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段真实的求职经历
我的一段真实的求职经历:
2006年11月我应聘到一家私人企业从事品管主管。
品质部架构是这样的:一个副总兼品质经理兼人事经理,下面一个品质主管和一个品管主管,品质主管下面有3个品质组长,负责下面各车间的QC人员(共18人)及相关品质方面工作,品管主管负责品质标准、统计、体系以及部门全部杂务。整个公司体系架构是完好的,只是执行的就是另外一回事。
人员关系:总经理、兼管品质的副总、品质主管、技术经理等4人都是内地一个企业的内退人员,均在60岁左右,他们四人差不多都是30几年的同事或上下级关系,其中品质主管是清华毕业的,学历最高,副总中小毕业,学历最低;生产副总(30岁左右)的老爸也是总经理的同事;财务副总是老板的情人,以前管生产,现在管财务、采购、仓库;人事主管以前就在此公司做过,因事离职,后被老板请回来,兼任总经理助理;业务经理是老板请来的一个没有任何工厂经验的PLMM,但英语很好;董事长就是老板30岁左右,将公司全权交给总经理管理,自己只跑业务。这些人员关系是我一个星期内各种人员给我灌输的,想不清楚都难。整个公司300多人。
话说一个月内,我的工作就全面上手(除体系的推动外),几次开会的资料收集比较全面,令所有人刮目,但我本性不喜张扬,也不会权术和搞人际关系,超然中立,所以大家相安无事。因事情做的比较好,总经理就把一些送外检测及同客户谈标准的事全部委托给我(以前是归业务),事情一多,同各方面打交道也就更频繁,特别是要送外检,很多东西就直接要与QC打交道。
第二个月刚开始,问题就逐步出来了,品质主管打了几次辞职报告,最后没办法,董事长才批了,品质主管要走,副总年纪大吃不消,所以品质方面的所有事情暂时归我管,跟品质主管跟了半个月,已经基本了解所有的人和事,交接完后品质主管走了。部门现状就是这样的:来料3个人检验,可是所有经过检验的东西到车间就出问题,过程中加工车间、注塑车间、喷粉车间出来的东西全部是批量性不良,成品经检验合格,客户一验货90%要返工,每个月每个QC少则罚款100元,多的到了400元,可是每个月问题依然。
一个半月,摆在我面前的状况就是这样,而通过了解,很多QC连游标卡尺都没有,更不知道怎么认,抽样方案更无从谈起,连要不要做首检,怎么做首检都要在内部会上争吵。到这个时候,我就知道我该怎么做了。花了一个半月时间整理整顿部门内部,每个星期2次培训,重新整理品质流程,规范检验标准,统一和规范表单,叫大家作到有据可依,有据可查,同时也是保护自己的一种有效方式。这样一来三个月就到了,我的试用期也满了,部门顺畅了,批量不良基本没有了,来料检验基本没有投诉了,客户要求返工次数不到30%了,品管员的罚款一个月整个部门才几十快钱,但是大家累了不少,不过工资也给他们均提了两百块。只是一个问题,人员明显太多了,我在考虑瘦身。
三个月过去了,立马到年底了,业务接到的订单可完成的基本完成了,完不成的得等年后了,而新的订单一直没有接到,公司考虑裁人了,也出台了一系列新的工资方案,主要一点就是考虑万元产值提成的形式,部门僧多粥少,减人也就成了必然,由18个裁成了11个。我的新工资与当初进来时谈的差远了,心里不是滋味,年底老板就是吃了一顿饭,什么都没得,而开年利市仅10元。
待续………..
