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无用之用”推进品质工学
关于中国现地法人公司进行品质工学的推进的研究
Study on Effective Quality Engineering Promotion At China Local Subsidiary
-以“无用之用”推进品质工学
- QE Promotion by “the usefulness of the useless” thought
1.研究目的
无锡A电子有限公司(以下以无锡A公司),是日本ア電気(株)的全资子公司。1995年,无锡A公司成立于美丽的太湖之滨,经过10年的发展,无锡A公司成长为一个拥有工人6000余人的大厂。主要生产各种开关,连接器等电子元器件。
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对少量多种生产形式的要求,日本本社开展了技术的革新;并于2001年4月正式全面展开以品质工学为主的5大活动(DM,流扑,资财QE,ONLINE QE,部品流扑)
2003年10月,以日本本社的宇井先生的讲课为开始,中国的各个子公司也陆续正式开展了品质工学的推广。
无锡A公司作为最早推广品质工学的现地法人,在品质工学的导入过程中也经历过许多曲折道路,甚至可以说,现在还是在不断的摸索。在本文中,笔者以一个在中国的品质工学推进员的视角,对无锡A公司的过去4年到现在的实践活动,苦战恶斗做一下总结,把它理论化,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在兄弟公司甚至在别的公司中,能够对实际的工作起到参考作用。
2.品质工学简介
1970年代,由田口玄一博士体系化,并提出的一个完整的全新的技术开发的新学说。并在1980年代,通过大量的事例被广大企业的技术员认识其价值,发展和支持。到了1990年代,这门新学说已被公认为技术开发的基本方法。1993年5月由田口博士主持的设立。并于 1996年,作为学术团体被日本政府正式承认。1998年7月改名。
品质工学是一系列独立的方法论的总称,他包括:参数设计(田口式试验计划法),线上品质工学,机能性评价,容差设计和MT法。
3.品质工学推进历史
无锡A公司最初设立了推进事务局,以日本指导者进行授课为主,课程设置同日本一样采用日本规格协会发行的品质工学基础教育(QEB1,2)。从社员中选择了5位日语很好的技术员,作为品质工学学习班的第一期生。
但是实际上,比起授课,随后立刻展开事例研讨被设置在更为重要的位置。学习是为了达到进行课题研讨最基本层次。品质工学推进事务局,在进行授课安排的同时,也对课题的进展状况进行确认。
然后,从2006年4月开始,笔者作为第一任专职推进员,开始了品质工学的推进活动。在2007年4月,随着另一名专职推进员的加入,品质工学的推进效果也就加速度的地显现出来。
以培养社内讲师为目的的《品质工学入门课程》也被导入;不光光是参数设计的课题,线上品质工学课题及MT法课题也被大范围的展开。
2007年的7月,第一次品质工学推广交流会议由3个兄弟公司一起开始,到了2008年10月,举办了有8个兄弟公司同时参加的第4次推进交流会议。
4.推进组织
A社的品质工学推进组织隶属于品质保证部,主要的工作内容分为两大块:品质工学的教育;具体课题的跟踪。
同日本的本社相同,本着一切围绕现场,一切服务于具体问题的宗旨,我们展开各种活动:如课题进展确认会,线上品质工学适用审议会,课题发表会,田口博士演讲的DVD放映会等等。
从2003年10月,品质工学导入开始,为了使品质工学更有效,更快速的在公司内推广,我们几代推进员尝试了各种各样的方法,由于无锡A公司还是一个年轻的公司,以及处在无锡这个经济相对于发达的地区,另外在中国整个国家的经济正在飞速发展的阶段,有许多日本本社的经验并不能立刻拿来适用;但是有一点就是矢野先生说的「站得高自然就看得远1)」就成了我们的行动纲领,并理解为推进员自身的素质要迅速的到达一定的高度。
5.推进员自身修养的提高
对于一个年轻公司的年轻推进员来讲,如何更有效率的提高自身素质,就笔者自己的经历,总结成下面的5点。
(1) 能够解释品质工学本质内容的“传道士”必不可少
有人说,成为优秀的推进员,除了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还得具备高尚的人格魅力。笔者自认为非常幸运,能够在进入公司第6年的时候担当了品质工学的工作,并借此机会得到宇井先生的指导。
当然,在品质工学的专业上,先生那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虽然宇井先生只有每两个月才来无锡一次,一次也只有2到3天,但是在这个时间里,先生抓紧每一分的时间,先后对4批(合起来60名)学员亲自进行品质工学基础教育,由于品质工学的内容都晦涩难懂,加上语言上的壁垒,每次先生都尽量用最简单的语言,最有代表性的例子来让大家尽可能多的了解品质工学的精髓。
