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没有绑定微信,更多功能请点击绑定

离品质控制的最终目的还有多远

品质控制的最终目标是"不用控制"!

我们目前还要控制就是还没有达到这个目标,找到哪些因素导致不能达到这个最终目标,也就找到了我们还要继续努力的方向.

在实际的制造过程中,4M1E(人,机,料,法,环)加上系统动作方面等因素,都会影响到产质量,人有情绪波动,有能力的高低,有观念的差别,有工作态度的不同,也有疲劳的时候;机器设备有参数设定的影响,有调校的影响,有精度的差别,有靡损和老化的影响;物料有前一批和后一批的差别等等......

系统化动作程序书或流程很容易实现,但能否被全员正确理解和无误地执行呢?是否有同事过于依赖系统稽查,认为稽查没问题就觉得整体动作良好,就松懈对动作的督导呢?

这因素组合,似乎TQM(全面品质管理)提出的0次品目标离我们很遥远了.

不过从上面所有因素中,我们也可以知道,一个主要因素,就是人的因素,如果全员能力达到要求,品质观念能够进一步强化,能够爱岗敬业,则其它因素都是可以克服的.

全员都按照系统化要求作业,依规定正确调校,设定参数,保养机器设备,可以即时发现及时处理掉不合格物料......


品质管理中的"木桶理论",即指全员参与,所有参与品质活动的人员,只要有一个人出错,也会使整体的品质水平下降,所以我认为,人的因素将是我们不断努力的主要方向,我们对人的重视也应是一贯的,应是长期持续的.
对“好”的回答一定要点个"赞",回答者需要你的鼓励!
已邀请:

^(oo)^ (威望:0) (辽宁 大连) 机械制造 主管 - 当你第一次见到我,你会觉得我不是那么的帅气,直到...

赞同来自:

可以参考一下共产主义的实现~

2 个回复,游客无法查看回复,更多功能请登录注册

发起人

扫一扫微信订阅<6SQ每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