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零缺陷培训心得!(想赚点金币,缺钱)
零缺陷培训有感
我有幸能够参加西子奥的斯举办的《供应商管理高级研讨会》,在这次研讨会上,西子客户请来了美国菲利浦·克劳士比学生杨钢老师主讲,也即是美国克劳士比中国学院院长,他主要为我们讲解零缺陷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其中有一条多次强调的就是:“人们应该第一次就把正确的事情做正确。” “不犯错误”可能吗?“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从哲学的角度来看,有点绝对化了。但从这里我们很清楚地看出了一人的质量意识,服务意识。
质量是没有折扣的,多站在消费者的观点想一想:
我也不记得那位大师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品质没有折扣”,品质就是按照客户的要求执行!
有一个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美国空军和降落伞制造商之间的真实故事。在当时,降落伞的安全度不够完美,即使经过厂商努力的改善,使得降落伞制造商生产的降落伞的良品率已经达到了99.9%,应该说这个良品率即使现在许多企业也很难达到。但是美国空军却对此公司说 No, 他们要求所交降落伞的良品率必须达到100%。于是降落伞制造商的总经理便专程去飞行大队商讨此事,看是否能够降低这个水准?因为厂商认为,不可能够达到这一要求。
后来,军方要求改变了检查品质的方法。那就是从厂商前一周交货的降落伞中,随机挑出一个,让厂商负责人装备上身后,亲自从飞行中的机身跳下。这个方法实施后,不良率立刻变成零。
一点体会:许多人做事时常有“差不多”的心态,对于领导或是客户所提出的要求,即使是合理的,也会觉得对方吹毛求疵而心生不满!认为差不多就行。就像我经手的工作或客户质量投诉。我有时也真的认为有些是吹毛求疵。但现在想想:这也是一种对待产品质量精益求精的态度或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态度决定一切。
现在我们来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想一想:买回的酵母做的馒头里吃出一根头发,什么滋味!?我们也许会说:10万(或10亿)袋酵母里才有一袋里有一根头发,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但是对我们来说是十万分之一,对于吃到头发的消费者来说,是100%。试想,如果什么事情只有99.99%的成功率,那么在英国每月要喝5分钟不安全的饮用水!伦敦两个国际机场每周有两次不安全的着陆!每月有500例操作错误的手术,每天有22000张支票被银行出纳员错误支付!每个人每天会有12次心跳骤停等。看了这些数据,我们肯定都希望全世界所有的人都能在工作中做到100%。因为我们是生产者,同时我们也是消费者。
更重要的是,我们因此而感到每天的忙碌工作是有所意义的,而不是庸庸碌碌的解决以往过错。
确实,在我们生活中很多人在工作中都遇到过越忙越乱,解决了旧问题,又产生了新故障的情况,在忙乱中造成的错误,轻则自己手忙脚乱地改错,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重则返工检讨,给公司造成经济损失。
第一次没把事情做对,忙着改错,改错时又很容易制造新的错误,恶性循环的死结越缠越紧。在“忙”得心力交瘁的时候,我们是否考虑过这种“忙”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呢?假如人们在工作时稍微认真一点,还会出这么多乱子吗?“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要达到这个要求并非难事。
第一次就做对也是最有效的经营之道,是使企业成功的必由之路。现在很多大公司都开始进行“零缺陷的质量管理模式”,第一次把事情做对也成为大公司的理念。
盲目的忙乱毫无价值,必须终止。再忙,也要停下来思考一下,使巧劲解决问题,而不盲目地拼体力。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把该做的工作做到位,这正是解决“忙症”的要诀。
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次工程施工中,一位师傅需要一把扳手。他叫身边的小徒弟:“去,拿一把扳手。”小徒弟飞奔而去。师傅等啊等,过了许久,小徒弟才气喘吁吁地跑回来,拿回一把巨大的扳手说:“扳手拿来了,真是不好找!”
可师傅发现这并不是他需要的扳手,他生气地说:“谁让你拿这么大的扳手呀!”小徒弟没有说话,但是显得很委屈。这时师傅才发现,自己叫徒弟拿扳手的时候,并没有告诉徒弟自己需要多大的扳手,也没有告诉徒弟到哪里去找这样的扳手。第二次,师傅明确地告诉徒弟,到某间库房的某个位置,拿一个多大尺码的扳手。这次,没过多久,小徒弟就拿着他想要的扳手回来了。
在工作中每个员工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是提高工作效率的第一步。
你还忙吗?当然忙!但希望你是忙着创造价值,而不是忙着制造错误或改正错误。在工作完工前想一想出错带给自己和公司的麻烦,想一想出错造成的损失,你就应该能够理解“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这句话的分量。
企业中每个人的目标都应是“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而要做到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就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对”。
“第一次就把正确的事情做对”,难道它不应该带给我们各类工作者一种更深刻、更新思考吗?
