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电镀废水、废气及废渣治理发展的概况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的行动在全世界范围广泛掀起,IS014001认证就是这一行动的集中表现。据报道,至1998年12月全世界已有7442家(1999年4月30日已有9700家),中国有97家企业获得ISO14001认证,那么,对于未获得认证的组织来说,到底如何申请认证以及认证过程具体做法,有待进一步宣贯,本文对环境管理体系审核认证过程作如下简介。
一、组织申请与合同评审
组织已按ISO14001标准建立了环境管理体系(简称EMS)、且体系实施运行至少三个月,组织在体系运行过程中遵守了中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标准及有关的污染物排放浓度或总量控制指标,在这种前提下,可向中国环认委认可的认证机构申请认证,申请认证的组织应提交以下资料:
1、填写“环境管理体系调查表”,并提交认证申请书,供认证机构了解申请组织的基本情况。
2、组织的EMS手册及程序文件,包括环境因素及重大环境因素,以及适用的环境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3、内审方案、报告和管理评审报告。
4、通过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批文复印件。
5、污染物浓度及总量控制指标达标排放证明。
6、通过“三同时”设施验收证明文件的复印件。
7、体系运行期间未受到环境行政部门处罚的证明。
8、上一年以来的环境监测、污染源检测、排污收费、相关方投诉或抱怨记录。
9、申请组织认证地域平面分布图、工艺流程、下水管网和社区平面图。
在此基础上,认证机构将根据提交的文件信息进行申请评审和合同评审。申请评审应确认文件是否齐套,申请书与合同、调查表的内容一致,认证范围明确。合同评审是对受审核方法的活动、产品或服务范围的环境因素及影响作出分析,确定其活动、产品或服务在认证机构被认可的认证业务范围,且有足够能力完成该组织的审核认证工作。申请评审和合同评审符合要求后,认证机构可以受理审核认证,并签订审核认证合同,否则认证机构不应受理申请。
二、审核准备与审核实施
l、确定审核范围 审核范围应根据受审核组织拥有管理权限、组织已界定活动的领域和范畴,以及组织控制下进行活动的全部场所来确定,由审核组长与委托方或受审核方商定。
2、审核组长任命和审核组组建 认证机构应根据受审核方的环境影响和规模选定审核组长,并由审核组长负责组成审核组,以实施第一阶段审核和第二阶段审核。审核组中至少应配备一名有相关专业能力的成员,以确保审核组具备相关过程与重要环境因素的审核能力和被审核体系有关要求的理解,审核组中的实习审核员人数不应超过该组审核员总数的l/2,审核组成员与受审核组织应不存在利害关系,并未向受审核方提供过有关环境管理体系的咨询服务。
3、制定审核计划 审核组根据受审核方的环境管理体系特点和拟认证的范围分别制定第一阶段审核和第二阶段审核计划,审核计划应经该专业管理人员批准,并由受审核方管理者代表确认。
4、审核工作文件准备 现场审核前应准备审核工作文件,如现场审核检查表和现场审核中需要填写的表格,首、末次会议记录、签到表,不符合项报告等,这是一套规范统一的表格。
现场审核检查表是审核员进行现场审核的重要工具,给审核员提供一套完整的审核线索,为现场审核的重要原始资料之一,因此,认真编写现场审核检查表,是审核员在审核准备阶段的主要工作。
5、第一阶段审核 第一阶段审核的目的是了解组织的基本情况和组织环境管理体系的整体策划及实施情况,以确定第二阶段的审核计划。审核内容包括:
①环境管理体系文件审核。确认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符合IS014001标准的各项要求;确认组织的环境方针、重要环境因素、目标指标、管理方案及控制程序的一致性、体系的实施可以实现环境方针和目标。
