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路在何方?
作者:admin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420 更新时间:2008-5-19 16:27:05
“中国制造”怎么了?
中国的制造业依靠低廉的资源和爆发的市场机会,获取了长足的发展,中国在短短的二十年的改革开放过程中,成为了世界的制造工厂,“中国制造”一时风光无限。凭借相对国外的低廉资源优势和需求旺盛的国内市场条件,中国的制造企业也过上了难得的好日子。
但这样的“好日子”正渐渐离我们远去,“中国制造”的风光近来也开始蒙上了让人不安的阴影。在近两年和企业经营者交流中,老板们最大的感慨是“赚钱越来越不容易了!”竞争对手不断增加,竞争日趋激烈,利润越来越微薄;而消费者要求却越来越苛刻,对产品质量愈发挑剔,稍不满意就跑到竞争对手那去了。顾客越来越不讲道理,市场环境变化日新月异,就在几年前工厂门前排满了车队等着提货的景象现在想来好像是遥不可及的事情了。
国内市场让老板们失望,国外市场也是风云突变。2007年7月,一则新闻报道让出口企业的经营者们感同身受、唏嘘不已,广东一家代工国外品牌的玩具制造商的总经理,在一天早上迎接完自己的员工上班后,在办公楼里上吊自杀。这位总经理自杀的原因是其工厂生产的产品因质量原因遭大规模退货,而他根本没有实力应对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于是一位受人尊敬企业家走上了绝路。其实这个事件发生的背后,是近两年来国外市场对中国产品质量和安全不断提高的要求,特别是今年以来,大量中国企业出口产品因质量和安全的原因被迫停止供货。
老板们的感慨以及令人震惊的自杀事件,我们不得不自问:“中国制造”怎么了?“中国制造”出路何在?
对这些问题的探索,谈大一点可以谈到经济全球化、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和政府出口扶持政策等等,但作为一名企业运营管理咨询顾问,我更多是关心在微观层面的一个企业应该如何转变,以应对国内国际市场环境发生的变化,从而使企业能够持续发展下去。
作为一个企业,应从以下几个具体问题的回答去探寻持续发展之路:
企业过去为什么成功?
企业的外部环境发生了什么变化?
在外部环境变化后,企业过去成功的因素能否保证企业长期成功?如果企业过去成功的因素不能保证企业长期成功,那么什么因素能够保证企业长期成功?
过去二十年,我们为什么会成功?
在我的咨询工作中,遇到大大小小、历史或长或短、经营状况或好或差的众多的企业。每次近距离观察这些企业,我禁不住总要问自己“这些企业为什么能够生存和发展到现在?他们又凭什么才能持续生存和发展下去?”我不断思考这两个问题,同时也用同样的问题去询问企业里的管理者,寻求他们对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对于第一个问题,管理者的回答多种多样、见仁见智,即使同一个企业的不同管理者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也有很多不同的答案。在这些答案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前几个词语是:市场机会、低廉资源优势、英明企业领袖及决策、产权机制、广告或营销、产品及技术。我们可以把这些因素分为企业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大类,这其中外部因素有:市场机会和低廉资源;内部因素包括:英明企业领袖及决策、产权机制、广告或市场策划、产品及技术。我们对这些因素逐个简单分析,以帮助我们认识过去我们企业成功的原因所在。
市场机会。一个在中国工作外国管理者曾经撰文写到“中国的市场机会太多了,管理在这里并不需要”。这话可能过于夸张,但的确道出中国市场二十多年来的特征----“机会市场”,这样的市场让大量管理粗放的企业过上了好日子。一位日本企业管理者感慨说:中国有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的两大优势,一是数量巨大的低廉而高素质的劳动力,二是庞大的市场,这两个优势都来自于中国十几亿的人口。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十几亿人的物质需求忽然被释放,形成了一个令世界上任何一个企业都垂涎的庞大的市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个市场如同一个黑洞,吞噬了所有国内企业生产或是国外进口的商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我们的企业习惯了“我生产什么就卖什么,我生产多少就卖多少”经营状况。