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lyjiang(UID:558172) (VIP)
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广东 江门 质量/质量相关 主页访问 : 7659 次
发问
965 次浏览 • 3 个关注 • 2021-06-28 09:34
3272 次浏览 • 13 个关注 • 2019-05-30 10:28
2467 次浏览 • 8 个关注 • 2019-05-13 14:40
1317 次浏览 • 2 个关注 • 2018-12-12 08:33
1782 次浏览 • 1 个关注 • 2015-06-30 14:11
1741 次浏览 • 1 个关注 • 2014-11-22 13:48
1845 次浏览 • 1 个关注 • 2014-11-18 13:57
1166 次浏览 • 2 个关注 • 2014-11-13 17:35
1476 次浏览 • 2 个关注 • 2014-11-10 10:47
1776 次浏览 • 2 个关注 • 2014-09-12 15:23
回复
这个没有标准定义:得看公司自已怎么定,比如:有共性的AB产品同一时间段生产,对A产品抽检时发现了不良,这时我们需考虑B产品有没有同样的不良,没有再次检验合格前B产品就可以定义为“可疑品”。
2024-04-14 09:59
现在质量人员处理问题,个人认为就应该复杂的事件简单化处理:比如:工人没有放好就会发生漏工序,哪就针对怎么防止漏工序,人不是可控的,所以就要从防错上做方案(现在流行傻瓜式作业)。
2024-04-14 09:42
员工自检这是管理的基本要求,但自检我们理解要相对粗放一些,是指利用裸眼或借助检具能检验的的地方,作记录也相对没有那么硬性要求,因为员工主要工作是生产,如果自检占用太多时间与精力,哪里生产就没有效率了,那就更难去执行。 目前我们实际采用...
2021-07-26 09:58
调整肯定是要的,因为模具本身生产过程中就会磨损,现在已经到上限,接下来就会有超上限的趋势,所以个人认为虽然是非关键尺寸也需要调整。
2020-11-20 12:56
这个是管理,如果都这样越级上报,要找谁反馈就找谁反馈,你如果不是最高领导,当异常发生时,你的上级知道了而你却不知道,你上级问你时,你的头除了能嗡嗡嗡的响,还能怎么办?
2020-03-05 14:53
主要是基于产品质量水平与风险评估来做抽样方案。
2019-12-20 08:26
如果是单一配件,采购开发新供应商送样报价,技术确认。成品类,就要---前期供应商审核---确认资证没有问题,生产能力与质量水平满足要求。一切OK了就PPAP流程新。
2019-12-10 16:22
合不合理要看客户的,我们有的客户就是进料抽检判定时:C=0(不分析异常点),其它都是假的。
2019-10-22 09:13
我们提交PPAP文件时依客户而定,不同客户不一样(主要是客户要求),有的是随机50组全尺寸,有的是随机5组全尺寸,其它全部是做重要尺寸(图纸上有标注的),文件是固定的实际操作是灵活的,关键是要符合客户要求!
2019-10-22 09:09
必需是可以,当需要时我们通过向上追溯出来的以下信息,可以很好的帮助分析并进行合理的处理: 1、责任主体是谁(同一物料有几家供应商时)? 2、发生的时间点(通过此时间点可以追溯当时生产过程情况)? 3、生产的批次数量是多少(可以评估潜在风险有多大)?
2019-08-10 09:58
我们是在加工工艺卡(作业指导书)上注明:首件是按图纸做全尺寸检验,后续巡检时就只记录重要尺寸,其它尺寸检验但不记录。(即:其它尺寸出现异常,也会被追责),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减少做记录时间,把大部份时间放在实际检验过程中。 做到:说、写、做,三一致...
