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没有绑定微信,更多功能请点击绑定
SPC

让SPC在工作中出成绩,我们该怎样做.没用好,我们又该怎样检讨.

此文由原创作者转载,博客: http://my.6sq.net/92178 , 欢迎光临,交流计论.

SPC英译: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中译:过程统计控制。TS/ISO16949标准定义:使用控制图等统计技术来分析过程或其输出,以便采取必要的措施获得且维持统计控制状态,并提高过程能力。尽管SPC发展和运用推重了质量管理水平由因袭管理向统计质量管里迈进,但为何至今争论倍至,可谓“雾里看花,水中望月”。

在我身边例例厂商内部实践的成功与失败,使得一个曾有多年从事一线SPC的我又重新回头审视SPC概念背后的背后,其过程质量控制魅影到底为何?

SPC统计过程控制,我们可以适当曲解为:“统计过程SP”,“过程分析PA”,“过程改进PI”,及“过程控制PC”等四步渐进管理原则。

第一,在TS/ISO16949标准定义里,所述“使用控制图等统计技术”进行过程或其输出的统计计算,我们可以称这为:“过程统计的SP”阶段,即:运用过程或输出所量测到的数据资料,按照一定的统计原理进行计算,所得到的一个结果。而这个统计结果,主要是运用控制图来直观地反映过程或其输出是否受控。但其本身无法遏制过程或其输出处于受控。如果把SPC仅当作一项统计结果来记录,则无疑毫无意义,而且实践表明:常因此成为质量检测工作后的一个累赘。仅停留在如此层面的SPC运用,或其管理水平,好比只会做数学题的“学生”,于企业徒劳无功。

第二,在TS/ISO16949标准定义里,所述“使用控制图等统计技术来分析过程或其输出”,我们称这为“过程分析的PA”阶段。SPC之所以称之为一项统计技术,主要是因为运用控制图进行正确分析的前提是该质量人需具备一定的统计理论知识和对过程或其输出有足够的业务经验。否则,分析结果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无法达成对一个过程或其输出中所产生的变异的一致性意见。这让人想起满腹经纶的秀才,而无实战之能。换句话说,即使分析出过程或其输出产生变异的原因,却不能推动对应措施展开,最终还是不了了之。这样的情况,在很多企业屡见不鲜。

第三,在TS/ISO16949标准定义里,所述“采取必要的措施获得 。。。统计控制状态,并提高过程能力。”,我们称这为“过程改进的PI”阶段。

1) 通常一个过程输出进入量产后,经营者一般不太可能进行资源再追加,对一个实务质量人来讲,所谓“采取必要措施”,实际上就是在既定的人/机/料/法/环状态下,如何保持,优化,进而最大化4M1E效能,充分发挥其本身应具有过程能力。这就是过程改进的精髓所在。而运用SPC对过程改进的有效发挥程度,完全依赖人的主观努力程度决定的。这种努力不仅表现在对SP的深刻理解和正确运用之上,还必须具备对过程或其输出的相当经验积累和问题对应能力提高,二者缺一不可。这个阶段的实现,需要相当实力的质量工程师才行。事实上,在此阶段SPC为过程问题实质性解决的辅助作用是极其有限的,可能还需要更高的实验设计方法,如DOE等。

2)在TS/ISO16949标准定义里,还提到“提高过程能力”,在这里我们还应对过程能力做2点区分:一则,由既定4M1E本身决定的过程能力,而现状还没有达成客观所具备的能力时,这种有改善空间的能力提升,我们称之为“提高过程能力”。这种能力改进是有限度的。一个本身就具有低效能的4M1E的过程或其输出,强加超乎其能力的要求,是不现实的。二则,如果现状过程的4M1E所具备的能力,不能满规范(或客户要求),而一味的进行SPC控制,应是愚笨到家,根本不可能旨望通过SPC过程控制满足预期要求。这好比一些本身不具备能力的企业,为迎合市场或客户要求,以实施SPC的假像,欺瞒上帝。这种拔苗助长方式,甚忧,以致倡导SPC“秧苗”的外围机构因企业的“拔苗”,全萎啦。好高骛远的企业因“助长”而颗粒无收。故,这种需逾越现状的过程能力提升,我们称之为“创新过程能力”。它不仅表现在资源投入上,可能还需要技术创新,或先进技术的引进及消化等。

第四,在TS/ISO16949标准定义里,所述“采取必要的措施 。。。维持统计控制状态”,我们称这为“过程控制的PC”阶段。在大量重复生产的的制造业里,维持过程统计控制状态十分必要。通常一个达到过程统计控制状态的过程,其变异基本上已经最小化,当有适当调整因子可以促成现状



