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各位达人-针对我们公司目前的现状
作为一个品质工作者,我们本着以预防为主,争取双赢的原则去处事。但毕竟质量部属于非直接创造价值的部门,因此如果做不出来什么业绩或上面根本不重视,一切都是0.
现在我们公司质量部经理换了N个了一个个都很有材但都做不下去,问题有以下几点:
1、产品属于批量小,品种多,因此在供应商那里所占份额很小,供应商很多又是多年老供应商,和老板关系都很好。沟通起来很吃力
2、公司很多中层和高层人员观念也有问题,认为出现的所有不良都属于质量部检验失误造成的,动不动就说“你们质量部检过没有啊”
3、由于供应商那里物料比较差,来料合格率不到75%,5家大供应商都是这样。部分物料流到生产那里我们又得替供应商背黑锅(具体原因为采购部经理和老总关系很铁。大家都不敢得罪他)
4、产线没有5S管理,没有绩效考核。产线异常也很多,写了很多单也都如石沉大海,根本得不到有效的改善。
针对以上这些问题我的原本的解决方案是这样:
1、供应商问题应设立SQE,针对点、面去解决,供应商牛气无所谓,作为一个SQE工程师就应该本着他的本职工作去做,出现供应商物料问题就要经常去供应商那里跑。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去追,去查“为什么出现这样不良”“解决方案是什么杨”“什么时候解决”“解决效果如何”对于质量比较差的供应商一个星期最少跑2次,后续改善了可以一星期一次
(结果。。。。老总不让去。。。郁闷)
2、观念问题不是一时可以改变的,暂时没想好怎么解决,因为老总是想法就是这样,除非有什么办法能改变老总的想法。。。难。
3、解决办法想通1.可是上面不支持。。。怎么办?暂时办法我想如果供应商那里难解决,只能通过IQC加严检验来卡一下。不过这样也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而且公司给我们IQC的质量目标为“来料检验及时率<4小时”这点让我很头疼,很多时候质量和效率是有冲突的,虽然这是正常,但如果发生冲突的时候我认为应该本着质量为主才对。(及时率达不到又会被叼)
4、这里的配合度和人员观念有很大关系,对于单的反馈时间倒是好说,可以在“品质异常处理程序”中规定要求多长时间反馈回来,可由于没有绩效考核,具体改善和预防措施是否能做到位就跟难说了。
本人毕业时间不长,3年了,可能经验欠缺很多,在这里向各位达人讨教了,还请各位达人给点意见。。。
现在我们公司质量部经理换了N个了一个个都很有材但都做不下去,问题有以下几点:
1、产品属于批量小,品种多,因此在供应商那里所占份额很小,供应商很多又是多年老供应商,和老板关系都很好。沟通起来很吃力
2、公司很多中层和高层人员观念也有问题,认为出现的所有不良都属于质量部检验失误造成的,动不动就说“你们质量部检过没有啊”
3、由于供应商那里物料比较差,来料合格率不到75%,5家大供应商都是这样。部分物料流到生产那里我们又得替供应商背黑锅(具体原因为采购部经理和老总关系很铁。大家都不敢得罪他)
4、产线没有5S管理,没有绩效考核。产线异常也很多,写了很多单也都如石沉大海,根本得不到有效的改善。
针对以上这些问题我的原本的解决方案是这样:
1、供应商问题应设立SQE,针对点、面去解决,供应商牛气无所谓,作为一个SQE工程师就应该本着他的本职工作去做,出现供应商物料问题就要经常去供应商那里跑。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去追,去查“为什么出现这样不良”“解决方案是什么杨”“什么时候解决”“解决效果如何”对于质量比较差的供应商一个星期最少跑2次,后续改善了可以一星期一次
(结果。。。。老总不让去。。。郁闷)
2、观念问题不是一时可以改变的,暂时没想好怎么解决,因为老总是想法就是这样,除非有什么办法能改变老总的想法。。。难。
3、解决办法想通1.可是上面不支持。。。怎么办?暂时办法我想如果供应商那里难解决,只能通过IQC加严检验来卡一下。不过这样也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而且公司给我们IQC的质量目标为“来料检验及时率<4小时”这点让我很头疼,很多时候质量和效率是有冲突的,虽然这是正常,但如果发生冲突的时候我认为应该本着质量为主才对。(及时率达不到又会被叼)
4、这里的配合度和人员观念有很大关系,对于单的反馈时间倒是好说,可以在“品质异常处理程序”中规定要求多长时间反馈回来,可由于没有绩效考核,具体改善和预防措施是否能做到位就跟难说了。
本人毕业时间不长,3年了,可能经验欠缺很多,在这里向各位达人讨教了,还请各位达人给点意见。。。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已邀请:
8 个回复
zhbjust (威望:0) (浙江 台州) 电子制造 经理
赞同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