得益于二十年来中国广大的人口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得益于二十年来中国这个世界最大的“卖方市场”的存在,中国企业快速茁壮成长起来。一位企业家对我说:我的企业十几年来经营状况都不错,什么原因,主要是我们所在的这个行业比较景气,我们企业是被行业发展推着前进,即使行业有几次短暂的低落期,也还不至于活不下去。这样类似的话我听很多的企业经营者说起,看来中国举世无双的市场的确对中国企业二十年来的成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低廉资源优势。中国企业最大的资源优势毫无疑问是低廉而高素质的劳动力。凭此一项,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上攻城掠寨、势不可挡。几年前一位国外汽车公司的高层访问一家中国汽车企业,这位国外汽车业的行家对这个中国汽车企业能够以不到四万元人民币成本生产一辆汽车感到不可思议,于是他问这家企业管理者企业里工人的工资是多少,得到答案后他说,我看汽车的成本还可以更低。我问一个以出口为主的电缆企业的销售副总,企业为什么发展这么好。他很直接的回答我,这不是企业管理得好的功劳,实际上这个企业的管理好不到那去,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的产品便宜,国外竞争对手都比我们贵。因此低廉资源对中国企业的成功也功不可没。
英明的企业领袖及决策。我看到的很多企业,其成功依赖的是这个企业领袖出众的个人能力,他以敏锐的市场感觉捕捉到了市场机会,以超于常人的魄力果断决策,带领自己的企业快速发展。一个快速消费品企业的中层管理者在回答我的问题时说:我们这个企业成功主要靠老板的英明决策。然后他给我讲了一个决策案例,十年前这个企业和主要竞争对手的市场主要在本省内和一个边境国家,当时自己企业的老板意识到了边境贸易很快将遇到障碍,因此果断将市场的重心放回到了省内,而主要竞争对手还沉醉于出口的利润而忽略了省内市场,最终当出口通道被关闭后,竞争对手发现省内市场已经几乎完全被占领了,从此一蹶不振,而自己企业发展非常迅速,现在几乎成为了省内市场的垄断者,获取了丰厚的利润。
产权机制。在和很多国有企业改制而来的股份企业的管理者交流时,他们最大的感触是“机制比以前灵活多了”。我在和一个饮料企业的管理者交谈时他说到,原来在他们企业所在的省内包括自己企业有两个主要的饮料生产企业,两个企业都是国有企业,后来自己企业改制为股份制企业,而竞争对手一直是国有性质。改制后自己的企业迸发了无穷的活力,发展喜人,而竞争对手十年如一日没有什么大的变化,最终被别的企业兼并了。
广告和市场策划。靠广告和市场策划而一鸣惊人的企业案例我们知道得再多不过了,为人熟知的有中央电视台广告标王“秦池”、有通过铺天盖地的墙面广告和庞大的销售队伍短短两三年内销售收入达到80亿的“三株”、还有至今仍然在各个电视台狂轰烂炸的“脑黄金”。在国内太多的企业通过所谓“金点子”的市场策划一夜成名并以火箭的速度发展扩大。在十几亿消费者张开大口要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时,如何让消费者知道自己并把自己的产品送到消费者身边是最重要的,因为这个时候市场仍然是供不应求,消费者自身也远未成熟,只要通过广告和市场策划为消费者所知或有比较深刻的印象,源源不断的把产品销售出去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产品和技术。在我所遇到的企业中,靠一个产品或一项技术起家,然后发展起来的为数不少。一家企业的董事长是某个电器元件行业的技术权威,他的一项十几年前技术专利是企业发展到现在的“镇厂之宝”,竞争对手至今在这项技术上难以跨越,因此即使这个企业的成本和质量控制比竞争对手差了不少,即使因为管理不善经营状况不佳,企业仍然能够勉强生存下来。
以上我们分析的这些因素是中国企业过去二十年来成功的因素,是支撑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因素,我们的分析不一定是完全正确的,但确实是一些企业自己的看法和我们近距离观察的认识。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必然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理论在市场经济中同样适用,前面提到的所有成功因素都是在特定的企业外部环境中才促成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我们现在和不久将来外部环境是否在变化,这些变化对企业意味着什么?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曾经的成功因素能否保证企业持续发展下去,如果不能,企业需要构建哪些因素才能长久成功呢?
企业外部环境发生了什么变化?
