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质量管理发展历史概述
最早提出全面质量管理概念(Total Quality Management)的是美国通用电器公司质量管理部的部长菲根堡姆(A.V.Feigenbaum)博士。1961年,他出版了一本著作,该书强调执行质量只能是公司全体人员的责任,应该使全体人员都具有质量的概念和承担质量的责任。因此,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思想是在一个企业内各部门中做出质量发展、质量保持、质量改进计划,从而以最为经济的水平进行生产与服务,使用户或消费者获得最大的满意。
全面质量管理(TQM)的四个发展阶段
从1961年菲根堡姆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开始,世界各国对它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使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方法、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应用和发展。概括地讲,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日本从美国引入全面质量管理
1950年,戴明博士在日本开展质量管理讲座,日本人从中学习到了这种全新的质量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当时,全面质量管理的思路和概念并没有像如今一样被完整地提出来,但是它对日本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到1970年,质量管理已经逐步渗透到了全日本企业的基层。
◆质量管理中广泛采用统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企业从质量管理中获得巨大的收益,充分认识到了全面质量管理的好处。日本人开始将质量管理当作一门科学来对待,并广泛采用统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进行推广和应用,全面质量管理在这一阶段获得了新的发展。
◆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和要求得到标准化
随着全面质量管理理念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这种管理方法。1986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把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和要求进行了标准化,并于1987年3月正式颁布了ISO 9000系列标准,这是全面质量管理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因此,我们通常所熟悉的ISO 9000系列标准实际上是对原来全面质量管理研究成果的标准化。
◆质量管理上升到经营管理层面
随着质量管理思想和方法往更高层次发展,企业的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被提升到经营管理的层次。无论是学术界还是企业界,很多知名学者如朱兰、石川馨、久米均等人,都提出了很多有关这个方面的观念和理论,“质量管理是企业经营的生命线”这种观念逐渐被企业所接受。
全面质量管理(TQM)在国外的实施现状
60年代以来,菲根堡姆的全面质量管理概念逐步被世界各国所接受,但是由于国情不同,各国企业在运用时又加进了一些自己的实践成果,各有所长。目前,全面质量管理已经获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整个世界的工业需要恢复。全面质量管理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美国为代表的“美国系统”、以日本为代表的“日本系统”,以及以前苏联和东欧国家为代表的“前苏联系统”,这三种全面质量管理系统各有自己的特点。
◆以美国为代表的“美国系统”
在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不得不提到无缺陷运动。这项活动来源于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为了能够确保军品的生产质量,各个工厂成立了一些最新的质量管理组织机构。特别是以美国为代表的美国系统,在质量管理过程中第一次展开了质量成本或质量费用的研究,即认为质量管理是需要付出成本的,具体研究内容包括故障费用、评价鉴定费用和预防费用等。
◆以日本为代表的“日本系统”
从70年代开始,日本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开始推广全面质量管理,它是在美国经验的基础上发展出了QC小组这种全民性的质量管理活动形式,QC小组成为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核心要素之一,菲根堡姆等质量大师都曾到日本激励推动QC小组的活动。到70年代末期,日本国内已经发展出了70万个QC小组,共有500多万成员参与了QC小组活动,这样就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日本系统”。
◆以前苏联和东欧国家为代表的“前苏联系统”
为了尽快恢复正常的工业生产,二战结束后前苏联和东欧开始了质量管理方面的研究,代表人物主要有布拉钦斯基和杜布维可夫,他们在前苏联从军品向民品的转换生产过程中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思路和模式。前苏联国家为了鼓励质量改进,将杜布维可夫所创造出来的系列方法称为“萨莱托夫制度”。
在“萨莱托夫制度”中,对产品或零件制定了明确的规格和标准,这样就使得零件的使用相当便捷,而且能大幅度降低生产的成本。提出生产合乎标准的产品的概念,是质量管理思想上的一个飞跃。此外,“萨莱托夫制度”还提供适当的信息、测定仪器、操作方法来生产并进行充分的培训。
全面质量管理(TQM)在我国的发展
粉碎“四人帮”以后,整个国民经济急需启动和发展,质量问题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方法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如表1-1所示,我国的全面质量管理从最初的“质量月”活动开始,逐步发展为声势浩大的QC质量小组活动。
表1-1 全面质量管理在我国的发展
全面质量管理的代表人物
在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过程中,各个代表国家根据自己的经济模式不断开发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全面质量管理模式。此外,一些质量管理大师也为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和完善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些代表人物主要有戴明、约瑟夫•朱兰、菲利普•克罗斯比,以及日本的石川馨、新卿重夫等。
戴明
戴明博士生于1960年,他在休哈特的统计过程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近年所提出的质量管理的14个要点已经成为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内容。戴明博士最早提出了PDCA循环的概念,所以又称其为“戴明环”,PDCA循环对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PDCA循环是能使任何一项活动有效进行的一种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特别是在企业的质量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PDCA循环中,“策划(P)—实施(D)—检查(C)—处理(A)”的管理循环是现场质量保证体系运行的基本方式,它反映了不断提高质量应遵循的科学程序。PDCA循环包括了四个阶段,如图1-2所示。
图1-2 PDCA循环的四个阶段
约瑟夫•朱兰
在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过程中,除了戴明博士,另一个不可忽视的人物是约瑟夫•朱兰。约瑟夫•朱兰博士出生于1904年,在工作实践中逐步成长为一位著名的质量大师,他所提出的质量三部曲和质量螺旋是对全面质量管理的最大贡献。
Æ质量三部曲
质量三部曲指的是质量策划、质量改进和质量控制,通过识别顾客的要求,开发出让顾客满意的产品,并使产品的特征最优化,同时优化产品的生产过程。这样不但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也能满足企业的需求。
Æ质量螺旋
所谓质量螺旋,就是要求我们首先去识别顾客的需求,开发出适合顾客需求的产品,然后生产和销售这样的产品,使顾客获得满意。顾客得到满意之后又会产生新的需求,企业可以根据顾客的新需求进行新一轮的循环。
菲利普•克罗斯比
菲利普•克罗斯比博士出生于1926年,他的主要著作《质量是免费的》和《质量没有眼泪》,在整个世界范围内,特别是对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是质量管理的经典著作之一。
菲利普•克罗斯比博士最早在全面质量管理中提出了质量成本的定义。质量成本是产品总成本的一部分,它包括确保满意质量所发生的费用,以及未达到满意质量的有形损失与无形损失,如预防成本、评估成本和故障成本等。
石川馨、新卿重夫
日本在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过程中充当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整个日本企业由于实施QC小组活动而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生产和科研成果。在日本轰轰烈烈的QC推广活动中,最为醒目的代表人物为石川馨、新卿重夫。
◆石川馨
石川馨出生于1915年,他率先将统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应用到了质量管理过程当中。后来,他又总结和发明了质量管理的七种工具,这几种管理工具实际上就是统计技术和计算机分析技术在质量控制活动中的具体应用形式。
◆新卿重夫
新卿重夫出生于1909年,他主要提出了零缺陷质量管理的概念。新卿重夫博士对质量管理的另一个重大贡献就是一分钟更换模具体系。一分钟更换模具体系要求我们在更换产品生产的时候,以最快的速度更换模具从而不影响整个生产的进行。这一体系实际上就是JIT适时生产的前身。
此外,新卿重夫还提出了源头检验体系,将质量管理的范围从企业本身延伸到了供应商。他认为,一个产品的质量并不仅仅取决于生产企业本身,还取决于外协厂家,如原材料、附件、配件的提供厂商等。
全面质量管理的八大原则
以顾客为中心
全面质量管理的第一个原则是以顾客为中心。在当今的经济活动中,任何一个组织都要依存于他们的顾客。组织或企业由于满足或超过了自己的顾客的需求,从而获得继续生存下去的动力和源泉。全面质量管理以顾客为中心,不断通过PDCA循环进行持续的质量改进来满足顾客的需求。
◆领导的作用
全面质量管理的第二大原则是领导的作用。一个企业从总经理层到员工层,都必须参与到质量管理的活动中来,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企业的决策层必须对质量管理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我国的《质量管理法》中规定,质量部门必须由总经理直接领导。这样才能够使组织中的所有员工和资源都融入到全面质量管理之中。
◆全员参与
全面质量管理的第三大原则就是强调全员参与。在70年代,日本的QC小组达到了70万个,而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注册的QC小组已经超过了1500万个,这些QC小组的活动每年给我国带来的收益超过2500亿人民币。因此,全员参与是全面质量管理思想的核心。
◆过程方法
全面质量管理的第四大原则是过程方法,即必须将全面质量管理所涉及的相关资源和活动都作为一个过程来进行管理。PDCA循环实际上是用来研究一个过程,因此我们必须将注意力集中到产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全过程。
◆系统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的第五个原则是系统管理。当我们进行一项质量改进活动的时候,首先需要制定、识别和确定目标,理解并统一管理一个有相互关联的过程所组成的体系。由于产品生产并不仅仅是生产部门的事情,因而需要我们组织所有部门都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的需求。
◆持续改进
全面质量管理的第六个原则是持续改进。实际上,仅仅做对一件事情并不困难,而要把一件简单的事情成千上万次都做对,那才是不简单的。因此,持续改进是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思想,统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正是为了更好地做好持续改进工作。
◆以事实为基础
有效的决策是建立在对数据和信息进行合乎逻辑和直观的分析的基础上的,因此,作为迄今为止最为科学的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也必须以事实为依据,背离了事实基础那就没有任何意义,这就是全面质量管理的第七个原则。
◆互利的供方关系
全面质量管理的第八大原则就是互利的供方关系,组织和供方之间保持互利关系,可增进两个组织创造价值的能力,从而为双方的进一步合作提供基础,谋取更大的共同利益。因此,全面质量管理实际上已经渗透到供应商的管理之中。
【自检】
请你阅读以下资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有人认为,企业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得本企业的利益。因此,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只需要考虑自己的生产和销售,而不需要考虑其他企业的问题。你认为这种说法正确吗?结合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简单叙述你的观点。
【本讲小结】
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在考虑到充分满足客户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生产和服务,把企业各部门的制定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有效体系。全面质量管理从诞生开始发展到现在,已经经历了四个重要阶段,成为一套完整、科学的管理方法。
在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过程中,各个代表国家根据自己的经济模式不断开发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全面质量管理模式。一些质量管理大师,例如戴明、约瑟夫•朱兰、菲利普•克罗斯比,以及日本的石川馨、新卿重夫等,为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和完善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第2讲 新经理上任秘籍
【本讲重点】
认识自我
培养自信
由员工上升为部门经理
上任伊始
如何确保首战告捷
认识自我
分析自己的性格
任何一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性格有基本的了解,作为部门经理更不例外,尤其是新上任的经理,首先要知道自己的性格是内向型的还是外向型的,根据自身的性格特点来开展工作。
◎外向型的主管
外向型的主管要提醒自己时刻注意工作中的细节,有些工作可以分配给下属去做,在工作中不要过分相信自己的判断,要多听听员工特别是资深员工的意见。
作为一名管理者,不要试图总是控制员工,当员工在自身的工作职责范围内提出某个建议的时候,如果主管有不同意见,这时需要克制自己打断员工并直接提出自己的反对意见的念头。否则既可能造成外向型主管决策时的片面性,又可能阻塞了员工进谏的道路。
在做决定的时候,不要凭自己的冲动或者是机智做出重大的决定,这样难免会造成失误。
◎内向型的主管
内向型的主管可以选择一个外向型的合作伙伴,并且定期召开交流会,让员工能够把自己的想法、建议说出来,弥补自身与员工交流时主动性不够的缺陷。
在工作中要着眼于大局,适当的时候要敢于冒险。
需要指出的是:不能说内向型或者外向型不好,两者之间没有固定区别,任何一种性格的人都能成为一个非常优秀的管理者。如何显露自己的性格对于刚上任的经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工作中表现得越自然越好,不要刻意勾画自己的性格,但是到了关键时刻,掩饰或者克制一下自己的个性是会有好处的。
了解自己的技能
对自己的认识中一项非常重要的认识就是了解自己的技能,知道自己能做好什么,优势是什么,劣势是什么,根据这个认识采取相应的措施扬长避短。
作为部门经理,根据不同工作的性质,所需要的管理技能包括:管理员工的能力、了解财务的能力、计算能力、工程技术能力、写报告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公关能力、谈判能力、创造力、想像力、对细节的关注能力等等。我们自己应该有一张表格,列出与新任的经理职位相关所需的能力,然后就自身的能力与这些要求做一个对比,发现自己在哪些能力上还有差距。制定出弥补这些差距的具体计划,并监督自己执行。
获得家庭的支持
新上任的部门经理,工作热情都比较高,而且上任伊始事务确实比较繁杂,所以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工作上,加班加点是常有的事。
这时,容易被忽视的一个问题就是工作与家庭的协调,因为工作废寝忘食而忽视了与家人的沟通,往往会导致“后院失火”,最后既影响了家庭,又耽误了工作。
【案例】
一个年轻人因为工作成绩突出,被任命为部门经理。他非常兴奋,下决心要做出一番成绩,所以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工作上,几乎天天工作到深夜才回家,周末也在办公室里度过,而且还经常出差,时间长了,他的妻子觉得备受冷落,对他越来越不满,最后感情出现了裂痕,导致了婚姻的破裂。妻子的离去严重影响了这位新任经理的情绪,使得他工作不断出现问题,进展很不顺利。可见,家庭的支持对个人的成功是多么重要。
【自检】
你是新上任的部门经理吗?你是不是跃跃欲试,打算大干一场?请注意!在行动之前,你是否已经对自己有了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如果是,请把对自己的认识记下来;如果还没有,赶快先来认识自己。
培养自信
要有自信的心态
自信就是相信自己能做到的一种心态。
【案例】
小张今年30多岁了,已经工作了整整十年,可是到现在还没有女朋友,别人问起来他就回答:“交女朋友很贵的,周末陪女朋友吃顿饭,逛逛街,买点东西什么的,至少要花一两百块钱,我一个月的工资只有七百块钱,所以谈不起女朋友。”实际上,小张的主要原因是自信心不足,他本身的条件很不错,是名牌院校的毕业生,人长得高高帅帅的,对工作认真负责,但是就是没有自信,所以他为自己找了一个借口,不敢去争取机会。
激发自信的十种方法
【案例】
一个年轻人刚毕业两年,在同学聚会上大家谈自己的理想,这个年轻人说:“我希望三年之内买一部自己的车。”他的理想遭到很多同学的讥笑,因为当时买一部车至少要十几万,而他们当时的工资每个月也就几百块,所以大家认为这是不可能的。可是这个年轻人坚定地说:“我一定会实现这个目标。”三年后,这个年轻人真的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因为自信帮助他找到了勇气和前进的动力。
正确的职业心态
◎积极的进取心
对自己设定的目标要产生强烈的实现欲望,而且知道现在所做的行动都是为了这个目标。因为一个成功人士所获得的最大快乐是成功后的自我满足。作为新任经理的你,是否已经将自己的目标清晰地写下来,并牢记在心里了?
