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职前提交的报告
在家歇了一年多,从奥运开幕开始找工作,可总没如意的,百无聊赖到了一家离家3公里远的一家家民营企业凑合着上班去了,名为品控主管,工资超低每周单休,工资是多少就不说了,只有我上一家公司工资的一半不到,刚上了二周多点,今天刚接到电话通知,下周准备到苏州去上班了,今天马上给老板提交了辞职报告,同时利用在公司的最后几小时写了这份报告,也算是给这家民营老板提交了最后一份报告,也算是对他尽最后一点力了。
还是来分享下我的报告吧,有啥问题或意见只管提,俺接着呢。
辞职前的建议
致 : XX / XX
报告人 : XXX 报告日期:2008-9-19
目的:
为什么还要写这份报告, 我是希望在即将离开公司之际, 能运用个人在质量管理这门领域的专业知识,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或报告, 能对公司的发展还有些帮助, 我也试着从质量管理这块出发,当然可能还会涉及其它方面尽量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如果这份报告能对公司的发展起到作用,我的目的就达到了。
提建议前的一些话:
虽然来公司才短短的二周时间,但也感受到公司正处在一个明显的上升时期,我能明显感受到一个正处于上升期的民营企业的活力,我在前公司审核过很多民营企业,包括文件审核和现场审核,说句实话,我们公司还可以说是在现在规模的民营企业中的佼佼者,但本着务实精神及对事不对人,好的方面我就不去说了,只说我看到的问题或不合理的地方或可以改进或改善的地方,想到什么说什么,当然可能也存在与事实不符的情况,敬请凉解,恕我放肆发言了。
内容:
1. 质量管理体系在公司的运行:这一个问题其实也是最大一个问题,我不能确定公司是不是陷于一个认知误区,认为推行质量管理体系(基于ISO9000标准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只要在拿到认证公司的认证后就不用管了,或者认为推行质量管理休系只会增加管理成本而对提升公司管理,增加利润(包括减少成本)无益,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认知误区。我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一一解释。
A. 质量管理休系的建立是基于ISO9000(有的是基于ISO/TS 16949)建立起来的质量管理休系,标准是死的,但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是可以变动的,限于公司资源(人力,物力)及成本方面的考虑,可以删繁就简,尽量简化工作而不是干脆什么也不做,但前提是要符合标准,在符合标准的前提下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订出适合本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保证公司质量管理休系的有效运行,但我来后看到很多该做的没做,而有的地方又在重复一些工作。
B. 申请ISO9000标准认证的目的之一:
1) 证实公司其有能力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
2) 通过休系的有效运用,包括体系持续改进的过程以及保证符合顾客与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旨在增强顾客满意。
C. 在ISO标准已经成为公司的基本具备条件之一的今天,当拿到认证公司的认证还远远不够,假如公司到了真正直接面对国外客户的一天,很多(大)公司在挑选供应商的前几步就会做供应商审核,而公司现有质量管理休系根本无法顺利通过。
D. 前面我说了,质量管理体系完全可以结合公司的要求而制订出,这些要求一样可以包括成本控制方面等等的要求,随举二例:
1) 每月的原辅料控制包括玻璃钢,塑料原料,色母料(粉)的用量控制与分析,我没看到有效的控制(也许有但我没看到),简单说就是每月生产了多少产品,但实际用掉多少原辅材料及产生的废料又是多少。
2) 供应商选择,公司的塑料/玻璃钢和色母料(粉)用量亦不少,完全可以在满足公司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寻找价格低的供应商,同时这一要求完全完可以转化为采购部的要求之一。
2. 公司的的质量管理理念还有等提高:在今天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已经普及的时候(同时建议把公司质检部更名为质量管理部,付予此部门更多的职能,而不只是一个检验把关的职能部门),公司在一定程度上还停留在质量检验阶段,这种仅靠事后检验把关,无法在生产过程中起到预防,控制作用,所谓的全面质量管理,他是一套以质量为中心,综合的,全面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他把质量问题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加以综合分析研究,实施全员,全过程,全企业的管理。随举二例:
A. 外购品入库检验这块,只注重了原辅材料,但对于外购的五金件,没有相关的入库和接收前的检验就直接收下了,当然检验的形式上可以简单化,但一定要走这些相关的程序,比如外出加工的丝网印版,机器上的零配件,直至价格高昂的新模新机器,都应列入这一控制范围。
B. 又比如参见公司质量文件《塑件原料配比表》ZD-11B0,文件中随处可见很多产品的回收料比例为最大可为100%,试问采用纯原料和100%回收料,在相同的加工工艺下出来的产品能一样吗,而此处又没规定在不同的加回收料(特别是二极端)比例下技术人员是否需要随时更改工艺,此处完全可以规定更窄的控制范围,否则只有依靠技术员的技术经验去预估,如果技术员没有同步做出反应的话,只有事后依靠检验(跟机人员我质检员)才能发现有没有问题了,我举这个例子并不是想说生产部控制的不好,我只是想说明为了最后生产出的产品是合格的,需要对生产的整个过程加以监控,就是我们上面提到的全面质量管理。
3. 很多作业场所,不能获得有效的作业指导书文件,或者体系文件里根本就没相关的作业指导书,其实这条也是有关质量管理体系的,第一条只不过是从整个休系状况出发来阐述的,在作业场所不能获得有效的作业指导书文件,只能依靠作业人员的经验(责任心)去做,或者依靠“师傅”的口传心授来做,这样的话一是不符合ISO9000标准,二是不能有效的保存下公司积存的技术资源和技术资产,一旦有人员变动,新员工新产品的增加及投产,新的问题马上会层出不穷,随举二例:
A. 玻璃钢手工加工车间,对于这种纯手工(加上一定工装夹具)加工的产品,中间肯定有很多的技术控制要点,现状只能依靠作业人员的经验来加工,依靠“师傅”的口传心授来作业,当然在改善时形式上可以变通,不一定非得以作业指导书形式来出现,可以请有经验的师傅用笔(有偿)记下来,再由其它人员加以文件化 。
B. 实验室没见到相应的检验操作规程,比如“冲击吸收性能”试验,没见到相应的作业指导书,假如换个或新增加个质检员,只能靠问他人才能得知操作程序,即使被告知后,该质检员发生操作变异的空间还是很大,而没有明确的规定。
4. 公司还需加强质量策划管理,加强质量保证能力,举个例子来说,质量管理发展到今天,很多公司对于一个新产品的导入就有很详细流程和控制,有一套完整的NPI(new product introduction)方案,PPAP,FEMA方案,但我们并不一定需要完全采用这些方案,但如果认真的采用ISO9000标准的有关产品实现的控制要求,包括做好质量改进,很多的问题可以在发生前就把他消灭,之所以特别提出这一点,是因为我觉得一旦公司业务有了飞速发展,肯定会面对客户很多新的要求,亦可能有新的产品品种出现, 做好这一块才能提前适应以后的发展需要,否则到那一天可能会一下子面临很多新的问题。
5. 公司内部很多流程需重新加以整合,加以整合可以从最基础的工作的做起,就是画出每一块控制的流程图,结合标准,法律法规和公司实际需要,重新审视流程图,清晰每个部门的交接口,明确责任,发现存在(潜在)的问题, 随举二例,
A. 比如我已提交的《外购品入库流程报告及建议》。
B. 再举一例,(半成品)成品的检验流程,这一整块的流程,光靠公司一个质检部门(一个质检员)是远远不够的,中间还需要注塑线开机人员自检,班组长抽检,持检员巡检及抽检,下道工序人员的互检,帽圈车间的自检,丝印车间人员上道工序的检查及本身作业的自检及质检员的抽检,最后成品的功能性测试等等,这一整块流程怎么划分及上下道流程怎么连接,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当然根据岗位不同检验项目和检验频次是可以调节的。
6. 公司的沟通停息渠道需要拓宽,为什么把这一条单独列出来,是因为我觉得公司信息沟通在很多方面还停留在口头管理和口头交待的形式上,这种方式很落后,说的人说一百句,传达的人记住了50句,到最后操作的可以只有按25句去做了,拓宽信息沟通的渠道有很多方法,比如:A.公司定期的各部门周会议,月会议,年度总结,将已做的的事(措施),待做的事(措施), 计划做的事, 下一步做事的方向, 已解决的问题,存在的问题等等, 要求各部门进行汇报,并将这些信息及时的向有关人员传达到并加以记录, 简单点讲就是例会会议啦,而不是单单等问题出来后再召集人员进行救火. B 不定期的公司内部成员的面谈 C书面沟通 D 定期的,不定期的部门工作计划报告业务报告D. 加强办公自动化管理, 充分利用电脑优势, 实现资源和信息共享, 比如库存物料信息,仓库半及成品库存,直至每天每班的班组产量,不合格品信息,客户意见/反馈, 客户投诉等等诸如此类的信息通过电脑向需要知道这些停息的人实现信息共享. C 更进一步,采用项目管理软件,当然这一条不一定适用公司。
7. 时间不多,此报告短短二个小时匆匆而就,就只说上面几条大的方向,其它小的细节诸如生产计划/生产运作过程/仓库管理/供应商审核/内/外/管理计审./检验室及检验规范等的完善等等问题就不谈了,有的也不是我的长项, 另外,以上意见纯属个人意见,如有不当或不符事实之处,敬请一笑了之,还有一点就是,说是一回事,实际做可能又是一回事,质量管理能力的提升不是一撮而就的事,更不是我在这说几句就能解决的事,需要依赖公司管理层及至全体成员的努力。
