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 你不可能永远属于外企,它只会让你恐惧.
在外企工作最大的恐惧是什么?
在35岁或最迟40岁以前没有爬到经理的职位,你将面对:
很少的机会再爬升到更高的职别;
薪水非常小幅度的提升,比起同龄人,薪水(面子)将是一种精神毒药;
年轻一代的威胁:年轻、薪水低、有激情、不怕失败;
自己的同事成为自己的上司;
自己曾经的手下变成了你同级别的同事;
自己曾经的手下几经跳槽之后成为自己的老板;
突然失业的可能;
已经爬升到经理或高级经理级别的人,你将面对:
部门间的倾轧;
上级老板的质疑和催促;
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成为自己老板——关键是,更新很快;
越来越难以理解把握公司的发展方向——上层决策并不是都与经理级员工沟通;
手下会突然离开;
千辛万苦的从竞争对手处挖人,却发现,不合格的太多,优秀的不来;
自己是突发事件的主要责任人;
跳槽的风险:那是另外一个不熟悉的火坑;
不跳槽的风险:熟悉的火坑,但火就在脚下,不可以逃;
突然失业的可能;
以上种种可能之后,坚挺下来的人却发现:自己终将离开,一旦离开,则一无是处——对于那公司来说;自己的曾经的手下变成自己的同级别的或自己的老板;你可以努力的做事,也可以倒浆糊的拖拉行事;你可以锐意进取,也可以消极怠工。不论怎样,你的薪水和位置都会慢慢提升,也可能很快(少);而唯一的代价就是年龄。从长远来看,随着年龄的增大,大多数人的竞争力都会形成一条抛物线,一旦到达顶端后,将是下降,而这下降才是最值得考虑的事情。正因为外资公司来中国并没有多少年,还看不到干到老的那种人的生活,不过可以想象的是:一旦有一日你离开外资公司,假如也到了退休年龄(男60岁,女55岁),那么你的生活也就是两三千的生活费,其余一律没有。但从中国现况来看外资公司里五六十岁的员工有但并不多,那就是最大的问题所在:离开外资公司但没有到退休年龄,假如普通的你干什么?特别是对没有竞争力的普通外企员工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很多励志的书籍和传道者这么告诉你:只要怎样怎样,就会怎样怎样。如果你看了一定的历史或者经历了一定的人际,你就会发现,特别是现代,并不是努力就可以代表着成功,最可怕的是:不努力也不代表不成功。普通人如你我可能定义的成功就是:我付出,我得到。但现实并非如此。以前有哲人说那些所谓的四书五经或者儒家思想,都仅仅是统治思想的工具,那么,现在如果还有人说:只要努力学习,你就可以成功。也应该是不太可信。
再回到外企的生活,其实无论外企或国企或民企,一切的恐惧来源于保障的缺失。本质上来说,外企是你的工具,你也是外企的工具——这是公平的。如果你在外企公司工作的话,你可能知道所谓的职业规划只不过是人事部门日常工作的一部分。记住一点,只要是工作,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无论结果有多么重大,这些都属于公司本身,而且具有强烈的时间性(比如,年度业绩报告)。因此,你在外资公司的职业规划,其实不过是某个部门得以生存而且必须处理的日常工作而已。对你个人而言是个长远的事情,而对于真正处理此事的人来说,只不过是一张报表而已。想想你曾经如何埋怨、拖延一项工作的情景,你的职业规划也属于被埋怨、拖延的范围。另外,所有的职业规划都忘记告诉你:当你老了,不具有竞争力的时候的规划。
因此,从现在开始,你要想一想,自己是否一辈子可以职业规划?正确的是:你是否要想一想当你没有外企职业生活时候的生活规划?
俺公司所处的Office也应该属于那种5A甲等的办公楼。在早晨九点钟左右是上班的高峰,一大群白领们风风火火的,衣冠楚楚的站在电梯里。俺也身处其中,在电梯即将关闭的时候,一个穿着一看就是普通农民工的妇女,推着拉着一个小车,非常歉意的挤了进来,于是听到了这么一段对话:
开电梯的阿姨:“哎哟,你要是最迟一秒就赶不上了,又来收废纸啊?”
