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没有绑定微信,更多功能请点击绑定

关于控制图中数据分组的问题

看了很多质量管理的资料在说道控制图抽取数据的时候都建议采取n=4或者5,20组样本的抽样方法.企业实际质量管理很多企业也是运用这种抽样方法.这种抽样方法的适用性到底有多好,这个抽样与单组大样本抽样之间到底各自存在哪些优越性?

在质量管理中采取分组抽样,实际是对抽样技术中分层抽样的一种引用.用在了同一阶层内部偏移性区别.
20组样本,n=4或者5的抽样,对于一般性过程可以说是可以满足质量控制的要求.对于关键过程缺显的分辨率不够.由于组内数据少,只能突出组间的差异性,对于组内差异性敏感度底,即使把20个控制图连接起来,突出的也只是各组均值间的差异(组间差异)

控制图的检测能力使随着样本组数据增多而增强的.当样本组数据增多的时候意味着成本的增加.为了避免成本增加而又想使控制图敏感度检测能力增强,就要开始考虑样本组多少的问题.
对于同一过程,没有异常因素影响的情况下,个人比较认同单样本大数据的抽样方法.
也可以以减少样本组增加每个样本的数据的抽样方法,但这种建议采用X-BAR----S图,而不采用X-BAR---R-BAR图.
而且建议无论做什么计算时 当样本量大于10以后尽力不要用R-BAR/D2,来计算标准差,当样本越来越多极差法的误差也会越来越大.
对“好”的回答一定要点个"赞",回答者需要你的鼓励!
已邀请:

sheldonpeng (威望:2) (上海 闵行)

赞同来自:

合理分组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一次样本中含有的所有单元只在随机波动影响下生产。如果子组中包含有多个过程的变异源(比如机器间差异),据此推算的控制线变大从而对过程系统变异敏感性下降。

3 个回复,游客无法查看回复,更多功能请登录注册

发起人

扫一扫微信订阅<6SQ每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