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价暴跌
【版主按】大概在去年的这个时候,网友们惊呼“15元一斤的猪肉,我们吃不起肉啦。”而今年出现的情况恰恰相反,据媒体称今年的生猪收购价格在每斤5.7元左右,而在农贸市场里猪肉价格虽有小幅下降但也保持在每斤10元到12元之间。
生猪的收购价格持续走低,猪农眼看大势不妙,一些猪商已经在预备减少生猪存栏,并有了杀掉母猪的念头。而猪肉的销售价格却坚挺不降或微降,猪价暴跌的实惠进了谁的口袋?肉价似乎不由自主地又走上了恶性循环的老路,我担心明年的猪肉会不会像2007年那样出现暴涨呢?有关部门调控肉价的那看得见的手又在哪里,又该如何帮助猪农跳出恶性循环的漩涡? 猪肉价格暴跌至5元!我们的经济到底怎么了?>>>
--------------------------------------------------------------------------------
【遭遇寒冬!猪肉价格暴跌至5元】
猪肉价格暴跌至5元!我们的经济到底怎么了?
“五块七?这么低!真是开玩笑,不卖!”
杨建新咬咬牙,打发走了又一个猪贩子。
这是10月26日中午。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他已经连续赶跑好几个这样的让他大失所望的家伙了。尽管此时,他那一排一排整齐的猪舍里,猪叫声不绝于耳,有100多头猪已到了该上市的时候,他还是下不了决心。
“五块七一斤,”这位在河北省滦南县柏各庄柏三村的养猪大户念叨着刚才猪贩子的报价对记者说,“照这个价,我的300多头猪,每头要亏200块呢!”
问题是,眼下不卖的话,养下去又要多少钱?如果下几个月猪价继续跌呢?
杨建新没想到市场反转得这么快。年初猪价还在疯涨,而从5月开始,生猪收购价只用了5个月就跌穿6元一斤。
并且,“猪一下多了这么多!”杨建新这里的300多头不算什么,同村的周全保养了500多头。而全镇据说要达到10万头。猪贩子临走时还劝他认清自己的处境:“北京、天津那边的猪现在多得不得了,根本不用从你们这里调!”
杨建新明白猪贩子的话大概不假。他看到,柏各庄镇上那个冀东最大的生猪交易市场,现在挤满的是运沙车,偶有几辆拉生猪的车,还是空的。
这样等下去,这个猪到底要养多大?他听说,隔壁猪场有些猪已经养到500斤了。
和杨建新怀着同样忧虑的有农业部的官员。农业部畜牧司司长王才智上个月警告说,受去年以来生猪价格上升过快影响,各地生猪存栏和出栏数增加,目前母猪存栏数已远远超过占生猪存栏数8%-9%的正常比例,全面供大于求的情况即将再现。如不采取措施,将可能引发新一轮生猪生产的波动。
猪肉价“坚挺” 遭猪农质疑
上个月,江门市新会区大泽镇一位猪农向当地镇政府投诉:生猪收购价下降而市场零售肉价坚挺,有伤农嫌疑。今年3月他在生猪价格最为高的时候以每头1030元的价格购入了60头仔猪(15公斤重),在2-3月份的时候,纯杂猪的价格还是900元/50公斤,可到他的生猪要出栏的8月底,已跌至750元/50公斤,扣除成本,损失大约1万多元。
羊城晚报记者本月10日走访江门市场,只见排骨售价一直保持在32元/公斤的价位上,瘦肉也一直卖到30元/公斤。当地猪肉零售商告诉记者,由于货源充足,生猪收购价比起今年初已大幅度回落:质量上乘的年初要1000元/百斤,而现在是750元/百斤,质差的720元/百斤。
猪农认为,既然猪肉价未变,那么生猪的收购价格下降就不合理。猪农村怀疑中间商在操纵肉价。
--------------------------------------------------------------------------------
【猪肉暴跌至5元伤猪农,谁是"罪魁祸首"?】
【网友原创】猪肉暴跌至5元伤猪农,谁是罪魁祸首?
大饼子公爵:猪肉暴涨的时候,鼓励养殖户多养猪,扩大生产,没有错。从暴涨到暴跌不过只有一年的时间,暴涨的时候媒体政府义正言辞的呼吁养猪户们多养猪,但是到了猪肉价格下跌的时候,当时那些义正言辞的人又在哪里?你们为何不再次发出你们的声音?
