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行随笔---质量乱谈
本帖最后由 苦行天下 于 2010-3-18 18:23 编辑
早上从家里到上班的所在,骑电动车大约四十多分钟。这样的时间是个平均值,如果运气特好,一路绿灯,那么最快可以缩短到三十五分钟;如果运气特背,大约五十五分钟也到不了。普通行进的路上遇到红灯二十三个,倘若换个路线,大约总是变多了。为了节约时间,每次过了路口,便加速到最大,今天早晨也是如此。偏偏遇到一个要横过自行车道的兄弟,他匀速横穿,看到我的电动车过来,减速停止;当看到我也减速时他急速加速。由是,我也减速,试图从左过,减速试图从右过,如此一个反复。结果呢,还好,我的电动车大约擦着他的后背而过。
遭遇了这么一场,况且路上寂寞而无聊,于是想起刚才这么一场险些撞人的经验与企业管理间的关联来。第一个点,大约是速度。一则为电动车的运行速度,一则为企业发展的速度。速度太快了,难以控制;速度太慢呢,则车子摇摆乃至倒了,企业也是如此。在汽车行业听前辈说起过,汽车的时速提高非常容易,而刹车系统却往往跟不上,由是造成了现在时速的瓶颈;而跑车,好在哪里呢?就是刹车系统。跑的起来,停得住,一切受控才能安全。如是,则第二个点就出来了:企业发展是否在可控制范围内。在我发现路人之前低头看了下车子行走的时间,有这么一个分心。于是预警时间变短了,遇到状况变得忙乱。企业发展也是,如何可控呢?需要一个灵敏的预警、自诊机制,这是第三。当失衡的时候能够及时报警,让一切回复平常态。品质管理大约也是其中一个方面吧。
那么谈谈我新去的公司:二月除去放年假的十来天,总计统计制程不良四万余件。自然,其中有的可以返修、返工;有的呢,是供应商的责任;剩下的如果可以,发往售后服务市场;最后余下的只有报废一条路了。三月的状况不会比二月好,我抓来一个星期的不良统计,大约在一万多点的数量。进料、客诉两块的资料没有看到,所以没有发言的权利。但是,也够让我吃惊的了。最可怕的是我们处理不良形成了大致固化的思维习惯。这么处理完成后就算了事,再也没有分析改进了。
有见过许多企业,企业生存有着不同的状况。有的呢,凭借业务能力的庞大;有的呢,是技术的先进;有的则是依靠管理;其他的种种也是有的。所以,我很想知道这样的企业,是不是还有着品质改善的企图心。有次在品质周会上听老总说起集团系统下,我们公司居然质量不良造成总部索赔最少,一年似乎两万不到。而其他十三家要分摊着上亿元的质量损失。而这点,最让我担心不已。
以我对质量损失的理解,如果根据制程不良的现状去估算,这个公司的质量损失至少在每年百万左右。实际听到的数据是2009年质损仅十万余。这点也让我吃惊不已,如何能统计到十万多,这个颇让人难以理解。不过想想我们的质量例会连简单的进料、制程、客诉不良状况都不能反馈出来,如此也可以想见了。
品质管理基本的职能,最基本的就是预警,要把不正常态告诉所有的人;其后就是推动改善、确认效果。而我们,预警尚且无力。当品质管理仅仅剩下量测(且不知量测的是不是该管控的点)与临时对策时,这是所有品质管理人员的耻辱。
到公司两周余,昨日与主管谈起离意;中午与副总聊了会。大约他们总是愿意让我去试试改善某个方面。而我却是悲观的。当思想从上到下无法真正理解品质不良到底意味着什么并一味习惯时,我们找不到出路。在谈话更前面点的时间,我预约总经理谈话。所希望的只是在我来过以后,能与总经理聊聊质量现状的根源,并希望他们有所改善。这个根源就是总经理自身。很不幸,很多人遇到质量不良总会找来找去,却忘记了最高位的总经理的责任。
去留纵然有着深层次的原因,此时我之等待,大约还是那场期待已久的谈话结果了。
出差在即,等待夜车,草于天涯网吧。
