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没有绑定微信,更多功能请点击绑定

大学生求职宝典

第一篇 调整观念
第1节 创业就业该选哪一个
□创业与就业该选择哪一个
在大学毕业生中,有一部分同学敢想敢拼,希望能够自主创业。不论结果怎样,相信有机会创业将为他们的人生增添一份不寻常的经历。不过,创业对资金、管理能力、社会关系等条件要求较高,而这些条件大部分大学毕业生都不具备、或者不完全具备,因此即使你能力很强,也最好三思而后行。
即便是早有创业目标,也最好在毕业后找一家与自己未来创业目标较吻合的单位先工作一两年。届时,你会发现,这一两年的经历,对你来说是何等的宝贵,你会因此而少走很多弯路。有些弯路或许只是耽误些时间,而有些则是你无法轻易挽回的败局,更有甚者需要你用一生的时间代价去弥补,也许会因此而丧失掉全部的创业锐气……还是那句老话说得好:磨刀不误砍柴功。
□毕业生求职要处理好几个矛盾
一步到位与循序渐进的矛盾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许多大学毕业生求职者都认为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应该慎之又慎,必须找到一个最理想的工作。这种想法无可厚非,因为大学毕业后的头几份工作的确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以后的就业方向,但这并不意味着最理想的就一定是高起点的。在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渐严峻的情况下,怀着"一步到位"的想法找工作,只能是一厢情愿,会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如果能够适度降低自己的期望值,审时度势,从基础工作做起,循序渐进,他日一定能够达到自己理想的高度。
理想职业与现实需求的矛盾
近年来,新经济产业如网络企业和IT产业成为求职者的热门,但这些行业的门槛也是很高的,对学历和工作经验有着较高的要求,而且有些行业还要求有各种各样的附加能力,如市场开发能力、营销经验等等。真正在这个行业取得成就者,大多有过传统产业的实际工作经验。如果你在求职中找不到自己非常感兴趣的工作,可以退而求其次,改变方向,寻求一份与之相关的工作,等积累了足够的工作经验和市场需求有所松动后,还可以重新涉足自己原先感兴趣的领域,实现自己心中的夙愿。 "
工作性质与收入之间的反差
到人才交流市场走一圈,你会发现文秘、文员、行政等方面的职位虽然名额有限,报酬也不高,但这些职位的展位前人头攒动。而营销专业职位的平均收入是文员的两至三倍,人员需求量也很大,但应聘者却寥寥无几,少得可怜。差别之所以这么大,是因为许多大学生在工作性质与收入之间往往更看重前者,认为干营销需要长年在外奔波,比较辛苦,而做文员之类的工作则呆在办公室里,更有可能发展成白领。营销工作固然辛苦,但更能锻炼人,个人成长空间更大,对以后的发展更有帮助。而且营销人员的报酬直接与业绩挂钩,数年后他们的报酬会令文职人员相形见绌。因此,大学毕业生在面对职业选择时,应该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慎重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不能唯工作性质论。
求稳心态与职业风险的矛盾
