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质量的质量管理
绝大多数的质量管理都是关于实体产品的,还有一部分是关于服务的,对于行政和教育类的很少看到,突发奇想,就用工厂里的质量管理的方法转用到教育质量的管理中。
这里就拿应用型大学为例,大学主要的责任是教育学生,也就是给学生提供教学服务,让他们学习知识,为以后工作打下基础。
一、 学校目标的设置,以及各个学院目标的设置(企业设定目标)
学校目标:将学生培养成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
学院目标:让学生能够成为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综合应用型人才。
主要指标:公司用人满意度、就业率、薪资水平,所从事行业、
二、招收生源:(类似工厂的寻找原材料)根据学校的专业,师资力量,基础设施,以及预期的社会需求量来确定招收人数,生员分布,以及录取分数线。
主要指标:招收与计划人数比、生员地域分布、录取线与相应档次最低线的差值等
三、教学:(类似于工厂的加工)
1、课程的设置(加工工序)
主要指标:课程数量的安排、教材的选用、课时的安排、教学的方式
2、师资的配置(人员需求量)
主要指标:师资教龄的分布、职称和学历的分布、年龄的分布
3、授课人数 (产量)
主要指标:师资人员、学生人数、课程的重要性
4、期终考试(产品检验)
主要指标:考卷的合理性、考试方式及有效性、检验的正确性(老师阅卷)、分数分布
5、补考或者退学(不良品返工,报废)
主要指标:补考方式、补考的有效性,退学人数控制
四、供学生的生活业娱时间的基础设施
主要指标:体育设施的状况、饭堂伙食的性价比、宿舍的条件及安全性、商店等的
配套状况。
五、学生寻找工作(产品出售)
主要指标:供需比、就业率、薪资水平,所从事行业、地域分布、
六、用人单位的反馈以及学生工作后状况的反馈(客户的反馈)
主要指标:1~4年短期指标:用人单位的评价、工作更换状况、薪资水平、学生的反馈;5~10年长期指标:学生的职业发展状况。
七、根据反馈进行流程的调整(不断改善)
主要指标:根据就业状况调整学生人数;根据学生和单位的反馈调整下教学方式及内容
偏重科研类的院校同样也可以按照这样的方式来说明,只要有统计数据,定出指标,如果能不断的加以控制,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服务。
目前一些学校存在的问题:
1、目标设置不合理:院校之间喜欢攀比,动不动就是大规模基建,要建一流大学,盲目追求硕、博点,扩大自身能力不足的专业,盲目追求建设综合性大学,求大,求全。
2、学生人员的招收与教师人数不匹配:有些热门专业老师人数有限,所交的人数超出负荷。
1、师资设置不合理:大多数院校对教师的学历太看中,很多老师都是研究生刚毕业就进来教书的,特别是专业课程,实践能力不强以及对实际工作的需求不了解,教的效果比较差,学生不太喜欢听课。而一些资深的教授又忙着做科研,本科教育基本不参加。可以适当招些在知名企业里一些技术能力比较强的中高级工程人员或者管理人员来教一些课程,不能光看学历,学要不拘一格。
2、课程设置不合理:英语所占比重过大,专业课显的比较不足,特别缺少产业中的实际应用的介绍,正儿八经的实践课程太少,特别是实习,目标不明确且效果很差,基本是逛街式的参观。
3、学生的就业状况统计不全面,发布的信息容易误导学生:只讲就业率(甚至包括档案转人才市场的也算),帮学生做的职业规划太少。片面夸大就业率,没有学生毕业之后的一个情况追踪,导致计划得到错误的调整。比如环境化学、生物工程。
以上为个人对目前高等教育状况的一个理解,也期待中国的高等教育质量水平能够不断提高。
这里就拿应用型大学为例,大学主要的责任是教育学生,也就是给学生提供教学服务,让他们学习知识,为以后工作打下基础。
一、 学校目标的设置,以及各个学院目标的设置(企业设定目标)
学校目标:将学生培养成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
学院目标:让学生能够成为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综合应用型人才。
主要指标:公司用人满意度、就业率、薪资水平,所从事行业、
二、招收生源:(类似工厂的寻找原材料)根据学校的专业,师资力量,基础设施,以及预期的社会需求量来确定招收人数,生员分布,以及录取分数线。
主要指标:招收与计划人数比、生员地域分布、录取线与相应档次最低线的差值等
三、教学:(类似于工厂的加工)
1、课程的设置(加工工序)
主要指标:课程数量的安排、教材的选用、课时的安排、教学的方式
2、师资的配置(人员需求量)
主要指标:师资教龄的分布、职称和学历的分布、年龄的分布
3、授课人数 (产量)
主要指标:师资人员、学生人数、课程的重要性
4、期终考试(产品检验)
主要指标:考卷的合理性、考试方式及有效性、检验的正确性(老师阅卷)、分数分布
5、补考或者退学(不良品返工,报废)
主要指标:补考方式、补考的有效性,退学人数控制
四、供学生的生活业娱时间的基础设施
主要指标:体育设施的状况、饭堂伙食的性价比、宿舍的条件及安全性、商店等的
配套状况。
五、学生寻找工作(产品出售)
主要指标:供需比、就业率、薪资水平,所从事行业、地域分布、
六、用人单位的反馈以及学生工作后状况的反馈(客户的反馈)
主要指标:1~4年短期指标:用人单位的评价、工作更换状况、薪资水平、学生的反馈;5~10年长期指标:学生的职业发展状况。
七、根据反馈进行流程的调整(不断改善)
主要指标:根据就业状况调整学生人数;根据学生和单位的反馈调整下教学方式及内容
偏重科研类的院校同样也可以按照这样的方式来说明,只要有统计数据,定出指标,如果能不断的加以控制,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服务。
目前一些学校存在的问题:
1、目标设置不合理:院校之间喜欢攀比,动不动就是大规模基建,要建一流大学,盲目追求硕、博点,扩大自身能力不足的专业,盲目追求建设综合性大学,求大,求全。
2、学生人员的招收与教师人数不匹配:有些热门专业老师人数有限,所交的人数超出负荷。
1、师资设置不合理:大多数院校对教师的学历太看中,很多老师都是研究生刚毕业就进来教书的,特别是专业课程,实践能力不强以及对实际工作的需求不了解,教的效果比较差,学生不太喜欢听课。而一些资深的教授又忙着做科研,本科教育基本不参加。可以适当招些在知名企业里一些技术能力比较强的中高级工程人员或者管理人员来教一些课程,不能光看学历,学要不拘一格。
2、课程设置不合理:英语所占比重过大,专业课显的比较不足,特别缺少产业中的实际应用的介绍,正儿八经的实践课程太少,特别是实习,目标不明确且效果很差,基本是逛街式的参观。
3、学生的就业状况统计不全面,发布的信息容易误导学生:只讲就业率(甚至包括档案转人才市场的也算),帮学生做的职业规划太少。片面夸大就业率,没有学生毕业之后的一个情况追踪,导致计划得到错误的调整。比如环境化学、生物工程。
以上为个人对目前高等教育状况的一个理解,也期待中国的高等教育质量水平能够不断提高。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已邀请:
9 个回复
elywu (威望:16) (广东 ) 机械制造 工程师
赞同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