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东方浪费
中国人的学习能力强,从这个观点被提出来并被世界认同,居然只是15年之内的事情,这句话最初是在外国人对中国人的产品仿造深感头痛的时候,带有一定的嘲讽成分提出来的. 嘲讽成份后来被去掉是发生在外资企业大量聘用中国管理人员之后,外国人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了中国人的两大好处:便宜和学习能力强.
虽然中国的历史有无数沉痛的教训来自于缺乏学习,以至于关于学习的千古高论和警世格言都是大喊要学习,但是中国人的学习能力其实根本就无须被外部认可,中国历史简直就是一部靠学习支撑着的历史.统治’中国式生涯规划”几千年的科举制度就是最好的碑文,直到今天,仍然压在中国人的心头.唯学习而能进步,唯学习方有出路.
当一个人准备做一番事业,或者准备改变人生的方向的时候,他首先会选择学习.
最初看到来自美国人的名词<学习型组织>的时候,感到很有意思,中国哪一个组织不是”学习型组织”呢,在国企呆过一定年头的人都知道. 结果这个名词倒是被美国人抢了先?在”学习”了一下之后,才明白,学习型组织,并不是讲组织应该怎样学习,也不是讲学习应该被组织大力推广,而是定义了一种组织型的学习体系和操作系统,也就是说它不是一种中国人早已习惯的说教,而是一种专门的组织模型---又是典型的美国意识:不要说教,而要建立,其他的人跟着做.
中国式的学习,仍然可以从科举制度的影响中看出不同,旧时的科举,一个考生要读多少书才能写出那篇决定命运的文章呢?中国式的学习讲究的是厚积而薄发,而不是学以至用, 究竟要学多少才能发一次呢?这是一个困扰了几千年的问题.厚积相对于为用而学的观念,导致的最直接后果至少是时间上的落后,这是一种典型的”东方浪费”.
我不想谈学习和实践的关系,我不够资格,也不想谈学习型组织,那话题大得能压死我.
只是想探讨一下学习方法.请设想一种情景,在一个穷辟的村子里,有一天村支书开了一个会,给村民介绍了一位农科技术员, 对甲鱼养殖很有研究, 号召大家靠养殖致富,有心眼灵活的随后问技术员,到哪里可以学到,回答是可以经他介绍到县里农科所开的专门培训班去学,于是有个人真的去学了,回去真的就干了,也就真致富了,成了养鳖专业户,之后养殖场逐渐做大,需要一套管理,于是顺理成章地他个人也变成了真正的老板,至于管理的方法,也顺理成章地建立在他的”养殖专业”基础之上,这个情节平淡如水,但是农民企业家成长过程中为用而学的成功就在于此.
这道理简直到谁都懂, 但是为什么对于很多当代读书人来说,转换头脑去专精地为用而学就那么困难呢?东方浪费就是那么难以突破的天堑吗?上大学的时候,寒假有个同学没有回家,因为要补考,留下来复习,我去找他聊天的时候,看他时刻不停地抱着一本书,我说现在你又不看书,抱着干吗?他说,抱着书心里就暖和. 且不说书中自有黄金屋的理想,且不说书中自有颜如玉的欲望, 书在中国读书人心里的份量岂止如此,还有救命稻草的味道.生涯规划里怎么能离得开学习?于是学啊学,东方浪费又在持续下去.
大量的西方管理理论涌入中国后,不知道多少人已经完全地融入了这种学习中,跨国界跨文化的学习,会产生更多的浪费,中国式的学习是重感性的,而西方理论是重理性的,犹如圆型的胃消化吞下去的方型肉块. 台湾人是聪明的中国人,他们成功地打造了自己的学习,打造了学习的结果,也就是身在台资企业的人所共同体验到的台湾式管理,----那是吸收了日本对西方管理模式的改革并且加入了东方的人治再加上台湾的文化底蕴之后产生的,并不是直接衍袭西方的管理.
人穷志短,马瘦毛长,直到目前,就学习而言,同样热爱学习的大陆人仍然处在一种分裂般的受训过程中,学习和受训也是一种规则,人和规则的关系存在一个五层次模式,从底层算起依次是:被规则操纵,适应规则,选择规则,操纵规则,创造规则. 那么你看一看大陆人的学习规则处于哪个层次呢?你可能受过台资培训,港资培训,美资培训,欧资培训,日资培训……你看的管理类的书可能从<第五层修练>到<学习型组织>到<CRM>到<6sigma>到<物流和供应链>到<运作与战略>什么都包括, 但是你会发现,作为一个大陆人,无论你怎么学,都是一种游离态,你不可能处于一个中国大陆式的学习规则当中,因为那种规则根本就不存在.你所学的一切,不过是打工吃饭的一种工具罢了,而要想打工吃饭,你所需要学的东西其实远比你现在学的东西要少得多,这又是东方浪费.