②环境因素的识别与重要环境因素的评价程序,评价过程的记录与结果。
③登录的法律法规的适用性和全面性,以及环境法律法规获取、识别程序的实施情况。
④内审及管理评审过程。
6、第二阶段审核 第二阶段审核的目的是通过审核证实受审核方实施了其环境方针、目标指标,遵守了相应程序,以及受审核方的环境管理体系符合标准的所有要求。审核内容有:
①各级管理者的职责的实施;
②环境因素的识别及重要环境因素的评价程序的适用性及相应记录,通过现场追踪审核检查是否有重要环境因素遗漏;
③目标指标、管理方案的实现程序及各个管理程序实施情况;
④监测、内审程序的实施情况,以及管理评审的实施情况和结果;
⑤对重要环境因素控制的有效性;以及实施环境管理体系的绩效;
⑥对环境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遵守情况。
三、纠正措施验证和审核报告
1.纠正措施 审核组在审核过程发现的不符合项,受审核方代表应进行确认,并按期纠正。纠正方案包括原因分析和适当的纠正措施,受审核方必须向认证机构提交纠正措施实施的证据。
2.跟踪验证 审核中发现的不符合项按不符合的性质和程度分为严重不符合和一般不符合。对于严重不符合项,受审核方应在三个月内作出纠正,审核员应采用现场验证的方式,去现场进行跟踪证实在期限内纠正有效;对于一般不符合项,受审核方应在一个月内作出纠正,审核员可采用文件验证方式,证实纠正措施有效;同时对上述纠正措施的有效性作出判断后,审核组即可整理有关材料,编写审核报告。
3.审核报告 审核报告是审核组对审核结果的总结,应包活审核综述、受审核方概况、审核计划、文件审核概述、审核发现的不符合项分布及不符合报告,首、末次会议纪录和签到表,以及审核组建议,审核组建议是按审核结果作出给予注册或不给予注册的审核结论,供技术委员会评审参考。
四、认证决定和颁发认证证书 :
l、认证决定 认证决定由技术委员会执行、认证决定会议由技术委员会主任或副主任主持,认证决定评议的内容有:
(1)审核报告的结论及其完整性与规范性:
(2)审核计划的实施及完成情况;
(3)体系文件是否体观了EMS标准17项核心要素,并能有效地实观环境方针和目标,实现持续必进和预防污染;
(4)不符合项报告是否判据确切,可追溯性,能体现运行的主要问题。
上述内容评议符合要求后,方可批准认证注册
2、颁发认证证书 通过认证决定后,认证机构可办理认证注册和制作证书、证书应注明认证机构证明受审核组织建立的EMS在一定的认证范围内符合GB/T24001—ISO14001:1996标准要求。证书颁发后、认证机构应在特定的刊物上将认证注册的组织公布。
五、监督检查和保持认证
l、监督检查 为了验证组织的EMS是否持续满足认证标准的要求,考察由于组织运作变化其EMS是否符合认证要求,认证机构将定期(每年至少一次)或不定期对获证组织进行监督检查。首次监督检查在通过认证后半年内进行。监督检查包括文件监督审核和现场监督检查,当EMS文件发生更改时,应进行文件的监督审核。现场监督检查通常采用查阅有关资料和现场审核的方式,监督内容有:
(1)EMS要素的保持情况,如EMS在实现组织环境方针、目标指标的有效性,相关方的信息交流,对相关环境法律法规的符合性,环境行为的改进,内审结论跟踪,以及上次审核发现不符合的纠正措施;
(2)体系规定的相关方交流信息和投诉;
(3)变更的文件化体系;
(4)变更的体系覆盖范围;
(5)认证标准中的核心要素在证书有效期内的监督检查中至少应覆盖一次。现场审核结束时,审核组应对监督检查的结果作出评价,提交监督检查报告,技术委员会根据提交资料作出维持认证的决定。对于不能持续满足认证要求的获准注册组织作出暂停、撤销或注销的结论。
2、复评
复评一般为每三年一次,复评的审核方法与初次审核相同。当组织出现重大变更可能影响组织的活动与运行时,或者从相关方信息表明获认证的组织不再满足认证要求时,也应进行复评。复评应由组织提出申请,并在证书有效期截止前三个月内进行审核。