◎自信
自信是人生事业成功的源头,任何一个人的成就永远不会超过其自信心的大小。自信和领导艺术相辅相成,自信首先要做到自我肯定,并且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情,而且在任何时候都保持清醒的头脑。
◎永不满足
优秀的部门经理永远不会满足现已取得的成就,而会为实现更高的目标努力奋斗。
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和关键点
全面质量管理的含义
全面质量管理并不等同于质量管理,它是质量管理的更高境界。全面质量管理是将组织的所有管理职能纳入质量管理的范畴,强调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强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强调全员的教育和培训。因此,要掌握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思想,首先应该理解全面的含义。
◆什么是全面
全面是全面质量管理中的关键词语,它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的含义:运用多种手段,系统地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控制质量形成的全过程,而不仅仅是制造过程;质量管理的有效性应当是以质量成本来衡量和优化的。因此,全面质量管理不仅仅停留在制造过程本身,而且已经渗透到了质量成本管理的过程之中。
◆从英文角度来理解TQM
全面质量管理的英文原文为Total Quality Management。其中,Total指的是与公司有联系的所有人员都参与到质量的持续改进过程中,Quality指的是完全满足顾客明确或隐含的要求,而Management则是指各级管理人员要充分地协调好。
◆“三全”的TQM
根据ISO 9000的定义,质量管理是指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以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由此可见,质量管理的全过程应该包括产品质量的产生、形成和实现的过程。因此,要保证产品的质量,不仅要管理好生产过程,还需要管理好设计和使用的过程。
通常认为,影响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五个,即人员、机器、材料、方法和环境,简称人、机、料、法和环,如图2-1所示。为了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既要管理好生产过程,还必须管理好设计和使用的过程,要把所有影响质量的环节和因素控制起来,形成综合性的质量体系。因此,全面质量管理不仅要求有全面的质量概念,还需要进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并强调全员参与,即“三全”的TQM。
图2-1 影响产品质量的五大因素
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
全面质量管理从过去的就事论事、分散管理,转变为以系统观念为指导的全面的综合治理,它不仅仅强调各方面工作各自的重要性,而且更加强调各方面工作共同发挥作用时的协同作用。概括地讲,全面质量管理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以适用性为标准
在传统的质量管理中,一般都是以符合技术标准和规范的要求为目标,即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只需要符合企业事先制订的技术要求就行。但是,全面质量管理与传统质量管理截然不同,它要求产品的质量必须符合用户的要求,始终以用户的满意为目标。从这个角度来看待全面质量管理,则将涉及所有参与到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资源和人员。
◆以人为本
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质量管理,必须十分重视整个过程中所涉及的人员。为了做到以人为本,企业必须做到以下四个方面:高层领导的全权委托,重视和支持质量管理活动;给予每个人均等机会,公正评价结果;让全体员工参与到质量管理的过程中;缩小领导者、技术人员和现场员工的差异。
◆突出改进的动态性
全面质量管理的另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突出改进的动态性。在传统的质量管理中,产品生产的目标是符合质量技术要求,而现在对产品质量的要求是能够符合顾客的需求。但是,由于顾客的需求是不断发生变化的:顾客的需求通常会随着产品质量的提高而变得更高,这就要求我们有动态的质量管理概念。全面质量管理不但要求质量管理过程中有控制程序,而且要有改进程序。
◆综合性
全面质量管理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综合性。所谓综合性,指的是综合运用质量管理的技术和方法,并且组成多样化的、复合的质量管理方法体系,从而使企业的人、机器和信息有机结合起来。在日本,石川馨博士最早将统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应用到全面质量管理过程之中,并总结出全面质量管理的七种方法,如直方图、特性要因图等。
全面质量管理的关键点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
现在大多数的企业和组织都认识到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生存的根本。因此,绝大部分的企业已经将质量作为企业经营的第一项重要内容,给予足够的重视并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来确保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
◆为顾客服务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产品供不应求的状况已经结束,市场呈现出产品数量和种类都非常繁多的局面,顾客拥有了绝对性的选择权,产品必须符合顾客的要求才有可能销售出去。因此,全面质量管理的中心思想是为顾客服务,而不是为标准服务。
◆质量形成于生产全过程
产品质量形成于生产的全过程,这一过程是由若干个相互联系的环节所组成的,从供应商提供原料、进厂检验控制、上线生产、质量检验,直到合格品入库,每一个环节都或大或小地影响着产品质量的最终状况。这样也就决定了全面质量管理的管辖范围。
◆质量具有波动的规律
有需求才有市场,产品在市场中的销售情况完全是由顾客的需求决定的。一般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产品质量会不断地提高,但顾客的需求也会相应地变得更高。因此,我们必须意识到产品质量和市场规律一样具有波动的规律,即在允许范围内有一定的波动。
◆质量控制以自检为主
在全面质量管理过程中,对质量的控制应该以自检为主。这样的质量管理方式也就意味着我们在全过程的生产制造中必须树立强烈的自我质量意识,而不是等到质量部门检验以后才形成质量的概念。
◆质量的好坏用数据来说话
全面质量管理的科学性与严谨性体现在质量的好坏要靠翔实的数据来证明,而不是靠人员的感觉来确定。只有那些真实的统计数据,如客户的满意程度、产品销售量和对市场的占有率等,才能够说明产品质量的优劣。
◆质量以预防为主
在传统的质量管理中,往往是通过产品生产后的检验来控制产品的质量,这种质量保证方式并不能防止缺陷的产生,仅仅是一种补救措施。因此在全面质量管理中,我们必须意识到质量应该以预防为主,通过事前管理的方式来降低产品的成本。
◆科学技术、经营管理和统计方法相结合
全面质量管理尤其要注重科学技术、经营管理和统计方法相结合。从1961年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开始,科学技术对生产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巨大和明显,因此我们需要将这些科学技术和统计方法充分利用到全面质量管理之中。
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基础和方法依据
戴明博士最早提出了PDCA循环的概念,所以又称其为“戴明环”。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基础和方法依据就是PDCA循环。这种循环是能使任何一项活动有效进行的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在企业的质量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PDCA循环中,“计划(P)—实施(D)—检查(C)—处理(A)”的管理循环是现场质量保证体系运行的基本方式,它反映了不断提高质量应遵循的科学程序。全面质量管理在PDCA循环的规范下,形成了四个阶段和八个步骤,如图2-2和图2-3所示。
图2-2 PDCA循环的四个阶段 图2-3 PDCA的八大步骤
◆P:计划(Plan)
在开始进行持续改善的时候,首先要进行的工作是计划。计划包括制定质量目标、活动计划、管理项目和措施方案。计划阶段需要检讨企业目前的工作效率、追踪流程目前的运行效果和收集流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点;根据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并制定初步的解决方案,提交公司高层批准。
计划阶段包括四项工作内容:
Æ分析现状
通过现状的分析,找出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尽可能以数字说明。
Æ寻找原因
在所搜集到的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各种原因或影响因素。
Æ提炼主因
从各种原因中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原因。
Æ制定计划
针对影响质量的主要原因,制定技术组织措施方案,并具体落实到执行者。
◆D:实施(Do)
在实施阶段,就是将制定的计划和措施,具体组织实施和执行。将初步解决方案提交给公司高层进行讨论,在得到公司高层的批准之后,由公司提供必要的资金和资源来支持计划的实施。
在实施阶段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将初步的解决方案全面展开,而只在局部的生产线上进行试验。这样,即使设计方案存在较大的问题时,损失也可以降低到最低限度。通过类似白鼠试验的形式,检验解决方案是否可行。
◆C:检查(Check)
第三阶段是检查,就是将执行的结果与预定目标进行对比,检查计划执行情况,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按照检查的结果,来验证生产线的运作是否按照原来的标准进行;或者原来的标准规范是否合理等。
生产线按照标准规范运作后,分析所得到的检查结果,寻找标准化本身是否存在偏移。如果发生偏移现象,重新策划,重新执行。这样,通过暂时性生产对策的实施,检验方案的有效性,进而保留有效的部分。检查阶段可以使用的工具主要有排列图、直方图和控制图。
◆A:处理(Administer)
第四阶段是处理,对总结的检查结果进行处理,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予以标准化或制定作业指导书,便于以后工作时可遵循;对于失败的教训也要总结,以免重现。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应提到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处理阶段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Æ总结经验,进行标准化
总结经验教训,估计成绩,处理差错。把成功的经验肯定下来,制定成标准;把差错记录在案,作为鉴戒,防止今后再度发生。
Æ问题转入下一个循环
将遗留问题转入下一个管理循环,作为下一阶段的计划目标。
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地位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产品质量已经走出了产品本身的范围,逐渐延伸到服务之中,全面质量管理也从单纯的质量控制上升到企业经营的层面。对于企业来说,全面质量管理是企业经营的核心,解决产品质量问题的关键是开展好全面质量管理工作,鼓励全体员工都参与到质量管理工作中去。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全面质量管理永远也不会落后。在我国的经济统计系统中,每年都进行统计的八大经济指标是产量、品种、质量、消耗、劳动生产率、成本、利润、流动资金占用等,其中质量依然占据了主导地位。
在世界范围内,全面质量管理在PDCA循环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在当今世界范围内取得辉煌成就的六西格玛管理法实际上就是基于统计的质量管理过程,这种方法始终都摆脱不了全面质量管理的影子。因此,六西格玛从本质上看来是将全面质量管理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自检】
请你阅读以下资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全面质量管理方法从1961年诞生开始,经历了40多年的完善和发展,为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但是,随着科学技术和管理理念的发展,任何一种管理方法都会有一定的生命周期。为此,有人产生了疑问:世界经济发展到今天,全面质量管理方法还会有市场吗?对这个问题你怎么看待?请简要叙述你的观点。
【本讲小结】
与传统的质量管理所不同的是,全面质量管理是质量管理的更高境界。全面质量管理是将组织的所有管理职能纳入质量管理的范畴,强调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强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强调全员的教育和培训。全面质量管理的主要特点包括:以适应性为标准、以人为本、突出动态的改进以及综合性。
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基础和方法依据是PDCA循环,通过PDCA循环推动质量不断向更好的方向改进。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全面质量管理还处于不断完善中,并在以前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出更高层次的管理方法,如六西格玛方法等。
第3讲 TQM的任务和内容
【本讲重点】
TQM的目标和任务
TQM的内容本质
TQM的过程和内容
TQM的目标和任务
TQM的目标
全面质量管理本质上是个实践问题。它是在人们对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企业所承受的改进质量的压力日趋严峻,而现有理论、方法和手段等又难以解决问题的情况下产生的,并随着越来越广泛的推广和应用而不断发展和完善起来的。
产品是为顾客所享受的,因此,全面质量管理的原则之一就是始终要以顾客为中心,最大可能地满足顾客各种各样的需求是进行TQM的目标。“顾客第一、客户第一”的理念到了今天已经有了更深层次的发展。
TQM的任务
由于TQM的目标是始终将顾客摆在第一位,力求最大限度地让客户满意,因此,TQM的任务都是围绕着满足客户需求、获取最大利益这个中心而展开的。TQM的任务主要包括:生产出顾客所需的产品,以用户认为合理的价格销售产品并获取利润,保证必要的生产数量,以及为客户提供必要而及时的服务等。
◆生产出适合顾客所需质量的产品
全面质量管理在以“客户第一、顾客第一”为目标的基础上,逐步延伸出创造客户价值的质量管理理念。在这种理念指导下,企业必须生产出适合顾客所需质量的产品。因此,产品的质量标准并不是越高越好,而是要能够适合顾客的需求。例如,即使生产出来的袜子能够穿20年,也没有用户愿意穿同样的袜子这么久。
◆以用户认为合理的价格销售产品并获取必要的利润