许多大学生至今还不愿意到国内的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工作,首选的目标还是政府机关、外资、合资和国有企业,表现出普遍的求稳心态。实际,现在许多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给出的待遇已经接近甚至高于外资企业,但大部分毕业生认为这些企业体制不够健全,前途不明朗,职业风险大,不愿意选择。其实,对于刚走出校门、缺乏社会经验的大学毕业生而言,想找一份能够养活自己的安稳工作无可厚非,但稳定的工作毕竟有限,如果人人都想往里挤,其竞争的惨烈程度可想而知。如果你能避其锋芒,及时将目光转向那些发展前景相对较好的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会有更多的机会和更美好的发展前景。这些企业虽然规模相对较小,实力不是很雄厚,但其体制更为灵活,更适合闯劲十足的年轻人。伴随着企业的发展,个人的上升空间更大。
职业经验与自信心的矛盾
很多招聘单位都将职业经验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但一般的大学生最缺少的就是这种经验,这无形中将刚毕业的大学生挡在了门外。其实,有的招聘单位的招聘告示一般都声明是"有经验者优先",这并不是谢绝应届毕业生。如果你觉得自己有能力胜任,能很快上手的话,大可以前去一试,放手一搏。招聘单位对有勇气和自信的大学生都是很欣赏的,即使你未能成功,也不必太在意。这个结果只能说明你暂时还不适合这份工作,并不表示你不够优秀。
□降低期望值
降低期望值是近几年提倡的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一个就业观念。在这种观念下,衍生出许多现实的做法:
不要因为想一步到位而错失眼前的机会,要"先就业、再择业",即所谓的"骑驴找马"。
充分考虑到基层就业。机关事业单位用人制度改革后,人才需求量减小;大型企业多处于结构调整时期,用人量也在减少;合资企业则大多是技术密集型企业,用人规模不大,吸纳员工有限。现在小企业和街道、社区等基层机构对大学生的需求量较大,因此,把眼光瞄准基层不失为明智之举。
回西部或小城市就业。由于发达地区和大城市就业压力增大,在强大的就业竞争态势下,那些专业、学校、学历上不占优势的大学生,与其在大城市或发达地区作高山上的洼地,还不如回到家乡或那些欠发达的地区去作洼地里的高山,那里人才奇缺,会让大学生大有用武之地。
对“好”的回答一定要点个"赞",回答者需要你的鼓励!
已邀请:

jjj116 (威望:0)

赞同来自:

实战第11节 求职方式
□求职方式
网上求职
依靠网络求职,说得更确切些是通过网络获得一次面试的机会,无疑是当今时代所特有的方式。
网络信息浩如烟海,即使是十分突出的人才,也未必能够引起用人单位的充分重视;据统计,规模较大的企业一般每周要接收500份至1000份电子简历,其中的80%在管理者浏览不到30秒钟后就被删除了。要让别人在半分钟内通过一份电子邮件对你产生兴趣,其难度与跟用人单位直接见面相比要大得多。
1.直接投递简历
对一个求职者来说,想在网络上求职,最重要的是要写好自己的简历和求职信。
许多著名的人力资源网站都为求职者提供了简历书写模板,这种情况下,求职者简历的外在模样没有什么两样,根本无法彰显求职者的个性特征。因此,要想吸引用人单位的眼光,应注重在简历的内容上下工夫,尽可能展现你自己的与众不同,展示你的潜质,这是求职获得成功的关键一步。
不要向同一单位频繁发简历。网上的求职信息有效期一般是30到60天。用人单位在发布招聘后会积极准备后续工作,因此用人单位都有一定的运作周期。如果你发的简历一周没有回音的话,考虑到电子邮件收发的安全性,可以适当重发。但是,绝对不要三天两头给同一单位频繁发送求职简历和求职信,这样无疑会引起对方的讨厌。
