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倒了!!
《小村》系列(内容全部为虚构,请勿对号入座)的题记:
小村的本名就叫小村,这使得没有到过小村也不了解小村的人很容易产生歧义。小村其实并不算小,至少与周围大大小小的村子相比是这样的。我听很多人讲起过小村的故事,这些故事构成了一部小村的历史……
倒了
——★小村系列之十五
时寒冰
1.梦
突然,一个猩猩一样的庞然大物沉重地倒在村长脚边,村长来不及躲开,已被一只血手抓住。
另一只血手举到了村长面前,厚厚的一沓钞票:“这,这是我最后的党费……”
钞票发出的动人光芒驱散了村长的恐惧。他敏捷地接过钞票,“这是真钞吗?”
“是,它代表着我对组织的贞操。”
“我靠,我是问,这是真币吗?”村长把钱装进腰包,顺手抽出一张钞票对着天空看,没有阳光,辨不出真伪。天突降大雨,雨水冲落钞票上的血水,滴落在村长的脸上、眼睛里……一片血色……
啊!村长醒来。
好奇怪的梦!
2.倒了
“倒了!倒了!”
村长听到急促的喊声,唰的一下坐起身。
村长看到儿子和会计,面如土色地跑进来。
“啥倒了?”
“住宅楼。”
村长像被电击打了,嘴巴蠕动着,半晌说不出话,活像一头得了甲型H1N1流感的猪。
“咋会倒?”
“底下没弄好,减多了……”
“奶奶的,脚跟上的肉怎么能啃?!”村长的火,嗖嗖地窜出来,但他必须灭火。
3.科研成果
村长赶到现场,几个记者正在照相,见村长过来,一下子围上来。
村长先下手为强,高声说:“同志们,这栋楼是我们故意放倒的,是为了充分证明我们的质量是过硬的。你们看看,房体框架和结构完整,连玻璃都没有碎。我们攻克了世界上最大的一个住宅难题,那就是‘房子只能站着不能倒下,倒下后不能重新站起来’的国际难题。这是真正属于我们的领先世界的科研成果啊,同志们!”
“真的能立起来吗?”
“能!”村长斩钉截铁,掷地有声。
4.再倒
扶楼行动开始了。
村长儿子找来了100多个千斤顶,放在倒塌的楼下,一点点向上顶。
会计把全村的男女老少,和饲养的猪、牛、马、羊……甚至耗子、蚂蚁、苍蝇、蚊子都组织起来,套上绳子向一侧拉。
“记者们都看看,多么感人的一幕,我们和畜生携手共创奇迹,分不清哪是干部,哪是畜生,多么和谐的场面!在旧社会可能发生吗?在人类历史上也不多见啊!”村长激动地解说着。
这座13层高的楼房奇迹般的被拉起来,所有的人都在惊呼。但是,意外又发生了,由于用力过猛,楼房在站立起来瞬间又轰然倒下,只是,这次是倒下了另一侧。两位拉绳的村民不幸被砸死在楼下。
记者又围了过来。
村长突然放声大笑:“成功了!成功了!你们看哪,楼房第二次倒下,依然整体完整,线条、曲线分明,多么过硬的质量!要达到这样的成就,在国外,要死多少人?而在我们村,除了两个村民牺牲了,无一伤亡!奇迹啊,同志们!”
5.再扶
“倒下的楼房还能再次站起!”村长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他采取了新办法,命令在楼房底座下挖坑,这样,就能让楼房站起来后不至于马上跌倒。
于是,全村的男女老少,和饲养的猪、牛、马、羊……甚至耗子、蚂蚁、苍蝇、蚊子一起努力,不一会,深坑挖好了。
千斤顶顶、绳子拉,楼房滑向刚挖的坑,并且,慢慢地站立了起来。
“看见了吗同志们?当年,人就是这样从爬行慢慢直立行走的,如今,我们的楼房在一瞬间就走完了古人用几百万年才走完的光辉历程啊,同志们!”
