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好马搅群”
在我们的服务工作中,经常涉及到企业有关人才管理方面的问题,提示大家也提示企业要关注一个现象:好马搅群。所谓“好马”,就是指企业拥有的人才,这些人才,在经营管理或者是专业技术方面具有优秀的技能,有的甚至是某个领域的“精英”,是企业的“能人”,这些人才如果使用管理不当,反过来会“对组织的杀伤力非常巨大”,因此“好马搅群”的情况应该引起企业的切实重视。
在一些企业里存在很多值得注意的现象:
1、“庙”小“和尚”大,“棒主意”、“好思路”、“好项目”把企业带入战略误区
所谓“庙”就是指企业或者企业从事的事业,所谓和尚,就是指企业的人才。按照能级原理,电子围绕质子运动,能级越大的电子,速度越快,能量越大,离质子越远,如果把它放在“能级低”的轨道,它就会发生跃迁。
人才也有能级,但是不同的是,一般企业不会有“自动跃迁”的机制,人“捂”在那里久了就容易出事情了。俗话说的“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实际上,还有一种人,适合做比较大的事情,希望企业能够提供更大的事业机会,企业的事业“庙”太小,就“装不下大和尚”,轻则消极消沉、重则会给企业带来不利的影响,试想一些小企业,事业和业务都比较“小”,这些“大人才”思路和习惯都比较“大”,在工作中或许偏要“螺丝壳里做道场”,在有限的资源上面弄“大手笔”、做“大文章”,企业不仅战略会混乱,而且也铺垫不起,已经搭出的架子也可能被破坏。这种“善意捣蛋”、“真诚地搞破坏”后果也会比较严重。
有一个资产不足300万的企业,本身就是生产“液体香皂”,本地市场还开发得可以,企业生存没有问题,但是后来企业引进一个洗化用品专业人才,动不动就谈P&G公司有7000多个博士搞研发,搞配方,要上实验室、上好项目、引进助手,弄得老总对他的五花八门的项目十分感兴趣,企业越过战略阶段跟着他“闹腾”了一圈,根本支撑不起,基本上耗尽了全部积累,结果产品还在实验室里面出不来。
这些“好马”,企业一般非常重视,确有过人之能,又容易影响决策者的思路,作用发挥不当的话,很容易“搅”企业的“局”。
实际上,要克服这种现象有时也很不容易,关键可能要在(1)企业要有清晰的战略思路并且能够把握和控制战略目标,这样就不至于本身也浑浑噩噩被“牵着鼻子”跑;(2)企业的领导对这些“好马”要有统御能力,否则这些“齐天大圣”会把“天庭”也搞得鸡犬不宁;(3)建立适应的“能级通道”,通过有效的机制和制度合理用人;(4)人才引进、培养要有规划,实际上人力规划应该与企业战略规划配套一致。
2、“少了我你就没办法干活!”
有一个故事,说是某个特别厉害的业务员,把客户厚厚的合同揣在怀里,对领导说:“你给我多少好处,我就把合同签下来,否则,免谈!”。
“业务把持”或者“项目把持”也是一个十分值得注意的现象,企业的出色人才,一般可能负责某项重要的业务或者项目、管理事务,手上有资源砝码,很容易跟领导讨价还价,出发点可能就是直接凌驾于企业之上的。
一个已经实施MIS的企业的信息中心主任,明摆着要20万年薪的价码,否则他一卸磨,整个企业就“瞎”,同样是这个企业,其质管部主任被20万年薪挖走,销售部长把持主要客户、直到副老总都被人家“一锅端”,直接导致企业的发展规划实施不力,损失特别惨重。弄得老总痛下决心:以前从来没有仔细考虑过什么人才方面的事情,一定要激励好、管理好、约束好这些重要人才。更有一个企业,“人才”在他那里修养生息,积累实力,等翅膀都长硬了,不思反哺,把持着企业的资源自立门户,打起了“翻天云”,还洋洋得意的说:“创业有什么难!我出来头一年,凭着原来的关系客户,就可有300万的销售!”