最后祝公司业务蒸蒸日上
还是来分享下我的报告吧,有啥问题或意见只管提,俺接着呢。
辞职前的建议
致 : XX / XX
报告人 : XXX 报告日期:2008-9-19
目的:
为什么还要写这份报告, 我是希望在即将离开公司之际, 能运用个人在质量管理这门领域的专业知识,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或报告, 能对公司的发展还有些帮助, 我也试着从质量管理这块出发,当然可能还会涉及其它方面尽量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如果这份报告能对公司的发展起到作用,我的目的就达到了。
提建议前的一些话:
虽然来公司才短短的二周时间,但也感受到公司正处在一个明显的上升时期,我能明显感受到一个正处于上升期的民营企业的活力,我在前公司审核过很多民营企业,包括文件审核和现场审核,说句实话,我们公司还可以说是在现在规模的民营企业中的佼佼者,但本着务实精神及对事不对人,好的方面我就不去说了,只说我看到的问题或不合理的地方或可以改进或改善的地方,想到什么说什么,当然可能也存在与事实不符的情况,敬请凉解,恕我放肆发言了。
内容:
1. 质量管理体系在公司的运行:这一个问题其实也是最大一个问题,我不能确定公司是不是陷于一个认知误区,认为推行质量管理体系(基于ISO9000标准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只要在拿到认证公司的认证后就不用管了,或者认为推行质量管理休系只会增加管理成本而对提升公司管理,增加利润(包括减少成本)无益,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认知误区。我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一一解释。
A. 质量管理休系的建立是基于ISO9000(有的是基于ISO/TS 16949)建立起来的质量管理休系,标准是死的,但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是可以变动的,限于公司资源(人力,物力)及成本方面的考虑,可以删繁就简,尽量简化工作而不是干脆什么也不做,但前提是要符合标准,在符合标准的前提下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订出适合本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保证公司质量管理休系的有效运行,但我来后看到很多该做的没做,而有的地方又在重复一些工作。
B. 申请ISO9000标准认证的目的之一:
1) 证实公司其有能力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
2) 通过休系的有效运用,包括体系持续改进的过程以及保证符合顾客与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旨在增强顾客满意。
C. 在ISO标准已经成为公司的基本具备条件之一的今天,当拿到认证公司的认证还远远不够,假如公司到了真正直接面对国外客户的一天,很多(大)公司在挑选供应商的前几步就会做供应商审核,而公司现有质量管理休系根本无法顺利通过。
D. 前面我说了,质量管理体系完全可以结合公司的要求而制订出,这些要求一样可以包括成本控制方面等等的要求,随举二例:
1) 每月的原辅料控制包括玻璃钢,塑料原料,色母料(粉)的用量控制与分析,我没看到有效的控制(也许有但我没看到),简单说就是每月生产了多少产品,但实际用掉多少原辅材料及产生的废料又是多少。
2) 供应商选择,公司的塑料/玻璃钢和色母料(粉)用量亦不少,完全可以在满足公司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寻找价格低的供应商,同时这一要求完全完可以转化为采购部的要求之一。
2. 公司的的质量管理理念还有等提高:在今天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已经普及的时候(同时建议把公司质检部更名为质量管理部,付予此部门更多的职能,而不只是一个检验把关的职能部门),公司在一定程度上还停留在质量检验阶段,这种仅靠事后检验把关,无法在生产过程中起到预防,控制作用,所谓的全面质量管理,他是一套以质量为中心,综合的,全面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他把质量问题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加以综合分析研究,实施全员,全过程,全企业的管理。随举二例:
A. 外购品入库检验这块,只注重了原辅材料,但对于外购的五金件,没有相关的入库和接收前的检验就直接收下了,当然检验的形式上可以简单化,但一定要走这些相关的程序,比如外出加工的丝网印版,机器上的零配件,直至价格高昂的新模新机器,都应列入这一控制范围。
