ群中咨询过群里的朋友们,朋友们给出了意见,:1、如果有条件 就用冷焊 不锈钢焊丝;2、没有条件只能退镀后 打磨以后再焊补。
毕竟是镀铬的过程中出现开裂的质量问题,是不是材质就有问题呢?会不会出现焊补后镀铬还会出现开裂的现象呢?毕竟我公司的条件也只能采取第二种方案。
大家有更好的建议吗?请指教!谢谢!
收起阅读 »

工艺相对论

产品的加工工艺是存在相当数量的,同样的原料,不同的参数,都可以生产合格产品,或许存在参数上的差别,但可接受,区别仅存在于效率、能耗、物料损耗、实现难易度...
产品的加工工艺是存在相当数量的,同样的原料,不同的参数,都可以生产合格产品,或许存在参数上的差别,但可接受,区别仅存在于效率、能耗、物料损耗、实现难易度。

然而即使产品都是合格品,多样化的工艺仍然有害于生产一致性与生产有序进行,一致性要求不是只针对一个产品批次。为了简化生产,决策者通常选定一个相对优秀的工艺作为标准执行,兼顾产品质量、一致性与生产效率。

上述理论都是建立在理想状态下,在实际生产中,采购标准原料难度高、代价大,难于实现。缺少了标准、稳定的原料,稳定的工艺只会导出不稳定的产品,输入与过程同时唯一,结果才会唯一。在原料性能波动的前提下,为了得到稳定的产品,过程就必须进行调整。

降低采购成本,多样化工艺,工艺设置难度增加,运营成本提高;降低运营成本,简化工艺,原材料采购难度与成本增加,二律背反。为了平衡采购成本与运营成本,需要同时对输入与过程做出限制,在尽量缩小原料标准的前提下,按原料参数阶段性划分工艺,以期产品的一致。

将精确的、适用于特定产品的产品参数/过程参数公差放大,适用于所有产品,为了标准化而标准化,是不可取的。生产前实际检测记录原料参数,根据实测数据选取适合的分段唯一工艺进行生产,在基于量化的基础上实施标准化,这才是发展的方向。 收起阅读 »

充电电池的种类及充电方法

锂电池也会记忆效应   不少朋友认为,锂电池必须将电量用光,否则也有可能出现记忆效应,其实这个概念最早来自镍镉电池,镍镉电池有记忆效应,如果不放尽电量,...

锂电池也会记忆效应

  不少朋友认为,锂电池必须将电量用光,否则也有可能出现记忆效应,其实这个概念最早来自镍镉电池,镍镉电池有记忆效应,如果不放尽电量,电池会随使用次数的增加而呈现出电量愈来愈少的状态,后来的镍氢电池已经得到了改进,已经没有明显的记忆效应,因为镍氢电池还是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晶格化导致容量降低,仍然需要经常的彻底充放电来保持其正常的电量。而锂电池则基本上没有记忆效应,可以随时充放电而不会影响电池的容量。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电池记忆效应是指电池的可逆失效,即电池失效后可重新回复的性能。而锂电池是不可逆的,性能及容量只会随着使用而不断地减少,也就是说锂电池不存在记忆效应,另外,消除电池记忆需要进行深充深放,也就是电池电压要到达1.0V,手机不可能坚持到电池电压到1V时关机,之前镍镉电池也需要一些专门的设备进行这样的深度放电。

  综上,锂电池不存在记忆效应,用户也不必担心,我们可以这么想,锂电池的诞生就是为了消除记忆效应带来的麻烦,让我们可以随时对电池充电,而没有任何顾虑。

新锂电池需要进行激活

  这又是一个老话题,很大一部分消费者认为电池是需要激活的,几乎所有的销售人员这么说,电池前三次充电是要充满12小时的,要激活电池。大部分消费者都这么做了,而且有些人将电池效能不佳归咎于电池没有很好的激活。

  那么电池需要激活吗?答案是肯定的,需要激活!但是,这个过程是由生产厂家完成的,与用户无关,用户也没有能力完成。锂电池真正的激活过程是这样的:锂离子电池壳灌输电解液--封口--化成,就是恒压充电,然后放电,如此进行几个循环,使电极充分浸润电解液充分活化,直至容量达到要求为止,这个就是激活过程--分容,也就是说出厂后锂离子电池到用户手上已经是激活过的了。另外,其中有些电池的激活过程需要电池处于开口状态,激活以后再封口,除非您拥有了电芯生产设备,否则如何完成?

