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没有绑定微信,更多功能请点击绑定

「品管問與答」(台湾品質管制月刊,1995年第31卷第12期)

品管Q&A 


Question1:使用管制圖所能帶來的好處有哪些?

Answer:管制圖在品質管制上是一個非常重要之技術,管制圖將能帶來下列的優點和好處:

  1. 修正行動之時間
  2. 品質的改善
  3. 改善生產力
  4. 預防不良品
  5. 預防不需要之製程調整
  6. 提供矯正行動之型式
  7. 提供製程能力之資訊
  8. 設立產品規格
(轉載自 鄭春生,品質管理 二版,1999年)



Question2:在現代化品管中,驗收抽樣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Answer:雖然目前之品管理念強調的是預防,驗收抽樣在現代品管工作中,仍有其重要性,在品管工作中,驗收抽樣計畫最適合應用於管制圖無法應用或可歸屬原因仍存在之情況下。具體來說,驗收抽樣適用於下列情況:(1)當製程仍未在管制內時;(2)當產品有安全性或產品責任之考量時;(3)當品質不穩定時;(4)對生產上之錯誤提供保護。
(轉載自 鄭春生,品質管理 二版,1999年)



Question3:某公司欲在生產線上管制品質,請問如何做?
1.進料AQL如何設定?
2.製程如何管制,如何建立AQL?
3.出廠品質水準如何設定?

Answer:電子工廠依產品功能,可分為零件生產和成品生產兩大類。前者以自動化生產較多,要求AQL較嚴,後者則較鬆。目前因應市場競爭與消費者主義抬頭之影響,AQL之要求愈來愈嚴,有些公司甚至使用PPM之計量。以目前消耗性電子產品(含資訊產品)其AQL與設立方式如下所述:

  1. AQL值
(備註:許多顧客要求AQL比上列更嚴。)

  1. 如何選定AQL:請參閱品質管制月刊(第15卷 第6、7期 1979年),"如何選定AQL"。

  1. 出廠品質水準

‧ 原則上依顧客要求為依據,為保持足夠全區域在出貨抽驗時可以在 顧客要求加嚴一級。
‧ 目前許多資訊產品與配件,因壽命短、競爭激烈,顧客都要求供應商負責所有不合格品(依合約行事)甚至要求供應商提供終生保固之費用,為了使顧客滿意,也得照辦。
‧ 由於自動化與電腦化進步,許多產品特性之允收品質水準可用ppm替代AQL。
(經XX品質學會同意,轉載自「品質Q&A」,品質管制月刊,中華民國87年第34卷第9期)



Question4:魚骨圖(特性要因圖)是否必須按工程中四個M:原料(Material)、機器(Machine)、人員(Man)、方法(Method),以及其他等五項加以分類?不知是否有硬性規定?

Answer:一般可以4M及其他等五項為分類原則,但實務上,為使腦力激盪的自由奔放,突破現狀的充分自由思考空間,不能完全受制於4M的分類模式,譬如有某家塑膠鞋廠,其最大缺失在於色差,如完全設限於4M,則未能得到問題的真因,因此,基於腦力激盪的自由思考空間,4M及其嘎的分類只是原則性的規範,而非必然的做法。
(經XX品質學會同意,轉載自「品質Q&A」,品質管制月刊,1998年第34卷第11期)



Question5:假如你是公司主管,為公司品質盡心盡力,老板也口頭上贊成你的作法,但如品質與交期相衝突,老板常都以交期為重,但事後責你未盡品質監負責任(如你以書面做記錄,老板也不理會),你將如何?

Answer:
  1. 這種現象,普遍地存在於台灣的中小企業中。問題的徵結在老闆身上,所謂老闆若指部門主管,則問題不大,要是公司之總經理級的話,可要多費心思。

  1. 品質與交期之衝突,如何抉擇,端賴品質問題之嚴重性而定。假若屬於必然的品質(產品之重要功能)的問題,以顧客立場,不會接受的話,就不該出貨,做為品質主管必須據理力爭。要是屬於欣悅品質(產品尚未失去主要功能,而大部分顧客能接受),老闆的判斷更能代表公司之立場。

