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女婿VS刁蛮丈母娘之三十六计3
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李代桃僵,语出《乐府诗集·鸡鸣篇》:“桃生露井上,李树生桃旁,虫来啮桃根,李树代桃僵,树木身相代,兄弟还相忘?”本意是指兄弟要象桃李共患难一样相互帮助,相互友爱。此计用在女婿与丈母娘的关系处理问题上,指在敌我双方势均力敌,或者敌优我劣的情况下,用小的代价,换取大的胜利的谋略。
自从丈母娘给我们的新房投资了两万多块钱装修费,并被从老家接过来与我们共同生活后,她的脾气是日渐高涨,平日里对我跟老婆颐指气使,嚣张得很。仿佛她不仅仅是投资了两万多块钱,而是整个房子都是她买下的一样,在我们家里,她俨然成了主人,我跟老婆反倒成了寄人篱下者。动辄粗暴干涉我们小家庭的内政,甚至连我跟老婆卧室里的陈列摆设都得听她安排,这可怎么得了!我下决心要用计谋改变这种状况。
我岳父是一个老好人,平日里既不多话,也不管我们家里的事情。一切随遇而安,真是一个非常难得的老好人。于是,我找机会跟老岳父进行了一次长谈。我说:爸,您看,自从您跟妈到了我们家,妈已经把我们压迫成什么样子。每天晚上11点就要让我们睡觉,说是怕我们活动影响到她休息;大热天的不让我们开空调,说是怕费电——电费都是我们交她也不允许。现在发展到连我们自己卧室里的陈列摆设她都要管,三天两头替我们“打扫卫生”,爸,这样下去我觉得是不行的,您认为呢?
“嗯,的确过分!”老岳父颔首附和道。
“那么爸,今晚您能否委曲一下,我们如此这般,这般如此...”
“好吧,就凭你妈这个性,我也拿她没办法。但愿你的办法能有效果。”老岳父一口答应配合我的计谋行事。
于是,当天晚上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时,老岳父按照跟我事先约定好的计划突然间向我发难:“新儿,你今后炒菜能不能不要放盐了?书上说,老年人吃盐对身体不好。还有,你今后最好每顿饭都给我们喝稀粥,我老了,牙口不好,不能吃干饭。还有,今后饭桌上菜系要丰富,鸡鸭鱼肉青菜豆腐最好都有,我们老年人饮食营养要均衡...”
“爸!”我一放筷子站了起来,“您说的完全正确,但请您原谅,以我目前的水平和条件还无法完全满足您的要求。我们两代人生活在一起,的确需要彼此融合,生活习惯需要相互适应,但这是双方面的事情,双方都要努力!要各退一步,不能一方无条件退让,而另一方却得寸进尺。妈对我们的要求就够多的了,我们都没说什么,因为妈不容易!她那么做也是为了我们好,我们都理解她!而您今天提的这些要求,我觉得就有些过分了,您完全是根据自己个人的需要提意见,你考虑到妈的意见没有?你不爱吃咸的,妈还爱吃呢!妈最爱吃炸酱面了!你的牙口不好,妈的牙口可好着呢,妈还爱吃油炸蚕豆呢!既然您对我们的要求这么高,而我们又不能让您生活得舒心满意,干脆,您跟妈单过得了,我明天就去租房子,我们搬出去住。”于是,我假作激动地退出餐桌,回到书房锁上门把自己关了起来。
不出所料,很快我就听到外面响起丈母娘高分贝训斥老岳父的骂声,过了不久,丈母娘就来敲我的房门了,“新儿,新儿,你开门呀,妈有话跟你说。”
我打开门,丈母娘面带愧色地站在面前诚恳地说:“新儿,你爸今天不知道抽了哪根筋了,说那些话,你不要理他,更别往心里去。今后该咋做饭还咋做,妈就爱吃你做的饭!老东西嫌饭不好自己出去吃,反了他了!另外,听你今天一说,妈也觉得平日里对你们的要求是多了些,也过分了些,我们两代人住在一起,还是需要互相包容,这样,今后你们小两口的事情我一定不干涉了,只是你千万不要搬出去住呀,妈求你了...”
我当时心里这个乐呀,偷眼往外一瞅,老岳父还在那里脸红脖子粗地自我化解呢。我心里想:爸,您受委屈了,赶明儿我送您老人家两瓶好酒报答您!
