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没有绑定微信,更多功能请点击绑定

两次难忘的面试经历

:lol: 看到本周大家纷纷晒自己的面试经历,都很值得回味。我也把让我记忆比较深刻的2次面试经历晒晒。

最长的面试,我应聘的是一家美国公司的中国质量经理的职位。

面试历程

05年11月,到制造基地接受当地HR Leader,Technical Director, Vice General Manager的面试,面试过程全中文。

05年12月,猎头面试,中文+英文,主要是对一些经历和英语能力的验证,在薪金要求上达成共识。

06年2月, 主管Quality的Vice president (VP) 越洋电话过来,交谈了1个多小时,过程全英文。主题是质量规划,质量意识和一些基础质量知识的交流。

06年2月,group 负责Finance VP到中国来,约我到猎头处面试,我记得当天堵车我还迟到了十多分钟,我一进来屋子就道歉,I apologize for late, have you been waiting long?,寒暄后和这个老美山南海北的聊了40分钟左右,还在几张曲线图上比比划划。后来猎头告诉我,这个人主要是考察我的礼仪,穿着,谈吐等等,晕。

06年3月,CEO面试,这个时候我已经知道candidate有N个了,又是一个电话面试,很短半小时内解决,谈的都是一些和运营有关的话题,CEO的英文是西班牙式的,口音很怪,很suffering的过程。

06年3月,负责HR方面的VP和我谈薪金,我全权交给猎头。

06年4月,我得到了从美国发过来的offer。

后来我从plant manager哪里打听到,原来第一候选人是上海人,GE的,因为CEO和plant manager 都是GE出来的,他们青睐于GE的人,我是第二候选人,而且猎头还推荐了其它人选,面试就不得不到处飞来飞去,难怪这么费周折。


最意外的面试

同在06年2月,我接到著名的老牌电信公司HR部门打过来的电话,他们看到我的简历,对我很感兴趣,他们有一个集团总部管理体系的质量经理的位置推荐给我,希望约定面试。我接到这个电话虽然意外,但当时我也是心里长草了,想换个工作,就定了一个下午较晚的时间,跑了一趟。

我到的时候,前面的面试还没有完。HR把一套英语,笔试和口试的卷子发给我,在我面前放了一台录音机,用来放听力带子。考试的时间还很长,1个小时,答完卷子,我已经饥肠辘辘了。又等了20多分钟,有一个领导模样的中国人推门进来,他一脸疲倦,和我握手的时候手像死鱼一样,跟进来的HR介绍,这是集团副总,这个title是直接向他汇报。

我从这个人的神态来推测,前一个人或前几人的面试结果不是很理想,对于我这最后一个,他已经有点心不在焉了。他看了看我的简历,突然问我“我看你学过一些MBA的课程,你能告诉我,你能通过我这关吗?”这个问题来得很突兀,我略加思索答:“我不清楚,但是我知道前一位应聘者给您的印象很差,因此影响了我们现在的交谈。”他显然被我说中了,上下打亮了我一眼,问:“怎么得出来的?”我答:“您和我握手的感觉和您这个问题都说明了这个问题。”他转头告诉身后的HR说,给他测personality,然后接着问:“你为什么要开这个价格?(薪水)”我感到这个问题是很尖锐的,这位领导的风格也是非常强势的那种,我立即就把他给顶了回去:“我是质量经理+黑带,公司掏一份工资,却获得了符合人才,我认为这个价格合理。”在我回答的时候,他一直眯着眼睛透过镜片看我,当我回答完毕后,他睁开眼说:“商品的价格是需求决定的,如果我只要裤子,我不会买套装。”他又回过头,对HR说:“对他测试的结果,我都要看。”面试就这样戛然而止,结束了,意外,专业问题一概没问。

然后,我用30分钟测了个性测试。记得是关于一个人到荒岛后做什么,碰到人后做什么,3个月后又做什么的题,我是一头雾水的做了下去,面试完了,我已经前腔贴后腔了。

面试后一周,HR给我反馈,说我通过了当天的面试,但是依然只是候选之一。以后就没消息了。

这两次面试让我认识到强中自有强中手,价值是比较的结果而不是自我判断的结果。
对“好”的回答一定要点个"赞",回答者需要你的鼓励!
已邀请:

钻石灰尘 (威望:34) (北京 朝阳区) 电子制造 其它

赞同来自: icetea

本帖最后由 钻石灰尘 于 2010-9-26 12:19 编辑


Hi

Process Survey Tooling, PST for short.
it's a methodology for measure the status of entire management system, to find out the weakness and the strength. it's a guideline to show us the direction of improvement .
It's deployed from group's strategy and operation life cycle,
it's composed of several check lists,bases on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system.

CIP, Continue Improvement Program, it's a kind of QCC (QC Circle) , the MEDIC is a recommended tool for this activity.

BIC, Business Improvment Competition, all the improvement activities are covered by BIC, such as the marketing development , product development, process improvement, etc. It is a real annually competition as well.

I remember , the BE department ( Business Excellence) is in charge of introduce improvment methods , you may get more details from such kind function. if there is no BE in you company , basically , QA manager is able to answer the questions of improvement tools.

With reference to the reference, in fact, I have a few materials, but considered the confidential requirements, I can not put them in the BBS.




166 个回复,游客无法查看回复,更多功能请登录注册

发起人

扫一扫微信订阅<6SQ每周精选>