究其问题的根源,大致还是缘于企业的“人治”:做好一个企业靠那么一两个“企业精英”,很多企业包括众所周知的知名企业也经常出现“少了某人企业就没有办法干活”或者“企业就不是那个味道了”,虽然表面上实施的是“现代企业制度”,可是究竟如何,看不到一些影子,有的企业实际上就是变成了“封建君主”统治的“王国”,有人说是中国国情,还有人说是“厂情”,还有人牵强地“制造国情”;对于项目和业务,实际上情况也差不多,这些项目或者部门、业务的主管,虽然不是“君主”,也差不多算是个“封建领主”。企业为了实现企图,对这些“好马”非常重视,甚至可以没有“规矩”,事情没有做成,损失是企业的,事情做成了,企业不见得能捞到什么好处,即便是获得一些短期的利益或者发展,将来问题毛病暴露出来,不得不做的“硬手术”代价也会相当高,说不定会把企业弄“死”了。
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例子,说是某企业,发展得十分不错,因为其人才济济,与国外企业搞合资,人家的管理也不错,不过制度规范、严谨,国内的人员感到非常不适应甚至对抗:“我们没有什么制度,没有那么多讲究不也做得很好?哪里用得着那么复杂?”,实际上,国外靠规范的“作业标准”“制度”可以造就业绩,国内凭人才的闯劲和拼劲、灵活性也可以创造业绩,短期内人们甚至觉得这两者“差不多”“殊途同归”,但是必须认识到:两个方面或者可以互补,但是决不能替代,这种“随意发挥”、“没有规矩”、对人缺乏控制的情形,把业绩绑在人的热情和责任心(这种热心或者责任心显然不会持久,况且人会经常变化)的做法是不能持久的、而且非常容易失控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因此,唯一的办法,是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包括人力管理,加上管理的灵活性。
3、“诸侯割据”
在“正式组织”中,重要人才一般把持业务,有时会把部门或者个人的利益、目标、企图凌驾于企业之上,有自己独立的市场和企业内部资源,有自己的如意战略打算,“中央”基本上就没有什么权力,被“架在空中”。某公司下属10个分公司,其中有4个分公司的业绩十分显著,可是总公司不能有力控制,“连利润都可以不上缴”,多头对外,分公司之间也矛盾重重,内部相互抵触、市场上互抢客户,“总(公司)的经理做得很没劲”。
企业内部还存在“非正式组织”,靠情感、关系、志趣结合在一起的一些团体,这些“好马”,个人影响力大,基本就是这些“团体”的头头脑脑,如果发挥负面作用,对企业人员的思想、行为的影响非常大。一个家政服务公司,员工中有一个“德高望重”者,对老板有意见,在客户服务中,一句“都坐着,别卖命”弄得客户急得哭,老板当然少不得赔钱赔小心。
历史上任何时候出现“诸侯割据”或者“军阀混战”的情况,直接的原因就是“中央”不力,在企业讲就是“统御”和“控制”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可能是(1)组织设置不当,权利体系混乱,授权不合理;(2)资源和利益单位的划分和协调出现问题,造成下属对关键资源和利益“不可替代的把持”,造就了不少“封建式的领主”或者“占山为王”的“绿林”;(3)企业扩张控制不力,造成新生资源失之“度”外;(4)领导软弱,监控不力;(5)也有管理制度不科学的原因,根本上讲就是管理问题。解决的思路还是应该找到问题的原因入手。
4、“元老难养”
元老问题基本上朝朝代代都会碰到,也是非常伤脑筋的问题。元老既然为“打下江山”建立汗马功劳,当然是“好马”,但是,江山一旦稳定,就免不了急于“对号入座”、政治的经济的期望利益也要急于实现,从激励的角度讲,已经实现的目标就不再有激励作用,因此“元老”后进和拌脚搅群现象时常发生。
奥联网早期就碰到一位私营企业家,提到企业做大了,跟他一起创业的“哥们”越来越不象话,浪费严重,居功自傲,不思进取,拦路拌脚;后来我们在为一个企业的“团队再造”咨询中又碰到“元老问题”,在与其他企业的接触中也时常谈起,说明这个问题有一定的普遍性。金雄先生在一次咨询中就提到:“它急不得恼不得,是典型的‘公司政治’,是企业文化中最具杀伤力的反文化,它会严重影响公司经济行为的主调。 ”
