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执行力
谈谈执行力
多年前,大家就热衷于讨论“执行力”,有人说“按质按量完成自己的工作就是执行力”,也有人说“有结果的行动就是执行力”。对它的定义是众说纷纭,各有所长。
为了方便谈本人的观点,我也给执行力下一个定义:“接到任务后(任务包括本职范围内的工作、领导的指示、顾客的反馈、同事的要求等),主动利用一切可能的资源,尽最大的努力,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工作做得最有成效”。
在我看来“执行力”有三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个是“执行”,一个是“力度”,一个是“成效”,三者缺一不可。“执行”就是“要去做”,“力度”就是“要倾尽全力”,“成效”就是“要获得预期的好效果”。
我们先来谈“执行”。
“执行”就是“要去做”,就是要“马上去做”、“立刻去做”,不是过一秒钟再做,更不是过一分钟再做。当然这个“马上”、“立刻”是相对的,是相当于时间,但它又是绝对的,是绝对于计划。就是说,不是所有的任务你都得在同一时间马上去做,而是在“轻重缓急”的前提下,按计划绝对地执行。
歌德《叙事谣曲》中的一个故事,很能体现“马上去做”、“立刻去做”的意义。
耶稣带着他的门徒彼得远行,在路上发现了一块破烂的马蹄铁,耶稣就让彼得拣起来,不料彼得懒得弯腰,假装没听见。耶稣没说什么,自己弯腰拣起马蹄铁,用它在铁匠那里换了几文钱,并用这些钱买了十几颗樱桃。出了城,两人继续向前走,沿途都是茫茫的荒野,看不到人烟,也找不到水源。耶稣猜彼得渴得厉害,就故意弄掉一颗樱桃。彼得一见,赶紧捡起来吃掉。耶稣边走边掉,彼得也就狼狈地弯了十七八次腰。于是耶稣笑着对他说:“要是你刚才弯一次腰,就不会在后来没完没了地弯腰”。
这个故事说明,如果不立刻去做,不及时去做,你就会失去机会,你就得花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时间,才有可能将事情弥补回来,甚至永远也无法弥补。何况,现在的社会是竞争的社会,是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社会,是快鱼吃慢鱼的社会。不立刻执行,不马上做,只有死路一条。
执行是有时间限制的。只能合理地提前,绝不能延后。
就像罗文给加西亚送信,他必须在战争爆发前送到,如果在战争爆发后送到,其作用就大打折扣了。开会也一样,我们必须提前结束,计划30分钟开完的,就绝不花31分钟。
我们再来谈“力度”。
“力度”就是“执行的时候要有强大的力量”,要利用一切资源,倾尽全力。不能得过且过,不能差不多,不能埋怨环境,不能委过他人。
04年时,我遇到这么一件事:
一天,我安排部门员工打扫办公室卫生。安排好后,大家一窝蜂干活去了。不到二分钟,一个员工跑过来说“没有拖把”,我跟他讲“去卫生间找找”,他去了。过了不到三分钟,他又来了,说“没找到抹布”,我又讲“找制造部借几块”……
这个事说明了什么呢?你说他没去执行吗?他去了,而且马上去了,但是他什么都依赖别人,没有主动去想办法,没有去尽力。这种执行就没有力度,就不是执行力。
我们第三个要谈的是“成效”。
执行了,有力度了,但如果没有获得预期的好效果,这个“执行力”还有意义和价值吗?
就比如说,你的一位下属虽然雷厉风行、热情主动,但常常把事情办砸,那他有“执行力”吗?那个时候,恐怕你唯一能做的事,就是不停地在他后面当“修理工”。
我们看一个人有没有执行力,就看他主持的会议;看一个企业有没有执行力,就看这个企业的会议。
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做企业的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七八个人,甚至十一二个人,坐在一起开会,说好9:30开始,陆陆续续9:40人才到齐。终于可以开会了,主持人、与会人,七嘴八舌、东拉西扯十分钟过去了,会议还没进入主题。接下来就更有意思了,突然大家都发现,这个也没准备、那个也没有。开到最后,原本一个小时的会议开成了二个小时,而且问题还是问题,事情还是事情。会后呢?有人去解决吗?有人去跟踪吗?过不了一天又开一个,又过不了二天,还是原先那几个问题再开一个。你说,这样的企业能有执行力吗?主持这种会议的人,他有执行力吗?
