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在过程和结果之间还需要什么?
最近会来得少一点,因为接到两个课题的任务:
1.公司深圳工厂和广州工厂之间运营模式的渗透,深圳工厂长期是传统营运,所有品质控制环节都是靠人,广州是完全美国式运营,整个工厂设施,生产流程,机器设备,信息管理都是行业里顶尖水平,信息电子化管理非常优秀,信息记录和处理系统里关于品质的评估单位都是按照6sigma水平来进行的,本周去考察几乎找不到什么缺失,整体营运目标是战略业务导向型,而深圳厂几乎没有相关设施进行SPC,自动检测,甚至到现在为止还有些东西如BGA IC仍然是无法检验的,所有检验环节都是靠肉做的人.深圳厂是成本导向型.
我要研究的是为什么两种相差很大的运营模式下,外部品质指标竟然完全相同,1000PPM左右,我所主导的深圳厂品质系统,实际结果并不比他们差,但是目前两家厂共同遇到进一步提升品质水准的问题,所以我接到任务,先从深圳厂入手,看能否部分引入广州模式来突破品质瓶颈,然后在广州厂的一些小批量多样化线上,试验一下深圳厂的"人治"经验)
(我觉得很有意思的是,广州厂客户投诉极少(客户可都是庞然大物),深圳厂客户投诉成堆,两间厂产量基本上一样,同样1000PPM投诉率大不相同原因是什么呢?呵呵,他们的客户是SB的说,他们任何时候去开会,去audit,都会对所谓的"过程控制"大加赞赏,于是,就算交货产品有缺陷也看不到了,而且肯定乐意下单给他们,这又是一种非选择性培训的结果,这年头很多人包括鬼佬都对四个字"过程控制"特感冒,经常整天地"啧啧,过程控制!"好象能在人前说出这四个字已经是NB得快爆了,其实有啥NB的?过程控制本身也是一种控制过程,被病毒侵害之后连结果都不要了. 深圳厂的客户是土豹子的说,只看结果,不管过程,哈~~~)
2.外部供应链品质控制指标在公司产品品质和顾客产品品质中的传递性.
这种基于广义过程的改造我觉得是正经事----品质作为结果,而整个制造过程研究作为输入,要认真对待了,会从中获得宝贵经验.
在广州工厂的现场,遇到了刚从美国总部派来的亚洲区副总裁, 一个星期前,在深圳我们曾有过一次四小时的长谈,我本来认为一份初步的关于扩充自动检验装置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对于一个美国人来说会比较认同,但是他看完后立刻就说,人是最好的机器,当然不是说检验员,而是你们这些管理人员和工程师, 在过程和结果之间,需要的是方法,技术和设定条件,如果你能用最简单的方法在设定的条件下(比如CYCLE TIME和钱)达到要求的结果,我就认为你是最优秀的,制造性的公司里,过程其实是没有生命的,有生命的永远是人,他在纸上画了一个DOE的例子,然后说,我不需要数据,工程师的逻辑是最省钱的办法,你要在公司里推行逻辑,一个能称做工程师和不能称做工程师的人最大的差别就是懂不懂得运用逻辑,否则大学是怎样培养工科学生的?
这使我感到,我以前的观点第一次得到认可,但是感触更多的是美国管理者保持的那种自由的个性和活跃的思考.过程和结果是一对辩证的东西,在过程和结果之间还需要什么呢?看来他的观点是肯定的,方法和技术. 并存的观点还有我们曾探讨过的执行力.当然,也有所谓的"review"
这不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课题吗? 我想起一首歌, 你可曾去过斯卡布罗集市,鲜花盛开绿草如茵,请她替我找一快土地,恰在那沙滩和大海之间,她将是我真爱的人.沙滩和大海之间的土地,我们该怎样去耕种?
是在过程控制中建立的基于工业文明的服务,在客户态度上产生的共鸣,才使过程控制本身成了一种绩效,EMS的含义在此表现无余,不同客户的不同参与方式,产生了服务绩效的差别,而这绩效,是客户打出的不折不扣的分数.有意思的是,在这种理念上,品质却成为了一种输入,而不是输出.过程还是结果输入还是输出,构成了一个博弈的框架.
又一个新的论题产生了,如果顾客的要求和满意建立在过程的感受,那么品质就成了输入,如果顾客的要求建立在对结果的感受,品质就成了输出.