全面质量管理还要求最大限度地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以用户认为合理或可以接受的价格销售产品,并要保证企业自身能够获得必要的利润。如果企业没有质量成本的概念,仅仅是为了生产更高质量的产品或者完全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结果导致产品成本急剧上升,以至于顾客无法接受产品的价格,那么,这样的生产活动和质量活动是没有意义的。
◆保证必要的生产数量
全面质量管理的第三个重要任务是企业必须保证必要的生产数量,这是现代经济中十分重要的要素之一。只有达到了一定经济规模的时候,产品的生产成本才能较大幅度地下降,顾客才能够不断地获得价格和质量都令人满意的产品。
例如,格兰仕是全世界生产规模最大的微波炉生产厂家,同时它的产品销售量也是最高。正是由于庞大的生产量,使得格兰仕不但能够满足用户对微波炉的功能需求,还能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不断地降低产品的价格。
◆在用户需要时,及时提供必要的服务
在全面质量管理过程中提出了全过程的概念,这个全过程包括了产品的售后服务。全面质量管理要求企业能够做到在客户需要的时候为客户提供及时的服务,售后服务由此成为产品质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在理解全面质量管理目标的时候,要牢记以顾客为中心,尽可能地让顾客感到满意。
TQM的过程和内容
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系统化、综合化的管理方式。企业要实施全面质量管理,除了要注意满足“三全”的要求外,还应该落实好全面质量管理的各项具体内容。通常情况下,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必须涉及两个方面的含义:一般性的内容和一般性的方法。
一般性的内容
全面质量管理的一般性内容必须是可以计量的,同时又具有技术含量。此外,质量特征发生变化是有原因的。全面质量管理的一般性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质量的计量特征和技术特征
全面质量管理的一般性内容首先是指质量的计量特征和技术特征。质量必须是可以度量的,能够准确地、并且必须用数据来表示。同时,质量又要体现一定的技术,例如制造技术、质量检验技术,或者蕴含在产品当中的功能方面的技术等。这些都是全面质量管理过程中所要求的。
◆质量特征变化的原因
全面质量管理的一般性内容中还包括质量特征变化的原因。由于顾客的需求在不断地改变,产品质量如同市场规律一样同样会产生波动,这种波动需要全面质量管理的管理者去研究,寻找产生波动的具体原因,并谋求将这种波动降低到最小的程度。当然,完全消除这种波动是无法实现的。
一般性的方法
全面质量管理中的一般性的方法主要包括:质量控制界限的判别、质量的抽样检查、预防性质量管理和成品质量检验。通过这些方法的运用,企业就能够保证和提高产品的质量,从而有可能更好地去满足顾客的需求。
◆质量控制界限的判别
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质量具有一定的波动性。质量的波动必须是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而不能超出这个范围。因此,对于全面质量管理的一般性方法来说,如何去设定波动的界限,即质量控制界限的判别,是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研究的内容。
◆质量的抽样检查
产品质量的检验无论何时何地都离不开抽样检查,因为我们不太可能把所有的产品进行彻底的检验,特别是对于那些批量很大的产品来说,做到全检是很不现实的。因此,为了比较客观地反应产品的质量,我们就必须研究如何抽样、如何对抽样的可信度进行评估等。
◆预防性质量管理和成品质量检验
全面质量管理中的第三个一般性方法就是预防性质量管理和成品质量检验,这些在企业的质量检验中经常可以看到。实际上,质量并不是检验出来的,而是制造出来的,同时也是预防出来的。因此,我们应该把更多精力放在产品质量的预防上。
TQM的内容本质
◆TQM的内容本质
TQM的一般性内容和一般性方法实际上揭示了TQM的内容本质:TQM是对全面质量的管理,它包括从产品的设计、产品的开发,一直到产品销售给顾客后的售后服务,其间所有的环节都属于TQM的范围;TQM是对全部过程的管理,从顾客的需求开始,直到通过设计检验等全过程的活动,设计、生产和销售出了满足客户需要的产品。
此外,TQM是一种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方式,仅仅依靠一小部分人是无法实现全面质量管理的,它需要所有人员自发地进行质量的预防和保证。TQM还是采用科学方法的质量管理,当前最为先进的科学技术、经营管理和统计技术都被广泛地应用到全面质量管理的过程之中,使其变得更为可靠。
◆TQM全过程螺旋上升图
全面质量管理的全过程螺旋上升情况如图3-1所示,箭头所指的方向是用户需要。我们从企业的质量发展计划开始,通过试验研究,设计出能够满足客户需要的产品,并且进行试制,在试制过程中测量或评估产品满足客户需求的程度。
产品通过鉴定后,再通过生产前的准备、正式生产、工序控制、成品检验、包装入库、产品销售,以及售后服务和市场调查,就构成了全面质量管理的全过程。因此,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和目标就是使这个全过程中的所有工作和产品以及副产品的质量能够满足顾客的需求,这样就会对全面质量管理有了一个全轮廓的概念。
图3-1 TQM全过程螺旋上升图
TQM是全面质量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在这一全过程中涉及设计试制、生产制造、辅助生产、产品使用和维修等具体内容。在每一个具体环节中,TQM都发挥着难以替代的巨大作用。
设计试制TQM
◆设计试制过程中的TQM任务
在设计试制过程中,全面质量管理的任务主要有两项。第一个任务是根据产品的使用要求,对顾客使用本产品的情况进行实际调查,并以调查结果和科学研究成果等信息为基础,来保证和促进设计的质量。TQM要求将顾客的需求放在首位,因此,顾客需要什么样的产品,企业就应该设计什么样的产品。
第二个任务是需要考虑现有的生产条件,努力获得较高的生产率和良好的经济效益。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因此,企业设计的产品质量不能超过现有生产设备所能够达到的最大能力。否则,设计质量再高也没有实际意义。
◆设计试制过程中的TQM具体内容
TQM的具体内容在设计试制过程中大约体现在十个方面,如根据科学的信息制定质量标准和目标、保证开发研究工作的质量、确保方案论证的质量以及保证工艺图纸的质量等。因此,在设计试制过程中,全面质量管理所要完成的任务就是去监督整个质量过程。
在设计试制过程中,全面质量管理的很多系统内容都有进行量化的计算方法,这将涉及其他更为广泛的内容。这些详细的计算方法和评估方法大部分已经上升到了理论的层面,在实际过程中的应用还比较少。
生产制造TQM
由于传统的质量管理理念的影响,绝大多数人都片面地认为全面质量管理仅仅是在生产制造过程中进行的。实际上,全面质量管理是涉及全过程的质量管理,生产制造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只不过是全面质量管理中比较小的一部分。
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全面质量管理要求做到五点内容,分别是:加强工艺管理、组织好技术检验工作、把握好质量动态、加强不合格品的管理以及工序质量关键点。其中,工序经常是造成质量事故或决定产品质量能否满足客户需要的关键步骤。因此,我们通常在工序质量关键点中建立质量管理点,并运用控制图来保证质量。
辅助生产TQM
每生产一件产品都需要采购所必需的原料、必要的生产工具和机器设备,因此,对于辅助生产过程来说,全面质量管理所管理的内容就是生产所需物资供应的质量管理,只有控制好原料的质量,才能为达到良好的产品质量打下基础。
辅助生产过程中的全面质量管理内容的另一方面就是工具供应质量的管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中必须使用各种各样的工具,工具质量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质量管理的效果。同样的道理,生产设备维修的质量管理会对产品质量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产品使用TQM
由于全面质量管理涉及全过程和全方位的质量管理,因此,产品进入用户手中后,仍然需要我们重视质量管理。在产品的使用过程中,全面质量管理的具体内容之一就是开展产品技术服务工作。在软件行业和电子行业中,特别是电子产品模块化的生产中,产品的技术服务工作已成为产品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全面质量管理在产品使用过程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进行使用效果和使用要求的调查,并且认真处理出厂产品的质量问题。这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产品售后服务,但已经被上升为质量管理的内容。
维修过程TQM
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主要包括人员、机器、物料、方法和环境,在维修过程中,全面质量管理可以从人、机、料、法、环这五个方面入手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找出导致质量事故的原因,从而更好地预防质量问题的发生。
全面质量管理在维修过程中的任务主要有三项:消除人为差错,因为在众多的质量问题和质量事故中,人为差错是最主要的原因;使用先进的技术和维修方式;采用制造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方法,如设置工序关键点和运用控制图等。
【自检】
请你阅读以下资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长久以来,传统的质量管理都将质量管理的目光放在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中,通过控制产品的生产过程,使得产品的质量符合某种技术标准,并以此确认为是合格的产品。请从全面质量管理的角度出发,分析这种观点是否合理?为什么?请简要叙述你的理解。
【本讲小结】
全面质量管理的目标是始终做到“顾客第一,用户第一”,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让客户满意。因此,TQM的任务都是围绕着满足客户需求来展开的。TQM的任务主要包括:生产出顾客所需的产品,以用户认为合理的价格销售产品并获取利润,保证必要的生产数量,以及为客户提供必要而及时的服务等。
TQM是全面质量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在这一全过程中涉及设计试制、生产制造、辅助生产、产品使用和维修等具体内容。实际上,对于不同的产品,全过程虽然有着不同的定义和特点,但产品从设计到售后服务都应该全部纳入到全面质量管理的范畴。
【心得体会】
第4讲 六西格玛:一种流程的衡量方法
【本讲重点】
6σ的发展史
6σ的含义
6σ的发展史
6σ起源于摩托罗拉公司
1.执行总裁拍案而起
对6σ的寻求要追溯到1979年的摩托罗拉公司。摩托罗拉公司曾经以为美国航天事业特别是阿波罗号登月作出杰出贡献而自豪。但是,摩托罗拉发现,它的产品需经过多次返修才能合格,这样一来造成了成本的极大提高。在一次管理会议上,执行总裁ArtSundry拍案而起:“摩托罗拉真正的问题是我们的产品质量低劣!”Sundry的宣言导致了一个惊人发现:在制造任何产品时,高质量和低成本之间存在至关重要的联系。
2.成立专门研究小组
当时,摩托罗拉专门成立了一个小组来研究提高流程能力的方法,以达到既降低成本,又能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小组领导者是麦克,他和同事们经过一系列的研究,发明了6σ的方法。6σ方法能卓有成效地提高流程效率并能够避免一些错误。后来麦克自己创办了美国的6σ大学,专门为其它公司提供咨询服务。
3.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
随着摩托罗拉公司残次品的减少和制造时间的节省,公司也开始从6σ的概念中获取了巨大的财务回报。公司用低廉的成本换来高质量的产品和更高的客户满意度。到1993年,摩托罗拉公司的大部分制造领域几乎都达到了6σ水平。短时间内,6σ开始像燎原烈火一样地迅速蔓延到其它行业,甚至超出了制造业的范围。
6σ在通用电气公司成功地运用
1.通用电气公司为什么推行6σ
通用电气公司的总裁杰克•韦尔奇对公司当时的质量改进项目并不感兴趣。他认为,质量改进项目与企业的经营目标没有太大联系,对利润、成本也没有影响,“只是一个虚假的帽子而已”。
韦尔奇在通用电气实行6σ跟拉瑞•鲍斯迪有很大关系。两人私交很好,鲍斯迪在向韦尔奇建议时称,6σ已经不是以前的质量改进项目了,它能够很好地与公司目标挂钩,而且在公司业绩方面能够得到很好的体现。1995年,杰克•韦尔奇把鲍斯迪请到了通用电气公司高层会议上做演讲,开始在通用电气公司实施6σ战略。
2.6σ在通用电气公司获得了巨大成功
通用电气公司开始实施6σ战略后,全面进行质量改进。到2000年,通过5年的实践,通用电气公司在6σ方面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被公认为目前6σ战略实施最为成功的公司,通用电气公司也因此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收益。根据通用电气公司1998年年报财务部分显示:
◆运营收入达到1,000亿美元,增长11%。
◆盈利增长了13%,达到93亿美元。
◆每股收益增长14%,达到2.80美元。
◆运营资本回报率从1997年创纪录的7.4美元直线增长到9.2美元。
3.6σ质量体系的发展完善
6σ自诞生之日起,经过13年的摸索和完善,在以前TQC基础上摸索出了一套创新的管理方法。它既能大大地改进质量,同时又能突出地改进公司的业绩,从而将质量和业绩联系在一起。
随着6σ运营战略在通用电气公司得到实践证明,越来越多的大公司开始实施6σ战略,这些公司包括西门子、柯达等。现在,6σ实施已经迅速地发展到了服务业,例如花旗银行和亚马逊公司等都在争先恐后地实施6σ。经过多年的发展完善,6σ质量体系现在已经形成一套非常完整、科学的体系。
【案例】
摩托罗拉公司在1998年遇到了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众所瞩目的Malcolm Baldrige国家质量奖设立了,摩托罗拉成为了获得该奖的第一家大公司。这个奖的设立应部分地归功于摩托罗拉的前任总裁Robert Galvin。他在1981年向全公司发出了挑战宣言,要在5年内使公司的业绩提高10倍。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摩托罗拉的员工们最后果真成功地实现了这一目标,并赢得了大奖。但此后5年内,摩托罗拉公司不得参与该奖项的竞争。结果,虽然获得了大奖,员工们却失去了继续提高业绩的动力。
摩托罗拉公司电子事业部(GEG)的高级工程师Mikel Harry创建了一套详细的指导方针。利用它(GEG)能很有成效地改善产品设计,降低生产时间和成本,这套方针描绘出了通向6σ的道路。Harry对6σ的正确性深信不疑,所以他和GEG的一群工程师齐心协力,共同验证了它的潜力。
一篇题为《在摩托罗拉内部推进6σ的战略观》的报告使他的工作登峰造极,这份报告在公司内迅速传播,最后送到Robert的面前。在摩托罗拉内部实行6σ最终促使公司从根本上扫清了质量障碍。
标准化工作
标准化工作是企业中的一项综合性基础工作,它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建立一定的秩序,使企业的各种经济技术活动遵循着共同的准则,使复杂的管理工作系统化、规划化、简单化,保证企业这一生产经营系统能够高效、准确、连续不断地运行。
标准化工作概述
◆什么是标准
按照我国国家质量管理协会的定义,标准就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
按照ISO国际组织的定义,标准化是指在经济、技术、科学和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标准化在IT行业中体现较为明显,电脑中任何结构和插件的接口都是标准化的,如PS2接口和USB接口等。
◆标准化工作的意义