“元老拌脚是普遍现象,一面来自居功,一面来自对新事业不去自动适应。但我忠告您做法上千万不要太孟浪,因为元老自有元老的既定地位,特别是在公司遇有重大困难时,他们还能挺身而出,新人则很难说。
“对元老改变态度,甚至清除他们是很危险的,有害您事业的根本,影响您的形象。”
我们也在企业“团队改造”方案中把“元老”问题作为其中内容之一建议企业家少用“极端”的办法,及时改造团队进行悄无声息的转化,避免“硬手术”、以及建立规范的制度以及适时起用新人的一些灵活性的补充建议,在此不再赘述。
这些现象,还是从好的方面说的,如果再加上这些“好马”有自己的巨大野心甚至不可告人的目的,那企业更是雪上加霜,可能直接危害企业的事业根本。因此,企业要当心“好马搅群”现象。
在一些企业里存在很多值得注意的现象:
1、“庙”小“和尚”大,“棒主意”、“好思路”、“好项目”把企业带入战略误区
所谓“庙”就是指企业或者企业从事的事业,所谓和尚,就是指企业的人才。按照能级原理,电子围绕质子运动,能级越大的电子,速度越快,能量越大,离质子越远,如果把它放在“能级低”的轨道,它就会发生跃迁。
人才也有能级,但是不同的是,一般企业不会有“自动跃迁”的机制,人“捂”在那里久了就容易出事情了。俗话说的“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实际上,还有一种人,适合做比较大的事情,希望企业能够提供更大的事业机会,企业的事业“庙”太小,就“装不下大和尚”,轻则消极消沉、重则会给企业带来不利的影响,试想一些小企业,事业和业务都比较“小”,这些“大人才”思路和习惯都比较“大”,在工作中或许偏要“螺丝壳里做道场”,在有限的资源上面弄“大手笔”、做“大文章”,企业不仅战略会混乱,而且也铺垫不起,已经搭出的架子也可能被破坏。这种“善意捣蛋”、“真诚地搞破坏”后果也会比较严重。
有一个资产不足300万的企业,本身就是生产“液体香皂”,本地市场还开发得可以,企业生存没有问题,但是后来企业引进一个洗化用品专业人才,动不动就谈P&G公司有7000多个博士搞研发,搞配方,要上实验室、上好项目、引进助手,弄得老总对他的五花八门的项目十分感兴趣,企业越过战略阶段跟着他“闹腾”了一圈,根本支撑不起,基本上耗尽了全部积累,结果产品还在实验室里面出不来。
这些“好马”,企业一般非常重视,确有过人之能,又容易影响决策者的思路,作用发挥不当的话,很容易“搅”企业的“局”。
实际上,要克服这种现象有时也很不容易,关键可能要在(1)企业要有清晰的战略思路并且能够把握和控制战略目标,这样就不至于本身也浑浑噩噩被“牵着鼻子”跑;(2)企业的领导对这些“好马”要有统御能力,否则这些“齐天大圣”会把“天庭”也搞得鸡犬不宁;(3)建立适应的“能级通道”,通过有效的机制和制度合理用人;(4)人才引进、培养要有规划,实际上人力规划应该与企业战略规划配套一致。
2、“少了我你就没办法干活!”
有一个故事,说是某个特别厉害的业务员,把客户厚厚的合同揣在怀里,对领导说:“你给我多少好处,我就把合同签下来,否则,免谈!”。
“业务把持”或者“项目把持”也是一个十分值得注意的现象,企业的出色人才,一般可能负责某项重要的业务或者项目、管理事务,手上有资源砝码,很容易跟领导讨价还价,出发点可能就是直接凌驾于企业之上的。
一个已经实施MIS的企业的信息中心主任,明摆着要20万年薪的价码,否则他一卸磨,整个企业就“瞎”,同样是这个企业,其质管部主任被20万年薪挖走,销售部长把持主要客户、直到副老总都被人家“一锅端”,直接导致企业的发展规划实施不力,损失特别惨重。弄得老总痛下决心:以前从来没有仔细考虑过什么人才方面的事情,一定要激励好、管理好、约束好这些重要人才。更有一个企业,“人才”在他那里修养生息,积累实力,等翅膀都长硬了,不思反哺,把持着企业的资源自立门户,打起了“翻天云”,还洋洋得意的说:“创业有什么难!我出来头一年,凭着原来的关系客户,就可有300万的销售!”
