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的FMEA总做不好,原因就在这儿!
据统计,89.4%的中国企业推动FMEA一直都得不到很好的实施成效!因此,到目前为止,如何有效进行产品设计和制造的失效预防而不是事后“救火”,仍是企业最头痛的问题之一,以下是根据调研、实践整理出的关于FMEA软件做不好的原因,一起来看看吧。
问题1、FMEA活动时间投入不足
许多公司并未把FMEA作为真正的风险分析工具,只是把FMEA做为一份体系要求的文件来做,为了完成文件而做文件。通常在设计或者过程结束后才开始补文件,经常会以客户开发时间节点太短为由,不愿意花时间来分析风险,一直等到问题发生后才开始补救,反而导致更多的时间和费用的投入。
问题2、缺少真正的员工授权
组织内缺少对FMEA专员授权。多数企业未设FMEA专人专岗,大多数都是兼职。有些情况较好的企业,有FMEA专员,但他/她不是负责这方面的专家,而是错误地把FMEA文件全部交给FMEA专员来做,设计工程师或者制造工程师甚至不参与风险分析。
问题3、FMEA仅仅是某一个人的工作
FMEA工作被分配给某一个人,而不是一个精英团队。机构内,研发部门、制造部、品管部、质量部、货运物流部等部门很少在设计方案之初坐下来一起谈风险性,缺乏合理的内部沟通交流。
问题4、FMEA文件分散未关联
FMEA相关文件很多,但是每个文件的内容都缺乏关联性,而且很多都是重复的,容易造成信息孤岛;同一FMEA中的多个相关文件未打通,如DFMEA和DVP、PFMEA、控制计划等;FMEA文件内容更新不及时,逆向FMEA没有有效实现;缺乏统一的FMEA开发信息协作平台,无法及时沟通横向和纵向信息。
问题5、不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在审批DFMEA和PFMEA过程中,常常会发觉设计FMEA忽略了顾客的需求,光凭工作经验从类似项目中简单拷贝顾客需求,而没有对顾客需求逐一剖析,当顾客需求变动时,甚至都没有察觉。更无需谈PFMEA,大部分PFMEA并不参照DFMEA。
本期关于FMEA软件的干货分享结束,希望能给大家带来收获,SunFMEA将持续为您带来最新资讯、干货以及FMEA软件产品实操视频教程,轻松做FMEA,就用SunFMEA,还能免费体验呀。
收起阅读 »
教你如何快速制作 DFEMA,FMEA软件实操看这里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话题是SunFMEA软件实操体验,实操课程兼具DFMEA和PFMEA,严格按照新版FMEA七步法分析流程进行操作,快来一起学习吧。详情请咨询。
一文说透FMEA软件七步法,让你轻松做FMEA
步骤一:策划和准备(定义范围,使用了“5T's 、框图、过程框图”等来定义范围)
步骤二:结构分析(结构分析,使用了“边界图、结构树”等来进行结构分析)
步骤三:功能分析(使用了“P图、功能树、功能矩阵图”等来进行功能分析)
步骤四:失效分析(使用了“FE-FM-FC表、失效网图”等进行失效分析)
步骤五:风险分析(全新的严重度、频度、探测度评分标准,取消了RPN,采用AP优先级)
步骤六:优化(确定降低风险的措施、职责、期限,及措施后的风险再评估)
步骤七:结果文件化(完成FMEA文件,向管理层、客户、供应商沟通风险)
前三步为系统分析,包括策划和准备、结构分析及功能分析。
中间三步总结为风险分析和风险缓解,包括失效分析、风险分析及优化。
最后一步形成文件,进行风险交流。
第一步:策划和准备
策划和准备FMEA时,需要讨论五个主题,分别是:
1、FMEA目的
FMEA的目的包括:
评估产品或过程中失效的潜在技术风险;分析失效的起因和影响;记录预防和探测措施;针对降低风险的措施提出建议。
2、FMEA时间安排
说起FMEA的时间安排,我们要先了解哪些情况下会使用FMEA。
新设计、新技术或新过程;
现有设计或过程的新应用;
对现有设计或过程的工程变更。
以上三种情况,我们都是在产品或过程实施之前使用FMEA,所以FMEA需要一定的及时性,否则会影响整体的项目进程。FMEA作为系统分析和失效预防的方法,最好是在产品开发过程的早期阶段启动。
3、FMEA团队
FMEA是一个系统的方法,在实施时通常需要一个团队,团队的成员必须要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
FMEA的团队需要哪些成员?
管理者:拥有决定权,决定风险和措施是否可接受,还要为项目进行提供必要的物力或人力保障。
项目推进人:关键是要做好团队的协调和组织工作。
设计/工艺工程师:所有相关的设计/工艺工程师参与。
采购人员:对原材料以及相应供应商的选择,采购最有发言权。
市场人员:包括负责售后维修、现场安装等服务的人员,是企业直接接触客户的渠道,他们的信息同样重要。
顾客代表: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邀请顾客代表参与,首先要满足客户的需求。
供应商:供应商对他们生产的部件最为了解。
技术专家:技术专家的意见是一定要考虑的,这通常是大家容易忽略的问题。
FMEA团队成员组成基于企业自身的条件,如何全面得考虑风险是最终目的。组建好团队后,要分配成员的职责,可能某个角色的责任由不同人担任,也有可能一人承担多个职责。
4、FMEA任务
七步法提供了FMEA的任务框架和交付成果,每个阶段应该由专人评审完成情况,确保每个任务都完成。
5、FMEA工具
目前有许多商业化的FMEA软件可以用于FMEA的实施。当然,采用哪种工具,取决于企业的需求,有实力的企业也可以自行开发。
第二步:结构分析
1、结构分析的目的
对于结构分析,同为FMEA分析的DFMEA和PFMEA,由于分析对象不同,进行结构分析的目的也有所异同:
不同点是:
DFMEA的结构分析是为了将设计识别分解成系统、子系统、组件和零件,以便进行技术风险分析。
PFMEA的结构分析是确定制造系统,并将其分解成过程项、过程步骤和过程工作要素。
相同点是:
DFMEA和PFMEA进行结构分析都要识别每个分解项,以及相互关系,为下一步的功能分析打基础。
2、结构可视化
为了更清楚识别每个分解项,最好的办法是将结构可视化。对于DFMEA,是要将系统结构可视化,常用的方法是利用方块图/边界图、结构树的方法。对于PFMEA,将结构可视化的方法是采用过程流程图和结构树。
(1)方块图/边界图
方块图/边界图是一种有用的工具,用来描述考虑中的系统及其相邻系统、环境和顾客的接口。这里所指的顾客可能是最终用户,也可能是后续或下游的制造过程。
方块图/边界图需要随着设计的成熟不断完善,制作的大体步骤分为六步:
A. 描述组件和特性;
B. 调整方块以显示相互间的关系;
C. 描述连接;
D. 增加接口系统和输入;
E. 确定边界;
F. 增加相关细节以便确定图表。
(2)流程图
大家对于流程图一定再熟悉不过了,生产工艺流程图是我们常用的流程图。
(3)结构树
结构树是按照层次排列系统要素,并通过结构化连接展示依赖关系。为了防止冗余,每个系统要素只存在一次,每个系统要素下排列的结构都是独立的子结构。
对于DFMEA,“下一较低级别或特性类型”是独立的组件。对于PFMEA,“下一较低级别或特性类型”是过程工作要素,按照鱼骨图的方法,从“人机料法环测”等方面加入相应的过程工作要素。
第三步:功能分析
1、目的
功能分析的目的,就是要确保相应的功能分配到合适的分解项中。这个步骤是随着结构分析完成之后随之进行的,在结构分析时,我们将结构进行可视化处理,再加入功能后就可以实现功能的可视化。
2、功能的描述
首先,我们还要先弄清楚什么是功能?某一个分解项的功能,描述的是这个分解项的预期用途。在DFMEA中,系统要素的功能是描述这个要素的预期用途。而在PFMEA中,描述的是过程项或过程步骤的预期用途。
每一个分解项可能会包含多个功能,功能描述的清晰准确很重要,试想一下,如果某个部件的功能描述不准确,对它的预期用途表达就不清晰,导致的结果就有可能将之后的分析引到一个错误的方向。
在进行功能描述时,可以参考一个格式:动词+名词。比如:控制速度、传递热量、传输动力、焊接支架等等。以这样的方式描述,是为了表示这些功能是可测量的。
比如:焊接金属,焊接过程的功能是将金属连接在一起,测量焊接过程的功能指标可以通过检测焊接的结果。
3、要求
判断分解项的功能是否满足预期用途,就是要看是否满足规定的要求。这些要求可能来自内部,也可能来自外部,通常包括:
法律法规的要求;行业规范和标准;顾客要求;内部要求;产品特性;过程特性;
际操作中,我们需要先识别这些要求,将要求与功能对应起来。
4、功能分析
之前我们对结构进行了可视化处理,在做功能分析时,可以在结构图、结构树或流程图中,加入功能要求的描述。
来看设备热熔过程的功能分析,大致如下表:
第四步:失效分析
1、失效
首先我们来看什么是失效。失效是跟功能相对应的,是由功能推导过来的。上一步我们进行了功能分析,说到需要将每个分解项都对应相应的功能。
DFMEA的分析对象是系统或零件的功能,它们的潜在失效模式常见有以下几种:
功能丧失——就是无法操作、突然失效,比如按键失灵;
功能退化——性能随时间损失,比如设备的电池电量会耗尽;
功能间歇——比如设备在操作时,随机开始/停止;
部分功能丧失——性能有损失;
非预期功能——比如设备在没有下达指令的情况下执行了操作;
功能超范围——比如超出设备量程范围;
功能延迟——比如设备不能及时工作。
PFMEA的分析对象是过程的功能,它们的潜在失效模式有:
不符合要求——生产操作过程不符合规程的要求;
不一致或部分被执行的任务——过程检验没有做就将产品流转到下道工序;
不必要的活动——在生产过程中加入不必要的步骤,反而会带来新的风险。
与功能的描述一样,对于失效的描述也要清楚,一般用名词加失效描述组成,比如内包装破损、焊接不稳固。尽量避免使用模糊的描述,比如“不好”、“坏了”、“有缺陷”等等。
一个功能可能有多个失效,所以在做失效分析时,不能只满足找到一种失效,要再问问自己“还有没有可能有其他的失效?”,这一点很重要。
2、失效链
针对每一个失效,需要考虑三个方面内容:
发生了什么失效影响?
失效模式是什么?
为什么会失效?(失效起因)
失效链是由这三个要素组成,三者相关联,如下图所示:
失效影响就是失效模式产生的后果,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影响,包括:
最终用户、内部顾客(后续操作)、外部顾客(下一层级/经销商/OEM)、产品、适用的法规、具体的失效影响要看具体生产哪种产品,以及生产的流程是怎样的。
失效模式主要来自于功能。我们对照功能,分析可能出现的多种失效模式是失效分析的关键。
失效起因是失效模式出现的原因,失效模式是失效起因的后果。起因应尽可能简明、完整地列出,以便之后采取针对的措施。
在做DFMEA分析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查找原因:
功能性能设计不充分;
系统交互作用,系统之间的接口连接有问题;
随时间变化造成功能下降或丧失;
对于应对外部环境设计不足;
最终用户的错误使用;
制造设计不可靠。设计制造过程没有经过验证,制造时可能导致部件磨损,出现不合格品却未能检出。
在做PFMEA分析时,我们可以利用鱼骨图法,从人、机、料、环、法、测这几个角度分析:
人员:操作工、维护人员是否经过培训?是否了解SOP的规程?
机器/设备:生产设备、检验设备是否能正常使用?检验设备是否在校准有效期内?
材料:关键原材料、辅料是否有足够的量?是否使用了正确的材料?
环境:对生产环境有要求的产品是否在规定的环境中生产?
法规/标准:是否在法规/标准范围内生产。
测试:原辅料检测、半成品检测、成品检测是否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
3、失效分析
失效分析需要通过回答两个问题将失效影响、失效模式和失效原因联系起来,即:
为什么失效模式会发生?
失效模式出现时,会发生什么?