  可是为什么有些产品的说明书上写着,简易用户前三次使用,要对手机进行完全的充放电呢?难道这不是激活吗?其实事实是这样的,在电池出厂,然后销售,再到用户的手中,会经历一段时间,一个月或者几个月,这样一来,电池的电极材料就会“钝化”,说明书里建议初次使用的电池最好进行三次完全充放过程,是为了快速消除电极材料的钝化,达到最高效能。但是这个过程完全不需要12个小时,应该是充满为止。其实我们不理会这点,正常使用一段时间也同样可以消除钝化。


锂电池只能充放电500次

  相信绝大部分消费者都听说过,锂电池的寿命是“500次”,500次充放电,超过这个次数,电池就“寿终正寝”了,许多朋友为了能够延长电池的寿命,每次都在电池电量完全耗尽时才进行充电,这样对电池的寿命真的有延长作用吗?答案是否定的。

  其实这里有一个概念错误,锂电池的寿命是“500次”,指的不是充电的次数,而是一个充放电的周期,比如,先充40%,用了一段时间以后又充了20%,下次用过以后又充了30%,再下次20%……在该20%的中途,即刚补充了10%的电力之时,总共累计完成一个充电周期。之后是下一个周期。

  一块锂电在第一天只用了一半的电量,然后又为它充满电。如果第二天还如此,即用一半就充,总共两次充电下来,这只能算作一个充电周期,而不是两个。因此,通常可能要经过好几次充电才完成一个周期。每完成一个充电周期,电量就会减少一点。不过,减少幅度非常小,高品质的电池充过多次周期后,仍然会保留原始电量的80%。假设一次完全放电的电量是Q,一块电池的周期为500次,那么它在寿命中提供的总电量是500Q,如果我们将电量用到一半时充电,设充电次数为A,简单地求解,1/2Q*A=500Q,A应该是1000次。因此对于电池寿命,我们可以用周期来衡量,但是绝不要用次数来衡量。

追求最高性能 过充过放

  还有一些朋友,为了追求电池的性能,喜欢对电池过度充电和放电。这将对锂离子电池的正负极造成永久的损坏,从分子层面看,可以直观的理解,过度放电将导致负极碳过度释出锂离子而使得其片层结构出现塌陷,过度充电将把太多的锂离子硬塞进负极碳结构里去,而使得其中一些锂离子再也无法释放出来。这也是锂离子电池为什么通常配有充放电的控制电路的原因。

  另外,现在大多数手机采用了脉冲式的大电流快速充电,到接近电量快满的时候,为了防止过充,电路会从高电流脉冲转换为一种逐渐缩小的涓流充电,这样即使满电检测有部分偏差,由于越接近满电电流越小,在最后时刻的充电电流已经接近0。因此对于这类充电设备,过充也是白费功夫。

  对于锂电池性能在100次使用之后,达到一个峰值的说法也是错误的,对于液态锂离子电池,却根本不存在这样一个循环容量的驼峰现象,从锂离子电池出厂到最终报废,其容量的表现就是用一次少一次,循环时不会出现性能回升的现象。对于锂电池的"激活"问题,众多的说法是:充电时间一定要超过12小时,反复做三次,以便 激活 池。这种"前三次充电要充12小时以上"的说法,明显是从镍电池(如镍镉和镍氢)延续下来的说法。所以这种说法,可以说一开始就是误传。锂电池和镍电池的充放电特性有非常大的区别,而且可以非常明确的告诉大家,过充和过放电会对锂电池、特别是液体锂离子电池造成巨大的伤害。因而充电最好按照标准时间和标准方法充电,特别是不要进行超过12个小时的超长充电。很多手机说明书上介绍的新电池充电一定要超过十二小时的说法都是错误的!

此外,锂电池的手机或充电器在电池充满后都会自动停充,并不存在镍电充电器所谓的持续10几小时的"涓流"充电。也就是说,如果你的锂电池在充满后,放在充电器上也是白充。 此外在对某些手机上,充电超过一定的时间后,如果不去取下充电器,这时系统不仅不停止充电,还将开始放电-充电循环。也许这种做法的厂商自有其目的,但显然对电池和手机/充电器的寿命而言是不利的。

此外,不可忽视的另外一个方面就是锂电池同样也不适合过放电,过放电对锂电池同样也很不利。
正常使用中应该何时开始充电


我们经常可以见到这种说法:因为充放电的次数是有限的,所以应该将手机电池的电尽可能用光再充电。但是,这种说法显然是错误的! 在正常情况下,你应该有保留地按照电池剩余电量用完再充的原则充电(但绝对不是用到关机再充电),假如你的电池在你预计第2天不可能坚持整个白天的时候,就应该及时开始充电! 而当你需要充电以应付预计即将到来的会导致通讯繁忙的重要事件的时候,即使在电池尚有很多余电时,那么你也只管提前充电,因为你并没有真正损失一次充电循环寿命!电池剩余电量用完再充的原则并不是要你走向极端。和长充电一样流传甚广的一个说法,就是"尽量把手机电池的电量用完,最好用到自动关机"。这种做法其实只是镍电池上的做法,目的是避免 记忆效应 发生,不幸的是它也在锂电池上流传之今。曾经有人因为手机电池电量过低的警告出现后,仍然不充电继续使用一直用到自动关机的例子。结果这个例子中的手机在后来的充电及开机中均无反应,不得不送来检修。这其实就是由于电池因过度放电而导致电压过低,以至于不具备正常的充电和开机条件造成的。 实际经验证明:放电深度达到100%的锂电池报废率为50%(多年的事实证明放电深度达99%以上的锂电用维修电源能激活的也只有半数,其余半数报废!)
归结起来,我对锂电池手机在使用中的充放电问题最重要的提示是:


1、按照标准的时间和程序充电,即使是前三次也要如此进行. 先将充电器(线充)插上电源然后再将充电器的输出端插上手机充电端口.有人要问:是开机充电好,还是关机充电好呢?答:都行!少数牌子的手机在关机充电时是不能为手机里的后备电池(在主板上的小锂电,为32.768时钟晶体供电)充电的,只有在待机状态下用直充才能为后备电池充电!


