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的基本概念
品质的基本概念
一、 品质的重要
1、 产品和服务对使用的适用度,也可以说是以适宜的成本,生产出满意的产品(指产品能满足使用要求能够满足使用要求所具备的特性)。
2、 何谓品管
Q:利用品管管理的意念来经营产品的品质
C:利用各种各样的品质手段来控制产品的品质
3、 品质的水准
超符期需,悦客且互相满意
4、 影响产品的品质因素(4M)
1)、Material 原材料 2)、Man 人
3)、Method 方法 4)、Machine 机器
5、 品管的目的
“预防为主”,预防不良的发生,减少公司的损失,提高产品的质量
6、 “三手段”、“五提升”
三手段:团结、合作、参与
五提升:提升品质、提升效率、提升人员素质、提升气度、提升士气
四、 品质计划
1、 品质计划的目的
品质系统与品质计划结合,以达到产品或合约所规定的要求,符合客户要求
2、 品质计划的执行
A、 进料检验(IQC):按IQC进料检验规范所规定的抽样计划及相关资料进行检验,并填写相应的报表,以及相应的分析,作出判定,为生产线提供合格的原材料和避免不良的发生;
B、 制程巡检(IPQC):根据标准进行制程,并对不良进行记录,不良记录的分析来改善及回馈,以达到制程管制的目的,保证所产出的产品都是良品;
C、 出货检验(QA):不仅要负责成品的抽检及出货,还要对生产线的零件进行确认,对客户的抱怨要及时分析、处理,并督促和推进品管品质计划的进行,对品质进行稽核。
3、 品质管制
为达到预防不良采取的措施
为满足一定客户产品的品质所付出的努力
预防重于修理,防患于未然
以最经济的手段生产出市场上有用的东西
4、 品质管制的程序
(步骤) P:计划 D:执行 C:检查 A:改善
(系统) QM:品质手册 QS:品质系统 QA:品质保证 QC:品质管制
(手段) 整合QA/QC 品质委员会 内部认证 外部认证(契约)
五、 质量管理
1、 质量概念
一般概念:
* 显示产品之好坏的性质、形态、作用、性能、效用
* 确保产品的技能、寿命、使用经济性及安全性的产品的性质
2、 质量定义
与顾客期待一致的
决定质量水平是受供应其产品或服务的顾客来判断
以最经济的手法来满足顾客的要求
3、 顾客是什么?
是指在公司内外享受我的工作其结果的人
IQC 顾客 IPQC 顾客 FQC 顾客 QA 顾客 客户
4、 顾客与我们的关系
A、 顾客的绝对性
顾客是太阳、是神、是王——满足顾客是作为臣下的义务
顾客是:a、顾客总是对的
b、假如你觉得不对,请重新考虑第a条
B、 顾客的明确化
内部顾客 外部顾客
顾客
参与生产活动 你和我 购买而使用的
的所有职工 都包括在内 实际顾客和
(Common Satisfaction) 潜在顾客
满足顾客是:顾客对我的工和其结果给予肯定反应
* 无缺陷的产品,及时提供服务
* 满足顾客的期待
缺陷(质量不良)是指:所有达不到顾客期待的
5、 怎样让顾客满足:
* 确认顾客
* 掌握顾客的需求
* 期待以上地应酬顾客的需求
* 测定满足顾客的程度
6、 为满足顾客的质量保证思考是:
为完成一致
尽最大努力
对问题的
预防措施
品质保证的前提是:预防
六、 品质的意义
1、 狭义:以最经济的手法,来满足顾客对产品与服务的要求
2、 广义:
A、 结果:a、产品或服务水准提高(必然结果)
b、客户满意
c、占有率及利润增加
d、技术升级
B、 过程:a、策略或决策品质(对品质影响极大)
b、人的品质(所有员工)
c、工作的品质
C、 管理:市场调查 商品企划 设计 制造 售后服务
D、 范围:从协力厂(供应商) 顾客选择
七、 品质模式
客户/供应商合作模式
变
入 制程 出
客户
供应商 IPQC FQC