失效分析同样可以用结构树、结构图的方式列明,这样既方便大家做分析,同时还能留下相应的记录。下面举了个简单的例子:
第五步:风险分析
上一个步骤我们分析了失效模式,并且找到失效影响和失效起因。接下来我们就要进行风险分析,风险分析的目的是通过对严重度、频度和探测度评级进行风险评估,并对需要采取的措施进行优先排序。
严重度评级S
首先我们来看如何进行严重度评级,严重度是失效影响的严重程度。FMEA手册根据失效影响的大小,将严重度分成10级。
在DFMEA分析中,失效都是来自零部件或系统的失效,影响的是最终的产品。所以在进行严重度评级时,是看对产品的影响。
在PFMEA分析中,失效分析的对象是过程,过程的失效可能会影响到下一个工序,下一层级的产品加工,最终影响到产品的功能。
频度评级O
频度是失效起因发生的频率。频度的大小,跟是否存在预防控制和探测控制有关。采取的控制措施越多,那相应的发生失效的频度就会越低。
预防控制提供信息或指导,是设计的输入。DFMEA可能包括:法规和标准的要求、使用材料的标准、文件的要求、以往的经验等等。PFMEA可能包括:SOP、设备维护、人员培训等等。
探测控制描述的是已建立的验证和确认的程序。DFMEA可能包括:功能性测试、环境测试、耐久性测试、实验设计等等。PFMEA可能包括:随机检验,功能检验、目测等等。
频度的评级,按照手册也同样分成10级。
探测度评级D
探测度是失效起因和/或失效模式的可探测的程度,在于是否有有效和可靠的测试或检验方法探测到失效模式或失效起因。在进行探测度评级时,最主要是要看探测的方式是否成熟和探测的机会。比如:测试或检验的方法都是通过了验证的,那肯定比还没有建立检测方法要更具探测能力。有的失效用目测就能观察得到,肯定比需要仪器检测的探测度要高。
探测度的评级也被分成10级。
措施优先级AP
措施优先级就是在采取降低风险之前,由于资源、时间、技术和其他客观因素的限制,决定采取措施的优先顺序。
判断优先级主要是通过S*O*D得到的数值大小,但是新版手册对此有了新的规定,首先考虑的是严重度,其次是频度,最后才是探测度,这与之前只比较数值的大小不同,避免出现相同数值的乘积而影响到优先级排序。
第六步:优化
首先我们分别从优化的目的和优化的实施来了解的FMEA分析的优化。
1、优化的目的
优化的目的是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确定降低风险的措施并且评估这些措施的有效性。
降低风险就是要降低风险的严重度、降低风险发生的频度或者是提高风险可探测度。
2、优化的实施
在实施阶段,需要做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确定降低风险的必要措施
分配职责和期限
实施措施
有效性评估
持续改进
(1)确定降低风险的必要措施
我们前面说到,降低风险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严重度、频度和探测度。根据采取措施优先级的原理,优化的顺序也是先要消除或减轻严重度,其次降低频度,最后是提高探测度。
减轻严重度:是相对比较困难的,因为严重度通常都是定性的,很难从根本上降低事件的性质。但是也不是完全做不到,比如电击的伤害最大可能是致死,我们可以将电源的交流电改成蓄电池的直流电,在不影响器械安全和有效的情况下,严重度就大大降低了。
降低频度:我们对设计和过程采取措施大部分是为了降低失效产生的频度,比如易磨损的设备部件采用了更耐磨的材质,增加了部件的使用次数,从而减少因部件磨损导致设备失效的频度。
提高探测度:通过完善检测能力,建立成熟的检测方法来提高探测度。比如,设备在运行时,加入相应指示器,可以提高探测度。
因为会涉及资源配备、人员配合等方面因素,制定的措施需要经过评审后再确定。
(2)分配职责和期限
将降低风险的工作分配给团队不同成员,并且规定完成的期限。
(3)实施措施
措施实施是需要跟踪执行的,措施的状态有以下五种:
尚未确定 没有确定的措施;
尚未决策(可选) 措施已经确定,但还没有决定,正在创建决策文件;
尚未执行(可选) 已对措施做出决定,但尚未执行;
已完成 已完成的状态是指措施已经被执行,并且措施的有效性已经被证明和记录,并已经进行了最终的评估。这类似于FMEA的关闭;
不执行 决定不执行某项措施。
措施实施的状态应该记录,以便跟踪管理。
(4)有效性评估
当措施完成时,要重新评估频度和探测度,看实施的措施是否降低频度或者提升探测度。如果效果没有达到目标(该目标是要企业自己设定),那就要尝试采取新的措施,直到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
(5)持续改进
我们都知道风险管理是贯穿于产品的生命周期,所以对于风险的分析是要持续进行的,那就需要我们持续改进,降低可能产生的风险。
第七步:结果文件化
“结果文件化”步骤的目的是,针对FMEA活动的结果进行总结和交流。
“将结果文件化”的主要目标是:
对结果和分析结论进行沟通;
建立文件内容;
记录采取的措施,包括对实施措施的效果进行确认、采取措施后进行风险评估;
在组织内部,以及与客户和或供应商之间针对降低风险的措施进行沟通;
记录风险分析和风险降低到的可接受水平。
SunFMEA七步法介绍
第一步:策划和准备
SunFMEA在第一步规划和准备中,对项目的目的、时间安排、团队组建及任务进行管理。确定分析范围和分析对象,管理FMEA的表头信息,利用以往的经验确认基准FMEA,以此作为结构分析的基础。
第二步:结构分析
SunFMEA结构分析功能,利用结构树可快速构建产品结构或确定过程项、过程步骤及工作要素。使分析范围可视化,作为功能分析步骤的基础。
第三步:功能分析
在结构分析基础上,分析出结构元素的功能、要求、产品特性、工序特性,并填写管理各元素的具体属性(如分类、规格等);通过功能矩阵建立各级功能、要求、产品特性、过程特性的关联,功能网可直观展示出各级功能的关联关系。
第四步:失效分析
在功能分析基础上,可快速建立失效和失效链,识别出功能的潜在失效影响、 失效模式和失效原因。
第五步:风险分析
针对每个失效链中的失效影响进行严重度评级、 失效原因进行频度和探测度评级。并对失效原因分配预防控制、对失效原因和失效模式分配探测控制。根据行动优先级表,确定高风险的失效模式。
第六步:优化
软件有措施管理的功能,对高风险的失效,确定降低风险的措施后,为措施实施分配职责和期限,并对措施进行跟踪和执行。实施措施并将其形成文件,包括对所实施措施的有效性的确认以及采取措施后的风险评估,以便再次优化。
第七步:结果文件化
形成多种报告形式,并可导出成Excel文档,可以使你快速通过审查和审核。
收起阅读 »
SunFMEA今日一分钟 | 什么是基础FMEA、什么是家族FMEA
基础FMEA,也被称为一般、基准、模板、核心、母版或最佳实践FMEA等,包含组织前开发过程中积累的知识,传承了更多的经验与教训,可为创建新得FMEA提供基础,通俗的来讲基础FMEA就是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家族FMEA是基础FMEA的具体化,我们可以将同一个系列的产品做成一个FMEA,因为它们拥有同样的过程及操作,可以使用一个系列FMEA来承载知识,以确保在产品生命周期内知识的积累,并不断的吸取经验教训,确保不会重复发生之前的质量问题。所以我们认为对于将要新开发的新产品或新过程,直接使用家族FMEA或基础FMEA,将大大减少失效分析时间,提升效率。但这里我们需要注意,FMEA团队应关注心新的产品或过程与家族FMEA的差异,我们应将精力集中在异常点上。
收起阅读 »
SunFMEA今日分享| 什么是FMEA软件
有过FMEA经验的朋友都知道,FMEA就是通过对可能发生的(或/和已经发生的)失效模式进行分析与判断其可能造成(和/或已经产生的)后果而产生的风险程度的一种量化的定性分析计算方法,并根据风险的大小采取有针对性的改进,从而了解产品(和/或制造过程)设计能力,达成一种事先预防并实施改进措施改进的方法工具。
在这个定义里面我们首先要知道失效模式,所谓的失效模式就是产生的一些不合格的现象,比如产品的尺寸不合格,不合格这个就是失效模式。那么尺寸不合格对我们的制造过程中会造成什么影响呢,如果已经组装完成,可能会造成返工,更严重的会导致报废。返工与报废就是失效后果。我们根据失效后果的影响 ,对于影响大的优先采取措施,这里的措施我们可以理解为通常的预防措施, 其实有了预防措施,在实际生产中,出现这种不良影响会降低。对于FMEA的理解你知道了吗。
收起阅读 »
SunFMEA今日分享 | 企业为什么要用FMEA
风险处理费用的10倍法则想必大家都知道,越早识别风险,企业所付出的成本也就越低。FMEA正是风险识别,减少晚期变更的重要方法之一,你了解了吗。
收起阅读 »
质量是设计出来的,不是测试出来的
可靠性不是靠测试出来问题,解决问题实现的。而是设计出来的,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质量是设计出来的”。在设计的概念阶段、就介入可靠性的设计,而在计划阶段和开发阶段的起始,就需要完成FMEA的分析报告。
SunFMEA是一款基于AIAG-VDA FMEA标准的失效模式和影响分析软件,软件满足新版七步法分析流程,兼具DFMEA和PFMEA,以结构树的方式直观、完整、快速地指导用户完成FMEA分析的整个流程,能够为企业提供系统化、标准化的FMEA解决方案,助力企业提质降本增效。
软件主要应用于轨道交通、汽车、工程机械、航空航天、兵器、电子、船舶、能源和医疗等各个工业领域,能够提供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质量协同设计解决方案。通过构建质量协同设计分析团队,在产品/过程等的策划设计阶段,以树状图方式进行结构或过程分析,找出潜在的失效模式,分析其可能的后果,评估其风险,从而预先采取措施减少失效,实现产品质量可靠性的根本提升。
收起阅读 »
干货分享丨一招教你轻松搞定FMEA结构分析
本专栏将通过FMEA系列文章,从理论出发结合丰富案例分析,深入浅出地带大家系统的学习FMEA相关知识,掌握潜在失效分析方法并能高效落实进行风险管控和预防,解决产品设计和过程设计可能出现的问题。
上一期《干货分享 |做好策划与准备,让FMEA有备无患》文章中,我们提到了FMEA的策划与准备,只有事前做足准备,才能确保做FMEA的时候万无一失。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要带大家一起了解FMEA七步法中的结构分析。
01
结构分析的目的
结构分析是我们整个FMEA分析过程的基础阶段,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环。它的目的是将制造系统识别和分解为过程项、过程步骤和过程工作要素,以便进行技术风险分析。
其中过程结构分析的目标是:
- 分析范围的可视化
- 结构树/过程流程图
- 识别过程步骤和子步骤
- 顾客或供应商工程团队之间的协作(接口职责)
- 功能分析步骤的基础
02
结构分析的流程
我们可以通过过程流程图或结构树的形式帮助我们进行结构分析,为FMEA提供基础。这一步的分析如果有遗漏,或者没有做好,会影响到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所以一定要认真开展。
通过结构树的方式,我们可以将总的产品或过程,过程步骤或者工序,还有过程要素进行排列、归类、划分。
最高层级是【产品/过程项】,它代表的是过程步骤的合集,是成功完成所有过程步骤后的最终结果。一般,我们将【制程】作为【产品/过程项】,例如冲压、组装、喷涂等。
过程步骤则是我们分析的焦点,它是指某一制程下的制造工站或工位。
过程工作要素是结构树的最低层次,是可能影响过程步骤的潜在原因,也就是4M——人员、设备、材料、环境。
4M可能会包含多个类别,每个类别都需要单独列出并且分析。
人员是指生产中直接作用于产品相关的人员,如工艺人员,操作人员,检验人员等
设备是指工装、夹具、模具、刀具等类别的总称,要尽可能的分析直接作用于产品的哪些装置,这些都是影响到产品特性变差的原因。
材料是指直接或间接的材料,特别是在组装环节,涉及的所有物料信息都尽可能列出来。
环境是指温度、湿度、气压、霾度等,这一部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环境有一定要求的物料上,尤其是在产品存放过程中,对环境的要求会更多一些。需要强调一点的是,这里环境影响,指的是外部环境对于过程所产生的影响,而不是指机器设备的工作环境。
只要是对我们的过程可能造成失效的,统统都需要列出来。
通常情况下,4M已经包含了我们过程步骤中的主要潜在要因。当然根据不同的生产过程,也可能有其他的影响要素,例如方法、测量等,但一般我们建议合并至4M中。因为方法其实是由人员/设备来执行的,可以一起罗列;测量一般会有明确的测量工具,也是属于设备的一种。当然这是大多数情况,具体因公司而异,如有必要,也可以拆开罗列。
03
结构分析的案例
我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机壳加工。
根据过程项机壳加工,我们可以列出它的下一步过程步骤:折弯、钻孔、打磨、抛光等等,这些是完成机壳加工所需要的步骤。
如果再以钻孔为例,展开其过程工作要素,这时候我们可以拍摄工站的照片来辅助分析,找到可能影响过程步骤的潜在原因。假设参考下图,我们按照人员、设备、材料、环境这4个方面来看。
人员,需要一位操作员,执行钻孔的动作,他的工作对钻孔的成功是有影响的,所以我们在过程工作要素中,我们首先要写上操作员;
设备,需要钻头,同时需要一个夹具将机壳固定,否则可能会在钻孔过程中产生偏移;
物料,需要机壳的原材料,我们假设为铝片,可能会有一些材质上的具体要求;
环境,一般来说钻孔可能对环境要求不多,环境的变化影响不大,所以可以不列,如果有需要的话,也可以加上。
这样,我们结构分析基本就完成了。
最后,我们要知道结构分析中所定义的信息将被用于下一步的功能分析,这一过程是环环相扣的。所以,假如在结构分析中,出现了没有被考虑到的操作,那么在接下来的功能分析中也会缺少。
因此结构分析是整个FMEA分析的基础,要针对FMEA的分析范围和目标来进行定义,并且我们一定要充分考虑各项可能的影响因素。只有前期打牢了基础,后期的FMEA工作才能有序进行。
收起阅读 »
干货分享丨做好策划与准备,让FMEA有备无患
【专栏简介】
我们将通过FMEA系列文章,从理论出发结合丰富案例分析,深入浅出地带大家系统的学习FMEA相关知识,掌握潜在失效分析方法并能高效落实进行风险管控和预防,解决产品设计和过程设计可能出现的问题。
上一期《干货分享|FMEA何时做?谁来做?》文章中,我们提到FMEA是一种预防工具,想要做好FMEA,就要建立FMEA团队。
那么当我们已经建立好团队,打算开始做FMEA的时候,应该从哪里着手呢?
根据最新的FMEA标准——AIAG & VDA FMEA手册,FMEA的实施流程共有七步。
今天我们就从第一步策划与准备开始说起。
01
5T法需做足
如果我们将FMEA分析看成一个项目,那么这个项目的时间、节点、工作范围,针对哪几个工段,或者是整条工段,都要在策划阶段确定。
而要确认这些,可以尝试使用5T法。
inTent目的-我们为什么要做FMEA?
当团队成员了解了FMEA的目的和意图时,他们会更好地为完成项目具体目标和总体目标作出贡献。
Time时间-什么时候完成?
我们要强调一下FMEA是一种事前行为,为了体现出它的最大价值,我们就需要尽早的,在产品或过程实施之前开展FMEA工作。因为产品或过程中存在许多潜在失效,我们需要提前分析解决,才能确保量产环节的过程稳健。
Team团队-需要哪些团队成员?
FMEA团队需要由跨职能团队成员组成,成员必须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只有大家积极参与讨论,共同努力,才有可能做好这项工作。
Task任务-需要做哪些工作?
FMEA的工作基本上需要按照七步法的流程来,七步法提供了FMEA整体的任务框架以及交付成果。此外,FMEA可以由内审员、顾客审核员或第三方注册机构进行审核,以确保每项任务都能按照其要求完成。
Tools工具-如何进行分析?
目前市面上有许多成熟好用的FMEA软件,可以帮助我们更快更好地完成FMEA工作。还有包括基础FMEA家族FMEA的建立,企业知识库的创建等等。当然也可以通过传统方式Excel填表格的形式在做FMEA,只是考虑FMEA的有效性、效率上,并不推荐这种方式。
5T法的使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提前确定好FMEA这个工程的对象及要求,使我们能及时取得最佳效果、避免FMEA返工。
02
FMEA相关文件需协同
在准备阶段同时也需要搜集一些和FMEA工作相关的文件。
例如产品示意图、图纸、3D模型、技术规范、法律要求、设计FMEA、PFD过程流程图、物料清单(BOM)、类似过程的操作指导书、类似产品的过往FMEA文件等等。
这些文件可以帮助我们确定FMEA的要求,同时,由于之前做过类似产品的FMEA分析,如果涉及到相同或相似的流程,可以拿来参考或直接使用。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类似过程的绩效信息,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发生度的评价。例如首次质量(FTQ)、返工、报废、顾客投诉、8D报告、过程审核等等,以上这些都是我们的前期准备工作。
这部分关联到的文件会非常多,如果可以通过FMEA软件来进行分析,这些文件就能更好地被管理起来,并且具有更高的协同性,只要是团队成员就能在线查看,甚至在线编辑。
03
FMEA的边界需确认
最后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就是我们要确定FMEA的边界。
总的来说我们要搞清楚做FMEA的时候哪些需要做,哪些不需要做。假如是供应商提供的零部件,那这一部分的FMEA分析应该是供应商来提供,SQE应当提出相应要求。
FMEA分析的范围可以从工厂的来料验收开始,主要根据客户的要求,如果没有要求也可以不做。但是我们必须对生产过程进行分析,并且从生产过程的第一道工序就要开始。
事前做足准备,才能确保万无一失,以上就是FMEA七步法中的第一步——策划与准备。
下一期,我们将继续一起来聊一聊新版FMEA七步法中的结构分析。 收起阅读 »
质量管理七大方法
检查表就是将需要检查的内容或项目一一列出,然后定期或不定期的逐项检查,并将问题点记录下来的方法,有时叫做查检表或点检表。例如:点检表、诊断表、工作改善检查表、满意度调查表、考核表、审核表、5S活动检查表、工程异常分析表等。
组成要素 :
① 确定检查的项目;
② 确定检查的频度;
③ 确定检查的人员。
实施步骤 :
① 确定检查对象;
② 制定检查表;
③ 依检查表项目进行检查并记录;
④ 对检查出的问题要求责任单位及时改善;
⑤ 检查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对改善效果进行确认;
⑥ 定期总结,持续改进。
2、层别法
层别法就是将大量有关某一特定主题的观点、意见或想法按组分类,将收集到的大量的数据或资料按相互关系进行分组,加以层别。层别法一般和柏拉图、直方图等其它七大手法结合使用,也可单独使用。例如:抽样统计表、不良类别统计表、排行榜等。
实施步骤:
① 确定研究的主题;
② 制作表格并收集数据;
③ 将收集的数据进行层别;
④ 比较分析,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其内在的原因,确定改善项目。
3、柏拉图
柏拉图的使用要以层别法为前提,将层别法已确定的项目从大到小进行排列,再加上累积值的图形。它可以帮助我们找出关键的问题,抓住重要的少数及有用的多数,适用于记数值统计,有人称为ABC图,又因为柏拉图的排序识从大到小,故又称为排列图。
分类 :
① 分析现象用柏拉图:与不良结果有关,用来发现主要问题。
A 品质:不合格、故障、顾客抱怨、退货、维修等;
B 成本:损失总数、费用等;
C 交货期:存货短缺、付款违约、交货期拖延等;
D 安全:发生事故、出现差错等。
② 分析原因用柏拉图:与过程因素有关,用来发现主要问题。
A 操作者:班次、组别、年龄、经验、熟练情况等;
B 机器:设备、工具、模具、仪器等;
C 原材料:制造商、工厂、批次、种类等;
D 作业方法:作业环境、工序先后、作业安排等。
柏拉图的作用:
① 降低不良的依据;
② 决定改善目标,找出问题点;
③ 可以确认改善的效果。
实施步骤:
① 收集数据,用层别法分类,计算各层别项目占整体项目的百分数;
② 把分好类的数据进行汇总,由多到少进行排列,并计算累计百分数;
③ 绘制横轴和纵轴刻度;
④ 绘制柱状图;
⑤ 绘制累积曲线;
⑥ 记录必要事项
⑦ 分析柏拉图
⑧ 要点:
A 柏拉图有两个纵坐标,左侧纵坐标一般表示数量或金额,右侧纵坐标一般表示数量或金额的累积百分数;
B 柏拉图的横坐标一般表示检查项目,按影响程度大小,从左到右依次排列;
C 绘制柏拉图时,按各项目数量或金额出现的频数,对应左侧纵坐标画出直方形,将各项目出现的累计频率,对应右侧纵坐标描出点子,并将这些点子按顺序连接成线。
应用要点及注意事项:
① 柏拉图要留存,把改善前与改善后的柏拉图排在一起,可以评估出改善效果;
② 分析柏拉图只要抓住前面的2~3项九可以了;
③ 柏拉图的分类项目不要定得太少,5~9项教合适,如果分类项目太多,超过9项,可划入其它,如果分类项目太少,少于4项,做柏拉图无实际意义;
④ 作成的柏拉图如果发现各项目分配比例差不多时,柏拉图就失去意义,与柏拉图法则不符,应从其它角度收集数据再作分析;
⑤ Y 柏拉图是管理改善的手段而非目的,如果数据项别已经清楚者,则无需浪费时间制作柏拉图;
⑥ 其它项目如果大于前面几项,则必须加以分析层别,检讨其中是否有原因;
⑦ 柏拉图分析主要目的是从获得情报显示问题重点而采取对策,但如果第一位的项目依靠现有条件很难解决时,或者即使解决但花费很大,得不偿失,那么可以避开第一位项目,而从第二位项目着手。
4、因果图
所谓因果图,又称特性要因图,主要用于分析品质特性与影响品质特性的可能原因之间的因果关系,通过把握现状、分析原因、寻找措施来促进问题的解决,是一种用于分析品质特性(结果)与可能影响特性的因素(原因)的一种工具。又称为鱼骨图。
分类:
① 追求原因型:在于追求问题的原因,并寻找其影响,以因果图表示结果(特性)与原因(要因)间的关系;
② 追求对策型:追求问题点如何防止、目标如何达成,并以因果图表示期望效果与对策的关系。
实施步骤:
① 成立因果图分析小组,3~6人为好,最好是各部门的代表;
② 确定问题点;
③ 画出干线主骨、中骨、小骨及确定重大原因(一般从5M1E即人Man、机Machine、料Material、法Method、测Measure、环Environment六个方面全面找出原因);
④ 与会人员热烈讨论,依据重大原因进行分析,找到中原因或小原因,绘至因果图中;
⑤ 因果图小组要形成共识,把最可能是问题根源的项目用红笔或特殊记号标识;
⑥ 记入必要事项
应用要点及注意事项:
① 确定原因要集合全员的知识与经验,集思广益,以免疏漏;
② 原因解析愈细愈好,愈细则更能找出关键原因或解决问题的方法;
③ 有多少品质特性,就要绘制多少张因果图;
④ 如果分析出来的原因不能采取措施,说明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要想改进有效果,原因必须要细分,直到能采取措施为止;
⑤ 在数据的基础上客观地评价每个因素的主要性;
⑥ 把重点放在解决问题上,并依5W2H的方法逐项列出,绘制因果图时,重点先放在“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原因、结果”,分析后要提出对策时则放在“如何才能解决”;
Why——为何要做?(对象)
What——做什么?(目的)
Where——在哪里做?(场所)
When——什么时候做?(顺序)
Who——谁来做?(人)
How——用什么方法做?(手段)
How much——花费多少?(费用)
⑦ 因果图应以现场所发生的问题来考虑;
⑧ 因果图绘制后,要形成共识再决定要因,并用红笔或特殊记号标出;
⑨ 因果图使用时要不断加以改进。
5、散布图
将因果关系所对应变化的数据分别描绘在X-Y轴坐标系上,以掌握两个变量之间是否相关及相关的程度如何,这种图形叫做“散布图”,也称为“相关图”。
分类:
① 正相关:当变量X增大时,另一个变量Y也增大;
② 负相关:当变量X增大时,另一个变量Y却减小;
③ 不相关:变量X(或Y)变化时,另一个变量并不改变;
④ 曲线相关:变量X开始增大时,Y也随着增大,但达到某一值后,则当X值增大时,Y反而减小。
实施步骤:
① 确定要调查的两个变量,收集相关的最新数据,至少30组以上;
② 找出两个变量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将两个变量描入X轴与Y轴;
③ 将相应的两个变量,以点的形式标上坐标系;
④ 计入图名、制作者、制作时间等项目;
⑤ 判读散布图的相关性与相关程度。
应用要点及注意事项:
① 两组变量的对应数至少在30组以上,最好50组至100组,数据太少时,容易造成误判;
② 通常横坐标用来表示原因或自变量,纵坐标表示效果或因变量;
③ 由于数据的获得常常因为5M1E的变化,导致数据的相关性受到影响,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对数据获得的条件进行层别,否则散布图不能真实地反映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④ 当有异常点出现时,应立即查找原因,而不能把异常点删除;
⑤ 当散布图的相关性与技术经验不符时,应进一步检讨是否有什么原因造成假象。
6、直方图
直方图是针对某产品或过程的特性值,利用常态分布(也叫正态分布)的原理,把50个以上的数据进行分组,并算出每组出现的次数,再用类似的直方图形描绘在横轴上。
实施步骤 :
① 收集同一类型的数据;
② 计算极差(全距)R=Xmax-Xmin;
③ 设定组数K:K=1+3.23logN
④ 确定测量最小单位,即小数位数为n时,最小单位为10-n;
⑤ 计算组距h,组距h=极差R/组数K;
⑥ 求出各组的上、下限值
第一组下限值=X min-测量最小单位10-n/27
第二组下限值(第一组上限值)=第一组下限值+组距h;
⑦ 计算各组的中心值,组中心值=(组下限值+组上限值)/2;
⑧ 制作频数表;
⑨ 按频数表画出直方图。
直方图的常见形态与判定:
① 正常型:是正态分布,服从统计规律,过程正常;
② 缺齿型:不是正态分布,不服从统计规律;
③ 偏态型:不是正态分布,不服从统计规律;
④ 离岛型:不是正态分布,不服从统计规律;
⑤ 高原型:不是正态分布,不服从统计规律;
⑥ 双峰型:不是正态分布,不服从统计规律;
⑦ 不规则型:不是正态分布,不服从统计规律。
7、控制图
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很多,有静态因素也有动态因素,有没有一种方法能够即时监控产品的生产过程、及时发现质量隐患,以便改善生产过程,减少废品和次品的产出?
控制图法就是这样一种以预防为主的质量控制方法,它利用现场收集到的质量特征值,绘制成控制图,通过观察图形来判断产品的生产过程的质量状况。控制图可以提供很多有用的信息,是质量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
控制图法的涵义:
控制图又叫管理图,它是一种带控制界限的质量管理图表。运用控制图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观察控制图上产品质量特性值的分布状况,分析和判断生产过程是否发生 了异常,一旦发现异常就要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消除,使生产过程恢复稳定状态。也可以应用控制图来使生产过程达到统计控制的状态。产品质量特性值的分布 是一种统计分布,因此,绘制控制图需要应用概率论的相关理论和知识。
控制图是对生产过程质量的一种记录图形,图上有中心线和上下控制限,并有反映按时间顺序抽取的各样本统计量的数值点。中心线是所控制的统计量的平均值,上下控制限与中心线相距数倍标准差。多数的制造业应用三倍标准差控制限,如果有充分的证据也可以使用其它控制限。
常用的控制图有计量值和记数值两大类,它们分别适用于不同的生产过程;每类又可细分为具体的控制图,如计量值控制图可具体分为均值——极差控制图、单值一移动极差控制图等。
控制图的绘制:
① 控制图的基本式样如图所示,制作控制图一般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A 按规定的抽样间隔和样本大小抽取样本;
B 测量样本的质量特性值,计算其统计量数值;
C 在控制图上描点;
D 判断生产过程是否有并行。
② 控制图为管理者提供了许多有用的生产过程信息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A 根据工序的质量情况,合理地选择管理点。管理点一般是指关键部位、关健尺寸、工艺本身有特殊要求、对下工存有影响的关键点,如可以选质量不稳定、出现不良品较多的部位为管理点;
B 根据管理点上的质量问题,合理选择控制图的种类:
C 使用控制图做工序管理时,应首先确定合理的控制界限
D 控制图上的点有异常状态,应立即找出原因,采取措施后再进行生产,这是控制图发挥作用的首要前提;
E 控制线不等于公差线,公差线是用来判断产品是否合格的,而控制线是用来判断工序质量是否发生变化的;
F 控制图发生异常,要明确责任,及时解决或上报。
现场抽样法:
制作控制图时并不是每一次都计算控制限,那么最初控制线是怎样确定的呢?如果现在的生产条件和过去的差不多,可以遵循以往的经验数据,即延用以往稳定生产的控制限。下面介绍一种确定控制限的方法,即现场抽样法。
其步骤如下:
① 随机抽取样品50件以上,测出样品的数据,计算控制界限,做控制图;
② 观察控制图是否在控制状态中,即稳定情况,如果点全部在控制界限内.而且点的排列无异常,则可以转入下一步;
③ 如果有异常状态,或虽未超出控制界限,但排列有异常,则需查明导致异常的原因,并采取妥善措施使之处在控制状态,然后再重新取数据计算控制界限,转入下一步;
④ 把上述所取数据作立方图,将立方图和标准界限(公差上限和下限)相比较,看是否在理想状态和较理想状态,如果达不到要求,就必须采取措施,使平均位移动或标准偏差减少,采取措施以后再重复上述步骤重新取数据,做控制界限,直到满足标准为止。
怎样利用控制图判断异常现象:
用控制图识 别生产过程的状态,主要是根据样本数据形成的样本点位置以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和判断。
失控状态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种情况:
样本点超出控制界限
样本点在控制界限内,但排列异常。
当数据点超越管理界限时,一般认为生产过程存在异常现象,此时就应该追究原因,并采取对策。排列异常主要指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A 连续七个以上的点全部偏离中心线上方或下方,这时应查看生产条件是否出现了变化。
B 连续三个点中的两个点进入管理界限的附近区域(指从中心线开始到管理 界限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区域),这时应注意生产的波动度是否过大。
C 点相继出现向上或向下的趋势,表明工序特性在向上或向下发生着变化。
D 点的排列状态呈周期性变化,这时可对作业时间进行层次处理,重新制作控制图,以便找出问题的原因。
控制图对异常现象的揭示能力,将根据数据分组时各组数据的多少、样本的收集方法、层别的划分不同而不同。不应仅仅满足于对一份控制图的使用,而应变换各种各样的数据收取方法和使用方法,制作出各种类型的图表,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发现了超越管理界限的异常现象,却不去努力追究原因、采取对策,那么尽管控制图的效用很好,也只不过是空纸一张。
收起阅读 »
FMEA基础理论介绍
失效指的是过程、产品或系统部分或全部失去了完成其功能的能力。潜在失效是有可能发生的失效。失效后果指的是失效对零件性能的影响,以及失效对顾客使用带来的影响。FMEA的类型可以分为设计FMEA、过程FMEA、设备FMEA、体系FMEA,最为常用的是设计FMEA和过程FMEA,具体不同点如下:
1、DFMEA:设计(Design)FMEA,用于产品设计中的可靠性分析,分析对象是最终的产品以及相关的零件部、子系统或系统。DFMEA一般从设计概率形成之时或之前开始介入,在产品开发各阶段中,当设计有变化或其他信息有变化时就及时更新,并在样件加工、验证成功之前结束。
2、PFMEA:过程(Process)FMEA,用于过程设计中的可靠性分析,分析对象是新的产品/过程、更改的产品/过程。一般在生产工装准备之前开始使用PFMEA,一直到产品正式投产阶段,投产后还要根据生产过程的变化不断地更新PFMEA 。
3、EFMEA:设备(Equipment)FMEA,用于设备的可靠性分析。
4、SFMEA:体系(System)FMEA,用于系统的可靠性分析。
FMEA作为一种可靠性工具,其作用是:
1、FMEA可以系统性地分析总结在产品设计或过程设计时形成文件;
2、FMEA可以降低产品失效的风险,原因是FMEA找出潜在的失效模式,从而制定了预防/探测措施,预防失效的发生;
3、FMEA的小组成员可以在早期设计过程中完成FMEA分析,提高产品设计的可靠性。小组成员包括设计工程师、质量工程师、工艺工程师等各个部门的负责人,更好地集合团队的智慧;
4、FMEA可以提前采取预防或探测措施,减少或消除设计修改或过程更改带来了更大损失;
5、FMEA是“事前的行为”,而不是“事后的行为”;在FMEA分析中,及时发现风险,可以更加容易、更低成本地对产品或过程进行整改,从而降低事后修改的危机;
6、FMEA的应用(DFMEA和PFMEA)是一个相互作用、永无止境的过程。
FMEA是一个系统的工具,其特点是:
1、一种事前行为;
2、一个循环的过程;
3、一种多方论证的产物;
4、结构化的方法;
5、定性的,评分带有主观性;
6、强调措施的跟踪;
7、降低维修费用,减少召回。
FMEA的逻辑思维是过程方法。所有的工作都是通过过程完成的,所有的过程都有输入和输出,需要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并且投入相应的资源,输出是过程的结果,可能是期望的,也可能是不期望的;如FMEA的输入是产品的设计要求、技术规范和试验要求等,过程是FMEA的分析过程,输出是FMEA的分析结果。
FMEA是一个风险评估的质量工具,可以识别失效潜在后果的严重性,并为采取降低风险的措施提供了数据支持,用于领导层的决策。FMEA分析过程中,最重要的要求之一是及时性。它不是“事后”操作,而是“事前”行为。FMEA必须在产品设计和过程设计之前进行,这样,产品和过程的变更就更容易实施,并且实施成本更低,从而将后期更改的风险和成本降低到最小,FMEA就可以实现最大价值。
FMEA分析中,经常出现FMEA分析不规范的现象,所以应该注意以下事项:
1、优先分析关键零件的失效分析及风险降低,优先分析设计重点与难点的失效分析及风险降低,优先分析关键产品特性的失效分析及风险降低;
2、在更改不大的产品的FMEA分析时,可以利用同类产品的FMEA,在原有的基础 上补充和完善,注重于其差异性、更改之处以及高风险项目的评估和风险降低;
3、分析中利用头脑风景法列出失效的关联因素,运用质量工具(如亲和图、系统图等)列举出失效模式与失效原因之间的关系;
4、分析时注意回顾以前的同类产品的质量经验教训,举一反三,提高FMEA分析的有效性。
5、风险评估时,频度、探测度的评分很难确定具体分值,这些评分都是相对性 评分,评分中注意各项目评分的相对性,根据一定的理由进行评分,而不只是侧重于它实际的数据。而严重度指的是失效对客户的影响,需要根据评分标准,对失效模式的最大的失效后果进行评分。 收起阅读 »
FMEA在汽车开发过程中的实施
FMEA-潜在失效模式与后果分析,作为一种预防性策划工具,其主要目的是发现、评价产品/过程中潜在的失效及其后果;找到能够避免或减少潜在失效发生的措施并且不断地完善。
(1)能够容易、低成本地对产品或过程进行修改,从而减轻事后修改的危机。
(2)找到并实施能够避免或减少这些潜在失效发生的措施。
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开始,FMEA开始在军工产业进行应用;八十年代中期,FMEA进入了汽车产业;九十年代中期,FMEA正式成为ISO的推荐要求和QS16949的认证要求。
FMEA在汽车产业的应用,主要是从美国三大汽车制造公司(戴姆勒-克莱斯勒、福特、通用)开始,这三大汽车制造公司制定并广泛应用于汽车零组件生产行业的可靠性设计分析方法。其工作原理为:
(1)明确潜在的失效模式,并对失效所产生的后果进行评分;
(2)客观评估各种原因出现的可能性,以及当某种原因出现时,企业能检测出该原因发生的可能性;
(3)对各种潜在的产品和流程失效进行排序;
(4)以消除产品和流程存在的问题为重点,并帮助预防问题的再次发生。
二、设计FMEA和过程FMEA
具体的FMEA文件主要有两种,设计FMEA和过程FMEA。
设计FMEA是以零件为分析单位,从一个设计概念形成之时或之前开始,并且在产品开发各阶段中,当设计有变化或得到其他信息时及时不断地修改,并在图样加工完成之前结束。其评价与分析的对象是最终的产品以及每个与之相关的系统、子系统和零部件。进行DFMEA有助于:
· 设计要求与设计方案的相互权衡;
· 制造与装配要求的最初设计;
· 提高在设计/开发过程中考虑潜在故障模式及其对系统和产品影响的可能性;
· 为制定全面、有效的设计试验计划和开发项目提供更多的信息;
· 建立一套改进设计和开发试验的优先控制系统;
· 为将来分析研究现场情况、评价设计的更改以及开发更先进的设计提供参考。
过程FMEA是以生产工序为单位进行分析(对于工艺方法单一和集中的工艺模式,可以以工艺方法为单位先进行基础分析,然后工序FMEA分析时进行调用。),一般在生产工装准备之前、在过程可行性分析阶段或之前开始,而且要考虑从单个零件到总成的所有制造过程。其评价与分析的对象是所有新的部件/过程、更改过的部件/过程及应用或环境有变化的原有部件/过程。PFMEA一般包括下述内容:
· 确定与产品相关的过程潜在故障模式;
· 评价故障对用户的潜在影响;