另外,先生还每次都把学会上的最新情报介绍给大家,在事例指导的时候会在讲解基本技能有这样的方法,那样的方法之外还会介绍类似的有参考意义的成功案例。
不光如此,先生还经常向大家介绍一些非常有意义的人物和书籍。在一起闲聊的时候,先生就经常讲起日本京瓷公司的创始人稻盛和夫,讲他的因果法则,想好事做好事;而这种“通过社会贡献来净化自我灵魂2)”的想法与品质工学创始人田口玄一先生“扩大个人自由生产性的总和3)”的理念又有许多相通之处。恰巧无锡有一位企业家姓曹,他和日本的著名企业家稻盛和夫有过些交往,并非常认可稻盛和夫为人哲学与经营哲学,于是就写了一本关于稻盛和夫先生的名为《成功方程式》的书。这本书被翻译成日语。当宇井先生在书店里看到这本书后,立刻给大家写来了邮件,介绍使大家为之一振的人格理念:人生・工作的结果=能力×热情×想法。因为有了这样的介绍,笔者从图书馆借来此书,并与同事朋友一起学习,感到了令人振奋的动力。
(2)品质工学的本质田口哲学
在品质工学的教科书中都有很多公式,计算。当我刚刚担任推进员工作的时候,会特别注意到这些公式,冥思苦想为什么要用这些公式。在这个上面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到了今天,我终于感到,其实品质工学完全不仅仅是这些公式,这些计算。对于目的机能的理解,基本机能的掌握;对于从现象到本质的升华;对于一个技术员的使命;对于理想的状态;如果不能尽快理解到这个程度的话,那就会变成品质工学外表的传统型解决方法。
中国的伟大领袖毛泽东说:我们看事情必须要看它的实质,而把它的现象只看作入门的向导,一进了门就要抓住它的实质,这才是可靠的科学的分析方法。而这句话和田口哲学中讲的要想提高品质就不要测量品质。是完全一致的。
特别是田口哲学,他向人们提供了追求自由的生产性的理论思想后,又提炼出实用方法论,让大家能够真正的实践这些理论。在这点上,田口玄一的功绩真是很大。
所以,现在,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不急着向入门者讲授《品质工学基础》的内容,我们现有入门课程,并要求担当者完成1-2个课题;在此过程中不断向他们介绍田口哲学,能够鼓起大家的干劲,使大家更为积极的来对待自己的工作,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之后,对于有需要的对象进行《品质工学基础》的教育。
(3)情报收集与分享
情报收集的途径
通过宇井先生的介绍,我们先后几代推进员都加入品质工学学会,每2个月都会得到会刊,另外无锡A公司从2004年开始每年都会派推进员参加东京的品质工学发表大会,而这些途径都使我们能得到品质工学最新发展的情报。我们还积极购入一些品质工学方面的书籍,如《逆说的技术战略》,《田口法的发想》,《品质工学便览》(学会创立15周年纪念)等10余册。
另外,现在的INTERNET网是非常方便的。我们在网上找到了品质工学官方网站,找到了小川正樹,还有Kazz先生和Ktate先生的揭示板。通过这些网站和揭示板,我们看到了日新月异的品质工学的发展,我们看到了尖锐的反对意见及先生们的睿智的回答,这些带给我们激烈的思想冲击;笔者也尝试经常在Kazz的揭示板上发表一些意见,参加一些讨论。因为前辈们的忘我的精神,对社会贡献的态度,在深夜不禁会深刻的反思人生的意义。
毕竟日语资料是比较难于理解的,作为初学者的我们就上图书馆借到了一些中文版的图书。其中有台湾的吴印玉先生的《田口法指南》有中国兵器工业协会出版的《质量工程学》等等,这些中文的书籍都给我们快速的理解品质工学的基础起到了很大的帮助。笔者还根据书籍上作者的名字,到南京理工大学拜会了两位参加编写多本品质工学教科书的教授,并写成通讯稿《品质工学在中国的展开现状》,向品质工学会刊投稿5)。
情报的分享
通过宇井先生的介绍以及上面的多种途径,推进员们可以说汇总了一些情报。为了让这些有用的情报尽可能多的传递出去,我们在公司的内部网站上建立了品质工学的数据库;使不光无锡A公司的社员可以看到,包括整个中国的其他兄弟公司以及日本的本公司也能自由的浏览及确认。
(4) 论文与发表
在大学毕业阶段,写过一次论文,工作6年后又开始写论文,一开始感觉很困难。但是作为推进员,带头写论文也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必须具备这个能力。通过几篇论文的完成,现在完全认为做论文是非常有必要的事情。
首先,通过反反复复的修改,确认,对于课题的认识可以进一步的加深。还有,当初一些没有注意到的问题也可能会被发现。中国的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作论文其实是一个再思考的过程。当回过来,再思考做过的实验,会突然发现,有些数据取得没有必要,也许数据的解析还不充分,或者如果当初考虑到的话,实验的方向也许会改变等等。
这时就想到先生一直讲的,实验开始前就开始写论文。因为这种事前的论文,就像是实验的模拟,对于减少实验过程中的遗漏非常有效。