那个妇女很不好意思的说:“是啊,好几个人打电话过来,本来想烧完饭的。”
电梯里那些白领们(包括俺)都装做没有听见什么的挺直着自己的腰板——知道么,收垃圾和白领的差距那优越感差距很大的。
开电梯的阿姨又问:“你们刚在xx豪园买了两套房子?”
收垃圾的妇女:“是啊,我老公说正好多买一套给来看我们亲戚住,比住宾馆省啊。”
她说的很谦卑,丝毫没有一点炫耀的意思。可是,她买的房子可是超过15k每平米的房子。
我正好到了我到的楼层,看到和我一样的白领们面上仍无表情,只是心里都在算了一笔帐:那可是总监或以上的人才有这样的经济实力啊。
呵呵,不是单纯钱的问题,而是我们对外企的期望高了点,一些没名的优越感高了点。
如果你还不具有自己独立创业的能力,先在外企工作起来,至少可以学会几点:管理、人际、业绩、官僚、推诿、成本、秀;
如果你学不会太多的管理技巧,那么先学会人际技巧;
如果学不会太多的人机技巧,那么先学会倾听和观察;
如果不能显示你的能力(在外企里,无法真正评断这一点),那么多沉默,少发言;
如果不能达到你的期望,即使你已经付出努力,那么,尽量只完成你该完成的工作;
生活并不永远掌握在你的手上,而你的手必须要抓住些什么;厚积薄发代表在一定时间内必须要忍耐,但忍耐是在目标的时间内,这点很重要;永远不要期望公司能知道你真的做了什么而给予相应的回报,绩效评估都只是一件工作而已;不渴望,不依赖,就不会失望——单单对外企的所谓福利、薪水;绝对不要轻易在上司面前多谈,尤其是关于如何处理事情和人际,只谈某个具体项目;保持低调——包括打电话的声音。在社会这个大环境没有太大改变的情况下,90%的人无法改变生活的质量;外企比起很多别的企业(民营、国营、私人等)更具有欺骗性和腐蚀性:薪水不错,可以不必太关心公司的将来,可以轻松,也可以拖延。因此,在外企中,往往在不知不觉中,你已经虚度很多年,因为你的薪水或职位是提升的,但是——你并不能决定自己的提升或去留。在你突然一日被某种原因甩出外企系统前,必须从今天开始思考:如何更加有效的使自己可以生存,即使突然失业。有一些朋友在外企做的不错,比如薪水上升的幅度不错,职位上升的频率也不错,项目做得不错,老板对你也不错,于是,你的总体感觉不错,感觉不错会让我们开始变得乐观和强悍起来——毕竟,那叫有底气。突然有一天,公司的大领导换了思路(其实是大领导换人了),或者公司业绩不好了,你以为你会不会在被裁员的名单上?即使你已经被叫做管理者?
再或者,你的直线老板跳槽了,他带你走还是你能取代他的位置?如果你来了一个新的老板,你以为还是会很不错?——即使,你比你老板更有经验。如果你仔细研究一下你身处于你在公司的位置,你是否有把握一直会上升?