· 确定潜在制造或装配过程的故障起因,确定减少故障发生或找出故障条件的过程控制变量。
三、FMEA文件建立过程中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现在国内很多汽车生产企业都已经非常了解FMEA在产品开发过程中的作用,并且很多企业都身体力行,付诸实践,但由于FMEA的一个集成性和系统性的工作,很多企业在应用时都流于形式,为了编制FMEA而编制FMEA。
在FMEA编制过程中,主要的问题为:
1.编制时机问题:无论是DFMEA还是PFMEA的编制,原则上都应在可行性分析阶段开始进行编制。而实际上 ,现在各主机厂一般都是在数据阶段,与产品设计或工艺设计同步进行FMEA编制。此时,由于数据设计本身的工作量非常大,很难将相关人员组织起来。而FMEA的编制是一个专家研讨行为,这个过程本身是高投入、低产出的(耗费人力资源,又费时),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同时占用大量的专家资源,而且好像没有什么直接性的效益,而很多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都存在时间紧,任务重的问题,很难在计划中拿出一大段时间实施具体的FMEA编制工作。所以,在很多主机厂都不能充分实施;为了保证项目的其它工作的正常进行,实际上取消了FMEA的小组研讨的工作。
2.小组组织问题:无法真正将FMEA涉及的人员组织起来,形成小组进行研讨编制。通常的情况都是由产品工程师或工艺工程师直接完成FMEA的编制,然后发给相关人员进行意见征询。或者编制完成后,根本不征询相关人员的意见,直接将相关人员的名字写到FMEA的小组名单中,然后直接发布。
这些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实际上就是一点:对FMEA的理解,还是停留在对概念的理解上,没有对FMEA形成深入的理解。
四、FMEA文件建立的关键控制方法
下面,我们针对之前分析的FMEA文件建立过程中的问题,就从保证FMEA编制的充分性出发,谈谈FMEA的编制过程的控制。
首先,我们谈谈FMEA的编制时机和时段。由于FMEA是产品开发和过程开发的指导性文件,所以主要的编制时段是在产品的具体设计之前,比如在产品的概念设计阶段和可行性分析阶段开始。此时产品开发的主要成员,产品工程师和工艺工程师还没有进行实质性的产品数据设计和工艺设计,有充分的时间进行FMEA的编制。同时,此时处于可行性分析阶段,对产品数据和工艺过程的潜在失效模式的分析也正是可行性分析的一项重要内容。充分的FMEA分析,能充分保证产品的可行性。
其次,我们在谈谈FMEA小组开展的管理支持。FMEA的编制,首先是一个系统性的行为,其次才是技术行为,因此,FMEA的推行,实际上相当于一种管理变革。要改变相关人员的工作观念、工作模式。所以,首先要做的是需要强大的管理支持。最高管理者必须充分支持这种模式,特别是从资源上给以充分支持。一般来说,FMEA的研讨,需要调动包括从设计到销售各个环节(包括产品设计、产品制造、质量管理、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等等。)的专家人员,使他们从其它工作中解脱出来,能完全投入到FMEA工作中。只有这些人员充分的参与,才能保证FMEA内容论证的充分性。在实际操作时,由于各相关人员都有部门例行性工作,所以需要成立专门的项目组,使其从部门工作中脱离出来,保证有充分的时间参与FMEA的编制。如果条件不充分,不能实现相关人员完全从部门中脱离出来进入项目组,则可以采用视频会议的形式,以保证参与人员的充分性。小组成立后刚刚开展工作初期非常重要,这个时期相当于确立工作模型样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管理者、质量体系审核专家都要参与,提供支持并对组织形式、研讨深度等提出意见。这里要着重强调一下,在没有采用FMEA进行潜在失效模式分析之前,设计人员是潜在失效模式分析的主体,而在采用FMEA进行潜在失效模式分析之后,潜在失效模式分析的责任主体就变成了设计人员之外的相关研讨方。因为无论哪种方法,设计人员都会从始至终关心可能的失效模式并力求在自己的设计方案中解决它。在成立了FMEA小组之后,设计人员初始关注的潜在失效模式还会与没有采用FMEA工具时是一样的。这时,相关研讨方对潜在失效模式的丰富作用就非常大了,他们有责任和义务来提出影响自己所代表方面的潜在失效模式。
再次,我们谈谈FMEA分析的对象单元。对于DFMEA来说,其分析的对象是零件的设计,所以进行DFMEA分析时,应该以零件为单元进行分析;而对于PFMEA来说,其分析的对象是零件的制作过程,所以,此时,不宜以零件为单元进行分析,而应以工序为单元进行分析(当工序包含的工艺方法比较单一,可以以工艺方法为单元做一些基础的PFMEA,然后再在工序FMEA分析时引用)。
最后,我们谈谈FMEA的完善与维护,由于FMEA是为产品开发服务的一种文件,一般一个项目有一个FMEA文件对应,所以,在产品开发结束,正式批产后,此项目的FMEA冻结,并应汇总至FMEA数据库中,不需要专门完善。后续在进行新项目开发时,如果调用FMEA库中文件发现FMEA的问题时,可在新项目的FMEA文件中进行完善;如果已批产产品中的部分结构进行工程更改,则可针对工程更改的部分单独进行FMEA分析并补充FMEA数据库;如果已批产产品的工艺进行变更,也可针对工艺变更的部分进行FMEA分析,并相应补充到FMEA数据库中。
总结
FMEA管理是一个质量管理的升级,它将“持续改进”上升到“提前预防”。这要求相关人员要转变思路,改变以往“出了问题再解决”为“在行动前先把所有风险规避掉”的模式。不仅如此,整个的开发流程、开发计划也要为FMEA的编制提供充足的时段和有资质的人员,这样才能保证FMEA编制的操作更加具有实际意义,并且保证FMEA的真正效果。 收起阅读 »
捋一捋五大工具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
IATF16949五大核心工具简介
1、统计过程控制(SPC)
SPC(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是一种制造控制方法,是将制造中的控制项目,依其特性所收集的数据,通过过程能力的分析与过程标准化,发掘过程中的异常,并立即采取改善措施,使过程恢复正常的方法。利用统计的方法来监控制造过程的状态,确定生产过程在管制的状态下,以降低产品品质的变异。
SPC能解决之问题:
1.经济性:有效的抽样管制,不用全数检验,不良率,得以控制成本。使制程稳定,能掌握品质、成本与交期。
2.预警性:制程的异常趋势可即时对策,预防整批不良,以减少浪费。
3.分辨特殊原因:作为局部问题对策或管理阶层系统改进之参考。
4.善用机器设备:估计机器能力,可妥善安排适当机器生产适当零件。
5.改善的评估:制程能力可作为改善前後比较之指标。
实施SPC的目的:
·对过程做出可靠有效的评估;
·确定过程的统计控制界限,判断过程是否失控和过程是否有能力;
·为过程提供一个早期报警系统,及时监控过程的情况以防止废品的发生;
·减少对常规检验的依赖性,定时的观察以及系统的测量方法替代了大量的检测和验证工作
2、测量系统分析(MSA)
测量系统分析(MSA)是对每个零件能够重复读数的测量系统进行分析,评定测量系统的质量,判断测量系统产生的数据可接受性。
实施MSA的目的:
·了解测量过程,确定在测量过程中的误差总量,及评估用于生产和过程控制中的测量系统的充分性。MSA促进了解和改进(减少变差)。
·MSA使用数理统计和图表的方法对测量系统的分辨率和误差进行分析,以评估测量系统的分辨率和误差对于被测量的参数来说是否合适,并确定测量系统误差的主要成分。
3、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FMEA)
潜在的失效模式和后果分析(FMEA)作为一种策划用作预防措施工具,其目的是发现、评价产品/过程中潜在的失效及其后果;找到能够避免或减少潜在失效发生的措施并不断地完善。
实施FMEA的目的:
能够容易、低成本地对产品或过程进行修改,从而减轻事后修改的危机。
找到能够避免或减少这些潜在失效发生的措施;
4、产品质量先期策划(APQP)
APQP是用来确定和制定确保产品满足顾客要求所需步骤的结构化方法。
APQP的功能:为满足产品、项目或合同规定,在新产品投入以前,用来确定和制定确保生产某具体产品或系列产品使客户满意所采取的一种结构化过程的方法。为制订产品质量计划提供指南,以支持顾客满意的产品或服务的开发。
5、生产件批准程序(PPAP)
生产件批准程序为一种实用技术,其目的是在第一批产品发运前,通过产品核准承认的手续,验证由生产工装和过程制造出来的产品符合技术要求。
实施PPAP的目的:
·确定供方是否已经正确理解了顾客工程设计记录和规范的所有要求。
·并且在执行所要求的生产节拍条件下的实际生产过程中,具有持续满足这些要求的潜能。
IATF16949五大工具的关系
APQP是质量计划,的时间起点是项目正式启动的那一时间点到PPAP结束,正常量产后进行总结,认为没有其他问题,可以关闭开发项目的那一时间点为止。执行人是整个APQP小组。
PPAP是生产件批准程序,只是整个APQP 计划中的一个环节,通常居于APQP计划的后半阶段,一般来讲是APQP计划的核心。
FMEA/SPC/MSA都是质量管理的工具。FMEA有DFMEA, PFMEA,这些工作的导入事件多为APQP的初期或中、早期。它们主要正对的产品的设计、生产工艺或过程而言的。属于预防性的计划。MSA就是校对量、检具。SPC就是管制住某几个重要参数,监督它们生产的稳定性。
收起阅读 »
关于FMEA中常见的错误
从不同的顾客的关注角度出发,严重度会有不同分值,比如说一个焊接后的摄像头有杂光现象,按照内部要求出现杂光,不符合生产标准,需要报废,严重度高(我们暂且定6分),而杂光问题的摄像头流到最终消费者那里,只是顾客体验上有一点不适,验证度低(3分)。所以我们需要列出内外部所有客户的严重度打分,最终要以要求最高的分值为严重度打分。
有些FMEA中,不同的失效模式,导致相同的后果,但严重度不一样。这是常见的错误。严重度根据失效模式的后果来打分,相同的后果,相同的打分。
严重度和特殊特性要结合在一起。一般评估下来影响到安全和法律法规风险的问题,严重度要打9-10分,如果是影响产品性能和装配的,严重度要打7-8分,你打了这些分数,说明这些控制点就是特殊特性(关键特性和重要特性),特殊特性的定义就是这么来的。经常看到一些FMEA严重度已经打了8分,但并未定义为特殊特性,管控也不严,这样产品就会有重大质量风险。需要注意。
2、失效模式少
很多FMEA失效模式很少,原因是分析的不够深入,没有把一个工序进行仔细拆解,按照每个动作来拆解,对每个动作按照正确的位置、正确的参数、正确的操作、正确的步骤、正确的零件等方面去思考一遍。做FMEA的人没有这样的思考和行为,很难做好FMEA。
3、失效模式单一
很多FMEA,一看就知道不行。为什么呢,一个失效模式,只对应了一两个失效原因,原因太单一了。实际情况一个后果会有很多原因,结合一个工序有很多失效模式,每个失效模式有不同的失效原因,这样FMEA的树状结构就形成了。做得好的FMEA,其树状结构是非常明显的。
为什么失效原因写得单一?除了经验之外,也是有方法的,针对每一个失效模式,我们需要从人机料法环的方面去考虑会这个失效模式造成什么影响,这样的FMEA就会丰富起来。
4、频度和不可探测度打分错误
频度不是凭个人感观打出来的分,而是根据过往不良记录来得出分值,另外要注意的是,SGM规定,如果你是用人工检查来探测问题,频度最低不得低于5分。
D代表的是不可探测度,它是探测度的反比,你越用设备自动检测、防错方法来规避问题,你的不可探测度就越小。探测度是公司可以去配备资源提高的(严重度无法降低,频度是客观数据的结果)。但资源永远是有限的,做FMEA不是一味提高所有的探测度,不能不分问题的严重度和发生频度,一律机器自动化检查,这是浪费资源,质量过剩。但对于特殊特性而言,我们就要倾斜资源来提高其管控力度。
5、FMEA履历缺失
FMEA是一个动态的文件,出现问题,或者年度评估的时候,我们会有新的认识和经验,需要加到FMEA中来,这样才能更加完善我们的FMEA宝库。我们需要建立变更履历,知道是因为什么原因来变更的,是谁变更的,变更了什么地方等等。有利于问题的追本溯源。
做FMEA前,最好把团队成员都一起培训合格,大家对FMEA有统一的认识,再开展。FMEA第一次做的时候会比较痛苦,可能一个工序要拆的很细,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分析,很烧脑,有可能一个动作就要分析个1-2个小时,而一个生产过程可能有上千个动作。但一旦第一版本的FMEA形成,可以说是一劳永逸、事半功倍的好事,公司的质量管控会得到一个质的提升,大有裨益。 收起阅读 »
做一份好FMEA,是方法重要?还是技术重要?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争论,是没有搞清楚FMEA协调员与技术专家在FMEA活动中的工作职责。FMEA是一个团队的活动,不是一个人的活动。一份能通过审核的FMEA,在台面上没有问题,那是需要协调员来主导方法论的,但要使FMEA起到作用,要从符合性转变为有效性,要求承载工程师的经验和教训,当然由技术专家的主导就更为重要了。所以做一份审核没有问题的FMEA,方法论更重要,做一份起到作用的FMEA,技术更重要。再次说明的是,这里有一个字“更”,所以任何一份好的FMEA,都是团队共同协作的结果。
FMEA协调员是公司内部的方法论专家,精通FMEA的步骤、数据关联关系、评分准则、风险优化标准等。协调员不是技术专家,他不一定懂公司的所有技术和工艺,他是套路专家,他专注方法论。
他是FMEA的七步法方法论专家,但不可能独立完成FMEA。协调员不一定懂所有的产品和工艺技术,缺少完成的FMEA功力,他管理FMEA的七步法的方法论,对内部人员进行FMEA的七步法的培训,参与FMEA团队建设,协调FMEA工作组活动。如果真的只让协调员来独自完成FMEA,那最多达成符合FMEA手册、标准的要求,达不到风险识别与控制的真实目的。
而技术专家拥有精湛的产品与工艺技术,清晰地知道产品特性波动带来的失效模式及失效后果,但如果让技术专家来独自做FMEA,他会说,这些我都考虑过了,而且产品设计中加了什么硬件,采取了何种验证措施,还要把它写成文件完全是没必要的事。如果真要做,SOD如何评分都让我们的技术专家喝上好一壶了。
FMEA是一个团队的活,不要机械地认为,团队活动就是安排团队一起评审FMEA会议,单独讨论FMEA会议真的很无聊,且组织多功能协调比较麻烦,所以强烈建议DFMEA与产品研讨会一起开,PFMEA与工艺研讨会一起开,然后由专人负责做FMEA记录不就好了嘛。
具体来讲,就是由协调员负责组织会议,协调员根据新项目,找到公司类似产品的FMEA或基础FMEA,作为本次新项目的FMEA模板,由协调员负责提问,技术专家负责回答技术问题,然后由记录员做好记录,最后会议完成后,及时得更新整理FMEA。
FMEA目的
1.发现和评估产品/过程的潜在故障和结果;
2.确定与产品相关的过程的潜在失效模式;
3.评估失败对客户的潜在影响;
4.确定潜在设计或制造过程的失效原因,减少失效的发生或找出失效的过程控制变量;
5.编制潜在失效模式分类表,建立考虑措施的优化体系;
6.为了降低缺陷的严重性,必须改变零件的结构设计;
7.提高缺陷到达用户之前或产品出厂之前发现缺陷的概率。
最后,所有FMEA分析都需要FMEA分析表,这是FMEA分析结果的书面总结。因此,FMEA分析为设计部、生产计划部、生产部、质量保证部等相关技术部门提供了共享的信息资源。另一方面,FMEA为今后类似产品的设计提供了信息。
实施问题
1.FMEA工作应与产品设计同步进行,尤其是在设计初期,这将有助于及时发现设计中的薄弱环节,并为安排改进措施的顺序提供依据。
2.对于不同阶段的产品开发,应进行不同程度和层次的FMEA。也就是说,FMEA要及时反映设计和流程的变化,并随着发展阶段不断补充、完善和迭代。
3.FMEA的工作应该由设计师来完成,应该贯彻“谁设计谁分析”的原则,因为设计师最了解自己设计的产品。
4.应加强FMEA分析的标准化,以确保FMEA分析结果的可比性。在开始分析复杂系统之前,应该统一制定FMEA的规范要求。结合系统特点,对FMEA的分析协议等级、失效准则、严重程度和危害程度的定义、分析表、失效率数据来源和分析报告要求进行统一规定和说明。
5.跟踪和分析FMEA的结果,以验证其正确性和改进措施的有效性。这个跟踪分析过程也是一个逐步积累FMEA工程经验的过程。一套完整的FMEA数据是各种经验和宝贵工程财富的总结,应不断积累,存档备查。
6.虽然FMEA是一种有效的分析方法,但它不是万能药,也不能代替其他可靠性分析工作。需要注意的是,FMEA一般是静态的单因素分析方法,在动态分析中并不完善。如果对系统进行综合分析,应结合其他分析方法。
收起阅读 »
FMEA与问题解决在思路上的不同与联系
首先,我们先来统一理解一下两个术语:失效和问题。
失效是指没有达到所预期的功能和要求,它是问题的所表现出来的表象。打个比方,水库决堤了,这是坝堤失效了,因为坝堤的功能是阻拦水的,但它的问题在哪里呢?是坝堤上的小小的蚁穴,可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再就是,同样是原因的分析,但是FMEA和问题解决在思路上是不同的。
FMEA,本质上是把将来有可能发生的所有失效的不同形式(模式)一一列出来,做出一个预判,并根据可能的原因,提前制定对应的控制措施,来防止真的发生;而问题解决,则是针对已经发生了的失效现象,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并一步步地找到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然后制定永久措施,防止同样的问题再次发生。
因此,FMEA的思路是发散式的,是尽可能调动团队成员的所有知识与经验,把每一个在理论上可能发生的失效模式都识别出来,把每个失效模式在理论上的每个可能的原因都列出来,必要时对这些原因进行试验验证。
而问题解决,则是收敛的和聚焦的,要基于“现物“、“现场”、“现实”的三现主义的理念与方法,找到与失效现象有关联的线索来识别问题症结,以及识别与这个问题症结存在关联的原因。问题解决强调的是“原因与问题事实的相关性”,通过试验或其他手段来一步步逐渐缩小“包围圈”,也像是一遍遍过筛子,最后把与这个问题的发生真正具有因果关系的原因确定下来,如下图所示。
我们通过一个案例来进一步说明它们之间的区别。
当客户打开音响包装箱时,发现音响的一个角上少了一个螺丝,如下图所示。
在PFMEA中,当我们分析打螺丝这个过程的失效模式时,我们可能要列出下列失效模式和失效起因:
可见,在PFMEA中,我们需要把所有可能导致打螺丝过程的失效模式以及它们的失效起因都识别出来,再一一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措施本文略)。然而,在问题解决时,比如,当收到顾客关于少了螺丝的投诉时,我们的思路却是这样的:
第一步(第1遍筛子),我们可通过5W2H+IS/ISNOT工具,对少螺丝的音响展开客观、全面地描述,从多个角度来认识这个问题,例如,在哪个位置上少了螺丝?在左下角;缺少螺丝的丝孔上有什么特点?没有螺丝,但是有丝痕!
