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阳静茹 (威望:31) (海外 德国) 其它行业 咨询顾问 - 真诚的欢迎与各位交流探讨.
赞同来自: stillwaters0109 、xuyong0709 、xiongpeng2011 、sht09 、Bruce伏 、wade110026 、段玉 、babybear 、pabao 、汪礼强 、苍狼_632 、南别离 、smallblackme 、Victorzhou 、千岛晨曦 、阿德你好 、Lagom 、捂风挽笑 、刘治洲 、汤汤_941更多 »
这种问题没有什么标准答案,我看不少人说必须写入,也有的说不必写入,其实你反过来问一问你自己,开发PFMEA的目的是什么啊?如果不写入就可以达成你的目的,为什么要多此一举呢?如果写入能达成你的目的,那为什么不把它写入呢?实际来说要分情况,进行风险评估,评估后觉得有必要写入那就写入,必要性不大或者说风险很小,那不写入也未尝不可,很多东西千万不要搞绝对化,教条化,做事情要灵活高效,具体写的例子和不写的例子都有,不写的例子就不说了,写的例子给你举一个:比如某工序通常情况下容易返工或返修,一次合格率仅为30%(由落后的工艺水平决定,目前尚无可替代的方法),返修和返工是常有的事,而且几乎是一道必需的后续工序,同时返工或返修时,又牵扯与原来工序有较大差异的处理作业方法,这时我觉得很有必要将这个返工或返修列入PFMEA(当然还要考虑风险大小等因素)进行控制,以确保返工或返修后的合格输出,更具体的例子比如说有一落后的焊接工序,焊接一次合格率仅为30%左右,不合格品需要进行返工,而且企业实际也是安排有专人返工,此时返工与原来焊接工序可能是有差别的,因为返工焊接还包含了如何清理原焊接工序的留下的很多不良瘢痕,假如不规范如何清理会导致返工报废的话,就很有必要规定如何返工了,这时控制计划应该将返工工序纳入其中,同时企业还应编制返工专用作业文件进行指导如何返工,反过来讲,如果返工工序和原工序是一样的作业方法,比如车削工序,车轴时给车的尺寸偏大了,返工仅需回炉到车工工序上再车一刀即可合格,此时根本无需写入控制计划,也无需编制作业指导书,直接按原车削工序返工即可。这是我的观点,一句话,凡事不能教条,要灵活机动,不要忘记我们的目的。:lol:
Bruce伏 • 2017-11-19 15:46
您说得很好!把我的观点也表达了。给您点个赞!
段玉 • 2017-11-28 15:31
说的很好,很具体、易懂。支持!
pabao • 2017-12-27 16:33
很全面,很客观,实用
jian910 • 2018-01-15 16:41
尺寸偏大 不可能按照原go工艺走的,当然要分析PFMEA 和在控制计划中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