QE QA/业务
需求/回馈 需求/回馈
*供应商=前工程(上游)
*客 户=后工程(下游)
公司运作过程:A、订单量 B、品质 C、交期 D、服务
QC七大手法及运用
QC七大手法
一、 层别法
二、 柏拉图
三、 鱼骨图(特殊要因图、石川图、因果图)
四、 查检表
五、 推移图(管制图)
六、 直方图
七、 散方图
一、三、四用于非数字资料的品管三工具
二、五、六、七用于数字资料的品管四工具
七大手法的运用
一、 直方图:
1、 数据统计
2、 将统计数据分组并设定组数
合理的组数与样本总数的关系:
N(样本总数) 组数
50以下 4—6组
50—100 7—10组
100—200 11—14组
200—400 15—19组
400以上 20组
3、 计算全距、组距、组界、中心值:
A、全距(R)=数据中最大值(L)﹣最小值(S) 即R=L﹣S
B、组距(C)=R/组数(n) 组距通常选整数
C、确定组界:
最小一组的下组界=S-测量值的最小位数/2 (测量值的最小位数一般是1或0.1)
最小一组的上组界=下组界+组距(C)
D、确定中心值:
各组界之间的中心值,也称中值。每组的中心值=(该组的上组界+下组界)/2
4、 统计符合各组的数据次数;
5、 建立坐标系
以数据的次数为纵轴,特性值为横轴。
一般来说,运用直方图进行品质分析可达到:
A、 比较平均值与标准值,将其作为是否调整制程生产品质管制方式的依据;
B、 评估制程能力是否符合工程设计能力的依据;
C、 考核各部门品质管制绩效的依据;
D、 比较物料或供应商以方法。
二、 柏拉图法
1、应用柏拉图进行品质分析的步骤:
A、 将品质分析的期间,以确定进行数据的选取;
B、 将品质统计数据按项目分别进行分类登记;
C、 各项目数据,按大小顺序依次自左向右排列在横坐标轴上(即大数靠近纵坐标);
D、 以纵坐标表示项目的数量或折合金额数;
E、 在横坐标上绘制每个项目的柱状图形;
F、 逐项累计项目数量,并按纵坐标参数,将所得之累计数标在柏拉图上;
G、 连接累计曲线。
2、 绘制柏拉图之步骤:
A、 编制产品不良项目统计表;
B、 绘制柏拉图;
C、 解读柏拉图。
三、 鱼骨图(因果图)法
在品质统计中,运用柏拉图找到主要的问题后,需要进一步用因果图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一项结果的产生,必定有其原因,应充分利用图解法找出其原因来”。这是由日本品管专家石川馨提出的,因此又叫“石川图”。
1、 因果图的应用步骤:
A、 确定产生的品质变异问题,将其标明在图中主干的前端;
B、 如集相关人员研讨,将可能的原因全部显示出来,先将第一层原因找出,展开形成第二层原因,将第二层原因展开,形成第三层原因,依次展开,直到提出解决措施为止。
C、 分析图上标出的原因,从最低层次原因中找出少量对结果有主要影响的原因,并画上标记,对它们进一步收集资料,进行试验和确认。
2、 因果图与柏拉图配合使用:
因果图的构成是先例出发生品质变异的项目,然后对造成变异的4M因素(人、机器、方法、物料、环境、其它)进行分析,将造成品质变异的原因。
四、 层别法
通常与其它方法如柏拉图、因果图等结合使用;
1、 划分层别的原则:
A、 人员:按不同组别分层;
B、 原物料:按不同供应商分层;
C、 产品:按不同产品分层;
D、 机器:按不同机器分层;
E、 批别:按不同时期生产的产品分层。
层别法是指对某一个项目,按统计数据分类进行区别的方法。
五、 控制图(管制图)
它通过设置合理的控制界限,对引起品质异常的原因进行判定和分析,使工序处于正常,稳定的状态。
类别 名称 控制图符号 作用 应用特点 备注
