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没有绑定微信,更多功能请点击绑定

致所有从事品质的朋友

1、书籍或网上的资料确实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好处,但他毒害也不小呀。

很多写书的人都是抄过去抄过来的
很多书上写的案例看起来很是吸引人,但事实上这种案例太达夸张了如:
张**一六西玛书中写到某工厂生产10000PCS,每PCS价值1000美元的PCBA,原每天要报废80PCS,通过6SIGMA改善,现每天只报废2PCS,并且生产效率提升了15%,减去改善成本30万元,于是每月就节约了3000多万元RMB。


算法是没错

但在电子行业待过的人都知道价值1000美元的PCBA很少见吧,就算是这家工厂原这样的品质也能生存这么多年?

现一般电子行业品质都在97%以上了,并且开了多年的电子厂效率说一下能提升15%就能提升?
这个作者所讲的现象完全不存在。

我看了他一本书其中错误的公式最少有50多处,错误文字还不算。



我以上只是举了一个例子还有很多例子,很多写书的人完全是这里抄抄那里抄抄,说什么品质成本占营业额15-40%?打死我我也不信,我算了五年这个东东,就算把检验员拉屎的时间与冲WC的水成本算上也不会超过5%。


美国实施6SIGMA取得较好效果的公司只占5%以下,别说中国了。




书呀书呀!我对你是又爱又恨呀!
----------------------------------------------------------------------------------------------------------

2、可悲的是很多朋友沉醉于6SIGMA神话中,一直把当他神仙一样供奉。



我不是说6SIGMA不行,分析其方法与流程应该说是可行,但是很多的中国公司把她引导入了ISO9000一样的下场了。


我看到进了两天的培训班人也到顾问公司吹什么美国认证黑带大师,到工厂去骗钱,反正人家不多懂嘛,随这些骗子们怎么玩。

对“好”的回答一定要点个"赞",回答者需要你的鼓励!
已邀请:

tigerchu74 (威望:0) (广东 东莞) 电子制造 经理

赞同来自:

或許是現代經濟的產物吧,過多的追求時髦並不是好事,不管多好的理論必須要實踐去証明.

24 个回复,游客无法查看回复,更多功能请登录注册

发起人

RBT
RBT

扫一扫微信订阅<6SQ每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