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
写了这么多对付丈母娘的计谋,各位看官要善于举一反三。有很多朋友来信问我:你光说女婿怎样对付丈母娘,那么媳妇该如何对付恶婆婆呢?其实说穿了还不是同样的道理!下面再给大家讲一则“顺手牵羊”的故事,希望大家能够从中得到更多感悟与启示。
丈母娘没有天生完美的。对任何丈母娘而言,只要想今后能同女儿女婿正常生活在一起,都存在一个日后不断接受女婿改造的问题。譬如我的丈母娘就有一个毛病,用今天的医学术语讲叫“中老年妇女更年期综合症”。自打从老家接过来跟我们生活在一起,丈母娘这毛病就愈演愈烈,表现为日常生活中脾气大得很,动辄就发飚,而且她一发飚还特喜欢拍东西,我们家的纯木茶几面板上都被她拍出了一条科罗拉多大裂缝。此外,她还有一个毛病就是“神经强迫症”,对自己做过的事情总不放心,水龙头明明关紧了还要拼命使劲拧个不停,冰箱门明明关严了却还要在外面又拍又踹的,可怜我们家平均每三个月都要更换一批水龙头,我们家的电冰箱保修期没过就已经患上了严重的哮喘病。
对老太太这两个痼疾,我打算彻底改造之。不过按照“饭要一口一口吃”的理论,我决定先从改造她的坏脾气入手。为此我还真没少下辛苦,我从网上搜集了很多关于中老年妇女更年期综合症的资料,认真研究,了解病人心理特点,最后终于总结出治疗此病的两字偏方:忍让!于是在日常生活中,我对丈母娘处处迁就,从不与她发生正面冲突,并设法控制老婆孩子也不同她发生正面冲撞。俗话说,惹不起,还躲不起么?!
但是,丈母娘是不甘寂寞的。你躲着她,她反而更来劲了。比如我晚上一吃完饭就赶紧躲到我的书房关上门看书或上网,老太太见没人陪她就敲我门叫我:“新儿,你干吗呢?出来,陪我看电视,我有话跟你说。”于是,我只好硬着头皮出去,跟她坐在一起看那些没完没了的肥皂剧。这时候,丈母娘就开始跟我一遍一遍唠叨那些祥林嫂的故事,什么她到了我们家感到不适应啦,什么我们做小辈的不懂得关心老人啦,什么当初给女儿找对象看走了眼被我骗啦,总之话是越说越难听。我一句不吭,闷头抽烟,她自己说着说着竟然就能激动起来,然后就开始用巴掌把桌子拍的山响,而且几乎是说一句拍一下桌子,我当时要是用DV把这些镜头拍下来,绝对是标准的地主婆训斥长工之场景。
那天我寻思着火候已到,就突然间站起,仰天大笑起来。笑得前仰后合,东倒西歪。丈母娘一见我这样立刻就收了声,她显然被我的举动吓住了,以为我癫痫发作,或者以为我被突然逼疯,她怔怔地看着我,脸上的表情生生僵在那里,像一个沤烂的大茄子,一点没有了刚才的飞扬跋扈。我看到她这幅样子,就越发感到好笑,于是我由当初的假笑变成真笑,越笑越真诚,越笑越夸张,直到最后我笑岔了气,捂着肚子倒在沙发上干抽。这下丈母娘真的慌了,傻乎乎地跑到卧室叫我老婆出来看我,老婆知道我的诡计,任由我在那里演戏,而是把她妈妈往屋里劝,还说:“你现在一定要回避,也不要讲话,不要再刺激他!”丈母娘见自己闯下这么大的祸,果真是一句话也不敢吭,匆匆躲进自己的屋里再也不敢出来。于是,一夜无话。
到了第二天,我跟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一样,照例跟丈母娘问好请安。丈母娘惴惴地问我昨天晚上谈话时为什么突然大笑,我说:“什么?有这种事?我怎么不记得?”丈母娘就不再言语,她显然认定是自己把我逼得暂时性疯癫了。后来,又经过两三次故伎重演,丈母娘是彻底不敢再对我拍桌子了。再后来,我突发奇想,这招既然如此管用,为何不能顺手牵羊用于治疗她的“神经强迫症”呢?于是,后来每当我听见丈母娘又在那里拍冰箱门或者狠拧水龙头的时候,我就会开始哈哈哈地笑起来,我一笑,丈母娘就会像老鼠听见猫叫一样,立刻停下手里的活计迅速溜回到自己屋里,就这样,我在为自己解围的同时,顺带把老太太的多年顽疾也治好了。到今天为止,我们家最后一批新换上的水龙头已经正常使用一年多没有再坏过了。