上面这个信息告诉我们,应当不是漏打,而是打过但没有打牢,这需要我们去打螺丝这个工位(根据产品二维码查出是哪个工位)上去进行详细的调查。
第二步(第2遍筛子),在这个工位上,我们可以借助于鱼骨图的逻辑和第一步的5W2H的输出,对相关的过程要素(而不是所有的过程要素!)进行分析和验证,需要验证电动起子上设置的扭矩值是否为WI上规定的数值,并验证输出值是否在WI允许的范围内;我们还要观察操作者在打螺丝时(特别是少螺丝的位置)操作是否方便,是否存在人机工程学问题;我们更要确认是否在打螺丝时存在产品固定不可靠的问题,等等。
实际验证结果告诉我们,操作者在打螺丝时的角度确实时常超出WI所规定的3度的范围!
我们再进一步地验证操作角度这个原因,抽取更多的出自该名操作者的产品,进行反向扭矩测试,结果同样发现了若干台产品,其螺丝上的扭矩值达不到WI所规定的扭矩(1.5-2.0kgf)!而且经过模拟物流过程的试验(专门的振动试验和跌落试验),这些螺丝基本上都脱落了!
于是,我们就确定这就是音响少螺丝的原因,但是这只是直接原因!但在PFMEA中,由人、机、料、法、环过程要素所分类的失效起因,其实在解决问题时,还需要更进一步地分析,这一点很关键!
第三步(第3遍筛子),我们借助于5WHY工具继续展开分析,例如,为什么会打歪了?有两种可能:该操作者不知道角度的要求(不超过3度),或者该操作者知道角度的要求,但是由于技能不够熟练,还是打歪了。经过调查,实际上是后者!那么为什么是技能不熟练就允许上岗呢?因为培训时只培训理论知识(WI),而没有提供专门的练习,资质要求中也没有包括技能考核这一项!这才是找到了根本原因!
从技术层面,措施是让操作者在线外专门进行练习,合格后方可上岗;从系统层面,将技能训练补充到培训大纲中,并补充到该岗位的资质要求中去。
由此可见,问题解决的原因分析不同于FMEA,它是根据与问题事实相关的线索,一层层地过滤、剖析,最终聚焦到与实际问题具有因果关系的根因上去,如下图所示,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通常存在下面两种错误的做法:
在制定FMEA时,只注重实际已经发生过的失效模式,而不去分析那些未发生过但从理论上可能发生的失效模式或失效起因,过份注重已发生的事实,过份务实,而FMEA是需要适当的务虚的!
另一种错误做法是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不去注重事实,也就是不遵循三现主义,只是凭借理论上的知识和个人的经验,想出一大堆原因来,一一去验证,这实际上是在为自己制造出一群假想敌,然后再去一一消灭他们。
FMEA与问题解决,二者除了有着思路上的不同,更有着紧密的联系,二者互相支持、互相完善。
当出现问题需要解决时,我们可以采用下面的步骤去使用FMEA:
1、调出该产品的FMEA(功能相关的问题-DFMEA和PFMEA,缺陷与制造相关的问题-PFMEA),查看里面有没有与这个问题相关的失效模式。如果没有,则等问题解决完成(关闭)后,将问题对应的新失效模式补充到当前的FMEA中去。
2、如果FMEA中有这个问题对应的失效模式,则首先去确认里面的控制措施有无在这个问题产品上正确地执行,如果没有,则要验证是否是因为不执行这个措施而导致的该问题。
3、如果是一直在执行FMEA中的控制措施,则可能现有控制措施不能完全预防该问题的发生,改变控制方法,看能否有效;或者是,当前FMEA中的失效起因分析不彻底(没有到根本原因上),或者还有漏掉的因子未识别出来,需要进一步分析。这就需要当问题完全解决后,再把新的因子和对应的控制措施更新到FMEA中去,对失效起因和控制措施进行完善。
因此,FMEA可以为问题解决提供支持,反过来,问题解决可以促进FMEA的更新和迭代,这样形成一个良性互动,企业的技术能力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强! 收起阅读 »
汽车行业准则:自信地采用 AIAG-VDA FMEA 方法
尽管起源于军队,但随着时间推移,汽车行业已制定了 FMEA 的相关标准。因此,汽车行业的风险分析最佳实践已被许多其他行业采用并持续遵循。
多年来,汽车行业质量标准准则由两家权威组织制定:位于美国的汽车工业行动集团(AIAG)和位于德国的汽车工业协议(VDA)。
随着经济日益全球化,使得制造商从世界各地采购耗材和零件变得前所未有的简单。但是,一个行业内采用两套 FMEA 方法无疑会使效率降低,影响发展进程。例如,同时服务于北美和德国制造商的供应商,需要使用不同的标准对相同的零件进行评估,具体取决于零件的使用地区。同样,当制造商审核不同供应商时,不得不根据其地理位置使用不同的评分系统。这使得供应商比较变得既棘手又耗时,更重要的是,评估风险时更是如此!
总之,使用两套“标准”会导致混乱,并给全球供应商和制造商在产品开发和过程改进活动中,增加复杂性。
AIAG-VDA FMEA 关键更改
2019年,美国 AIAG 和德国 VDA 合作推出 FMEA 流程的标准化版本(强调预防并优先降低风险),为汽车行业的供应商提供一致的指南和准则。结果就是一个评分表,可满足整个行业中的制造商需求,从而减轻混乱的风险并减少重复工作。有了这套国际通用的准则,供应商只需管理一个单一的 FMEA 流程,即可满足世界各地所有客户的需求和期望。
相较于以前的区域手册(问题的严重性、发生频率和可检测性的权重相同),新的评分框架建立了一个等级体系。也就是说,问题的严重性将占据最大的权重,然后是发生的频率,最后是可检测性。换言之,新方法优先考虑严重问题,即使它们发生的频率相对较低并且易于检测;或者是危险性较低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发生可能会更频繁,或者更难被发现。
AIAG 与 VDA 合作为 FMEA 开发建立了全新的 7 步法,这 7 步可以分为三类。
步骤 1 至 3 与系统分析有关:
规划和准备
结构分析
功能分析
步骤 4 至 6 专注于失效分析和风险缓解:
失效分析
风险分析
优化
步骤 7 也是最后一步,将通过记录结果来解决风险沟通这个问题。
以下是设计失效模式效应分析(DFMEA)模板的预览,可在 Minitab Workspace® 和 Minitab EngageTM 中获得,是为支持最新的 AIAG-VDA FMEA 框架而创建。过程失效模式效应分析(PMFEA)模板也可在 Minitab Workspace® 和 Minitab EngageTM 中获得。请注意,虽然使用 DFMEA 和 PMFEA 在方法上存在显著差异,但两者都结合了 AIAG-VDA FMEA 7 步法。
Minitab 的 AIAG-VDA FMEA 模板如何为您提供帮助
在实施最新 AIAG-VDA FMEA 方法时,使用 FMEA 的汽车供应商必须考虑周全和彻底,同时要注意其修订后的评分框架以及更改后的方法和术语。
全面更新 FMEA 需要时间、理解和投入,但是利用 Minitab Workspace® 和 Minitab EngageTM 提供的设计专业的 DFMEA 和 PFMEA 表单模板,在确保您的 FMEA 与最新的行业标准保持一致时,您可以自信地更新您的风险分析过程。 收起阅读 »
检测过程需要做PFMEA分析吗?怎样分析?
下图是一套产品过程流程图片断的示例,红色部分为检测过程。
我们知道,PFMEA是以产品过程流程图作为分析基础的,那么其中的检测过程需要做PFMEA分析吗?怎样分析它们的失效模式和失效起因呢?我们只研究它们的探测度或只做MSA可以吗?
这是在业界争议比较多的问题,本文就尝试展开讨论一下,供大家参考。
首先,为了避免再产生不必要的争议,我们先参考一下在2020年在汽车行业发布的新版AIAG-VDA FMEA手册(以下简称“FMEA手册”),其中在该书的3.1.2条“ PFMEA项目识别和边界”中有这么一段话:
工厂内会影响产品质量且可考虑进行PFMEA分析的过程包括:接收过程、零件和材料储存、产品和材料交付、制造、装配、包装、标签、成品运输、储存、维护过程、检测过程以及返工和返修过程等。
可见,在新版的FMEA手册中,检测过程是需要做PFMEA的,然而FMEA手册中却没有给出具体的方法和案例。
我们再看FMEA手册中3.5.3条关于“当前探测控制(DC)”的描述:
定义-当前探测控制是指在产品离开过程或发运给顾客前,通过自动或手动方法探测是否存在失效起因或失效模式。
如下图所示:
可见,对位于操作过程下游的检测过程来说,它既是产品制造过程流程图中需要做PFMEA的一个步骤,同时也可以看作是对前一个或多个操作过程的失效模式的探测。
二者并不矛盾,也并不重复,它们的作用和目的是不同的!作者建议我们先要对操作过程的当前探测措施和探测度进行分析、评价以及优化,在确定不再需要进一步优化之后,再单独对该检测过程进行PFMEA的分析,以便输出对检测过程的控制措施,从而减少测量误差和误判率!
我们先了解一下操作过程的探测措施。
它分为对失效起因的探测和对失效模式的探测,但是在实际的生产线和生产过程的设计时,人们往往不喜欢寻求防止失效起因的出现的预防措施,或者发现失效起因的探测措施,而是习惯于寻求对失效模式的探测,也就是我们常吐槽的“事后检验”、“死后验尸”,这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天经地义的事情!这其实是一种非常落后的质量控制理念!通过下图,从同一个焊接过程中,我们可以全面了解这几种控制理念和方法: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对于焊接、热处理、铸造、电镀、注塑等特殊过程,相当多的特性,如机械性能,是不能通过对产品的检测而得知的,这就必须识别出失效起因,对失效起因采取预防或者探测措施。即使是可以进行事后检测的产品,一旦发现不合格,也是一种浪费,因此,评价一个探测措施,我们需要分为这样几种情况:
对失效起因的探测,好于对失效模式的探测;在工位内失效模式的探测,好于下游工位的探测;仪器探测,好于人工目测;机器探测,好于人工探测;防错探测,好于一般机器/仪器探测。在FMEA手册的探测度D的打分指导中就是遵循此理念,读者可自行查阅。
因此,在对当前探测措施进行优化时,我们就要按上述“档位”做出改变,也就是升级为比当前更加先进的探测方法,这也是衡量一个过程设计是否先进的重要依据之一。一旦一个探测方法被确定下来,这个检测过程就形成了,我们就要对它加以管理,包括研究它的失效模式、失效起因,以及输出对它的控制计划。
那么怎样分析检测过程的PFMEA呢?它与MSA分析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还是使用FMEA手册中的失效链:
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如何进行检测过程的PFMEA分析。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检测过程的功能是什么,很显然,执行检测,就是为了要把产品(注:在此处也包括零件、半成品,以下同)中的不合格的挑选出来,同时把合格的流到后面的工序当中去,因此,一个检测过程的失效模式应当是:把不合格的产品当作了合格的产品(接收不合格)、把合格的产品当作了不合格的产品(拒收合格),还可能在检测时把产品损坏了,例如特性的改变、损伤等。
它的失效影响和严重度S怎样分析呢?
如果是把不合格产品判断为合格产品,这相当于被检特性所对应的加工过程的失效模式和失效影响,例如,一个机加工过程,尺寸过大是这个加工过程的一个失效模式,可能会造成后续不能装配,如果它的专检工序失效,这个尺寸过大的零件就会被放行,同样也会造成后续不能进行装配。
如果是把合格产品判断为不合格产品,就会产生误报警,造成不必要的生产线停线事故。一家管理成熟的工厂都会有快速反应规则,包括生产线暂停运行,例如,如果是所检特性是一个关键特性,只要发现一次或几次问题,则会造成产线的暂停,这时S为7-8这个程度(请读者自行查阅一下FMEA手册的S打分指导);如果是一个次要特性,则只有达到一定数量或比例后才使生产线暂停,所以要看所检特性的重要度。
如果是因为检测而造成产品的损坏,这要根据受到影响的特性的重要度来确定S的值,例如检测过程损伤的是产品的表面质量,S仅仅是3-4。
如何分析检测过程的失效起因?
检测过程的影响因素,不同于加工过程的4M1E(人、机、料、法、环),而是SWIPE: S-标准、方法,W-工件,I-仪器/量具,P-测量者或者测量程序,E-测量环境。
总结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到检测过程PFMEA失效分析的通用结构形式:
如何进行检测过程PFMEA的风险分析与控制措施的优化?
这是基于检测过程的当前预防措施和探测措施进行的分析和评价,同样也有着各自的Occurrence 和Detection。
预防措施是针对失效的起因采取的,对于检测过程,就是上述展开的SWIPE因素。
关于测量的方法(S)和发生频度(O)。当前的预防措施一般是原自于其他产品同类检测过程使用过的、已经证明是可靠的检测方法,一般是做成检测指导书的形式。分析和评价的目的是确认现有检测方法(检测指导书)是否会导致产生较高的测量误差或损伤。具体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考虑:
• 是否分析过设计要求?
• 是否考虑过产品加工过程的特点(易出问题的地方)?
• 测量原理或过程是否与产品的运行过程和客户的使用工况相匹配?
• 测量方法是否存在产生较大测量误差或产生产品损伤的可能?