2006年11月我应聘到一家私人企业从事品管主管。
品质部架构是这样的:一个副总兼品质经理兼人事经理,下面一个品质主管和一个品管主管,品质主管下面有3个品质组长,负责下面各车间的QC人员(共18人)及相关品质方面工作,品管主管负责品质标准、统计、体系以及部门全部杂务。整个公司体系架构是完好的,只是执行的就是另外一回事。
人员关系:总经理、兼管品质的副总、品质主管、技术经理等4人都是内地一个企业的内退人员,均在60岁左右,他们四人差不多都是30几年的同事或上下级关系,其中品质主管是清华毕业的,学历最高,副总中小毕业,学历最低;生产副总(30岁左右)的老爸也是总经理的同事;财务副总是老板的情人,以前管生产,现在管财务、采购、仓库;人事主管以前就在此公司做过,因事离职,后被老板请回来,兼任总经理助理;业务经理是老板请来的一个没有任何工厂经验的PLMM,但英语很好;董事长就是老板30岁左右,将公司全权交给总经理管理,自己只跑业务。这些人员关系是我一个星期内各种人员给我灌输的,想不清楚都难。整个公司300多人。
话说一个月内,我的工作就全面上手(除体系的推动外),几次开会的资料收集比较全面,令所有人刮目,但我本性不喜张扬,也不会权术和搞人际关系,超然中立,所以大家相安无事。因事情做的比较好,总经理就把一些送外检测及同客户谈标准的事全部委托给我(以前是归业务),事情一多,同各方面打交道也就更频繁,特别是要送外检,很多东西就直接要与QC打交道。
第二个月刚开始,问题就逐步出来了,品质主管打了几次辞职报告,最后没办法,董事长才批了,品质主管要走,副总年纪大吃不消,所以品质方面的所有事情暂时归我管,跟品质主管跟了半个月,已经基本了解所有的人和事,交接完后品质主管走了。部门现状就是这样的:来料3个人检验,可是所有经过检验的东西到车间就出问题,过程中加工车间、注塑车间、喷粉车间出来的东西全部是批量性不良,成品经检验合格,客户一验货90%要返工,每个月每个QC少则罚款100元,多的到了400元,可是每个月问题依然。
一个半月,摆在我面前的状况就是这样,而通过了解,很多QC连游标卡尺都没有,更不知道怎么认,抽样方案更无从谈起,连要不要做首检,怎么做首检都要在内部会上争吵。到这个时候,我就知道我该怎么做了。花了一个半月时间整理整顿部门内部,每个星期2次培训,重新整理品质流程,规范检验标准,统一和规范表单,叫大家作到有据可依,有据可查,同时也是保护自己的一种有效方式。这样一来三个月就到了,我的试用期也满了,部门顺畅了,批量不良基本没有了,来料检验基本没有投诉了,客户要求返工次数不到30%了,品管员的罚款一个月整个部门才几十快钱,但是大家累了不少,不过工资也给他们均提了两百块。只是一个问题,人员明显太多了,我在考虑瘦身。
三个月过去了,立马到年底了,业务接到的订单可完成的基本完成了,完不成的得等年后了,而新的订单一直没有接到,公司考虑裁人了,也出台了一系列新的工资方案,主要一点就是考虑万元产值提成的形式,部门僧多粥少,减人也就成了必然,由18个裁成了11个。我的新工资与当初进来时谈的差远了,心里不是滋味,年底老板就是吃了一顿饭,什么都没得,而开年利市仅10元。
待续………..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已邀请:
63 个回复
wkk315 (威望:0) (广东 中山) 机械制造 主管 - 品质方面比较喜欢
赞同来自:
到了5月,麻烦接着发生。前面说了,采用新的工资方式,是以万元产值提成的形式,产值一高,工资也高,可是从元月份开始订单一直不够,而提成的产值是以去年9---12月的平均数来的,那时产量高,工资是以那个为基准订出来的,而2月以后的工资因订单原因一直没发出来,更没有计算工资。2月的工资计算出来后,令人大跌眼镜,部门工资才1万多一点点,11个人分,平均1000元不到,各个部门都一样,全公司都乱了。总经理马上召开经理会议,寻求解决办法,最后是按定的那个产值为依据减去实际产值再除以2,这部分以借资的形式发给员工,另外一部分就按实际产值计算,工资就由这2部分组成,借的那部分由员工打借条,只要不走,借的就不用还,或者产值高了后,抵消借的那部分。一部分人安静下来了,一部分干脆不借,直接走人,这时候也没办法,公司只能鼓励一部分人走出去,要走的,把这几个月的工资全部发下去。近400人的公司,一下子只有100来人了。而我的提成薪点真的是没有,我的工资最后也只能在本部门1万多中间拿,因为2月我不是经理,拿不到经理的薪点。品质部也乘机减到8个人,有2个放到新厂锻炼,实际只有6个了。
可是员工大副减少,管理人员却大副增加。因应新厂的生产和自有产品的品牌扩展,大副增加业务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增加的这部分人当初定产值工资时是没有预算的,现在人来了,不可能不给工资吧。总经理办公会上提出来了,每个部门拿出一点薪点,真是割肉一样,哪个部门愿意啊,特别是品质部,当初总经理一再保证不降低薪点,现在倒好,我怎么向下面人员交差啊。后来由人事经理带头一个部门一个部门点名落实,品质部要割8个薪点出来,我最后只同意割了3点,毕竟部门少了不少人啊,没的办法。这次,我和全部门的人均看到了总经理的失言,下面的人还说总经理真是放屁一样,我赶紧制止。(接下来的每个月工资都是打折后还要向公司借,这是后话)
5月底,业务经理按计划在做策划公司自己品牌的事情,公司LOGO、宣传手册、产品形式、销售方式都一一进行了评审,最终定格到销售方式和接单利润的问题上。销售方式总经理是老人,依老人的方式是专卖店的形式,接单利润要保证有5%才接,才生产,走高附加值产品形式;业务经理是年轻人,销售方式采用网络(网站平台)和专卖店并进形式,接单只要有利润,哪怕有1分钱一件的利润也做。思路明显不同,矛盾顿生。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