另外一个就是参加发表会。笔者于2007年参加过一次本社的发表会,通过事前的论文准备,通过发表前一次又一次的练习,通过发表时的紧张,终于感觉到一次升华。而且一定要享受发表,如果通过发表,能够使听众从中得到一点有用的情报,能够帮助听众解决一个难题,或者借着听众的问题,使研究的课题更为完善……这些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5) 专任推进员有必要
在品质工学展开的初期,由兼任的事务局对课题进行跟踪,确认。以参数设计的课题为例,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包括试验设计,试验的进行,数据的处理及结果的确认总结。事务局就根据计划,对课题的进展状况进行跟踪。但是,实际上,课题迟延的情况还是一发再发。课题负责人以及他的上司会以工作繁忙、能力不够等等理由来推托。但是作为推进员来看,这是他们对于新的思维的一种抵抗,是一种惰性。所以,如何能够尽早地展示出品质工学的成果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代替兼任的推进事务局,公司设立了品质工学推进室,设置专人进行推进工作。所谓推进员可不能说光是进行课题的进展状况,以及在后面推着课题责任者向前。我想,“推进”中,另一个字“进”其实更加重要。如何进入到课题里,同其他部门的人员一起讨论,一起实验,一起分析是取得实验成功的关键。而本人恰巧毕业于机械设计专业,最初进入公司也是分配在技术课,之前的这些经验都可以运用在品质工学推进上,感觉工作充实而富有乐趣。
5.实践的成果
由于以上所讲的各个项目的实施,品质工学的成果也慢慢开始显现。
2007年无锡A公司中共完成件论文6篇,2008年完成了5篇。虽然从数量上讲还远远的不够,但是相对于前3年共作成论文2件来说,还是有质的变化的。
还有,以前课题的提出总是在推进员的要求下,在推进员的参与下,各生产与技术部门提出课题。但是现在,化被动为主动,品质管理课提出了计测器测量误差的课题,部品现场自主提出了成形条件的课题,组立现场提出了初品检查中检查数量及频度变更的课题。这些课题的提出都是作为推进员最愿意看到的。
6.总结
在无锡A公司推进品质工学的这个4年间,经历了许多许多。把其中的要点整理一下,就归纳出上面4.1到4.5所讲的5点内容。也许从内容上看,还是能感觉到有些重要度高,有些重要度低。但是,我们认为,从短期视点来看,重要的就加倍实施,不重要的就不做,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接下来,就想凭借这些年的经验,试着阐述一下。
笔者从2006年4月,从品质管理部门调动到新组织品质工学推进室,成为推进专任者。然后再2007年7月,有幸参加了在日本东京召开的品质工学研究发表大会。在会后的酒会上,认识了原何彦先生(品质工学会副会长)。原先生对我讲到了“无用之用”这个词。说这是中国古代庄子的话。而我当时完全不明白“无用之用”的意思,感到很难为情。回来后,通过调查,发现“无用之用”可以运用在工作的许多方面,下面有三个例子进行解释。
第一个例子是关于用L18直交表进行参数设计的例子。L18直交表最多可以编排8个可控因素。从要因效果图中可以看出,有些因素利得大,有些因素利得小。一般而言,一眼望去感到没有什么利得的因素也就不会去改善了。但是,如果8个因素每个都提高小小的1db,全部就可以提高可观的8db的利得。所以,结论就是,也不要小看那些利得较少的因素。
第二点想讲的是,运用品质工学进行实验,没有得到好的结果,对业绩没有什么贡献的情况。这种情况实际上还是蛮多的。一般,大多数人都会认为,实验所花费的时间、金钱都浪费了。但是田口玄一博士说:“只有失败的实验才有价值。”因为直交表的本质是用来调查因素间的交互作用的。实验的结果虽然不好,但是对结果进行考察,思索然后对后续行动指引方向,都非常重要。还有从人才培养的角度,现今的“无用”也是隐藏无限今后变成“有用”的可能性。
第三点想摆出在互联网上搜索到“无用之用”的意思。
《庄子•外物》载惠施批评庄子说:“子言无用。”庄子答曰:“知无用而始可与言用矣。天地非不广且大也,人之所用容足耳,然则厕足而垫之致黄泉,人尚有用乎?”这个例子很能说明问题:广大的地面对人来说,只有脚所站立的尺寸之地是有用的;但若将四周的土地都挖到黄泉,原本容足的那点地面由于没有了拱卫和依托,也就失去了用处。所以庄子的结论是:“然则无用之为用也亦明矣。”
从上述三个例子中,可以得知只是匆匆一见,就判断为有用、无用的思想是危险的。不能只用现实的、短期目光来看待一切事物。
笔者认为,“无用之用”的重点在于连接“无用”和“用”的“之”字。这个弯弯曲曲的“之”字,说到底还是如何使“无用”到“用”的意思。这个“之”所包含的不光是方法,手段;更深一层还有考虑方法甚至信念。
謝 辞
在这里,对于给推进工作支持,批评的各位同事,推进员表示感谢。特别是指导员宇井先生及Kazz揭示板的管理者原和彦先生,都对本课题给与了无私的指导与帮助,感谢他们。
参 考 文 献
1) 宇井友成:品質工学の効果的展開のための人づくり,品質工学,Vol.15,No.4,(2007)pp.2-5.