更多的时候,你是否感觉到一纸通知会改变你的判断和收获,而你无法真正的阻挡和影响决策?人诞生的时候,都是单纯而善良,但经历了由人组织成的网络侵袭,许多年后,就会被打造成为你现在看到的样子:正直或善良,同时也有说谎、欺压、利欲熏心或者笑里藏刀。我们所处的环境是由人这种节点组成,而无数的节点到了现在缺乏:悲悯。于是才有了幸灾乐祸,才有了你被欺压或打击那是咎由自取,于是也就有了动物的本性:弱肉强食。
你如果身处外企,你会发现,我们缺乏悲悯。有的时候,你会默默看着一个勤奋苦干的人被一些人欺压或者变相排挤;你会看到一些爬到高位或者对于其他人有决定作用位置的人,他们在卖力的“出谋划策”,于是,在某些时候,个体或者大部分被欺压,例子就是:突然解聘或者削减福利。而我们能做的是:坚强而尽量不成为缺乏悲悯的人。
但问题就是我们所看到的规则就是:SB才去悲悯别人。
最近看到福特准备大幅度裁员,而且裁的就是所谓白领;另外就是英特尔也要裁掉多少名经理;还有去年的西门子突然裁员的风波。例子不用多举,说多了,会认为是命运,那就叫唯心主义了。但真实的情况是:在所谓资本、战略等等原因作为前提下,所谓的中产阶级可以瞬间变成失业一族。而站得高,跌得更痛——这对于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外企的中国白领一族来说,应该说已经体验到了,只不过没有到了大面积的地步。同时,更加可怕的是,外企现在是中国大多数毕业的大学生的最好选择。
在写这个题目之前,我突然想到了这样一件事:我所工作过的公司大都做过一个薪水的行业调查,结果都很正常的显示——偏高。但事实上从公司的流动率可以看出一点端倪:那可不是正常的百分之五什么的。这说明什么问题呢?首先是从公司的角度,不愿意做那种口碑好,也就是说不愿意搞那些“虚“的:给员工货真价实的物质鼓励,而愿意实实在在的找出原因少加薪水,其次,还想质疑的是行业调查公司的职业性。
这就导致了一次所谓的战略性调整,比如降薪或者控制调薪,就可能是你的薪水不能提升到达普通水平,这就代表着你辛苦等待一年的提升成为泡影,同时比同行业的人慢了一步——当然,有些人不在意薪水,而在意所谓”职业发展“的人不会有此感受。
如果战略性调整是裁员,呵呵,那可能就真的是要你工作的时候好好思考自己的位置和将来了。
同样还有合并、兼并等,这些战略性调整可能会改变你的职业人生,甚至家庭和生活。
有人说人生就是一场赌,而中国的谚语说:愿赌服输。
人大概都有赌性,至少有很大一部分的人喜欢赌。但我们都知道赌的结局是输——关键是在过程中,或喜悦、振奋;或失落、痛苦;结果都是一个:赢的是庄家。
在这个时代,尽管外企是很大部分具有高学历人的最好去处(其他类型的企业咱不多说),但如果把进入外企这整个过程称为赌局的话,那么胜利的肯定是庄家——外企本身——这里面可能不能说具体的某个领导,而是公司运作模式的最终受益者,所谓股东。既然有了赢家,那么输的人就是身在外企工作的你我了。
这是一个大输局——对于现在还比较年轻的你我来说。
你可以看到各路赌客在外企轮番露脸:憧憬的门外汉;沉默的旁观者;乐观的希望者;轻佻的表演者;愤怒的排挤者;无奈的付出者;得志高升的轩扬者;耍心机的阴谋者;助纣为虐的帮凶者;绝望的被压榨干者;无知无畏的混日者;得过且过得随波者。。。在一定年限之后,所有赌客必须离开或者被迫离开,当然也可以从一个赌场跳到另外一个赌场去寻求新的希望——可是,总有那么一天,你的赌资——年轻、有冲动、有干劲、能付出——被庄家吸收完毕之后,我们都将成为输客:被排挤在赌场之外,年轻的赌客从你身边走过,根本不会多注意你一眼。
如此循环,这是个大输局。
外企的政策也在改变。比如外企刚入驻中国的时候,中国本土员工可以享受很多“资本主义”国家的类似福利,但现在,很多职业的中国HR人已经让外企决策层认识到可以这样或那样的实现福利本土化。同样,资本的利刃会让股东们快速决策出类似于裁员、减薪等等措施。这些是很实际,并不带有感情色彩——尽管大多数的公司,无论国企或者外企都会标榜着:以人为本。这句话没错,漏了几个字:以对资本有用的人为本。
每年都有大批的年轻的充满希望的面孔融入各大城市,各大外企,他们用年轻、理想、轻装上阵、努力来获取上级老板包括HR的青睐,他们用热情和肯干给自己一个美妙梦想和明天;同时也有大批已经消瘦或者疲倦的面孔在外企中碌碌却无为,他们努力却失去方向,他们聪明却迷惘,他们知道今天却无法把握明天。