从“奶农”到“橘农”再到“蛋农”有网友戏言:在中国最倒霉的就是带“农”字的人。戏言归戏言,每次农产品出现危机的时候为什么倒霉的总是那些处于最底层的“农民”呢?就目前的情况看来,猪农的现状让人很担忧,草民在担忧猪农的同时也担忧,下一个倒霉的“农”是谁?
现在猪肉价格为何让人如此牵挂
单单一个猪肉不应该有这么大的影响力。但在我国,猪肉是CPI的重要构成部分,其在群众肉类消费中的比重超过60%,不说三月,就是三日不知肉味,也不知会有多少人叫苦不迭。对困难群众来说,能否经常吃到肉,是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换言之,猪肉价格在我国不仅具有特殊的经济符号价值,更具有独特的社会功能意义。
因此,政府在猪肉问题上的高姿态,绝非小题大做,而是视民生福祉为己任,确保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及时决策。
无保险护航,农业产业化发展危险!
农业产业化发展面临自然灾害和市场双重风险。重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靠天吃饭现象长期存在,尤其是近几年,重庆的自然灾害发生频繁、影响面大,年均农业因灾损失达数百亿元。同时,市场风险也成为伴随重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梦魇。农产品价格似乎是一匹脱缰野马,让政府这只手难以实行有效调控。远的不说,今年的蔬菜价格暴跌让全市菜农损失惨重,几乎丧失了信心;近期猪肉价格大幅度下跌又使养殖户发生亏损,宰杀母猪现象也许会重演,生猪产业发展将再次遭遇危机。
过去,在发展产业化过程中,大到国家财政花费数十亿元实施母猪生产补贴,小到乡镇政府发动农民扩大番茄种植规模,各级政府投入苗种、基础设施方面资金不少,数以百亿计,但如何消除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似乎一直裹足不前,难有作为。直接的后果是:带来产业发展的大起大落,严重挫伤农业生产者积极性,使资本投资农业更加谨慎,长此以往,农业发展水平将一直在原始状态徘徊,影响农民增收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和谐社会建设。
生猪的收购价格持续走低,猪农眼看大势不妙,一些猪商已经在预备减少生猪存栏,并有了杀掉母猪的念头。而猪肉的销售价格却坚挺不降或微降,猪价暴跌的实惠进了谁的口袋?肉价似乎不由自主地又走上了恶性循环的老路,我担心明年的猪肉会不会像2007年那样出现暴涨呢?有关部门调控肉价的那看得见的手又在哪里,又该如何帮助猪农跳出恶性循环的漩涡? 猪肉价格暴跌至5元!我们的经济到底怎么了?>>>
--------------------------------------------------------------------------------
【遭遇寒冬!猪肉价格暴跌至5元】
猪肉价格暴跌至5元!我们的经济到底怎么了?
“五块七?这么低!真是开玩笑,不卖!”
杨建新咬咬牙,打发走了又一个猪贩子。
这是10月26日中午。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他已经连续赶跑好几个这样的让他大失所望的家伙了。尽管此时,他那一排一排整齐的猪舍里,猪叫声不绝于耳,有100多头猪已到了该上市的时候,他还是下不了决心。
“五块七一斤,”这位在河北省滦南县柏各庄柏三村的养猪大户念叨着刚才猪贩子的报价对记者说,“照这个价,我的300多头猪,每头要亏200块呢!”
问题是,眼下不卖的话,养下去又要多少钱?如果下几个月猪价继续跌呢?
杨建新没想到市场反转得这么快。年初猪价还在疯涨,而从5月开始,生猪收购价只用了5个月就跌穿6元一斤。
并且,“猪一下多了这么多!”杨建新这里的300多头不算什么,同村的周全保养了500多头。而全镇据说要达到10万头。猪贩子临走时还劝他认清自己的处境:“北京、天津那边的猪现在多得不得了,根本不用从你们这里调!”
