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通用技术规程
1. 目的和范围
本指导书规定了本厂热处理通用技术规程实施的职责,方法与步骤。
本指导书适用于本厂机械零件常规热处理的作业控制。
2. 职责
2.1
精铸分厂负责技术规程的实施和检查。
2.2
技术科负责规程的监控。
3. 方法和步骤
3.1
一般要求:
3.1.1所有零件的热处理均应根据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纸和文件进行。
3.1.2所有经过热处理的零件,均应符合图纸或工艺技术文件上要求,其机械
性能应符合相应的材料处理规范。
3.1.3每批热处理的零件均须符合相应的国家,机械工业部或冶金部的材料标
准,当材料代用时,须填写《材料代用申请单》并根据审批意见实施。
3.1.4加热炉有效加热区内的温度偏差不得超过表1规定的范围。
表 1
━━━━━━━━━━┳━━━━━━━━━━━━━━━
电加热炉 (℃)
┃
其他加热炉
(℃)
━━━━━━━━━━╋━━━━━━━━━━━━━━━
±15
┃
±25
━━━━━━━━━━┻━━━━━━━━━━━━━━━
3.1.5淬火冷却剂的配比及使用温度范围应符合表2规定。
表2
━━━━━━━┳━━━━━━━━┳━━━━━━━━━━━
淬火冷却设备
┃配
比
┃冷却剂的使用温度
━━━━┳━━╋━━━━━━━━╋━━━━━━━━━━━
┃清水┃自
来
水
┃
10 ~ 30℃
水
槽┣━━╋━━━━━━━━╋━━━━━━━━━━━
┃盐水┃12%盐
┃
20 ~ 50℃
━━━━┻━━╋━━━━━━━━╋━━━━━━━━━━━
油
槽
┃10号20号机油各半┃
20 ~ 80℃
━━━━━━━┻━━━━━━━━┻━━━━━━━━━━━
应注意和保持冷却剂的纯净,有足够的循环冷却装置,以保持淬火介质处于适当的温度,满足温控要求。
3.1.6温度测量系统装置应完善可靠,在预定温度的指示刻度范围内,温度测定装置在经校正的仪器上的温度读数总误差,不得超过表3的规定。
表3
━━━━━━━┳━━━━━━━┳━━━━━━━━━━
预定温度
t┃
≤400℃
┃
>400℃
━━━━━━━╋━━━━━━━╋━━━━━━━━━━
温度指示总误差┃
±4
┃
±t/100
━━━━━━━┻━━━━━━━┻━━━━━━━━━━
3.1.7工作现埸环境应整洁,工件堆放整齐,平稳有序,有标记,保持道路畅通,有良好的作业操作空间。
3.2
技术要求:
3.2.1需进行热处理的零件在处理前应达到下列要求:
3.2.1.1表层不应有肉眼可见的裂纹,或影响热处理的夹杂,折叠等缺陷,如发现,应报告有关人员予以处理。
3.2.1.2零件调质前应留放一定的加工余量和过渡圆角,对变形或氧化脱碳有
严格要求的零件,淬火前也应酌情留放加工余量。
3.2.1.3渗碳件表面粗糙度应在∨以上,不需渗碳的部位应作防渗工艺处理,
渗碳件的锻坯粗加工前须经过正火处理。
3.2.1.4氮化件应预先经过退火(或正火)加调质处理,氮化面绝对不允许有脱碳,并不得有油污锈蚀,飞边,毛剌等,其表面粗糙度应在∨以上。
3.2.1.5凡需作表面淬火处理的零件,其表面粗糙度应在∨以上,并不得有飞
边,毛剌,气孔或较深的刀痕等缺陷。
3.2.2对热处理零件变形和开裂的控制:
3.2.2.1当热处理为中间工序时,零件的最大变形量不得超过其单边加工余量
的三分之二,对变形超过最大许允量的零件应予以校正。
3.2.2.2当热处理为最后一道工序时,零件的最大变形量不得超过图纸规定的
