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全球化浪潮下的中国制造业的正合奇胜策 3
全球化浪潮下的中国制造业的正合奇胜策 3 王森辉 / 文
先给大家拜个年,祝大家鼠年行大运,身体健康,心想事成!
第二部分:全球化对商业社会的影响:环球同此凉热
全球化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只要有一点变化,迅疾传遍全球,牵一而动全身,环球同此凉热。两周前的1.21环球股市暴跌再次证明了这点。仿佛就在一夜之间,全球投资者的心理阀门突然崩溃,美国、欧洲、拉美、亚太等各大股市均遭遇集体抛盘的惨烈局面。中国沪深股市放量下挫大跌,沪指全天跌幅达到5.14%。时至今日,中国股市再也不是跟世界股市隔离,不可能象以前那样任凭海外股市风雨飘摇,我自岿然不动了。
笔者总结全球化对经济方面的影响,总的说来有四方面的显著影响和变化:
A. 商业周期(Business Cycle)显著缩短
我们回首看一下很多在中国大陆做得如火如荼的企业和一些商业模式,其实这些商业模式在北美或西方社会很早就出现了。例如超市销售模式,上个世纪50年代在美国就已经存在和普及了,大野耐一还说丰田生产方式的拉式生产也是受超市模式的启发的,但在90年代,超市模式才开始在中国大陆以及东南亚传播繁荣开来。再看看美国的Shopping Mall的概念,也是几十年后大陆在2000年左右才大火特火了。新的商业模式从西方发达国家到中国这类发展中国家的过渡时间梯度通常都有有几十年,包括产品的销售和传播。但现在这个时间梯度在缩短。
举Internet的事实为例, 互联网高速公路,美国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普及,大陆在95年左右开始接受第一批的上网申请,163网易就是那时候的产物。笔者很清楚记得,在96年就向邮电局申请拨号上网的,还是属于少数人之一呢。我们再翻翻这一领域的历史,就可以看到很多IT行业的公司其实只是抄袭美国互联网业的模式而已,那些老的门户网站如网易新浪就不提了,看看比较新的一些例子:
1995有了e-Bay, 中国2003年才开始有了强劲的淘宝网。
1995年出现网上旅游订购服务如Expedia,中国1999年出现携程等网站;
1995年微软的MSN现世,腾讯QQ最早出现在1999年;
1995年Amazeon网上书店开始贩卖,2000年中国出现网上书店,现在则是无数;
1998年Google出现, 然后就有矽谷的李彦宏2000年毅然回国创办了百度;
2004年才出现在Facebook,但笔者06年就开始收到从大陆类似网站发来的邀请;
2005年才出现的Youtube, 但象土豆网那样专门做短片的网站已在中国涌现无数;
大家有没有留意到,新的商业模式在北美出现了,要隔5年左右,再由很多的渠道例如留学生之流传回中国大陆,然后眼疾手快的赶紧抄袭照做,抓住机会在中国开花结果。但最后的两个例子表明,这种商业模式转移的时间越来越短了。以前是几十年,后来是5-10年,现在只有1-2年了。现在在美国市场上出现的东西,说不定当天就会开始在太平洋彼岸的中国人脑子里开始琢磨了,半个月后就开始市场运转了。这就是信息全球化的结果,既是对企业的挑战,也是一种机遇。但机遇只会降临给灵活而有准备的人。例如,做出口的企业,如果不及时留意美国市场的变化,一不留心就有能落得比较惨的下场。以前有很多的台湾和香港企业是靠这个商业模式梯度的转移来赚钱的,但是现在这个机会也越来越少了。今后企业面临的竞争将来自全球,但同时也意味着中国的企业将会跟很多异国的企业在同一条起跑线竞争。这难道不是一种机遇呢?
这是关于商业模式迁移的时间梯度缩短的思考。除此之外,还有三个主要的变化,过了年再写吧。
先给大家拜个年,祝大家鼠年行大运,身体健康,心想事成!
第二部分:全球化对商业社会的影响:环球同此凉热
全球化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只要有一点变化,迅疾传遍全球,牵一而动全身,环球同此凉热。两周前的1.21环球股市暴跌再次证明了这点。仿佛就在一夜之间,全球投资者的心理阀门突然崩溃,美国、欧洲、拉美、亚太等各大股市均遭遇集体抛盘的惨烈局面。中国沪深股市放量下挫大跌,沪指全天跌幅达到5.14%。时至今日,中国股市再也不是跟世界股市隔离,不可能象以前那样任凭海外股市风雨飘摇,我自岿然不动了。
笔者总结全球化对经济方面的影响,总的说来有四方面的显著影响和变化:
A. 商业周期(Business Cycle)显著缩短
我们回首看一下很多在中国大陆做得如火如荼的企业和一些商业模式,其实这些商业模式在北美或西方社会很早就出现了。例如超市销售模式,上个世纪50年代在美国就已经存在和普及了,大野耐一还说丰田生产方式的拉式生产也是受超市模式的启发的,但在90年代,超市模式才开始在中国大陆以及东南亚传播繁荣开来。再看看美国的Shopping Mall的概念,也是几十年后大陆在2000年左右才大火特火了。新的商业模式从西方发达国家到中国这类发展中国家的过渡时间梯度通常都有有几十年,包括产品的销售和传播。但现在这个时间梯度在缩短。
举Internet的事实为例, 互联网高速公路,美国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普及,大陆在95年左右开始接受第一批的上网申请,163网易就是那时候的产物。笔者很清楚记得,在96年就向邮电局申请拨号上网的,还是属于少数人之一呢。我们再翻翻这一领域的历史,就可以看到很多IT行业的公司其实只是抄袭美国互联网业的模式而已,那些老的门户网站如网易新浪就不提了,看看比较新的一些例子:
1995有了e-Bay, 中国2003年才开始有了强劲的淘宝网。
1995年出现网上旅游订购服务如Expedia,中国1999年出现携程等网站;
1995年微软的MSN现世,腾讯QQ最早出现在1999年;
1995年Amazeon网上书店开始贩卖,2000年中国出现网上书店,现在则是无数;
1998年Google出现, 然后就有矽谷的李彦宏2000年毅然回国创办了百度;
2004年才出现在Facebook,但笔者06年就开始收到从大陆类似网站发来的邀请;
2005年才出现的Youtube, 但象土豆网那样专门做短片的网站已在中国涌现无数;
大家有没有留意到,新的商业模式在北美出现了,要隔5年左右,再由很多的渠道例如留学生之流传回中国大陆,然后眼疾手快的赶紧抄袭照做,抓住机会在中国开花结果。但最后的两个例子表明,这种商业模式转移的时间越来越短了。以前是几十年,后来是5-10年,现在只有1-2年了。现在在美国市场上出现的东西,说不定当天就会开始在太平洋彼岸的中国人脑子里开始琢磨了,半个月后就开始市场运转了。这就是信息全球化的结果,既是对企业的挑战,也是一种机遇。但机遇只会降临给灵活而有准备的人。例如,做出口的企业,如果不及时留意美国市场的变化,一不留心就有能落得比较惨的下场。以前有很多的台湾和香港企业是靠这个商业模式梯度的转移来赚钱的,但是现在这个机会也越来越少了。今后企业面临的竞争将来自全球,但同时也意味着中国的企业将会跟很多异国的企业在同一条起跑线竞争。这难道不是一种机遇呢?
这是关于商业模式迁移的时间梯度缩短的思考。除此之外,还有三个主要的变化,过了年再写吧。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已邀请:
8 个回复
zlz307 (威望:0) (浙江 宁波) - 缘来是你。
赞同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