标准化工作作为一项综合性的基础工作,与企业的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等各项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标准化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减少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劳动消耗。企业标准化的范围越广,企业标准化的程度越高,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就越大。
标准化是提高产品质量和发展产品品种的重要手段。企业无论是生产还是评定和检验产品,都必须有一定的标准。产品标准为质量管理提供了目标,同时又起到揭示差距、鞭策后进的作用。一般说来,企业的标准化工作推行得越全面,产品质量的提高和产品品种的发展就越有保证。
◆标准化工作的对象和基本任务
企业标准化的对象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着的重复性事物和概念,具体包括“物”和“事”两大方面,所谓“物”是指产品、材料、设备和工具等有形的事务;所谓“事”则是指事物的处理方法、工作程序等无形的事物。
企业标准化的基本任务就是结合企业的各项工作,特别是全面质量管理、全面经济核算,通过制订和贯彻标准,使企业的生产、技术、经营活动合理化,改进质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以最少的投入实现企业的目标。
标准化的基本原理
在全面质量管理过程中,首先要解决如何对质量要素进行标准化的问题。因此,标准化的原理决定标准化工作的实施。一般说来,标准化的基本原理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最佳协调原理
最佳协调原理实际上是全面质量管理过程中进行标准化的意义和依据,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协调和平衡生产系统、设计系统以及销售系统,使得它们能够按照我们所设计的质量要求生产出符合顾客需求的产品。因此,质量在管理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对全过程进行平衡和协调。
◆简化统一原理
含有高新科技的产品,其意义并不在于产品本身使用过程中的高科技性和复杂性,真正的高科技产品应该能够让顾客使用起来感觉非常简单,完全可以用最简单的操作来取代过去很复杂的程序,达到或超过原来的使用效果。这种原则也就是全面质量管理中所提到的标准化的简化统一原理。
◆分解合成原理
分解合成原理可以用电脑的组装和拆卸过程进行形象的比喻。我们在质量管理过程中将整体的质量分解成独立的质量要素,选择质量要素进行调查,收集和分析数据。当每个独立的质量要素问题都得到解决以后,再将它们进行合成,从而将完整、完美的产品提供给顾客。因此,分解合成原理实际上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进行标准化的方法。
◆优选再现原理
在进行标准化的过程中,优选再现原理是指通过PDCA循环工作,一旦解决某一个质量问题后,就需要对所采取的有效措施进行标准化,这是一个优选的过程。优选再现原理必须能够使得这种质量控制方法可以不断得到提高和修订。因此,优选再现原理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标准化的方法。
◆稳定过渡原理
在对原有的质量控制方法不断提高和修订的过程中,一定要学习和吸取前一版质量标准、质量要求和质量管理办法的优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这样也就形成了标准化的第五个原理——稳定过渡原理。
标准化的形式
从标准化的五个基本原理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标准化的五种形式:简单化、统一化、系统化、通用化以及组合化与模块化。其中,简单化要求将最复杂的东西最简单化,让使用更为方便;统一化要求使质量能有统一的标准可依;系统化、通用化以及组合化与模块化要求质量能够进行分解和组合。
标准的类型
标准的类型总体上可以划分为三大类: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如表4-1所示。其中,技术标准包括基础标准、产品标准、方法标准、安全卫生与环境标准等;管理标准包括管理业务标准、质量管理标准、程序标准等;工作标准包括专用工作标准、通用工作标准、管理工作标准等。
表4-1 标准的类型
标准的分级与编号
如表4-2所示,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中,标准总共被分为三级:第一级为国际标准,国际标准是全球统一的,如ISO、IEC等;第二级为区域标准,如CEN等;第三级为国家标准,如我国制定的国家标准等。
表4-2 标准的分级和编号
【自检】
请你阅读以下资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简单化、统一化、系统化、通用化以及组合化与模块化,是标准化的五种形式。其中,在当今的行业,特别是在IT业中,组合化和模块化越来越普遍。那么,为什么组合化和模块化会如此流行?请简单分析组合化和模块化的好处。
计量理化工作
计量是关于测量和保证量值统一和准确的一项重要的技术基础工作。依靠计量检测技术取得准确一致的数据信息,是工农业生产、国防建设、科学研究、国际贸易和人民生活的必要基础条件。在全面质量管理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计量工作的内容和要求。
◆计量理化工作概述
计量理化工作的常识包括计量类型和计量范围等。其中,七类基本的计量类型分别是长度的计量、质量的计量、时间的计量、电流强度的计量、热力学温度的计量、光强度的计量和物质的量的计量。此外,在全面质量管理过程中还经常需要用到十个计量范围,分别是长度、力学、热学、电磁、无线电、时间频率、声学、电子辐射、光学和标准物质等。
◆计量工作的内容
在全面质量管理中,十分强调必须用事实和数据说话。为此,我们就不可避免地要想办法解决如何获取数据的问题。一般说来,我们只能通过计量来获取数据,因此,计量工作有两方面的内容:计量技术和计量管理。通过现代科学计量方法的充分运用,使计量不但准确,而且快速、简单和易行,这对于顺利完成计量工作的要求是非常有利的。
◆计量工作的要求
计量工作的要求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个是齐全完整,即在获取数据的时候一定要获取完整的数据;第二个是准确合理;另外两个要求分别是严格统一和精确科学。实际上,精确并不代表准确,准确也不代表精确。因此,在计量工作中要科学地对待准确和精确这两个不同的概念。
质量信息工作
质量信息指的是反映产品质量和产供销各环节工作质量的基本数据、原始记录以至产品使用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各种情报资料。根据认识来源于实践的基本原理,搞好质量管理工作,掌握产品质量的发展规律,必须掌握大量齐全的、准确的第一手资料,这就是质量信息工作。
质量信息工作的意义和要求
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搞好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关键是要对来自各方面的因素有个清楚的认识。因此,质量信息是质量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依据,是改进产品质量、改善各环节工作质量的最直接的原始资料和依据,是掌握提高产品质量规律性的基本依据。
由于决策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收集信息、判断、权衡的过程,各种决策必须建立在掌握情况的基础之上,只有充分了解企业内部及市场的情况,才可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因此,质量信息工作必须满足准确、及时、全面、系统、完整这五个方面的要求。
质量信息工作的内容
为了使质量信息满足准确、及时、全面、系统、完整的要求,在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活动中充分发挥作用,就应该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建立企业的信息反馈系统和质量信息中心、制定质量信息制度、规定质量信息责任制以及加强质量信息管理。
最重要的是,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从信息的收集开始,经过加工、汇总、传递、储存一直到分析、提供等全过程的信息反馈系统。同时,要建立企业的质量信息中心,负责全企业质量信息的管理工作,及时向企业领导和管理部门提供准确信息,保证质量信息的畅通,提高信息工作的效率。
质量部门的质量信息管理
企业质量管理部门在从事质量信息管理的工作中,应该认真实施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建立质量档案,使得质量信息可以追溯
如同每批产品都要留样一样,质量管理部门必须尽力建立质量档案,使得质量信息可以追溯。建立质量档案能够使我们从历史的统计中获取经验,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减少探索的过程。此外,质量档案建立之后,一旦出现质量事故,我们就可以根据档案,依照质量管理办法来寻找产生质量事故的原因。
◆加强质量统计和分析
质量管理部门还必须加强质量统计和分析。在大多数现代企业中,每个月都会产生大量的质量数据报表,这种报表完全是由客观存在的数据来反映事实。在实施全面质量管理之前,质量分析报告仅仅是提供了一种质量统计表,而加强对这些数据的统计分析则是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内容。
◆建立质量分析汇报制度
建立质量分析汇报制度也是进行质量信息管理工作所必不可少的工作内容。当我们意识到质量成本存在的时候,就必须定期向相关的领导部门、QC小组,甚至是向全体员工汇报对质量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后所得到的结果。另外,在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培训、教育、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同样需要使用这些信息。
◆全员进行质量信息的管理
质量信息管理部门还应该充分利用全员进行质量信息的管理。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能够用来帮助我们进行质量信息管理的不仅仅是企业的全体员工,还可以利用计算机数据库、互联网等来获取和管理信息。此外,我们还可以与其他人、其他组织进行质量信息的共享。这些都能够为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带来良好的效果。
质量责任制和质量教育工作概述
质量责任制简介
建立质量责任制,是企业建立经济责任制的首要环节。不管是什么类型的企业,都应该做到“质”与“量”相统一,速度与效益相统一。只求数量而不讲质量的责任制是不可取的。质量责任制强调了质量,突出了“质量第一”,把产品生产在数量上的突破与质量上的提高统一起来,把质量真正放在了突出的位置。
全面质量管理的原则之一就是必须由企业的高层直接负责领导质量管理工作,并且给予质量管理工作足够的支持。因此,实施在总经理领导下的质量部门经理负责制,是企业高层可以采纳的解决方案之一。
质量教育工作简介
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重要的要素,工作要靠人来做,产品要靠人来制造,产品质量的好坏,归根结底取决于员工的技术水平,取决于各方面管理工作的水平。因此,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工作,必须从提高员工的素质抓起,把质量教育工作作为“第一道工序”,为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素质提供合格的人力资源保障。
前苏联全面质量管理模式的实践证明,质量教育工作和培训对全面质量管理的促进具有相当巨大的作用。因此,企业要重视质量教育工作。值得注意的是,进行质量教育和培训的时候,有必要将所有的员工分为领导干部、技术骨干和操作工人这三个层面,并建立科学的培训体系,灵活采用多种培训方式,加强员工的全面质量意识。
【本讲小结】
搞好全面质量管理必须做好一系列的基础工作,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是企业建立质量体系、开展质量管理的立足点和依据,也是质量管理工作取得成效、质量体系有效运作的前提和保证。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的好坏,决定了企业能否面向市场长期地提供满足顾客要求的产品。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为企业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建立基本的秩序和准则,提供合格的人力资源和基本的技术手段,沟通质量信息的流转,维持和保证质量管理活动的持续和深入。它一般包括质量教育工作、质量责任制、标准化工作、计量工作、质量信息工作等内容。
第5讲 如何
全面质量管理(TQM)的四个发展阶段
从1961年菲根堡姆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开始,世界各国对它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使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方法、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应用和发展。概括地讲,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日本从美国引入全面质量管理
1950年,戴明博士在日本开展质量管理讲座,日本人从中学习到了这种全新的质量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当时,全面质量管理的思路和概念并没有像如今一样被完整地提出来,但是它对日本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到1970年,质量管理已经逐步渗透到了全日本企业的基层。
◆质量管理中广泛采用统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企业从质量管理中获得巨大的收益,充分认识到了全面质量管理的好处。日本人开始将质量管理当作一门科学来对待,并广泛采用统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进行推广和应用,全面质量管理在这一阶段获得了新的发展。
◆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和要求得到标准化
随着全面质量管理理念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这种管理方法。1986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把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和要求进行了标准化,并于1987年3月正式颁布了ISO 9000系列标准,这是全面质量管理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因此,我们通常所熟悉的ISO 9000系列标准实际上是对原来全面质量管理研究成果的标准化。
◆质量管理上升到经营管理层面
随着质量管理思想和方法往更高层次发展,企业的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被提升到经营管理的层次。无论是学术界还是企业界,很多知名学者如朱兰、石川馨、久米均等人,都提出了很多有关这个方面的观念和理论,“质量管理是企业经营的生命线”这种观念逐渐被企业所接受。
全面质量管理(TQM)在国外的实施现状
60年代以来,菲根堡姆的全面质量管理概念逐步被世界各国所接受,但是由于国情不同,各国企业在运用时又加进了一些自己的实践成果,各有所长。目前,全面质量管理已经获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整个世界的工业需要恢复。全面质量管理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美国为代表的“美国系统”、以日本为代表的“日本系统”,以及以前苏联和东欧国家为代表的“前苏联系统”,这三种全面质量管理系统各有自己的特点。