形位公差范围。
3.2.2.3零件校正时采用的方法和温度应充分考虑零件内部组织结构的变化,
工作面的氧化脱碳以及开裂等因素,并注意避免在蓝脆温度校正,校正后,应及时进行除应力处理。
3.2.2.4热处理后,零件上不允许有裂纹。
3.2.3对热处理零件氧化脱碳的控制:
3.2.3.1热处理后须机械加工的零件,其脱碳层深度不得超过单面加工余量的三分之二。
3.2.3.2对氧化,脱碳有严格要求的零件,加热时采用盐浴,涂料或保护性气氛等工艺措施。
3.2.4铸件热处理:
3.2.4.1铸铁件如需要进行人工时效或自然时效处理时,应在图样或有关技术
文件中注明,铸件全部或局部过硬,铸件边缘或在薄壁处出现白口,允许进行热处理,以改善切削性能。
3.2.4.2铸钢件常用的热处理工艺为退火或正火,或正火加回火。
3.2.5经磷化(发黑)等处理的零件,表面色泽应均匀,并有足够的抗蚀性。磷化液需定期化验,使符合要求。(化验方法参考附录)
3.2.6对热处理零件的硬度检查及检验的控制:
3.2.6.1热处理后的零件在检查硬度时,其硬度检查部位应根据图纸或工艺,
由检验人员确定,热处理操作人员自检应予以一致,一般应根据零件形状的复杂程度试验1-3处,每处打3-5点,点的位置应均布。
3.2.6.2对一般零件,3点中有2点或5点中有3点在图纸规定的硬度范围内均为合格。
3.2.6.3对重要零件,3点中有1点,或5点中有2点超出图纸规定的硬度范围±HRC2或±HB10时均为不合格。
3.2.6.4特殊重要零件不允许超过图纸规定的硬度范围。
3.2.6.5热处理零件检验项目和数量应根据零件的重要程度,工作条件,受
力状况,材料特性和工艺要求进行检验。(可参照表4)
3.2.6.6经过检查合格的热处理件,应由检验部门开出合格单,并应标上记
号,交生产部门流转或验收,不合格重新进行处理件,若重复处理2次仍达不到质量要求者,应按报废处理。
4引用相关文件
《特殊过程控制规定》
表4
┏━━━━┳━━━━━━┳━━━━━━━━━━━━━━━━━━━┓
┃
零件
┃
┃
检验数量
(件)
┃
┃
工艺
┃
检验项目 ┣━━━━━━━━━┳━━━━━━━━━┫
┃
┃
┃一般零件
┃
重要零件
┃
┣━━━━╋━━━━━━╋━━━━━━━━━╋━━━━━━━━━┫
┃
退火
┃
外
观
┃每炉
100%
┃每炉
100%
┃
┃
正火
┃
硬
度
┃
一般不检
┃每炉
10%
┃
┃
┃
变
形
┃每炉
5~50%
┃每炉
10~100%
┃
┃
┃
晶 粒 度
┃
一般不检
┃
一般不检
┃
┣━━━━╋━━━━━━╋━━━━━━━━━╋━━━━━━━━━┫
┃
调质
┃
外
观
┃每炉
100%
┃每炉
100%
┃
┃
┃
硬
度
┃每炉
5%
┃每炉
20%
┃
┃
┃
变
形
┃每炉
10~100%
┃每炉
10~100%
┃
┃
┃
金
相
┃
一般不检
┃
一般不检
┃
┃
┃
硬化深度
┃
一般不检
┃
一般不检
┃
┃
┃
探
伤
┃
┃
┃
┃
┃
机械性能
┃
┃
┃
┣━━━━╋━━━━━━╋━━━━━━━━━╋━━━━━━━━━┫
┃
淬火
┃
外
观
┃每炉
100%
┃每炉
100%
┃
┃
┃
硬
度
┃每炉
10%
┃每炉
10~30%
┃
┃
┃
变
形
┃每炉
10~100%
┃每炉
30~100%
┃
┃
┃
金
相
┃
一般不检
┃测定随炉试样
┃
┃
┃
探
伤
┃
┃
一般不检
┃
┃
┃
机械性能
┃
┃
┃
┣━━━━╋━━━━━━╋━━━━━━━━━╋━━━━━━━━━┫