复评报告提交后,技术委员会按初次评审的方法作出认证决定,批准注册后按规定手续办理注册换证。
一、组织申请与合同评审
组织已按ISO14001标准建立了环境管理体系(简称EMS)、且体系实施运行至少三个月,组织在体系运行过程中遵守了中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标准及有关的污染物排放浓度或总量控制指标,在这种前提下,可向中国环认委认可的认证机构申请认证,申请认证的组织应提交以下资料:
1、填写“环境管理体系调查表”,并提交认证申请书,供认证机构了解申请组织的基本情况。
2、组织的EMS手册及程序文件,包括环境因素及重大环境因素,以及适用的环境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3、内审方案、报告和管理评审报告。
4、通过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批文复印件。
5、污染物浓度及总量控制指标达标排放证明。
6、通过“三同时”设施验收证明文件的复印件。
7、体系运行期间未受到环境行政部门处罚的证明。
8、上一年以来的环境监测、污染源检测、排污收费、相关方投诉或抱怨记录。
9、申请组织认证地域平面分布图、工艺流程、下水管网和社区平面图。
在此基础上,认证机构将根据提交的文件信息进行申请评审和合同评审。申请评审应确认文件是否齐套,申请书与合同、调查表的内容一致,认证范围明确。合同评审是对受审核方法的活动、产品或服务范围的环境因素及影响作出分析,确定其活动、产品或服务在认证机构被认可的认证业务范围,且有足够能力完成该组织的审核认证工作。申请评审和合同评审符合要求后,认证机构可以受理审核认证,并签订审核认证合同,否则认证机构不应受理申请。
二、审核准备与审核实施
l、确定审核范围 审核范围应根据受审核组织拥有管理权限、组织已界定活动的领域和范畴,以及组织控制下进行活动的全部场所来确定,由审核组长与委托方或受审核方商定。
2、审核组长任命和审核组组建 认证机构应根据受审核方的环境影响和规模选定审核组长,并由审核组长负责组成审核组,以实施第一阶段审核和第二阶段审核。审核组中至少应配备一名有相关专业能力的成员,以确保审核组具备相关过程与重要环境因素的审核能力和被审核体系有关要求的理解,审核组中的实习审核员人数不应超过该组审核员总数的l/2,审核组成员与受审核组织应不存在利害关系,并未向受审核方提供过有关环境管理体系的咨询服务。
3、制定审核计划 审核组根据受审核方的环境管理体系特点和拟认证的范围分别制定第一阶段审核和第二阶段审核计划,审核计划应经该专业管理人员批准,并由受审核方管理者代表确认。
4、审核工作文件准备 现场审核前应准备审核工作文件,如现场审核检查表和现场审核中需要填写的表格,首、末次会议记录、签到表,不符合项报告等,这是一套规范统一的表格。
现场审核检查表是审核员进行现场审核的重要工具,给审核员提供一套完整的审核线索,为现场审核的重要原始资料之一,因此,认真编写现场审核检查表,是审核员在审核准备阶段的主要工作。
5、第一阶段审核 第一阶段审核的目的是了解组织的基本情况和组织环境管理体系的整体策划及实施情况,以确定第二阶段的审核计划。审核内容包括:
①环境管理体系文件审核。确认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符合IS014001标准的各项要求;确认组织的环境方针、重要环境因素、目标指标、管理方案及控制程序的一致性、体系的实施可以实现环境方针和目标。
②环境因素的识别与重要环境因素的评价程序,评价过程的记录与结果。
③登录的法律法规的适用性和全面性,以及环境法律法规获取、识别程序的实施情况。
④内审及管理评审过程。
6、第二阶段审核 第二阶段审核的目的是通过审核证实受审核方实施了其环境方针、目标指标,遵守了相应程序,以及受审核方的环境管理体系符合标准的所有要求。审核内容有:
①各级管理者的职责的实施;