2019-08-06 08:59
人工手写记录并且也是人为操作方面,我想目前还没有很好的方式来防呆,除了平时随机抽查核实外,我暂时想不到更好的方式。不过你可以采用非常手段,即:在检验台上方安装“天眼”。。。。
2019-07-25 09:00
程序或作业指导书每单独做封面是为了方便查找与阅读,如果全部放在一起就有点杂乱。
2019-05-30 08:43
对于仪器本身而言在校准时间内使用都是合格的;但为了防止仪器非预期使用,都会提前完成校正工作,除非校准当天可以出校准结果的,也可以在当天完成。
2019-04-12 08:33
首先:可能是因为行业不同要求不同吧。1%不良概率,想靠首巡控制100%发现并控制,从实际出发讲基本上做不到,除非是全检。(因为1%的不良概率,不清楚是加工到一定时间固定出现,还是随机出现,假设他是固定出现,在基某个时间段里,你的检验数量与频率多少才能匹配上)
2018-12-15 14:41
订讨论前关键是有个前题----企业(先求生存再谈发展)!通过“。。。。。。。”长期满足客户需求(出货)从而实现持续发展,应该是相互相成关系。
2018-12-14 14:25
其实很简单谁做都是做、都是为公司服务,如果现在定义为进料时IQC全检,会影响到其它工作的正常开展,有三种选择:1、简单粗爆方式,直接申请增加IQC的资源配制来满足正常开展工作。2、对症治疗,由物控部合理调整交期,协调检验时间,避免多物料同时急需,解决正常的检验...
2018-12-10 09:49
针对不良项目的性质与严重程度来决定如何处理是就是论事的处理异常。如果就因为一个不良来判定不良率并要说服客户,我认为无论采用什么分析方法,最后结论:应该为偶发事件,排除批量发生的可能性,这样客户或许能说服客户。
2018-12-06 08:25
可以用通止光滑塞柱规,我司针对生要直径尺寸都是采用这种,并且可以减少人为和量具的操作误差,提高检验效率。 [attach]74428[/attach]
2018-11-26 08:20
公司正式文件受控印章肯定只有一个,若公司内部要将受控文件再一次下发到自己下级部门时,则是复印出来,盖自己部门的受控印章,方便文件追溯管理(通过印章识别),不知楼主说的是不是也是这样的情况?
2018-11-13 08:22
这个功能好。顶下。
2018-10-20 09:20
现在上述问题均已得到解决,龙老大威武!
2018-09-22 08:24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先正视自己的问题(不能排斥问题),用心去找出混料的根本原因,才能解决问题!一方向另一方证明什么时采用现在流行的---举证倒置法更好。
2018-08-28 08:13
尽量减少人为操作性防呆,如果标贴上客户允许的话,加一个条形码,进仓或出货核对时扫条形码就可以了。
2018-06-04 09:47
每个公司可能都不一样,因为涉及的产品类型不同,不良导致的后果不同,主要看你们的SQE怎么管理,比如说:一家连续三批不良超过公司的规定,可以是从合格供应商中除名、也可以是降级、也可以是减少订单量、还有可能是扣款处罚后继续正常采购。 关键还得看自己公司...
2017-12-02 09:10
其实镀层脱落(起泡)一般与电镀挂与电镀时电流偏大有关,因电流过大电镀时镀层沉积过快,镀后镀层本身的应力释放所致,也有可以是电镀过程中产品局部污染所致,我们生产中起泡脱皮发生较多为产品本身多次酸铜引起。不同产品不同工艺可能不一样,希望能帮到你。
2017-12-01 08:21
文章
没有内容
最新动态
2024-04-14 Flyjiang 回答了问题:
2024-04-14 Flyjiang 回答了问题:
2021-07-26 Flyjiang 回答了问题:
2021-06-28 Flyjiang 发起了问题:
2020-11-20 Flyjiang 回答了问题:
2020-03-05 Flyjiang 回答了问题:
2019-12-20 Flyjiang 回答了问题:
2019-12-10 Flyjiang 回答了问题:
2019-10-22 Flyjiang 回答了问题:
2019-10-22 Flyjiang 回答了问题:
2019-08-10 Flyjiang 回答了问题:
2019-08-06 Flyjiang 回答了问题:
2019-07-25 Flyjiang 回答了问题:
2019-05-30 Flyjiang 发起了问题:
2019-05-30 Flyjiang 回答了问题:
2019-05-13 Flyjiang 发起了问题:
2019-04-12 Flyjiang 回答了问题:
2018-12-15 Flyjiang 回答了问题:
2018-12-14 Flyjiang 回答了问题:
2018-12-12 Flyjiang 发起了问题:
2018-12-10 Flyjiang 回答了问题:
2018-12-06 Flyjiang 回答了问题:
2018-11-26 Flyjiang 回答了问题:
2018-11-13 Flyjiang 回答了问题:
2018-10-20 Flyjiang 回答了问题:
2018-09-22 Flyjiang 回答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