不要向一家单位同时申请多个职位。在网络求职中,向一家单位同时申请多个职位的求职者不在少数。向一个单位同时申请多个职位,并不能表明你的能力超人,你是个多面手。相反,用人单位会认为你在求职时非常盲目,没有自己的既定目标,随意、不专业、缺少诚信。
根据个人的专业、爱好、特长,以及你对工作职位、工作地点以及报酬多少等等预先设计标准,然后据此排列符合条件的单位,有目标地向用人单位求职。在网上到处撒简历不仅浪费时间,而且没有什么实际效果。投递求职简历时,一定以最新发布的招聘信息为主,这样把握性要大一些。
对于那些早先发布、还在有效期之内的职位需求,因为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收到的简历肯定不会少,你投入再多的精力也不一定会有一个好的结果。
也可以直接登录用人单位的网站,一般来讲,他们在自己网站上发布的用人信息也是比较可靠的。
最好不要用附件的形式发送简历。虽然以附件形式发送的简历看起来效果更好,但是由于病毒的威胁,越来越多单位的网站都要求求职者不要用附件发送简历。甚至有些单位把所有带附件的邮件全部删除,还有可能因为技术的原因,导致一些用人单位的电脑无法打开附件,而让大好的工作机会白白溜走。
精心设计一下纯文本格式的简历。注意设定页边距,使文本的宽度在16厘米左右,这样你的简历在多数情况下看起来都不会换行;尽量用较大字号的字体;如果你一定要使自己的简历看起来与众不同,你可以用一些特殊符号等分隔简历内容。
在电子简历中一般不要附有发表作品或论文,因为利用电子邮件附件传播病毒的可能性是一直存在的。另外,用人单位一般不会仔细阅读附带的作品。
在申请同一公司的不同职位时,最好能发两封不同的电子简历,因为有些求职网站的数据库软件能自动过滤掉第二封相同的信件,以免造成冗余。
要错过高峰期发送你的电子简历。上网高峰一般在中午至午夜,这段时间传递速度非常慢,而且还会出现错误信息,因此,要择机而动。
发出求职资料后,要主动与用人单位联系。通过E-mail或打电话询问情况,向用人单位表示诚意,也让自己心中有数。
如果想让你的简历命中率更高些,可以花些时间,对较适合的岗位和用人单位,通过网页做些调研,然后在你的简历前面写几句量身定做的求职语句,表现出你对该行业、企业的了解,对该工作的重视,以及对收件人的尊重。邮件的"主题"栏里,最好写上简短的一句话,既表明求职岗位,又说明自己的应聘优势,这样入选的概率会大大提高。
你在网上求职的过程中无意留下的一些小破绽,有时足以让人形成对你不利的判断。由于网上应聘很容易出错,因此需要格外小心,比如将精心为一个单位准备的简历匆忙间发给了另一家单位,或者出现错别字,结果当然可以想见。在线填写报名表格,一定要按照招聘公司设计好的要求填写,同样要字斟句酌。如果把握不大,最好在线下事先写好,保证填写的质量。
如果你有心仪的单位,不妨先上它的网站上去看看。用人单位不会放过任何一个猎取到优秀人才的机会。为了给在线投递简历者提供方便,他们会在网页的设计上尽显人性化的考虑。在这些单位网站的首页上,十之八九都会有"工作机会"或"加入我们"这条链接。点击进入相应的页面,就可以看到现有招聘职位和近期招聘活动的详细信息。有的单位还会在网站上详细介绍员工管理的相关内容,如绩效管理、培训机会、企业文化等,通过这些内容,你可以对这些单位有比较充分的了解。直接与单位联系,这种方式更为直接,成功几率更高。
建议使用网站提供的求职信箱。国内大型人力资源网站一般给发布信息的企业设置专门的招聘信箱。如果你对某一职位感兴趣,查看完具体职位描述和要求时,页面上通常会出现"申请该职位"的提示,点击该提示后你的简历就会自动被发送过去。这就避免了因为用人单位的邮箱不够大,而使你无法有效发送的矛盾。但享受这一服务的前提是:你的简历必须已经在该网注册。?