◆以美国为代表的“美国系统”
在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不得不提到无缺陷运动。这项活动来源于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为了能够确保军品的生产质量,各个工厂成立了一些最新的质量管理组织机构。特别是以美国为代表的美国系统,在质量管理过程中第一次展开了质量成本或质量费用的研究,即认为质量管理是需要付出成本的,具体研究内容包括故障费用、评价鉴定费用和预防费用等。
◆以日本为代表的“日本系统”
从70年代开始,日本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开始推广全面质量管理,它是在美国经验的基础上发展出了QC小组这种全民性的质量管理活动形式,QC小组成为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核心要素之一,菲根堡姆等质量大师都曾到日本激励推动QC小组的活动。到70年代末期,日本国内已经发展出了70万个QC小组,共有500多万成员参与了QC小组活动,这样就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日本系统”。
◆以前苏联和东欧国家为代表的“前苏联系统”
为了尽快恢复正常的工业生产,二战结束后前苏联和东欧开始了质量管理方面的研究,代表人物主要有布拉钦斯基和杜布维可夫,他们在前苏联从军品向民品的转换生产过程中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思路和模式。前苏联国家为了鼓励质量改进,将杜布维可夫所创造出来的系列方法称为“萨莱托夫制度”。
在“萨莱托夫制度”中,对产品或零件制定了明确的规格和标准,这样就使得零件的使用相当便捷,而且能大幅度降低生产的成本。提出生产合乎标准的产品的概念,是质量管理思想上的一个飞跃。此外,“萨莱托夫制度”还提供适当的信息、测定仪器、操作方法来生产并进行充分的培训。
全面质量管理(TQM)在我国的发展
粉碎“四人帮”以后,整个国民经济急需启动和发展,质量问题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方法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如表1-1所示,我国的全面质量管理从最初的“质量月”活动开始,逐步发展为声势浩大的QC质量小组活动。
表1-1 全面质量管理在我国的发展
全面质量管理的代表人物
在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过程中,各个代表国家根据自己的经济模式不断开发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全面质量管理模式。此外,一些质量管理大师也为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和完善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些代表人物主要有戴明、约瑟夫•朱兰、菲利普•克罗斯比,以及日本的石川馨、新卿重夫等。
戴明
戴明博士生于1960年,他在休哈特的统计过程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近年所提出的质量管理的14个要点已经成为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内容。戴明博士最早提出了PDCA循环的概念,所以又称其为“戴明环”,PDCA循环对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PDCA循环是能使任何一项活动有效进行的一种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特别是在企业的质量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PDCA循环中,“策划(P)—实施(D)—检查(C)—处理(A)”的管理循环是现场质量保证体系运行的基本方式,它反映了不断提高质量应遵循的科学程序。PDCA循环包括了四个阶段,如图1-2所示。
图1-2 PDCA循环的四个阶段
约瑟夫•朱兰
在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过程中,除了戴明博士,另一个不可忽视的人物是约瑟夫•朱兰。约瑟夫•朱兰博士出生于1904年,在工作实践中逐步成长为一位著名的质量大师,他所提出的质量三部曲和质量螺旋是对全面质量管理的最大贡献。
Æ质量三部曲
质量三部曲指的是质量策划、质量改进和质量控制,通过识别顾客的要求,开发出让顾客满意的产品,并使产品的特征最优化,同时优化产品的生产过程。这样不但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也能满足企业的需求。
Æ质量螺旋
所谓质量螺旋,就是要求我们首先去识别顾客的需求,开发出适合顾客需求的产品,然后生产和销售这样的产品,使顾客获得满意。顾客得到满意之后又会产生新的需求,企业可以根据顾客的新需求进行新一轮的循环。
菲利普•克罗斯比
菲利普•克罗斯比博士出生于1926年,他的主要著作《质量是免费的》和《质量没有眼泪》,在整个世界范围内,特别是对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是质量管理的经典著作之一。
菲利普•克罗斯比博士最早在全面质量管理中提出了质量成本的定义。质量成本是产品总成本的一部分,它包括确保满意质量所发生的费用,以及未达到满意质量的有形损失与无形损失,如预防成本、评估成本和故障成本等。
石川馨、新卿重夫
日本在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过程中充当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整个日本企业由于实施QC小组活动而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生产和科研成果。在日本轰轰烈烈的QC推广活动中,最为醒目的代表人物为石川馨、新卿重夫。
◆石川馨
石川馨出生于1915年,他率先将统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应用到了质量管理过程当中。后来,他又总结和发明了质量管理的七种工具,这几种管理工具实际上就是统计技术和计算机分析技术在质量控制活动中的具体应用形式。
◆新卿重夫
新卿重夫出生于1909年,他主要提出了零缺陷质量管理的概念。新卿重夫博士对质量管理的另一个重大贡献就是一分钟更换模具体系。一分钟更换模具体系要求我们在更换产品生产的时候,以最快的速度更换模具从而不影响整个生产的进行。这一体系实际上就是JIT适时生产的前身。
此外,新卿重夫还提出了源头检验体系,将质量管理的范围从企业本身延伸到了供应商。他认为,一个产品的质量并不仅仅取决于生产企业本身,还取决于外协厂家,如原材料、附件、配件的提供厂商等。
全面质量管理的八大原则
以顾客为中心
全面质量管理的第一个原则是以顾客为中心。在当今的经济活动中,任何一个组织都要依存于他们的顾客。组织或企业由于满足或超过了自己的顾客的需求,从而获得继续生存下去的动力和源泉。全面质量管理以顾客为中心,不断通过PDCA循环进行持续的质量改进来满足顾客的需求。
◆领导的作用
全面质量管理的第二大原则是领导的作用。一个企业从总经理层到员工层,都必须参与到质量管理的活动中来,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企业的决策层必须对质量管理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我国的《质量管理法》中规定,质量部门必须由总经理直接领导。这样才能够使组织中的所有员工和资源都融入到全面质量管理之中。
◆全员参与
全面质量管理的第三大原则就是强调全员参与。在70年代,日本的QC小组达到了70万个,而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注册的QC小组已经超过了1500万个,这些QC小组的活动每年给我国带来的收益超过2500亿人民币。因此,全员参与是全面质量管理思想的核心。
◆过程方法
全面质量管理的第四大原则是过程方法,即必须将全面质量管理所涉及的相关资源和活动都作为一个过程来进行管理。PDCA循环实际上是用来研究一个过程,因此我们必须将注意力集中到产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全过程。
◆系统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的第五个原则是系统管理。当我们进行一项质量改进活动的时候,首先需要制定、识别和确定目标,理解并统一管理一个有相互关联的过程所组成的体系。由于产品生产并不仅仅是生产部门的事情,因而需要我们组织所有部门都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的需求。
◆持续改进
全面质量管理的第六个原则是持续改进。实际上,仅仅做对一件事情并不困难,而要把一件简单的事情成千上万次都做对,那才是不简单的。因此,持续改进是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思想,统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正是为了更好地做好持续改进工作。
◆以事实为基础
有效的决策是建立在对数据和信息进行合乎逻辑和直观的分析的基础上的,因此,作为迄今为止最为科学的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也必须以事实为依据,背离了事实基础那就没有任何意义,这就是全面质量管理的第七个原则。
◆互利的供方关系
全面质量管理的第八大原则就是互利的供方关系,组织和供方之间保持互利关系,可增进两个组织创造价值的能力,从而为双方的进一步合作提供基础,谋取更大的共同利益。因此,全面质量管理实际上已经渗透到供应商的管理之中。
【自检】
请你阅读以下资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有人认为,企业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得本企业的利益。因此,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只需要考虑自己的生产和销售,而不需要考虑其他企业的问题。你认为这种说法正确吗?结合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简单叙述你的观点。
【本讲小结】
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在考虑到充分满足客户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生产和服务,把企业各部门的制定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有效体系。全面质量管理从诞生开始发展到现在,已经经历了四个重要阶段,成为一套完整、科学的管理方法。
在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过程中,各个代表国家根据自己的经济模式不断开发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全面质量管理模式。一些质量管理大师,例如戴明、约瑟夫•朱兰、菲利普•克罗斯比,以及日本的石川馨、新卿重夫等,为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和完善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第2讲 新经理上任秘籍
【本讲重点】
认识自我
培养自信
由员工上升为部门经理
上任伊始
如何确保首战告捷
认识自我
分析自己的性格
任何一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性格有基本的了解,作为部门经理更不例外,尤其是新上任的经理,首先要知道自己的性格是内向型的还是外向型的,根据自身的性格特点来开展工作。
◎外向型的主管
外向型的主管要提醒自己时刻注意工作中的细节,有些工作可以分配给下属去做,在工作中不要过分相信自己的判断,要多听听员工特别是资深员工的意见。
作为一名管理者,不要试图总是控制员工,当员工在自身的工作职责范围内提出某个建议的时候,如果主管有不同意见,这时需要克制自己打断员工并直接提出自己的反对意见的念头。否则既可能造成外向型主管决策时的片面性,又可能阻塞了员工进谏的道路。
在做决定的时候,不要凭自己的冲动或者是机智做出重大的决定,这样难免会造成失误。
◎内向型的主管
内向型的主管可以选择一个外向型的合作伙伴,并且定期召开交流会,让员工能够把自己的想法、建议说出来,弥补自身与员工交流时主动性不够的缺陷。
在工作中要着眼于大局,适当的时候要敢于冒险。
需要指出的是:不能说内向型或者外向型不好,两者之间没有固定区别,任何一种性格的人都能成为一个非常优秀的管理者。如何显露自己的性格对于刚上任的经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工作中表现得越自然越好,不要刻意勾画自己的性格,但是到了关键时刻,掩饰或者克制一下自己的个性是会有好处的。
了解自己的技能
对自己的认识中一项非常重要的认识就是了解自己的技能,知道自己能做好什么,优势是什么,劣势是什么,根据这个认识采取相应的措施扬长避短。
作为部门经理,根据不同工作的性质,所需要的管理技能包括:管理员工的能力、了解财务的能力、计算能力、工程技术能力、写报告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公关能力、谈判能力、创造力、想像力、对细节的关注能力等等。我们自己应该有一张表格,列出与新任的经理职位相关所需的能力,然后就自身的能力与这些要求做一个对比,发现自己在哪些能力上还有差距。制定出弥补这些差距的具体计划,并监督自己执行。
获得家庭的支持
新上任的部门经理,工作热情都比较高,而且上任伊始事务确实比较繁杂,所以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工作上,加班加点是常有的事。
这时,容易被忽视的一个问题就是工作与家庭的协调,因为工作废寝忘食而忽视了与家人的沟通,往往会导致“后院失火”,最后既影响了家庭,又耽误了工作。
【案例】
一个年轻人因为工作成绩突出,被任命为部门经理。他非常兴奋,下决心要做出一番成绩,所以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工作上,几乎天天工作到深夜才回家,周末也在办公室里度过,而且还经常出差,时间长了,他的妻子觉得备受冷落,对他越来越不满,最后感情出现了裂痕,导致了婚姻的破裂。妻子的离去严重影响了这位新任经理的情绪,使得他工作不断出现问题,进展很不顺利。可见,家庭的支持对个人的成功是多么重要。
【自检】
你是新上任的部门经理吗?你是不是跃跃欲试,打算大干一场?请注意!在行动之前,你是否已经对自己有了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如果是,请把对自己的认识记下来;如果还没有,赶快先来认识自己。
培养自信
要有自信的心态
自信就是相信自己能做到的一种心态。
【案例】
小张今年30多岁了,已经工作了整整十年,可是到现在还没有女朋友,别人问起来他就回答:“交女朋友很贵的,周末陪女朋友吃顿饭,逛逛街,买点东西什么的,至少要花一两百块钱,我一个月的工资只有七百块钱,所以谈不起女朋友。”实际上,小张的主要原因是自信心不足,他本身的条件很不错,是名牌院校的毕业生,人长得高高帅帅的,对工作认真负责,但是就是没有自信,所以他为自己找了一个借口,不敢去争取机会。
激发自信的十种方法
【案例】
一个年轻人刚毕业两年,在同学聚会上大家谈自己的理想,这个年轻人说:“我希望三年之内买一部自己的车。”他的理想遭到很多同学的讥笑,因为当时买一部车至少要十几万,而他们当时的工资每个月也就几百块,所以大家认为这是不可能的。可是这个年轻人坚定地说:“我一定会实现这个目标。”三年后,这个年轻人真的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因为自信帮助他找到了勇气和前进的动力。
正确的职业心态
◎积极的进取心
对自己设定的目标要产生强烈的实现欲望,而且知道现在所做的行动都是为了这个目标。因为一个成功人士所获得的最大快乐是成功后的自我满足。作为新任经理的你,是否已经将自己的目标清晰地写下来,并牢记在心里了?
