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第一次做正确的思考
20世纪60年代曾在马丁公司担任质量部主任的克劳斯比(Philip B.Crosby)在1979年通过自己的著作《质量不花钱(Quality is free)》将“第一次做正确(do it right the first time)”的口号传遍世界各地。
由于很多人并没有真切地意识到质量不符合要求所付出的代价,所以对于制造的质量要求和预先防治错误的管理思想没有深刻的认识,造成了很多完全没有必要的浪费。假如我们的良品率的目标是98%,那就意味着我们允许有2%(20000PPM)的错误。制造业基本上将20%以上的营业收入用于在没有将产品的质量控制好的重新维修上,这些花费所占的比例相当高,数目巨大。而对于问题逃避的方式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却从来没有想到过通过锻炼身体等方式去防止头疼和脚疼。现在很多公司都设置有检验的工序,但是检验本身是一种既昂贵又不可靠的质量管理方式,存在有一定的风险,所做的事情只是事后的管理,而质量管理本身需要的应该是预防。其实很多人都明白这个道理,但是真正做起来时就完全不同,我们经常是否会听到这样的声音:对于这种产品我们要加强检验以保证它的质量。而且我们很多人也经常说:质量是制造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既然如此,我们最应该控制的地方就应该是整个的过程,只有尽可能找出每个发生错误的可能机会并即时加以改进,就不会对仅仅作为一种防止不良漏到后工序的抽样检验报以那么大的希望了。
联系到很多公司,制造部门的很多人以各种理由来解释我们的质量问题,比如新员工多啊,比如设备不足以达到要求啊,比如设计存在问题啊,比如来料有问题啊等等等等,但是很少从自身来考虑是否自己做的真的存在不足,如果自己可以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在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自己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从一开始就做正确或者在问题出现以后就从问题中发现自己工作的不足并及时改进,那么整个公司的质量水平就会处于不断的提升中,这还是我们应该强调的“第一次做正确”。而且我们的做正确绝对不能只是做到差不多,应该做到符合质量的要求而不是仅仅自己觉得差不多。
现在很多公司正在进行质量成本的管理,其实质量成本可以这样来理解,分为两个范畴:1.为不符合要求所付出的代价2.一切符合要求的代价。其中,不符合要求的代价是指所有做错事而付出的代价,在制造行业的公司中这部分大约是营业额的20%以上;而符合要求的代价是指为了把事情做对而付出的代价,这部分是为了制造客户需要的产品的正常的花费,如果运营良好,这些费用大约是营业额的3%~4%。可能质量部门会希望这个数字越小越好,而高层主管可能会很生气。所以我们有必要建立这样的意识:把计算得到的质量成本作为衡量工作表现的准绳,把它作为一种具有积极意义的数字,当作对质量改进工作本身的良性刺激,这个计算和管理就显得更有意义了。
现在很多公司正在推行6σ管理,其实这本身就是一个质量要求。不仅人们利用PPM这个概念来管理数量级,更有人提出了PPB(PARTS PER BILLION,十亿分之一)的概念,这说明,越来越高的目标正被人们追求。如果不是MOTOLORA公司允许分布中心和规格中心存在1.5σ的偏移,那么他们的目标应该是2PPB而不是3.4PPM。基于现在的质量形势,不断的质量改进成为企业最基本的、不懈追求的目标,要想自己的产品占领市场,必须对自己不断提出更高的质量要求才可以。我们总是在说,要把6σ和自身的工作结合起来,而且我们强调要不断地以数据为基础和以客户为中心来推动自己的工作,这不是简单的堆砌一些数据和绘制一些图表就可以体现的,而是应该从整个的意识到对日常工作的推动中贯穿6σ的意识,这样才可以将这个轰轰烈烈的活动在日常工作中体现出来,也可以很快收到一些明显的效果。
由于很多人并没有真切地意识到质量不符合要求所付出的代价,所以对于制造的质量要求和预先防治错误的管理思想没有深刻的认识,造成了很多完全没有必要的浪费。假如我们的良品率的目标是98%,那就意味着我们允许有2%(20000PPM)的错误。制造业基本上将20%以上的营业收入用于在没有将产品的质量控制好的重新维修上,这些花费所占的比例相当高,数目巨大。而对于问题逃避的方式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却从来没有想到过通过锻炼身体等方式去防止头疼和脚疼。现在很多公司都设置有检验的工序,但是检验本身是一种既昂贵又不可靠的质量管理方式,存在有一定的风险,所做的事情只是事后的管理,而质量管理本身需要的应该是预防。其实很多人都明白这个道理,但是真正做起来时就完全不同,我们经常是否会听到这样的声音:对于这种产品我们要加强检验以保证它的质量。而且我们很多人也经常说:质量是制造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既然如此,我们最应该控制的地方就应该是整个的过程,只有尽可能找出每个发生错误的可能机会并即时加以改进,就不会对仅仅作为一种防止不良漏到后工序的抽样检验报以那么大的希望了。
联系到很多公司,制造部门的很多人以各种理由来解释我们的质量问题,比如新员工多啊,比如设备不足以达到要求啊,比如设计存在问题啊,比如来料有问题啊等等等等,但是很少从自身来考虑是否自己做的真的存在不足,如果自己可以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在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自己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从一开始就做正确或者在问题出现以后就从问题中发现自己工作的不足并及时改进,那么整个公司的质量水平就会处于不断的提升中,这还是我们应该强调的“第一次做正确”。而且我们的做正确绝对不能只是做到差不多,应该做到符合质量的要求而不是仅仅自己觉得差不多。
现在很多公司正在进行质量成本的管理,其实质量成本可以这样来理解,分为两个范畴:1.为不符合要求所付出的代价2.一切符合要求的代价。其中,不符合要求的代价是指所有做错事而付出的代价,在制造行业的公司中这部分大约是营业额的20%以上;而符合要求的代价是指为了把事情做对而付出的代价,这部分是为了制造客户需要的产品的正常的花费,如果运营良好,这些费用大约是营业额的3%~4%。可能质量部门会希望这个数字越小越好,而高层主管可能会很生气。所以我们有必要建立这样的意识:把计算得到的质量成本作为衡量工作表现的准绳,把它作为一种具有积极意义的数字,当作对质量改进工作本身的良性刺激,这个计算和管理就显得更有意义了。
现在很多公司正在推行6σ管理,其实这本身就是一个质量要求。不仅人们利用PPM这个概念来管理数量级,更有人提出了PPB(PARTS PER BILLION,十亿分之一)的概念,这说明,越来越高的目标正被人们追求。如果不是MOTOLORA公司允许分布中心和规格中心存在1.5σ的偏移,那么他们的目标应该是2PPB而不是3.4PPM。基于现在的质量形势,不断的质量改进成为企业最基本的、不懈追求的目标,要想自己的产品占领市场,必须对自己不断提出更高的质量要求才可以。我们总是在说,要把6σ和自身的工作结合起来,而且我们强调要不断地以数据为基础和以客户为中心来推动自己的工作,这不是简单的堆砌一些数据和绘制一些图表就可以体现的,而是应该从整个的意识到对日常工作的推动中贯穿6σ的意识,这样才可以将这个轰轰烈烈的活动在日常工作中体现出来,也可以很快收到一些明显的效果。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已邀请:
11 个回复
ccsspp454 (威望:6) (吉林 白城) 生物医药 经理 - 质量管理
赞同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