究其问题的根源,大致还是缘于企业的“人治”:做好一个企业靠那么一两个“企业精英”,很多企业包括众所周知的知名企业也经常出现“少了某人企业就没有办法干活”或者“企业就不是那个味道了”,虽然表面上实施的是“现代企业制度”,可是究竟如何,看不到一些影子,有的企业实际上就是变成了“封建君主”统治的“王国”,有人说是中国国情,还有人说是“厂情”,还有人牵强地“制造国情”;对于项目和业务,实际上情况也差不多,这些项目或者部门、业务的主管,虽然不是“君主”,也差不多算是个“封建领主”。企业为了实现企图,对这些“好马”非常重视,甚至可以没有“规矩”,事情没有做成,损失是企业的,事情做成了,企业不见得能捞到什么好处,即便是获得一些短期的利益或者发展,将来问题毛病暴露出来,不得不做的“硬手术”代价也会相当高,说不定会把企业弄“死”了。
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例子,说是某企业,发展得十分不错,因为其人才济济,与国外企业搞合资,人家的管理也不错,不过制度规范、严谨,国内的人员感到非常不适应甚至对抗:“我们没有什么制度,没有那么多讲究不也做得很好?哪里用得着那么复杂?”,实际上,国外靠规范的“作业标准”“制度”可以造就业绩,国内凭人才的闯劲和拼劲、灵活性也可以创造业绩,短期内人们甚至觉得这两者“差不多”“殊途同归”,但是必须认识到:两个方面或者可以互补,但是决不能替代,这种“随意发挥”、“没有规矩”、对人缺乏控制的情形,把业绩绑在人的热情和责任心(这种热心或者责任心显然不会持久,况且人会经常变化)的做法是不能持久的、而且非常容易失控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因此,唯一的办法,是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包括人力管理,加上管理的灵活性。
3、“诸侯割据”
在“正式组织”中,重要人才一般把持业务,有时会把部门或者个人的利益、目标、企图凌驾于企业之上,有自己独立的市场和企业内部资源,有自己的如意战略打算,“中央”基本上就没有什么权力,被“架在空中”。某公司下属10个分公司,其中有4个分公司的业绩十分显著,可是总公司不能有力控制,“连利润都可以不上缴”,多头对外,分公司之间也矛盾重重,内部相互抵触、市场上互抢客户,“总(公司)的经理做得很没劲”。
企业内部还存在“非正式组织”,靠情感、关系、志趣结合在一起的一些团体,这些“好马”,个人影响力大,基本就是这些“团体”的头头脑脑,如果发挥负面作用,对企业人员的思想、行为的影响非常大。一个家政服务公司,员工中有一个“德高望重”者,对老板有意见,在客户服务中,一句“都坐着,别卖命”弄得客户急得哭,老板当然少不得赔钱赔小心。
历史上任何时候出现“诸侯割据”或者“军阀混战”的情况,直接的原因就是“中央”不力,在企业讲就是“统御”和“控制”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可能是(1)组织设置不当,权利体系混乱,授权不合理;(2)资源和利益单位的划分和协调出现问题,造成下属对关键资源和利益“不可替代的把持”,造就了不少“封建式的领主”或者“占山为王”的“绿林”;(3)企业扩张控制不力,造成新生资源失之“度”外;(4)领导软弱,监控不力;(5)也有管理制度不科学的原因,根本上讲就是管理问题。解决的思路还是应该找到问题的原因入手。
4、“元老难养”
元老问题基本上朝朝代代都会碰到,也是非常伤脑筋的问题。元老既然为“打下江山”建立汗马功劳,当然是“好马”,但是,江山一旦稳定,就免不了急于“对号入座”、政治的经济的期望利益也要急于实现,从激励的角度讲,已经实现的目标就不再有激励作用,因此“元老”后进和拌脚搅群现象时常发生。
奥联网早期就碰到一位私营企业家,提到企业做大了,跟他一起创业的“哥们”越来越不象话,浪费严重,居功自傲,不思进取,拦路拌脚;后来我们在为一个企业的“团队再造”咨询中又碰到“元老问题”,在与其他企业的接触中也时常谈起,说明这个问题有一定的普遍性。金雄先生在一次咨询中就提到:“它急不得恼不得,是典型的‘公司政治’,是企业文化中最具杀伤力的反文化,它会严重影响公司经济行为的主调。 ”
“元老拌脚是普遍现象,一面来自居功,一面来自对新事业不去自动适应。但我忠告您做法上千万不要太孟浪,因为元老自有元老的既定地位,特别是在公司遇有重大困难时,他们还能挺身而出,新人则很难说。
“对元老改变态度,甚至清除他们是很危险的,有害您事业的根本,影响您的形象。”
我们也在企业“团队改造”方案中把“元老”问题作为其中内容之一建议企业家少用“极端”的办法,及时改造团队进行悄无声息的转化,避免“硬手术”、以及建立规范的制度以及适时起用新人的一些灵活性的补充建议,在此不再赘述。
这些现象,还是从好的方面说的,如果再加上这些“好马”有自己的巨大野心甚至不可告人的目的,那企业更是雪上加霜,可能直接危害企业的事业根本。因此,企业要当心“好马搅群”现象。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已邀请:
24 个回复
samsun (威望:4) (辽宁 大连) 机械制造 经理
赞同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