杨建新明白猪贩子的话大概不假。他看到,柏各庄镇上那个冀东最大的生猪交易市场,现在挤满的是运沙车,偶有几辆拉生猪的车,还是空的。
这样等下去,这个猪到底要养多大?他听说,隔壁猪场有些猪已经养到500斤了。
和杨建新怀着同样忧虑的有农业部的官员。农业部畜牧司司长王才智上个月警告说,受去年以来生猪价格上升过快影响,各地生猪存栏和出栏数增加,目前母猪存栏数已远远超过占生猪存栏数8%-9%的正常比例,全面供大于求的情况即将再现。如不采取措施,将可能引发新一轮生猪生产的波动。
猪肉价“坚挺” 遭猪农质疑
上个月,江门市新会区大泽镇一位猪农向当地镇政府投诉:生猪收购价下降而市场零售肉价坚挺,有伤农嫌疑。今年3月他在生猪价格最为高的时候以每头1030元的价格购入了60头仔猪(15公斤重),在2-3月份的时候,纯杂猪的价格还是900元/50公斤,可到他的生猪要出栏的8月底,已跌至750元/50公斤,扣除成本,损失大约1万多元。
羊城晚报记者本月10日走访江门市场,只见排骨售价一直保持在32元/公斤的价位上,瘦肉也一直卖到30元/公斤。当地猪肉零售商告诉记者,由于货源充足,生猪收购价比起今年初已大幅度回落:质量上乘的年初要1000元/百斤,而现在是750元/百斤,质差的720元/百斤。
猪农认为,既然猪肉价未变,那么生猪的收购价格下降就不合理。猪农村怀疑中间商在操纵肉价。
--------------------------------------------------------------------------------
【猪肉暴跌至5元伤猪农,谁是"罪魁祸首"?】
【网友原创】猪肉暴跌至5元伤猪农,谁是罪魁祸首?
大饼子公爵:猪肉暴涨的时候,鼓励养殖户多养猪,扩大生产,没有错。从暴涨到暴跌不过只有一年的时间,暴涨的时候媒体政府义正言辞的呼吁养猪户们多养猪,但是到了猪肉价格下跌的时候,当时那些义正言辞的人又在哪里?你们为何不再次发出你们的声音?
从“奶农”到“橘农”再到“蛋农”有网友戏言:在中国最倒霉的就是带“农”字的人。戏言归戏言,每次农产品出现危机的时候为什么倒霉的总是那些处于最底层的“农民”呢?就目前的情况看来,猪农的现状让人很担忧,草民在担忧猪农的同时也担忧,下一个倒霉的“农”是谁?
现在猪肉价格为何让人如此牵挂
单单一个猪肉不应该有这么大的影响力。但在我国,猪肉是CPI的重要构成部分,其在群众肉类消费中的比重超过60%,不说三月,就是三日不知肉味,也不知会有多少人叫苦不迭。对困难群众来说,能否经常吃到肉,是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换言之,猪肉价格在我国不仅具有特殊的经济符号价值,更具有独特的社会功能意义。
因此,政府在猪肉问题上的高姿态,绝非小题大做,而是视民生福祉为己任,确保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及时决策。
无保险护航,农业产业化发展危险!
农业产业化发展面临自然灾害和市场双重风险。重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靠天吃饭现象长期存在,尤其是近几年,重庆的自然灾害发生频繁、影响面大,年均农业因灾损失达数百亿元。同时,市场风险也成为伴随重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梦魇。农产品价格似乎是一匹脱缰野马,让政府这只手难以实行有效调控。远的不说,今年的蔬菜价格暴跌让全市菜农损失惨重,几乎丧失了信心;近期猪肉价格大幅度下跌又使养殖户发生亏损,宰杀母猪现象也许会重演,生猪产业发展将再次遭遇危机。
过去,在发展产业化过程中,大到国家财政花费数十亿元实施母猪生产补贴,小到乡镇政府发动农民扩大番茄种植规模,各级政府投入苗种、基础设施方面资金不少,数以百亿计,但如何消除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似乎一直裹足不前,难有作为。直接的后果是:带来产业发展的大起大落,严重挫伤农业生产者积极性,使资本投资农业更加谨慎,长此以往,农业发展水平将一直在原始状态徘徊,影响农民增收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和谐社会建设。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已邀请:
10 个回复
wanzi214 (威望:1)
赞同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