2) 曹岫雲:稲盛和夫成功方程式,中国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6).
3) 田口玄一:タグチメソッド我が発想法,経済界, (1999) p.11.
4) 原和彦:品質工学会 Kazzの品質工学特集, http://61.197.192.227/12/kazz/
5) 周佛鼎:中国での品質工学展開状況、品質工学,Vol.17,No.2,(2009)pp.111-112.
Q & A
Q1:品质工学推进的初期和现在比较,实验的成功率是否有变化?如果实验失败了,实验的担当者还是会继续使用品质工学吗?
A1:最初推进品质工学的时候,会同时进行20件课题,但是半年后,有一半以上的课题会再进入实验阶段前就结束了。因为课题本身的设立就有问题。最后实验,分析,结果只有1件能够运用到现场。07年末,还是20件课题,已经可以达到8件实验的结果被运用到现场并带来改善业绩。即使实验失败,担当者还是会运用品质工学,因为在实验工程中,或者再数据的分析过程中,已经触摸到以前从未到达过的技术深度,充分感受到品质工学的魅力。
Q2:矢野_在一段时期内,中国对于儒家,道家思想取否定态度。在这里,没有引用孔子而引用庄子的理由是什么呢?矢野_日本的文化,从历史来看的话,有很多都是从中国学来的。老庄得思想确实影响很深。田口先生的考虑方法是东洋特点的全面看问题的方法,而欧洲的是线性的分析方法。
A2.1周_1年前,原和彦先生对我讲了庄子的原因。但是那之后,‘无用之用’对于我的生活工作确实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这样的想法,我想,我的工作也不能持续到现在。
A2.2田口(伸)_「無用の用」是田口博士经常使用的话语。‘因为工程师们只想着改善,所以达不到改善’以L18打个比方,在实验中有几组条件不能顺利进行。作为理所当然的结果,毫无作用的结果就出来了。如果没有准确地理解品质工学,就非常有可能把这个毫无作用的结果,也既是「無用」当作「用」来用了。这就是没有很好理解品质工学是作出技术情报的手法。一般来讲,工程师是为了符合要求而作试验。要求就是目的。所以就不能很好的成功。这是非常与「無用の用」的意思相接近的。
Q3:熊坂(先锋)_关于现场适用率,从最初的10%增长到后来的40%,原因分析,这是因为只是好的结果出现了,还是说从10%之外的问题里,得到的经验。
A3:周_现场适用率的提高有两个原因:1,经过几年的训练,对于品质工学的理解也逐渐增加,2,第二个理由是课题的选择。在课题选择时。进行了更为严格的讨论。当然,失败的经验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比如有些测量问题,在前一次的实验中出了问题,后来注意了,在后来的实验中特别注意。
Q4:畠山_有两个问题:1,为什么喜欢做品质工学。是上司要求的,还是自己喜欢的。也许,到现在为止,从来没有做过品质工学也可能成为一个动机 2,关于课题的选择,是由日本方面指定的,或许是自己公司比较困惑的
A4:周_当然,最初也不是自己选择的。当作了这个工作之后,慢慢地和日本的指导员学习之后,自己也体会到品质工学的乐趣,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也更得到提升。人为什么活着,为了他人,为了社会的想法根深蒂固后,反而觉得工作是幸福的。 我认为,作为人,怎么生活的自由,快乐是最重要的事。现在的工作就觉得非常开心,有乐趣。我想把品质工学的推广进行下去,一生都想做这个工作。 关于课题的选择,以前有一些课题,做到最后发现,完全问题点没有明确。这也是为什么试验的成功率这么低的原因。现在,课题由现场提出,然后通过界定,才进入到实际的实验过程。
Study on Effective Quality Engineering Promotion At China Local Subsidiary
-以“无用之用”推进品质工学
- QE Promotion by “the usefulness of the useless” thought
1.研究目的
无锡A电子有限公司(以下以无锡A公司),是日本ア電気(株)的全资子公司。1995年,无锡A公司成立于美丽的太湖之滨,经过10年的发展,无锡A公司成长为一个拥有工人6000余人的大厂。主要生产各种开关,连接器等电子元器件。
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对少量多种生产形式的要求,日本本社开展了技术的革新;并于2001年4月正式全面展开以品质工学为主的5大活动(DM,流扑,资财QE,ONLINE QE,部品流扑)
