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工艺的发展
工艺---制造之道
伴着近几年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的制造业迅速提升,已成为“世界工厂”。按理说工艺人员的地位是节节攀高,但事实上工艺人员在工程技术人员中的地位是最低的,不用说比不上搞设计的,就是连技师也不如,更甚至是有经验的技术工人。由于师资或学生不感兴趣,不少大学都取消了光学工艺课程,或改为选修课。大学毕业愿意从事工艺工作的更是凤毛麟角。谁都知道没有质的增长是不可靠的,没有好的工艺基础是不可能有高品质的加工业,一个只是依赖低成本的劳动力来支撑的加工业是不长久的。那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一现象的呢。作为一个从事工艺工作廿年的我,一直在思考着这一简单而深奥的问题。
长期以来,都认为工艺不是方法就是流程,而加工细节就是员工自己的事了,只要有工人能做出来就说明工艺没有问题了,生产过程出了问题就是有经验的去解决。还记得大学的工艺书上是这样写的:“工艺是对经验的总结。”正是因为这样,一直以来工艺人员应该像工人一样从基层做起,要好好学习工人的经验。要深入一线没错,只是我认为对工艺的认识不对,从基层做起的效果未必是好,也正应为这样,更有人认为工艺就是一些低层次的技术人员做的事。事实上小至对一个产品的质量,大至一个国家的竟争力,工艺都是意义重大,如果算笔账一个好的工艺远比一套产品图价值大得多,这可以从马总,吕总他们身上就可以证明。
什么是工艺?一个很不起眼,但我认为很重要的问题,一个“艺”字让人说不清道不明,至使我国的制造业长期来处在一种定性的,以工作经验为主的水平,特别在我从事的光学冷加工行业,工艺还是定性为主。解决这一问题我认为首先要搞懂工艺的性质,否则就是瞎子摸象。我的理解工艺解释为“制造之道”比较贴切。也就是说此“艺”解释为“道”。就是老子所说的“道”,那个“道可道,非常道”的道,就是“渊兮,似是万物之宗”的道,说白了就是客观规律,一个无处不在,必须遵守的但又摸不着看不到的。
明白了工艺的概念,就比较容易怎么去从事工艺工作,我常和我的员工说,工艺就是实实在在的数理化,思考问题一定要以原理为基础,不能是经验为基础,原理上通的坚决去做。按我们浙大的校训说就是“求是”。陈云同志的冶国理念也很适用于我们工艺“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说的白一些工艺就是有一定思想的,用运所撑握的基础科学理论去分析加工过程中的各类问题,并找出符合基础科学理论的解决方法。下面结合我的实际工作,讲讲我对工艺的体会。
在我们传统的冷加工工艺的核心理论前工程是擦贴度,磨边是定心系数,前者因为来自经验,后者不够深入实际,考虑问题不周,都有一定的错误。前者需要工人的经验,只能定性,是造成光学工艺不稳定的主要原因,如果改为均匀切削理论则更符合规律,而且使定量工艺有了理论基础。后者没有考虑镜片的厚度,在双凸,双凹时问题不是很大,但在月牙型镜片加工时明显与实际有矛盾。竟然会铜管收小定心系数反而大,等厚另件(同心圆)有定心系数,而等R没有定心系数。但奇怪的是这一公式竟然还全世界通用。
弧摆准球心机床是国内用得最多的主打中小镜片加工设备,它强调三轴要绝对同心,但它加压方式是中心点压,我不明白压力轴过球心对加工状态有什么好处,其效果就像一个直立的人受到一个推力,很容易翻倒,会使镜片抛光时受力集中在前端,造成抛光不稳。而且该机床为了调整光圈的高低,运动时都有很明显的爬坡,更造成状态不稳。为此我申请了该类设备的一项发明专利,改摆轴前后可调,样机最近就可以出来。
企业内的一切因素都和工艺悉悉相关,从事工艺必须从设备,环境,敷料,原料,开始,要结合管理,做设计也要结合企业的工艺条件。所以从事工艺工作不是画画工装,填写一下工艺表,一个企业工艺本身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从事工艺需要有和企业理念一致的思想境界,有相当的科学理论基础,还有相当的分析能力。学习工艺也需要像MBA教学一样,有更多的案例分析。
总之,工艺是个表面问题的话,更深层次的是一个企业的文化好坏,一个国家制造水平的高低,它体现的是一个国家整体的文化素质,一个国家的整体教育水平,它要的启发式的而不是填鸭式的教育。
