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布波"的名义赚钱
也许你跟我一样,压根就没闹明白,这“布波”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可你我却不得不承认,越来越多的男孩女孩、男人女人们已经成为和正在成为“布波”一族,更为“可怕”的是,“布波”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而且正在越来越深的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内化成一种情结,当然,它也带动了一种消费--“布波”经济,如果可以这样被我称呼的话。
不是我不明白,是这世界变化太快。前些天逛街,一只在我看来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杯子--印有卡通图案的陶杯,被我那位号称已经“布波”的朋友花50大洋给“抢”了回来。我着实不能理解,她却一脸的幸福。后来,我就此事求证于一位搞经济的朋友,她的一席话令我醍醐灌顶:这就是超感性的“布波”经济,追求的绝非实用,而是一种品味。最后,她还开玩笑说,就连犹太人也计划着修改他们的赚钱秘笈--瞄准“布波”好赚钱。
需求意味着商机。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周围,正在发生着的这样或那样的变化,就孕育着新的市场。
比如在这场“布波”经济中,你准备好了,也可以大赚一笔。
你是“布波”一族吗?
深圳的袁欧小姐就在“布波”经济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袁欧小姐二十四、五岁的样子,穿着打扮时尚而不洋气,但随身挂着的极富个性的小饰物在不经意间告诉我,她属于那类已经“布波”的小女孩,现在,她正在深圳的铜锣湾广场经营着一家专卖杯子等生活日用品的精品店。袁欧告诉记者,店是3月份才开的,从第一个月就开始赢利,现在的营业额基本上保持在1.5万至2万元之间,生意不算太好也不算太坏,但比起原来上班,却要自在很多。
我笑问袁欧小姐开这种店的诀窍,她莞尔一笑:你是“布波”一族吗?她坦率的告诉我,她是那种典型的小女生:热爱美、追求美、讲求品味、讲求格调、讲求质量,寻求生活的一种“布波”精神。在追求和享受这种生活的过程中,袁欧小姐发现,即使是像深圳这样的城市,能够真正提供给“布波”们消费和享受的产品也少之又少。“何不开家这样的店铺?”久而久之,袁欧小姐有了这样的创业冲动。
袁欧小姐分析说,只有“布波”一族们才能开好这样的“布波”精品店。因为真正的“布波”精神的形成不是朝夕之功,它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对一些人而言,它还是一种天份。而只有具有“布波”精神的人,才能与他的细分顾客群形成沟通:了解客人的需求、满足客人的需求、引导客人新的需求,营造一种氛围、制造一种情调、培育一种精神。袁欧小姐随手拿起一个水杯举了个例子,“就这么个简简单单的杯子,在一般平常人的眼里可能卖5块钱都觉得贵,可在‘布波’族的眼里,100块也觉得值,这里面就是一个看这个杯子的角度不同的问题。而对于经营者而言,说白了就是一个眼光的问题。”
袁欧小姐正告我,开家这样的“布波”精品店,第一位的是你得已经是“布波”或正在“布波”的新新人类,抑或有着“布波”潜质,否则,切不可涉足。
选址决定生存
开店万事难,第一难是选址。像所有的店主一样,袁欧小姐在选址问题上费尽了周折。回忆起当初在深圳来回捣腾找店铺的经历,袁欧小姐满腹的感慨:为了找个好位置,光在深圳关内的福田、罗湖、盐田、南头四区就转了好几个来回;东门、华强北、福田新区委、华侨城、景田这几大商业区更是走着找了个遍;前前后后时间花了一个来月、车费都花了近一千。最后,袁欧小姐把店子选在了靠近华强北的铜锣湾广场。说来也凑巧,袁欧小姐刚好来这儿的时候,本来在铜锣湾做的一个店主恰好前一天退场,袁欧小姐当即立断,定了下来。店铺不大,10来个平方米,租金三千多,加上水电费、管理费等等总共每月不超过五千元。租店的时候,还会有一个押金,就是一个月的房租而已,但好在门面不用顶,省去了袁欧小姐一大笔的投资成本。
店铺小,装修也简单。装修的思路、风格和方案,袁欧小姐在脑子里早早的就想好了,雇了几个工人自己动手,投了才三千块钱不到就一切搞掂。