2、当出现手机电量过低提示时,应该尽量及时开始充电;锂电池在过放电的情况下最易损坏!


3、锂电池的激活并不需要特别的方法,在手机正常使用中锂电池会自然激活 。如果你执意要用流传的"前三次12小时长充电 激活 "方法,实际上也不会有效果。一般来讲,根据电池容量大小的不同,充电时间在2--4小时之间. 因此,所有追求12小时超长充电和把锂电池手机用到自动关机的做法,都是错误的!
最后我对电池的保养的看法是:
   1. 不必刻意保证每一次都放完电了再充;
   2. 一段时间可做一次保护电路控制下的深充放以修正电池的电量统计,但这不会提高你电池的实际容量。
   3. 长期不用的电池,应放在阴凉的地方以减弱其内部自身钝化反应的速度。
   4. 保护电路也无力监控电池的自放电,长期不用的电池,应充入一定的电量以防电池在存贮中自放电过量导致过度放电的损坏。
  其实电池没有太多要顾及的使用注意,换句话说是顾及也没有太大用。一个电池能使用多少次,也许差别更多的来自电池本身制造中的个体差异,而不是使用方法。选择具有良好口碑的手机品牌,无疑是日后电池使用长寿命的保障之一。

1.认识记忆效应电池记忆效应是指电池的可逆失效,即电池失效后可重新回复的性能.记忆效应是指电池长时间经受特定的工作循环后,自动保持这一特定的倾向.这个最早定义在镍镉电池,镍镉的袋式电池不存在记忆效应,烧结式电池有记忆效应.而现在的镍金属氢(俗称镍氢)电池不受这个记忆效应定义的约束. 因为现代镍镉电池工艺的改进,上述的记忆效应已经大幅度的降低,而另外一种现象替换了这个定义,就是镍基电池的"晶格化",通常情况,镍镉电池受这两种效应的综合影响,而镍氢电池则只受"晶格化"记忆效应的影响,而且影响较镍镉电池的为小.在实际应用中,消除记忆效应的方法有严格的规范和一个操作流程.操作不当会适得其反。
对于镍镉电池,正常的维护是定期深放电:平均每使用一个月(或30次循环)进行一次深放电(放电到1.0v/每节,老外称之为exercise),平常使用是尽量用光电池或用到关机等手段可以缓解记忆效应的形成,但这个不是exercise,因为仪器(如手机)是不会用到1.0v/每节才关机的,必须要专门的设备或线路来完成这项工作,幸好许多镍氢电池的充电器都带有这个功能. 对于长期没有进行exercise的镍镉电池,会因为记忆效应的累计,无法用exercise 进行容量回复,这时则需要更深的放电(老外称recondition),这是一种用很小的电流长时间对电池放电到0.4v每节的一个过程,需要专业的设备进行. 对于镍氢电池,exercise进行的频率大概每三个月一次即可有效的缓解记忆效应. 因为镍氢电池的循环寿命远远低于镍镉电池,几乎用不到recondition这个方法.

▲建议1:
每次充电以前对电池放电是没有必要,而且是有害的,因为电池的使用寿命无谓的减短了。

▲建议2:

用一个电阻接电池的正负极进行放电是不可取的,电流没法控制,容易过放到0v,甚至导致串联电池组的电池极性反转。

2.电池需要激活吗?

回答是电池需要激活,但这不是用户的要做的事.我参观过锂离子电池的生产厂, 锂离子电池在出厂以前要经过如下过程:锂离子电池壳灌输电解液---封口----化成,就是恒压充电,然后放电,如此进行几个循环,使电极充分浸润电解液,充分活化,以容量达到要求为止,这个就是激活过程---分容,就是测试电池的容量选取不同性能(容量)的电池进行归类,划分电池的等级,进行容量匹配等.这样出来的锂离子电池到用户手上已经是激活过的了.我们大家常用的镍镉电池和镍氢电池也是如此化成激活以后才出厂的.其中有些电池的激活过程需要电池处于开口状态,激活以后再封口,这个工序也只可能有电芯生产厂家来完成了.这里存在一个问题,就是电池厂出厂的电池到用户手上,这个时间有时会很长,短则1个月,长则半年,这个时候,因为电池电极材料会钝化,所以厂家建议初次使用的电池最好进行3~5次完全充放过程,以便消除电极材料的钝化,达到最大容量.在2001年颁布的三个关于镍氢.镍镉和锂离子电池的国标中,其初始容量的检测均有明确规定,对电池可以进行5次深充深放,当有一次符合规定时,试验即可停止.这很好的解释了我说的这个现象.

那么称之为"第二次激活"也是可以的,用户初次使用的"新"电池尽量进行几次深充放循环.

然而据我的测试(针对锂离子电池),存储期在1~3个月之内的锂离子电池, 对它进行深充深放的循环处理,其容量提高现象几乎不存在.(我在专题讨论区有关于电池激活的测试报告)。

3.前三次要充12小时吗?