不要指望只有一个固定电话就足够了,最好留下两个时刻能找到你,或者能转告到你的联系方式;也不要指望每种联系方式都会被对方所尝试,比如电子邮件,留当然要比不留好,但当你打开信箱的时候,你会发现:对方的回信并不多,那些通知你面试的单位,往往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电话这种方式。
有的单位在现时没有空闲职位和招聘计划,但假如你十分钟情于它,你仍然可以填写一份职位申请表,或许这家单位的HR会把你的资料收入人才储备库保存下来;或许他们看了你的资料,觉得你十分出色和适合他们,从而给你一个特别的机会。
2.网上求职信
最好是为你看中的每一个招聘企业量身定制一份简历,然后写一封言辞恳切的求职信放在你的简历前面,一起发出去;即使是在网上填写了职位申请表,也别忘了再发一封求职信。求职信、简历都应该采用文本格式,以方便人事主管阅读。在求职信中,措辞和语气是要特别注意。同时,求职信要有很强的针对性,缺乏个性化、缺乏针对性是导致网络求职效果不好的一个技术性问题。在求职时只准备一份求职信,相中谁就给谁投一份,根本不考虑发出的求职信是否和所应聘单位的要求相吻合,这样的做法其结果不会很理想。从用人单位的角度考虑,如果你能相对多地了解他们的单位文化、发展现状、未来前景,最起码表面上说明你对用人单位做了一定程度的研究,这使你能最快地被挑选出来,赢得下一轮竞聘的机会。
3.网上在线招聘
向用人单位提问一定要简明、扼要,回答问题要突出个人特点和优势,网上应聘最忌一开口谈钱。受网络时间、视频空间的限制,网上招聘给每个求职者的时间是有限的,你要问最想知道的内容、最关键的问题。获得用人单位首肯后,一定要留下明确的联系方式。
4.制作个人宣传网页
你还可以可以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化被动为主动,在互联网上建立自己的个人主页,不过,这种方式有点守株待兔的意味,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方式,不能把希望全部寄托在此。同时,这种办法也是双刃剑,用好了可以充分展示自身特色,吸引用人单位的目光。用不好,邀请对方光顾并非十全十美的私人站点,或许会适得其反。
网上求职要保持平和的心态。网上招聘会提供的岗位有限,而应聘者多,在这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求职的大学生要坦然地面对挫折和困难,不必过分焦虑,要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挑战。
网上参加招聘活动,要提高警惕,小心受骗。网络是虚幻世界,相应地网上招聘也存在不少局限,求职者并不能全面了解用人单位的情况。因此,大学生网上求职应参加由学校、教育部门、人事部门组织的正规网上招聘活动,防止上当受骗。
留心报纸上用人单位的招聘广告,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去应聘
这种方式虽然比较有针对性,可以从中挑选适合自己的单位去应聘,但由于报纸是一种广而告之的媒体,应聘时竞争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成功率并不会很高。尽管如此,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这种求职方式也不是你能够轻言放弃的。
发布自己的求职启示
除了将自己的求职信主动发给用人单位外,你也可以在一些就业专业网站里张贴求职信息,或将求职信息发布在一些点击率较高网站的招聘专栏上。
在一些人才信息集中的报纸或简报上发布自己的求职信息,这样的信息多半是免费的,也有收费的,但费用相对比较低廉,在可以承受的范围以内,如果你选择的媒体得当的话,会有立竿见影的感觉,信息一经发布,便有人主动与你联系,但要注意,你可能就此成为骗子的目标。需要你仔细甄别。
一般第一天反馈的信息会比较多,三天以后,你的求职启示的时效性也差不多过去了。
主动出击,直接联系