  1. 以你的例子來看,老闆事先的同意與事後的怪罪,不知您的記錄有無老闆之簽字同意?下次應該讓老闆簽字,一則以示慎重,再則也給老闆壓力。

  1. 假若老闆不講理,上述方法均無作用的話,可以召開公司品質會議,讓有關人員(主管)參與討論效果更大(當然您的老闆要參加)。要是您有老闆的老闆,也應該讓他參與。這些品質與交期之優先問題,屬於公司政策,做為品管主管,應盡量利用公司所有資源,做出對公司有利之決策。要是您還很失望的話,請您以最冷靜與客觀之態度,分析您的能力、興趣與在公司內之將來發展。否則36計之最後一招「走」也是解決問題之一。
(經XX品質學會同意,轉載自「品管問與答」,品質管制月刊,1996年第32卷第12期)



Question6:

1.MIL-STD 105E與105D之異同對照。
2.異AQL判定基準,採同抽樣數同時檢查時(105D or 105E)上因有「 」「 」使抽樣數不同),如何決定使 皆相同(對主次缺點之AQL)?

Answer:關於您所問的兩個問題,解答如下:

  1. 美軍於1989年5月所制訂MIL-STD 105E表,係將105D表之十一章及附表改編為六章,內容大致相同,表及曲線亦完全相同,其主要不同處,乃在嚴格性調整中之正常檢驗改為嚴格檢驗,105D連續五批有二批拒收為條件;105E則初始正常檢驗的連續二、三、四或五批中,有二批拒收時著手改用嚴格檢驗。
因AQL不同查105D或105E表會有不同的 值,欲採用相同的 值,則可以不考慮箭頭向上或下,一律往下找到相同的 值之抽樣計畫。

  1. 因AQL不同查105D或105E表會有不同的 值,欲採用相同的 值,則可以不考慮箭頭向上或下,一律往下找到相同的 值之抽樣計畫。
(經XX品質學會同意,轉載自「品管問與答」,品質管制月刊,1996年第32卷第12期)



Question7:某公司是小型企業,目前製程皆以不良率及百件缺點數作為統計基礎,想用 及 作為製程能力分析之指標似有困難,請問有無適當方法可供使用?

Answer:以不良率及百件缺點數作為製程統計基礎,乃屬計數值的統計問題。有關計數值的製程能力分析,可以不良率或百件缺點數置於縱座標,時間先後順序置於橫座標,繪以推移圖,以觀察其不良率或百件缺點數之消長。就同一生產線而言,十二月份的不良率曲線如低於十一月份不良率曲線,表示十二月份製程能力較十一月份為佳;就十二月份比較A、B兩生產線不良率曲線高低,如A生產線低於B生產線時,即表示A生產線製程能力優於B生產線。
(經XX品質學會同意,轉載自「品管問與答」,品質管制月刊,1995年第31卷第2期)



Question8:某公司品管圈(團結圈)活動,正處於低潮,如何恢復舊有雄風?

Answer:品管圈活動處於低潮的因應措施,一方面可以請外面專家前來公司演講,為公司員工打氣。一方面要檢討陷入低潮的原因,對症下藥。如松下及聲寶公司痛下決心改變過去日飾品館圈活動的做法,而針對公司本身的企業文化,自行設計一套活動的方式,由其活動成果報告中,可以看出進步相當神速。
(經XX品質學會同意,轉載自「品管問與答」,品質管制月刊,1995年第31卷第2期)



Question9:內部稽核人員需要經過訓練已成為共識,但是否一定要經過合格的第三者授證 ?由本公司合格的人員自行內訓後核發證書可以嗎?

Answer:內部稽核者需要經過訓練是個不爭的事實。「是否需要經過合格第三者認證」,則不妨依下列幾個方向來加以探討:

  1. 這各授證機構是什麼機構
  2. 是否合格∕有資格作內部稽核者的驗證、授證作業?
  3. 該機構對內部稽核者驗證所依據及標準是什麼?
  4. 該機構對內部稽核者驗證的公信力如何?
  5. 得到該機構受證的內部稽核者,是否具備真正的稽核技巧,能夠執行 有效之內部稽核?