┃
火焰
┃
外
观
┃每炉
100%
┃每炉
100%
┃
┃
感应
┃
表面硬度
┃每炉
10%
┃每炉
10~30%
┃
┃
淬火
┃
变
形
┃每炉
10~100%
┃每炉
30~100%
┃
┃
┃
金
相
┃
一般不检
┃
一般不检
┃
┃
┃
硬化深度
┃
┃
┃
┃
┃
探
伤
┃
┃
┃
┣━━━━╋━━━━━━╋━━━━━━━━━╋━━━━━━━━━┫
┃
渗碳
┃
外
观
┃每炉
100%
┃每炉
100%
┃
┗━━━━┻━━━━━━┻━━━━━━━━━┻━━━━━━━━━┛
┏━━━━┳━━━━━━┳━━━━━━━━━━━━━━━━━━━┓
┃
零件
┃
┃
检验数量
(件)
┃
┃
工艺
┃
检验项目 ┣━━━━━━━━━┳━━━━━━━━━┫
┃
┃
┃一般零件
┃
重要零件
┃
┣━━━━╋━━━━━━╋━━━━━━━━━╋━━━━━━━━━┫
┃
碳氮
┃
表面硬度
┃每炉
10%
┃每炉
10~30%
┃
┃
共渗
┃
心部硬度
┃
一般不检
┃每炉
1 件
┃
┃
淬火
┃
变
形
┃每炉
10~100%
┃每炉
30~100%
┃
┃
┃
渗层深度
┃测定随炉试样
┃每炉
1 件
┃
┃
┃
金
相
┃
一般不检
┃每炉
1 件
┃
┃
┃
探
伤
┃
┃
一般不检
┃
┗━━━━┻━━━━━━┻━━━━━━━━━┻━━━━━━━━━┛
附录
常用金属材料热处理规范
┏━━━┳━━━━┳━━━━━━━━━━━━━━━━━┳━━━━━┓
┃
┃临界点
┃
热处理规范
┃硬
度
┃
┃钢
号┃
┣━━━━┳━━━━━━━┳━━━━┫
┃
┃
┃(℃)
┃工序名称┃加热温度(℃)┃冷却方式┃HB
HRC
┃
┣━━━╋━━━━╋━━━━╋━━━━━━━╋━━━━╋━━━━━┫
┃
┃Ac1 735 ┃正
火┃
880- 930
┃空
冷┃HB≤156
┃
┃20
┃Ac3 855 ┃渗
碳┃
920- 950
┃
┃
┃
┃
┃Ar3 835 ┃渗碳淬火┃
860- 880
┃水或油冷┃HRC>56
┃
┃
┃Ar1 680 ┃高温回火┃
650- 680
┃空
冷┃芯部HB150 ┃
┣━━━╋━━━━╋━━━━╋━━━━━━━╋━━━━╋━━━━━┫
┃
┃Ac1 724 ┃正
火┃
850- 890
┃空
冷┃HB≤185
┃
┃35
┃Ac3 802 ┃退
火┃
840- 890
┃炉
冷┃
┃
┃
┃Ar3 774 ┃高温回火┃
650- 680
┃空
冷┃
┃
┃
┃Ar1 680 ┃淬
火┃
850- 890
┃水
冷┃HRC≥47
┃
┃
┃
┃回
火┃
500- 540
┃空
冷┃HB241-286 ┃
┣━━━╋━━━━╋━━━━╋━━━━━━━╋━━━━╋━━━━━┫
┃
┃Ac1 724 ┃退
火┃
820- 840
┃炉
冷┃HB≤207
┃
┃45
┃Ac3 780 ┃正
火┃
830- 870
┃空
冷┃HB≤229
┃
┃
┃Ar3 751 ┃高温回火┃
650- 680
┃空
冷┃
┃
┃
┃Ar1 682 ┃淬
火┃
820- 860
┃水
冷┃HRC50-60
┃
┃
┃
┃回
火┃
520- 560
┃空
冷┃HB228-286 ┃
┣━━━╋━━━━╋━━━━╋━━━━━━━╋━━━━╋━━━━━┫
┃
┃Ac1 735 ┃正
火┃
900- 930
┃空
冷┃HB≤179
┃
┃
┃Ac3 854 ┃高温回火┃
659- 680
┃空
冷┃
┃
┃20Mn
┃Ar3 835 ┃
┃
┃
┃
┃
┃
┃Ar1 682 ┃
┃