直接找那些你感兴趣的企业,亲自上门看有没有机会。或者翻开电话簿,找到那些你认为可以的企业,打电话去问他们是否在招你这样的人。这种方式很具有冒险性,适合那些喜欢挑战,心理素质比较好的同学。正所谓"无限风光在险峰",有时候也会有意外的惊喜。
邮寄简历
邮寄简历是诸多求职方式中历史最悠久的一种,即使在今天,邮寄简历也还是非常必要。这种方式能方便求职者投递比较多的求职材料,而且每一份材料都能做到量身定做,这有助于你博得用人单位的好感。
在邮寄简历的时候,信封要大一些,最好用9号标准信封。因为招聘单位常常会收到一大堆求职信,大信封在众多的求职信中更引人注目,先被拆阅的可能性更大。
如果用人单位通过公开渠道发布招聘消息,一般都会明确要求你将材料邮寄到指定部门。在招聘旺季,一般由专门的人力资源部门来负责。但如果非招聘季节,而且你也不是通过公开渠道获得的招聘信息,比如通过私人渠道或是个人主动出击,此时如果将求职材料寄到人力资源部门,很有可能无法引起注意,从而被压或是忽略。最好直接寄到所求职位的业务部门,甚至寄到有关领导那里,这样容易引起关注。如果该部门恰好有适合你的岗位,那么他们会主动与人力资源部联系,为你争取一个接洽的机会。
如果你的条件与工作要求相去甚远,就不要枉费邮资了。仔细衡量、盘算或阅读相关资料,确定自己有合适的资历后才去投递。
除了有必要的求职信以外,不要寄附件。当你寄简历时,不要把你学习成绩单复印件、推荐信或奖励证明复印件一并寄出,除非你被特别要求这样做。如果你获得面试机会后,你可带上这些材料。
实例扫描
一封信带来工作机会
小全从前年10月开始就翻报纸、去招聘会投简历。一个又一个月过去了,他找的四十多份工作没一个能够落实,朋友介绍的也没有回音,甚至连面试的机会都没有。
正当在他心灰意冷的时候,一封信给他带来转机。今年5月,他在广州某报看到广州电信某公司招聘业务员,立刻投简历并得到一个面试机会。面试后,他提笔给经理写了一封满怀壮志的信,针对面试时经理提出的问题又作了详细回答,并表达了自己很想到该公司就职的愿望。很意外地,他被正式录用了。
"经理告诉我,从我给他写信可以看出我是一个做事认真、具有公关活动能力的人。我真的很幸运,这封信给我带来了工作的机会,也带来了信心。"
借助周围力量
向老师、朋友、老乡、亲戚寻求帮助,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其效果往往是自己独自面对就业难题所不能比拟的。通过熟悉的人介绍,成功率会更高些,有时候一条独家内幕信息能使整个局面柳暗花明。
通过中介介绍
登记查询是各人才机构或职介机构拥有的最基本服务方式,各家在服务质量、手段、收费上差距很大,对应聘个人的求职效益而言也是如此。一般情况下,人才机构都拥有一定数量的人才供求信息,其数量、时效性直接影响服务质量和求职效益。也正是在这一点上各中介机构差别甚大,为招徕求职者从其它报刊或人才机构窃取信息者随处可见,这种信息因缺乏时效性而给求职者带来相当大的负面效应,常使求职者满怀希望奔至招聘单位,得到的却是简单的一句"人已招聘完毕"。
各人才机构的服务手段差异也十分明显,有的是用人单位通过中介机构获取必要信息后,直接与应聘个人联系。有的则根据企业委托,组织求职者参加面试。有些中介机构在接受用人单位或个人委托后,会认真负责地为委托者提供相应服务,也有一些中介机构则在收取求职者的钱后就音讯皆无,或仅提供一些无用信息。高收费并不意味着应聘者能够获得相应的服务。交纳中介费用,尤其是数额较大时,一定要慎重了解对方的服务过程,掂量其承诺的可信度,在鱼龙混杂的人才中介市场,求职者被骗的事情时有发生,涉世不深的大学毕业生在求助于中介时,一定要擦亮眼睛,慎之又慎。
参加人才交流会
人才交流会因其管理规范、信息集中,且可进场获取大量求职信息等材料,同时也是许多用人单位择才的首选方式。相对而言,人才交流会的可信度较高,特别是专门针对应届大学毕业生的专场人才交流会,是绝不应错过的。人才招聘会有这样几种类型:校园招聘会、人才市场招聘会、定期举办的人才集市等。
参加在校园中举办的招聘活动
每年都会有很多用人单位到各大高校开展校园招聘,而且越是著名公司越会主动进入校园大张旗鼓地招聘,因为他们认为这不仅是广纳良才的好机会,更是宣传公司形象的极好平台。
