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导师及国家领导人对质量的论述
革命导师及国家领导人对质量的论述
任何一物,要不是一种有用的物品就不能有价值。如果它是无用的,其中包含的劳动也是无用的,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也不能形成价值。
——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48页。
商品要有使用价值,因而要满足社会需要,这是卖的一个前提。
——马克思:《资本论》节选本,第434页。
无论财富的社会形式如何,使用价值总是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
——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 卷,第48页。
没有一个使千百万人在产品的生产和分配中最严格遵守统一标准的有计划的国家组织,社会主义就无从设想。
——列宁:《论“左派”幼稚性和小资产阶级》,《列宁选集》第3 卷,第545页。
只有依靠劳动者的同志纪律、他们最高限度的主动性、责任心和对劳动生产率的互相严格监督,全国的生产力才能恢复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才能能巩固。
——列宁:《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纲领》,《列宁全集》第36卷,第416页。
我们要比会么呢?要比质量,比规格、数量,或者速度,有前面所说的那个规定就行了,重点是比质量。
——毛泽东:《农业合作化的一场辩论和当前的阶级斗争》,《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第819页。
数量不可不讲,质量要放在第一位,要提高质量、规格,增加品种。
——毛泽东:1960年6月14日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无论轻工业或重工业,无论地方国营企业或者中央国营企业,都必须努力提高产品的质量。同样,为了完成国家的建设计划,工业、运输业以及其他一切部门的基本建设单位,都必须努力提高工程质量。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最迫切的问题之一。
——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刘少奇选集》下册,第230页。
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不但要表现在我们的经济成就的数量和进度上面,还必须表现在它的质量上面。
——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刘少奇选集》下册,第230页。
所有工业企业,都必须切实地改进管理工作,把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品种、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当成首要任务。
——刘少奇:《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报告》,《刘少奇选集》下册,第371页。
必须更加全理有效地使用和提高现有的技术人才,加强技术组织工作和在企业中培养技术人才的工作,以便提高现有的技术水平和企业管理的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增加新产品的品种和数量,并保证完成现代化的新企业的建设和掌握这些新建企业的生产技术。
——周恩来:《把我国建设成为强大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工业国家》,《周恩来选集》下册,第137页。
质量提高了,品种增加了,即使数量较少,也会用得多。
——周恩来:《国民经济的调整工作和当前任务》,《周恩来选集》下册,第372页。
把原材料、电力、煤炭集中到消耗少、千周量好、品种多、成本低、劳动生产率高的工厂支使用。从全国来看,一个时候产量会低一些,但最后会使工业品的数量多起来,质量好起来,有一部分还可以增加出口。
——周恩来:《认请形势,掌握主动》,《周恩来选集》下册,第411页。
抓好产品质量。质量第一是个重大政策。这也包括品种、规格在内。提高产品质量是最大的节约。在一定意义上说,质量好就等于数量多。质量好了,才能打列出口渠道或者扩大出口。要想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能力,必须在产品质量上下功夫。
——邓小平:《关于国防工业企业的整顿》,《邓小平文选》,第26页。
质量问题与建立规章制度有关。没有必要的责任制度,质量难于保证,这方面要很好地整顿。
——邓小平:《关于国防工业企业的整顿》,《邓小平文选》,第26页。
只要讲效益,讲质量,搞外向型经济,就没有什么可以担心的。
——邓小平同志1992年初南巡谈话。
产品质量的好坏,在一个重要方面反映了民族的互素质。
——江泽民:《在中国质协第七次年会的讲话》(1989年3 月15日)。
树立质量法制观念,提高全民质量意识。
——江泽民:为“’93年质量意识高层论坛”题词。
90年代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原定为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百分之六,现在从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情况来看,可以更快一些。根据初步测算,增长百分之八到九是可参的,我们应该向这个目标前进。在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增进效益的基础上努力实现这样的发展速度。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紧紧围绕提高产品质量问题,认真做好监督管理和标准化、计量工作。为在90年代把我国的产品质量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而努力奋斗。
——李鹏:《致第二次全国监督工作会议的信》(1991年5月14日)。
质量问题是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是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关系的大事,我们要从这个高度来认识抓好质量工作的重要性。
——李鹏:《在全国质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92年6月28日)。
我们的产品要进入国际市场的产品也要进来,竞争是相当激烈的,要在竞争中占有主动权,最重要的是要有过硬的产品,质量要符合,甚至超过国际标准。
——李鹏:《在全国质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92年6月28日)。