┃
┃
┃
┣━━━╋━━━━╋━━━━╋━━━━━━━╋━━━━╋━━━━━┫
┃
┃AC1 734 ┃退
火┃
830- 880
┃炉
冷┃
┃
┃35Mn
┃AC3 812 ┃正
火┃
850- 880
┃空
冷┃HB≤187
┃
┃
┃Ar3 796 ┃高温回火┃
650- 680
┃空
冷┃
┃
┃
┃Ar1 675 ┃淬
火┃
850- 880
┃水或油冷┃HRC50-55
┃
┃
┃
┃回
火┃
400- 500
┃空
冷┃HB302-332 ┃
┗━━━┻━━━━┻━━━━┻━━━━━━━┻━━━━┻━━━━━┛
┏━━━┳━━━━┳━━━━━━━━━━━━━━━━━┳━━━━━┓
┃
┃临界点
┃
热处理规范
┃硬
度
┃
┃钢
号┃
┣━━━━┳━━━━━━━┳━━━━┫
┃
┃
┃(℃)
┃工序名称┃加热温度(℃)┃冷却方式┃HB
HRC
┃
┣━━━╋━━━━╋━━━━╋━━━━━━━╋━━━━╋━━━━━┫
┃
┃Ac1 726 ┃退
火┃
820- 850
┃炉
冷┃HB≤217
┃
┃45Mn
┃Ac3 790 ┃正
火┃
830- 860
┃空
冷┃
┃
┃
┃Ar3 768 ┃高温回火┃
650- 680
┃空
冷┃
┃
┃
┃Ar1 689 ┃淬
火┃
810- 840
┃水或油冷┃HRC54-60
┃
┃
┃
┃回
火┃根据需要回火
┃水或空冷┃
┃
┗━━━┻━━━━┻━━━━┻━━━━━━━┻━━━━┻━━━━━┛
附录
常用金属材料热处理规范
┏━━━┳━━━━┳━━━━━━━━━━━━━━━━━┳━━━━━┓
┃
┃临界点
┃
热处理规范
┃硬
度
┃
┃钢
号┃
┣━━━━┳━━━━━━━┳━━━━┫
┃
┃
┃(℃)
┃工序名称┃加热温度(℃)┃冷却方式┃HB
HRC
┃
┣━━━╋━━━━╋━━━━╋━━━━━━━╋━━━━╋━━━━━┫
┃
┃Ac1 725 ┃退
火┃
840- 870
┃炉
冷┃HB≤187
┃
┃20Mn2 ┃Ac3 844 ┃正
火┃
870- 900
┃空
冷┃
┃
┃
┃
┃高温回火┃
650- 680
┃空
冷┃
┃
┣━━━╋━━━━╋━━━━╋━━━━━━━╋━━━━╋━━━━━┫
┃35SiMn┃Ac1 750 ┃退
火┃
850- 870
┃炉
冷┃HB≤229
┃
┃
┃Ac3 830 ┃正
火┃
880- 920
┃空
冷┃
┃
┃
┃Ar3 --- ┃高温回火┃
650- 680
┃空
冷┃
┃
┃
┃Ar1 645 ┃淬
火┃
880- 900
┃油
冷┃HRC≥
┃
┃
┃
┃回
火┃
580- 600
┃油
冷┃HB235-277 ┃
┣━━━╋━━━━╋━━━━╋━━━━━━━╋━━━━╋━━━━━┫
┃42Mn2V┃Ac1 725 ┃正
火┃
860- 900
┃空
冷┃
┃
┃
┃Ac3 770 ┃高温回火┃
640- 680
┃空
冷┃HB≤217
┃
┃
┃
┃淬
火┃
850- 870
┃水
冷┃HRC56-58
┃
┃
┃
┃回
火┃
530- 670
┃空
冷┃HB362-375 ┃
┣━━━╋━━━━╋━━━━╋━━━━━━━╋━━━━╋━━━━━┫
┃
┃Ac1 765 ┃退
火┃
850- 870
┃炉
冷┃HB≤187
┃
┃30CrMn┃Ac3 838 ┃正
火┃
870- 890
┃空
冷┃
┃
┃
┃Ar3 798 ┃高温回火┃
650- 680
┃空
冷┃
┃
┃
┃Ar1 700 ┃淬
火┃
850- 880
┃油或水冷┃HRC≈45
┃
┃
┃
┃回
火┃
560- 580
