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没有绑定微信,更多功能请点击绑定

【BetterFly质量学堂】质量简介全套教材

    欢迎加WX:15190026350,一起交流质量。
    我不是灭霸,我是“面霸”!理解所有的PPT后,如果你还没成为质量“面霸”,你就来打我:)    质量的存在与人类的存在一样悠久,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质量。人类社会就是在不断追求更有质量的生活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质量管理随着生产方式的进步而不断进化和发展。生产方式演变:
1.单件生产
2.小批生产
3.大批生产
4.精益生产
5.敏捷生产
    质量管理在进化和发展中出现了很多的质量大师,他们对质量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很遗憾中国没有出现一位质量大师。
    质量发展随着生产方式的发展与时俱进,可以概括为五个阶段:[本节摘录于百度]
(1)上世纪30年代以前为质量检验阶段,仅能对产品的质量实行事后把关。但质量并不是检验出来的,所以,质量检验并不能提高产品质量,只能剔除次品和废品。
(2)1924年提出休哈特理论,质量控制从检验阶段发展到统计过程控制阶段,利用休哈特工序质量控制图进行质量控制。休哈特认为,产品质量不是检验出来的,而是生产制造出来的,质量控制的重点应放在制造阶段,从而将质量控制从事后把关提前到制造阶段。
(3)1961年菲根堡姆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理论(TQM),将质量控制扩展到产品寿命循环的全过程,强调全体员工都参与质量控制。
(4)70年代,田口玄一博士提出田口质量理论,它包括离线质量工程学(主要利用三次设计技术)和在线质量工程学(在线工况检测和反馈控制)。田口博士认为,产品质量首先是设计出来的,其次才是制造出来的。因此,质量控制的重点应放在设计阶段,从而将质量控制从制造阶段进一步提前到设计阶段。
(5)80年代,利用计算机进行质量管理(CAQ),出现了在CIMS环境下的质量信息系统(QIS)。借助于先进的信息技术,质量控制与管理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因为信息技术可以实现以往所无法实现的很多质量控制与管理功能。
      在从事质量10多年工作中,与很多非质量人士打过交道,大多数国人对质量的理解仍然停留在上世纪30年代质量检验的阶段,其中包括一些工信部的审核专家。可见为什么质量不受重视的原因:绝大数人对质量的理解就是检验的职能,而检验是不增值的,所以质量人的工资就应该低。
      而在日本,质量早已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一部分原因是日本资源贫乏,被逼无奈。于是邀请一个不受重用的美国人(戴明),来到日本,推行质量战略。连日本人自己都承认,是戴明的质量理论推动了日本的崛起,日本的企业界对戴明感恩戴德。早在1960年,日本天皇颁发给戴明的二等瑞宝奖章的得奖事由上写道:“日本人民把日本产业得以重生,及日制收音机及零件、半导体、照像机、双筒望远镜、缝纫机等成功地行销全球,归功于戴明博士在此的所作所为。”
       从某种意义上讲,质量是唯一可以持续获得利润的手段。投机倒把、坑蒙拐骗迟早(有可能是猴年马月)会受到法律的制裁,长生疫苗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
太多了,自己看PPT吧.....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11.jpg

12.jpg


13.jpg


14.jpg


15.jpg


16.jpg


17.jpg


18.jpg


19.jpg


20.jpg


21.jpg


22.jpg


23.jpg


24.jpg


25.jpg


26.jpg


27.jpg


28.jpg


29.jpg


30.jpg


31.jpg


32.jpg


33.jpg


34.jpg


35.jpg


36.jpg


37.jpg


38.jpg


39.jpg


40.jpg


41.jpg


 

132 个评论

游客无法查看评论和回复, 请先登录注册

推荐文章

文章状态

  • 发布时间: 2018-09-30 13:33
  • 浏览: 29713
  • 评论: 132
  • 赞: 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