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别让老板杀了你——中国职场冷思考
别让老板杀了你——中国职场冷思考
一位3年前共事过的同事走了,就在他以70万的房贷代价拿到大门钥匙的时候,猝然倒在新房的楼梯上。另一个曾经在同一战壕里冲锋陷阵的同事被老板辞掉了,兢兢业业,起早贪黑,竟然没有熬过35岁下岗这一关,这时才明白职场就是或长或短的旅途,在匆匆赶路时,一不小心就掉进了黑洞洞的陷阱。其实这又责怪谁?昨天早晨他们还在为了在九点之前在那该死的打卡机上按个手印,也为了保护那点本来就微薄的工资,顶着烈烈的寒风,一路狂奔……
职场潜规则,悄悄弥漫
在传统忠效文化和现代商业利益最大化的市场逻辑思维模式下,人们总是将工时长短与贡献度、忠诚度绑在一起,过度加班的氛围在职场渐渐弥漫,演变成一种共通的“加班潜规则”,乐意加班心甘情愿留在公司待命的人,经常获得褒奖赞美,而准时下班抗拒超时工作的人,则被嫌弃。上有“严苛”的企业制度高悬,身边有“先进”的工作榜样,身在职场为了保住难得的工作机会,不得不忍耐超时加班之苦,加之来自企业、社会舆论的对于刻苦工作的褒扬的共同作用之下,促成了难以逆转的“职场潜规则”。这个挖韭菜根似的“潜规则”带来的结果是表面上带来了企业的利润,提高了工作效益,与此相反,被这个潜规则胁迫下的上班族由于频繁加班而身体每况愈下,但面对企业的晋升和淘汰机制,他们常常“自愿加班”。而身陷其中的加班族同样高估自己的能量,总以为自己有无穷无尽的精力,总认为头晕了、身体乏力时吞几颗药就能撑过身体的苦痛,每天睡三小时不成问题,或者多喝几杯黑咖啡就能增加几个小时的续航能力,仗着年轻、体力好,就放肆熬夜、应酬……久而久之,各种不适陆续出现……
“忙”,是职场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
身在一家私有企业的的胡小姐,流露着满脸的无奈:“无论多么努力,依然充满了担心——企盼晋升而担心失业;渴望变化而担心变化;向往未来又不敢憧憬未来;信奉年轻时用健康和时间换钱,年老时用钱换健康和时间的生活理念,但又发现,钱并没有赚够,而健康却渐行渐远。身在职场最经常体验到的一种心理感受就是累,一种说不出滋味的累,那是心累。失眠、记忆力衰退、焦躁、忧虑、心悸、易怒、多疑、抑郁!这种阴影随时笼罩在心头,没有完成的工作,失业的危险,梦中都会为它惊醒!”
就在几年前我们还在批评日本的经济高速发展为公众的健康带来巨大压力而争议不休的时候,今天同样的命运降落在了市场经济高速发展背景下中国职场。她说,她听到华为公司25岁员工胡新宇因过度加班,心力衰竭而亡的消息,情绪低落了好几天。而前几天一代相声大师侯耀文的离去,让她对过分敬业的生存理念又多了几分忧虑。
司机或许记得定期保养它的汽车,为它们更换耗油、检测线路、添加润滑剂,而企业却疏于打理员工的身心状况,更为严重的是多数职场族自身对职业有认识误区,或者将“付出”等同于能力,将“疲惫”等同于“勤奋”,以为休息一下就可以恢复,“朝九晚五,成了朝九晚‘无’。华灯初上,别人下班了,我们的工作日却才过去了一半!”在西安一家广告公司的班的赵先生一脸的疲惫。事实上,他患有更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和胃病。
健康和技能都不能蚀本
平静的水面在潜伏着一个巨大的旋涡,在职场,健康象一颗让人忧心的“地雷”,随时都会爆炸,它不仅让人随时可以毁掉手中小心翼翼捧着的饭碗,还会给家庭、给事业蒙上重重的阴影!尽管劳动法出台将近12年了,但她遭遇的尴尬如同武侠小说里的化功一样,可以把一个绝顶高手的功力化于无形。法律的调控一拳打在棉花堆上,力度很大,收效甚微。法律调控“看得见的手”最终输给了商业利益群体私下对抗的“看不见的手”。