◎自信
自信是人生事业成功的源头,任何一个人的成就永远不会超过其自信心的大小。自信和领导艺术相辅相成,自信首先要做到自我肯定,并且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情,而且在任何时候都保持清醒的头脑。
◎永不满足
优秀的部门经理永远不会满足现已取得的成就,而会为实现更高的目标努力奋斗。
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和关键点
全面质量管理的含义
全面质量管理并不等同于质量管理,它是质量管理的更高境界。全面质量管理是将组织的所有管理职能纳入质量管理的范畴,强调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强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强调全员的教育和培训。因此,要掌握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思想,首先应该理解全面的含义。
◆什么是全面
全面是全面质量管理中的关键词语,它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的含义:运用多种手段,系统地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控制质量形成的全过程,而不仅仅是制造过程;质量管理的有效性应当是以质量成本来衡量和优化的。因此,全面质量管理不仅仅停留在制造过程本身,而且已经渗透到了质量成本管理的过程之中。
◆从英文角度来理解TQM
全面质量管理的英文原文为Total Quality Management。其中,Total指的是与公司有联系的所有人员都参与到质量的持续改进过程中,Quality指的是完全满足顾客明确或隐含的要求,而Management则是指各级管理人员要充分地协调好。
◆“三全”的TQM
根据ISO 9000的定义,质量管理是指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以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由此可见,质量管理的全过程应该包括产品质量的产生、形成和实现的过程。因此,要保证产品的质量,不仅要管理好生产过程,还需要管理好设计和使用的过程。
通常认为,影响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五个,即人员、机器、材料、方法和环境,简称人、机、料、法和环,如图2-1所示。为了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既要管理好生产过程,还必须管理好设计和使用的过程,要把所有影响质量的环节和因素控制起来,形成综合性的质量体系。因此,全面质量管理不仅要求有全面的质量概念,还需要进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并强调全员参与,即“三全”的TQM。
图2-1 影响产品质量的五大因素
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
全面质量管理从过去的就事论事、分散管理,转变为以系统观念为指导的全面的综合治理,它不仅仅强调各方面工作各自的重要性,而且更加强调各方面工作共同发挥作用时的协同作用。概括地讲,全面质量管理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以适用性为标准
在传统的质量管理中,一般都是以符合技术标准和规范的要求为目标,即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只需要符合企业事先制订的技术要求就行。但是,全面质量管理与传统质量管理截然不同,它要求产品的质量必须符合用户的要求,始终以用户的满意为目标。从这个角度来看待全面质量管理,则将涉及所有参与到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资源和人员。
◆以人为本
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质量管理,必须十分重视整个过程中所涉及的人员。为了做到以人为本,企业必须做到以下四个方面:高层领导的全权委托,重视和支持质量管理活动;给予每个人均等机会,公正评价结果;让全体员工参与到质量管理的过程中;缩小领导者、技术人员和现场员工的差异。
◆突出改进的动态性
全面质量管理的另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突出改进的动态性。在传统的质量管理中,产品生产的目标是符合质量技术要求,而现在对产品质量的要求是能够符合顾客的需求。但是,由于顾客的需求是不断发生变化的:顾客的需求通常会随着产品质量的提高而变得更高,这就要求我们有动态的质量管理概念。全面质量管理不但要求质量管理过程中有控制程序,而且要有改进程序。
◆综合性
全面质量管理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综合性。所谓综合性,指的是综合运用质量管理的技术和方法,并且组成多样化的、复合的质量管理方法体系,从而使企业的人、机器和信息有机结合起来。在日本,石川馨博士最早将统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应用到全面质量管理过程之中,并总结出全面质量管理的七种方法,如直方图、特性要因图等。
全面质量管理的关键点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
现在大多数的企业和组织都认识到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生存的根本。因此,绝大部分的企业已经将质量作为企业经营的第一项重要内容,给予足够的重视并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来确保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
◆为顾客服务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产品供不应求的状况已经结束,市场呈现出产品数量和种类都非常繁多的局面,顾客拥有了绝对性的选择权,产品必须符合顾客的要求才有可能销售出去。因此,全面质量管理的中心思想是为顾客服务,而不是为标准服务。
◆质量形成于生产全过程
产品质量形成于生产的全过程,这一过程是由若干个相互联系的环节所组成的,从供应商提供原料、进厂检验控制、上线生产、质量检验,直到合格品入库,每一个环节都或大或小地影响着产品质量的最终状况。这样也就决定了全面质量管理的管辖范围。
◆质量具有波动的规律
有需求才有市场,产品在市场中的销售情况完全是由顾客的需求决定的。一般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产品质量会不断地提高,但顾客的需求也会相应地变得更高。因此,我们必须意识到产品质量和市场规律一样具有波动的规律,即在允许范围内有一定的波动。
◆质量控制以自检为主
在全面质量管理过程中,对质量的控制应该以自检为主。这样的质量管理方式也就意味着我们在全过程的生产制造中必须树立强烈的自我质量意识,而不是等到质量部门检验以后才形成质量的概念。
◆质量的好坏用数据来说话
全面质量管理的科学性与严谨性体现在质量的好坏要靠翔实的数据来证明,而不是靠人员的感觉来确定。只有那些真实的统计数据,如客户的满意程度、产品销售量和对市场的占有率等,才能够说明产品质量的优劣。
◆质量以预防为主
在传统的质量管理中,往往是通过产品生产后的检验来控制产品的质量,这种质量保证方式并不能防止缺陷的产生,仅仅是一种补救措施。因此在全面质量管理中,我们必须意识到质量应该以预防为主,通过事前管理的方式来降低产品的成本。
◆科学技术、经营管理和统计方法相结合
全面质量管理尤其要注重科学技术、经营管理和统计方法相结合。从1961年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开始,科学技术对生产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巨大和明显,因此我们需要将这些科学技术和统计方法充分利用到全面质量管理之中。
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基础和方法依据
戴明博士最早提出了PDCA循环的概念,所以又称其为“戴明环”。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基础和方法依据就是PDCA循环。这种循环是能使任何一项活动有效进行的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在企业的质量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PDCA循环中,“计划(P)—实施(D)—检查(C)—处理(A)”的管理循环是现场质量保证体系运行的基本方式,它反映了不断提高质量应遵循的科学程序。全面质量管理在PDCA循环的规范下,形成了四个阶段和八个步骤,如图2-2和图2-3所示。
图2-2 PDCA循环的四个阶段 图2-3 PDCA的八大步骤
◆P:计划(Plan)
在开始进行持续改善的时候,首先要进行的工作是计划。计划包括制定质量目标、活动计划、管理项目和措施方案。计划阶段需要检讨企业目前的工作效率、追踪流程目前的运行效果和收集流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点;根据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并制定初步的解决方案,提交公司高层批准。
计划阶段包括四项工作内容:
Æ分析现状
通过现状的分析,找出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尽可能以数字说明。
Æ寻找原因
在所搜集到的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各种原因或影响因素。
Æ提炼主因
从各种原因中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原因。
Æ制定计划
针对影响质量的主要原因,制定技术组织措施方案,并具体落实到执行者。
◆D:实施(Do)
在实施阶段,就是将制定的计划和措施,具体组织实施和执行。将初步解决方案提交给公司高层进行讨论,在得到公司高层的批准之后,由公司提供必要的资金和资源来支持计划的实施。
在实施阶段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将初步的解决方案全面展开,而只在局部的生产线上进行试验。这样,即使设计方案存在较大的问题时,损失也可以降低到最低限度。通过类似白鼠试验的形式,检验解决方案是否可行。
◆C:检查(Check)
第三阶段是检查,就是将执行的结果与预定目标进行对比,检查计划执行情况,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按照检查的结果,来验证生产线的运作是否按照原来的标准进行;或者原来的标准规范是否合理等。
生产线按照标准规范运作后,分析所得到的检查结果,寻找标准化本身是否存在偏移。如果发生偏移现象,重新策划,重新执行。这样,通过暂时性生产对策的实施,检验方案的有效性,进而保留有效的部分。检查阶段可以使用的工具主要有排列图、直方图和控制图。
◆A:处理(Administer)
第四阶段是处理,对总结的检查结果进行处理,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予以标准化或制定作业指导书,便于以后工作时可遵循;对于失败的教训也要总结,以免重现。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应提到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处理阶段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Æ总结经验,进行标准化
总结经验教训,估计成绩,处理差错。把成功的经验肯定下来,制定成标准;把差错记录在案,作为鉴戒,防止今后再度发生。
Æ问题转入下一个循环
将遗留问题转入下一个管理循环,作为下一阶段的计划目标。
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地位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产品质量已经走出了产品本身的范围,逐渐延伸到服务之中,全面质量管理也从单纯的质量控制上升到企业经营的层面。对于企业来说,全面质量管理是企业经营的核心,解决产品质量问题的关键是开展好全面质量管理工作,鼓励全体员工都参与到质量管理工作中去。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全面质量管理永远也不会落后。在我国的经济统计系统中,每年都进行统计的八大经济指标是产量、品种、质量、消耗、劳动生产率、成本、利润、流动资金占用等,其中质量依然占据了主导地位。
在世界范围内,全面质量管理在PDCA循环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在当今世界范围内取得辉煌成就的六西格玛管理法实际上就是基于统计的质量管理过程,这种方法始终都摆脱不了全面质量管理的影子。因此,六西格玛从本质上看来是将全面质量管理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自检】
请你阅读以下资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全面质量管理方法从1961年诞生开始,经历了40多年的完善和发展,为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但是,随着科学技术和管理理念的发展,任何一种管理方法都会有一定的生命周期。为此,有人产生了疑问:世界经济发展到今天,全面质量管理方法还会有市场吗?对这个问题你怎么看待?请简要叙述你的观点。
【本讲小结】
与传统的质量管理所不同的是,全面质量管理是质量管理的更高境界。全面质量管理是将组织的所有管理职能纳入质量管理的范畴,强调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强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强调全员的教育和培训。全面质量管理的主要特点包括:以适应性为标准、以人为本、突出动态的改进以及综合性。
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基础和方法依据是PDCA循环,通过PDCA循环推动质量不断向更好的方向改进。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全面质量管理还处于不断完善中,并在以前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出更高层次的管理方法,如六西格玛方法等。
第3讲 TQM的任务和内容
【本讲重点】
TQM的目标和任务
TQM的内容本质
TQM的过程和内容
TQM的目标和任务
TQM的目标
全面质量管理本质上是个实践问题。它是在人们对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企业所承受的改进质量的压力日趋严峻,而现有理论、方法和手段等又难以解决问题的情况下产生的,并随着越来越广泛的推广和应用而不断发展和完善起来的。
产品是为顾客所享受的,因此,全面质量管理的原则之一就是始终要以顾客为中心,最大可能地满足顾客各种各样的需求是进行TQM的目标。“顾客第一、客户第一”的理念到了今天已经有了更深层次的发展。
