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管理管理制度
计划管理制度
1.0 目的:为了科学合理的编制企业生产计划,确保计划的可行和有效性,控制企业生产成本和费用,避免或杜绝不良浪费和损耗,特制定本制度。
2.0 范围:适用于本公司生产计划编制和实施的管理。
3.0 职责:
3.1 物控部负责生产计划管理文件的组织和实施;
3.2 物控部负责生产计划管理文件的编制、修订和解释。
4.0 内容
4.1 生产计划指标
4.1.1 生产计划的主要指标包括:产品品种指标、质量指标、产量指标、产值指标等.
4.1.2 品种指标:企业在计划期内生产的产品的品名和品种数,它不仅反映了企业在产品品种方面满足市场需要的程度,也反映了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4.1.3 质量指标:生产部在计划期内提高产品质量应达到的指标,常用的质量指标有产品等级或分级指标,如合格品率、一等品率、优等品率等。
4.1.4 产品指示:符合企业质量标准的产品数量,一般以实物单位计量。
4.1.5 产值指标:总用货币表示的产量指标,可分为产品产值,总产值及净产值3种。
4.2拟定生产计划
4.2.1 满足需求:品种、数量、质量、交期上满足市场和客户的需求,同时适应努力增加产品产量,增加收益,保持一定的收入增长率和市场占有率。
4.2.2 降低成本:充分利用生产能力,降低生产和库存成本,使生产和库存成本之和最小化。生产计划方案应考虑成本项目如下。
4.2.3 生产成本:指正常生产状态下单位产品的成本,包括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制造费用、辅助工具、头具、治具等。
4.2.4 加班成本:临时提高产量而增加工作班次所发生的费用,如加班费用及相应的附加费用。
4.2.5 转包成本:在生产能力紧张时,将部分生产任务外包给相关厂商时所增加的外协费用,以及相关的成本。
4.2.6 库存成本:以订购、保存货物以及库存产品所发生的成本,如订货及运输周转费、保管费、物资损失费用单。
4.2.7 缺货成本:因缺货而造成的损失,重要是因缺货而造成的收益减少,或延迟交货造成的损失。
4.2.8 人工成本:由于生产计划方案引起的人员增加或减少所需的费用,如解雇工人的费用,雇佣工人的费用和培训费用。
4.2.9 均衡生产:使单位时间产品的产量相对稳定,以利于生产进程的组织,人力的安排、调整和调动,控制生产进度、质量和交期,减少改变生产计划所造成的损失,及加班费用、闲置生产设备和产能的损失等。
4.3生产计划实施
4.3.1 计划员制定生产计划时,需考虑工厂设备和车间、班组的产能、产量,结合以往经验和标准工时,编制生产计划并跟踪计划的执行和落实情况。
4.3.2 生产计划编制好后要交厂长审核,并下发相关部门和人员,当生产计划、交期有异时要及时通知业务人员与客户取得沟通或重新调整生产计划。
4.3.3 各生产单位要及时组织员工安排生产,跟踪相关物料、工治具的到位和准备情况,并按生产过程管理规定反馈和处理生产异常情况。
4.3.4 统计生产进度
4.3.4.1 生产车间的最后一道工序汇总每天的生产数量,经品管或技术人员检验后办理入库手续,根据进度和计划计算所欠生产数量,然后填写报表交相关部门。
4.3.4.2 生产单位根据超出或不足的生产数量,计算次日的生产数量并做好人员安排,如生产过程发现异常需要及时通知相关人员进行处理,并跟进处理结果。
4.3.4.3 品管或技术人员要定时和不定时对各生产单位生产的产品,进行抽查和检测产品质量,及时发现生产异常和质量隐患,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和提升。
4.3.5 每月末要对当月生产的产品或制成品进行盘存,统计汇总当月的生产情况,计算各生产单位的效率、收益和与实际的差异,并制定纠正预防措施或相应的作业方案。
4.3.6 因发生事故而减少生产,造成预定产量的不足,要及时调整生产计划或人力配置等情况,并知会相关部门和业务人员。
4.3.7 若产品得到客户同意而延期的,要考虑其损失和成本,尽量想其他办法弥补或减少经济损失。
4.3.8 生产计划管理
4.3.8.1 公司自有品牌的生产要制定年度、月度生产计划,并根据生产淡旺季及特性,调节计划的执行和落实情况。
4.3.8.2 来料加工的产品自接单之日起要及时做好生产计划,采购计划,因公司设备、技术、人力或产能而必须外发加工的,要编制好外协加工计划。
4.3.8.3 生产计划编制好后需跟进相关环节的执行和落实情况,做好与协力厂商和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工作,以及异常信息的反馈和计划的修正工作。
4.3.8.4 计划人员要全程跟踪生产过程,善于发现、解决和处理问题,对突发或异常事故的处理要及时得当,切实做好部门间的沟通、协调工作。
1.0 目的:为了科学合理的编制企业生产计划,确保计划的可行和有效性,控制企业生产成本和费用,避免或杜绝不良浪费和损耗,特制定本制度。
2.0 范围:适用于本公司生产计划编制和实施的管理。
3.0 职责:
3.1 物控部负责生产计划管理文件的组织和实施;
3.2 物控部负责生产计划管理文件的编制、修订和解释。
4.0 内容
4.1 生产计划指标
4.1.1 生产计划的主要指标包括:产品品种指标、质量指标、产量指标、产值指标等.