企业的外部环境包含很多的方面因素,诸如经济、社会和文化、政治和法律、技术等等,我们主要讨论曾经让中国制造业赖以成功的外部环境因素:市场机会和资源优势。
我们必须认识到原来我们赖以成功的外部环境因素正在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不会像晴天霹雳那样突然和明显,但却比我们认为的要来的快,五十年前欧美的市场变化可能远没有今天中国市场的变化要来得快。
市场机会。任何一个国家的市场都有两个必然的变化,一是由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二是消费者的需求随着社会技术的进步不断变化(更多样更复杂)。我们发现任何一个市场的发展方向都是趋向于供过于求,虽然在市场的不同阶段和地域供给不足的现象仍然存在,但趋势是不可阻挡的。在买方市场,顾客越来越挑剔,供应方却要想方设法满足顾客的要求,因为在供过于求的市场里你满足不了顾客的要求别的供应方会满足顾客的需求,“顾客是上帝”“顾客至上”是这个市场的基本特征。人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变化,农业社会的人,它的主要物质需求在于基本的吃穿;工业社会的人需要夜间有如同白昼的照明、有可以更快捷的代步工具;信息社会的人有预定千里之外的酒店房间同时要亲眼考察房间模样的需求。人的需求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但这些变化都向一个方向在变化:它们都对满足需求的供应者(不管是有形产品还是无形服务的供应者)提出了更苛刻的质量、价格、服务方面的要求。
对于中国市场,我们现在首先可以确定的是:中国市场机会已经大大不如从前,我们正逐步走向买方市场。从前那样遍地是黄金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很多企业管理者感叹现在赚钱越来越难。中国市场这块曾经养活了众多虚胖的企业的巨大的蛋糕,现在看来每一小块蛋糕上都挤满了人,并且更多的人仍然抱着吃蛋糕的愿望拼命挤上来,有没有能力守住自己的蛋糕和吃出新花样成为了生死攸关的事情,因为别的地方也没有多余的蛋糕可以养活自己。国内市场增长趋向平缓、市场愈加规范、竞争愈加激烈,以前的“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的竞争模式已经不能再保证企业在市场中一往无前。正如一位经济学家所说的“以前中国的企业常常是一不小心就赚钱,而现在是一不小心就赔钱”。几乎每一个企业经营者都在感叹:市场变了!
迈克尔•哈默在《超越再造》中写到“公司经营中的低效率、多差错、不灵活是非常惊人的。这并不是一种新现象,只是到了1980年后这些问题才变得至关重要起来。当顾客门很少有选择余地以及所有的竞争者都同样糟糕时,一家公司就很少有动力去改善经营。但是 当精明的顾客们开始成群地舍弃大公司时,这些问题就迅速上升为企业的头号问题。面对着这些需要解决的问题,经营业绩问题的长
“中国制造”怎么了?
中国的制造业依靠低廉的资源和爆发的市场机会,获取了长足的发展,中国在短短的二十年的改革开放过程中,成为了世界的制造工厂,“中国制造”一时风光无限。凭借相对国外的低廉资源优势和需求旺盛的国内市场条件,中国的制造企业也过上了难得的好日子。
但这样的“好日子”正渐渐离我们远去,“中国制造”的风光近来也开始蒙上了让人不安的阴影。在近两年和企业经营者交流中,老板们最大的感慨是“赚钱越来越不容易了!”竞争对手不断增加,竞争日趋激烈,利润越来越微薄;而消费者要求却越来越苛刻,对产品质量愈发挑剔,稍不满意就跑到竞争对手那去了。顾客越来越不讲道理,市场环境变化日新月异,就在几年前工厂门前排满了车队等着提货的景象现在想来好像是遥不可及的事情了。
国内市场让老板们失望,国外市场也是风云突变。2007年7月,一则新闻报道让出口企业的经营者们感同身受、唏嘘不已,广东一家代工国外品牌的玩具制造商的总经理,在一天早上迎接完自己的员工上班后,在办公楼里上吊自杀。这位总经理自杀的原因是其工厂生产的产品因质量原因遭大规模退货,而他根本没有实力应对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于是一位受人尊敬企业家走上了绝路。其实这个事件发生的背后,是近两年来国外市场对中国产品质量和安全不断提高的要求,特别是今年以来,大量中国企业出口产品因质量和安全的原因被迫停止供货。
老板们的感慨以及令人震惊的自杀事件,我们不得不自问:“中国制造”怎么了?“中国制造”出路何在?
对这些问题的探索,谈大一点可以谈到经济全球化、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和政府出口扶持政策等等,但作为一名企业运营管理咨询顾问,我更多是关心在微观层面的一个企业应该如何转变,以应对国内国际市场环境发生的变化,从而使企业能够持续发展下去。
作为一个企业,应从以下几个具体问题的回答去探寻持续发展之路:
企业过去为什么成功?
企业的外部环境发生了什么变化?
在外部环境变化后,企业过去成功的因素能否保证企业长期成功?如果企业过去成功的因素不能保证企业长期成功,那么什么因素能够保证企业长期成功?
