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没有绑定微信,更多功能请点击绑定

(原创)全球化浪潮下的中国制造业的正合奇胜策 4

(原创)全球化浪潮下的中国制造业的正合奇胜策 4 (王森辉/文)

一鼓作气谈玩其他的几个变化吧。
--------------------------------------------------------------------------

B) 产品生命周期的加快缩短
想想我们以前用的黑白电视机,用了几十年,然后才换彩电用了十几年,然后是高清,纯平,现在用大屏幕LCD。几年前19寸的LCD还要上千美元,现在只要两三百美元。再看看电脑,从以前微软DOS到视窗, 从X86系列到双核CPU,软件更新不断加速,落后产品加速淘汰。硬件方面也是加速更新,最新的Apple电脑薄得能放进一个大号信封。再看手机,从砖头般的大哥大,到黑白,到彩屏,到多功能的,触摸屏幕的。大家留意到没有,产品的寿命明显缩短因为新产品不断出来,而且这些消费产品更新的速度在增加,有一个加速度在这里。还有一个变化就是销售价格随着时间急剧下降,一两年后就很便宜了,因为接近寿命尾端了。

这些变化对企业和商家有没有影响?影响很大。这促使产生很多的商业模式和机会。例如,电脑更新快,很多大企业就不买电脑了,租!租DELL的电脑用两年,两年后再换新的。于是电脑租赁业务就火了。手机行业也出现专门换手机的门店,客户用几个月之后就拿回去换新的手机了。这里面蕴藏着很多的商机。

产品更新快,意味着在新一轮浪潮中,研发能力、创新能力对企业竞争能力更为重要,研发能力是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产品更新快,也意味着在新产品开发上不断有新的起跑线,大家随时都有可能重新处于同一条起跑线上,后来者很有可能后来居上。不管微软有多大,Google几年就成为行业里的巨人。在日新月异的电子消费、IT行业、高科技行业,后者居上的例子比比皆是。关键在于企业要有对行业发展趋势有比较准确的预计和在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中国企业重视研发,要随时关注技术领域的创新和发展,要站立在科技的前沿,一定会有机会来临的。

C) 行业的兴衰期缩短
笔者以前在塑料行业工作过多年,感觉世界塑胶行业的兴衰期大概在5-6年左右一个周期,但在90年代末开始,发现2-3年就有一个兴衰周期了。这主要归功于全球竞争和信息科技的发达。后来从事咨询时,发现即使是本来是长周期的行业如造船业、航空制造、大型医疗仪器等的周期也在逐渐缩短,而那些短周期产业如电子业、消费品业的兴衰期更是在明显缩短。纵观整个产业链,从资源型的上游,到加工型中游,到直接面向消费者的下游行业,行业兴衰期都在逐渐变短,越靠近下游和消费者,兴衰期变得越短,有如“牛尾效应”一般。笔者估计,产品寿命缩短再加上这种行业环境的变化,也许是现在和未来中国企业实施精益生产的一个很重要的动力因素。这种变化是在逐步变化的,而无视这种变化的企业往往发现问题时已经太晚了。

回头看看国内的手机企业,察看历年手机行业位列3~10位的名单,每年的排序是不稳定的。各家的名次升升降降,而跌出前10位的代价可能就是永远从手机市场消失。稍稍回顾一下,从手机市场消失的名字有:爱立信、索尼、东芝、唯开、松下、东方龙、三菱、三洋、大唐、科健、熊猫、紫光、厦华、南方高科、浪潮、迪比特、数源、奥盛、托普等等。其中有些品牌以另外的名义重返市场,如索尼和爱立信组成的索爱,或如厦华变成了今天的联想,但是更多的品牌则是永远消失在机海中。消失品牌的企业都不能经历以上提到的两个周期的冲击。他们在技术研发、成本控制以及反应速度方面都有严重的缺陷的。后面还会专门提到资本品牌技术等方面发展的趋势。现在还不断有企业要进入这个行业,因为进入这个行业的门槛很低,而且前面也提到的确可以处在同一起跑线上。但很多企业只想到自己能投几个亿建个大型的生产基地,要做大,却忘了想想自己进入的准确位置和精确的时机,以为自己跟得很准,其实只是盲目跟风。既没有自己的持续不断的研发能力,也没有适当的成本控制 (想着生产能力要做大,靠规模效应就能降低成本了)。笔者因为工作的关系考察了许多的手机生产商,开始都是轰轰烈烈,最后都是黯然离场,沦为别人的代工厂还算是比较好的下场。中国许多的行业曾经都很繁华,但转眼就衰败,只剩下个别真正的胜者。如巴菲特所言,浪潮褪去,才知道谁光着身子呢。可是被浪冲走,从此销声匿迹的也多得很呢。

D)更靠近顾客,供应速度更快,供应链更短
前面讲到,全球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快。所以要求供应链的反应也一定要快,从供应商,到生产制造,到送货,都要比以前快。慢的企业就会失去商机和市场,进而逐渐被淘汰掉。

跨国企业在华设立企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目的是要贴近中国市场的客户。中国经济持续增长,消费市场巨大,没有哪个跨国巨头不动心的。笔者比较过两个著名跨国企业在华的表现,一个是美资,一个是德国企业,两个公司总体的赢利状态相近,但美资在华投资设厂,其中国的赢利和竞争力要远胜于从遥远的欧洲运输产品过来的德国企业。就地供应,这种物流方面的优势提供很好的竞争力。中国的顾客都知道现在的市场竞争很激烈,从欧洲至少也要慢几个星期,又不知道这中间还会发生什么事故呢。动作快一点,赢利就多一点。所以很多顾客选择了在华有厂的美资企业做供应商。华为、富士康为什么要在其他国家设厂呢?道理也是一样的。将来会有更多的厂商在发达国家旁边的发展中国家设厂生产的。

全球化,不意味着长途运输,不意味着供应链的变长。相反,供应链会变得更短。一个做汽车的企业如丰田在广州投资,会带来一大批的日本供应商跟着在广州附近建厂生产配件,会带动一批产业群的流动,整个产业链因此更贴近中国的最终用户。所以在全球化的今天,跟着你的顾客走就对了。顾客去哪里,你就跟着去那里。顾客要什么,就生产什么。顾客什么时候要,你就什么时候给。顾客要多少,你就给多少。总的效果来看,就是供应链的上下游逐渐逼近精益的状态。而且因为下游的竞争更激烈些,其精益的状态会更高些。


------------------------------------------------------------------------------------------------
两个星期前在美国遭遇暴风雪,又遇车祸,心情不爽,所以也有些懒,最后在某些网友的鼓励下写完这一节。下次有空谈谈全球化对财富分配的影响吧,顺便再点评一下中国的企业。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希望做企业的人能从文章思考到点东西吧。

对“好”的回答一定要点个"赞",回答者需要你的鼓励!
已邀请:

Joewang (威望:2) (海外 加拿大) 其它行业 员工 - GE六西格码资深黑带, 美国质量协会(ASQ)资...

赞同来自:


谢谢关心,车子完了,人没事。警察叔叔说我的案子是当天他处理的第66件。这可是一个只有4万人不到的小镇啊。

都是下雪惹的祸。还有就是冬天一定得要雪胎!

12 个回复,游客无法查看回复,更多功能请登录注册

发起人

Joewang
Joewang

GE六西格码资深黑带, 美国质量协会(ASQ)资深六西格玛黑带。曾在GE担任六西格玛黑带和区域经理等多年,在生产运营、物流采购、销售管理、精益六西格玛管理实施方面有着非常丰富的实战经验。现居多伦多。

扫一扫微信订阅<6SQ每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