无论怎样,中国没有真正的强大,不能让最大部分的民众富起来(现在一部分人已经很富了),不能实现保障(医疗、养老),不能加强教育,那么,你我所在的外企,永远会让你我恐惧。
在35岁或最迟40岁以前没有爬到经理的职位,你将面对:
很少的机会再爬升到更高的职别;
薪水非常小幅度的提升,比起同龄人,薪水(面子)将是一种精神毒药;
年轻一代的威胁:年轻、薪水低、有激情、不怕失败;
自己的同事成为自己的上司;
自己曾经的手下变成了你同级别的同事;
自己曾经的手下几经跳槽之后成为自己的老板;
突然失业的可能;
已经爬升到经理或高级经理级别的人,你将面对:
部门间的倾轧;
上级老板的质疑和催促;
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成为自己老板——关键是,更新很快;
越来越难以理解把握公司的发展方向——上层决策并不是都与经理级员工沟通;
手下会突然离开;
千辛万苦的从竞争对手处挖人,却发现,不合格的太多,优秀的不来;
自己是突发事件的主要责任人;
跳槽的风险:那是另外一个不熟悉的火坑;
不跳槽的风险:熟悉的火坑,但火就在脚下,不可以逃;
突然失业的可能;
以上种种可能之后,坚挺下来的人却发现:自己终将离开,一旦离开,则一无是处——对于那公司来说;自己的曾经的手下变成自己的同级别的或自己的老板;你可以努力的做事,也可以倒浆糊的拖拉行事;你可以锐意进取,也可以消极怠工。不论怎样,你的薪水和位置都会慢慢提升,也可能很快(少);而唯一的代价就是年龄。从长远来看,随着年龄的增大,大多数人的竞争力都会形成一条抛物线,一旦到达顶端后,将是下降,而这下降才是最值得考虑的事情。正因为外资公司来中国并没有多少年,还看不到干到老的那种人的生活,不过可以想象的是:一旦有一日你离开外资公司,假如也到了退休年龄(男60岁,女55岁),那么你的生活也就是两三千的生活费,其余一律没有。但从中国现况来看外资公司里五六十岁的员工有但并不多,那就是最大的问题所在:离开外资公司但没有到退休年龄,假如普通的你干什么?特别是对没有竞争力的普通外企员工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很多励志的书籍和传道者这么告诉你:只要怎样怎样,就会怎样怎样。如果你看了一定的历史或者经历了一定的人际,你就会发现,特别是现代,并不是努力就可以代表着成功,最可怕的是:不努力也不代表不成功。普通人如你我可能定义的成功就是:我付出,我得到。但现实并非如此。以前有哲人说那些所谓的四书五经或者儒家思想,都仅仅是统治思想的工具,那么,现在如果还有人说:只要努力学习,你就可以成功。也应该是不太可信。
再回到外企的生活,其实无论外企或国企或民企,一切的恐惧来源于保障的缺失。本质上来说,外企是你的工具,你也是外企的工具——这是公平的。如果你在外企公司工作的话,你可能知道所谓的职业规划只不过是人事部门日常工作的一部分。记住一点,只要是工作,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无论结果有多么重大,这些都属于公司本身,而且具有强烈的时间性(比如,年度业绩报告)。因此,你在外资公司的职业规划,其实不过是某个部门得以生存而且必须处理的日常工作而已。对你个人而言是个长远的事情,而对于真正处理此事的人来说,只不过是一张报表而已。想想你曾经如何埋怨、拖延一项工作的情景,你的职业规划也属于被埋怨、拖延的范围。另外,所有的职业规划都忘记告诉你:当你老了,不具有竞争力的时候的规划。
因此,从现在开始,你要想一想,自己是否一辈子可以职业规划?正确的是:你是否要想一想当你没有外企职业生活时候的生活规划?
俺公司所处的Office也应该属于那种5A甲等的办公楼。在早晨九点钟左右是上班的高峰,一大群白领们风风火火的,衣冠楚楚的站在电梯里。俺也身处其中,在电梯即将关闭的时候,一个穿着一看就是普通农民工的妇女,推着拉着一个小车,非常歉意的挤了进来,于是听到了这么一段对话:
开电梯的阿姨:“哎哟,你要是最迟一秒就赶不上了,又来收废纸啊?”