李代桃僵,语出《乐府诗集·鸡鸣篇》:“桃生露井上,李树生桃旁,虫来啮桃根,李树代桃僵,树木身相代,兄弟还相忘?”本意是指兄弟要象桃李共患难一样相互帮助,相互友爱。此计用在女婿与丈母娘的关系处理问题上,指在敌我双方势均力敌,或者敌优我劣的情况下,用小的代价,换取大的胜利的谋略。
自从丈母娘给我们的新房投资了两万多块钱装修费,并被从老家接过来与我们共同生活后,她的脾气是日渐高涨,平日里对我跟老婆颐指气使,嚣张得很。仿佛她不仅仅是投资了两万多块钱,而是整个房子都是她买下的一样,在我们家里,她俨然成了主人,我跟老婆反倒成了寄人篱下者。动辄粗暴干涉我们小家庭的内政,甚至连我跟老婆卧室里的陈列摆设都得听她安排,这可怎么得了!我下决心要用计谋改变这种状况。
我岳父是一个老好人,平日里既不多话,也不管我们家里的事情。一切随遇而安,真是一个非常难得的老好人。于是,我找机会跟老岳父进行了一次长谈。我说:爸,您看,自从您跟妈到了我们家,妈已经把我们压迫成什么样子。每天晚上11点就要让我们睡觉,说是怕我们活动影响到她休息;大热天的不让我们开空调,说是怕费电——电费都是我们交她也不允许。现在发展到连我们自己卧室里的陈列摆设她都要管,三天两头替我们“打扫卫生”,爸,这样下去我觉得是不行的,您认为呢?
“嗯,的确过分!”老岳父颔首附和道。
“那么爸,今晚您能否委曲一下,我们如此这般,这般如此...”
“好吧,就凭你妈这个性,我也拿她没办法。但愿你的办法能有效果。”老岳父一口答应配合我的计谋行事。
于是,当天晚上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时,老岳父按照跟我事先约定好的计划突然间向我发难:“新儿,你今后炒菜能不能不要放盐了?书上说,老年人吃盐对身体不好。还有,你今后最好每顿饭都给我们喝稀粥,我老了,牙口不好,不能吃干饭。还有,今后饭桌上菜系要丰富,鸡鸭鱼肉青菜豆腐最好都有,我们老年人饮食营养要均衡...”
“爸!”我一放筷子站了起来,“您说的完全正确,但请您原谅,以我目前的水平和条件还无法完全满足您的要求。我们两代人生活在一起,的确需要彼此融合,生活习惯需要相互适应,但这是双方面的事情,双方都要努力!要各退一步,不能一方无条件退让,而另一方却得寸进尺。妈对我们的要求就够多的了,我们都没说什么,因为妈不容易!她那么做也是为了我们好,我们都理解她!而您今天提的这些要求,我觉得就有些过分了,您完全是根据自己个人的需要提意见,你考虑到妈的意见没有?你不爱吃咸的,妈还爱吃呢!妈最爱吃炸酱面了!你的牙口不好,妈的牙口可好着呢,妈还爱吃油炸蚕豆呢!既然您对我们的要求这么高,而我们又不能让您生活得舒心满意,干脆,您跟妈单过得了,我明天就去租房子,我们搬出去住。”于是,我假作激动地退出餐桌,回到书房锁上门把自己关了起来。
不出所料,很快我就听到外面响起丈母娘高分贝训斥老岳父的骂声,过了不久,丈母娘就来敲我的房门了,“新儿,新儿,你开门呀,妈有话跟你说。”
我打开门,丈母娘面带愧色地站在面前诚恳地说:“新儿,你爸今天不知道抽了哪根筋了,说那些话,你不要理他,更别往心里去。今后该咋做饭还咋做,妈就爱吃你做的饭!老东西嫌饭不好自己出去吃,反了他了!另外,听你今天一说,妈也觉得平日里对你们的要求是多了些,也过分了些,我们两代人住在一起,还是需要互相包容,这样,今后你们小两口的事情我一定不干涉了,只是你千万不要搬出去住呀,妈求你了...”
我当时心里这个乐呀,偷眼往外一瞅,老岳父还在那里脸红脖子粗地自我化解呢。我心里想:爸,您受委屈了,赶明儿我送您老人家两瓶好酒报答您!