这个问题是紧扣上面的电池激活问题的,姑且设出厂的电池到用户手上有电极钝化现象,为了激活电池进行深充深放电循环3次.其实这个问题转化为深充是不是就是要充12个小时的问题.那么我的另一片文章"论手机电池的充电时间" 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

答案是不需要充12小时.早期的手机镍氢电池因为需要补充和涓流充电过程,要达到最完美的充饱状态,可能需要5个小时左右,但是也是不需要12个小时的.而锂离子电池的恒流恒压充电特性更是决定了它的深充电时间无需12个小时.对于锂离子电池有人会问,既然恒压阶段锂离子电池的电流逐渐减小,是不是当电流小到无穷小的时候才是真正的深充.我曾经画出恒压阶段电流减小对时间的曲线,对它进行多次曲线拟合,发现这个曲线可以用1/x的函数方式接近与零电流,实际测试时因为锂离子电池本身存在的自放电现象,这个零电流是永远不可能到达的. 以600mah的电池为例,设置截至电流为0.01c(即6ma),它的1c充电时间不超过150 分钟,那么设置截至电流为0.001c(即0.6ma),它的充电时间可能为10小时---这个因为仪器精度的问题,已经无法精确获得,但是从0.01c到0.001c获的容量经计算仅为1.7mah,以多用的7个多小时来换取这仅仅的千分之三不到的容量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何况,还有其它的充电方式,比如脉冲充电方式使锂离子电池来达到4.2v的限制电压,它根本没有截止最小电流判断阶段,一般150分钟后它就是100%充饱了.许多手机都是用脉冲充电方式的.有人曾经用手机显示充饱后,再用座充进行充电来确认手机的充饱程度,这个测试方法欠严谨.首先座充显示绿灯不是检测真正充饱与否的一个依据。

检测锂离子电池充饱与否的唯一最终的方法就是测试在不充电(也不放电)状态时的锂离子电池的电压.所谓恒压阶段电流减小其真正的目的就是逐渐减小在电池内阻上因充电电流而产生的附加电压,当电流小到0.01c,比如6ma,这个电流乘与电池内阻(一般在200毫欧之内)仅为1mv,可以认为这时的电压就是无电流状态的电池电压.其次,手机的基准电压不一定等于座充的基准电压,手机认为充饱的电池到了座充上,座充却不认为已经充饱,却继续进行充电。

4.充电电池有最佳状态吗?

有一种说法就是,充电电池使用得当,会在某一段循环范围出现最佳的状态,就是容量最大.这个要分情况,密封的镍氢电池和镍镉电池,如果使用得当(比如定期的维护,防止记忆效应的产生和累计),一般会在100~200个循环处达到其容量的最大值,比如出厂容量为1000mah的镍氢电池用了120次循环后,其容量有可能达到1100mah.几乎所有的日*本镍氢电池生产商的技术规格书中描述镍基电池的循环特性的图上我都能看到这样的描述.

镍基电池有最佳状态,一般在100~200循环次数之间达到其最大容量对于液态锂离子电池,却根本不存在这样一个循环容量的驼峰现象,从锂离子电池出厂到最终电池报废为止,其容量的表现就是用一次少一次.我在对锂离子电池做循环性能的时候也从来没有看到过有容量回升的迹象.

锂离子电池没有最佳状态.值得一提的是,锂离子电池更容易受环境温度的变化而表现不同的性能,在25~40 度的环境温度会表现其最好性能,而低温或高温状态,他的性能就大打折扣了.要使你的锂离子电池充分展现它的容量,一定要细心的注意使用环境,防止高低温现象,比如手机放在汽车的前台上,中午的太阳直射很容易就可以使其超过60度,北方的用户的电池待机时间,同等网络情况下,就没有南方的用户长了.


5.真的是充电电流越大,充电越快吗?

"论手机电池的充电时间\"一文中已经讲了这个问题,对于恒流充电的镍基电池, 可以这么说,而对应锂离子电池,这个是不完全正确的。

对于锂离子电池的充电,在一定电流范围内(1.5c~0.5c),提高恒流恒压充电方式的恒流电流值,并不能缩短充饱锂离子电池的时间.

6.直充标的输出电流就等于充电电流吗?

这就要讨论手机的充电方式了,对于充电管理在手机里面的,设定同样一个直充( 实际应称为电源适配器)的输出如:5.3v 600maa.充电管理是开关方式(高频脉宽调整pwm方式),这个充电方式,手机并没有完全利用直充的输出能力,直充工作在恒压段,输出5.3v,此时真正的充电电流由手机的充电管理进行调整,而且肯定要小于600ma,一般在300~400ma.这个时候,大家看到的直充的输出电流就不是手机的充电电流.比如motorola的许多直充其输出为 5.0v 1a,真正对电池充电的也就用到了500ma足矣,因为手机的电池容量也不过 580mah.
这时直充上标的输出电流就不等于实际充电电流。
b.充电管理为脉冲方式的,这个充电方式,手机完全利用了直充的限流电流,就是用了600ma在电池上,这个时候,直充的输出电流就是充电电流了. 当然以上的都是指在锂离子电池的恒流阶段或镍氢电池的充电而言。如果手机没有充电管理,把充电的管理移到了直充上,比如许多的cdma手机都是如此,这个就没什么好说的,它的输出写的很明白,比如输出:4.2v 500ma,这个就是锂离子电池恒流恒压两个数据了。

三个问题都已经很明白的回答了,再有不懂我也没办法了.
收起阅读 »

虚焊研讨

一、定义: 虚焊(poor Soldering)实质就是焊接时焊缝结合面的温度太低,熔核尺寸太小甚至未达到熔化的程度,只是达到了塑性状态,经过碾压作用以后...