TQM的任务
由于TQM的目标是始终将顾客摆在第一位,力求最大限度地让客户满意,因此,TQM的任务都是围绕着满足客户需求、获取最大利益这个中心而展开的。TQM的任务主要包括:生产出顾客所需的产品,以用户认为合理的价格销售产品并获取利润,保证必要的生产数量,以及为客户提供必要而及时的服务等。
◆生产出适合顾客所需质量的产品
全面质量管理在以“客户第一、顾客第一”为目标的基础上,逐步延伸出创造客户价值的质量管理理念。在这种理念指导下,企业必须生产出适合顾客所需质量的产品。因此,产品的质量标准并不是越高越好,而是要能够适合顾客的需求。例如,即使生产出来的袜子能够穿20年,也没有用户愿意穿同样的袜子这么久。
◆以用户认为合理的价格销售产品并获取必要的利润
全面质量管理还要求最大限度地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以用户认为合理或可以接受的价格销售产品,并要保证企业自身能够获得必要的利润。如果企业没有质量成本的概念,仅仅是为了生产更高质量的产品或者完全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结果导致产品成本急剧上升,以至于顾客无法接受产品的价格,那么,这样的生产活动和质量活动是没有意义的。
◆保证必要的生产数量
全面质量管理的第三个重要任务是企业必须保证必要的生产数量,这是现代经济中十分重要的要素之一。只有达到了一定经济规模的时候,产品的生产成本才能较大幅度地下降,顾客才能够不断地获得价格和质量都令人满意的产品。
例如,格兰仕是全世界生产规模最大的微波炉生产厂家,同时它的产品销售量也是最高。正是由于庞大的生产量,使得格兰仕不但能够满足用户对微波炉的功能需求,还能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不断地降低产品的价格。
◆在用户需要时,及时提供必要的服务
在全面质量管理过程中提出了全过程的概念,这个全过程包括了产品的售后服务。全面质量管理要求企业能够做到在客户需要的时候为客户提供及时的服务,售后服务由此成为产品质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在理解全面质量管理目标的时候,要牢记以顾客为中心,尽可能地让顾客感到满意。
TQM的过程和内容
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系统化、综合化的管理方式。企业要实施全面质量管理,除了要注意满足“三全”的要求外,还应该落实好全面质量管理的各项具体内容。通常情况下,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必须涉及两个方面的含义:一般性的内容和一般性的方法。
一般性的内容
全面质量管理的一般性内容必须是可以计量的,同时又具有技术含量。此外,质量特征发生变化是有原因的。全面质量管理的一般性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质量的计量特征和技术特征
全面质量管理的一般性内容首先是指质量的计量特征和技术特征。质量必须是可以度量的,能够准确地、并且必须用数据来表示。同时,质量又要体现一定的技术,例如制造技术、质量检验技术,或者蕴含在产品当中的功能方面的技术等。这些都是全面质量管理过程中所要求的。
◆质量特征变化的原因
全面质量管理的一般性内容中还包括质量特征变化的原因。由于顾客的需求在不断地改变,产品质量如同市场规律一样同样会产生波动,这种波动需要全面质量管理的管理者去研究,寻找产生波动的具体原因,并谋求将这种波动降低到最小的程度。当然,完全消除这种波动是无法实现的。
一般性的方法
全面质量管理中的一般性的方法主要包括:质量控制界限的判别、质量的抽样检查、预防性质量管理和成品质量检验。通过这些方法的运用,企业就能够保证和提高产品的质量,从而有可能更好地去满足顾客的需求。
◆质量控制界限的判别
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质量具有一定的波动性。质量的波动必须是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而不能超出这个范围。因此,对于全面质量管理的一般性方法来说,如何去设定波动的界限,即质量控制界限的判别,是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研究的内容。
◆质量的抽样检查
产品质量的检验无论何时何地都离不开抽样检查,因为我们不太可能把所有的产品进行彻底的检验,特别是对于那些批量很大的产品来说,做到全检是很不现实的。因此,为了比较客观地反应产品的质量,我们就必须研究如何抽样、如何对抽样的可信度进行评估等。
◆预防性质量管理和成品质量检验
全面质量管理中的第三个一般性方法就是预防性质量管理和成品质量检验,这些在企业的质量检验中经常可以看到。实际上,质量并不是检验出来的,而是制造出来的,同时也是预防出来的。因此,我们应该把更多精力放在产品质量的预防上。
TQM的内容本质
◆TQM的内容本质
TQM的一般性内容和一般性方法实际上揭示了TQM的内容本质:TQM是对全面质量的管理,它包括从产品的设计、产品的开发,一直到产品销售给顾客后的售后服务,其间所有的环节都属于TQM的范围;TQM是对全部过程的管理,从顾客的需求开始,直到通过设计检验等全过程的活动,设计、生产和销售出了满足客户需要的产品。
此外,TQM是一种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方式,仅仅依靠一小部分人是无法实现全面质量管理的,它需要所有人员自发地进行质量的预防和保证。TQM还是采用科学方法的质量管理,当前最为先进的科学技术、经营管理和统计技术都被广泛地应用到全面质量管理的过程之中,使其变得更为可靠。
◆TQM全过程螺旋上升图
全面质量管理的全过程螺旋上升情况如图3-1所示,箭头所指的方向是用户需要。我们从企业的质量发展计划开始,通过试验研究,设计出能够满足客户需要的产品,并且进行试制,在试制过程中测量或评估产品满足客户需求的程度。
产品通过鉴定后,再通过生产前的准备、正式生产、工序控制、成品检验、包装入库、产品销售,以及售后服务和市场调查,就构成了全面质量管理的全过程。因此,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和目标就是使这个全过程中的所有工作和产品以及副产品的质量能够满足顾客的需求,这样就会对全面质量管理有了一个全轮廓的概念。
图3-1 TQM全过程螺旋上升图
TQM是全面质量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在这一全过程中涉及设计试制、生产制造、辅助生产、产品使用和维修等具体内容。在每一个具体环节中,TQM都发挥着难以替代的巨大作用。
设计试制TQM
◆设计试制过程中的TQM任务
在设计试制过程中,全面质量管理的任务主要有两项。第一个任务是根据产品的使用要求,对顾客使用本产品的情况进行实际调查,并以调查结果和科学研究成果等信息为基础,来保证和促进设计的质量。TQM要求将顾客的需求放在首位,因此,顾客需要什么样的产品,企业就应该设计什么样的产品。
第二个任务是需要考虑现有的生产条件,努力获得较高的生产率和良好的经济效益。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因此,企业设计的产品质量不能超过现有生产设备所能够达到的最大能力。否则,设计质量再高也没有实际意义。
◆设计试制过程中的TQM具体内容
TQM的具体内容在设计试制过程中大约体现在十个方面,如根据科学的信息制定质量标准和目标、保证开发研究工作的质量、确保方案论证的质量以及保证工艺图纸的质量等。因此,在设计试制过程中,全面质量管理所要完成的任务就是去监督整个质量过程。
在设计试制过程中,全面质量管理的很多系统内容都有进行量化的计算方法,这将涉及其他更为广泛的内容。这些详细的计算方法和评估方法大部分已经上升到了理论的层面,在实际过程中的应用还比较少。
生产制造TQM
由于传统的质量管理理念的影响,绝大多数人都片面地认为全面质量管理仅仅是在生产制造过程中进行的。实际上,全面质量管理是涉及全过程的质量管理,生产制造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只不过是全面质量管理中比较小的一部分。
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全面质量管理要求做到五点内容,分别是:加强工艺管理、组织好技术检验工作、把握好质量动态、加强不合格品的管理以及工序质量关键点。其中,工序经常是造成质量事故或决定产品质量能否满足客户需要的关键步骤。因此,我们通常在工序质量关键点中建立质量管理点,并运用控制图来保证质量。
辅助生产TQM
每生产一件产品都需要采购所必需的原料、必要的生产工具和机器设备,因此,对于辅助生产过程来说,全面质量管理所管理的内容就是生产所需物资供应的质量管理,只有控制好原料的质量,才能为达到良好的产品质量打下基础。
辅助生产过程中的全面质量管理内容的另一方面就是工具供应质量的管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中必须使用各种各样的工具,工具质量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质量管理的效果。同样的道理,生产设备维修的质量管理会对产品质量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产品使用TQM
由于全面质量管理涉及全过程和全方位的质量管理,因此,产品进入用户手中后,仍然需要我们重视质量管理。在产品的使用过程中,全面质量管理的具体内容之一就是开展产品技术服务工作。在软件行业和电子行业中,特别是电子产品模块化的生产中,产品的技术服务工作已成为产品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全面质量管理在产品使用过程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进行使用效果和使用要求的调查,并且认真处理出厂产品的质量问题。这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产品售后服务,但已经被上升为质量管理的内容。
维修过程TQM
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主要包括人员、机器、物料、方法和环境,在维修过程中,全面质量管理可以从人、机、料、法、环这五个方面入手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找出导致质量事故的原因,从而更好地预防质量问题的发生。
全面质量管理在维修过程中的任务主要有三项:消除人为差错,因为在众多的质量问题和质量事故中,人为差错是最主要的原因;使用先进的技术和维修方式;采用制造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方法,如设置工序关键点和运用控制图等。
【自检】
请你阅读以下资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长久以来,传统的质量管理都将质量管理的目光放在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中,通过控制产品的生产过程,使得产品的质量符合某种技术标准,并以此确认为是合格的产品。请从全面质量管理的角度出发,分析这种观点是否合理?为什么?请简要叙述你的理解。
【本讲小结】
全面质量管理的目标是始终做到“顾客第一,用户第一”,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让客户满意。因此,TQM的任务都是围绕着满足客户需求来展开的。TQM的任务主要包括:生产出顾客所需的产品,以用户认为合理的价格销售产品并获取利润,保证必要的生产数量,以及为客户提供必要而及时的服务等。
TQM是全面质量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在这一全过程中涉及设计试制、生产制造、辅助生产、产品使用和维修等具体内容。实际上,对于不同的产品,全过程虽然有着不同的定义和特点,但产品从设计到售后服务都应该全部纳入到全面质量管理的范畴。
【心得体会】
第4讲 六西格玛:一种流程的衡量方法
【本讲重点】
6σ的发展史
6σ的含义
6σ的发展史
6σ起源于摩托罗拉公司
1.执行总裁拍案而起
对6σ的寻求要追溯到1979年的摩托罗拉公司。摩托罗拉公司曾经以为美国航天事业特别是阿波罗号登月作出杰出贡献而自豪。但是,摩托罗拉发现,它的产品需经过多次返修才能合格,这样一来造成了成本的极大提高。在一次管理会议上,执行总裁ArtSundry拍案而起:“摩托罗拉真正的问题是我们的产品质量低劣!”Sundry的宣言导致了一个惊人发现:在制造任何产品时,高质量和低成本之间存在至关重要的联系。
2.成立专门研究小组
当时,摩托罗拉专门成立了一个小组来研究提高流程能力的方法,以达到既降低成本,又能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小组领导者是麦克,他和同事们经过一系列的研究,发明了6σ的方法。6σ方法能卓有成效地提高流程效率并能够避免一些错误。后来麦克自己创办了美国的6σ大学,专门为其它公司提供咨询服务。
3.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
随着摩托罗拉公司残次品的减少和制造时间的节省,公司也开始从6σ的概念中获取了巨大的财务回报。公司用低廉的成本换来高质量的产品和更高的客户满意度。到1993年,摩托罗拉公司的大部分制造领域几乎都达到了6σ水平。短时间内,6σ开始像燎原烈火一样地迅速蔓延到其它行业,甚至超出了制造业的范围。
6σ在通用电气公司成功地运用
1.通用电气公司为什么推行6σ
通用电气公司的总裁杰克•韦尔奇对公司当时的质量改进项目并不感兴趣。他认为,质量改进项目与企业的经营目标没有太大联系,对利润、成本也没有影响,“只是一个虚假的帽子而已”。
韦尔奇在通用电气实行6σ跟拉瑞•鲍斯迪有很大关系。两人私交很好,鲍斯迪在向韦尔奇建议时称,6σ已经不是以前的质量改进项目了,它能够很好地与公司目标挂钩,而且在公司业绩方面能够得到很好的体现。1995年,杰克•韦尔奇把鲍斯迪请到了通用电气公司高层会议上做演讲,开始在通用电气公司实施6σ战略。
2.6σ在通用电气公司获得了巨大成功
通用电气公司开始实施6σ战略后,全面进行质量改进。到2000年,通过5年的实践,通用电气公司在6σ方面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被公认为目前6σ战略实施最为成功的公司,通用电气公司也因此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收益。根据通用电气公司1998年年报财务部分显示:
◆运营收入达到1,000亿美元,增长11%。
◆盈利增长了13%,达到93亿美元。
◆每股收益增长14%,达到2.80美元。
◆运营资本回报率从1997年创纪录的7.4美元直线增长到9.2美元。
3.6σ质量体系的发展完善
6σ自诞生之日起,经过13年的摸索和完善,在以前TQC基础上摸索出了一套创新的管理方法。它既能大大地改进质量,同时又能突出地改进公司的业绩,从而将质量和业绩联系在一起。
随着6σ运营战略在通用电气公司得到实践证明,越来越多的大公司开始实施6σ战略,这些公司包括西门子、柯达等。现在,6σ实施已经迅速地发展到了服务业,例如花旗银行和亚马逊公司等都在争先恐后地实施6σ。经过多年的发展完善,6σ质量体系现在已经形成一套非常完整、科学的体系。
【案例】