任何一物,要不是一种有用的物品就不能有价值。如果它是无用的,其中包含的劳动也是无用的,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也不能形成价值。
——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48页。
商品要有使用价值,因而要满足社会需要,这是卖的一个前提。
——马克思:《资本论》节选本,第434页。
无论财富的社会形式如何,使用价值总是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
——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 卷,第48页。
没有一个使千百万人在产品的生产和分配中最严格遵守统一标准的有计划的国家组织,社会主义就无从设想。
——列宁:《论“左派”幼稚性和小资产阶级》,《列宁选集》第3 卷,第545页。
只有依靠劳动者的同志纪律、他们最高限度的主动性、责任心和对劳动生产率的互相严格监督,全国的生产力才能恢复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才能能巩固。
——列宁:《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纲领》,《列宁全集》第36卷,第416页。
我们要比会么呢?要比质量,比规格、数量,或者速度,有前面所说的那个规定就行了,重点是比质量。
——毛泽东:《农业合作化的一场辩论和当前的阶级斗争》,《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第819页。
数量不可不讲,质量要放在第一位,要提高质量、规格,增加品种。
——毛泽东:1960年6月14日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无论轻工业或重工业,无论地方国营企业或者中央国营企业,都必须努力提高产品的质量。同样,为了完成国家的建设计划,工业、运输业以及其他一切部门的基本建设单位,都必须努力提高工程质量。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最迫切的问题之一。
——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刘少奇选集》下册,第230页。
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不但要表现在我们的经济成就的数量和进度上面,还必须表现在它的质量上面。
——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刘少奇选集》下册,第230页。
所有工业企业,都必须切实地改进管理工作,把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品种、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当成首要任务。
——刘少奇:《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报告》,《刘少奇选集》下册,第371页。
必须更加全理有效地使用和提高现有的技术人才,加强技术组织工作和在企业中培养技术人才的工作,以便提高现有的技术水平和企业管理的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增加新产品的品种和数量,并保证完成现代化的新企业的建设和掌握这些新建企业的生产技术。
——周恩来:《把我国建设成为强大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工业国家》,《周恩来选集》下册,第137页。
质量提高了,品种增加了,即使数量较少,也会用得多。
——周恩来:《国民经济的调整工作和当前任务》,《周恩来选集》下册,第372页。
把原材料、电力、煤炭集中到消耗少、千周量好、品种多、成本低、劳动生产率高的工厂支使用。从全国来看,一个时候产量会低一些,但最后会使工业品的数量多起来,质量好起来,有一部分还可以增加出口。
——周恩来:《认请形势,掌握主动》,《周恩来选集》下册,第411页。
抓好产品质量。质量第一是个重大政策。这也包括品种、规格在内。提高产品质量是最大的节约。在一定意义上说,质量好就等于数量多。质量好了,才能打列出口渠道或者扩大出口。要想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能力,必须在产品质量上下功夫。
——邓小平:《关于国防工业企业的整顿》,《邓小平文选》,第26页。
质量问题与建立规章制度有关。没有必要的责任制度,质量难于保证,这方面要很好地整顿。
——邓小平:《关于国防工业企业的整顿》,《邓小平文选》,第26页。
只要讲效益,讲质量,搞外向型经济,就没有什么可以担心的。
——邓小平同志1992年初南巡谈话。
产品质量的好坏,在一个重要方面反映了民族的互素质。
——江泽民:《在中国质协第七次年会的讲话》(1989年3 月15日)。
树立质量法制观念,提高全民质量意识。
——江泽民:为“’93年质量意识高层论坛”题词。
90年代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原定为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百分之六,现在从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情况来看,可以更快一些。根据初步测算,增长百分之八到九是可参的,我们应该向这个目标前进。在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增进效益的基础上努力实现这样的发展速度。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紧紧围绕提高产品质量问题,认真做好监督管理和标准化、计量工作。为在90年代把我国的产品质量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而努力奋斗。
——李鹏:《致第二次全国监督工作会议的信》(1991年5月14日)。
质量问题是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是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关系的大事,我们要从这个高度来认识抓好质量工作的重要性。
——李鹏:《在全国质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92年6月28日)。
我们的产品要进入国际市场的产品也要进来,竞争是相当激烈的,要在竞争中占有主动权,最重要的是要有过硬的产品,质量要符合,甚至超过国际标准。
——李鹏:《在全国质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92年6月28日)。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已邀请:
3 个回复
Ronnie (威望:2) (上海 ) 机械制造 主管 - 我思故我在
赞同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