我有幸能够参加西子奥的斯举办的《供应商管理高级研讨会》,在这次研讨会上,西子客户请来了美国菲利浦·克劳士比学生杨钢老师主讲,也即是美国克劳士比中国学院院长,他主要为我们讲解零缺陷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其中有一条多次强调的就是:“人们应该第一次就把正确的事情做正确。” “不犯错误”可能吗?“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从哲学的角度来看,有点绝对化了。但从这里我们很清楚地看出了一人的质量意识,服务意识。
质量是没有折扣的,多站在消费者的观点想一想:
我也不记得那位大师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品质没有折扣”,品质就是按照客户的要求执行!
有一个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美国空军和降落伞制造商之间的真实故事。在当时,降落伞的安全度不够完美,即使经过厂商努力的改善,使得降落伞制造商生产的降落伞的良品率已经达到了99.9%,应该说这个良品率即使现在许多企业也很难达到。但是美国空军却对此公司说 No, 他们要求所交降落伞的良品率必须达到100%。于是降落伞制造商的总经理便专程去飞行大队商讨此事,看是否能够降低这个水准?因为厂商认为,不可能够达到这一要求。
后来,军方要求改变了检查品质的方法。那就是从厂商前一周交货的降落伞中,随机挑出一个,让厂商负责人装备上身后,亲自从飞行中的机身跳下。这个方法实施后,不良率立刻变成零。
一点体会:许多人做事时常有“差不多”的心态,对于领导或是客户所提出的要求,即使是合理的,也会觉得对方吹毛求疵而心生不满!认为差不多就行。就像我经手的工作或客户质量投诉。我有时也真的认为有些是吹毛求疵。但现在想想:这也是一种对待产品质量精益求精的态度或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态度决定一切。
现在我们来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想一想:买回的酵母做的馒头里吃出一根头发,什么滋味!?我们也许会说:10万(或10亿)袋酵母里才有一袋里有一根头发,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但是对我们来说是十万分之一,对于吃到头发的消费者来说,是100%。试想,如果什么事情只有99.99%的成功率,那么在英国每月要喝5分钟不安全的饮用水!伦敦两个国际机场每周有两次不安全的着陆!每月有500例操作错误的手术,每天有22000张支票被银行出纳员错误支付!每个人每天会有12次心跳骤停等。看了这些数据,我们肯定都希望全世界所有的人都能在工作中做到100%。因为我们是生产者,同时我们也是消费者。
更重要的是,我们因此而感到每天的忙碌工作是有所意义的,而不是庸庸碌碌的解决以往过错。
确实,在我们生活中很多人在工作中都遇到过越忙越乱,解决了旧问题,又产生了新故障的情况,在忙乱中造成的错误,轻则自己手忙脚乱地改错,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重则返工检讨,给公司造成经济损失。
第一次没把事情做对,忙着改错,改错时又很容易制造新的错误,恶性循环的死结越缠越紧。在“忙”得心力交瘁的时候,我们是否考虑过这种“忙”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呢?假如人们在工作时稍微认真一点,还会出这么多乱子吗?“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要达到这个要求并非难事。
第一次就做对也是最有效的经营之道,是使企业成功的必由之路。现在很多大公司都开始进行“零缺陷的质量管理模式”,第一次把事情做对也成为大公司的理念。
盲目的忙乱毫无价值,必须终止。再忙,也要停下来思考一下,使巧劲解决问题,而不盲目地拼体力。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把该做的工作做到位,这正是解决“忙症”的要诀。
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次工程施工中,一位师傅需要一把扳手。他叫身边的小徒弟:“去,拿一把扳手。”小徒弟飞奔而去。师傅等啊等,过了许久,小徒弟才气喘吁吁地跑回来,拿回一把巨大的扳手说:“扳手拿来了,真是不好找!”
可师傅发现这并不是他需要的扳手,他生气地说:“谁让你拿这么大的扳手呀!”小徒弟没有说话,但是显得很委屈。这时师傅才发现,自己叫徒弟拿扳手的时候,并没有告诉徒弟自己需要多大的扳手,也没有告诉徒弟到哪里去找这样的扳手。第二次,师傅明确地告诉徒弟,到某间库房的某个位置,拿一个多大尺码的扳手。这次,没过多久,小徒弟就拿着他想要的扳手回来了。
在工作中每个员工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是提高工作效率的第一步。
你还忙吗?当然忙!但希望你是忙着创造价值,而不是忙着制造错误或改正错误。在工作完工前想一想出错带给自己和公司的麻烦,想一想出错造成的损失,你就应该能够理解“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这句话的分量。
企业中每个人的目标都应是“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而要做到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就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对”。
“第一次就把正确的事情做对”,难道它不应该带给我们各类工作者一种更深刻、更新思考吗?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已邀请:
9 个回复
beiquan (威望:11) (福建 厦门) 电子制造 员工
赞同来自:
做正确的事,正确的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