2003年10月,以日本本社的宇井先生的讲课为开始,中国的各个子公司也陆续正式开展了品质工学的推广。
无锡A公司作为最早推广品质工学的现地法人,在品质工学的导入过程中也经历过许多曲折道路,甚至可以说,现在还是在不断的摸索。在本文中,笔者以一个在中国的品质工学推进员的视角,对无锡A公司的过去4年到现在的实践活动,苦战恶斗做一下总结,把它理论化,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在兄弟公司甚至在别的公司中,能够对实际的工作起到参考作用。
2.品质工学简介
1970年代,由田口玄一博士体系化,并提出的一个完整的全新的技术开发的新学说。并在1980年代,通过大量的事例被广大企业的技术员认识其价值,发展和支持。到了1990年代,这门新学说已被公认为技术开发的基本方法。1993年5月由田口博士主持的设立。并于 1996年,作为学术团体被日本政府正式承认。1998年7月改名。
品质工学是一系列独立的方法论的总称,他包括:参数设计(田口式试验计划法),线上品质工学,机能性评价,容差设计和MT法。
3.品质工学推进历史
无锡A公司最初设立了推进事务局,以日本指导者进行授课为主,课程设置同日本一样采用日本规格协会发行的品质工学基础教育(QEB1,2)。从社员中选择了5位日语很好的技术员,作为品质工学学习班的第一期生。
但是实际上,比起授课,随后立刻展开事例研讨被设置在更为重要的位置。学习是为了达到进行课题研讨最基本层次。品质工学推进事务局,在进行授课安排的同时,也对课题的进展状况进行确认。
然后,从2006年4月开始,笔者作为第一任专职推进员,开始了品质工学的推进活动。在2007年4月,随着另一名专职推进员的加入,品质工学的推进效果也就加速度的地显现出来。
以培养社内讲师为目的的《品质工学入门课程》也被导入;不光光是参数设计的课题,线上品质工学课题及MT法课题也被大范围的展开。
2007年的7月,第一次品质工学推广交流会议由3个兄弟公司一起开始,到了2008年10月,举办了有8个兄弟公司同时参加的第4次推进交流会议。
4.推进组织
A社的品质工学推进组织隶属于品质保证部,主要的工作内容分为两大块:品质工学的教育;具体课题的跟踪。
同日本的本社相同,本着一切围绕现场,一切服务于具体问题的宗旨,我们展开各种活动:如课题进展确认会,线上品质工学适用审议会,课题发表会,田口博士演讲的DVD放映会等等。
从2003年10月,品质工学导入开始,为了使品质工学更有效,更快速的在公司内推广,我们几代推进员尝试了各种各样的方法,由于无锡A公司还是一个年轻的公司,以及处在无锡这个经济相对于发达的地区,另外在中国整个国家的经济正在飞速发展的阶段,有许多日本本社的经验并不能立刻拿来适用;但是有一点就是矢野先生说的「站得高自然就看得远1)」就成了我们的行动纲领,并理解为推进员自身的素质要迅速的到达一定的高度。
5.推进员自身修养的提高
对于一个年轻公司的年轻推进员来讲,如何更有效率的提高自身素质,就笔者自己的经历,总结成下面的5点。
(1) 能够解释品质工学本质内容的“传道士”必不可少
有人说,成为优秀的推进员,除了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还得具备高尚的人格魅力。笔者自认为非常幸运,能够在进入公司第6年的时候担当了品质工学的工作,并借此机会得到宇井先生的指导。
当然,在品质工学的专业上,先生那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虽然宇井先生只有每两个月才来无锡一次,一次也只有2到3天,但是在这个时间里,先生抓紧每一分的时间,先后对4批(合起来60名)学员亲自进行品质工学基础教育,由于品质工学的内容都晦涩难懂,加上语言上的壁垒,每次先生都尽量用最简单的语言,最有代表性的例子来让大家尽可能多的了解品质工学的精髓。
另外,先生还每次都把学会上的最新情报介绍给大家,在事例指导的时候会在讲解基本技能有这样的方法,那样的方法之外还会介绍类似的有参考意义的成功案例。
不光如此,先生还经常向大家介绍一些非常有意义的人物和书籍。在一起闲聊的时候,先生就经常讲起日本京瓷公司的创始人稻盛和夫,讲他的因果法则,想好事做好事;而这种“通过社会贡献来净化自我灵魂2)”的想法与品质工学创始人田口玄一先生“扩大个人自由生产性的总和3)”的理念又有许多相通之处。恰巧无锡有一位企业家姓曹,他和日本的著名企业家稻盛和夫有过些交往,并非常认可稻盛和夫为人哲学与经营哲学,于是就写了一本关于稻盛和夫先生的名为《成功方程式》的书。这本书被翻译成日语。当宇井先生在书店里看到这本书后,立刻给大家写来了邮件,介绍使大家为之一振的人格理念:人生・工作的结果=能力×热情×想法。因为有了这样的介绍,笔者从图书馆借来此书,并与同事朋友一起学习,感到了令人振奋的动力。