┃空
冷┃HB223-269 ┃
┣━━━╋━━━━╋━━━━╋━━━━━━━╋━━━━╋━━━━━┫
┃
┃AC1 760 ┃退
火┃
840- 860
┃炉冷550℃后空冷
┃
┃30CrMn┃AC3 830 ┃正
火┃
860- 880
┃空
冷┃HB≤217
┃
┃Si
┃Ar3 705 ┃高温回火┃
630- 710
┃空
冷┃
┃
┃(35)
┃Ar1 670 ┃淬
火┃
860- 900
┃油
冷┃
┃
┃
┃
┃回
火┃
590- 610
┃油或水冷┃HB269-302 ┃
┗━━━┻━━━━┻━━━━┻━━━━━━━┻━━━━┻━━━━━┛
┏━━━┳━━━━┳━━━━━━━━━━━━━━━━━┳━━━━━┓
┃
┃临界点
┃
热处理规范
┃硬
度
┃
┃钢
号┃
┣━━━━┳━━━━━━━┳━━━━┫
┃
┃
┃(℃)
┃工序名称┃加热温度(℃)┃冷却方式┃HB
HRC
┃
┣━━━╋━━━━╋━━━━╋━━━━━━━╋━━━━╋━━━━━┫
┃
┃Ac1 740 ┃正
火┃
950- 970
┃空
冷┃HB156-207 ┃
┃20CrMn┃Ac3 825 ┃渗碳淬火┃
930- 950/850┃油
冷┃HRC58-63
┃
┃Ti
┃Ar3 730 ┃
┃
┃
┃芯部
┃
┃
┃Ar1 650 ┃
┃
┃
┃HRC30-45
┃
┃
┃
┃
┃
┃
┃
┃
┗━━━┻━━━━┻━━━━┻━━━━━━━┻━━━━┻━━━━━┛
附录
常用金属材料热处理规范
┏━━━┳━━━━┳━━━━━━━━━━━━━━━━━┳━━━━━┓
┃
┃临界点
┃
热处理规范
┃硬
度
┃
┃钢
号┃
┣━━━━┳━━━━━━━┳━━━━┫
┃
┃
┃(℃)
┃工序名称┃加热温度(℃)┃冷却方式┃HB
HRC
┃
┣━━━╋━━━━╋━━━━╋━━━━━━━╋━━━━╋━━━━━┫
┃
┃Ac1 766 ┃退
火┃
860- 890
┃炉
冷┃HB≤179
┃
┃20Cr
┃Ac3 838 ┃正
火┃
870- 900
┃空
冷┃
┃
┃
┃Ar3 799 ┃渗碳淬火┃
920- 950/850┃水或油冷┃HRC58-63
┃
┃
┃Ar1 702 ┃高温回火┃
650- 680
┃空
冷┃芯部HB≤300
┣━━━╋━━━━╋━━━━╋━━━━━━━╋━━━━╋━━━━━┫
┃
┃Ac1 743 ┃退
火┃
825- 845
┃炉
冷┃HB≤207
┃
┃40Cr
┃Ac3 782 ┃正
火┃
850- 880
┃空
冷┃HB156-207 ┃
┃
┃Ar3 730 ┃高温回火┃
650- 680
┃空
冷┃
┃
┃
┃Ar1 693 ┃淬
火┃
830- 860
┃油
冷┃HRC52-60
┃
┃
┃
┃回
火┃
540- 580
┃油或水冷┃HB269-302 ┃
┣━━━╋━━━━╋━━━━╋━━━━━━━╋━━━━╋━━━━━┫
┃
┃Ac1 735 ┃退
火┃
840- 850
┃炉
冷┃HB≤241
┃
┃40CrMn┃Ac3 780 ┃正
火┃
850- 880
┃空
冷┃HB≤321
┃
┃Mo
┃Ar3 -
┃高温回火┃
660- 680
┃空
冷┃HB≤241
┃
┃
┃Ar1 680 ┃淬
火┃
840- 860
┃油
冷┃
┃
┃
┃
┃回
火┃
670- 690
┃水
冷┃HB241-286 ┃
┃
┃
┃正火回火┃
680- 700
┃空
冷┃HB179-241 ┃
┣━━━╋━━━━╋━━━━╋━━━━━━━╋━━━━╋━━━━━┫
┃
┃Ac1 755 ┃正
火┃