1.公司深圳工厂和广州工厂之间运营模式的渗透,深圳工厂长期是传统营运,所有品质控制环节都是靠人,广州是完全美国式运营,整个工厂设施,生产流程,机器设备,信息管理都是行业里顶尖水平,信息电子化管理非常优秀,信息记录和处理系统里关于品质的评估单位都是按照6sigma水平来进行的,本周去考察几乎找不到什么缺失,整体营运目标是战略业务导向型,而深圳厂几乎没有相关设施进行SPC,自动检测,甚至到现在为止还有些东西如BGA IC仍然是无法检验的,所有检验环节都是靠肉做的人.深圳厂是成本导向型.
我要研究的是为什么两种相差很大的运营模式下,外部品质指标竟然完全相同,1000PPM左右,我所主导的深圳厂品质系统,实际结果并不比他们差,但是目前两家厂共同遇到进一步提升品质水准的问题,所以我接到任务,先从深圳厂入手,看能否部分引入广州模式来突破品质瓶颈,然后在广州厂的一些小批量多样化线上,试验一下深圳厂的"人治"经验)
(我觉得很有意思的是,广州厂客户投诉极少(客户可都是庞然大物),深圳厂客户投诉成堆,两间厂产量基本上一样,同样1000PPM投诉率大不相同原因是什么呢?呵呵,他们的客户是SB的说,他们任何时候去开会,去audit,都会对所谓的"过程控制"大加赞赏,于是,就算交货产品有缺陷也看不到了,而且肯定乐意下单给他们,这又是一种非选择性培训的结果,这年头很多人包括鬼佬都对四个字"过程控制"特感冒,经常整天地"啧啧,过程控制!"好象能在人前说出这四个字已经是NB得快爆了,其实有啥NB的?过程控制本身也是一种控制过程,被病毒侵害之后连结果都不要了. 深圳厂的客户是土豹子的说,只看结果,不管过程,哈~~~)
2.外部供应链品质控制指标在公司产品品质和顾客产品品质中的传递性.
这种基于广义过程的改造我觉得是正经事----品质作为结果,而整个制造过程研究作为输入,要认真对待了,会从中获得宝贵经验.
在广州工厂的现场,遇到了刚从美国总部派来的亚洲区副总裁, 一个星期前,在深圳我们曾有过一次四小时的长谈,我本来认为一份初步的关于扩充自动检验装置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对于一个美国人来说会比较认同,但是他看完后立刻就说,人是最好的机器,当然不是说检验员,而是你们这些管理人员和工程师, 在过程和结果之间,需要的是方法,技术和设定条件,如果你能用最简单的方法在设定的条件下(比如CYCLE TIME和钱)达到要求的结果,我就认为你是最优秀的,制造性的公司里,过程其实是没有生命的,有生命的永远是人,他在纸上画了一个DOE的例子,然后说,我不需要数据,工程师的逻辑是最省钱的办法,你要在公司里推行逻辑,一个能称做工程师和不能称做工程师的人最大的差别就是懂不懂得运用逻辑,否则大学是怎样培养工科学生的?
这使我感到,我以前的观点第一次得到认可,但是感触更多的是美国管理者保持的那种自由的个性和活跃的思考.过程和结果是一对辩证的东西,在过程和结果之间还需要什么呢?看来他的观点是肯定的,方法和技术. 并存的观点还有我们曾探讨过的执行力.当然,也有所谓的"review"
这不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课题吗? 我想起一首歌, 你可曾去过斯卡布罗集市,鲜花盛开绿草如茵,请她替我找一快土地,恰在那沙滩和大海之间,她将是我真爱的人.沙滩和大海之间的土地,我们该怎样去耕种?
是在过程控制中建立的基于工业文明的服务,在客户态度上产生的共鸣,才使过程控制本身成了一种绩效,EMS的含义在此表现无余,不同客户的不同参与方式,产生了服务绩效的差别,而这绩效,是客户打出的不折不扣的分数.有意思的是,在这种理念上,品质却成为了一种输入,而不是输出.过程还是结果输入还是输出,构成了一个博弈的框架.
又一个新的论题产生了,如果顾客的要求和满意建立在过程的感受,那么品质就成了输入,如果顾客的要求建立在对结果的感受,品质就成了输出.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已邀请:
6 个回复
kesi (威望:0)
赞同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