(2)品质工学的本质田口哲学
在品质工学的教科书中都有很多公式,计算。当我刚刚担任推进员工作的时候,会特别注意到这些公式,冥思苦想为什么要用这些公式。在这个上面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到了今天,我终于感到,其实品质工学完全不仅仅是这些公式,这些计算。对于目的机能的理解,基本机能的掌握;对于从现象到本质的升华;对于一个技术员的使命;对于理想的状态;如果不能尽快理解到这个程度的话,那就会变成品质工学外表的传统型解决方法。
中国的伟大领袖毛泽东说:我们看事情必须要看它的实质,而把它的现象只看作入门的向导,一进了门就要抓住它的实质,这才是可靠的科学的分析方法。而这句话和田口哲学中讲的要想提高品质就不要测量品质。是完全一致的。
特别是田口哲学,他向人们提供了追求自由的生产性的理论思想后,又提炼出实用方法论,让大家能够真正的实践这些理论。在这点上,田口玄一的功绩真是很大。
所以,现在,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不急着向入门者讲授《品质工学基础》的内容,我们现有入门课程,并要求担当者完成1-2个课题;在此过程中不断向他们介绍田口哲学,能够鼓起大家的干劲,使大家更为积极的来对待自己的工作,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之后,对于有需要的对象进行《品质工学基础》的教育。
(3)情报收集与分享
情报收集的途径
通过宇井先生的介绍,我们先后几代推进员都加入品质工学学会,每2个月都会得到会刊,另外无锡A公司从2004年开始每年都会派推进员参加东京的品质工学发表大会,而这些途径都使我们能得到品质工学最新发展的情报。我们还积极购入一些品质工学方面的书籍,如《逆说的技术战略》,《田口法的发想》,《品质工学便览》(学会创立15周年纪念)等10余册。
另外,现在的INTERNET网是非常方便的。我们在网上找到了品质工学官方网站,找到了小川正樹,还有Kazz先生和Ktate先生的揭示板。通过这些网站和揭示板,我们看到了日新月异的品质工学的发展,我们看到了尖锐的反对意见及先生们的睿智的回答,这些带给我们激烈的思想冲击;笔者也尝试经常在Kazz的揭示板上发表一些意见,参加一些讨论。因为前辈们的忘我的精神,对社会贡献的态度,在深夜不禁会深刻的反思人生的意义。
毕竟日语资料是比较难于理解的,作为初学者的我们就上图书馆借到了一些中文版的图书。其中有台湾的吴印玉先生的《田口法指南》有中国兵器工业协会出版的《质量工程学》等等,这些中文的书籍都给我们快速的理解品质工学的基础起到了很大的帮助。笔者还根据书籍上作者的名字,到南京理工大学拜会了两位参加编写多本品质工学教科书的教授,并写成通讯稿《品质工学在中国的展开现状》,向品质工学会刊投稿5)。
情报的分享
通过宇井先生的介绍以及上面的多种途径,推进员们可以说汇总了一些情报。为了让这些有用的情报尽可能多的传递出去,我们在公司的内部网站上建立了品质工学的数据库;使不光无锡A公司的社员可以看到,包括整个中国的其他兄弟公司以及日本的本公司也能自由的浏览及确认。
(4) 论文与发表
在大学毕业阶段,写过一次论文,工作6年后又开始写论文,一开始感觉很困难。但是作为推进员,带头写论文也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必须具备这个能力。通过几篇论文的完成,现在完全认为做论文是非常有必要的事情。
首先,通过反反复复的修改,确认,对于课题的认识可以进一步的加深。还有,当初一些没有注意到的问题也可能会被发现。中国的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作论文其实是一个再思考的过程。当回过来,再思考做过的实验,会突然发现,有些数据取得没有必要,也许数据的解析还不充分,或者如果当初考虑到的话,实验的方向也许会改变等等。
这时就想到先生一直讲的,实验开始前就开始写论文。因为这种事前的论文,就像是实验的模拟,对于减少实验过程中的遗漏非常有效。
另外一个就是参加发表会。笔者于2007年参加过一次本社的发表会,通过事前的论文准备,通过发表前一次又一次的练习,通过发表时的紧张,终于感觉到一次升华。而且一定要享受发表,如果通过发表,能够使听众从中得到一点有用的情报,能够帮助听众解决一个难题,或者借着听众的问题,使研究的课题更为完善……这些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5) 专任推进员有必要