计量值控制图 平均值-极差控制图 X-R 判断工序是否正常的效果好,计算量大,最常用 产品批量大,工序正常、稳定。 需通过计量值,如长度、高度、重量等管理品质时
中位数-极差控制图 X-R 效果较差,计算简便 产品批量大,工序正常,稳定
单值-移动极差控制图 X-Rs 能及时判断工序是否稳定,但不易发现工序分布中心的变化,较简便 抽样困难或尽快发现并消除异常原因 每一个数据都需管理或抽样数据均匀
计数值控制图 不合格品数控制图 Pn 计算简单,且易于操作理解,较常用 样本数量相等 要通过不良个数管理品质时,用Pn
不合格品率控制图 P 要通过不良率,合格率、报废率、管理品质时,用P控制图 样本数量可以不相等 计算量大,控制线凹凸不平
缺陷数控制图 C 在预先确定的项目中统计所有的不良数,并用来管理品质时,有C图 样本数量相等 计算简单,易于操作理解,较常用
单位缺陷数控制图 U 在不固定的试验中统计产生的不良数,并用于管理品质,用U控制图 样本数量不相等 计算量大,控制线凹凸不平
下面以P控制图的应用为例:
1、P-Chart:不良控制图的应用
A、 在制程中,定时、定量的随机抽取样本;
B、 分组计算出不合格品率P=Pn/n=单项不合格品数÷抽样总数;
C、 计算平均不合格率(P)=∑Pn/∑n=不合格品数÷总抽样数;
D、 计算控制中心值,上限及下限值;
中心控制线CL=P
上限UCL=P+3P(1-P)/n
下限LCL=P-3P(1-P)/n
E、 将抽取的样本结果(测量所得数值)填写在P控制图的相应栏中;
F、 将数值按计点方式绘制在P控制图上;
G、 控制界限的解读;
a、数据点超出控制界限:
(未完待续)
请多多请教!
一、 品质的重要
1、 产品和服务对使用的适用度,也可以说是以适宜的成本,生产出满意的产品(指产品能满足使用要求能够满足使用要求所具备的特性)。
2、 何谓品管
Q:利用品管管理的意念来经营产品的品质
C:利用各种各样的品质手段来控制产品的品质
3、 品质的水准
超符期需,悦客且互相满意
4、 影响产品的品质因素(4M)
1)、Material 原材料 2)、Man 人
3)、Method 方法 4)、Machine 机器
5、 品管的目的
“预防为主”,预防不良的发生,减少公司的损失,提高产品的质量
6、 “三手段”、“五提升”
三手段:团结、合作、参与
五提升:提升品质、提升效率、提升人员素质、提升气度、提升士气
四、 品质计划
1、 品质计划的目的
品质系统与品质计划结合,以达到产品或合约所规定的要求,符合客户要求
2、 品质计划的执行
A、 进料检验(IQC):按IQC进料检验规范所规定的抽样计划及相关资料进行检验,并填写相应的报表,以及相应的分析,作出判定,为生产线提供合格的原材料和避免不良的发生;
B、 制程巡检(IPQC):根据标准进行制程,并对不良进行记录,不良记录的分析来改善及回馈,以达到制程管制的目的,保证所产出的产品都是良品;
C、 出货检验(QA):不仅要负责成品的抽检及出货,还要对生产线的零件进行确认,对客户的抱怨要及时分析、处理,并督促和推进品管品质计划的进行,对品质进行稽核。
3、 品质管制
为达到预防不良采取的措施
为满足一定客户产品的品质所付出的努力
预防重于修理,防患于未然
以最经济的手段生产出市场上有用的东西
4、 品质管制的程序
(步骤) P:计划 D:执行 C:检查 A:改善
(系统) QM:品质手册 QS:品质系统 QA:品质保证 QC:品质管制
(手段) 整合QA/QC 品质委员会 内部认证 外部认证(契约)
五、 质量管理
1、 质量概念
一般概念:
* 显示产品之好坏的性质、形态、作用、性能、效用
* 确保产品的技能、寿命、使用经济性及安全性的产品的性质
2、 质量定义
与顾客期待一致的
决定质量水平是受供应其产品或服务的顾客来判断
以最经济的手法来满足顾客的要求
3、 顾客是什么?