过去二十年,我们为什么会成功?
在我的咨询工作中,遇到大大小小、历史或长或短、经营状况或好或差的众多的企业。每次近距离观察这些企业,我禁不住总要问自己“这些企业为什么能够生存和发展到现在?他们又凭什么才能持续生存和发展下去?”我不断思考这两个问题,同时也用同样的问题去询问企业里的管理者,寻求他们对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对于第一个问题,管理者的回答多种多样、见仁见智,即使同一个企业的不同管理者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也有很多不同的答案。在这些答案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前几个词语是:市场机会、低廉资源优势、英明企业领袖及决策、产权机制、广告或营销、产品及技术。我们可以把这些因素分为企业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大类,这其中外部因素有:市场机会和低廉资源;内部因素包括:英明企业领袖及决策、产权机制、广告或市场策划、产品及技术。我们对这些因素逐个简单分析,以帮助我们认识过去我们企业成功的原因所在。
市场机会。一个在中国工作外国管理者曾经撰文写到“中国的市场机会太多了,管理在这里并不需要”。这话可能过于夸张,但的确道出中国市场二十多年来的特征----“机会市场”,这样的市场让大量管理粗放的企业过上了好日子。一位日本企业管理者感慨说:中国有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的两大优势,一是数量巨大的低廉而高素质的劳动力,二是庞大的市场,这两个优势都来自于中国十几亿的人口。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十几亿人的物质需求忽然被释放,形成了一个令世界上任何一个企业都垂涎的庞大的市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个市场如同一个黑洞,吞噬了所有国内企业生产或是国外进口的商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我们的企业习惯了“我生产什么就卖什么,我生产多少就卖多少”经营状况。得益于二十年来中国广大的人口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得益于二十年来中国这个世界最大的“卖方市场”的存在,中国企业快速茁壮成长起来。一位企业家对我说:我的企业十几年来经营状况都不错,什么原因,主要是我们所在的这个行业比较景气,我们企业是被行业发展推着前进,即使行业有几次短暂的低落期,也还不至于活不下去。这样类似的话我听很多的企业经营者说起,看来中国举世无双的市场的确对中国企业二十年来的成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低廉资源优势。中国企业最大的资源优势毫无疑问是低廉而高素质的劳动力。凭此一项,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上攻城掠寨、势不可挡。几年前一位国外汽车公司的高层访问一家中国汽车企业,这位国外汽车业的行家对这个中国汽车企业能够以不到四万元人民币成本生产一辆汽车感到不可思议,于是他问这家企业管理者企业里工人的工资是多少,得到答案后他说,我看汽车的成本还可以更低。我问一个以出口为主的电缆企业的销售副总,企业为什么发展这么好。他很直接的回答我,这不是企业管理得好的功劳,实际上这个企业的管理好不到那去,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的产品便宜,国外竞争对手都比我们贵。因此低廉资源对中国企业的成功也功不可没。
英明的企业领袖及决策。我看到的很多企业,其成功依赖的是这个企业领袖出众的个人能力,他以敏锐的市场感觉捕捉到了市场机会,以超于常人的魄力果断决策,带领自己的企业快速发展。一个快速消费品企业的中层管理者在回答我的问题时说:我们这个企业成功主要靠老板的英明决策。然后他给我讲了一个决策案例,十年前这个企业和主要竞争对手的市场主要在本省内和一个边境国家,当时自己企业的老板意识到了边境贸易很快将遇到障碍,因此果断将市场的重心放回到了省内,而主要竞争对手还沉醉于出口的利润而忽略了省内市场,最终当出口通道被关闭后,竞争对手发现省内市场已经几乎完全被占领了,从此一蹶不振,而自己企业发展非常迅速,现在几乎成为了省内市场的垄断者,获取了丰厚的利润。
产权机制。在和很多国有企业改制而来的股份企业的管理者交流时,他们最大的感触是“机制比以前灵活多了”。我在和一个饮料企业的管理者交谈时他说到,原来在他们企业所在的省内包括自己企业有两个主要的饮料生产企业,两个企业都是国有企业,后来自己企业改制为股份制企业,而竞争对手一直是国有性质。改制后自己的企业迸发了无穷的活力,发展喜人,而竞争对手十年如一日没有什么大的变化,最终被别的企业兼并了。