B. 又比如参见公司质量文件《塑件原料配比表》ZD-11B0,文件中随处可见很多产品的回收料比例为最大可为100%,试问采用纯原料和100%回收料,在相同的加工工艺下出来的产品能一样吗,而此处又没规定在不同的加回收料(特别是二极端)比例下技术人员是否需要随时更改工艺,此处完全可以规定更窄的控制范围,否则只有依靠技术员的技术经验去预估,如果技术员没有同步做出反应的话,只有事后依靠检验(跟机人员我质检员)才能发现有没有问题了,我举这个例子并不是想说生产部控制的不好,我只是想说明为了最后生产出的产品是合格的,需要对生产的整个过程加以监控,就是我们上面提到的全面质量管理。
3. 很多作业场所,不能获得有效的作业指导书文件,或者体系文件里根本就没相关的作业指导书,其实这条也是有关质量管理体系的,第一条只不过是从整个休系状况出发来阐述的,在作业场所不能获得有效的作业指导书文件,只能依靠作业人员的经验(责任心)去做,或者依靠“师傅”的口传心授来做,这样的话一是不符合ISO9000标准,二是不能有效的保存下公司积存的技术资源和技术资产,一旦有人员变动,新员工新产品的增加及投产,新的问题马上会层出不穷,随举二例:
A. 玻璃钢手工加工车间,对于这种纯手工(加上一定工装夹具)加工的产品,中间肯定有很多的技术控制要点,现状只能依靠作业人员的经验来加工,依靠“师傅”的口传心授来作业,当然在改善时形式上可以变通,不一定非得以作业指导书形式来出现,可以请有经验的师傅用笔(有偿)记下来,再由其它人员加以文件化 。
B. 实验室没见到相应的检验操作规程,比如“冲击吸收性能”试验,没见到相应的作业指导书,假如换个或新增加个质检员,只能靠问他人才能得知操作程序,即使被告知后,该质检员发生操作变异的空间还是很大,而没有明确的规定。
4. 公司还需加强质量策划管理,加强质量保证能力,举个例子来说,质量管理发展到今天,很多公司对于一个新产品的导入就有很详细流程和控制,有一套完整的NPI(new product introduction)方案,PPAP,FEMA方案,但我们并不一定需要完全采用这些方案,但如果认真的采用ISO9000标准的有关产品实现的控制要求,包括做好质量改进,很多的问题可以在发生前就把他消灭,之所以特别提出这一点,是因为我觉得一旦公司业务有了飞速发展,肯定会面对客户很多新的要求,亦可能有新的产品品种出现, 做好这一块才能提前适应以后的发展需要,否则到那一天可能会一下子面临很多新的问题。
5. 公司内部很多流程需重新加以整合,加以整合可以从最基础的工作的做起,就是画出每一块控制的流程图,结合标准,法律法规和公司实际需要,重新审视流程图,清晰每个部门的交接口,明确责任,发现存在(潜在)的问题, 随举二例,
A. 比如我已提交的《外购品入库流程报告及建议》。
B. 再举一例,(半成品)成品的检验流程,这一整块的流程,光靠公司一个质检部门(一个质检员)是远远不够的,中间还需要注塑线开机人员自检,班组长抽检,持检员巡检及抽检,下道工序人员的互检,帽圈车间的自检,丝印车间人员上道工序的检查及本身作业的自检及质检员的抽检,最后成品的功能性测试等等,这一整块流程怎么划分及上下道流程怎么连接,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当然根据岗位不同检验项目和检验频次是可以调节的。
6. 公司的沟通停息渠道需要拓宽,为什么把这一条单独列出来,是因为我觉得公司信息沟通在很多方面还停留在口头管理和口头交待的形式上,这种方式很落后,说的人说一百句,传达的人记住了50句,到最后操作的可以只有按25句去做了,拓宽信息沟通的渠道有很多方法,比如:A.公司定期的各部门周会议,月会议,年度总结,将已做的的事(措施),待做的事(措施), 计划做的事, 下一步做事的方向, 已解决的问题,存在的问题等等, 要求各部门进行汇报,并将这些信息及时的向有关人员传达到并加以记录, 简单点讲就是例会会议啦,而不是单单等问题出来后再召集人员进行救火. B 不定期的公司内部成员的面谈 C书面沟通 D 定期的,不定期的部门工作计划报告业务报告D. 加强办公自动化管理, 充分利用电脑优势, 实现资源和信息共享, 比如库存物料信息,仓库半及成品库存,直至每天每班的班组产量,不合格品信息,客户意见/反馈, 客户投诉等等诸如此类的信息通过电脑向需要知道这些停息的人实现信息共享. C 更进一步,采用项目管理软件,当然这一条不一定适用公司。
7. 时间不多,此报告短短二个小时匆匆而就,就只说上面几条大的方向,其它小的细节诸如生产计划/生产运作过程/仓库管理/供应商审核/内/外/管理计审./检验室及检验规范等的完善等等问题就不谈了,有的也不是我的长项, 另外,以上意见纯属个人意见,如有不当或不符事实之处,敬请一笑了之,还有一点就是,说是一回事,实际做可能又是一回事,质量管理能力的提升不是一撮而就的事,更不是我在这说几句就能解决的事,需要依赖公司管理层及至全体成员的努力。
最后祝公司业务蒸蒸日上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已邀请:
27 个回复
南工北住 (威望:0)
赞同来自:
手底下一个外检,一个工程,一个检验工
我也迷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