那个妇女很不好意思的说:“是啊,好几个人打电话过来,本来想烧完饭的。”
电梯里那些白领们(包括俺)都装做没有听见什么的挺直着自己的腰板——知道么,收垃圾和白领的差距那优越感差距很大的。
开电梯的阿姨又问:“你们刚在xx豪园买了两套房子?”
收垃圾的妇女:“是啊,我老公说正好多买一套给来看我们亲戚住,比住宾馆省啊。”
她说的很谦卑,丝毫没有一点炫耀的意思。可是,她买的房子可是超过15k每平米的房子。
我正好到了我到的楼层,看到和我一样的白领们面上仍无表情,只是心里都在算了一笔帐:那可是总监或以上的人才有这样的经济实力啊。
呵呵,不是单纯钱的问题,而是我们对外企的期望高了点,一些没名的优越感高了点。
如果你还不具有自己独立创业的能力,先在外企工作起来,至少可以学会几点:管理、人际、业绩、官僚、推诿、成本、秀;
如果你学不会太多的管理技巧,那么先学会人际技巧;
如果学不会太多的人机技巧,那么先学会倾听和观察;
如果不能显示你的能力(在外企里,无法真正评断这一点),那么多沉默,少发言;
如果不能达到你的期望,即使你已经付出努力,那么,尽量只完成你该完成的工作;
生活并不永远掌握在你的手上,而你的手必须要抓住些什么;厚积薄发代表在一定时间内必须要忍耐,但忍耐是在目标的时间内,这点很重要;永远不要期望公司能知道你真的做了什么而给予相应的回报,绩效评估都只是一件工作而已;不渴望,不依赖,就不会失望——单单对外企的所谓福利、薪水;绝对不要轻易在上司面前多谈,尤其是关于如何处理事情和人际,只谈某个具体项目;保持低调——包括打电话的声音。在社会这个大环境没有太大改变的情况下,90%的人无法改变生活的质量;外企比起很多别的企业(民营、国营、私人等)更具有欺骗性和腐蚀性:薪水不错,可以不必太关心公司的将来,可以轻松,也可以拖延。因此,在外企中,往往在不知不觉中,你已经虚度很多年,因为你的薪水或职位是提升的,但是——你并不能决定自己的提升或去留。在你突然一日被某种原因甩出外企系统前,必须从今天开始思考:如何更加有效的使自己可以生存,即使突然失业。有一些朋友在外企做的不错,比如薪水上升的幅度不错,职位上升的频率也不错,项目做得不错,老板对你也不错,于是,你的总体感觉不错,感觉不错会让我们开始变得乐观和强悍起来——毕竟,那叫有底气。突然有一天,公司的大领导换了思路(其实是大领导换人了),或者公司业绩不好了,你以为你会不会在被裁员的名单上?即使你已经被叫做管理者?
再或者,你的直线老板跳槽了,他带你走还是你能取代他的位置?如果你来了一个新的老板,你以为还是会很不错?——即使,你比你老板更有经验。如果你仔细研究一下你身处于你在公司的位置,你是否有把握一直会上升?