谁都知道好产品的产出永远是和投入成比例的,给千里马吃青草不吃精料只能把千里马锻炼成老黄牛,上不得战场,冲不了锋,可惜一旦踏入职场,人们就很难再破解得了这个简单的数学题,当一个销售人员再也不能让企业的产品再多卖一点,当一个设计人员的创意被认为越来越没有新意时,被老板杀掉是成了无情的市场规律,更是个人的悲剧。
企业总是不断强调绩效,职场总是强调忠诚,员工一方面“竭力”的榨干脑袋里的智慧,另一方面,在一点一点挤出精华的同时也透支着身体的健康。按《资本论》的理解,企业原本就是一个靠出卖员工的劳动赚钱的机器,企业总是期待在固定的薪水额度内从员工身上获得超值回报;与此对应的是,为了不失去工作机会,亦或是期望自己超倍的付出换取上级的笑脸,员工自己也总是打乱生理时钟,让自己的人生因此失去平衡,让只应该占三分之一的职场钟点,残酷地侵蚀了另外三分之二得以休闲与睡眠的美好时光。甚至有些企业的工作模式,是“将生命作为可牺牲成本”,有意识地提高淘汰率,靠高频率的置换新血液维持高增长,不顾惜员工的生命价值。同样,压榨式的用工模式和弥漫于整个职场的加班文化,在扼杀从业者健康的同时,也在扼杀从业者的创造力,不考虑长远因素显然是不行,一个多年在一个企业而得不到进步的人,就等于自动降薪,技能的有效期越来越短,所有高薪者若不学习,无须5年就会变成低薪!人才处于不断折旧中,而学习是防止人才折旧的最好方法。而过分强调忠诚,而不愿为员工充电的企业,往往扮演的是一个让你的职业竞争力贬值的杀手。
一位3年前共事过的同事走了,就在他以70万的房贷代价拿到大门钥匙的时候,猝然倒在新房的楼梯上。另一个曾经在同一战壕里冲锋陷阵的同事被老板辞掉了,兢兢业业,起早贪黑,竟然没有熬过35岁下岗这一关,这时才明白职场就是或长或短的旅途,在匆匆赶路时,一不小心就掉进了黑洞洞的陷阱。其实这又责怪谁?昨天早晨他们还在为了在九点之前在那该死的打卡机上按个手印,也为了保护那点本来就微薄的工资,顶着烈烈的寒风,一路狂奔……
职场潜规则,悄悄弥漫
在传统忠效文化和现代商业利益最大化的市场逻辑思维模式下,人们总是将工时长短与贡献度、忠诚度绑在一起,过度加班的氛围在职场渐渐弥漫,演变成一种共通的“加班潜规则”,乐意加班心甘情愿留在公司待命的人,经常获得褒奖赞美,而准时下班抗拒超时工作的人,则被嫌弃。上有“严苛”的企业制度高悬,身边有“先进”的工作榜样,身在职场为了保住难得的工作机会,不得不忍耐超时加班之苦,加之来自企业、社会舆论的对于刻苦工作的褒扬的共同作用之下,促成了难以逆转的“职场潜规则”。这个挖韭菜根似的“潜规则”带来的结果是表面上带来了企业的利润,提高了工作效益,与此相反,被这个潜规则胁迫下的上班族由于频繁加班而身体每况愈下,但面对企业的晋升和淘汰机制,他们常常“自愿加班”。而身陷其中的加班族同样高估自己的能量,总以为自己有无穷无尽的精力,总认为头晕了、身体乏力时吞几颗药就能撑过身体的苦痛,每天睡三小时不成问题,或者多喝几杯黑咖啡就能增加几个小时的续航能力,仗着年轻、体力好,就放肆熬夜、应酬……久而久之,各种不适陆续出现……
“忙”,是职场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
身在一家私有企业的的胡小姐,流露着满脸的无奈:“无论多么努力,依然充满了担心——企盼晋升而担心失业;渴望变化而担心变化;向往未来又不敢憧憬未来;信奉年轻时用健康和时间换钱,年老时用钱换健康和时间的生活理念,但又发现,钱并没有赚够,而健康却渐行渐远。身在职场最经常体验到的一种心理感受就是累,一种说不出滋味的累,那是心累。失眠、记忆力衰退、焦躁、忧虑、心悸、易怒、多疑、抑郁!这种阴影随时笼罩在心头,没有完成的工作,失业的危险,梦中都会为它惊醒!”