(未完待续)
虽然中国的历史有无数沉痛的教训来自于缺乏学习,以至于关于学习的千古高论和警世格言都是大喊要学习,但是中国人的学习能力其实根本就无须被外部认可,中国历史简直就是一部靠学习支撑着的历史.统治’中国式生涯规划”几千年的科举制度就是最好的碑文,直到今天,仍然压在中国人的心头.唯学习而能进步,唯学习方有出路.
当一个人准备做一番事业,或者准备改变人生的方向的时候,他首先会选择学习.
最初看到来自美国人的名词<学习型组织>的时候,感到很有意思,中国哪一个组织不是”学习型组织”呢,在国企呆过一定年头的人都知道. 结果这个名词倒是被美国人抢了先?在”学习”了一下之后,才明白,学习型组织,并不是讲组织应该怎样学习,也不是讲学习应该被组织大力推广,而是定义了一种组织型的学习体系和操作系统,也就是说它不是一种中国人早已习惯的说教,而是一种专门的组织模型---又是典型的美国意识:不要说教,而要建立,其他的人跟着做.
中国式的学习,仍然可以从科举制度的影响中看出不同,旧时的科举,一个考生要读多少书才能写出那篇决定命运的文章呢?中国式的学习讲究的是厚积而薄发,而不是学以至用, 究竟要学多少才能发一次呢?这是一个困扰了几千年的问题.厚积相对于为用而学的观念,导致的最直接后果至少是时间上的落后,这是一种典型的”东方浪费”.
我不想谈学习和实践的关系,我不够资格,也不想谈学习型组织,那话题大得能压死我.
只是想探讨一下学习方法.请设想一种情景,在一个穷辟的村子里,有一天村支书开了一个会,给村民介绍了一位农科技术员, 对甲鱼养殖很有研究, 号召大家靠养殖致富,有心眼灵活的随后问技术员,到哪里可以学到,回答是可以经他介绍到县里农科所开的专门培训班去学,于是有个人真的去学了,回去真的就干了,也就真致富了,成了养鳖专业户,之后养殖场逐渐做大,需要一套管理,于是顺理成章地他个人也变成了真正的老板,至于管理的方法,也顺理成章地建立在他的”养殖专业”基础之上,这个情节平淡如水,但是农民企业家成长过程中为用而学的成功就在于此.
这道理简直到谁都懂, 但是为什么对于很多当代读书人来说,转换头脑去专精地为用而学就那么困难呢?东方浪费就是那么难以突破的天堑吗?上大学的时候,寒假有个同学没有回家,因为要补考,留下来复习,我去找他聊天的时候,看他时刻不停地抱着一本书,我说现在你又不看书,抱着干吗?他说,抱着书心里就暖和. 且不说书中自有黄金屋的理想,且不说书中自有颜如玉的欲望, 书在中国读书人心里的份量岂止如此,还有救命稻草的味道.生涯规划里怎么能离得开学习?于是学啊学,东方浪费又在持续下去.
大量的西方管理理论涌入中国后,不知道多少人已经完全地融入了这种学习中,跨国界跨文化的学习,会产生更多的浪费,中国式的学习是重感性的,而西方理论是重理性的,犹如圆型的胃消化吞下去的方型肉块. 台湾人是聪明的中国人,他们成功地打造了自己的学习,打造了学习的结果,也就是身在台资企业的人所共同体验到的台湾式管理,----那是吸收了日本对西方管理模式的改革并且加入了东方的人治再加上台湾的文化底蕴之后产生的,并不是直接衍袭西方的管理.
人穷志短,马瘦毛长,直到目前,就学习而言,同样热爱学习的大陆人仍然处在一种分裂般的受训过程中,学习和受训也是一种规则,人和规则的关系存在一个五层次模式,从底层算起依次是:被规则操纵,适应规则,选择规则,操纵规则,创造规则. 那么你看一看大陆人的学习规则处于哪个层次呢?你可能受过台资培训,港资培训,美资培训,欧资培训,日资培训……你看的管理类的书可能从<第五层修练>到<学习型组织>到<CRM>到<6sigma>到<物流和供应链>到<运作与战略>什么都包括, 但是你会发现,作为一个大陆人,无论你怎么学,都是一种游离态,你不可能处于一个中国大陆式的学习规则当中,因为那种规则根本就不存在.你所学的一切,不过是打工吃饭的一种工具罢了,而要想打工吃饭,你所需要学的东西其实远比你现在学的东西要少得多,这又是东方浪费.
(未完待续)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已邀请:
18 个回复
xianyuan123 (威望:0) (江苏 南京) - 希望和你做朋友
赞同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