在品质工学展开的初期,由兼任的事务局对课题进行跟踪,确认。以参数设计的课题为例,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包括试验设计,试验的进行,数据的处理及结果的确认总结。事务局就根据计划,对课题的进展状况进行跟踪。但是,实际上,课题迟延的情况还是一发再发。课题负责人以及他的上司会以工作繁忙、能力不够等等理由来推托。但是作为推进员来看,这是他们对于新的思维的一种抵抗,是一种惰性。所以,如何能够尽早地展示出品质工学的成果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代替兼任的推进事务局,公司设立了品质工学推进室,设置专人进行推进工作。所谓推进员可不能说光是进行课题的进展状况,以及在后面推着课题责任者向前。我想,“推进”中,另一个字“进”其实更加重要。如何进入到课题里,同其他部门的人员一起讨论,一起实验,一起分析是取得实验成功的关键。而本人恰巧毕业于机械设计专业,最初进入公司也是分配在技术课,之前的这些经验都可以运用在品质工学推进上,感觉工作充实而富有乐趣。
5.实践的成果
由于以上所讲的各个项目的实施,品质工学的成果也慢慢开始显现。
2007年无锡A公司中共完成件论文6篇,2008年完成了5篇。虽然从数量上讲还远远的不够,但是相对于前3年共作成论文2件来说,还是有质的变化的。
还有,以前课题的提出总是在推进员的要求下,在推进员的参与下,各生产与技术部门提出课题。但是现在,化被动为主动,品质管理课提出了计测器测量误差的课题,部品现场自主提出了成形条件的课题,组立现场提出了初品检查中检查数量及频度变更的课题。这些课题的提出都是作为推进员最愿意看到的。
6.总结
在无锡A公司推进品质工学的这个4年间,经历了许多许多。把其中的要点整理一下,就归纳出上面4.1到4.5所讲的5点内容。也许从内容上看,还是能感觉到有些重要度高,有些重要度低。但是,我们认为,从短期视点来看,重要的就加倍实施,不重要的就不做,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接下来,就想凭借这些年的经验,试着阐述一下。
笔者从2006年4月,从品质管理部门调动到新组织品质工学推进室,成为推进专任者。然后再2007年7月,有幸参加了在日本东京召开的品质工学研究发表大会。在会后的酒会上,认识了原何彦先生(品质工学会副会长)。原先生对我讲到了“无用之用”这个词。说这是中国古代庄子的话。而我当时完全不明白“无用之用”的意思,感到很难为情。回来后,通过调查,发现“无用之用”可以运用在工作的许多方面,下面有三个例子进行解释。
第一个例子是关于用L18直交表进行参数设计的例子。L18直交表最多可以编排8个可控因素。从要因效果图中可以看出,有些因素利得大,有些因素利得小。一般而言,一眼望去感到没有什么利得的因素也就不会去改善了。但是,如果8个因素每个都提高小小的1db,全部就可以提高可观的8db的利得。所以,结论就是,也不要小看那些利得较少的因素。
第二点想讲的是,运用品质工学进行实验,没有得到好的结果,对业绩没有什么贡献的情况。这种情况实际上还是蛮多的。一般,大多数人都会认为,实验所花费的时间、金钱都浪费了。但是田口玄一博士说:“只有失败的实验才有价值。”因为直交表的本质是用来调查因素间的交互作用的。实验的结果虽然不好,但是对结果进行考察,思索然后对后续行动指引方向,都非常重要。还有从人才培养的角度,现今的“无用”也是隐藏无限今后变成“有用”的可能性。
第三点想摆出在互联网上搜索到“无用之用”的意思。
《庄子•外物》载惠施批评庄子说:“子言无用。”庄子答曰:“知无用而始可与言用矣。天地非不广且大也,人之所用容足耳,然则厕足而垫之致黄泉,人尚有用乎?”这个例子很能说明问题:广大的地面对人来说,只有脚所站立的尺寸之地是有用的;但若将四周的土地都挖到黄泉,原本容足的那点地面由于没有了拱卫和依托,也就失去了用处。所以庄子的结论是:“然则无用之为用也亦明矣。”
从上述三个例子中,可以得知只是匆匆一见,就判断为有用、无用的思想是危险的。不能只用现实的、短期目光来看待一切事物。
笔者认为,“无用之用”的重点在于连接“无用”和“用”的“之”字。这个弯弯曲曲的“之”字,说到底还是如何使“无用”到“用”的意思。这个“之”所包含的不光是方法,手段;更深一层还有考虑方法甚至信念。
謝 辞
在这里,对于给推进工作支持,批评的各位同事,推进员表示感谢。特别是指导员宇井先生及Kazz揭示板的管理者原和彦先生,都对本课题给与了无私的指导与帮助,感谢他们。
参 考 文 献
1) 宇井友成:品質工学の効果的展開のための人づくり,品質工学,Vol.15,No.4,(2007)pp.2-5.