• 是否做过不同方法的MSA的分析和结果(测量误差)的对比?等等。
在设计一个检测过程时,如果这些方面没有充分研究过,则就有可能产生较大的测量误差,这也是确保一种检测方法可靠的预防控制措施。
检测过程失效起因发生频度O的打分,我们完全可以参考FMEA手册中的“过程的潜在频度O”的打分指导,例如,如果检测过程完全是一键控制式的自动化测量,且被测产品的定位也是自动化定位,那么关于方法这个因素的O就1分;如果完全是手工测量,例如使用卡尺或者目测,则要看检测方法指导书上有没有确定性、明确的、图文并茂的规定。
下面是作者在之前企业工作时遇到的一个典型案例。一个板金零件需要测量它的角度α,如下图所示,由于板金件在折弯机上折弯时,下面的工装支架产生了松动,使得两端的角度α1和α2不一致,如果不在检测指导书中规定一个明确的测量位置,则就会存在很大的重复性误差(即同一检验员使用同一把量具,也会产生不一致的结果)。
对于被测量的工件(W),其实这也与测量方法有关系。只要其特性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就不会影响测量的结果,而有些则是会随着时间而发生变化的,例如,零件的平面度,如果存在内应力,它会在加工完毕后随着应力的释放而发生变化;塑料件的尺寸会随着储存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电容的漏电量,不同时间是有变化的;压力(水压、气压)试验时压力随时间衰退,等等,这些特性的变化,就会大大影响测量结果,会产生较大的误判。
对于这样的被测量对象,我们必须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即在测量方法中规定好测量的时间限制、补偿的系数等,否则,就会影响测量的结果。对于一般的特性稳定的产品工件,这个因素,是不打O值的。
测量的仪器/量具(I)和测量人员/程序(P)及它们的O值。 量具与测量者是两个重要的测量误差来源,对于量具来说,它的细分因素包括量具、试验台(平整度、是否有减震措施等)、测量设备和量检具出厂时的精度和稳定性(随使用环境因素变化)、夹具(夹紧力、夹持位置等);对于测量人员来说,是否在上岗前进行过专业的培训和资质的认证,以及是否经常轮换(会产生较大的再现性误差)等。
以上这些因素,在设计一个测量过程时,要事先充分考虑,并进行一一的策划与确认,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例如,在三座标测量室中,应有温度控制措施,对于测量/试验台,应增加减振措施,对于量具的出厂精度,应依据要测量的零件设计精度要求(例如分辨率为公差范围的1/10以上),并对这些细分因素进行MSA的分析或者进行方差分析来对比研究,选择测量误差最小的方式。
关于这两个因素的O值打分,我们可以根据检测过程的MSA分析中量具和测量者的误差分量,再结合FMEA手册中的O值打分指导来进行打分。下面是如何将MSA的分析结果转化为O值的评价理论依据和示例:
下图是一个基准值为XT,偏倚为B,精度为σm的测量系统的一系列测量值所构成的分布(假设为正态),当我们研究量具的影响时,可以通过研究量具能力和GRR来获得单纯的量具偏倚(B)和重复性误差(σe),同理,当我们研究测量者之间或者量具之间的误差时,我们则使用再现性误差(σo)。
我们可以通过查寻或者通过统计软件计算正态累积概率函数来获得误判的类型和概率。
例如,一个测量系统,它测量一个零件的长度。经过测量系统分析得知,其偏倚B = 0.05,R&R的标准差也是0.05。如果测量一个基准值为0.4的零件长度,它的规格为0.6 – 1.0,那么有多大的概率产生误判?
对该结果的解释:虽然这个零件的基准值(0.4)在规格范围以外,是不合格的,但是,由于存在测量误差,理论上存在0.135%的误判风险(不合格判为合格)。在FMEA手册的过程潜在频度O(备选)打分指导中,这属于O值5-6的程度。
关于控制措施的优化,先看主要误差的类型,如果是偏倚而且恒定的,则可以采用补偿,否则,就需要矫正或者更换新量具;如果是精度误差较大,先看这个量具的出厂说明或制造标准中的理论测量精度,如果这个理论精度也达不到产品的测量要求(例如分辨率为公差范围的1/10以上),那么就应更换精度更高的量具类型,如果是因为磨损老化导致,则进行修理、矫正,或者更换。
对于测量环境(W)。测量环境对测量结果的影响,要看测量的产品和特性的类型,例如机械加工件,可能会对环境温度有较高的要求,如果是一个声学产品,则需要对环境噪声有极高的要求,需要在专门的、远离车间环境的听音室中进行检测。这些影响因素,在设计一个测量过程时要考虑、策划,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检测过程的探测(D)
检测过程本身对应的是操作过程的失效模式探测,而检测过程自己的探测措施所要针对的则是对检测误差的发现机会和能力。我们怎样才能及时、有效地探测到一个检测过程(测量系统)产生的误差呢?这包括:对测量者的考核(频次、内容、标准)、对量具的校准(频次及机构)、测量系统分析MSA(指标、标准、频次、方法)等等,例如,这些类型的活动一次也没有做,则D应当为10分。
对检测过程的探测措施的优化包括提升校准/MSA的频次、增加样品的数量、改进抽样方案,以及执行这些活动计划是通过人工提醒,还是自动化提醒的方式等等。
综上所述,研究一个检测过程,实际上包括了MSA工作,且把MSA分析的结果应用于改进和优化检测过程。在业界的MSA培训和学习时,存在一种不好的习惯,就是只注重分析那几个测量系统的统计指标(偏倚、线性、稳定性、重复性、再现性),而忽视了对测量系统的构成(影响)因素的识别,忽视了把MSA统计指标应用于系统因素的进一步分析和改善上,其实这才是MSA的真正目的。
那么,有人会产生一个疑问:我们对检测过程进行MSA分析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还要进行PFMEA呢?
对检测过程进行PFMEA分析,与单纯的MSA还是不一样的,检测过程PFMEA是面向整条产线上的所有检测过程,通过分析它们的S、O、D来确定是否需要优化(AP),怎样优化,优化完成后,再制定针对检测过程各影响因素的控制计划,用来管控这个检测过程不出现过大的测量误差,这才是对检测过程进行PFMEA分析的最终目的,这也是通常容易被忽视了的!这个控制计划就包括:是否做MSA分析,做哪些MSA指标,以及做MSA的频次,因此检测过程的PFMEA要比MSA高一个层次。下表是检测过程控制计划一个示例。
检测过程的PFMEA与MSA的关系,见下图所示。
收起阅读 »
优思学院|不可不知的FMEA分析
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英文: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FMEA),FMEA是用来预测潜在的失效模式的发生和它所带来的影响,从而管理过程的风险,简而言之,是一种风险评估的工具。优思学院|六西格玛培训整个工具的重要一环是为各个过程和特性,计算出风险指数(RPN),以评估风险优先级数的一种衡量指标,有助于识别与您的设计或过程相关的关键故障模式的潜在问题,从而预先采取必要的控制或预防措施,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收起阅读 »
聊聊新版FMEA手册中的MSR
第五版FMEA手册AP评价表公式分享
我的方法是使用一个自定义公式的进行计算AP值,使用的时候直接使用=AP(S,O,D)(SOD为这个自定义函数的三个参数)的方式获得对应的AP值,使用的效果如下图,代码分享如下,对代码进行了稍微的注释,方便不熟悉的朋友们理解
(结尾有这个自定义函数的添加过程,只分享该方法,模板源文件抱歉无法上传,请朋友们谅解)搞质量又没学习过VBA的朋友应该用得上,但是这个方法有缺点因为要使用VBA,所以模板表需要保存为带宏的.xlsm 文件,做为使用人员如果不清楚把它保存为普通文件,公式会被丢失掉导致错误;
VBA大神来看的话是很简单的,欢迎各大神分享其它更方便的解决方案
’-----------------------------------------------------------------------------------
Function AP(S, O, D) As String
’声明一个自定义函数,函数的参数为S、O、D 三个参数,输出结果为文本型
S = Application.WorksheetFunction.Substitute(S, " ", "")
O = Application.WorksheetFunction.Substitute(O, " ", "")
D = Application.WorksheetFunction.Substitute(D, " ", "")
S = Application.WorksheetFunction.Substitute(S, Chr(10), "")
O = Application.WorksheetFunction.Substitute(O, Chr(10), "")
D = Application.WorksheetFunction.Substitute(D, Chr(10), "") ' 注释:将S O D的空格和换行符两个常见非法字符删除,避免出错
If Not S Like "[1-9]" And S <> 10 Then
AP = "S值错误"
ElseIf Not O Like "[1-9]" And O <> 10 Then
AP = "O值错误"
ElseIf Not D Like "[1-9]" And D <> 10 Then
AP = "D值错误" ' 注释:判断S O D是否为数字1-10,如果不是函数输出为值错误
Else
S = S * 1
O = O * 1
D = D * 1 ' 注释:S O D 转化为数值处理,防止文本型数据导致出错
Select Case S
Case Is >= 9
Select Case O
Case Is >= 6: AP = "H"
Case Is >= 4
Select Case D
Case Is >= 2: AP = "H"
Case Is = 1: AP = "M"
End Select
Case Is >= 2
Select Case D
Case Is >= 7: AP = "H"
Case Is >= 5: AP = "M"
Case Is <= 4: AP = "L"
End Select
Case Is = 1: AP = "L"
End Select
Case Is >= 7
Select Case O
Case Is >= 8: AP = "H"
Case Is >= 6
Select Case D
Case Is >= 2: AP = "H"
Case Is = 1: AP = "M"
End Select
Case Is >= 4
Select Case D
Case Is >= 7: AP = "H"
Case Is <= 6: AP = "M"
End Select
Case Is >= 2
Select Case D
Case Is >= 5: AP = "M"
Case Is <= 4: AP = "L"
End Select
Case Is = 1: AP = "L"
End Select
Case Is >= 4
Select Case O
Case Is >= 8
Select Case D
Case Is >= 5: AP = "H"
Case Is <= 4: AP = "M"
End Select
Case Is >= 6
Select Case D
Case Is >= 2: AP = "M"
Case Is = 1: AP = "L"
End Select
Case Is >= 4
Select Case D
Case Is >= 7: AP = "M"
Case Is <= 6: AP = "L"
End Select
Case Is >= 2: AP = "L"
Case Is = 1: AP = "L"
End Select
Case Is >= 2
Select Case O
Case Is >= 8
Select Case D
Case Is >= 5: AP = "M"
Case Is <= 4: AP = "L"
End Select
Case Is <= 7: AP = "L"
End Select
Case Is = 1: AP = "L"
End Select
' 注释:按第五版标准 AP 表对SOD进行对照得到AP值,输出为函数结果
End If
End Function
‘-----------------------------------------------------------------------------------
以上是代码,添加操作过程如图示(简单图示,方法有很多),完成后就可以正常使用=AP(S,O,D)的自定义函数了
注意最后EXCEL文件请保存为.xlsm格式或.xls格式,普通的xlsx文件不能被存放代码;
如还有写入代码不了的朋友可联系15059730902微信 收起阅读 »
新版DFMEA的边界图应用交流
收起阅读 »
看看新版FMEA的变化
可以扫码听课,见上面的微师或 腾讯课堂,可以反复听,一杯咖啡的钱就能让你GET到精髓,还有案例相送!
DFMEA
目錄
[隱藏]
1 什麼是DFMEA
2 DFMEA基本原則
3 DFMEA與PFMEA的關係
4 形式和格式(Forms and Formats)
5 我們應在何時進行設計失效模式及後果分析?
6 由誰進行設計失效模式及後果分析?
7 怎樣進行設計失效模式及後果分析?
8 怎樣進行設計失效模式及後果分析?
9 怎樣進行設計失效模式及後果分析?
10 怎樣進行設計失效模式及後果分析?
11 DFMEA的案例分析
11.1 案例一:DFMEA的案例分析[1]
11.2 案例二:DFMEA在通訊產品設計中的應用[2]
12 相關條目
13 參考文獻[編輯]什麼是DFMEA
DFMEA是指設計階段的潛在失效模式分析,是從設計階段把握產品質量預防的一種手段,是如何在設計研發階段保證產品在正式生產過程中交付客戶過程中如何滿足產品質量的一種控制工具。因為同類型產品的相似性的特點,所以的DFMEA階段經常會借鑒以前量產過或正在生產中的產品相關設計上的優缺點評估後再針對新產品進行的改進與改善。[編輯]DFMEA基本原則
DFMEA是在最初生產階段之前,確定潛在的或已知的故障模式,並提供進一步糾正措施的一種規範化分析方法;通常是通過部件、子系統/部件、系統/組件等一系列步驟來完成的。最初生產階段是明確為用戶生產產品或提供服務的階段,該階段的定義非常重要,在該階段開始之前對設計的修改和更正都不會引起嚴重的後果,而之後對設計的任何變更都可能造成產品成本的大幅提高。
DFMEA應當由一個以設計責任工程師為組長的跨職能小組來進行,這個小組的成員不僅應當包括可能對設計產生影響的各個部門的代表,還要包括外部顧客或內部顧客在內。DFMEA的過程包括產品功能及質量分析、分析故障模式、故障原因分析、確定改進項目、制定糾正措施以及持續改進等6個階段。[編輯]DFMEA與PFMEA的關係
DFMEA是指設計階段的潛在失效模式分析,是從設計階段把握產品質量預防的一種手段,是如何在設計研發階段保證產品在正式生產過程中交付客戶過程中如何滿足產品質量的一種控制工具。因為同類型產品的相似性的特點,所以的DFMEA階段經常後借鑒以前量產過或正在生產中的產品相關設計上的優缺點評估後再針對新產品進行的改進與改善。
PFMEA如果在DFMEA階段做的比較好的話那麼在PFMEA階段將不會出現影響較大的品質問題,但必竟是新產品往往都會出現自身特有的問題點,而這些問題也通常都是要經過長時間的量產或者是交付給客戶後才發生或發現的品質問題,這就要通過PFMEA加以分析保證。
兩者最終的目的都是一樣的都追求產品質量的穩定及良品最大化,同時也為大量生產提供可行性的保證。[編輯]形式和格式(Forms and Formats)
用戶可能有他們所要求的特定格式或形式。如果是這樣,你只有徵得他們的書面同意,才能採用其他格式。
這是產品設計小組採用的一種分析方法,用於識別設計中固有的潛在失效模式,並確定所應採取的糾正措施。
正式程式
著眼於客戶
儘可能利用工程判斷和詳實的數據[編輯]我們應在何時進行設計失效模式及後果分析?
當還有時間修改設計時!
事後補作設計失效模式及後果分析只能當作一個練習而已
設計失效模式及後果分析是產品質量先期策劃和控制計劃(APQP)中“產品設計和開發”階段的產物
在分析了客戶要求和形成初始概念之後進行
在過程失效模式及後果分析(PFMEA)之前,通常與可製造性設計(DFM)一道進行。
應成為概念開發的一個組成部分
是一個動態文件
從一種戰略觀點出發...
在下列情形下,進行設計失效模式及後果分析DFMEA(或至少評審過去做過的DFMEA) :
是一種新的設計
在原設計基礎上修改
應用條件或環境發生變化
從一種戰略觀點出發...
客戶的要求或期望改變
競爭環境、業務環境或法律環境發生變化
你公司負有設計責任,且PPAP(生產件批准程式) 的一些條件適用
實際發生失效[編輯]由誰進行設計失效模式及後果分析?
由對設計具有影響的各部門代表組成的跨部門小組進行
供應商也可以參加
切不要忘記客戶
小組組長應是負責設計的工程師
跨職能部門小組
5-9人,來自:
系統工程
零部件設計工程
試驗室
材料工程
工藝過程工程
裝備設計
製造
質量管理[編輯]怎樣進行設計失效模式及後果分析?
提要
組建跨職能部門設計失效模式及後果分析DFMEA小組
列出失效模式、後果和原因
評估
the severity of the effect (S) 影響的嚴重程度
the likelihood of the occurrence (O) 可能發生的機會
and the ability of design controls to detect failure modes and/or their causes (D) 探測出失效模式和/或其原因的設計控制能力[編輯]怎樣進行設計失效模式及後果分析?
提要
Calculate the risk priority number (RPN) to prioritize corrective actions 計算風險優先指數(RPN)以確定應優先採取的改進措施[編輯]怎樣進行設計失效模式及後果分析?
提要
Plan corrective actions 制訂糾正行動計劃
Perform corrective actions to improve the product 採取糾正行動,提高產品質量
Recalculate RPN 重新計算風險優先指數(RPN)[編輯]怎樣進行設計失效模式及後果分析?
提要
先在草稿紙上進行分析;當小組達成一致意見後,再將有關信息填在設計失效模式及後果分析FMEA表上
use fishbone and tree diagrams liberally 充分利用魚骨圖和樹形圖
trying to use the FMEA form as a worksheet leads to confusion and messed-up FMEAs 若將FMEA表當做工作單使用,就會造成混亂,使FMEA一塌糊塗
建議
1. 組建一個小組並制訂行動計劃
絕不能由個人單獨進行設計失效模式及後果分析,因為:
由個人進行會使結果出現偏差
進行任何活動,都需要得到其他部門的支持
應指定一個人(如組長)保管設計失效模式及後果分析FMEA表格
應將小組成員的姓名和部門填入設計失效模式及後果分析FMEA表格
2. 繪製產品功能結構圖
一種圖示方法,其中包括:
用塊表示的各種組件(或特性)
用直線表示的各組件之間的相互關係
適當的詳細程度
結構圖
[产品功能结构图]
3. 列出每個組件的功能
功能系指該組件所起的作用
以下列形式說明功能:
Verb + Object + Qualifier
動詞+賓語+修飾詞
例如:
insulates core 使型芯絕緣
assures terminal position in connector 確保端子與接頭連接到位
protects tang from smashing, etc. 防止柄腳被壓碎, 等
Don't forget auxiliary functions as well a primary functions 不要忘記基本功能和輔助功能
Often, components work together to perform a function 通常,多個組件一起行使某一功能
Hint: Use the Block Diagram! 提示:利用結構圖!
