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问
2689 次浏览 • 0 个关注 • 2013-07-12 05:17
2621 次浏览 • 0 个关注 • 2013-07-12 03:50
6397 次浏览 • 0 个关注 • 2013-07-12 03:44
3959 次浏览 • 32 个关注 • 2013-07-12 03:44
回复
不同公司好像是不一样的,但通常应该是QE主导的。
2011-09-21 12:09
我觉得产品质量和交期都是重要的。要去综合评估,考虑风险。对于不合格产品的放行,应该有一个规范的审批流程,不是某个人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我们公司的做法是由品质,工程和业务部门的工程师来判定是否可特采,当团队达不成一致意见时就升级到经理级别,再不行就继续升级。我们很...
2011-09-21 12:19
我主要负责QC,但也负责处理客户投诉。 针对从美国进口的龙头,我们的现有流程是只检验外观不检验功能,所以才有了那些争论。
2011-09-21 11:53
我在接到投诉的第二天就派人去现场了解问题,我是比较反感在还没有弄清楚问题前就说要增加检验,那怎么能做到有的放矢。 这个产品是美国工厂推出的新产品,已经量产。
2011-09-21 11:58
非常赞同您说的处理问题的首要条件是让客户满意。
2011-09-21 12:02
本帖最后由 阳洋羊 于 2011-9-21 12:07 编辑 非常感谢楼上各位给力的回复。 再补充一点信息:我们现有的流程是对美国进口的龙头只是检验外观,不用检验功能。大家对售后经理黄色标注部分的回复有何评论?有没有必要对新技术的产品在来料检验时要10...
2011-09-21 12:06
当因子个数较多时,需要用部分实施的因子设计进行因子筛选,让因子个数不超过5个,然后用全因子实验设计进行因子效应和交互效应的全面分析。进一步筛选因子直到因子个数不超过3个时,最后可以用相应曲面方法确定回归关系并求出最优设置。部分因子实验通常只是筛选因子,可以稍粗...
2011-03-15 17:09
要确定测量系统的分辨力是否足够,最起码的要求是分辨力不大于过程波动PV的1/10和容差(USL-LSL)的1/10.另外,还可以用可区分组数ndc作为分辨力足够与否的另一个标准,通常要求ndc不小于5.
2011-03-15 17:01
楼主肯定是算错了。CP是过程与规格中心完全重合的情况下过程能力,是潜在过程能力,而大多数情况下,过程输出的平均值与规格中心总是有偏移的,所以CPK总是小于等于CP。
2010-12-10 14:37
我想楼主应该指的是一线员工。 新人培训不到位-问题频发-现场人员花费更多的时间救火-无充足时间培训新人-----,如此下来会形成恶性循环。所以最好的办法还是解决员工的流动率问题和新员工的培训。通常新员工入职时会有公司层面的基本入职培训和部门的岗位培训(包括安...
2010-12-03 08:45
本帖最后由 阳洋羊 于 2010-11-12 09:32 编辑 我来抛砖引玉。 进行参数假设检验的前提条件是:1. 数据相互独立;2. 数据皆来自正态分布总体;3.两个总体等方差。 [list=1] [*]数据独立性检验:采用游程检验来进行 [/*]...
2010-11-12 09:30
我来抛砖引玉。 对于非正态分布的数据,通常的做法是用BOX-COX法转换为正态分布,然做在做控制图来判定过程是否稳定。如果过程是稳定的,则可以转换后的数据计算CPK,这里要注意USL, LSL亦需进行转换。另一种方法是Johnson变换法。当第一,二种方法无...
2010-11-16 08:56
我们首先需了解客户的需求和期望是什么,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我们内部应该做什么以及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这就是通常所讲的以客户为导向,常用工具为Metric Tree。针对这些目标,统计历史数据,了解目前的实际水平是多少,然后再决定在现有基础上提高多少,当然不是简简单...
2010-11-18 17:22
实在是佩服佩服 黑带考试的难度是不是和这些题类似呀??
2010-10-18 15:12
明白了,非常感谢楼上各位朋友的热心帮忙!!