广告和市场策划。靠广告和市场策划而一鸣惊人的企业案例我们知道得再多不过了,为人熟知的有中央电视台广告标王“秦池”、有通过铺天盖地的墙面广告和庞大的销售队伍短短两三年内销售收入达到80亿的“三株”、还有至今仍然在各个电视台狂轰烂炸的“脑黄金”。在国内太多的企业通过所谓“金点子”的市场策划一夜成名并以火箭的速度发展扩大。在十几亿消费者张开大口要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时,如何让消费者知道自己并把自己的产品送到消费者身边是最重要的,因为这个时候市场仍然是供不应求,消费者自身也远未成熟,只要通过广告和市场策划为消费者所知或有比较深刻的印象,源源不断的把产品销售出去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产品和技术。在我所遇到的企业中,靠一个产品或一项技术起家,然后发展起来的为数不少。一家企业的董事长是某个电器元件行业的技术权威,他的一项十几年前技术专利是企业发展到现在的“镇厂之宝”,竞争对手至今在这项技术上难以跨越,因此即使这个企业的成本和质量控制比竞争对手差了不少,即使因为管理不善经营状况不佳,企业仍然能够勉强生存下来。
以上我们分析的这些因素是中国企业过去二十年来成功的因素,是支撑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因素,我们的分析不一定是完全正确的,但确实是一些企业自己的看法和我们近距离观察的认识。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必然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理论在市场经济中同样适用,前面提到的所有成功因素都是在特定的企业外部环境中才促成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我们现在和不久将来外部环境是否在变化,这些变化对企业意味着什么?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曾经的成功因素能否保证企业持续发展下去,如果不能,企业需要构建哪些因素才能长久成功呢?
企业外部环境发生了什么变化?
企业的外部环境包含很多的方面因素,诸如经济、社会和文化、政治和法律、技术等等,我们主要讨论曾经让中国制造业赖以成功的外部环境因素:市场机会和资源优势。
我们必须认识到原来我们赖以成功的外部环境因素正在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不会像晴天霹雳那样突然和明显,但却比我们认为的要来的快,五十年前欧美的市场变化可能远没有今天中国市场的变化要来得快。
市场机会。任何一个国家的市场都有两个必然的变化,一是由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二是消费者的需求随着社会技术的进步不断变化(更多样更复杂)。我们发现任何一个市场的发展方向都是趋向于供过于求,虽然在市场的不同阶段和地域供给不足的现象仍然存在,但趋势是不可阻挡的。在买方市场,顾客越来越挑剔,供应方却要想方设法满足顾客的要求,因为在供过于求的市场里你满足不了顾客的要求别的供应方会满足顾客的需求,“顾客是上帝”“顾客至上”是这个市场的基本特征。人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变化,农业社会的人,它的主要物质需求在于基本的吃穿;工业社会的人需要夜间有如同白昼的照明、有可以更快捷的代步工具;信息社会的人有预定千里之外的酒店房间同时要亲眼考察房间模样的需求。人的需求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但这些变化都向一个方向在变化:它们都对满足需求的供应者(不管是有形产品还是无形服务的供应者)提出了更苛刻的质量、价格、服务方面的要求。
对于中国市场,我们现在首先可以确定的是:中国市场机会已经大大不如从前,我们正逐步走向买方市场。从前那样遍地是黄金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很多企业管理者感叹现在赚钱越来越难。中国市场这块曾经养活了众多虚胖的企业的巨大的蛋糕,现在看来每一小块蛋糕上都挤满了人,并且更多的人仍然抱着吃蛋糕的愿望拼命挤上来,有没有能力守住自己的蛋糕和吃出新花样成为了生死攸关的事情,因为别的地方也没有多余的蛋糕可以养活自己。国内市场增长趋向平缓、市场愈加规范、竞争愈加激烈,以前的“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的竞争模式已经不能再保证企业在市场中一往无前。正如一位经济学家所说的“以前中国的企业常常是一不小心就赚钱,而现在是一不小心就赔钱”。几乎每一个企业经营者都在感叹:市场变了!
迈克尔•哈默在《超越再造》中写到“公司经营中的低效率、多差错、不灵活是非常惊人的。这并不是一种新现象,只是到了1980年后这些问题才变得至关重要起来。当顾客门很少有选择余地以及所有的竞争者都同样糟糕时,一家公司就很少有动力去改善经营。但是 当精明的顾客们开始成群地舍弃大公司时,这些问题就迅速上升为企业的头号问题。面对着这些需要解决的问题,经营业绩问题的长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已邀请:
21 个回复
gongjx (威望:0) (广东 佛山) 电子制造 工程师
赞同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