860- 880
┃空
冷┃HB241-286 ┃
┃35CrMo┃Ac3 800 ┃淬
火┃
850- 880
┃水或油冷┃
┃
┃
┃Ar3 750 ┃回
火┃
570- 590
┃空
冷┃HB235-277 ┃
┃
┃Ar1 695 ┃
┃
┃
┃
┃
┣━━━╋━━━━╋━━━━╋━━━━━━━╋━━━━╋━━━━━┫
┃
┃AC1 800 ┃退
火┃
840- 870
┃炉
冷┃HB≤229
┃
┃38CrMo┃AC3 940 ┃正
火┃
930- 970
┃空
冷┃
┃
┃Al
┃Ar3 -
┃高温回火┃
700- 720
┃空
冷┃
┃
┃
┃Ar1 730 ┃淬
火┃
930- 950
┃油或水冷┃
┃
┗━━━┻━━━━┻━━━━┻━━━━━━━┻━━━━┻━━━━━┛
┏━━━┳━━━━┳━━━━━━━━━━━━━━━━━┳━━━━━┓
┃
┃临界点
┃
热处理规范
┃硬
度
┃
┃钢
号┃
┣━━━━┳━━━━━━━┳━━━━┫
┃
┃
┃(℃)
┃工序名称┃加热温度(℃)┃冷却方式┃HB
HRC
┃
┣━━━╋━━━━╋━━━━╋━━━━━━━╋━━━━╋━━━━━┫
┃
┃
┃回
火┃
650- 670
┃水或油冷┃HB241-277 ┃
┃
┃
┃氮
化┃
550- 650
┃
┃HV≥850
┃
┗━━━┻━━━━┻━━━━┻━━━━━━━┻━━━━┻━━━━━┛
附录
常用金属材料热处理规范
┏━━━┳━━━━┳━━━━━━━━━━━━━━━━━┳━━━━━┓
┃
┃临界点
┃
热处理规范
┃硬
度
┃
┃钢
号┃
┣━━━━┳━━━━━━━┳━━━━┫
┃
┃
┃(℃)
┃工序名称┃加热温度(℃)┃冷却方式┃HB
HRC
┃
┣━━━╋━━━━╋━━━━╋━━━━━━━╋━━━━╋━━━━━┫
┃
┃Ac1 727 ┃退
火┃
810- 860
┃炉
冷┃HB≤220
┃
┃65
┃Ac3 752 ┃正
火┃
820- 860
┃空
冷┃
┃
┃
┃Ar3 730 ┃高温回火┃
650- 680
┃空
冷┃
┃
┃
┃Ar1 696 ┃淬
火┃
780- 830
┃水或油冷┃
┃
┃
┃
┃回
火┃
550- 650
┃空
冷┃HB207-241 ┃
┣━━━╋━━━━╋━━━━╋━━━━━━━╋━━━━╋━━━━━┫
┃
┃Ac1 726 ┃退
火┃
780- 840
┃炉
冷┃HB≤229
┃
┃65Mn
┃Ac3 765 ┃正
火┃
820- 860
┃空
冷┃HB≤269
┃
┃
┃Ar3 741 ┃高温回火┃
650- 680
┃空
冷┃
┃
┃
┃Ar1 689 ┃淬
火┃
780- 800
┃油
冷┃HRC52-60
┃
┃
┃
┃回
火┃
500- 540
┃油或水冷┃HB415-444 ┃
┣━━━╋━━━━╋━━━━╋━━━━━━━╋━━━━╋━━━━━┫
┃
┃Ac1 755 ┃退
火┃
740- 760
┃炉
冷┃HB≤222
┃
┃60Si2 ┃Ac3 810 ┃正
火┃
830- 860
┃空
冷┃HB≤302
┃
┃Mn
┃Ar3 770 ┃高温回火┃
640- 680
┃空
冷┃
┃
┃
┃Ar1 700 ┃淬
火┃
840- 870
┃油或水冷┃
┃
┃
┃
┃回
火┃
400- 450
┃空
冷┃HB387-477 ┃
┣━━━╋━━━━╋━━━━╋━━━━━━━╋━━━━╋━━━━━┫
┃
┃Ac1 745 ┃退
火┃
790- 810
┃炉
冷┃
┃
┃GCr15 ┃Ac3 900 ┃球化退火┃
780- 790
┃炉
冷┃
┃
┃