一、定义:
虚焊(poor Soldering)实质就是焊接时焊缝结合面的温度太低,熔核尺寸太小甚至未达到熔化的程度,只是达到了塑性状态,经过碾压作用以后勉强结合在一起,所以看上去焊好了,实际上未能完全融合,造成接触不良,时通时断
虚焊与假焊都是指焊件表面没有充分镀上锡层,焊件之间没有被锡固住,是由于焊件表面没有清除干净或焊剂用得太少以及焊接时间过短所引起的。
所谓“焊点的后期失效”,是指表面上看上去焊点质量尚可,不存在“搭焊”、“半点焊”、“拉尖”、“露铜”等焊接疵点,在车间生产时,装成的整机并无毛病,但到用户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焊接不良,导电性能差而产生的故障却时有发生,是造成早期返修率高的原因之一,这就是“虚焊”。
二、鱼骨因素分析:

1.元件产生虚焊的常见原因
(1)线路板敷铜面质量不好
焊接之前线路板敷铜没有很好地进行去脂去氧化层和加涂防氧化涂敷、助焊处理,造成吃锡效果不好,目久后出现了虚焊现象。
(2) 线路板变形
线路板有的部位没有固定,长期处于悬空状态,而有的固定不平整,容易出现变形。安装在变形部位的元件就比较容易出现虚焊现象。

(3) 焊锡本身质量不良
由于焊锡丝的助焊剂的活性不够,固体含量低,粘度不强或者含有异物,过保证期等在安装或维修过程中上锡不够或均匀就比较容易产生虚焊现象。
(4) 焊锡熔点比较低,强度不大
由于焊锡熔点低,而元件引脚和固定元件的板子材料不同,其热膨胀系数不同,日久后,伴随着元件工作温度的变化,在热胀冷缩的作用力下,就会产生虚焊现象。
(5)元件引脚安装时没有处理好
在元件安装时或者在维修过程中,没有很好地对元件的引脚进行去脂去氧化层处理,或镀锡不好,这也是产生虚焊的常见原因之一。
(6) 焊接时用锡量太少
在安装或维修过程中,焊接元件时用的焊锡太少,时间长后就比较容易产生虚焊现象。
(7) 烙铁焊接温度低,时间短
烙铁头的温度难以精确控制,这是一个最根本的问 题,如果使用烙铁时温度低,时间短对焊锡未完善融化,使两被焊件间不能完全被锡固住,结果就会产生虚焊现象。同时,由于烙铁的热回复性 毕竟有限,非常容易导致金属化通孔内透锡不良
(8) 元件产生的高温引起其固定点焊锡变质
有的元件会产生较高的温度,在长期的高温作用下,固定点的焊锡重者会发生脱焊,轻者出现虚焊故障。
(9)应力效应
因为元件本身的重量比较大,在安装或搬运的过程中容易产生应力。久后元件引脚就会逐渐与线路板分离.产生虚焊。
(10)经常会受到外力作用的元件
在电子设备中,为了与其他设备连接方便,设置了插接件.还有如各种微动开关之类器件。若这些经常受到外力作用或者使用不当会使这些元件产生松动,久而久之产生虚焊。
(11)工作温度比较高的元件
在电子设备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工作温度比较高的元件.比如大功率电阻,大功率开关管和散热器周围元件等,这些元件由于本身的温度比较高,在热胀冷缩作用下其引脚很容易产生虚焊现象。
三、虚焊故障常见的种类
(1)虚焊部位在焊点与焊盘之间
如图1所示。产生这种虚焊现象的原因是虽然元件引脚处理得好,但线路板敷铜焊盘面上没有处理好,导致焊接时吃锡不充分造成的。这种虚焊现象由于隐藏在焊点下面,一般不容易发现。
(2)虚焊点在元件引脚与焊点之间
如图2所示。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元件引脚没有得到较好的处理,导致引脚与焊点不能很好地熔合。日久后元件引脚氧化现象加剧,形成时通时不通的接触不良现象。 (3)虚焊点产生在焊点中间
如图3所示。这类现象经常出现在工作温度比较高的元件周围。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焊点处用锡量比较少.焊接温度太高(加速氧化)或太低,造成焊接质量差。这种焊点周围会有一圈比较明显的塌陷,且焊点不光滑,焊点颜色呈暗灰,因此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容易发现的。