奇正星空博主(Jack Xiao)2008年1月7日
多年前,大家就热衷于讨论“执行力”,有人说“按质按量完成自己的工作就是执行力”,也有人说“有结果的行动就是执行力”。对它的定义是众说纷纭,各有所长。
为了方便谈本人的观点,我也给执行力下一个定义:“接到任务后(任务包括本职范围内的工作、领导的指示、顾客的反馈、同事的要求等),主动利用一切可能的资源,尽最大的努力,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工作做得最有成效”。
在我看来“执行力”有三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个是“执行”,一个是“力度”,一个是“成效”,三者缺一不可。“执行”就是“要去做”,“力度”就是“要倾尽全力”,“成效”就是“要获得预期的好效果”。
我们先来谈“执行”。
“执行”就是“要去做”,就是要“马上去做”、“立刻去做”,不是过一秒钟再做,更不是过一分钟再做。当然这个“马上”、“立刻”是相对的,是相当于时间,但它又是绝对的,是绝对于计划。就是说,不是所有的任务你都得在同一时间马上去做,而是在“轻重缓急”的前提下,按计划绝对地执行。
歌德《叙事谣曲》中的一个故事,很能体现“马上去做”、“立刻去做”的意义。
耶稣带着他的门徒彼得远行,在路上发现了一块破烂的马蹄铁,耶稣就让彼得拣起来,不料彼得懒得弯腰,假装没听见。耶稣没说什么,自己弯腰拣起马蹄铁,用它在铁匠那里换了几文钱,并用这些钱买了十几颗樱桃。出了城,两人继续向前走,沿途都是茫茫的荒野,看不到人烟,也找不到水源。耶稣猜彼得渴得厉害,就故意弄掉一颗樱桃。彼得一见,赶紧捡起来吃掉。耶稣边走边掉,彼得也就狼狈地弯了十七八次腰。于是耶稣笑着对他说:“要是你刚才弯一次腰,就不会在后来没完没了地弯腰”。
这个故事说明,如果不立刻去做,不及时去做,你就会失去机会,你就得花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时间,才有可能将事情弥补回来,甚至永远也无法弥补。何况,现在的社会是竞争的社会,是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社会,是快鱼吃慢鱼的社会。不立刻执行,不马上做,只有死路一条。
执行是有时间限制的。只能合理地提前,绝不能延后。
就像罗文给加西亚送信,他必须在战争爆发前送到,如果在战争爆发后送到,其作用就大打折扣了。开会也一样,我们必须提前结束,计划30分钟开完的,就绝不花31分钟。
我们再来谈“力度”。
“力度”就是“执行的时候要有强大的力量”,要利用一切资源,倾尽全力。不能得过且过,不能差不多,不能埋怨环境,不能委过他人。
04年时,我遇到这么一件事:
一天,我安排部门员工打扫办公室卫生。安排好后,大家一窝蜂干活去了。不到二分钟,一个员工跑过来说“没有拖把”,我跟他讲“去卫生间找找”,他去了。过了不到三分钟,他又来了,说“没找到抹布”,我又讲“找制造部借几块”……
这个事说明了什么呢?你说他没去执行吗?他去了,而且马上去了,但是他什么都依赖别人,没有主动去想办法,没有去尽力。这种执行就没有力度,就不是执行力。
我们第三个要谈的是“成效”。
执行了,有力度了,但如果没有获得预期的好效果,这个“执行力”还有意义和价值吗?
就比如说,你的一位下属虽然雷厉风行、热情主动,但常常把事情办砸,那他有“执行力”吗?那个时候,恐怕你唯一能做的事,就是不停地在他后面当“修理工”。
我们看一个人有没有执行力,就看他主持的会议;看一个企业有没有执行力,就看这个企业的会议。
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做企业的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七八个人,甚至十一二个人,坐在一起开会,说好9:30开始,陆陆续续9:40人才到齐。终于可以开会了,主持人、与会人,七嘴八舌、东拉西扯十分钟过去了,会议还没进入主题。接下来就更有意思了,突然大家都发现,这个也没准备、那个也没有。开到最后,原本一个小时的会议开成了二个小时,而且问题还是问题,事情还是事情。会后呢?有人去解决吗?有人去跟踪吗?过不了一天又开一个,又过不了二天,还是原先那几个问题再开一个。你说,这样的企业能有执行力吗?主持这种会议的人,他有执行力吗?
奇正星空博主(Jack Xiao)2008年1月7日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已邀请:
20 个回复
Jerryshi (威望:0) (浙江 宁波) 家电或电器 总监 - 品质管理、企业管理
赞同来自:
他和孙正义曾经共同做过一个选择题,答案是一致的:
A.一流的IDEA,三流的执行力
B.三流的IDEA,一流的执行力
他们都选B,你会选哪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