就在几年前我们还在批评日本的经济高速发展为公众的健康带来巨大压力而争议不休的时候,今天同样的命运降落在了市场经济高速发展背景下中国职场。她说,她听到华为公司25岁员工胡新宇因过度加班,心力衰竭而亡的消息,情绪低落了好几天。而前几天一代相声大师侯耀文的离去,让她对过分敬业的生存理念又多了几分忧虑。
司机或许记得定期保养它的汽车,为它们更换耗油、检测线路、添加润滑剂,而企业却疏于打理员工的身心状况,更为严重的是多数职场族自身对职业有认识误区,或者将“付出”等同于能力,将“疲惫”等同于“勤奋”,以为休息一下就可以恢复,“朝九晚五,成了朝九晚‘无’。华灯初上,别人下班了,我们的工作日却才过去了一半!”在西安一家广告公司的班的赵先生一脸的疲惫。事实上,他患有更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和胃病。
健康和技能都不能蚀本
平静的水面在潜伏着一个巨大的旋涡,在职场,健康象一颗让人忧心的“地雷”,随时都会爆炸,它不仅让人随时可以毁掉手中小心翼翼捧着的饭碗,还会给家庭、给事业蒙上重重的阴影!尽管劳动法出台将近12年了,但她遭遇的尴尬如同武侠小说里的化功一样,可以把一个绝顶高手的功力化于无形。法律的调控一拳打在棉花堆上,力度很大,收效甚微。法律调控“看得见的手”最终输给了商业利益群体私下对抗的“看不见的手”。
谁都知道好产品的产出永远是和投入成比例的,给千里马吃青草不吃精料只能把千里马锻炼成老黄牛,上不得战场,冲不了锋,可惜一旦踏入职场,人们就很难再破解得了这个简单的数学题,当一个销售人员再也不能让企业的产品再多卖一点,当一个设计人员的创意被认为越来越没有新意时,被老板杀掉是成了无情的市场规律,更是个人的悲剧。
企业总是不断强调绩效,职场总是强调忠诚,员工一方面“竭力”的榨干脑袋里的智慧,另一方面,在一点一点挤出精华的同时也透支着身体的健康。按《资本论》的理解,企业原本就是一个靠出卖员工的劳动赚钱的机器,企业总是期待在固定的薪水额度内从员工身上获得超值回报;与此对应的是,为了不失去工作机会,亦或是期望自己超倍的付出换取上级的笑脸,员工自己也总是打乱生理时钟,让自己的人生因此失去平衡,让只应该占三分之一的职场钟点,残酷地侵蚀了另外三分之二得以休闲与睡眠的美好时光。甚至有些企业的工作模式,是“将生命作为可牺牲成本”,有意识地提高淘汰率,靠高频率的置换新血液维持高增长,不顾惜员工的生命价值。同样,压榨式的用工模式和弥漫于整个职场的加班文化,在扼杀从业者健康的同时,也在扼杀从业者的创造力,不考虑长远因素显然是不行,一个多年在一个企业而得不到进步的人,就等于自动降薪,技能的有效期越来越短,所有高薪者若不学习,无须5年就会变成低薪!人才处于不断折旧中,而学习是防止人才折旧的最好方法。而过分强调忠诚,而不愿为员工充电的企业,往往扮演的是一个让你的职业竞争力贬值的杀手。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已邀请:
40 个回复
大漠孤烟斜 (威望:2) (广东 东莞) 家电/电器
赞同来自:
下了班可以用其它的一些活动来调节这样的压力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