四、常用检测方式
在实际操作中,有的虚焊故障点非常隐蔽,所以在检修虚焊故障时要认真仔细,要有足够的照明度,必要时还可以借助于放大镜和通表(万用表低阻挡)检查。
(1)直观检查法
①一般先寻找发热的元器件,如功率管、大电流二极管、大功率电阻、集成电路等,再检查焊锡结合面有无锈蚀、油污等杂质,或凸凹不平、接触不良,这样会使接触电阻增大,电流减小,焊接结合面温度不够,因为这些元件发热容易出现虚焊,严重的直接可以看出,轻微的可以用放大镜观看。一般刚焊好的引脚是很光润的。当边缘受到影响时,由于不断地挤压和拉伸,会变得粗糙无光泽,焊点周围就会出现灰暗的圆圈,用高倍放大镜看可以看到龟裂状的细小的裂缝群,严重时就形成环状的裂缝,即脱焊。所以,有环状黑圈的地方,即使没有脱焊,将来也是隐患。大面积补焊集成电路、发热元件引脚是解决的方法之一。②检查焊接质量是否正常,有无焊接侧面减小或开裂现象。焊接量减小会使前后焊锡的结合面积太小,使总的受力面减小而无法承受较大的张力。特别是焊接侧开裂现象会造成应力集中,而使开裂越来越大,而最后拉断。