品质特性平均值向规范目标值靠近时,那么这个过程能力将得到持续改进,跟精益求精道理一样,这时差往往成为一个企业在同类产品上的品质核心竞争力。反之,当过程不存在可调整平均值的因子时,维持过程统计控制状态活动中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让已获得改进的过程所设定的工艺条件,技术参数,作业方法,及检测标准形成标准化文件在连续生产的过程中得到完全一致,且彻底的执行。这样的执行活动通常需要生产一线的技术员,作业员,及检测员来完成。这时的过程控制就变成为过程监控。很多很多的质?a href="javascript:;" onClick="javascript:tagshow(event, '%BF%C8%CB%D4');" target="_self">咳嗽诩嗫毓?痰闹匦幕狗旁?SPAN lang=EN-US>SPC统计上是很不应该的,适当的SPC统计是必要的,但监控工作必须转移到标准化的文件是否在生产中得到执行才是重点,这才叫“维持过程统计控制”状态。

综合以上,并结合我个人长期的实践经验而得出以下意见,仅供参考:

1) 当一个过程的4M1E中某一个特性被准确性定义为其输出发生变异的要因时,如果这个要因可被量测。此时,运用SPC相当有利于过程或其输出发生变异的机理进行探测解析,进而有利于找到有效的对策。这也是SPC为何在六西格玛专案中仍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原因所在。但不是所有变异都可以找到解决方法的,好比有些病无药可治。

2) 当一个可量测的过程或其输出的特性需要着手改进时,运用SPC对其本身进行变异的普通原因和物殊原因的探测监控不失为有效的办法之一。但是探测监控是一项相当费时,费精力的工作,当着手改进的特性越多,其负担是不可言喻的。而且,旨望通过SPC探测监控,找到过程改进的机会,本文“第三点”就有关SPC有效运用发挥的程度,完全起决于人及其能力的表述,在这里要说明的是一个企业的资源是有限的,在一个企业内部真正具备这些能力的人是少之又少,动不动就全面铺开,到处监控是注定要失败的。有这样一个思路,或许值得参考:倡导SPC的认证和咨询机构,或企业的客户在推动实施SPC时,应把期望和导入方式要注意与企业现实相结合,让企业有限的资源和人力放在刀刃上,有步骤有计划的实施,再横向展开,切记趋功近利,真正的帮助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提高,只有企业真正为此获益了,才能创造与相关方共赢的局面。也许市场经济就这么残酷,在各自利益的趋使下,企业为此人财两空,认证咨询诚信受疑,顾客上帝被愚弄,更可悲的是SPC在市场经济的旋涡中可能演变成过程控制的幌子欺名盗世。在部分中小企业中激化成抵触的情绪,再不正常过啦。

3) 当一个过程或其输出是否可以进行投产,运用SPC统计能力指数评估,有利于判断的客观性。但是不慎重考虑能力指数在统计上的可靠性,常使实务质量人在所统计的能力指数评价上常觉得与现实过程相悖,遭到费解,误解和错解。如何证实其是否可靠性,本人会再出专题文章进行重点讲述。因而不在此讨论。

4)SPC的发展和运用,到目前为止,其主要的深远影响意义,我个人认为:它改变了人们对品质量测的观念,即由早期的不良率认识,引导到对过程变差理解当中来。使人们更深刻解读到不良率只是对过程输出结果的衡量,而过程输出主要受制于过程活动,换句话说:品质特性(过程输出)的安定性,起决于过程变化的稳健性。而过程的稳健性是由其精密性和精准度来决定的。故,把品质改进提升到过程(精密性和精准度)改进上来,将更为科学。

至此,我们可以这样有贴切性的描述SPC于过程质量控制的相关性,应是如此:

SPC是一个运用统计手段解析过程或其输出中某一特性变差波动的科学分析工具。它有助于我们对过程或其输出进行评定和监控,并为过程或其输出改进展示切入机会。它还改变了我们对品质量测的观念,使人们对品质量测的认识由不良率引低转变到过程变差改进上来。SPC有效运用,有利于过程改进,进而预望过程输出更符合,甚至超越顾客期望。但是有了SPC,并不等于有了质量。其对质量改进的贡献程度,完全取决于人的主观努力程度。否则,适得其反。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实质上强调的不是“器”,而是“利其器”。SPC亦然。



盗版必究,不得转载。
对“好”的回答一定要点个"赞",回答者需要你的鼓励!
已邀请:

ZHMA (威望:2)

赞同来自:

做SPC的前提是制程受控. 反观现在国内的企业有多少是过程受控的.4M管理一踏湖涂,人员流动率大,材料COST DOWN,作业方法不正规......这些问题足以导致SPC无法实施或实施后一无事处.
做SPC的前提条件都没有.谈何做乎?----实话实说,本人每月做的CPK报告,P图等全是假数据.再不行,直接一个一个改.哈,现在改出心得了,有空可以交流一下.

1 个回复,游客无法查看回复,更多功能请登录注册

发起人

扫一扫微信订阅<6SQ每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