4.1.2 品种指标:企业在计划期内生产的产品的品名和品种数,它不仅反映了企业在产品品种方面满足市场需要的程度,也反映了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4.1.3 质量指标:生产部在计划期内提高产品质量应达到的指标,常用的质量指标有产品等级或分级指标,如合格品率、一等品率、优等品率等。
4.1.4 产品指示:符合企业质量标准的产品数量,一般以实物单位计量。
4.1.5 产值指标:总用货币表示的产量指标,可分为产品产值,总产值及净产值3种。
4.2拟定生产计划
4.2.1 满足需求:品种、数量、质量、交期上满足市场和客户的需求,同时适应努力增加产品产量,增加收益,保持一定的收入增长率和市场占有率。
4.2.2 降低成本:充分利用生产能力,降低生产和库存成本,使生产和库存成本之和最小化。生产计划方案应考虑成本项目如下。
4.2.3 生产成本:指正常生产状态下单位产品的成本,包括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制造费用、辅助工具、头具、治具等。
4.2.4 加班成本:临时提高产量而增加工作班次所发生的费用,如加班费用及相应的附加费用。
4.2.5 转包成本:在生产能力紧张时,将部分生产任务外包给相关厂商时所增加的外协费用,以及相关的成本。
4.2.6 库存成本:以订购、保存货物以及库存产品所发生的成本,如订货及运输周转费、保管费、物资损失费用单。
4.2.7 缺货成本:因缺货而造成的损失,重要是因缺货而造成的收益减少,或延迟交货造成的损失。
4.2.8 人工成本:由于生产计划方案引起的人员增加或减少所需的费用,如解雇工人的费用,雇佣工人的费用和培训费用。
4.2.9 均衡生产:使单位时间产品的产量相对稳定,以利于生产进程的组织,人力的安排、调整和调动,控制生产进度、质量和交期,减少改变生产计划所造成的损失,及加班费用、闲置生产设备和产能的损失等。
4.3生产计划实施
4.3.1 计划员制定生产计划时,需考虑工厂设备和车间、班组的产能、产量,结合以往经验和标准工时,编制生产计划并跟踪计划的执行和落实情况。
4.3.2 生产计划编制好后要交厂长审核,并下发相关部门和人员,当生产计划、交期有异时要及时通知业务人员与客户取得沟通或重新调整生产计划。
4.3.3 各生产单位要及时组织员工安排生产,跟踪相关物料、工治具的到位和准备情况,并按生产过程管理规定反馈和处理生产异常情况。
4.3.4 统计生产进度
4.3.4.1 生产车间的最后一道工序汇总每天的生产数量,经品管或技术人员检验后办理入库手续,根据进度和计划计算所欠生产数量,然后填写报表交相关部门。
4.3.4.2 生产单位根据超出或不足的生产数量,计算次日的生产数量并做好人员安排,如生产过程发现异常需要及时通知相关人员进行处理,并跟进处理结果。
4.3.4.3 品管或技术人员要定时和不定时对各生产单位生产的产品,进行抽查和检测产品质量,及时发现生产异常和质量隐患,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和提升。
4.3.5 每月末要对当月生产的产品或制成品进行盘存,统计汇总当月的生产情况,计算各生产单位的效率、收益和与实际的差异,并制定纠正预防措施或相应的作业方案。
4.3.6 因发生事故而减少生产,造成预定产量的不足,要及时调整生产计划或人力配置等情况,并知会相关部门和业务人员。
4.3.7 若产品得到客户同意而延期的,要考虑其损失和成本,尽量想其他办法弥补或减少经济损失。
4.3.8 生产计划管理
4.3.8.1 公司自有品牌的生产要制定年度、月度生产计划,并根据生产淡旺季及特性,调节计划的执行和落实情况。
4.3.8.2 来料加工的产品自接单之日起要及时做好生产计划,采购计划,因公司设备、技术、人力或产能而必须外发加工的,要编制好外协加工计划。
4.3.8.3 生产计划编制好后需跟进相关环节的执行和落实情况,做好与协力厂商和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工作,以及异常信息的反馈和计划的修正工作。
4.3.8.4 计划人员要全程跟踪生产过程,善于发现、解决和处理问题,对突发或异常事故的处理要及时得当,切实做好部门间的沟通、协调工作。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已邀请:
4 个回复
liyuhui1118 (威望:1)
赞同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