一般情况下,在校园举办招聘会的用人单位会向毕业生介绍本单位基本情况、岗位职责和应聘条件、人力资源政策以及招聘程序等应聘中必须掌握的重要信息。千万不要以为这是在搞"形式主义",这是含金量很高的信息发布会。如果你没去招聘会,或去听了但没认真听,没记笔记,那么在面试中被问及招聘会上的内容而无言以对时,对方会怀疑你是否真的对这份工作充满热情。用人单位在招聘会上发布的有关信息,不但有利于加深你对行业、单位、工作职位的了解,而且有可能在笔试、面试中派上用场。 )
校园招聘会参加得越多越好,再忙也不过集中在一两个月的时间。等你毕业以后,再也没有机会在短期内学习到这么多行业知识了。
另外,招聘会中的一些用人单位经常会派出气度不凡的高级管理人员出席,在现场与之进行零距离的对话将会使你受用终生。
参加人才市场招聘会
全国各大城市都有人才交流市场,人才市场经常举办各种各样的招聘会,如大型的综合招聘会、中小型的专业招聘会以及专门为毕业生服务的专场招聘会等等。
招聘会具有许多特殊的优势:招聘单位云集一地,招聘职位铺天盖地,是无需预约的面试良机。
光顾定期人才集市
时间地点固定的定期人才交流会──人才集市,因其具有长期固定举办、进场企业数量相对稳定等特点,亦得到许多求职者的青睐,但由于其缺乏针对性,你只能将其作为求职的辅助途径。
1.参加招聘会注意事项:
不要把招聘会当成是免费投递简历的地方,一到招聘会现场就开始奔波于各个招聘展台前,忙着留下一堆求职材料,然后转身就走。这种做法无异于将招聘会看作是一个帮助自己处理垃圾简历的大型废纸处理场。
应该先到招聘单位的展台前,看看招聘介绍材料,与招聘人员诚恳地交谈,问一些得体的问题,简单地介绍一下自己,适时地留下你的简历。
由于招聘会具有面试的功能,招聘单位一般都会派出具备现场面试能力、能做判断和决定资格的人员,当场表态是否推荐你进入下一轮正式面试。因此,你应该尽量博得他们的好感,这相当于一次准面试,投简历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面试机会。
参加招聘会应该准备足够的简历等求职材料,避免尴尬。
不要一次提交大量的求职材料,比如成绩单、身份证等复印件。用人单位在招聘会上会收到雪片一样飞来的求职材料,如果提交大量材料,无法突出重点,无法引起注意。
对外企或涉外部门应该提供制作精良的中英文简历,方便现场招聘者了解了你的特点。如果是纯中资机构的招聘单位,你甚至不必递上英文简历,更没必要附上通用的求职信。求职信只有在量身定做的基础上才能发挥简历起不到的作用。
不要与家人、恋人在招聘会上表现得过于亲密,否则显得很不独立。有经验的招聘人员在招聘会现场交谈之后,会"目送"那些他感兴趣的人,以进一步观察这些应聘者在"演出"之后的真实面貌。不论在台上还是台下,如果细节上不注意,就不可能有预想甚至是意外的理想效果。
招聘会上简历满天飞,用人单位的招聘人员可能保存起来比较困难,如果能随同简历递交一张个人名片,效果也许会不一样。
不要在某一展台前过久停留和攀谈,这样会失去考察整个招聘会到会单位整体情况的机会和时间。最好是在进场后先把整个会场浏览一遍,大致知道自己要与什么样的单位接洽,然后做个简单的计划,将在有关展台的所用时间作适当的分配,并使自己的状态保持于最佳,再去进行分别接洽。这样有利于有限时间的充分而合理的运用,并使自己的心态维持在良好的水平上。
在参加招聘会时,你要从众多的招聘单位中慎重地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去处。如果你善于观察,就会从展台设置、招聘者着装及其伙伴间谈话内容、接待姿势与态度、展板和宣传品制作、招聘职位精确程度、用餐方式、撤离时间等方面都可以看出该单位对用人的基本思路。
在没有与对方接触之前,你可以通过对其通过形象展示所流露的信息进行判断,从而决定取舍,省略不必要或无意义的接触。像那些布展敷衍,资料散乱,翘着二郎腿,不正眼面对应聘者,很早就撤离,或旁若无人地聊家长里短的单位,或像保险公司和有些人才中介机构那样追逐强拉应聘者,很难想像这种单位能尊重你的人格和劳动。