┃Ar3 -
┃
┃(等温710-720) ┃空
冷┃HB207-229 ┃
┃
┃Ar1 700 ┃正
火┃
900- 950
┃空或风冷┃HB
┃
┃
┃
┃高温回火┃
650- 700
┃空
冷┃HB229-285 ┃
┃
┃
┃淬
火┃
825- 850
┃油
冷┃
┃
┃
┃
┃回
火┃
150- 170
┃空
冷┃HRC61-65
┃
┣━━━╋━━━━╋━━━━╋━━━━━━━╋━━━━╋━━━━━┫
┃
┃AC1 730 ┃退
火┃
750- 770
┃炉
冷┃
┃
┗━━━┻━━━━┻━━━━┻━━━━━━━┻━━━━┻━━━━━┛
┏━━━┳━━━━┳━━━━━━━━━━━━━━━━━┳━━━━━┓
┃
┃临界点
┃
热处理规范
┃硬
度
┃
┃钢
号┃
┣━━━━┳━━━━━━━┳━━━━┫
┃
┃
┃(℃)
┃工序名称┃加热温度(℃)┃冷却方式┃HB
HRC
┃
┣━━━╋━━━━╋━━━━╋━━━━━━━╋━━━━╋━━━━━┫
┃T7
┃AC3 770 ┃等温退火┃
780- 790
┃炉
冷┃
┃
┃T8
┃Ar3 -
┃
┃(等温710-720) ┃空
冷┃HB229-285 ┃
┃
┃Ar1 700 ┃正
火┃
790- 820
┃空
冷┃HB228-241 ┃
┃
┃
┃高温回火┃
650- 700
┃空
冷┃
┃
┃
┃
┃淬
火┃
800- 830
┃水或油冷┃
┃
┃
┃
┃回
火┃
149- 160
┃空
冷┃HRC60-61
┃
┗━━━┻━━━━┻━━━━┻━━━━━━━┻━━━━┻━━━━━┛
附录
常用金属材料热处理规范
┏━━━┳━━━━┳━━━━━━━━━━━━━━━━━┳━━━━━┓
┃
┃临界点
┃
热处理规范
┃硬
度
┃
┃钢
号┃
┣━━━━┳━━━━━━━┳━━━━┫
┃
┃
┃(℃)
┃工序名称┃加热温度(℃)┃冷却方式┃HB
HRC
┃
┣━━━╋━━━━╋━━━━╋━━━━━━━╋━━━━╋━━━━━┫
┃
┃Ac1 730 ┃退
火┃
750- 780
┃炉
冷┃
┃
┃T10
┃Ac3 752 ┃等温退火┃
620- 680
┃炉或空冷┃HB≤197
┃
┃
┃Ar3 730 ┃高温回火┃
650- 680
┃空
冷┃
┃
┃
┃Ar1 696 ┃淬
火┃
770- 810
┃水或油冷┃
┃
┃
┃
┃回
火┃
140- 160
┃空
冷┃HRC58-62
┃
┃
┃
┃正
火┃
800- 850
┃空
冷┃
┃
┣━━━╋━━━━╋━━━━╋━━━━━━━╋━━━━╋━━━━━┫
┃
┃Ac1 800 ┃退
火┃
850- 870
┃炉
冷┃
┃
┃Cr12
┃Ac3
┃等温退火┃
720- 750
┃炉或空冷┃HB228-255 ┃
┃
┃Ar3
┃淬
火┃ 1000-1050
┃油
冷┃
┃
┃
┃Ar1 760 ┃回
火┃
400- 450
┃空
冷┃HRC60-63
┃
┣━━━╋━━━━╋━━━━╋━━━━━━━╋━━━━╋━━━━━┫
┃
┃Ac1
┃退
火┃
850- 870
┃炉
冷┃
┃
┃W18Cr4┃Ac3
┃等温退火┃
850- 870
┃炉
冷┃
┃
┃V
┃Ar3
┃
┃(等温720-750) ┃炉或空冷┃HB207-255 ┃
┃
┃Ar1
┃淬
火┃1.预热800-850 ┃
┃
┃
┃
┃
┃
┃加热1260-1300 ┃油
冷┃
┃
┃
┃
┃
┃2.预热550-650 ┃
┃
┃
┃
┃
┃
┃
800-850 ┃
┃
┃
┃
┃
┃
┃加热1260-1300 ┃油
冷┃
┃
┃
┃
┃回