6.沉底
村长的话还没有说完,楼房突然快速地向下沉陷,一会儿功夫,第十三层楼顶也看不到了。
村长被汗湿透,像刚被捞出来的咸菜干。他明白,儿子和会计建楼的时候,没有打好地基,楼房才会如此快的沉入地下。
村长擦擦汗。又突然失声大笑,笑声苍凉,穿透力极强,一只蚂蚁,不,是一百多只蚂蚁,集体心脏爆裂而死。
村长说:“瞧见了吧,我们和开发商联手,创造了多么惊人的奇迹!我们完全是为人民的生命安全着想啊,万一发生了战争,我们可以把楼房整个放到地下藏起来,让敌人找不到我们,有效地保护我们的人民群众不受伤害。”
“那,要出不来,人不都闷死里面了?”一位记者小声嘟囔着。
“对,这位记者同志讲的非常有道理,但是,你的担心是多余的,现在,我们给大家演示,如何把房子弄出来。我要告诉大家,我们和开发商联手做的房子,不仅倒下能扶起,还能沉入地下再打捞出来。”
7.打捞
全村的男女老少,和饲养的猪、牛、马、羊……甚至耗子、苍蝇、蚊子(蚂蚁牺牲了,其他动物情绪稳定,继续不分青红皂白,埋头苦干)一起努力,向外拉。
拉出来了。
但就一层——第十三层。
“怎么就一层?”
村长笑了,嘴巴咧到了后脑勺,像一只被捏着脖子的鸭子。
“奇迹就在这里啊,同志们,我们建房的时候,是一层层组合的,随时可以拆卸,然后,再组合起来。完整如初。”
事实是怎样的,他心里比谁都清楚。
楼房被一层一层的拉出来,村长命令洗干净,然后,又组合了起来。
8.退房
房子站起来了,但村民不敢住——他们确信自己不具备橡皮泥那样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既缺乏足够的抗摔打能力,也缺少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集体要求退房。
村长不干。
村长说:“我们和畜生们并肩作战,付出了那么多额外的劳动,不让你们加钱已经很为你们着想了。而且,作为历史的见证者,你们如此胆小丢了小村人的脸。”
村民说,安全无法保障。
村长说:“你们放心!我有的是办法。”
于是,村长让人在楼房四周,用铁丝牵引着,密密麻麻的铁丝,把楼房围在中央。这时的楼房,看上去活像一只巨大的蜘蛛精。
9.鉴定
随后,村长邀请全国著名的专家,对这栋住宅楼进行了鉴定。
“京城有鸟巢,小村有蜘蛛精。”一位专家感叹道。
“好精美的艺术品啊!生在小村,做鬼也幸福啊!”另一位专家补充道。
“小村创造了世界奇迹,这样的商品房,完全称得上是小村的第五大发明,又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啊!”第三位专家再进一步。
“这哪里是商品房,分明就是一个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啊!勤劳勇敢的小村人创造了历史!”县长终于听明白了,他激动得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亲民的好县长啊!围观的群众赞不绝口。
“钱真他妈好使!”村长心中一片欢喜。只有他清楚,谁从他这里拿了多少,当然,县长拿得最多。
10.博物馆
不久,县长亲自拨款,把这栋可以不停折腾的住宅楼,改成博物馆,供全世界的人参观。媒体在收了村长的钱后,连篇累牍地报道这座房子所创下的奇迹,轰动了全世界,而对于死人悲剧再无人提及。一时间,参观者络绎不绝,村长和开发商赚了个满钵。小村的GDP也成倍增长。
村长作为有突出贡献的发明家,开始享受县里的特殊津贴。而小村的村民,由于建设博物馆,被集体迁到了深山老林,“过着绿色无污染的幸福生活(村长原话)”。
11.大结局
原来购买这栋房子的人,得不到全额退款,因为村长给他们的选择只有两个:要么接受退款,要么滚开。最最痛苦的还不是买了能倒下再站起的那栋楼的村民,而是不幸买了旁边还立着的楼房的村民——他们不知道楼房何时开始带着他们一起练习俯卧撑。
当然,最惨的是那两位村民和那一百多只没有户籍的无辜的蚂蚁。他们很快就被人遗忘得一干二净。他们任劳任怨,直到最后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其实,很多村民也都在这样延续着生命。
当喧嚣淹没所有的悲剧,小村又逐渐恢复了平静。
N年后,小村又发生了几起楼倒事故,据说伤亡惨重,外界以为小村又在研制新产品,而根据小村村长的说法,他们是在带着楼房和住家户一起举行代号为“躲猫猫”的应急演习。
于2009年7月2日
转自:时寒冰博客 http://shihb.blog.sohu.com/119825813.html
小村的本名就叫小村,这使得没有到过小村也不了解小村的人很容易产生歧义。小村其实并不算小,至少与周围大大小小的村子相比是这样的。我听很多人讲起过小村的故事,这些故事构成了一部小村的历史……
倒了
——★小村系列之十五
时寒冰
1.梦
突然,一个猩猩一样的庞然大物沉重地倒在村长脚边,村长来不及躲开,已被一只血手抓住。
另一只血手举到了村长面前,厚厚的一沓钞票:“这,这是我最后的党费……”
钞票发出的动人光芒驱散了村长的恐惧。他敏捷地接过钞票,“这是真钞吗?”