②环境因素的识别及重要环境因素的评价程序的适用性及相应记录,通过现场追踪审核检查是否有重要环境因素遗漏;
③目标指标、管理方案的实现程序及各个管理程序实施情况;
④监测、内审程序的实施情况,以及管理评审的实施情况和结果;
⑤对重要环境因素控制的有效性;以及实施环境管理体系的绩效;
⑥对环境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遵守情况。
三、纠正措施验证和审核报告
1.纠正措施 审核组在审核过程发现的不符合项,受审核方代表应进行确认,并按期纠正。纠正方案包括原因分析和适当的纠正措施,受审核方必须向认证机构提交纠正措施实施的证据。
2.跟踪验证 审核中发现的不符合项按不符合的性质和程度分为严重不符合和一般不符合。对于严重不符合项,受审核方应在三个月内作出纠正,审核员应采用现场验证的方式,去现场进行跟踪证实在期限内纠正有效;对于一般不符合项,受审核方应在一个月内作出纠正,审核员可采用文件验证方式,证实纠正措施有效;同时对上述纠正措施的有效性作出判断后,审核组即可整理有关材料,编写审核报告。
3.审核报告 审核报告是审核组对审核结果的总结,应包活审核综述、受审核方概况、审核计划、文件审核概述、审核发现的不符合项分布及不符合报告,首、末次会议纪录和签到表,以及审核组建议,审核组建议是按审核结果作出给予注册或不给予注册的审核结论,供技术委员会评审参考。
四、认证决定和颁发认证证书 :
l、认证决定 认证决定由技术委员会执行、认证决定会议由技术委员会主任或副主任主持,认证决定评议的内容有:
(1)审核报告的结论及其完整性与规范性:
(2)审核计划的实施及完成情况;
(3)体系文件是否体观了EMS标准17项核心要素,并能有效地实观环境方针和目标,实现持续必进和预防污染;
(4)不符合项报告是否判据确切,可追溯性,能体现运行的主要问题。
上述内容评议符合要求后,方可批准认证注册
2、颁发认证证书 通过认证决定后,认证机构可办理认证注册和制作证书、证书应注明认证机构证明受审核组织建立的EMS在一定的认证范围内符合GB/T24001—ISO14001:1996标准要求。证书颁发后、认证机构应在特定的刊物上将认证注册的组织公布。
五、监督检查和保持认证
l、监督检查 为了验证组织的EMS是否持续满足认证标准的要求,考察由于组织运作变化其EMS是否符合认证要求,认证机构将定期(每年至少一次)或不定期对获证组织进行监督检查。首次监督检查在通过认证后半年内进行。监督检查包括文件监督审核和现场监督检查,当EMS文件发生更改时,应进行文件的监督审核。现场监督检查通常采用查阅有关资料和现场审核的方式,监督内容有:
(1)EMS要素的保持情况,如EMS在实现组织环境方针、目标指标的有效性,相关方的信息交流,对相关环境法律法规的符合性,环境行为的改进,内审结论跟踪,以及上次审核发现不符合的纠正措施;
(2)体系规定的相关方交流信息和投诉;
(3)变更的文件化体系;
(4)变更的体系覆盖范围;
(5)认证标准中的核心要素在证书有效期内的监督检查中至少应覆盖一次。现场审核结束时,审核组应对监督检查的结果作出评价,提交监督检查报告,技术委员会根据提交资料作出维持认证的决定。对于不能持续满足认证要求的获准注册组织作出暂停、撤销或注销的结论。
2、复评
复评一般为每三年一次,复评的审核方法与初次审核相同。当组织出现重大变更可能影响组织的活动与运行时,或者从相关方信息表明获认证的组织不再满足认证要求时,也应进行复评。复评应由组织提出申请,并在证书有效期截止前三个月内进行审核。
复评报告提交后,技术委员会按初次评审的方法作出认证决定,批准注册后按规定手续办理注册换证。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已邀请:
1 个回复
johney007 (威望:0) (上海 嘉定)
赞同来自:
但是这个帖子的标题好象跟内容没有关系的吧?
建议改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