火┃550-570回3次
┃空
冷┃HRC63-65┃
┣━━━╋━━━━╋━━━━╋━━━━━━━╋━━━━╋━━━━━┫
┃
┃Ac1
┃退
火┃
870- 890
┃炉冷至600℃空冷HB155┃
┃2Cr13 ┃Ac3
┃淬
火┃ 1000-1050
┃油或空冷┃
-180┃
┃
┃Ar3 -
┃回
火┃
150- 510
┃空或油冷┃HRC35-45
┃
┣━━━╋━━━━╋━━━━╋━━━━━━━╋━━━━╋━━━━━┫
┃
┃AC1
┃退
火┃
870- 890
┃炉冷至600℃空冷HB155┃
┗━━━┻━━━━┻━━━━┻━━━━━━━┻━━━━┻━━━━━┛
┏━━━┳━━━━┳━━━━━━━━━━━━━━━━━┳━━━━━┓
┃
┃临界点
┃
热处理规范
┃硬
度
┃
┃钢
号┃
┣━━━━┳━━━━━━━┳━━━━┫
┃
┃
┃(℃)
┃工序名称┃加热温度(℃)┃冷却方式┃HB
HRC
┃
┣━━━╋━━━━╋━━━━╋━━━━━━━╋━━━━╋━━━━━┫
┃3Cr13 ┃AC3
┃淬
火┃
980-1100
┃油或空冷┃
-180┃
┃
┃Ar3
┃回
火┃
230- 540
┃空
冷┃HRC38-53
┃
┣━━━╋━━━━╋━━━━╋━━━━━━━╋━━━━╋━━━━━┫
┃
┃
┃退
火┃
880- 920
┃炉冷至600℃空冷HB207┃
┃9Cr18 ┃
┃淬
火┃ 1010-1050
┃油或空冷┃
-235┃
┃
┃
┃回
火┃
230- 375
┃空
冷┃HRC55-59
┃
┗━━━┻━━━━┻━━━━┻━━━━━━━┻━━━━┻━━━━━┛
附录
磷化液化验方法简述
┏━━━┳━━━━┳━━━━━━━━━━━━━━━━━━━━━━━┓
┃ 序号 ┃试验内容┃
化验操作方法说明
┃
┣━━━╋━━━━╋━━━━━━━━━━━━━━━━━━━━━━━┫
┃
┃
┃1. 计算公式:
1000
┃
┃
┃
┃
NV ━━━
┃
┃
┃
┃
X
┃
┃
1
┃游离酸度┃
式中: N--NaOH当量浓度
┃
┃
┃
┃
V--NaOH耗量毫升数
┃
┃
┃
┃
X--磷化液毫升数
┃
┃
┃
┃
┃
┃
┃
┃2. 操作过程:
┃
┃
┃
┃
取1ml磷化液,注入三角烧杯,然后加
┃
┃
┃
┃
50至100ml蒸留水稀释,滴甲基橙二至
┃
┃
┃
┃
三滴,此时色为橙色,将滴定管中NaOH滴至此
┃
┃
┃
┃
液转为黄色,记住NaOH耗量,按上公式计算即
┃
┃
┃
┃
可测得。
┃
┣━━━╋━━━━╋━━━━━━━━━━━━━━━━━━━━━━━┫
┃
┃
┃1. 操作过程:
┃
┃
2
┃总酸度
┃
在上液体中加二至三滴酚酞,再用NaOH滴入 ┃
┃
┃
┃
此液体,使液色由黄变红止,记住NaOH总耗量
┃
┃
┃
┃
(即包括上次用去量),按上公式计算。
┃
┣━━━╋━━━━╋━━━━━━━━━━━━━━━━━━━━━━━┫
┃
3
┃填写报告┃1.游离酸度 2.总酸度
3.药品加入量
┃
┗━━━┻━━━━┻━━━━━━━━━━━━━━━━━━━━━━━┛
淬火液调整补液操作方法
1. 淬火液自然损耗时需补加,补加的液体配比按表2规定。
2. 补加量根据损耗情况定。
3. 每次补加后必须有记录。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已邀请:
4 个回复
ljlovers (威望:1)
赞同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