“是,它代表着我对组织的贞操。”
“我靠,我是问,这是真币吗?”村长把钱装进腰包,顺手抽出一张钞票对着天空看,没有阳光,辨不出真伪。天突降大雨,雨水冲落钞票上的血水,滴落在村长的脸上、眼睛里……一片血色……
啊!村长醒来。
好奇怪的梦!
2.倒了
“倒了!倒了!”
村长听到急促的喊声,唰的一下坐起身。
村长看到儿子和会计,面如土色地跑进来。
“啥倒了?”
“住宅楼。”
村长像被电击打了,嘴巴蠕动着,半晌说不出话,活像一头得了甲型H1N1流感的猪。
“咋会倒?”
“底下没弄好,减多了……”
“奶奶的,脚跟上的肉怎么能啃?!”村长的火,嗖嗖地窜出来,但他必须灭火。
3.科研成果
村长赶到现场,几个记者正在照相,见村长过来,一下子围上来。
村长先下手为强,高声说:“同志们,这栋楼是我们故意放倒的,是为了充分证明我们的质量是过硬的。你们看看,房体框架和结构完整,连玻璃都没有碎。我们攻克了世界上最大的一个住宅难题,那就是‘房子只能站着不能倒下,倒下后不能重新站起来’的国际难题。这是真正属于我们的领先世界的科研成果啊,同志们!”
“真的能立起来吗?”
“能!”村长斩钉截铁,掷地有声。
4.再倒
扶楼行动开始了。
村长儿子找来了100多个千斤顶,放在倒塌的楼下,一点点向上顶。
会计把全村的男女老少,和饲养的猪、牛、马、羊……甚至耗子、蚂蚁、苍蝇、蚊子都组织起来,套上绳子向一侧拉。
“记者们都看看,多么感人的一幕,我们和畜生携手共创奇迹,分不清哪是干部,哪是畜生,多么和谐的场面!在旧社会可能发生吗?在人类历史上也不多见啊!”村长激动地解说着。
这座13层高的楼房奇迹般的被拉起来,所有的人都在惊呼。但是,意外又发生了,由于用力过猛,楼房在站立起来瞬间又轰然倒下,只是,这次是倒下了另一侧。两位拉绳的村民不幸被砸死在楼下。
记者又围了过来。
村长突然放声大笑:“成功了!成功了!你们看哪,楼房第二次倒下,依然整体完整,线条、曲线分明,多么过硬的质量!要达到这样的成就,在国外,要死多少人?而在我们村,除了两个村民牺牲了,无一伤亡!奇迹啊,同志们!”
5.再扶
“倒下的楼房还能再次站起!”村长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他采取了新办法,命令在楼房底座下挖坑,这样,就能让楼房站起来后不至于马上跌倒。
于是,全村的男女老少,和饲养的猪、牛、马、羊……甚至耗子、蚂蚁、苍蝇、蚊子一起努力,不一会,深坑挖好了。
千斤顶顶、绳子拉,楼房滑向刚挖的坑,并且,慢慢地站立了起来。
“看见了吗同志们?当年,人就是这样从爬行慢慢直立行走的,如今,我们的楼房在一瞬间就走完了古人用几百万年才走完的光辉历程啊,同志们!”