(2)电流检测法
检查电流设定是否符合工艺规定,有无在产品负载变化时电流设定没有相应随之增加,使焊接中电流不足而产生焊接不良。
(3)震动法
当遇到虚焊现象时,可以采取敲击的方法来证实,用螺丝刀手炳轻轻敲击线路板,以确定虚焊点的位置。但在采用敲击法时,应保证人身安全,同时也要保证设备的安全,以免扩大故障范围。
(4)晃动法
就是用手或摄子对低电压元件逐个地进行晃动,以感觉元件有无松动现象,这主要应对比较大的元件进行晃动。另外,在用这种方法之前,应该对故障范围进行压缩.确定出故障的大致范围,否则面对众多元件。逐个晃动是很不现实的。
(5)补焊法
补焊法是当仔细检查后仍旧不能发现故障时进行的一种维修方法,就是对故障范围内的元件逐个进行焊接。这样,虽然没有发现真正故障点,但却能达到维修目的。
五、焊接工艺要求
(1) 焊接原理:
锡焊是一门科学,他的原理是通过加热的烙铁将固态焊锡丝加热熔化,再借助于助焊剂的作用,使其流入被焊金属之间,待冷却后形成牢固可靠的焊接点。 当焊料为锡铅合金焊接面为铜时,焊料先对焊接表面产生润湿,伴随着润湿现象的发生,焊料逐渐向金属铜扩散,在焊料与金属铜的接触面形成附着层,使两则牢固的结合起来。所以焊锡是通过润湿、扩散和冶金结合这三个物理,化学过程来完成的。 ①.润湿:润湿过程是指已经熔化了的焊料借助毛细管力沿着母材金属表面细微的凹凸和结晶的间隙向四周漫流,从而在被焊母材表面形成附着层,使焊料与母材金属的原子相互接近,达到原子引力起作用的距离。
引起润湿的环境条件:被焊母材的表面必须是清洁的,不能有氧化物或污染物。 形象比喻:把水滴到荷花叶上形成水珠,就是水不能润湿荷花。把水滴到棉花上,水就渗透到棉花里面去了,就是水能润湿棉花。
②.扩散:伴随着润湿的进行,焊料与母材金属原子间的相互扩散现象开始发生。通常原子在晶格点阵中处于热振动状态,一旦温度升高。原子活动加剧,使熔化的焊料与母材中的原子相互越过接触面进入对方的晶格点阵,原子的移动速度与数量决定于加热的温度与时间。
③. 冶金结合:由于焊料与母材相互扩散,在2种金属之间形成了一个中间层---金属化合物,要获得良好的焊点,被焊母材与焊料之间必须形成金属化合物,从而使母材达到牢固的冶金结合状态。
(2)助焊剂的作用
助焊剂(FLUX)這個字来自拉丁文是"流动"(Flow in Soldering)。助焊剂主要功能为:
①.化学活性(Chemical Activity) 要达到一个好的焊点,被焊物必须要有一个完全无氧化层的表面,但金属一旦曝露于空气中回生成氧化层,这中氧化层无法用传统溶剂清洗,此时必须依赖助焊剂与氧化层起化学作用,当助焊剂清除氧化层之后,干净的被焊物表面,才可与焊锡结合。 助焊剂与氧化物的化学放映有几种: 1、相互化学作用形成第三种物质; 2、氧化物直接被助焊剂剥离; 3、上述两种反应并存。 松香助焊剂去除氧化层,即是第一种反应,松香主要成份为松香酸(Abietic Acid)和异构双萜酸(Isomeric diterpene acids),当助焊剂加热后与氧化铜反应,形成铜松香(Copper abiet),是呈绿色透明状物质,易溶入未反应的松香内与松香一起被清除,即使有残留,也不会腐蚀金属表面。 氧化物曝露在氢气中的反应,即是典型的第二种反应,在高温下氢与氧发生反应成水,减少氧化物,这种方式常用在半导体零件的焊接上。 几乎所有的有机酸或无机酸都有能力去除氧化物,但大部分都不能用来焊锡,助焊剂被使用除了去除氧化物的功能外,还有其他功能,这些功能是焊锡作业时,必不可免考虑的。
②.热稳定性(Thermal Stability) 当助焊剂在去除氧化物反应的同时,必须还要形成一个保护膜,防止被焊物表面再度氧化,直到接触焊锡为止。所以助焊剂必须能承受高温,在焊锡作业的温度下不会分解或蒸发,如果分解则会形成溶剂不溶物,难以用溶剂清洗,W/W级的纯松香在280℃左右会分解,此应特别注意。
③.助焊剂在不同温度下的活性 好的助焊剂不只是要求热稳定性,在不同温度下的活性亦应考虑。助焊剂的功能即是去除氧化物,通常在某一温度下效果较佳,例如RA的助焊剂,除非温度达到某一程度,氯离子不会解析出来清理氧化物,当然此温度必须在焊锡作业的温度范围内。 当温度过高时,亦可能降低其活性,如松香在超过600℉(315℃)时,几乎无任何反应,也可以利用此一特性,将助焊剂活性纯化以防止腐蚀现象,但在应用上要特别注意受热时间与温度,以确保活性纯化。 (3)焊锡丝的组成与结构 我们使用的有铅SnPb(Sn63%Pb37%)的焊锡丝和无铅SAC(96.5%SN 3.0%AG0.5%CU)的焊锡丝里面是空心的,这个设计是为了存储助焊剂(松香),使在加焊锡的同时能均匀的加上助焊剂。(4) 电烙铁的基本结构
烙铁:(1)手柄、(2)发热丝、(3)烙铁头、(4)电源线、(5)恒温控制器、(6)烙铁头清洗架 电烙铁的作用:用来焊接电子原件、五金线材及其它一些金属物体的工具。
(5) 手工焊接过程
① 操作前检查 1. 每天上班前3-5分钟把电烙铁插头插入规定的插座上,检查烙铁是否发热,如发觉不热,先检查插座是否插好,如插好,若还不发热,应立即向管理员汇报,不能自随意拆开烙铁,更不能用手直接接触烙铁头.
  1. 已经氧化凹凸不平的或带钩的烙铁头应更新的:1、可以保证良好的热传导效果;2、保证被焊接物的品质。如果换上新的烙铁嘴,受热后应将保养漆擦掉,立即加上锡保养。烙铁的清洗要在焊锡作业前实施,如果5分钟以上不使用烙铁,需关闭电源。海绵要清洗干净不干净的海绵中含有金属颗粒,或含硫的海绵都会损坏烙铁头。
  2. 检查吸锡海绵是否有水和清洁,若没水,请加入适量的水(适量是指把海绵按到常态的一半厚时有水渗出,具体操作为:湿度要求海绵全部湿润后,握在手掌心,五指自然合拢即可),海绵要清洗干净,不干净的海绵中含有金属颗粒,或含硫的海绵都会损坏烙铁头。
  3. 人体与烙铁是否可靠接地,人体是否佩带静电环。
② 焊接步骤 烙铁焊接的具体操作步骤可分为五步,称为五步工程法,要获得良好的焊接质量必须严格的按下图五操作。
按上述步骤进行焊接是获得良好焊点的关键之一。在实际生产中,最容易出现的一种违反操作步骤的做法就是烙铁头不是先与被焊件接触,而是先与焊锡丝接触,熔化的焊锡滴落在尚末预热的被焊部位,这样很容易产生焊点虚焊,所以烙铁头必须与被焊件接触,对被焊件进行预热是防止产生虚焊的重要手段。
③ 焊接要领
  1. 烙铁头与两被焊件的接触方式 接触位置:烙铁头应同时接触要相互连接的2个被焊件(如焊脚与焊盘),烙铁一般倾斜45度,应避免只与其中一个被焊件接触。当两个被焊件热容量悬殊时,应适当调整烙铁倾斜角度,烙铁与焊接面的倾斜角越小,使热容量较大的被焊件与烙铁的接触面积增大,热传导能力加强。如LCD拉焊时倾斜角在30度左右,焊麦克风、马达、喇叭等倾斜角可在40度左右。两个被焊件能在相同的时间里达到相同的温度,被视为加热理想状态。 接触压力:烙铁头与被焊件接触时应略施压力,热传导强弱与施加压力大小成正比,但以对被焊件表面不造成损伤为原则。
  2. 焊丝的供给方法 焊丝的供给应掌握3个要领,既供给时间,位置和数量。 供给时间:原则上是被焊件升温达到焊料的熔化温度是立即送上焊锡丝。 供给位置:应是在烙铁与被焊件之间并尽量靠近焊盘。 供给数量:应看被焊件与焊盘的大小,焊锡盖住焊盘后焊锡高于焊盘直径的1/3既可。
  3. 焊接时间及温度设置 A、温度由实际使用决定,以焊接一个锡点4秒最为合适,最大不超过8秒,平时观察烙铁头,当其发紫时候,温度设置过高。 B、一般直插电子料,将烙铁头的实际温度设置为(350~370度);表面贴装物料(SMC)物料,将烙铁头的实际温度设置为(330~350度) C、特殊物料,需要特别设置烙铁温度。FPC,LCD连接器等要用含银锡线,温度一般在290度到310度之间。 D、焊接大的元件脚,温度不要超过380度,但可以增大烙铁功率。
  4. 焊接注意事项 A、焊接前应观察各个焊点(铜皮)是否光洁、氧化等。 B、在焊接物品时,要看准焊接点,以免线路焊接不良引起的短路
④操作后检查: 1. 用完烙铁后应将烙铁头的余锡在海绵上擦净。 2. 每天下班后必须将烙铁座上的锡珠、锡渣、灰尘等物清除干净,然后把烙铁放在烙铁架上。 3. 将清理好的电烙铁放在工作台右上角。