4. 列出質量要求
a customer want or desire 客戶的期望或要求
could seriously affect customer perception 有可能嚴重影響客戶的看法
could lead to a customer complaint 有可能導致客戶投訴
Hint: Use QFD 提示:使用質量功能展開
5. 列出潛在的失效模式
a defect, flaw, or other unsatisfactory condition in the product that is caused by a design weakness 由設計缺陷造成的產品缺陷、瑕疵或其它令人不滿意的情況
典型的失效模式
- breaks - cracks
破碎 斷裂
- corrodes - sticks
腐蝕 粘結
- unseats - deforms/melts
未到位 變形/熔化
提示
從前兩個步驟做起:
功能
質量要求
AIAG將失效模式定義為產品不能實現其設計意圖的一種方式。本教材所列第5個步驟中的提示通過列舉功能和質量要求,扼要闡述了設計意圖。註明“無功能”的中間步驟則是指設計意圖無法實現。
用你自己的話,對下列情況舉例說明:
failure = no function
失效=無功能
failure = not enough function
失效=功能不強
failure = too much function
失效=功能過強
同樣:
failure = no quality requirement, etc.
失效=無質量要求,等
具體說明每種情況發生的方式:
使用“技術”術語具體說明
採用工程技術判斷和/或分析
參考歷史資料,如顧客戶抱怨等
“組件或特性,導致無功能”
例如:線束夾+螺釘+車身面板上的孔眼
功能=固定線束
無功能=夾子不能將線束固定在車身面板上,失效模式:
夾子在彎頭處出現裂紋或斷裂
夾子從固定孔眼中脫落
功能不足=夾子不能將線束夾緊,失效模式:
夾子太大
夾子未鎖定
功能過強=夾子將線束夾得過緊,失效模式:
夾子的金屬邊夾破了電線
夾子對不齊
6. 推導各種失效模式的潛在後果
失效的結果(衍生物)
有可能後果
最終客戶或中間客戶
政府法規,或
系統層次中的某一部分
顧客的抱怨是有用的信息來源
其後果可能是:
功能完全喪失,或
性能或質量下降
許多失效模式有不止一種影響!
提示:從你在上面所提到的“無功能”情況出發
失效的後果通常表現為從直接後果到對客戶的最終後果等一系列連鎖反應
建議對每一種失效模式建立這種關係鏈,並記錄在失效模式及後果分析FMEA表上
運用樹形圖(故障樹)
6. 說明
無功能=夾具不能將電線固定住
失效模式:夾具彎曲處出現裂縫
後果:線束鬆脫
可能纏住或絆住
可能喪失電氣功能
功能不足=夾子不能將電線夾緊
失效模式:線束鬆動
後果:線束髮出咔嗒聲
客戶感覺到嗓音
功能過強=夾子將線束夾的過緊
失效模式:夾具不對中
後果:使線束變形
有可能使接頭移位
有可能使電氣系統喪失功能
6. 失效的後果
如果影響了安全或對政府法規的符合性,就應如實講清。
7. 評估每種後果的嚴重性
AIAG嚴重性評估標準是針對車輛發生的失效制訂的。它有助於將這個表格轉換成你的特定產品的術語。
嚴重性打分:Severity Rating (S):
9-10 unsafe 不安全
7-8 loss of primary function 喪失基本功能
5-6 discomfort 不舒適、不方便
2-4 noticeable 具有明顯的影響
1 no effect 無影響
嚴重性列表 AIAG Severity Table
影響的嚴重性 Severity of Effect (S):
10 unsafe or out of compliance, with no warning to the customer 不安全或不符合法規,未告誡客戶
9 unsafe or out of compliance, but a warning is given 不安全或不符合法規,但發出了警告
8 inoperable 不能操作
7 operable, but at reduced performance 可操作,但性能降低
6 comfort or convenience item is inoperable 舒適方便的項目不能操作
5 comfort or convenience item is operable, but at reduced performance 舒適方便的項目能操作,但性能降低
4 noticeable by most customers 絕大多數客戶感覺明顯
3 noticeable by average customer 一般客戶感覺明顯
2 noticeable by discriminating customer 辨別能力強的客戶感覺明顯
1 no effect 無影響
0 THERE IS NO SCORE OF ZERO. 無零分
7a. Classify special product characteristics 特殊產品特性分類
如果影響到安全或違反法規(嚴重性為9或10分)而且發生率或探測性(occurrence or detection)評分也很高(如3分以上)...這些產品特性須特別加以控制。
Control Plan 控制計劃
8. 確定每種失效模式的潛在原因
形成失效模式的設計缺陷是造成失效的原因
是產品設計後所固有的
與產品的使用有關
許多失效模式是多種原因造成的!
將導致失效的條件文件化
例如:應力超過強度
考慮“可預見的對產品的錯誤使用”
如用一根20A保險絲代替10A保險絲
此外,還應考慮產品的使用壽命
失效通常是由一系列的事件造成的,從直接原因到最終原因等
建議為每一種失效模式建立這種鏈並記錄到失效模式及後果分析表
可利用故障樹或魚刺圖加以闡述
因果圖
[因果图]
例如:線束夾子
失效模式:夾具彎曲處斷裂
原因:
彎曲半徑太小,無法承受較大的應力<< 設計標準不明確
振動<< 安裝方向不對<< 受到空間限制
設計失效模式及後果側重於設計缺陷。然而有時在失效的“設計”原因與“過程”原因之間並無明顯區別。
示例:即使所有加工尺寸都符合規格,但累積公差仍有可能造成一小部分零部件失效。這實際上屬於設計缺陷。
如果確信某項設計特別易受過程變差的影響,就應將此也視為一種設計缺陷,並應列入設計失效模式及後果分析中。
9. 評估每種失效原因出現的可能性
如果依據現有設計進行生產的話
利用歷史資料
註重改進
考慮產品使用壽命
利用可靠性模型,與類似的產品進行比較。
Occurrence Rating (O):發生率評分(0):
9-10 failure is almost inevitable 失效幾乎是不可避免的
7-8 repeated failures likely 有可能重覆失效
4-6 occasional failures likely 有可能偶爾失效
2-3 relatively few failures 很少失效
1 failure is unlikely 不可能失效
O ccurrence Rating (O):發生率評分(0)
AIAG Occurrence Table 發生率表
10 > 1 in 2
2項發生1次 failure is almost inevitable 失效幾乎是不可避免的
9 1 in 3
3項發生1次 -
8 1 in 8
8項發生1次 repeated failures likely 有可能重覆失效
7 1 in 20
20項發生1次 -
6 1 in 80
80項發生1次 occasional failures likely 有可能偶爾失效
5 1 in 400
400項發生1次 -
4 1 in 2000
2000項發生1次 -
3 1 in 15,000
15,000項發生1次 relatively few failures 很少失效
2 1 in 150,000
150,000項發生1次 -
1 < 1 in 1,500,000
1,500,000項發生1次 failure is unlikely 不可能失效
Be conservative in assigning numbers. 在評分時應持保守態度
No clue? Assume a score of 10 to "flag" the RPN. 沒有線索怎麼辦?可評10分“標明”風險順序數 RPN。
10. 編製現有設計控制清單
設計控制:能夠保證合理設計的任何技術
可製造性分析DFM Analysis
Sneak Circuit Analysis (System FMEA)潛行迴路分析(系統FMEA)
耐久性/驗證試驗
有限元分析Finite Element Analysis
模擬方法Simulation
其它
設計失效模式及後果分析的目的:
核實失效模式及其原因
產品確實能夠以這種方式失效嗎?
產品還會以其它方式失效?
是否已識別失效的真正原因?
...或者防止發生失效
失效模式如同疾病,設計控制則象醫生採取的診斷方法
no false negatives 無虛假否定
no false positives 無虛假肯定
(doctor prefers prevention) (醫生喜歡採取預防方法)
提示
To continue the analogy, the FMEA is like a list of suspicions that a doctor has based on the symptoms he sees. The design controls are the tests that the doctor proposes to either confirm or throw out those suspicions. 繼續進行類比。FMEA恰似一名醫生根據他所看到的病癥作出的一系列診斷。設計控制就是醫生用於證實或排除這些診斷的試驗。
設計控制有三種類型:
(1) 防止失效產生的原因;
(2) 查明失效的原因;
(3) 檢測失效模式
在FMEA表上指定用於相同或類似設計的設計控制手段
設計控制對應於控制失效模式或原因
可以採取任何類型:1,2 或3,或其中的任意組合。
如果沒有,可寫“無”。
11.探測失效
探測評分----衡量第2或第3種設計控制能力,告訴我們
潛在的失效模式是否是真正的失效模式,或
潛在的原因是否是真實的原因
還可以對第1種“預防性”控制的有效性進行評分
Detection Rating (D):探測評分(D)
9-10 remote chance of detecting failure 查明失效的可能性極小
7-8 very low chance 可能性很小
5-6 low to moderate chance 可能性不大
2-4 good chance 可能性較大
1 will almost certainly detect failure (if it passes this, it won’t fail) 幾乎肯定能探測到失效(如能通過這項探測,就不會失效)
註意:
這是一種數值判斷
其目的是評估現有設計控制能力
Controls designed to force failure may mask real failure modes! 用於強行防止失效的設計控制手段有可能掩蓋真正的失效模式!
(應小心謹慎,並自己作出判斷)
12.估算風險優先數(RPN)
RPN= S x O x D
RPN =Severity of Effect x Occurrence Rating x Detection Rating
RPN =後果的嚴重性x失效發生概率評分x探測評分
重點放在較高的RPN上
措施
從最大的RPN項目開始
不要憑直覺隨意確定優先“減小”數值
13. 糾正措施
應採取哪些改進措施來降低:嚴重性、發生率或探測評分
減輕嚴重程度--更改設計,以控制其後果
降低發生率--更改設計,以控制其產生原因
改進探測--改進試驗或模擬方法
如果嚴重性的評分為9或10分時,應予以特別註意
你不建議採取糾正措施嗎來降低風險優先數RPN?
不要在表上留下空格不填。應填寫“無”
某些項目可能需要與PFMEA小組討論。將這一點記在表上。
14. 職責和預定日期
FMEA以採取行動為主
必須確定職責並記錄履行日期
指定最適合履行職責的個人或小組
被指定的個人或小組應該是FMEA小組成員。
15. 採取的糾正措施
記入表內,以便
追蹤進展情況
將“充分的關註”文件化(理智的、知識豐富的、負責任的人員應確保產品的設計、製造和交付符合適用的政府標準和法規。為實現充分的關註並符合顧客的其它要求,在執行關鍵特性標識系統是,應將標準關註、附加關註和特殊關註設計到質量體系中。)
完成日期和簡要說明
16. 重新計算風險優先數RPN
評價建議採取的糾正行動
然後重新評估
嚴重程度severity,
發生率,和/或occurrence, and/or
探測能力detection.
重新計算風險優先數RPN
利用支持數據確認改進措施
結果:
有可能對失效重新排序
有可能導致進一步糾正措施[編輯]DFMEA的案例分析[編輯]案例一:DFMEA的案例分析[1]
DFMEA是一種以預防為主的可靠性設計分析技術,該技術的應用有助於企業提高產品質量,降低成本,縮短研發周期。目前,DFMEA已在航空航天以及國外的汽車行業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並顯示出了巨大的威力;但在國內汽車行業並沒有系統地展開,也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以DFMEA在國產汽油機節流閥體的改進設計中的實施為例,對改進後的DFMEA的實施方法和流程進行闡述。
一、實施DFMEA存在的困難
發動機為完成其相應的功能,組成結構複雜,零部件的數量也很龐大,如不加選擇地對所有的零部件和子系統都實施DFMEA,將會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和時間,對於初次實施DFMEA的企業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工作。為此,需要開發一種方法,能夠從發動機的子系統/零部件中選擇出優先需要進行分析的對象。
發動機由曲柄連桿機構、配氣機構、燃油供給系統、進氣系統、冷卻系統和潤滑系統等組成,各機構和系統完成相應的功能。子系統的下級部件或組件通常需要配合完成相應的功能,在描述這些部件或組件的功能時,不僅應該描述其獨立完成的功能,還應描述與其他部件配合完成的功能。
組成發動機的零部件種類很多,不僅包括機械零部件還有電子元件,電子部件的故障模式已經較為規範和完整,但機械繫統及其零部件的故障模式相當複雜,不僅沒有完整且規範的描述,二者之間還有一定的重覆,為DFMEA工作的開展帶來了困難,故需要為機械繫統及其零部件建立相應的故障模式庫。
二、實施DFMEA的準備工作
由於在發動機設計中實施DFMEA要遇到較多困難,故作者建議,在具體實施DFMEA之前,需要做好建立較為完善的故障模式庫並確定DFMEA的詳細分析對象等準備工作。
1.建立故障模式庫的方法
發動機的組成零部件多、結構複雜,大多數零部件在運行時還會有相互作用,導致零部件、子系統和系統的故障模式不僅複雜,各層次的故障模式還會相互重覆,需要為發動機建立一個故障模式庫;該模式庫不僅應該包含發動機中所有子系統和零部件的故障模式,還能夠反映出該故障模式究竟屬於哪一個零部件或系統,其建模流程如下圖所示。
(1)建立系統結構樹
為建立故障模式庫,首先要建立系統的結構樹,它並不依賴於某一特定的產品,而是依據同一類產品建立。如建立一個汽油機的結構樹時,應考慮該廠所有的汽油機,分析出其共同特點後建立結構樹;對於組成結構有重大改變的產品,可以考慮為其改變的部分建立一個分支,掛接在系統結構樹的相應節點上。
以汽油機的節流閥體為例,該閥體大致都由閥體、怠速控制閥、節氣門位置感測器等組成,細節部分會有所不同,節流閥體的系統結構樹如下圖所示。
(2)確定故障數據源
為確定故障模式,先要找到相應的數據源;建議選擇同類產品的試驗數據或三包數據,因為這兩種數據中較為詳細地記錄了產品在試驗和使用過程中出現的故障。由於發動機可靠性試驗的成本很高,一般企業中都不會有充分的試驗數據;儘管三包數據記錄的不是十分規範,但通過歸納和整理,仍然可以從中抽象出故障模式。所以,在試驗數據不充足的情況下,一般推薦採用三包數據。
(3)篩選所分析子系統的故障數據
一般來講,故障數據來自於系統,需要將故障數據逐層篩選,才能最終得到系統、每一級子系統以及零部件的故障數據,為確定其故障模式作准備。
(4)確定關鍵字
三包數據來自於不同的維修點,並非由專業的試驗人員收集,難免存在不規範的現象,比如對於“密封不嚴”這一故障現象,故障數據中就會有“密封不嚴、不密封、密封性差、密封性不好”等多種描述。
針對這種現象,建議數據歸納人員先要瞭解各種故障現象的描述,在此基礎上確定關鍵字,對所選子系統的故障數據進行歸類。關鍵字確定的原則是,能篩選到95%以上的同種故障現象,儘量做到不遺漏;不同故障現象間儘量做到不重覆。因此,篩選同一種故障現象很可能需要確定幾個關鍵字。
(5)對系統的故障數據進行分類
依據確定的關鍵字對系統的故障數據進行分類,分類後的故障數據就可以用來抽象出故障模式。
(6)故障模式的抽象