更多的时候,你是否感觉到一纸通知会改变你的判断和收获,而你无法真正的阻挡和影响决策?人诞生的时候,都是单纯而善良,但经历了由人组织成的网络侵袭,许多年后,就会被打造成为你现在看到的样子:正直或善良,同时也有说谎、欺压、利欲熏心或者笑里藏刀。我们所处的环境是由人这种节点组成,而无数的节点到了现在缺乏:悲悯。于是才有了幸灾乐祸,才有了你被欺压或打击那是咎由自取,于是也就有了动物的本性:弱肉强食。
你如果身处外企,你会发现,我们缺乏悲悯。有的时候,你会默默看着一个勤奋苦干的人被一些人欺压或者变相排挤;你会看到一些爬到高位或者对于其他人有决定作用位置的人,他们在卖力的“出谋划策”,于是,在某些时候,个体或者大部分被欺压,例子就是:突然解聘或者削减福利。而我们能做的是:坚强而尽量不成为缺乏悲悯的人。
但问题就是我们所看到的规则就是:SB才去悲悯别人。
最近看到福特准备大幅度裁员,而且裁的就是所谓白领;另外就是英特尔也要裁掉多少名经理;还有去年的西门子突然裁员的风波。例子不用多举,说多了,会认为是命运,那就叫唯心主义了。但真实的情况是:在所谓资本、战略等等原因作为前提下,所谓的中产阶级可以瞬间变成失业一族。而站得高,跌得更痛——这对于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外企的中国白领一族来说,应该说已经体验到了,只不过没有到了大面积的地步。同时,更加可怕的是,外企现在是中国大多数毕业的大学生的最好选择。
在写这个题目之前,我突然想到了这样一件事:我所工作过的公司大都做过一个薪水的行业调查,结果都很正常的显示——偏高。但事实上从公司的流动率可以看出一点端倪:那可不是正常的百分之五什么的。这说明什么问题呢?首先是从公司的角度,不愿意做那种口碑好,也就是说不愿意搞那些“虚“的:给员工货真价实的物质鼓励,而愿意实实在在的找出原因少加薪水,其次,还想质疑的是行业调查公司的职业性。
这就导致了一次所谓的战略性调整,比如降薪或者控制调薪,就可能是你的薪水不能提升到达普通水平,这就代表着你辛苦等待一年的提升成为泡影,同时比同行业的人慢了一步——当然,有些人不在意薪水,而在意所谓”职业发展“的人不会有此感受。
如果战略性调整是裁员,呵呵,那可能就真的是要你工作的时候好好思考自己的位置和将来了。
同样还有合并、兼并等,这些战略性调整可能会改变你的职业人生,甚至家庭和生活。
有人说人生就是一场赌,而中国的谚语说:愿赌服输。
人大概都有赌性,至少有很大一部分的人喜欢赌。但我们都知道赌的结局是输——关键是在过程中,或喜悦、振奋;或失落、痛苦;结果都是一个:赢的是庄家。
在这个时代,尽管外企是很大部分具有高学历人的最好去处(其他类型的企业咱不多说),但如果把进入外企这整个过程称为赌局的话,那么胜利的肯定是庄家——外企本身——这里面可能不能说具体的某个领导,而是公司运作模式的最终受益者,所谓股东。既然有了赢家,那么输的人就是身在外企工作的你我了。
这是一个大输局——对于现在还比较年轻的你我来说。
你可以看到各路赌客在外企轮番露脸:憧憬的门外汉;沉默的旁观者;乐观的希望者;轻佻的表演者;愤怒的排挤者;无奈的付出者;得志高升的轩扬者;耍心机的阴谋者;助纣为虐的帮凶者;绝望的被压榨干者;无知无畏的混日者;得过且过得随波者。。。在一定年限之后,所有赌客必须离开或者被迫离开,当然也可以从一个赌场跳到另外一个赌场去寻求新的希望——可是,总有那么一天,你的赌资——年轻、有冲动、有干劲、能付出——被庄家吸收完毕之后,我们都将成为输客:被排挤在赌场之外,年轻的赌客从你身边走过,根本不会多注意你一眼。
如此循环,这是个大输局。
外企的政策也在改变。比如外企刚入驻中国的时候,中国本土员工可以享受很多“资本主义”国家的类似福利,但现在,很多职业的中国HR人已经让外企决策层认识到可以这样或那样的实现福利本土化。同样,资本的利刃会让股东们快速决策出类似于裁员、减薪等等措施。这些是很实际,并不带有感情色彩——尽管大多数的公司,无论国企或者外企都会标榜着:以人为本。这句话没错,漏了几个字:以对资本有用的人为本。
每年都有大批的年轻的充满希望的面孔融入各大城市,各大外企,他们用年轻、理想、轻装上阵、努力来获取上级老板包括HR的青睐,他们用热情和肯干给自己一个美妙梦想和明天;同时也有大批已经消瘦或者疲倦的面孔在外企中碌碌却无为,他们努力却失去方向,他们聪明却迷惘,他们知道今天却无法把握明天。
无论怎样,中国没有真正的强大,不能让最大部分的民众富起来(现在一部分人已经很富了),不能实现保障(医疗、养老),不能加强教育,那么,你我所在的外企,永远会让你我恐惧。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已邀请:
37 个回复
s057031565 (威望:0) (江苏 淮安) 食品饮料
赞同来自:
:diz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