资金的投向,除了店铺,其次便是货源。由于没有经验,袁欧小姐考虑风险问题,第一次才进了一万块钱的货,刚好货全部摆上去,还有一点点空余。但生意却是没想到的好,接下来的第三天,袁欧小姐就又拿货去了。
谈起这种“布波”精品店选址的诀窍,袁欧小姐总结了四点:一是租金不能太高。这种精品店卖的不像吃的穿的等生活必需品,而且市场细分也非常的窄,因此量一般不会太大,所以分摊在每件消费品上的租金费用会比较高。从这个意义上说,选址决定了“布波”精品店的生存。二是位置宜闹中取静。真正的繁华闹市区,“布波”一族可能会不屑前往,这是由“布波”族有些曲高和寡的价值取向决定的。而且这种位置寸土寸金,租金也高得吓人。三是店铺本身的定位。像袁欧小姐之所以选中铜锣湾,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看中了铜锣湾广场的定位——卖精品、开实价,吸引的也大都是白领一族。四是周边的环境要好。设想一下,在菜市场的边上开家“布波”精品店,有“布波”光顾才怪呢。
品味决定发展
袁欧小姐介绍说,“布波”消费从大类上说,可以归入情感消费。因而,在经营上,要在两个字上做足工夫——品味。袁欧小姐告诉我,这种“布波”精品店,只有好品味,才会有好发展。在这一点上,她紧紧抓住的是一个精字。
首先是货品分类要精细。“布波”其实是一种生活方式,就其本质而言,只是一种具有特殊品位的消费,涵盖了大众消费的所有领域。就单一店铺来说,想多有涉及必流于泛、失于滥。像袁欧小姐,仅仅做好水杯等日用陶瓷用品,就形成了很好的特色。产品分类细必致于专、致于精。像深圳铜锣湾广场里市场细分到科技小饰物、地方特色工艺品、民族特色服饰、家庭装饰用品等等各色精品店,就各自形成了鲜明的特色,生意也都不错。
其次是货品质量要精致。“布波”一族对物的追求,归根结底就是精致。只有货品精致的高质量,才能吸引住顾客的眼球。为了追求这种高质量,袁欧小姐在各大产地搜寻货源,进货最多的还是广州的小商品市场。后来,袁欧小姐又将目光转向了香港。袁欧小姐介绍说,香港货一般都比较精致、品种也比较齐全。袁欧小姐进货,还坚持一条铁的纪律——只进一等品。虽然这些一等品会特别贵,比如杯子,一百个杯子里面能成一等品的可能只有十来个,但她还是坚持只进一等品。为了“搜”到好的货品,袁欧小姐甚至亲自跑到香港企业的生产线上去看它们的生产。
再次是店内装饰要精简。袁欧小姐在开店之初,就很好的坚持了这一点。
最后是客户维护要精到。袁欧小姐有她自己的高招,从不把顾客当客人,而是当朋友、当观众。客人进得店来,袁欧小姐一般都会让顾客静静的看一会儿,最后也会给顾客一个简单的介绍。但袁欧小姐始终记着一点,从不向客人推销,更不会和客人讨价还价。在袁欧小姐的店里,你能感受到一种自由与闲适,却少了一份功利与利势。在袁欧小姐的店里,你也能感受到一种家的气息、“布波”一族家园的气息。
正是怀着这种“布波”的闲情雅致,袁欧小姐的生意越做越红火。现在,店铺已经吸引了相当一批的固定客源,每过一段时间,客人都会到袁欧小姐的店里来坐一坐、看一看。袁欧小姐说,她很快乐,也很满足,因为她在赚取金钱的同时,也在赚取着友谊,更在享受着生活。
链接:
"布波"(bobo)族是继嬉皮(hippies)、雅皮(yuppies)之后,现代城市最"时髦"的族群。布波族结合了反叛的60年代嬉皮文化,和努力进取的80年代雅皮族群两种完全不同的价值观。布波族都拥有高学历高收入,是现代新经济社会的精英分子。但是在消闲及心灵生活的追求上,布波族却非常向往嬉皮士的自由和超脱。 时尚媒体将"布波精神"浓缩在一个范围-- 消费享乐。
布波族的特点表现在两个方面:一、布波族在个人的消费享乐方面,非常重视物质的"质感"。 二、在经济能力可负担的范围内,布波族有"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潇洒。
不是我不明白,是这世界变化太快。前些天逛街,一只在我看来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杯子--印有卡通图案的陶杯,被我那位号称已经“布波”的朋友花50大洋给“抢”了回来。我着实不能理解,她却一脸的幸福。后来,我就此事求证于一位搞经济的朋友,她的一席话令我醍醐灌顶:这就是超感性的“布波”经济,追求的绝非实用,而是一种品味。最后,她还开玩笑说,就连犹太人也计划着修改他们的赚钱秘笈--瞄准“布波”好赚钱。
需求意味着商机。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周围,正在发生着的这样或那样的变化,就孕育着新的市场。
比如在这场“布波”经济中,你准备好了,也可以大赚一笔。
你是“布波”一族吗?