廠商在推動ISO9000時,普遍會遭受到的困擾之一,即「內部稽核者到底應該經過何種訓練,具備何種資格才好?」

事實上,對於稽核這項工作,經驗的累積是極為重要的。常發生的情況是送到外面上了不少課,但是真正上線稽核時,依舊抓不準方向,稽核效果不甚理想。

另外內部稽核者的人格性向,也是一個重要的考慮。並非每個人均適合擔任稽核的工作。廠商再培訓內部稽核者時,不妨考慮短期內不會離職,選擇人格屬性適合擔任稽核工作的人員為宜。

由於稽核的技巧,必須靠經驗累積得以精進,因此,廠商再訂定內部稽核者之資格時也分成階段性,逐步調整,例如:剛起步推動內部稽核時,內部稽核者的資格定為:(某種)學歷+(某種)訓練+(及∕或)考試及格。

待執行若干次內部稽核後,原培訓的內部稽核者,也累積了相當的經驗,此時可將其資格略為收緊,以便篩選出適當的內部稽核者,如定為:(某種)學歷+訓練(也許不抵學中)+(經驗)稽核若干次+評估(可能的情況之下)。

待公司內部稽核運作成熟,內部稽核人員資源充沛之時,則可更進一步,從其中挑選適當及優秀之內部稽核者,建立內部稽核講師資格,規劃常設性課程以培養更多的人力資源。

有鑒於品質管理制度是否能夠真正落實,是否真正有效,內部稽核是最佳診斷與治療的工具;而內部稽核是否能夠成功,不外下列兩各因素:

+=

因此,內部稽核之良窳又佔了一半的影響力;建議廠商在建立內部稽核作業系統、選擇、培訓(短期及∕成長期)內部稽核人員,以及如何將內部稽核者累積的經驗化為公司的資產等等各方面,都值得仔細加以規劃。

至於公司內訓之後,是否核發證書登錄,不妨參考上述意見,依公司的文化及需求,在規劃時,自行加以規定。
(經中華XX品質學會同意,轉載自「品管問與答」,品質管制月刊,1995年第31卷第4期)



Question10:請教您一個問題,當一個新產品分析時,應先做直方圖還是管制圖?在房克成先生編著的「管制圖」書中(第43頁),談到先用解析管制圖來作分析,而在今年九月份品質月刊中(第52頁),文中「製程能力分析-方法與應用」,(作者潘浙楠先生)說應先用直方圖作分析。若先做解析用管制圖(如 - 管制圖),不是要一次取4-5個,收集25組數據,大約需一個月時間,那難道一個月都不用管制了嗎?請為我解答。

Answer:粗看房書和潘文,兩人說法是有出入。如果加以細讀,應該可以看出來兩者並沒有衝突。在房書第43頁得的流程圖中,主要在說明一個製程能力研究的整個過程是以解析用管制圖開始的。一旦經過確認製程處於管制安定狀態,即可接著利用直方圖對照規格界限進行製程能力研究,確認機械設備等是否足使產品合乎規格,一旦經過確認,就可以改用管制用管制圖,使製程繼續維持在管制狀態下。

在潘文第52頁中,是在說明製程已經確認在管制狀態時,可以先利用直方圖進行短期製程能力分析,一旦確認可以符合規格,就可以利用管制圖(管制用)去監控製程,並接下來進行長期製程能力分析,以徹底的改善製程能力。

把兩文合起來看,可以看出一個完整的製程能力研究的過程中,品管手法的使用先後順序如下:

房書流程涵蓋步驟(一)、(二)及(三),潘文重點在討論步驟(二)及(三)。只是房書對於步驟三的製程能力沒有特別強調。因此兩文不容易連貫,難免令人以為兩文互相衝突。至於在製作解析用 - 管制圖,收集25個數據約需時一個月的時間,是不是一個月都不用管制的問題。請注意,在新產品開發期間,重點是「排除異常」,而不在管制正常。這個階段的首要任務在於排除設計上可能存在的偏差以及材料、組件、方法或機器可能有的問題,不能說「不用管制」。只能說,在沒有充分證據確認製程已經穩定之時,管制圖的確還不能派上用場。順便一提,收集25組樣本,不一定要一個月的時間,那要看觀測值取得的難易度,以及異常問題是否排除,而且,異常的偵測要排除並非要等到第25組數據取得以後才開始的。

步驟 ( 一 ) ( 二 ) ( 三 )
手法 管制圖 管制圖 管制圖
功能 解析及確認管制狀態 確認合格性 監控及管制
製程能力研究 短期 長期
(經XX品質學會同意,轉載自「品管問與答」,品質管制月刊,1995年第31卷第12期)

对“好”的回答一定要点个"赞",回答者需要你的鼓励!
已邀请:

mao_mao (威望:18) (福建 福州) 家电或电器 其它 - 学无止境

赞同来自:

已经改正了,那就可以跟贴了,谢谢吴大师:D

2 个回复,游客无法查看回复,更多功能请登录注册

发起人

扫一扫微信订阅<6SQ每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