早上从家里到上班的所在,骑电动车大约四十多分钟。这样的时间是个平均值,如果运气特好,一路绿灯,那么最快可以缩短到三十五分钟;如果运气特背,大约五十五分钟也到不了。普通行进的路上遇到红灯二十三个,倘若换个路线,大约总是变多了。为了节约时间,每次过了路口,便加速到最大,今天早晨也是如此。偏偏遇到一个要横过自行车道的兄弟,他匀速横穿,看到我的电动车过来,减速停止;当看到我也减速时他急速加速。由是,我也减速,试图从左过,减速试图从右过,如此一个反复。结果呢,还好,我的电动车大约擦着他的后背而过。
遭遇了这么一场,况且路上寂寞而无聊,于是想起刚才这么一场险些撞人的经验与企业管理间的关联来。第一个点,大约是速度。一则为电动车的运行速度,一则为企业发展的速度。速度太快了,难以控制;速度太慢呢,则车子摇摆乃至倒了,企业也是如此。在汽车行业听前辈说起过,汽车的时速提高非常容易,而刹车系统却往往跟不上,由是造成了现在时速的瓶颈;而跑车,好在哪里呢?就是刹车系统。跑的起来,停得住,一切受控才能安全。如是,则第二个点就出来了:企业发展是否在可控制范围内。在我发现路人之前低头看了下车子行走的时间,有这么一个分心。于是预警时间变短了,遇到状况变得忙乱。企业发展也是,如何可控呢?需要一个灵敏的预警、自诊机制,这是第三。当失衡的时候能够及时报警,让一切回复平常态。品质管理大约也是其中一个方面吧。
那么谈谈我新去的公司:二月除去放年假的十来天,总计统计制程不良四万余件。自然,其中有的可以返修、返工;有的呢,是供应商的责任;剩下的如果可以,发往售后服务市场;最后余下的只有报废一条路了。三月的状况不会比二月好,我抓来一个星期的不良统计,大约在一万多点的数量。进料、客诉两块的资料没有看到,所以没有发言的权利。但是,也够让我吃惊的了。最可怕的是我们处理不良形成了大致固化的思维习惯。这么处理完成后就算了事,再也没有分析改进了。
有见过许多企业,企业生存有着不同的状况。有的呢,凭借业务能力的庞大;有的呢,是技术的先进;有的则是依靠管理;其他的种种也是有的。所以,我很想知道这样的企业,是不是还有着品质改善的企图心。有次在品质周会上听老总说起集团系统下,我们公司居然质量不良造成总部索赔最少,一年似乎两万不到。而其他十三家要分摊着上亿元的质量损失。而这点,最让我担心不已。
以我对质量损失的理解,如果根据制程不良的现状去估算,这个公司的质量损失至少在每年百万左右。实际听到的数据是2009年质损仅十万余。这点也让我吃惊不已,如何能统计到十万多,这个颇让人难以理解。不过想想我们的质量例会连简单的进料、制程、客诉不良状况都不能反馈出来,如此也可以想见了。
品质管理基本的职能,最基本的就是预警,要把不正常态告诉所有的人;其后就是推动改善、确认效果。而我们,预警尚且无力。当品质管理仅仅剩下量测(且不知量测的是不是该管控的点)与临时对策时,这是所有品质管理人员的耻辱。
到公司两周余,昨日与主管谈起离意;中午与副总聊了会。大约他们总是愿意让我去试试改善某个方面。而我却是悲观的。当思想从上到下无法真正理解品质不良到底意味着什么并一味习惯时,我们找不到出路。在谈话更前面点的时间,我预约总经理谈话。所希望的只是在我来过以后,能与总经理聊聊质量现状的根源,并希望他们有所改善。这个根源就是总经理自身。很不幸,很多人遇到质量不良总会找来找去,却忘记了最高位的总经理的责任。
去留纵然有着深层次的原因,此时我之等待,大约还是那场期待已久的谈话结果了。
出差在即,等待夜车,草于天涯网吧。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已邀请:
16 个回复
苦行天下 (威望:4) (江苏 苏州) 机械制造 员工
赞同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