深圳的袁欧小姐就在“布波”经济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袁欧小姐二十四、五岁的样子,穿着打扮时尚而不洋气,但随身挂着的极富个性的小饰物在不经意间告诉我,她属于那类已经“布波”的小女孩,现在,她正在深圳的铜锣湾广场经营着一家专卖杯子等生活日用品的精品店。袁欧告诉记者,店是3月份才开的,从第一个月就开始赢利,现在的营业额基本上保持在1.5万至2万元之间,生意不算太好也不算太坏,但比起原来上班,却要自在很多。
我笑问袁欧小姐开这种店的诀窍,她莞尔一笑:你是“布波”一族吗?她坦率的告诉我,她是那种典型的小女生:热爱美、追求美、讲求品味、讲求格调、讲求质量,寻求生活的一种“布波”精神。在追求和享受这种生活的过程中,袁欧小姐发现,即使是像深圳这样的城市,能够真正提供给“布波”们消费和享受的产品也少之又少。“何不开家这样的店铺?”久而久之,袁欧小姐有了这样的创业冲动。
袁欧小姐分析说,只有“布波”一族们才能开好这样的“布波”精品店。因为真正的“布波”精神的形成不是朝夕之功,它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对一些人而言,它还是一种天份。而只有具有“布波”精神的人,才能与他的细分顾客群形成沟通:了解客人的需求、满足客人的需求、引导客人新的需求,营造一种氛围、制造一种情调、培育一种精神。袁欧小姐随手拿起一个水杯举了个例子,“就这么个简简单单的杯子,在一般平常人的眼里可能卖5块钱都觉得贵,可在‘布波’族的眼里,100块也觉得值,这里面就是一个看这个杯子的角度不同的问题。而对于经营者而言,说白了就是一个眼光的问题。”
袁欧小姐正告我,开家这样的“布波”精品店,第一位的是你得已经是“布波”或正在“布波”的新新人类,抑或有着“布波”潜质,否则,切不可涉足。
选址决定生存
开店万事难,第一难是选址。像所有的店主一样,袁欧小姐在选址问题上费尽了周折。回忆起当初在深圳来回捣腾找店铺的经历,袁欧小姐满腹的感慨:为了找个好位置,光在深圳关内的福田、罗湖、盐田、南头四区就转了好几个来回;东门、华强北、福田新区委、华侨城、景田这几大商业区更是走着找了个遍;前前后后时间花了一个来月、车费都花了近一千。最后,袁欧小姐把店子选在了靠近华强北的铜锣湾广场。说来也凑巧,袁欧小姐刚好来这儿的时候,本来在铜锣湾做的一个店主恰好前一天退场,袁欧小姐当即立断,定了下来。店铺不大,10来个平方米,租金三千多,加上水电费、管理费等等总共每月不超过五千元。租店的时候,还会有一个押金,就是一个月的房租而已,但好在门面不用顶,省去了袁欧小姐一大笔的投资成本。
店铺小,装修也简单。装修的思路、风格和方案,袁欧小姐在脑子里早早的就想好了,雇了几个工人自己动手,投了才三千块钱不到就一切搞掂。
资金的投向,除了店铺,其次便是货源。由于没有经验,袁欧小姐考虑风险问题,第一次才进了一万块钱的货,刚好货全部摆上去,还有一点点空余。但生意却是没想到的好,接下来的第三天,袁欧小姐就又拿货去了。
谈起这种“布波”精品店选址的诀窍,袁欧小姐总结了四点:一是租金不能太高。这种精品店卖的不像吃的穿的等生活必需品,而且市场细分也非常的窄,因此量一般不会太大,所以分摊在每件消费品上的租金费用会比较高。从这个意义上说,选址决定了“布波”精品店的生存。二是位置宜闹中取静。真正的繁华闹市区,“布波”一族可能会不屑前往,这是由“布波”族有些曲高和寡的价值取向决定的。而且这种位置寸土寸金,租金也高得吓人。三是店铺本身的定位。像袁欧小姐之所以选中铜锣湾,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看中了铜锣湾广场的定位——卖精品、开实价,吸引的也大都是白领一族。四是周边的环境要好。设想一下,在菜市场的边上开家“布波”精品店,有“布波”光顾才怪呢。
