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没有绑定微信,更多功能请点击绑定

绩效考核的迷惑

很多公司都在搞绩效考核,在前几年,我也坚定的认为,必须依靠绩效考核才能保证工作效率和工作积极性。但现在我却是越来越迷惑,是否真的像表面上看起来的那样?
绩效考核存在很多的弊端:
1、团队协助是现今管理不可逆转的潮流,在一个协助无间的团队里,非要评出各先后,是否反而会造成团队的分裂和争功?那些吃力不讨好的、棘手的、难度大而成果不显著的工作,最后恐怕没人愿意承担了。
2、如何严格区分责任和功劳?比如,普遍来说,销量的增长都算做销售人员的业绩,但是,如果质量没做好,交期没保证,销量能增长吗?价格能维持吗?而如果质量提升了,难道真的就是质量经理的功劳吗?这也很有可能是开发人员的成绩。工作中的配合错综复杂,怎么可能区分的这么清楚?
3、长期效益和可持续发展如何保证?业绩往往只评价短期效益,这样就容易造成片面追求短期效益,忽略了长期的发展。有些人会想:“反正在这家公司干不了年,管它呢,干一年算一年吧”,于是可能为了短期的利益而挖掉企业的根基,绩效考核可能会促使这种思潮的滋长。
4、有些部门和岗位,绩效是很难计算出来的,甚至有些工作,本身不可能再产生业绩的增长,那又如何进行考核?他们的成绩如何跟有业绩发展的人比较?比如,质量部门的绩效计算,就是存在相当大的难度,质量产生的效益可能远比计算出来的要高。看看诺基亚手机比国产手机贵多少就知道。当然,其他部门可必定存在这样的问题。
5、不同的工作,性质和难度完全不同,如何进行评价和比较?
咱们中国人的心态比较讲人情,也好面子、好攀比,如果真的开展绩效考核,真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吗?

曾经看过一本书,叫《第五项修炼》,主要讲的就是系统性动力学的思维方式,主张从整体系统的角度看待问题。整体的系统,并非是各个片断简单拼凑,即使每个片断的业绩都在提升,而整体的业绩也可能反而在下降,或者使整体潜在的风险大幅增加。其中讲到一个“啤酒游戏”,零售店、经销商、生产厂家,各自为了自己的业绩增长而努力,这时零售店的销量有了明显的增长后,最终并非带来这个系统的快速成长,而是生产厂家库存大幅积压,最终导致整个系统瘫痪。

有个案例,IBM派员到日本分公司进行管理,一段时间后,此人奖励了一部分表现优秀的人员,而这些人也确实都是优秀的人才。令人意外的是,第二天受到奖励的人集体提出辞职,他们说,业绩本来是大家一同创造出来的,而只有他们受到奖励,因此觉得无颜面对其他同事,只好辞职。没多久,没有受到奖励的人也集体提出辞职,说,公司认为他们工作没有做好,因此无颜面对公司,只好辞职。把这领导吓坏了,最后,总公司出面调停,将这笔奖金平均发放到每个人的手里,才算平息了这次事件。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每个国家的人,看问题的方式是完全不同的。欧美国家与日本,都是现今世界的发达国家,产品质量也都是令人称道的,他们的价值观却天壤之别,理所当然的好事,竟然会搞成这样的结局。由此可见,很多东西并不是可以生搬硬套的。

我们一直在学习发达国家的管理和技术,却忽略了自身的实际情况,写到这里,我不得不从心底里对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战略的伟大的毛主席由衷钦佩了。
对“好”的回答一定要点个"赞",回答者需要你的鼓励!
已邀请:

zjwgp (威望:1) (浙江 台州) 其它行业 经理

赞同来自:

首先,绩效管理肯定是企业提高管理水平的一个好方法,主要是实行时机和方法问题,我认为:在推行绩效管理前或是在制订管理制度前,必须要在各部门或员工中统一认识,在相关制度的制订上一定要在结合工厂的实际,一定要针对实现目标的有效数据,一定要可精确测量的考核办法,,不可凭某个人的思想观点随便对某人进行考核,一定要做到公平公正,并且有相当的透明度,如果做到了这几点,我想不怕实行不了这个管理系统

14 个回复,游客无法查看回复,更多功能请登录注册

发起人

扫一扫微信订阅<6SQ每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