伴着近几年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的制造业迅速提升,已成为“世界工厂”。按理说工艺人员的地位是节节攀高,但事实上工艺人员在工程技术人员中的地位是最低的,不用说比不上搞设计的,就是连技师也不如,更甚至是有经验的技术工人。由于师资或学生不感兴趣,不少大学都取消了光学工艺课程,或改为选修课。大学毕业愿意从事工艺工作的更是凤毛麟角。谁都知道没有质的增长是不可靠的,没有好的工艺基础是不可能有高品质的加工业,一个只是依赖低成本的劳动力来支撑的加工业是不长久的。那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一现象的呢。作为一个从事工艺工作廿年的我,一直在思考着这一简单而深奥的问题。
长期以来,都认为工艺不是方法就是流程,而加工细节就是员工自己的事了,只要有工人能做出来就说明工艺没有问题了,生产过程出了问题就是有经验的去解决。还记得大学的工艺书上是这样写的:“工艺是对经验的总结。”正是因为这样,一直以来工艺人员应该像工人一样从基层做起,要好好学习工人的经验。要深入一线没错,只是我认为对工艺的认识不对,从基层做起的效果未必是好,也正应为这样,更有人认为工艺就是一些低层次的技术人员做的事。事实上小至对一个产品的质量,大至一个国家的竟争力,工艺都是意义重大,如果算笔账一个好的工艺远比一套产品图价值大得多,这可以从马总,吕总他们身上就可以证明。
什么是工艺?一个很不起眼,但我认为很重要的问题,一个“艺”字让人说不清道不明,至使我国的制造业长期来处在一种定性的,以工作经验为主的水平,特别在我从事的光学冷加工行业,工艺还是定性为主。解决这一问题我认为首先要搞懂工艺的性质,否则就是瞎子摸象。我的理解工艺解释为“制造之道”比较贴切。也就是说此“艺”解释为“道”。就是老子所说的“道”,那个“道可道,非常道”的道,就是“渊兮,似是万物之宗”的道,说白了就是客观规律,一个无处不在,必须遵守的但又摸不着看不到的。
明白了工艺的概念,就比较容易怎么去从事工艺工作,我常和我的员工说,工艺就是实实在在的数理化,思考问题一定要以原理为基础,不能是经验为基础,原理上通的坚决去做。按我们浙大的校训说就是“求是”。陈云同志的冶国理念也很适用于我们工艺“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说的白一些工艺就是有一定思想的,用运所撑握的基础科学理论去分析加工过程中的各类问题,并找出符合基础科学理论的解决方法。下面结合我的实际工作,讲讲我对工艺的体会。
在我们传统的冷加工工艺的核心理论前工程是擦贴度,磨边是定心系数,前者因为来自经验,后者不够深入实际,考虑问题不周,都有一定的错误。前者需要工人的经验,只能定性,是造成光学工艺不稳定的主要原因,如果改为均匀切削理论则更符合规律,而且使定量工艺有了理论基础。后者没有考虑镜片的厚度,在双凸,双凹时问题不是很大,但在月牙型镜片加工时明显与实际有矛盾。竟然会铜管收小定心系数反而大,等厚另件(同心圆)有定心系数,而等R没有定心系数。但奇怪的是这一公式竟然还全世界通用。
弧摆准球心机床是国内用得最多的主打中小镜片加工设备,它强调三轴要绝对同心,但它加压方式是中心点压,我不明白压力轴过球心对加工状态有什么好处,其效果就像一个直立的人受到一个推力,很容易翻倒,会使镜片抛光时受力集中在前端,造成抛光不稳。而且该机床为了调整光圈的高低,运动时都有很明显的爬坡,更造成状态不稳。为此我申请了该类设备的一项发明专利,改摆轴前后可调,样机最近就可以出来。
企业内的一切因素都和工艺悉悉相关,从事工艺必须从设备,环境,敷料,原料,开始,要结合管理,做设计也要结合企业的工艺条件。所以从事工艺工作不是画画工装,填写一下工艺表,一个企业工艺本身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从事工艺需要有和企业理念一致的思想境界,有相当的科学理论基础,还有相当的分析能力。学习工艺也需要像MBA教学一样,有更多的案例分析。
总之,工艺是个表面问题的话,更深层次的是一个企业的文化好坏,一个国家制造水平的高低,它体现的是一个国家整体的文化素质,一个国家的整体教育水平,它要的启发式的而不是填鸭式的教育。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已邀请:
0 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