品味决定发展
袁欧小姐介绍说,“布波”消费从大类上说,可以归入情感消费。因而,在经营上,要在两个字上做足工夫——品味。袁欧小姐告诉我,这种“布波”精品店,只有好品味,才会有好发展。在这一点上,她紧紧抓住的是一个精字。
首先是货品分类要精细。“布波”其实是一种生活方式,就其本质而言,只是一种具有特殊品位的消费,涵盖了大众消费的所有领域。就单一店铺来说,想多有涉及必流于泛、失于滥。像袁欧小姐,仅仅做好水杯等日用陶瓷用品,就形成了很好的特色。产品分类细必致于专、致于精。像深圳铜锣湾广场里市场细分到科技小饰物、地方特色工艺品、民族特色服饰、家庭装饰用品等等各色精品店,就各自形成了鲜明的特色,生意也都不错。
其次是货品质量要精致。“布波”一族对物的追求,归根结底就是精致。只有货品精致的高质量,才能吸引住顾客的眼球。为了追求这种高质量,袁欧小姐在各大产地搜寻货源,进货最多的还是广州的小商品市场。后来,袁欧小姐又将目光转向了香港。袁欧小姐介绍说,香港货一般都比较精致、品种也比较齐全。袁欧小姐进货,还坚持一条铁的纪律——只进一等品。虽然这些一等品会特别贵,比如杯子,一百个杯子里面能成一等品的可能只有十来个,但她还是坚持只进一等品。为了“搜”到好的货品,袁欧小姐甚至亲自跑到香港企业的生产线上去看它们的生产。
再次是店内装饰要精简。袁欧小姐在开店之初,就很好的坚持了这一点。
最后是客户维护要精到。袁欧小姐有她自己的高招,从不把顾客当客人,而是当朋友、当观众。客人进得店来,袁欧小姐一般都会让顾客静静的看一会儿,最后也会给顾客一个简单的介绍。但袁欧小姐始终记着一点,从不向客人推销,更不会和客人讨价还价。在袁欧小姐的店里,你能感受到一种自由与闲适,却少了一份功利与利势。在袁欧小姐的店里,你也能感受到一种家的气息、“布波”一族家园的气息。
正是怀着这种“布波”的闲情雅致,袁欧小姐的生意越做越红火。现在,店铺已经吸引了相当一批的固定客源,每过一段时间,客人都会到袁欧小姐的店里来坐一坐、看一看。袁欧小姐说,她很快乐,也很满足,因为她在赚取金钱的同时,也在赚取着友谊,更在享受着生活。
链接:
"布波"(bobo)族是继嬉皮(hippies)、雅皮(yuppies)之后,现代城市最"时髦"的族群。布波族结合了反叛的60年代嬉皮文化,和努力进取的80年代雅皮族群两种完全不同的价值观。布波族都拥有高学历高收入,是现代新经济社会的精英分子。但是在消闲及心灵生活的追求上,布波族却非常向往嬉皮士的自由和超脱。 时尚媒体将"布波精神"浓缩在一个范围-- 消费享乐。
布波族的特点表现在两个方面:一、布波族在个人的消费享乐方面,非常重视物质的"质感"。 二、在经济能力可负担的范围内,布波族有"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潇洒。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已邀请:
2 个回复
红色精灵 (威望:5) (湖北 武汉) -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赞同来自:
真是“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