2) 曹岫雲:稲盛和夫成功方程式,中国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6).
3) 田口玄一:タグチメソッド我が発想法,経済界, (1999) p.11.
4) 原和彦:品質工学会 Kazzの品質工学特集, http://61.197.192.227/12/kazz/
5) 周佛鼎:中国での品質工学展開状況、品質工学,Vol.17,No.2,(2009)pp.111-112.
Q & A
Q1:品质工学推进的初期和现在比较,实验的成功率是否有变化?如果实验失败了,实验的担当者还是会继续使用品质工学吗?
A1:最初推进品质工学的时候,会同时进行20件课题,但是半年后,有一半以上的课题会再进入实验阶段前就结束了。因为课题本身的设立就有问题。最后实验,分析,结果只有1件能够运用到现场。07年末,还是20件课题,已经可以达到8件实验的结果被运用到现场并带来改善业绩。即使实验失败,担当者还是会运用品质工学,因为在实验工程中,或者再数据的分析过程中,已经触摸到以前从未到达过的技术深度,充分感受到品质工学的魅力。
Q2:矢野_在一段时期内,中国对于儒家,道家思想取否定态度。在这里,没有引用孔子而引用庄子的理由是什么呢?矢野_日本的文化,从历史来看的话,有很多都是从中国学来的。老庄得思想确实影响很深。田口先生的考虑方法是东洋特点的全面看问题的方法,而欧洲的是线性的分析方法。
A2.1周_1年前,原和彦先生对我讲了庄子的原因。但是那之后,‘无用之用’对于我的生活工作确实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这样的想法,我想,我的工作也不能持续到现在。
A2.2田口(伸)_「無用の用」是田口博士经常使用的话语。‘因为工程师们只想着改善,所以达不到改善’以L18打个比方,在实验中有几组条件不能顺利进行。作为理所当然的结果,毫无作用的结果就出来了。如果没有准确地理解品质工学,就非常有可能把这个毫无作用的结果,也既是「無用」当作「用」来用了。这就是没有很好理解品质工学是作出技术情报的手法。一般来讲,工程师是为了符合要求而作试验。要求就是目的。所以就不能很好的成功。这是非常与「無用の用」的意思相接近的。
Q3:熊坂(先锋)_关于现场适用率,从最初的10%增长到后来的40%,原因分析,这是因为只是好的结果出现了,还是说从10%之外的问题里,得到的经验。
A3:周_现场适用率的提高有两个原因:1,经过几年的训练,对于品质工学的理解也逐渐增加,2,第二个理由是课题的选择。在课题选择时。进行了更为严格的讨论。当然,失败的经验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比如有些测量问题,在前一次的实验中出了问题,后来注意了,在后来的实验中特别注意。
Q4:畠山_有两个问题:1,为什么喜欢做品质工学。是上司要求的,还是自己喜欢的。也许,到现在为止,从来没有做过品质工学也可能成为一个动机 2,关于课题的选择,是由日本方面指定的,或许是自己公司比较困惑的
A4:周_当然,最初也不是自己选择的。当作了这个工作之后,慢慢地和日本的指导员学习之后,自己也体会到品质工学的乐趣,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也更得到提升。人为什么活着,为了他人,为了社会的想法根深蒂固后,反而觉得工作是幸福的。 我认为,作为人,怎么生活的自由,快乐是最重要的事。现在的工作就觉得非常开心,有乐趣。我想把品质工学的推广进行下去,一生都想做这个工作。 关于课题的选择,以前有一些课题,做到最后发现,完全问题点没有明确。这也是为什么试验的成功率这么低的原因。现在,课题由现场提出,然后通过界定,才进入到实际的实验过程。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已邀请:
8 个回复
zhoufoding (威望:0) (江苏 无锡) 咨询业 员工
赞同来自:
最短的项目2周内结束的也有,长的持续2年还未结案的也有。不过遗憾的是,这些两个记录都是本人的课题。一般的普通课题,大概会要求在半年内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