是指在公司内外享受我的工作其结果的人
IQC 顾客 IPQC 顾客 FQC 顾客 QA 顾客 客户
4、 顾客与我们的关系
A、 顾客的绝对性
顾客是太阳、是神、是王——满足顾客是作为臣下的义务
顾客是:a、顾客总是对的
b、假如你觉得不对,请重新考虑第a条
B、 顾客的明确化
内部顾客 外部顾客
顾客
参与生产活动 你和我 购买而使用的
的所有职工 都包括在内 实际顾客和
(Common Satisfaction) 潜在顾客
满足顾客是:顾客对我的工和其结果给予肯定反应
* 无缺陷的产品,及时提供服务
* 满足顾客的期待
缺陷(质量不良)是指:所有达不到顾客期待的
5、 怎样让顾客满足:
* 确认顾客
* 掌握顾客的需求
* 期待以上地应酬顾客的需求
* 测定满足顾客的程度
6、 为满足顾客的质量保证思考是:
为完成一致
尽最大努力
对问题的
预防措施
品质保证的前提是:预防
六、 品质的意义
1、 狭义:以最经济的手法,来满足顾客对产品与服务的要求
2、 广义:
A、 结果:a、产品或服务水准提高(必然结果)
b、客户满意
c、占有率及利润增加
d、技术升级
B、 过程:a、策略或决策品质(对品质影响极大)
b、人的品质(所有员工)
c、工作的品质
C、 管理:市场调查 商品企划 设计 制造 售后服务
D、 范围:从协力厂(供应商) 顾客选择
七、 品质模式
客户/供应商合作模式
变
入 制程 出
客户
供应商 IPQC FQC
QE QA/业务
需求/回馈 需求/回馈
*供应商=前工程(上游)
*客 户=后工程(下游)
公司运作过程:A、订单量 B、品质 C、交期 D、服务
QC七大手法及运用
QC七大手法
一、 层别法
二、 柏拉图
三、 鱼骨图(特殊要因图、石川图、因果图)
四、 查检表
五、 推移图(管制图)
六、 直方图
七、 散方图
一、三、四用于非数字资料的品管三工具
二、五、六、七用于数字资料的品管四工具
七大手法的运用
一、 直方图:
1、 数据统计
2、 将统计数据分组并设定组数
合理的组数与样本总数的关系:
N(样本总数) 组数
50以下 4—6组
50—100 7—10组
100—200 11—14组
200—400 15—19组
400以上 20组
3、 计算全距、组距、组界、中心值:
A、全距(R)=数据中最大值(L)﹣最小值(S) 即R=L﹣S
B、组距(C)=R/组数(n) 组距通常选整数
C、确定组界:
最小一组的下组界=S-测量值的最小位数/2 (测量值的最小位数一般是1或0.1)
最小一组的上组界=下组界+组距(C)
D、确定中心值:
各组界之间的中心值,也称中值。每组的中心值=(该组的上组界+下组界)/2
4、 统计符合各组的数据次数;
5、 建立坐标系
以数据的次数为纵轴,特性值为横轴。
一般来说,运用直方图进行品质分析可达到:
A、 比较平均值与标准值,将其作为是否调整制程生产品质管制方式的依据;
B、 评估制程能力是否符合工程设计能力的依据;
C、 考核各部门品质管制绩效的依据;
D、 比较物料或供应商以方法。
二、 柏拉图法
1、应用柏拉图进行品质分析的步骤:
A、 将品质分析的期间,以确定进行数据的选取;
B、 将品质统计数据按项目分别进行分类登记;
C、 各项目数据,按大小顺序依次自左向右排列在横坐标轴上(即大数靠近纵坐标);
D、 以纵坐标表示项目的数量或折合金额数;
E、 在横坐标上绘制每个项目的柱状图形;
F、 逐项累计项目数量,并按纵坐标参数,将所得之累计数标在柏拉图上;
G、 连接累计曲线。
2、 绘制柏拉图之步骤:
A、 编制产品不良项目统计表;
B、 绘制柏拉图;
C、 解读柏拉图。