摩托罗拉公司在1998年遇到了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众所瞩目的Malcolm Baldrige国家质量奖设立了,摩托罗拉成为了获得该奖的第一家大公司。这个奖的设立应部分地归功于摩托罗拉的前任总裁Robert Galvin。他在1981年向全公司发出了挑战宣言,要在5年内使公司的业绩提高10倍。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摩托罗拉的员工们最后果真成功地实现了这一目标,并赢得了大奖。但此后5年内,摩托罗拉公司不得参与该奖项的竞争。结果,虽然获得了大奖,员工们却失去了继续提高业绩的动力。
摩托罗拉公司电子事业部(GEG)的高级工程师Mikel Harry创建了一套详细的指导方针。利用它(GEG)能很有成效地改善产品设计,降低生产时间和成本,这套方针描绘出了通向6σ的道路。Harry对6σ的正确性深信不疑,所以他和GEG的一群工程师齐心协力,共同验证了它的潜力。
一篇题为《在摩托罗拉内部推进6σ的战略观》的报告使他的工作登峰造极,这份报告在公司内迅速传播,最后送到Robert的面前。在摩托罗拉内部实行6σ最终促使公司从根本上扫清了质量障碍。
标准化工作
标准化工作是企业中的一项综合性基础工作,它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建立一定的秩序,使企业的各种经济技术活动遵循着共同的准则,使复杂的管理工作系统化、规划化、简单化,保证企业这一生产经营系统能够高效、准确、连续不断地运行。
标准化工作概述
◆什么是标准
按照我国国家质量管理协会的定义,标准就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
按照ISO国际组织的定义,标准化是指在经济、技术、科学和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标准化在IT行业中体现较为明显,电脑中任何结构和插件的接口都是标准化的,如PS2接口和USB接口等。
◆标准化工作的意义
标准化工作作为一项综合性的基础工作,与企业的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等各项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标准化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减少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劳动消耗。企业标准化的范围越广,企业标准化的程度越高,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就越大。
标准化是提高产品质量和发展产品品种的重要手段。企业无论是生产还是评定和检验产品,都必须有一定的标准。产品标准为质量管理提供了目标,同时又起到揭示差距、鞭策后进的作用。一般说来,企业的标准化工作推行得越全面,产品质量的提高和产品品种的发展就越有保证。
◆标准化工作的对象和基本任务
企业标准化的对象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着的重复性事物和概念,具体包括“物”和“事”两大方面,所谓“物”是指产品、材料、设备和工具等有形的事务;所谓“事”则是指事物的处理方法、工作程序等无形的事物。
企业标准化的基本任务就是结合企业的各项工作,特别是全面质量管理、全面经济核算,通过制订和贯彻标准,使企业的生产、技术、经营活动合理化,改进质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以最少的投入实现企业的目标。
标准化的基本原理
在全面质量管理过程中,首先要解决如何对质量要素进行标准化的问题。因此,标准化的原理决定标准化工作的实施。一般说来,标准化的基本原理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最佳协调原理
最佳协调原理实际上是全面质量管理过程中进行标准化的意义和依据,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协调和平衡生产系统、设计系统以及销售系统,使得它们能够按照我们所设计的质量要求生产出符合顾客需求的产品。因此,质量在管理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对全过程进行平衡和协调。
◆简化统一原理
含有高新科技的产品,其意义并不在于产品本身使用过程中的高科技性和复杂性,真正的高科技产品应该能够让顾客使用起来感觉非常简单,完全可以用最简单的操作来取代过去很复杂的程序,达到或超过原来的使用效果。这种原则也就是全面质量管理中所提到的标准化的简化统一原理。
◆分解合成原理
分解合成原理可以用电脑的组装和拆卸过程进行形象的比喻。我们在质量管理过程中将整体的质量分解成独立的质量要素,选择质量要素进行调查,收集和分析数据。当每个独立的质量要素问题都得到解决以后,再将它们进行合成,从而将完整、完美的产品提供给顾客。因此,分解合成原理实际上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进行标准化的方法。
◆优选再现原理
在进行标准化的过程中,优选再现原理是指通过PDCA循环工作,一旦解决某一个质量问题后,就需要对所采取的有效措施进行标准化,这是一个优选的过程。优选再现原理必须能够使得这种质量控制方法可以不断得到提高和修订。因此,优选再现原理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标准化的方法。
◆稳定过渡原理
在对原有的质量控制方法不断提高和修订的过程中,一定要学习和吸取前一版质量标准、质量要求和质量管理办法的优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这样也就形成了标准化的第五个原理——稳定过渡原理。
标准化的形式
从标准化的五个基本原理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标准化的五种形式:简单化、统一化、系统化、通用化以及组合化与模块化。其中,简单化要求将最复杂的东西最简单化,让使用更为方便;统一化要求使质量能有统一的标准可依;系统化、通用化以及组合化与模块化要求质量能够进行分解和组合。
标准的类型
标准的类型总体上可以划分为三大类: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如表4-1所示。其中,技术标准包括基础标准、产品标准、方法标准、安全卫生与环境标准等;管理标准包括管理业务标准、质量管理标准、程序标准等;工作标准包括专用工作标准、通用工作标准、管理工作标准等。
表4-1 标准的类型
标准的分级与编号
如表4-2所示,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中,标准总共被分为三级:第一级为国际标准,国际标准是全球统一的,如ISO、IEC等;第二级为区域标准,如CEN等;第三级为国家标准,如我国制定的国家标准等。
表4-2 标准的分级和编号
【自检】
请你阅读以下资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简单化、统一化、系统化、通用化以及组合化与模块化,是标准化的五种形式。其中,在当今的行业,特别是在IT业中,组合化和模块化越来越普遍。那么,为什么组合化和模块化会如此流行?请简单分析组合化和模块化的好处。
计量理化工作
计量是关于测量和保证量值统一和准确的一项重要的技术基础工作。依靠计量检测技术取得准确一致的数据信息,是工农业生产、国防建设、科学研究、国际贸易和人民生活的必要基础条件。在全面质量管理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计量工作的内容和要求。
◆计量理化工作概述
计量理化工作的常识包括计量类型和计量范围等。其中,七类基本的计量类型分别是长度的计量、质量的计量、时间的计量、电流强度的计量、热力学温度的计量、光强度的计量和物质的量的计量。此外,在全面质量管理过程中还经常需要用到十个计量范围,分别是长度、力学、热学、电磁、无线电、时间频率、声学、电子辐射、光学和标准物质等。
◆计量工作的内容
在全面质量管理中,十分强调必须用事实和数据说话。为此,我们就不可避免地要想办法解决如何获取数据的问题。一般说来,我们只能通过计量来获取数据,因此,计量工作有两方面的内容:计量技术和计量管理。通过现代科学计量方法的充分运用,使计量不但准确,而且快速、简单和易行,这对于顺利完成计量工作的要求是非常有利的。
◆计量工作的要求
计量工作的要求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个是齐全完整,即在获取数据的时候一定要获取完整的数据;第二个是准确合理;另外两个要求分别是严格统一和精确科学。实际上,精确并不代表准确,准确也不代表精确。因此,在计量工作中要科学地对待准确和精确这两个不同的概念。
质量信息工作
质量信息指的是反映产品质量和产供销各环节工作质量的基本数据、原始记录以至产品使用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各种情报资料。根据认识来源于实践的基本原理,搞好质量管理工作,掌握产品质量的发展规律,必须掌握大量齐全的、准确的第一手资料,这就是质量信息工作。
质量信息工作的意义和要求
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搞好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关键是要对来自各方面的因素有个清楚的认识。因此,质量信息是质量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依据,是改进产品质量、改善各环节工作质量的最直接的原始资料和依据,是掌握提高产品质量规律性的基本依据。
由于决策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收集信息、判断、权衡的过程,各种决策必须建立在掌握情况的基础之上,只有充分了解企业内部及市场的情况,才可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因此,质量信息工作必须满足准确、及时、全面、系统、完整这五个方面的要求。
质量信息工作的内容
为了使质量信息满足准确、及时、全面、系统、完整的要求,在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活动中充分发挥作用,就应该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建立企业的信息反馈系统和质量信息中心、制定质量信息制度、规定质量信息责任制以及加强质量信息管理。
最重要的是,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从信息的收集开始,经过加工、汇总、传递、储存一直到分析、提供等全过程的信息反馈系统。同时,要建立企业的质量信息中心,负责全企业质量信息的管理工作,及时向企业领导和管理部门提供准确信息,保证质量信息的畅通,提高信息工作的效率。
质量部门的质量信息管理
企业质量管理部门在从事质量信息管理的工作中,应该认真实施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建立质量档案,使得质量信息可以追溯
如同每批产品都要留样一样,质量管理部门必须尽力建立质量档案,使得质量信息可以追溯。建立质量档案能够使我们从历史的统计中获取经验,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减少探索的过程。此外,质量档案建立之后,一旦出现质量事故,我们就可以根据档案,依照质量管理办法来寻找产生质量事故的原因。
◆加强质量统计和分析
质量管理部门还必须加强质量统计和分析。在大多数现代企业中,每个月都会产生大量的质量数据报表,这种报表完全是由客观存在的数据来反映事实。在实施全面质量管理之前,质量分析报告仅仅是提供了一种质量统计表,而加强对这些数据的统计分析则是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内容。
◆建立质量分析汇报制度
建立质量分析汇报制度也是进行质量信息管理工作所必不可少的工作内容。当我们意识到质量成本存在的时候,就必须定期向相关的领导部门、QC小组,甚至是向全体员工汇报对质量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后所得到的结果。另外,在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培训、教育、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同样需要使用这些信息。
◆全员进行质量信息的管理
质量信息管理部门还应该充分利用全员进行质量信息的管理。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能够用来帮助我们进行质量信息管理的不仅仅是企业的全体员工,还可以利用计算机数据库、互联网等来获取和管理信息。此外,我们还可以与其他人、其他组织进行质量信息的共享。这些都能够为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带来良好的效果。
质量责任制和质量教育工作概述
质量责任制简介
建立质量责任制,是企业建立经济责任制的首要环节。不管是什么类型的企业,都应该做到“质”与“量”相统一,速度与效益相统一。只求数量而不讲质量的责任制是不可取的。质量责任制强调了质量,突出了“质量第一”,把产品生产在数量上的突破与质量上的提高统一起来,把质量真正放在了突出的位置。
全面质量管理的原则之一就是必须由企业的高层直接负责领导质量管理工作,并且给予质量管理工作足够的支持。因此,实施在总经理领导下的质量部门经理负责制,是企业高层可以采纳的解决方案之一。
质量教育工作简介
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重要的要素,工作要靠人来做,产品要靠人来制造,产品质量的好坏,归根结底取决于员工的技术水平,取决于各方面管理工作的水平。因此,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工作,必须从提高员工的素质抓起,把质量教育工作作为“第一道工序”,为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素质提供合格的人力资源保障。
前苏联全面质量管理模式的实践证明,质量教育工作和培训对全面质量管理的促进具有相当巨大的作用。因此,企业要重视质量教育工作。值得注意的是,进行质量教育和培训的时候,有必要将所有的员工分为领导干部、技术骨干和操作工人这三个层面,并建立科学的培训体系,灵活采用多种培训方式,加强员工的全面质量意识。
【本讲小结】
搞好全面质量管理必须做好一系列的基础工作,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是企业建立质量体系、开展质量管理的立足点和依据,也是质量管理工作取得成效、质量体系有效运作的前提和保证。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的好坏,决定了企业能否面向市场长期地提供满足顾客要求的产品。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为企业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建立基本的秩序和准则,提供合格的人力资源和基本的技术手段,沟通质量信息的流转,维持和保证质量管理活动的持续和深入。它一般包括质量教育工作、质量责任制、标准化工作、计量工作、质量信息工作等内容。
第5讲 如何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已邀请:
9 个回复
东方偶尔败 (威望:302) (全国 全国) 汽车制造相关 QM - 精而后博。
赞同来自: Joxa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