会前要明确自身条件,对自己有个正确的定位。不要眼高手低,也不能自卑。事先打好简历,在简历中清晰表述个人情况及求职意向,并注明自己的联系方式,使用人单位能及时与你取得联系。
参会时最好不要带上过多的证书原件,只需带上复印件,因为应聘的人非常多,用人单位没有时间当时验证,而主要是初次面试和看其简历。在招聘会中人多手杂,如果保管不当丢失证件,将造成很大的损失。o&$miJ
充分利用招聘会的会刊。在招聘会入口处领取免费的会刊,上面刊登了参会所有单位及用人情况和条件。应聘者应仔细地查看会刊,把自己感兴趣的用人单位划下来,然后直接去其所在场馆,这样能够节省大量时间和体力,提高应聘的效率。
参会时要充满自信,敢于表达出自己的条件和愿望。敢于争取,不怕失败,表示出你能很快地适应工作,并创造出业绩来的信心。
争取良好的第一印象。由于招聘会上与每位招聘人员的谈话都相当于面试,所以无论从态度、着装还是言谈举止,都要以面试的标准来要求。着装最好是正装,一来正装更能表现出良好的专业气质,二来如果许多人不着正装,则"西装革履"者更容易引人注目。说话时不卑不亢,表现出对招聘代表的尊重。简单明了地把自身情况介绍一下并表示对那项工作的兴趣,非常希望能够加入。切记不要着重提到薪金。
会后二三天内及时与感兴趣的用人单位进行联系,不能被动等待。如果你感觉双方都很满意,你当时应及时记下这家单位的联系方式及负责人电话,因为用人单位会收到很多简历,可能将你忽略,如果你及时用电话联系询问什么时间再次面试,一方面表示你对用人单位的尊重,二是表达出你迫切加入的愿望,给用人单位又一次深刻的认识。
上述的方式都可以尝试,但也要有所侧重,不要把择业求职导演成一出混乱的闹剧,让自己晕头转向地在无序的状态下乱闯,具体把哪种方式作为重点,最好结合自己的各种现实的条件和状况而定。
我读的是管理学本科,是班里的优秀学生,并且曾经在学生会担任一些职务,活动能力很强,英语很流利。按照我的成绩和表现,原本应该是保送研究生的,但我认为不保研的话,如果能进"五大"也很不错,而且我当时认为自己应该理所当然地会拿到一到两家的offer,可是事实证明我错了,我一家都没拿到。"五大"的经历对我有很大的影响,原本我的想法是很笃定的,我既可以保研,又有机会进"五大",可到最后我两样都失去了,所以心情一度跌到了低谷,曾经极度否定自己。
我在那段时间很不自信,很盲目地投简历,只想证明自己是有能力,有公司会要我的。当时我投了很多简历,但是并不是投的越多,机会就越多,很多公司他们只是招收了我们班一些成绩中下等的学生。在面试过程中,他们很多人都问了我两个相同的问题,就是我这么好的成绩为什么没保研,我的英语成绩那么好为什么不出国。所以我很尴尬,有种高不成低不就的感觉。
不过当时我想,既然已经这样了,我也应该努力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不然情况会更糟糕。静下来想想,我改变了策略,如果我要向哪一家公司投递简历,事先会通过各种途径去了解这家公司,尤其是公司的招聘要求和公司的文化,于是我会对这个公司需要什么样的人,有一个大体的感觉。然后我就会把自己的简历按照这种感觉做一些适当的修改,重点突出一些特点。很快我陆续接到了一些外资企业的回音,让我去参加面试。
不幸的是,在这些面试当中,我通常是屡战屡败。因为我是比较擅长理性思维的人,比如那些辩论赛、presentation我都做的很好,但是那种即兴发挥又定时定量的工作我不是很擅长,所以这种面试我通常很难全部完成。仔细分析一下,这些面试对我来说不是太公平,我也没有必要太灰心。
有了前面的经历,我对找工作的态度更加成熟和沉稳,开始更加周详地考虑应对。我看了很多有关面试的技巧和策略之类的资料,并且找到我的同学、师兄师姐交流,为各种可能的情况作精心的准备。甚至我和我的同学找来题目,进行了现场的面试模拟。功夫不负有心人,后来我顺利通过了某银行的面试,他们很快就录用了我,让我重新找回了原来的自信。

10 个回复,游客无法查看回复,更多功能请登录注册

发起人

扫一扫微信订阅<6SQ每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