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
写了这么多对付丈母娘的计谋,各位看官要善于举一反三。有很多朋友来信问我:你光说女婿怎样对付丈母娘,那么媳妇该如何对付恶婆婆呢?其实说穿了还不是同样的道理!下面再给大家讲一则“顺手牵羊”的故事,希望大家能够从中得到更多感悟与启示。
丈母娘没有天生完美的。对任何丈母娘而言,只要想今后能同女儿女婿正常生活在一起,都存在一个日后不断接受女婿改造的问题。譬如我的丈母娘就有一个毛病,用今天的医学术语讲叫“中老年妇女更年期综合症”。自打从老家接过来跟我们生活在一起,丈母娘这毛病就愈演愈烈,表现为日常生活中脾气大得很,动辄就发飚,而且她一发飚还特喜欢拍东西,我们家的纯木茶几面板上都被她拍出了一条科罗拉多大裂缝。此外,她还有一个毛病就是“神经强迫症”,对自己做过的事情总不放心,水龙头明明关紧了还要拼命使劲拧个不停,冰箱门明明关严了却还要在外面又拍又踹的,可怜我们家平均每三个月都要更换一批水龙头,我们家的电冰箱保修期没过就已经患上了严重的哮喘病。
对老太太这两个痼疾,我打算彻底改造之。不过按照“饭要一口一口吃”的理论,我决定先从改造她的坏脾气入手。为此我还真没少下辛苦,我从网上搜集了很多关于中老年妇女更年期综合症的资料,认真研究,了解病人心理特点,最后终于总结出治疗此病的两字偏方:忍让!于是在日常生活中,我对丈母娘处处迁就,从不与她发生正面冲突,并设法控制老婆孩子也不同她发生正面冲撞。俗话说,惹不起,还躲不起么?!
但是,丈母娘是不甘寂寞的。你躲着她,她反而更来劲了。比如我晚上一吃完饭就赶紧躲到我的书房关上门看书或上网,老太太见没人陪她就敲我门叫我:“新儿,你干吗呢?出来,陪我看电视,我有话跟你说。”于是,我只好硬着头皮出去,跟她坐在一起看那些没完没了的肥皂剧。这时候,丈母娘就开始跟我一遍一遍唠叨那些祥林嫂的故事,什么她到了我们家感到不适应啦,什么我们做小辈的不懂得关心老人啦,什么当初给女儿找对象看走了眼被我骗啦,总之话是越说越难听。我一句不吭,闷头抽烟,她自己说着说着竟然就能激动起来,然后就开始用巴掌把桌子拍的山响,而且几乎是说一句拍一下桌子,我当时要是用DV把这些镜头拍下来,绝对是标准的地主婆训斥长工之场景。
那天我寻思着火候已到,就突然间站起,仰天大笑起来。笑得前仰后合,东倒西歪。丈母娘一见我这样立刻就收了声,她显然被我的举动吓住了,以为我癫痫发作,或者以为我被突然逼疯,她怔怔地看着我,脸上的表情生生僵在那里,像一个沤烂的大茄子,一点没有了刚才的飞扬跋扈。我看到她这幅样子,就越发感到好笑,于是我由当初的假笑变成真笑,越笑越真诚,越笑越夸张,直到最后我笑岔了气,捂着肚子倒在沙发上干抽。这下丈母娘真的慌了,傻乎乎地跑到卧室叫我老婆出来看我,老婆知道我的诡计,任由我在那里演戏,而是把她妈妈往屋里劝,还说:“你现在一定要回避,也不要讲话,不要再刺激他!”丈母娘见自己闯下这么大的祸,果真是一句话也不敢吭,匆匆躲进自己的屋里再也不敢出来。于是,一夜无话。
到了第二天,我跟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一样,照例跟丈母娘问好请安。丈母娘惴惴地问我昨天晚上谈话时为什么突然大笑,我说:“什么?有这种事?我怎么不记得?”丈母娘就不再言语,她显然认定是自己把我逼得暂时性疯癫了。后来,又经过两三次故伎重演,丈母娘是彻底不敢再对我拍桌子了。再后来,我突发奇想,这招既然如此管用,为何不能顺手牵羊用于治疗她的“神经强迫症”呢?于是,后来每当我听见丈母娘又在那里拍冰箱门或者狠拧水龙头的时候,我就会开始哈哈哈地笑起来,我一笑,丈母娘就会像老鼠听见猫叫一样,立刻停下手里的活计迅速溜回到自己屋里,就这样,我在为自己解围的同时,顺带把老太太的多年顽疾也治好了。到今天为止,我们家最后一批新换上的水龙头已经正常使用一年多没有再坏过了。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已邀请:
0 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