6.沉底
村长的话还没有说完,楼房突然快速地向下沉陷,一会儿功夫,第十三层楼顶也看不到了。
村长被汗湿透,像刚被捞出来的咸菜干。他明白,儿子和会计建楼的时候,没有打好地基,楼房才会如此快的沉入地下。
村长擦擦汗。又突然失声大笑,笑声苍凉,穿透力极强,一只蚂蚁,不,是一百多只蚂蚁,集体心脏爆裂而死。
村长说:“瞧见了吧,我们和开发商联手,创造了多么惊人的奇迹!我们完全是为人民的生命安全着想啊,万一发生了战争,我们可以把楼房整个放到地下藏起来,让敌人找不到我们,有效地保护我们的人民群众不受伤害。”
“那,要出不来,人不都闷死里面了?”一位记者小声嘟囔着。
“对,这位记者同志讲的非常有道理,但是,你的担心是多余的,现在,我们给大家演示,如何把房子弄出来。我要告诉大家,我们和开发商联手做的房子,不仅倒下能扶起,还能沉入地下再打捞出来。”
7.打捞
全村的男女老少,和饲养的猪、牛、马、羊……甚至耗子、苍蝇、蚊子(蚂蚁牺牲了,其他动物情绪稳定,继续不分青红皂白,埋头苦干)一起努力,向外拉。
拉出来了。
但就一层——第十三层。
“怎么就一层?”
村长笑了,嘴巴咧到了后脑勺,像一只被捏着脖子的鸭子。
“奇迹就在这里啊,同志们,我们建房的时候,是一层层组合的,随时可以拆卸,然后,再组合起来。完整如初。”
事实是怎样的,他心里比谁都清楚。
楼房被一层一层的拉出来,村长命令洗干净,然后,又组合了起来。
8.退房
房子站起来了,但村民不敢住——他们确信自己不具备橡皮泥那样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既缺乏足够的抗摔打能力,也缺少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集体要求退房。
村长不干。
村长说:“我们和畜生们并肩作战,付出了那么多额外的劳动,不让你们加钱已经很为你们着想了。而且,作为历史的见证者,你们如此胆小丢了小村人的脸。”
村民说,安全无法保障。
村长说:“你们放心!我有的是办法。”
于是,村长让人在楼房四周,用铁丝牵引着,密密麻麻的铁丝,把楼房围在中央。这时的楼房,看上去活像一只巨大的蜘蛛精。
9.鉴定
随后,村长邀请全国著名的专家,对这栋住宅楼进行了鉴定。
“京城有鸟巢,小村有蜘蛛精。”一位专家感叹道。
“好精美的艺术品啊!生在小村,做鬼也幸福啊!”另一位专家补充道。
“小村创造了世界奇迹,这样的商品房,完全称得上是小村的第五大发明,又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啊!”第三位专家再进一步。
“这哪里是商品房,分明就是一个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啊!勤劳勇敢的小村人创造了历史!”县长终于听明白了,他激动得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亲民的好县长啊!围观的群众赞不绝口。
“钱真他妈好使!”村长心中一片欢喜。只有他清楚,谁从他这里拿了多少,当然,县长拿得最多。
10.博物馆
不久,县长亲自拨款,把这栋可以不停折腾的住宅楼,改成博物馆,供全世界的人参观。媒体在收了村长的钱后,连篇累牍地报道这座房子所创下的奇迹,轰动了全世界,而对于死人悲剧再无人提及。一时间,参观者络绎不绝,村长和开发商赚了个满钵。小村的GDP也成倍增长。
村长作为有突出贡献的发明家,开始享受县里的特殊津贴。而小村的村民,由于建设博物馆,被集体迁到了深山老林,“过着绿色无污染的幸福生活(村长原话)”。
11.大结局
原来购买这栋房子的人,得不到全额退款,因为村长给他们的选择只有两个:要么接受退款,要么滚开。最最痛苦的还不是买了能倒下再站起的那栋楼的村民,而是不幸买了旁边还立着的楼房的村民——他们不知道楼房何时开始带着他们一起练习俯卧撑。
当然,最惨的是那两位村民和那一百多只没有户籍的无辜的蚂蚁。他们很快就被人遗忘得一干二净。他们任劳任怨,直到最后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其实,很多村民也都在这样延续着生命。
当喧嚣淹没所有的悲剧,小村又逐渐恢复了平静。
N年后,小村又发生了几起楼倒事故,据说伤亡惨重,外界以为小村又在研制新产品,而根据小村村长的说法,他们是在带着楼房和住家户一起举行代号为“躲猫猫”的应急演习。
于2009年7月2日
转自:时寒冰博客 http://shihb.blog.sohu.com/119825813.html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已邀请:
10 个回复
robinwang0599 (威望:0)
赞同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