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来料不合格率的计算的争议
我们公司对入厂检验不合格率比较关注,通用的计算方法是:不合格数量/总数量*100%
我们公司生产大型设备,小品量生产模式,年产不足百台,大多数物料来料数量相对比较少,基本都在百件以内,唯一一种零件数量比较大,一般每次1万件左右。
产生的争议就发生在这种物料上,其采用抽检模式,当不合格数量超出接收量限后即该批不合格,每每出现不合格批,入厂检验不合格率将大幅提升,因此相关部门对此就比较苦恼,吵着闹着要求不要将这种物料计算在内。我作为质控主管始终没有同意,理由很简单:单件来料的物料的一个不良问题会对产品造成一次不合格,大批量来料的物料中的一件物料的一个不良问题同样也会对产品造成一次不合格而不是“1/批量”次。
请问各位:我的这个理由是否合理而且充分?对于这类问题,各位的公司是如何处置的?是否采取措施回避?
我们公司生产大型设备,小品量生产模式,年产不足百台,大多数物料来料数量相对比较少,基本都在百件以内,唯一一种零件数量比较大,一般每次1万件左右。
产生的争议就发生在这种物料上,其采用抽检模式,当不合格数量超出接收量限后即该批不合格,每每出现不合格批,入厂检验不合格率将大幅提升,因此相关部门对此就比较苦恼,吵着闹着要求不要将这种物料计算在内。我作为质控主管始终没有同意,理由很简单:单件来料的物料的一个不良问题会对产品造成一次不合格,大批量来料的物料中的一件物料的一个不良问题同样也会对产品造成一次不合格而不是“1/批量”次。
请问各位:我的这个理由是否合理而且充分?对于这类问题,各位的公司是如何处置的?是否采取措施回避?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已邀请:
6 个回复
fsw0812 (威望:6) (北京 北京) 生物医药 经理 - 持续改进何时休?
赞同来自:
但也许是公司过于急功近利,或者个别部门过于看重自己眼前的利益了,可以说他们眼睛里只要那些无聊的数字,而忽略了这些数字可以告诉我们的该做的事情。
在我们这里,很多人由于过于关注数字,对我们QC这里所提出的问题描述及分析的重视程度不够,往往是这次除了这个问题,开具了不合格,下一次来料还是出现这个问题,最近刚刚针对今年来料不合格中得重复发生的问题做了一次统计,最多的竟然高达9次重复发生,而我们的年采购批次最多的也不过40几次。我们这里是由采购部门负责与供应商进行质量问题的沟通,由QC出具检验报告进行问题描述,看来这些顶多起到了“应急解决”的效果。
关于不合格来料的问题解决以及永久性解决的措施和方案我曾经提出过很多,而很多人眼里面有的仅仅是数字而已。这也正是我最无奈和困惑的,想扭转这些,但确实是有些心有余力不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