三、 鱼骨图(因果图)法
在品质统计中,运用柏拉图找到主要的问题后,需要进一步用因果图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一项结果的产生,必定有其原因,应充分利用图解法找出其原因来”。这是由日本品管专家石川馨提出的,因此又叫“石川图”。
1、 因果图的应用步骤:
A、 确定产生的品质变异问题,将其标明在图中主干的前端;
B、 如集相关人员研讨,将可能的原因全部显示出来,先将第一层原因找出,展开形成第二层原因,将第二层原因展开,形成第三层原因,依次展开,直到提出解决措施为止。
C、 分析图上标出的原因,从最低层次原因中找出少量对结果有主要影响的原因,并画上标记,对它们进一步收集资料,进行试验和确认。
2、 因果图与柏拉图配合使用:
因果图的构成是先例出发生品质变异的项目,然后对造成变异的4M因素(人、机器、方法、物料、环境、其它)进行分析,将造成品质变异的原因。
四、 层别法
通常与其它方法如柏拉图、因果图等结合使用;
1、 划分层别的原则:
A、 人员:按不同组别分层;
B、 原物料:按不同供应商分层;
C、 产品:按不同产品分层;
D、 机器:按不同机器分层;
E、 批别:按不同时期生产的产品分层。
层别法是指对某一个项目,按统计数据分类进行区别的方法。
五、 控制图(管制图)
它通过设置合理的控制界限,对引起品质异常的原因进行判定和分析,使工序处于正常,稳定的状态。
类别 名称 控制图符号 作用 应用特点 备注
计量值控制图 平均值-极差控制图 X-R 判断工序是否正常的效果好,计算量大,最常用 产品批量大,工序正常、稳定。 需通过计量值,如长度、高度、重量等管理品质时
中位数-极差控制图 X-R 效果较差,计算简便 产品批量大,工序正常,稳定
单值-移动极差控制图 X-Rs 能及时判断工序是否稳定,但不易发现工序分布中心的变化,较简便 抽样困难或尽快发现并消除异常原因 每一个数据都需管理或抽样数据均匀
计数值控制图 不合格品数控制图 Pn 计算简单,且易于操作理解,较常用 样本数量相等 要通过不良个数管理品质时,用Pn
不合格品率控制图 P 要通过不良率,合格率、报废率、管理品质时,用P控制图 样本数量可以不相等 计算量大,控制线凹凸不平
缺陷数控制图 C 在预先确定的项目中统计所有的不良数,并用来管理品质时,有C图 样本数量相等 计算简单,易于操作理解,较常用
单位缺陷数控制图 U 在不固定的试验中统计产生的不良数,并用于管理品质,用U控制图 样本数量不相等 计算量大,控制线凹凸不平
下面以P控制图的应用为例:
1、P-Chart:不良控制图的应用
A、 在制程中,定时、定量的随机抽取样本;
B、 分组计算出不合格品率P=Pn/n=单项不合格品数÷抽样总数;
C、 计算平均不合格率(P)=∑Pn/∑n=不合格品数÷总抽样数;
D、 计算控制中心值,上限及下限值;
中心控制线CL=P
上限UCL=P+3P(1-P)/n
下限LCL=P-3P(1-P)/n
E、 将抽取的样本结果(测量所得数值)填写在P控制图的相应栏中;
F、 将数值按计点方式绘制在P控制图上;
G、 控制界限的解读;
a、数据点超出控制界限:
(未完待续)
请多多请教!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已邀请:
8 个回复
elysion (威望:21) (福建 厦门) 汽车制造相关 QE - 供应商管控、来料管控、体系稽核、现场改进、人员管...
赞同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