收起阅读 »

涂装前工件表面粗糙度的测量方法

喷涂前工件表面粗糙度等级影响着涂层的整体性能。表面高度(从峰顶到谷底的测算)决定着例如附着力、覆盖厚度和涂料使用总量等诸多方面。如果粗糙度值太高,要想确...
喷涂前工件表面粗糙度等级影响着涂层的整体性能。表面高度(从峰顶到谷底的测算)决定着例如附着力、覆盖厚度和涂料使用总量等诸多方面。如果粗糙度值太高,要想确保覆盖充分,涂料需求量就会增加,否则突起的点上涂料没有覆盖到,会产生锈点。如果粗糙度值太低,就可能无法产生足够的附着力,导致涂层太早出现问题。进行正确的表面预处理,可使涂料性能和材料应用达到最佳。喷涂前工件表面粗糙度的测量有3种不同的方法:■ 表面比较法: 用表面比较板将新喷的表面和定义好的表面做比较。比较板有喷砂型、喷丸型或细沙型,靠视觉或触觉进行比较。用此方法可对粗糙度作出非常迅速的参考。这里用到的比较块就是我们常用的粗糙度比较块,如下图:■ 测试带仿形法: 背面是泡沫的塑料测试带按压进喷射过的表面。测量测试带,确定表面粗糙度。这种测试为粗糙度提供数字化评估,并可提供测试证明,因为测试带可以包含在手工报告里。该方法需要用到Press-O-Film胶带和测厚仪,如下图:■ 表面粗糙度测试仪: 这里所说的表面粗糙度仪是专门测试涂装前工件的表面粗糙度,分为数字型和机械%E 收起阅读 »

控制接口提高产品质量

   接口从产品角度来说,就是部件间的连接环节。从管理来说,就是部门和各工序之间的交接点。此处是问题的多发点,控制好接口产品的质量也就提升了。为什么说接口是问题...
   接口从产品角度来说,就是部件间的连接环节。从管理来说,就是部门和各工序之间的交接点。此处是问题的多发点,控制好接口产品的质量也就提升了。为什么说接口是问题和故障的多发点呢?举个例子:我们家中的水管或暖气管是否是最容易生锈的地方?原因在于接口处都是出现问题最多,最薄弱的地方。同样,安装人员在装风机时,出现安装困难和安装不上的现象。壳体的侧挂板拆下后安装不上,也是接口没有处理好的问题。产品在现场运行不稳定,更换接插件后能正常运行,你能说不是接口的问题吗?
   提高产品质量主要是控制接口、管理接口,生产环节的接口、产品安装接口、检验接口等、品质部要分析接口的性质:看那些接口需要重点控制;那些接口需要抽检控制等。减少生产环节的接口,从而提升产品质量,在我们生产过程中做到一次性把工作做完和做正确,是减少重复工作和减少问题的有效方法。按照生产总监的要求:件不齐不上生产线,器件到齐后一次性安装完成,就有效避免了漏装、漏紧、错装现象。产品上生产线后等器件安装,来一个装一次,有时一个产品安装,需要二三次才能完成。这种工作方式增加了接口,也很难保证产品质量,容易造成螺丝漏紧,异物掉入产品内,安装工位紧张等。安装人员工作不连续也是质量问题的多发点。
    控制接口提高产品质量
    一、合理优化生产过程,从而减少接口,合理分配工作使生产人员的工作连续,在短时间内能完成的工作要求一次性完成,时间长的可以分为一个接口或二个接口。上午下班时,预留一个接点;下午下班时预留一个接点。同一个产品的接口必须相同,要求工作到接口,自检验完成后再下班,从而保证了人员工作的连续性和接口的唯一性。接口减少了,控制点相对也少了,生产过流程顺了,质量提升了。这需要我们管理人员,特别是负责人要设计接口与合理安排工作,也可以从工艺文件上设计和规划,然后我们班组长执行。二是分析每个接口可能出现的问题加以预防控制,这是我们品质人员的工作。
    我们每个人都要重视接口,每个人保证一次性把工作做正确,管理人员合理安棑工作,使每个人的工作连续,就是有效地保证了产品质量。 收起阅读 »

求助:关于清洁度检测用的显微镜

天气: 晴朗心情: 高兴我公司刚开始对液压元件做清洁度检测时,用的是称重法,现在,要对颗粒度进行检测,需要购买显微镜。那么,哪一种显微镜较适用呢?因为使用频率不...
天气: 晴朗心情: 高兴我公司刚开始对液压元件做清洁度检测时,用的是称重法,现在,要对颗粒度进行检测,需要购买显微镜。那么,哪一种显微镜较适用呢?因为使用频率不高,想要一台经济实用、价格便宜的!用显微镜测量清洁度有没有相关的标准呢?

热门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