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没有绑定微信,更多功能请点击绑定

高手来支个招(帮我看看这家厂)

1、在新品开发试样阶段:
新品开发阶段,品保部和技术开发部门是脱节的,品保部不需要对技术部的新品合格率负责,技术开发工程师也照样不需要负责,应客户需求,需要制作PPAP文件,但是实际在样品阶段和新品试制阶段,制程不稳定,PPAP文件只能做假。
开发、试制阶段开发部实际输出资料为图纸、工艺卡、采购文件、包装资料。图纸输出品保部(编制检验基准书)、工艺卡输出车间、采购文件输出采购部、包装资料输出生产。没有这方面资料不怪技术开发人员,PPAP文件做假也不能怪他们,因为品质改善方面工作不是技术部的专长。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没有品保部的支持下,是很难有品质改善和控制。技术部没有精力,也没有兴趣,甚至没有义务输出关于产品质量方面资料。
在新品阶段,技术部使用最好的材料,最好的刀具、最好的师傅(车间主任级别)、产品开发人员现场进行指导进行样品生产,(新品合格率的统计在车间是个空白,但是我了解龙头样品的合格率在50%),样品生产(包括试样)过程中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改善,在公司里面是真空状态(谁都不需要负责)。在这样的情况客户下单转产,结果会怎么样?
显然:
新品转产之后,公司使用一般的材料,一般的刀具、新进的员工按照工艺卡的指导(甚至没有工艺卡)进行量产,可以想象第一批的产品的合格率,我想这个数据绝对不会高于样品阶段,统计是在40%徘徊,甚至更低。靠我们检验挑出60%不良品保证产品质量。这个时候产品开发工程师已经脱离该项目,不需要对产品质量负责。而这个60%不良的改善工作由谁来做呢?我也说不出来质量改善工作到底是由谁来执行?品保部?车间?很多人和我说是要车间改善。但是车间谁来改善?车间能改善吗?巡检员还是操作工?在没有技术开发部门支持的情况下,产品质量改善情况进展是极其缓慢的,公司中质量问题的改善问题也是真空状态(不知道谁负责,口头上说是车间负责,但是车间的能力是一方面,没有相应的监督系统是另一方面)而这个问题同样适用于老产品(新产品会变成老产品)。我们的成品检呢?今天打60%的异常,异常报告提出车间改善,车间尽力改个项目,产品合格率提高到45%,然后检验再打异常,有是提出车间改善,车间尽力又改个项目,产品合格率提高到50%就这样循环。而更多的时候是车间没有能力改善。
好象以前技术开发部要求过我们部门介入到他们的产品开发项目中,但是遭到我们部门的拒绝,我是实在想不明白拒绝的理由。
新品无品质控制部门保证质量--------转产的低合格率(大规模的批量报废)
前面提到的缺少工艺卡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
工艺卡作为技术部输出车间资料,作为技术开发部门,缺少品质管理方面的意识,在没有品保部参与管理的状态下,没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发放于车间,车间自然对工艺卡的保存、加工过程是否需要工艺卡的意识很差,常识性的文控工作在车间又是空白,缺少工艺卡也就理所当然了。

2、品保与车间脱节:
车间品质改善工作与车间脱节,车间后道工序发现差错,都是私自返工和纠正,不向上汇报,不记录,不分析原因(也没有办法分析改善)。这样车间养成了一个坏习惯(改善意识不强)直接导致了另一个怪圈。

3、 默许车间出现异常不改善情况:
车间对成品检提出的异常现象不重视(不重视也是有深层次原因的),车间在生产计划、产品质量两个方面选择了前者,接到生产4000个产品的任务,产品合格率在80%,车间的想法不是要找到20%的不良在哪里,而是在生产计划中就排了生产5000个产品的打算并把这个变成现实。
而且车间已经也习惯于车间成品检发现不合格产品,由品保部经理做出最后判断,等待处理结果,对车间成品检验员的改善要求置之不理(也没有办法解决)。从不填写异常原因分析和异常改善措施(填了也是骗人,不是加强培训就是加强控制之类的空话),多年的工作经验让他们养成了出现质量问题,只要把不良的产品全检或者是返工就代表异常问题的解决。在这方面,车间成品检验员在多次努力无法得到品保部上级支持,也放弃了坚持。品保部也默许他们这样的行为。甚至受到整体文化的影响,检验员私设特采标准(打了几次都是一样的结果,连异常报告都不打了),车间把特采当标准,习惯于出现异常产品进行特采工作了。

新品无品质控制部门保证质量------转产的低合格率(大规模的批量报废)----特采(或者报废、翻修)----异常现象改善的不及时----重复性的异常现象发生----特采(或者报废、翻修)-------重复----重复-----循环。。。。这样的怪圈,这个圈对于老产品也适用。如滚雪球一样,新产品变成老产品,又不停的有新产品,最近技术部人员扩充,新品增加后,症状特别明显。检验员的检验工作越来越多,需要挑选的报废品也越来越多,出现漏检的概率越来越大,工作压力也随之增长,如雪球一般越滚越大,越来越大。异常越来越多,需要判定特采、返工、报废、返工方案的产品越来越多,这样就算是有心去改善,也难以有精力去改。品保部陷入了深渊。

对“好”的回答一定要点个"赞",回答者需要你的鼓励!
已邀请:

haipeng423 (威望:0) (浙江 温岭) 机械制造 工程师 - 自信、果断,勇于挑战自我,永不放弃!!!

赞同来自:

楼主的情况我见多了,在我公司就存在这样的情况。而且我公司还是一家上市公司了,里面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了。想改有改不了,现在的我多是争一只眼闭一只眼。实在看不下去,就弄弄几个比较真实的数据反馈给直接领导,其他的多在混时间。

93 个回复,游客无法查看回复,更多功能请登录注册

发起人

扫一扫微信订阅<6SQ每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