根據分類後的故障數據,可以抽象出相應的故障模式。故障模式要求用術語表示,汽車產品可以參照標準 QC—900;標準中沒有的故障模式,需由工程師商量之後統一確定。
(7)故障模式掛接在系統結構樹的節點上
系統、子系統及零部件等不同層次都會有相應的故障模式,需要將其掛接在相應的節點上,至此故障模式庫就搭建完成。隨著分析工作的深入和故障數據的持續歸納,故障模式庫會越來越完整。
對節流閥體的故障數據進行以上的處理之後,得到了各級組件及零部件的故障模式,建立了節流閥體的故障模式庫,下圖示出故障模式庫的一部分。
需要指出,實施DFMEA時分析對象的故障模式不僅來源於故障模式庫,還來自於工作小組的分析。
2.確定DFMEA的詳細分析對象
根據實施DFMEA需要耗費大量時間的具體情況,本研究的參考文獻[2]提出了一種新方法來確定需要詳細實施DFMEA的對象;思路是對系統進行逐級分析,根據一定的標準確定需要詳細分析的分支(以下稱為重要分支),對重要分支一直細化到最底層,不可再分的重要分支即為需要詳細分析的對象。方法分為3步,即建立系統的組成結構樹、確定閾值、選擇所需分析的對象。
(1)建立系統的組成結構樹
此處系統的組成結構樹與上述中的系統結構樹類似,但本質上不同。這裡的系統組成結構樹是與系統的組成完全相同,依照系統的結構和功能逐級向下建立,直到系統的零部件為止(稱為組成結構樹的葉結點),組成結構樹的示意圖見下圖。
圖中的系統由子系統1和子系統2組成,兩個子系統分別完成相應的功能。子系統1由子總成1和2組成,子總成1又可以向下劃分為零部件;子系統2由兩個零部件組成。其中S12,S21,S22,S111和S112都是該組成結構樹的葉結點。
(2)確定閾值
閾值是確定重要分支所依據的條件。根據DFMEA的原理,推薦確定重要度(S)和風險順序數(RPN)兩個參數的閾值,只要某分支的S和RPN兩參數中的任意一個等於或超過閾值,該分支就被確定為重要分支。除S和RPN以外,DFMEA中還有發生度(O)和探測度(D)兩個參數,S用來描述故障後果,O表明故障原因的發生概率,D是對探測措施有效程度的度量,RPN是S,O,D3者的乘積。O和D的閾值根據類似產品的故障數據確定,原則是要比DFMEA中的閾值低。
(3)選擇所需分析的對象
對產品的組成結構樹逐級向下分析,首先確定第一級分支的所有的S,O,D值,並計算得到RPN值;然後根據閾值來確定哪一個分支為重要分支,被確定為重要分支的仍然重覆以上過程直到組成結構樹的葉結點,非重要分支則不再繼續分析。
以下圖所示的系統組成結構樹為例,選擇需要分析的對象。假設S和RPN的閾值分別為6和70,組成結構樹中分支的各參數情況如圖5所示,有“3”的部分為重要分支。
由圖可見,子系統S1的S和RPN都達到閾值,被確定為重要分支;子系統S2的RPN雖未達到閾值,但S已經超過閾值,也被確定為重要分支;S12,S22和S111被確定為分析對象,需要對其進行詳細的DFMEA。
分析節流閥體的故障數據,確定S和RPN的閾值分別為5和30,分析結果見下圖。由分析結果可知,需要對節氣門位置感測器、怠速控制閥、閥片、閥體本體進行詳細的DFMEA。
三、實施DFMEA的流程
為增加DFMEA的可用度,使初次進行DFMEA的工作人員也能順利地實施DFMEA,針對發動機設計的特點,對DFMEA的流程進行了進一步的歸納和改進(見下圖)。
為加深對實施階段的理解,提高分析效率,將實施階段分成確定基礎項、確定衍生項及生成DFMEA報告等3步。
實施階段中,功能、潛在故障模式、潛在故障影響、故障原因和現有控制措施等5個加“3”的為基礎項,它們的分析是決定DFMEA實施成功與否的關鍵;S,O,D,RPN和建議的糾正措施為衍生項;基礎項確定之後,衍生項可以隨之確定。
1.分析基礎項
(1)功能
分析項目的功能,用儘可能簡明的文字來說明被分析項目滿足設計意圖的功能;閥體的功能是與閥片配合保證最小流量;與怠速控制閥配合保證怠速流量;與節氣門位置感測器配合保證主進氣量。
(2)潛在故障模式
每項功能會對應一種或一種以上的故障模式,填寫故障模式要遵循"破壞功能"的原則,即儘量列出破壞該功能的所有可能的模式;故障模式大部分來源於故障模式庫,還有一部分是新出現的故障模式以及小組分析的結果,閥體的潛在故障模式為磨損、裂紋、斷裂以及積碳等。
(3)潛在故障後果
每種故障模式都會有相應的故障後果;分析故障後果時,應儘可能分析出故障的最終影響,即最嚴重的影響;閥體的潛在故障後果為發動機無力、燃油消耗率高、怠速高。
(4)潛在故障起因
所謂故障的潛在起因是指設計薄弱部分的跡象,其結果就是故障模式;根據閥體結構和對其進行的功能分析,可以知道閥體磨損的潛在故障原因為,閥體喉口與閥片直徑不匹配;閥桿與閥片螺釘孔的位置不匹配;怠速控制閥與怠速通道的孔徑不匹配;怠速通道的孔系不同軸。
(5)現有控制措施
根據故障的潛在起因可確定預防與探測的措施,這些都是已有的或將要有的措施。
閥體的現有控制措施為配合設計閥體喉口和閥片直徑,保證其配合間隙;配合設計閥桿和閥片螺釘孔位置,保證其同心度;配合設計怠速控制閥和怠速通道的孔徑,保證其配合間隙。
2.分析衍生項
根據潛在故障後果確定S,根據潛在故障原因以及同型產品的三包數據確定O,根據探測措施確定D;根據確定的S,O,D計算得到RPN值。如果需要修正,可以提出適當的建議措施,作為改進的依據,最後生成統一的DFMEA報告。
美國汽車工業行動集團(AIAG)頒佈的FMEA標準中,提供了嚴重度、O和D的評定准則[3],其中,O準則非常直觀,根據計算得到的頻率即可得。
D和嚴重度判定准則的操作性較差,作者推薦企業根據AIAG的D準則,結合企業現有的控制措施制定適用於企業自身的D判定准則。
至於嚴重度的判定,提倡仍沿用AIAG的準則,但為了增強其可操作性,作者對其進行了進一步的歸納總結,生成如下圖所示的流程;根據該流程即可很容易地判定每種故障的嚴重度。
閥體磨損的嚴重度影響了發動機的基本功能,但未完全喪失,所以嚴重度為7;
閥體磨損的O根據故障數據的統計結果,結合專家組的分析,確定O為3;
閥體磨損的檢測度現有的控制措施除硬度檢測外,均為對兩零部件的配合檢測,有較多的機會能找出潛在的起因,檢測度為4。
專家組確定S和RPN的閾值為7和80,當S超過7(含7),RPN超過80(含80)時,必須對其進行改進。因此,提出了以下建議措施:a)閥體喉口和閥片直徑、閥片和閥桿影響全閉泄漏量,除保證其配合間隙外,還應通過設計保證裝配後閥體喉口和閥片的同軸度,併進行全閉泄漏量檢測;b)怠速控制閥和怠速通道影響怠速流量,先需要通過設計保證怠速通道孔系的同軸度,然後保證怠速控制閥和怠速通道的同軸度和間隙。
完成以上分析後,要根據建議措施對設計進行修正(實際採取的措施可能與建議措施不同),修正後再重覆以上步驟,直至S和RPN低於確定的DFMEA的S和RPN閾值。
3.生成DFMEA報告
完成每輪DFMEA之後,要及時生成DFMEA報告,包括需改進的零部件、建議措施和改進措施等。[編輯]案例二:DFMEA在通訊產品設計中的應用[2]
一、DFMEA簡介
1.DFMEA簡介
FMEA 是potential Failure Modeand Effects Analysis的縮寫,意指失效模式和後果分析。它是一種識別設計風險,降低風險的分析方法。該方法於1949年由美國軍方創建,並將其用於國防工業。後來在航空航天、汽車工業中得到廣泛運用。1 993年,美國汽車工業行動集團首次發行了FMEA標準,並於2008年發佈第四版。
FMEA主要分為DFMEA和PFMEA。DFMEA指設計失效模式和後果分析,關註的是產品設計產生的潛在失效。
PFMEA指過程失效模式和後果分析,關註的是產品製造過程中產生的潛在失效。
本文將重點討論通訊產品設計過程,如何通過DFMEA來提高產品質量。
2.DFMEA的作用
DFMEA由負責產品設計的設計工程師在設計開發階段完成。同時它也是一種有效的法律記錄,記錄了我們降低顧客潛在風險,保護顧客投資所做的努力。
DFMEA的實施,可以有效的提高產品質量,縮短產品開發周期,降低開發維護成本,提高顧客滿意度。同時,DFMEA也是創新型企業知識管理的方法,為企業如何做好知識積累提供思路。
3.DFMEA在執行過程中遇到的主要問題。
FMEA目前在汽車製造行業運用最為廣泛。因此大部分介紹FMEA或者DFMEA的專著都是以汽車行業為背景。
這就為希望把DFMEA分析方法引入通訊產品設計的工程師帶來了不小的麻煩。
DFMEA在執行過程中,很容易產生下麵兩個問題:第一是把DFMEA做“虛”。DFMEA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失效預防。很多企業甚至把分析工作放到了開發基本結束後,如何可能實際效果? DFMEA如果沒有和現行的開發流程、製造流程緊密結合。最終都將變成紙上談兵。
第二,設計工程師沒有正確理解DFMEA的內在邏輯關係,盲目照搬DFMEA標準的表格,依靠個人經驗,無序的堆徹想象出來的失效模型。這樣得出的結果,自然無法實現失效預防。
針對這兩類問題,筆者對DFMEA的方法做了一些改進,加入了自己的實踐理解和操作經驗,使之更為適合通訊產品設計的運用。該方法在某高新技術企業的交換機產品開發上進行了實施,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二、DFMEA流程
1.DFMEA實施流程
DFMEA的實施一般可分為:DFMEA策劃,表頭填寫,團隊組建,失效調研,結構分析 功能分析,風險評估,風險量化,優化措施等,共計9個步驟。
上述9個步驟和產品的開發密切相關,是本文討論的重點,但並不是DFMEA的全部。DFMEA是一個動態文件,在整個產品的生命周期都有效,它應該隨著產品在市場的表現,不斷的被更新,直到產品退市。這種意識是DFMEA得以成功實施的很關鍵的一點。
2.DFMEA與IPD開發流程的關係
IPD(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是一種先進的產品研發流程,在通訊行業運用較廣。在IPD流程中,產品研發一般包括以下六個階段:概念階段、計劃階段、開發階段、驗證階段、發佈階段、品類階段。其中概念階段到驗證階段,一般認為是產品研發的關鍵階段。也是我們DFMEA實施的主要階段。
DFMEA的實施與IPD流程有以下幾個關鍵的契合點:
(1)DFMEA策劃在產品計劃階段結束前完成。DFMEA策劃的啟動,一般要求在產品設計方案定型以後開始,一般建議該活動放在產品計劃階段內完成。該階段是我們制定各種產品開發計劃的關鍵階段。這也包括DFMEA的實施計劃。
(2)DFMEA的啟動一般在計劃階段結束後。計劃階段結束,產品馬上進入開發階段階段。該階段是產品設計實現的階段,也是DFMEA實施的主要時段。
(3)DFMEA的優化措施必須在樣機發佈之前完成。要保證讓DFMEA分析的結論,能成功的導入設計。那就必須做到在設計凍結之前,完成第一次DFMEA分析。這樣才能使我們的DFMEA不流於錶面。
(4)DFMEA的更新必須在產品正式發佈之前,至少完成一次。在產品的驗證階段,我們要做大量的調試、測試工作,很可能會發現一些設計問題。這些問題需要更新到我們上個階段的DFMEA分析報告。
(5)DFMEA需要在整個產品生命周期被持續更新。企業是否具備這種觀念可以說是DFMEA在這個企業是否被成功實施的重要特征之一。只有堅持持續更新我們的DFMEA分析報告,才能做到知識的不斷累積,進而用來提高下一個產品設計的質量。
有了上面5個關鍵契合點的保證,至少在流程上保證了DFMEA的成功實施。但是,要使DFMEA能真正為我們的設計保駕護航,還需要我們深入的瞭解DFMEA各步驟的內在邏輯關係。
三、實施DFMEA
1.DFMEA實施準備
(1)建立失效模型庫
失效模型庫是一個創新型企業最重要的知識組成之一。它通常由產品故障資料庫、售後維修記錄、客戶投訴等幾個至關重要的資料庫共同組成。這些內容基本上都是在市場上付出了高昂代價後,取得的知識積累。因此稱得上是企業最核心的知識產權。這部分數據如何利用起來,指導新設計預防失效的發生,是失效模型庫的最重要的價值體現。
①我們要確保失效模型庫的數據能被方便檢索,且不易被遺漏。失效模型的記錄要儘可能的詳實,這有助於使用者理解。失效模型至少應包括以下內容:功能模塊、潛在失效模式、潛在失效後果、潛在失效原因、現行控制措施。為了便於檢索,建議對於每一條失效記錄都定義幾個關鍵詞。比如主晶元的型號,主電路的功能等。
②如何保證市場故障、售後維修或者客戶投訴的內容能被整理,並放入失效模型庫。企業應該建立這樣的機制,鼓勵相關人員為失效模型庫作出貢獻。只有充分動員全體人員的力量,才能使失效模式庫不斷得到更新和補充。
③需要考慮如何保護失效模型庫。失效模型庫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體現,因此如何做好數據安全顯得格外重要。主要包括防止資料庫丟失和數據泄密兩方面的工作。防止資料庫丟失只需要做好備份工作即可,有很多方法可以採用。資料庫保密工作可以通過許可權控制來實現。
建立了一個有內容,易檢索的失效模型庫,為我們成功實施DFMEA打下了基礎。至少它可以保證曾經出過的失效,我們不再犯。
(2)確定DFMEA的範圍
對於較複雜的通訊產品設計,要先做好模塊分解。通訊產品的設計按照其採用的技術成熟與否,可以分為三個等級。第一級是完成採用新技術的設計。第二級是有類似技術可供參照的設計。第三級是完全相同的技術。
根據模塊的技術成熟度,採取不同的DFMEA分析策略。
技術成熟度高的,可以少做甚至不做分析;對於成熟度低的新設計,必須作為DFMEA分析的重點;而中間的第二級設計,筆者建議把精力放在設計變更部分。總的原則就是,把更多的精力向高風險的設計傾斜,這樣才能使我們獲得較好的投入產出比。
(3)產品模塊分解
通訊產品按照各組成電路/模塊實現的功能,一般都可以拆解成“系統— —子系統—— 部件”這樣的金字塔結構。當然,系統複雜的產品將對應更多的層次。層次拆分過多或過少,都不利於我們理清各模塊之間的關係。建議根據參與設計的角色或者職責分工來拆解整個系統。一個總的原則是,每個設計工程師負責自己那部分工作的DFMEA分析,總體規劃工程師負責總成。
完成模塊分解,是為了便於我們確定負責人,確定DFMEA團隊的核心人員。企業針對自己的產品特點,應做一個較為全面的分解,這個分解出來的結構將變成模板,用於指導具體項目的模塊分解。
2.DFMEA策劃
有了前面的準備,項目組可以在企劃階段(或者方案確定以後)策劃DFMEA的實施計劃。主要包括產品模塊分解,指定DFMEA策略,指定模塊負責人,確定完成時間等。
3.DFMEA團隊組建
DFMEA團隊是基於利益相關方原則來建立的。至少會包括設計工程師,工藝製造工程師,測試驗收工程師,質量工程師等。為了能發揮團隊的力量,要監控所有成員對DFMEA的貢獻度,否則容易流於形式。
4.產品結構分析
很多設計人員在做DFMEA分析的時候,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想到哪寫到哪。根本無法保證產品的所有細節都被考慮到。做產品結構分析的作用就在於此,系統的、全面地分析產品的構成,確保各組成部分都能被分析到。
5.產品功能分析
產品功能是產品的價值所在。對於通訊產品設計,筆者建議從需求分析入手,對產品功能進行全面的分析。開發的概念階段一般都會產生一個叫產品需求的文檔。它是產品經理充分瞭解客戶需求後,得出的一個產品開發要求。只要我們牢牢把握了這個文檔,並據此深入分析詳細的功能。我們就可以基本做到不遺漏功能。
產品功能分析和產品結構分析一道,共同保證了我們對產品的全面分解。這些內容就構成了DFMEA標準表格的第一列“項目/功能”。
6.風險評估
DFMEA風險評估的思想,是把潛在失效發生的嚴重性,發生的概率,發生後被檢測到的可能性,這三個指標加權作為衡量一個失效風險的高低。
嚴重度、頻度、探測度的評估具有一定的主觀因素存在,不同的人對同一個問題往往會有不同的判斷。我們不用去細摳具體的分值是多少,而應該把精力放在對前文表一到表三第二列內容的判斷上。比如一個失效,我們判斷它探測度的時候,只要確認它在那個階段能被髮現?如果在設計階段被髮現,那麼就是3~5分,如果要到樣機階段才可能被髮現,那麼就是6~8分。
7.量化評估。
嚴重度、頻度、探測度的分值加權,可以幫助我們判斷失效風險的順序,用RPN來表示。如何使用這三個參數,不同的企業有不同的方法。大部分企業採用三者相乘,以所得值的高低作為處理的優先順序。對於通訊產品設計,筆者建議首先應考慮嚴重度。嚴重度超過8的失效可能導致企業付出慘重代價,比如違反法規導致的召回,對客戶安全產生了問題而導致的訴訟等。因此,嚴重度超過8的失效應予以首要考慮。其次,再考慮以三者的乘積作為判斷的依據。
無論採用哪種方法,RPN值所代表的含義都僅是一個處理的先後順序。當只存在一個失效模式時,這個值無論多高都沒有任何意義。筆者也不建議企業對RPN設定閥值,比如有些企業定義“RPN低於1 00的失效,可以不需要採取措施”,這樣的設定容易產生惰性。
8.優化措施。
有了RPN值,我們就可以判斷出哪些失效需要優先考慮優化措施。優化措施是針對降低頻度和探測度而言的。一個失效的嚴重度一般不能被降低,除非是採取的措施是更換了關鍵模塊/部件,或者是去除了某些功能。
優化措施需要明確負責人,完成時間等。只有把分析的結論導入了設計,我們的DFMEA才算落到了實處。
收起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