2010-10-11 08:55
谢谢楼主的精彩分享:P
2010-09-28 08:56
无论FMEA的格式如何变化,其考虑的内容都是一样的,万变不离其宗。对于PFMEA,需要跨功能小组来完成。要考虑从单个零件到总成的所有制造工序及每一步作业过程。对于每一个工序确定潜在的失效模式,其影响和原因,量化严重度/频度和不可探测度,提出建议措施以降低失效模...
2010-09-27 11:46
要依据客户的标准对产品进行检验和判定,并不是越严越好。当然可以签控制样板,但是前提是你的控制样板必须符合你们客户的要求。满足客户要求,就是好的质量。当然如果超出客户的期望,客户会更满意,但要考虑到成本问题。
2010-09-20 16:55
如果按照楼主的措施去执行,我想肯定还会有类似的问题。这些措施太泛了,没有针对性。 只有找到问题的产生原因和流出原因,才有可能去制定有效的纠正措施。多从系统和流程方面去考虑。另外三次投诉的时间间隔是多久,是内部采取纠正措施之前还是之后。如果是内部改善后才发生的...
2010-09-20 09:15
象这种漏装,错装等问题都是细节做的不好导致的,除了在流程方面进行改善之外,必须得让高层和生产人员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最好的办法是把质量不良的成本数字化,这样一目了然,第一次做不对给公司和客户的损失是多少。另外一个办法可以借助客户的力量给高层和生产部门施加压力。...
2010-09-20 09:28
以往方便起见,一直用99%的分布宽度来代表测量误差的“全“宽度,也就是乘以一个系数5.15.如果想把总测量变异的范围或分布宽度提高到99.73%,即+/-3σ,则需要将系数变为6.
2010-09-13 17:15
我觉得首先还是要明确审核的目的,范围和侧重点,这样在实施审核时才会有的放矢。控制计划是过程审核的一个重要参考文件,但在审核时除了关注其过程符合性外,更要关注其有效性。就像楼上举得例子,虽然符合控制计划,但不合格品较多。这就说明有效性比较差。
2010-09-08 08:38
[b]回复 http://www.6sq.net/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3269119&ptid=249941[/b] Sorry,可能是我表述的不是很清楚。我的意思是说如何...
2010-09-07 08:59
与X-BAR相比,ANOVA方法有以下优点: [list=1] [*]有能力解决任何实验的作业准备; [/*] [*]能更准确地估计变差; [/*] [*]可从实验数据中得到更多的信息(如;零件与评价人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 [/*] [/list]其缺点是...
2010-09-06 08:43
ISO在我国的很多企业早已变味了,认证的目的只是拿到那个证书用来“装饰门面”。说的,写的和做的完全不一样,搞成今天这个局面,很多认证公司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2010-09-06 10:37
[b]回复 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3274302&ptid=249779[/b] 我们公司的文件都是真的,而且客户也非常愿意要我们的东西。当然了,我们提供的是成品。 ...
2010-09-10 18:15
文章
没有内容
最新动态
2013-07-12 阳洋羊 回答了问题:
2013-07-12 阳洋羊 回答了问题:
2013-07-12 阳洋羊 回答了问题:
2013-07-12 阳洋羊 回答了问题:
2013-07-12 阳洋羊 回答了问题:
2013-07-12 阳洋羊 回答了问题:
2013-07-12 阳洋羊 发起了问题:
2013-07-12 阳洋羊 回答了问题:
2013-07-12 阳洋羊 回答了问题:
2013-07-12 阳洋羊 回答了问题:
2013-07-12 阳洋羊 回答了问题:
2013-07-12 阳洋羊 回答了问题:
2013-07-12 阳洋羊 回答了问题:
2013-07-12 阳洋羊 回答了问题:
2013-07-12 阳洋羊 回答了问题:
2013-07-12 阳洋羊 回答了问题:
2013-07-12 阳洋羊 发起了问题:
2013-07-12 阳洋羊 回答了问题:
2013-07-12 阳洋羊 回答了问题:
2013-07-12 阳洋羊 回答了问题:
2013-07-12 阳洋羊 回答了问题:
2013-07-12 阳洋羊 回答了问题:
2013-07-12 阳洋羊 回答了问题:
2013-07-12 阳洋羊 回答了问题:
2013-07-12 阳洋羊 回答了问题:
2013-07-12 阳洋羊 发起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